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计量的发展史
古代计量抄:计量在中国历史上称为“袭度量衡”。中国古代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实作为计量标准,如“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为重”、“过步定亩”、“滴水计时”来进行计量活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一致的度量衡制度在秦朝首次被统一起来,计量学在历史上首次引起重视。
公元9年,王莽铸造了“新莽嘉量”,实证了汉承秦制。新莽时期还发明了游标卡尺,与现代游标卡尺结构相似,这标志着传统计量理论的成型。
东汉末年,用来被测路程的记里鼓车的出现,是人类计量的重大进步。
唐朝,度量衡制度进一步被完善,唐吕才制造的“四级补偿式浮箭漏刻”是目前记录最早的第一件精准的计时器。
元贞八年,杆称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也标志着计量学的渐趋成熟。
清康熙帝新自订营造尺,天平、铜砝码的出现标志着计量学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中国成立后,计量制度开始统一,并建立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计量种类,实现了计量事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计量在法制化的道路上,进入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新阶段,进入了它的现代时期。
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㈡ 中国计量认证的认证级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所有向社会专出具公证性检测报告的质属量检测机构必须获得“计量认证”资质,否则构成违法。计量认证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级,分别适用于国家级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省级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计量认证资质”按国家和省两级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或省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分别监督管理。计量认证资质与实验室认可资质不同,他实际上源于政府授权,只对政府和工业部门下属的国家和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证书号码:(2004)量认(国)字(H2402)号, 认可范围与CNAS认可范围相同。
㈢ cma 中国计量认证的官网是什么
CMA官网:中国计量网
中国计量认证简称“CMA”,是China Inspection Body andLaboratory Mandatory Approval的英文缩写。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及可靠性进行的一种全面的认证及评价。
这种认证对象是所有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及其它各类实验室;如各种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环境检测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第三条,国家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公布。
因特殊需要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第十条,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3)中国计量认证历史扩展阅读:
认证检测流程:
对检测机构的认证是严格按照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工作程序规定进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向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提交计量认证申请资料(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2、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对申请资料进行书面审查;
3、通过书面审查,依据计量认证的评审准则,由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安排委托技术评审组进行现场核查性评审;
4、通过现场评审,符合准则要求的检测机构,由省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发计量认证证书、计量认证机构印章,并上互联网公布。
注:
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分为两级实施。一个为国家级,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另一个为省级,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计量认证办公室(计量处)承办。
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实施的效力均是完全一致的,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认证,对通过认证的检测机构在全国均同样法定有效,不存在办理部门不同效力不同的差异。
㈣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发展历史
1999年,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代表中国在国际计量局(BIPM)签署了《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参与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国际计量局和各咨询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关键比对、区域比对,确保我国量值的国际可比性和溯源性,为贸易全球化、市场国际化提供技术基础保证,并积极承担市场需求的计量仲裁以及计量技术支撑工作。2002年计量院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共有313项检定项目和475项校准项目获得授权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2000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实验基地建成后将开展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和支柱产业技术改造以及社会发展对计量技术和精密检测的需要。
2005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原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合并,成立了新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为总目标,全面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研究、建立、维护国家计量基标准(包括标准物质),复现单位值;进行国际比对,保证基准量值与国际一致;
根据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原创性计量科学技术研究和新领域计量基标准以及测量技术的研究;
进行计量基标准的持续研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扩展计量基标准的量程/频段,提高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
开展测量理论/量值传递方法的研究,以及共性/基础性/关键性测量技术的研究;
实施量值传递和溯源工作,保证全国量值的统一;
承担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法制计量和质量认证、实验室评审的技术工作。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也将以“科技兴检”和“人才强检”为发展战略,以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要任务,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和面向未来。重点发展计量科技领域前沿创新研究及我国高新技术、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计量基标准和测量新技术的研究,努力建设成为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组织机构设置合理、人才队伍配置高效,具有高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计量科学研究实力的国家级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世界级计量科学研究机构。
㈤ 中国计量单位史
中国计量单位史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传说黄帝“设五量”,“少昊同度量,调律吕”。度量衡单位最初都与人体相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掬,两手谓之溢”。这时的单位尚有因人而异的弊病。《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则表明当时已经以名人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商代遗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长度约合16厘米,与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后的指端距离相当。尺上的分寸刻划采用十进位,它和青铜器一样,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商代牙尺
汉代政治经济皆如秦制,度量衡也沿用秦制。西汉末刘歆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规范化,条理化,后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用度量审其容。方升遗存至今。战国时齐的一件标准量器栗氏量包括升、豆、
㈥ 中国计量认证是怎么回事
《中华人民共复和国计量法》中规制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这种考核称为计量认证。计量认证是我国通过计量立法,对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点的政府对实验室的强制认可。
㈦ CMA中国计量认证资格证书怎么拿
中国计量认证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只有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才允许在检验报告上使用CMA章,盖有CMA章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
计量认证不仅是诸多行业,尤其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行业评价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所有从事该项目检测的机动车检测场所都必须通过计量认证,在报告上使用CMA标记;从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实验室也必须通过计量认证;对“非典”进行防范及控制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都是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5年修正)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允许其在检验报告上使用CMA标记;有CMA标记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
国家正在推行强制性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自愿参加的"实验室认可"等制度,来保证检测机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这些认证都是以国家《计量法》、《标准化法》及《质量法》等法律为依据。
