⑴ 急求!中国古代王朝的先后顺序
夏 禹 约公元前22世纪至17 商 汤 周周武王 秦 昭襄王 汉 刘邦 三国 魏:曹丕蜀:刘备 吴:孙权 晋:司马炎专 南北朝 宋:刘裕属 齐:萧道成 梁:萧衍 陈:陈霸先 隋:杨坚唐:李渊宋:赵匡胤元:成吉思汗明:朱元璋清:太祖中华民国:孙文
⑵ 有没有哪部通史是按时间顺序详细讲中国历史的
《济南通史》上起远古下迄当代。按时间先后顺序,共分为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清卷、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另附文物考古与山水园林名胜卷,共八卷。在体例上参照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和我主编的《山东通史》的体例,根据济南的历史实际而略加变通。各卷都分为前言、综述、典志、列传、大事年表五个部分。前言是以自序的形式说明《济南通史》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人研究成果评述,本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以及在编写中需要说明的若干问题等。综述是依照时间先后顺序,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形式论述济南历史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以体现济南历史发展过程、特点及其规律。典志是以政书体的形式撰写济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文学艺术、宗教、民族、社会风俗、外事侨务、文献、考古等各方面的专题,以弥补综述与列传所不便容纳的史实。列传则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以专传、合传、类传、附传等不同体例,分别撰写济南籍对济南历史有一定影响的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虽非济南籍但对济南历史确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人物,则视具体情况分别在综述或典志中适当加以记述。图和表包括各种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实体图片、历史地图以及各类年表、世表、专题表等,以弥补文字表述的不足。以上五个部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联系,互相补充,详略互见,力求比较充分地反映济南历史的全貌。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观点准确,史实可靠,结构合理,脉络贯通,文字通顺,深入浅出,便于更多的读者阅读。但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我们的水平有限,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上述要求,实在没有把握。只好恭请读者多加批评指正,以便今后再进一步修改提高。目录
济南通史(一)
总序
前言
综述
一、远古时代的济南
(一)后李文化
(二)北辛文化与大汶口文化
(三)东夷族的早期传说
二、虞代的济南
(一)虞代概说
(二)虞舜与济南
(三)济南地区的典型龙山文化
三、夏代的济南
(一)姒姓族团迁居城子崖类型龙山文化区
(二)王推官庄类型岳石文化所反映的济南社会
四、商代的济南
(一)先商与济南
(二)商朝前期商人东进与大辛庄聚落的建立及发展
(三)商朝后期谭国易姓与大辛庄聚落的衰落
(四)商朝在济南的殖民点及其殖民统治
(五)帝辛征夷方与征夷方路线考
五、西周时代的济南
(一)齐鲁建国及济南一带的诸侯国
(二)周道的修通与《大东》诗篇
(三)齐的西进和周的东征
六、春秋时代的济南
(一)齐灭祝与“公会齐侯于泺”
(二)齐桓公伐谭及其对济南地区的经略
(三)齐晋鞍之战与齐国霸业余绪的终结
(四)平阴之战与济左巨防的修建
(五)齐景公时期的济南
七、战国时代的济南
(一)田氏代齐之初济南一带的“内忧外患”
(二)威、宣二王对济南地区的经略
(三)乐毅伐齐与济南一带的战争
(四)秦军占领历下与齐国的灭亡
八、秦代的济南
(一)秦廷中的济南人士及其行迹
(二)秦始皇东巡与封禅
(三)“始皇帝死而地分”
九、西汉时代的济南
(一)汉朝建立与娄敬三策
(二)济南地区诸侯王国的兴亡
(三)酷吏郅都、宁成治理济南
(四)伏生传经与经学的阴阳五行化
(五)汉武帝封禅与济南儒生的作用
(六)济南王氏家族的崛起与王莽代汉改制
……
⑶ 中国历史各朝代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前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谯纵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汉族 世祖刘崇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
开封 河南开封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东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⑷ 说出中国历史朝代按先后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黄帝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尧|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⑸ 中国古代的朝代的先后顺序
中国古代的朝代的顺序是:
一、奴隶社会
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 轩辕黄帝(炎黄齐名)
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 (今山西临汾) 唐帝尧
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济) 虞帝舜
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 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
有穷:约前1981年-约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县) 有穷王夷羿
寒朝:约前1973年-约前1933年寒水(今山东潍坊)寒王寒浞
商(殷)朝: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约前1559年-约前1300年(商) 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商王汤 商(殷)王盘庚
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始皇嬴政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 西楚霸王项羽
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朝:265年-420年
西晋:265年-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年-420年
——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武帝刘裕
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南齐高帝萧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唐中宗李显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武周武后武则天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汉高祖刘知远(暠)
——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
十国:907年-979年
辽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曲雕阿兰(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 京师(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辽宁沈阳) 后金(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大顺:1644年-1644年京师 (今北京市) 闯王李自成
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宪帝袁世凯
伪满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长春)康德帝爱新觉罗·溥仪
(5)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先后顺序扩展阅读:
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如孔子说过“丈于朝”,中文所谓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义。在政治上用来引用当政者政权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权治天下 ” 的观念。
因此“朝”类似现在所说的“国家统治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的政府),而并非等同于现代定义的“国家”(国在中国古代从部落联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诸侯国”,是一种地方政权管理单位 );“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 “朝代” 理论也都不是近代学者发明的,也是古代官方为了区分某政权的历史时期所定的既有划分法则。
最明显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只一个“朝”,而是由多个不同政权,如晋朝、五胡十六国 、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与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为划分标准。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间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 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迭, 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王朝的国祚相重迭,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的概念, “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
那么,为什么“秦朝”与“秦国”不算在一起呢?很简单,魏晋南北朝之前,只有成为天下共主者才敢称朝,而古人认为称朝与称朝前是不一样的,所以秦朝统一后称”朝”了,而秦还未称朝前就是秦国,仅是一个地方政权。
春秋战国诸国也没有称朝,当时唯一的朝是周王室;西汉亦同,刘邦虽早已是汉王,但在称朝前并不被认为是汉朝的一部分。夏商周也跟秦汉的状况一样,他们在还没称朝前虽已是独立政权,但因为还没成为天下共主也没称朝,所以夏商周三朝的历史都只从推翻前朝成为共主后开始算。在魏晋南北朝开始,不管是否统一天下都敢称朝,只是这些分裂的政权往往都不会承认对方有称朝的资格。
⑹ 中国历史:以前有什么朝代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出来.
夏朝 约前年-约前1559年
商朝 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
西周 约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西汉 前202年-8年
新朝 8年-23年
玄汉 23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三国(220年-280年)
曹魏 220年-266年
蜀汉 221年-263年
孙吴 222年-28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十六国(304年-43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刘宋 420年-479年
南齐 479年-502年
南梁 502年-557年
南陈 557年-589年
北朝(386年-581年)
北魏 386年-557年
东魏 534年-550年
北齐 550年-577年
西魏 535年-557年
北周 557年-581年
隋朝 581年-618年
唐朝 618年-907年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 907年-923年
后唐 923年-936年
后晋 936年-947年
后汉 947年-951年
后周 951年-960年
南吴 902年-937年
南唐 937年-975年
前蜀 907年-925年
后蜀 933年-966年
南汉 917年-971年
南楚 896年-951年
吴越 907年-978年
闽国 909年-945年
荆南 924年-963年
北汉 951年-97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辽朝 916年-1125年
西夏 1038年-1227年
金朝 1115年-1234年
元朝 1271年-1368年
明朝 1368年-1644年
清朝 1644年-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