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日食典下载

中国历史日食典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5 10:34:18

㈠ 1945年的全球日食表

1945年一共发生了两次日食,分别是在1月14日和7月9日。

德国可见7月9日那次日食,但是只能看到偏食。

㈡ 日食重复发生的循环周期数据是哪些

古代巴比伦人就发现日食和月食重复发生的周期,称为“沙罗周期”(“沙罗”是重复的意思),即在此周期后会发生另一次类似的日食或月食。日食重复发生的循环周期实际上就是朔望月、交点月和食年的最小公倍数,但这三种“月”的时间长度都是差别相当大的小数,只能够进行某种近似的公倍数搭配。

“沙罗周期”是223个朔望月,等于6585.32157天,刚好跟242个“交点月”和19个“食年”差不多:

223×29.53059=6585.32157天,

242×27.21222=6585.35724天,

19×346.62003=6585.78057天。

我国古代也提出过类似的日月食规律,如汉代的《三统历》(公元前104年)的周期为135个朔望月,相当于146.5个“交点月”和11.5个“食年”:

135×29.53059=3986.62965天,

146.5×27.2122=3986.59023天,

11.5×346.62003=3985.13045天。

这虽然不如“沙罗周期”准确,不过,后来在日食预报中又作了不少改进。就是“沙罗周期”也不是完美无瑕的:①19个“食年”仍比223个“朔望月”长0.459天。这就是说,若某次日全食时太阳恰在升交点,经1个沙罗周期(223个朔望月)后,太阳在黄道上还没运行到升交点(约差28′),发生“类似”日食时月球也没运行到升交点——还在黄道之南些许,月影就偏南而日食带南移,再经1个沙罗周期又增加南移……直到朔时太阳达不到“食限”而月影偏出地球之南;同理,若某次日全食时太阳恰在降交点,则经多个沙罗周期,月影北移……直到朔时月影偏出地球之北。②日食发生地西移,若某次在甲地发生日食,经过1个沙罗周期发生“类似日食”时,地球自转了6585.32157圈,日食发生地从甲地约西移到地理经度少8小时的地方。这相当于需要3个沙罗周期才又可能在甲地发生日食。因此,在地球甲地需要300~400年才会见到同样的日食现象。

近代,美国天文学家纽康从天体力学推算的日月食重复循环的“纽康周期”为358个朔望月(10571.95122天),这相当于“沙罗周期(223个朔望月)”与“三统周期(135个朔望月)”之和。

总之,可以说,日食重复发生是有循环周期的,但又不是非常严格和长久准确的。因为地球和月球的实际运动是复杂的,而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很准确地推算和预报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见食情况。

一般的公众甚至天文学家主要兴趣是观测日食现象,他们希望日食推算和预报专家提供未来日食的发生时间、地点、见食情况,当然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来运用这些资料。

经过20多年的资料收集和专家朋友帮助推算,德国的奥波尔策在1887年出版《日月食典》,包括公元前1207年到公元2161年的全球8000次日食和公元前1206年到公元2163年的全球5200次月食,除文字说明,分为日食参数表、月食参数表和日食图三部分。他所绘制的食图,地理北极在中心,很紧凑、直观、易懂,但大部分区域变形严重,在复制图上很难看清细节。这本书是最著名的日月食经典著作,1962年了出版它的英文译本。

1934年,我国的朱文鑫出版了《历代日食考》,包括到公元1795年之前的921次日食,用奥波尔策的《日月食典》作了验证。1990年,我国的张培瑜出版了《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其中列出次日食。

1983年,比利时的穆克和奥地利的梅乌斯发表《日食典-2003到+2526》,包括公元前2003年到公元2526年共10770次日食,给出各次日食的参数和可见地区的略图。

1987年,美国宇航局的埃斯帕纳克发表《50年日食典:1986~2035》,包括这50年发生的日全食和日环食的详细资料和每次的日食地图。

2006年,我国的刘宝琳和刘婷婷出版了《一百六十年历表附日月食典》,给出公元2001年到2060年共133次日月食典,包括日食的类型、各地见食情况(食甚时刻和食分)及中国和世界的日全(环)食地图,它们将呈现日食的所有相关资料。

2006年,我国的刘次沅和马莉萍出版了《中国历史日食典》,给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2100年共2270次的日食表,包括日食的类型、各地见食情况(食甚时刻和食分)、日食(地)图的例子。

当代最权威的要数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网页“NASA——Eclipse HomePage上的”日食资料了,可以在它上面查找汇总的日食资科的索引,例如,《五十个世纪的日食表》,一共包括11898次日食,可以查找每次日食的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食计算也不再是难事了。在刘次沅和马莉萍的书中介绍了“天图”软件和“SunTracker日食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有兴趣的爱好者去查阅。

㈢ 为何人们狂爱日全食

北京时间8月22日凌晨1点17分起,美国迎来了一次跨越美国东西海岸的日全食。

根据美国航天局资料表明,这是美国1776年建国以来,第一个仅在美国境内掠过的日全食;本次日全食横扫了美国14个州,在每一个地点都持续了2至3分钟,整个停留时间达90分钟。

数以亿计的北美民众将这大自然的奇妙时刻变成了全民的盛会。不仅全民参与狂欢,就连公务繁忙的总统特朗普也与妻儿一起,观看了这场百年难遇的天文奇观。

2009年7月22日,中国也有过一次大范围的日全食。那次日全食带覆盖了我国人居最多的长江流域及包括几十座人口众多的大中城市,全国都能看到不同程度的日食。有意思的是,当时一批乘坐飞机从成都到上海的幸运儿,在万米高空“追日”,巧遇了日全食的全过程。

这次日食又叫作大日食。借此机会,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学会、各地的天文台、科技馆、天文馆和各级学校、各方媒体做了一次同样“大范围”的科普宣传。

北京天文馆和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在一年前就编印了内容极为丰富、图文并茂的《日食大观》,中国科协还摄制了《天象奇观日全食》科普影碟广泛发送。这些对这次日食活动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已故的著名科普工作者李元曾撰写多篇文章叙述当时的盛况以及相关科普活动,称之为“中国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观看日食的科普活动”。

观测日全食之旅,使我们与天文、地理、新老朋友结天缘、地缘、人缘。读几本相关图书可以让我们对日全食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中国的天文观测在历朝历代都受到重视,由刘次沅、马莉萍撰写的《中国历史日食典》,详细给出公元前2300?公元2100年这44个世纪的中国可见日食;南京大学教授胡中为的《美妙天象:日全食》,把多年积累的有关知识和亲身体验告诉读者。

与通常介绍日全食的科普读物不同,美国科普作家齐克尔的《日全食》并未局限于日全食成因和观测史的介绍,而主要着眼于总结日全食在人类探索宇宙中曾经作出和将可能作出的贡献。作者在书中提出,在人类迈向空间的时代,古老的日全食观测还有没有意义?这就是本书想回答的问题。

有网友表示,这本书属于有意思的那类科普书,即从一个事物(日全食)出发,涉猎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完全突破学科的限制,包括历史上记录的日食、日月地运动带来的发生规律、全食观测对太阳物理的意义,以及地球大气、广义相对论、生物活动等。最精彩之处是运动学部分和太阳物理。不过,“稍显艰深,适合有基础与耐性的爱好者。”(喜平)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日食典下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