㈧ 中国计量大学的历史沿革
1978年9月10日,原国家计量总局的上级部门国家科委抓住时机,向国务院提出筹办计量专业方面的学校;同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在杭州新建一所中等计量专业学校,目标是为全国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好实际操作技能的计量技术人员。
1979年9月1日,杭州计量学校筹建处启用印章,开始了筹建工作,办公地点设在曙光路黄龙洞口的浙江省计量局内。学校的人事工作暂时由浙江省科委代管,其他业务工作由省标准计量局代管。
1980年7月2日,杭州计量学校的校址定点在西湖区古荡公社境内的和尚圩(教工路以西,天目山路以北)。杭州计量学校为中等专业学校,属地师级单位,教职工300人,在校生规模1200人,设置5个专业,从全国招收毕业生,学制三年。 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 1982年初,原国家计量总局向国家计委、教育部提出筹建计量测试学院,培养高级计量科技人才的报告。
1983年5月18日,教育部发文通知国家经委(当时国家计量局为国家经委下属的二级局),国务院已批准在杭州筹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属高等专科学校),设置几何量计量与测试等五个专业,学校规模750人,学校由国家经委与浙江省双重领导,以国家经委为主。
1983年12月,国家计量局两次请示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要求在1984年秋季正式招生,并将原申报的计量测试专科学校校名改为计量专科学校。
1984年2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国家计量局的请示。
1984年8月,计量专科学校招收首批大专学生计257人。
1985年8月,招收首批函授专科学生136人。 中国计量学院 1985年3月,原国家计量总局根据计量科技队伍知识老化、高级计量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向国家教委提出建立本科学院。经过严格的专业评审论证,1985年10月18日,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中国计量学院。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了校名。中国计量学院继续实行国家计量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局为主的领导体制;学校规模为3000人;在发展规模中,专科生要保持一定比例。
1986年8月,招收首批本科生200名;1988年学院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招收研究生5名1989年10月,首次招收法国留学生2名。另外,学院还承担起计量系统各类中短期培训班的任务。
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该院管理体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调整为中央与浙江省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
2000年,学校首批进入了下沙高教园区,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该校新校区工程征地1180亩,投资5.35亿元,规划建设校舍面积21万平方米。
2003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办学。
2003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新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经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审批,光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三个学科新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中国计量大学 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
2016年4月6日,学校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启用新校名。
㈨ 中国计量认证的介绍
中国计量认证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只有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才允许在检专验报告上使用属CMA章,盖有CMA章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1计量认证不仅是诸多行业,尤其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行业评价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所有从事该项目检测的机动车检测场所都必须通过计量认证,在报告上使用CMA标记;从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实验室也必须通过计量认证;对“非典”进行防范及控制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都是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
㈩ 认证行业发展史
我国的认证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首先从电工产品和电子元器件产品认证开始,逐渐扩大到其它的产品和领域。当前认证工作已经涵盖了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食品企业卫生注册以及实验室认可和认证人员注册等多个认证与认可领域。
随着认证认可工作的不断发展,同时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认证认可发展和监管体制调整的要求,促进认证认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履行我国政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于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实行统一的管理,建立起统一的、权威性的认证认可工作体制。
2001年8月,国务院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认监委),授权其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国家认监委的主要职能包括:研究起草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认证认可方面的法律、法规,拟定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并组织实施,负责卫生登记的评审和注册,对于认证市场及认可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与协调认证认可方面的国际事务及管理认证收费等。
国家认监委成立3年来,在国务院领导的关怀下,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认证认可工作:
初步完成了我国认证认可工作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体系的建立工作。建立起了以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认证认可工作新体系;
成功组织实施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CC制度)。按照我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和“四个统一”的原则,从2001年12月起,对19大类132种涉及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实施了内外一致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截至目前,共颁发CCC证书13万余张,认证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超过95%。国家认监委目前正组织各地质检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CCC认证产品中的部分产品进行执法检查;
在积极拓展认证工作新领域方面取得了新进展。3年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积极推进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农产品、食品、花卉、饲料、玩具、体育服务等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的进程;
加强了认可监管。国家认监委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并根据该《办法》对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的设立实行了审批和登记制度。同时大力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秩序,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对国内外认证机构认证有效性的调查,对违法违规机构进行了查处。此外,还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制度,并开展了跨行业、跨部门的全国实验室资源调查,建立了中国实验室资源数据库;
进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认监委按照国际惯例,对进口食品的国外生产厂家实施了进口注册制度,接待了欧美等国家的食品加工企业卫生注册检查组对我国近500家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的检查,同时在水产品、出口罐头等6类出口食品加工企业中推广了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为保证我国农产品和食品的稳定出口做出了努力;
加强了认证认可科技和标准工作。为了推动认证认可国际标准的转化和实施,成立了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了检验检疫科技标准和组织实施的相关工作,开展了认证认可信息化建设;
有效开展了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了我国认证认可的国际影响力。国家认监委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认证认可机构签署了30个双边或合作备忘录。参加了17个国际和区域组织的国际活动,在多个国际组织决策层中担任重要职务。此外,还承办了IEC第六十六届大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
通过开展以上工作,3年来,国家认监委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认证认可工作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认证认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市场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公众利益、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推行认证认可制度,是应对加入WTO挑战,实行“走出去”战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认证认可条例》的颁布,是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认证认可的依法行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将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工作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为认证认可事业进一步的发展和开拓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标志着认证认可事业踏上了新的发展平台。
回顾我国认证认可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认证认可条例》的出台,必将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24日 第十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