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有哪些儿童观
中国古代的儿童观我国抄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人具有基本道德的萌芽,即善端,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儿童的发展就是让这些本来存在的萌芽能够生长。孟子主张注重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影响,其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认为,人对物的欲求是人性,而人性是恶的。荀子这种对人性的看法,导致了他注重教育对儿童的改造和外塑功能。由于上述观点对善恶的肯定与否定过于绝对化,难以解释现实中人的发展差异复杂多样的事实,韩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的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
㈡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一套几本
一共14册 第1册《神话时代—夏》第2册 《夏—西周》第3册 《东周》第4册 《东周—秦》第5册 《西汉—新莽》第6册 《东汉—西晋》第7册 《西晋—唐》第8册 《唐—北宋》第9册 《北宋—南宋》第10册 《南宋—元》第11册 《元—明》第12册 《明—清》第13册《清》第14册 《清—现在》附录:中国历代大事时间表
本书以近百篇精彩故事、上千幅插画贯串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为儿童描绘一个完整具体的轮廓,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历史因果相结合,叙史故事化、新鲜的文字妙喻再加上写实精美的插画,足以唤起儿童对历史的兴趣;精彩有趣的故事不仅带给孩子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真实的历史更给孩子思考与判断的智慧,是一部让孩子认识自己、喜欢历史、见贤思齐的经典巨作。
☆ 鲜活。选配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经过严谨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扮,让孩子身历其境,借以传达正确的历史常识,更可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
☆ 生动。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中国历史上影响后代最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
☆ 完整。以99个单元、上千幅插画串连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为儿童描绘一个完整具体的轮廓,将中国历史中原本僵硬的年代、人物、事件,做有生命且系统性的呈现。
☆ 启发。通过多元化观点的叙述,启发孩子以多元角度看历史,并学会思考历史,得到有益于己的智慧。
☆ 精致。设计“说来听听”鼓励读者发想、发表的专栏,拓展儿童的思考深度与广度,有系统地统整历史与生活,达成有效率的学习与思考。针对历史人物、专有名词、文物、事件、成语等,特设更深入详细的介绍与注释小专栏,增进孩子的历史深度与知识。并于第14册书后附中国历代大事年表,展开整个中国历史线索即在目前。
㈢ 中国古代对儿童的称呼
赤子:初生的婴儿。
襁褓:(音qiǎng bǎo),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来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龆龀:(音tiáo chèn)原意指儿童换齿之时,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欢儿戏》中写道:"龆齓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垂髫:(音chuí tiáo)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黄口:泛指十岁以下的孩童。
幼学:十岁。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女子: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又称为“豆蔻年华”。
及笄:(音jí jī)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所以指女子十五岁。
破瓜: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是为十六,指女子十六岁,也可以用碧玉年华。
桃李年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代指女子二十岁。
花信:花开之时,指女子到了二十四岁。语出宋朝诗人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男子:
舞勺之年:原意指男孩子十三岁至十五岁岁应学习勺舞,故代指男子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指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原本是古武舞名,语出《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束发: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作为成童的代称。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年的帽子,但由于身体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因此用以指男子二十岁的年龄。
小孩在十岁以前,人们多用动物、服饰、牙齿等表示年龄。如刚刚出世叫“婴儿”,也叫“黄口”。这是因为雏鸟的嘴是黄色的,后来就用“黄口”来喻婴儿。有些地方俗称小孩为“毛毛”“小毛毛”“小毛头”或者“龄娃”。这里的“毛毛”指孩子刚生下来时,身上、脸部有很多茸毛;“龄娃”则指从现在开始要计算年龄了。唐代的许碏(que第四声)在《题南岳招仙观壁上》中说:“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就是将“黄口”的含义引申为幼童或年幼无知的孩童。
㈣ 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史籀篇》。
《史籀篇》是蒙学课本。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四字一句内,编成韵语,是容教学童识字的课本,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
《史籀篇》中出现的文字被称为“籀文”,是“大篆”的其中一种。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大篆亦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
(4)中国历史儿童扩展阅读
籀文由来:
籀文是古代秦国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一种说法则是说“籀”的意思是“诵读”。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秦襄公时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籀文是周朝晚期使用的文字,为显示国威,于是将原本的钟鼎文的文字,繁化而成为籀文,详见《史籀篇》。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周宣王打猎时所刻,推测和《史籀篇》中文字相似,是已知的最接近籀文的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史籀篇
㈤ 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内容简介
简介:《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套装共4册)》对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作了系统介绍。在世界东方的一片辽阔的土地上,屹立着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她是谁?她就是我们亲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该书还精选了许多副精美图片,可谓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立体再现一幅多姿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历史是一面镜子,它鲜活、真切、有血有肉,让它成为亲切的叮咛,让孩子们重温先人的世界。
第一册:创世
第二册:先秦
第二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第四册:宋元明清第四册近现代
01、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引子)
02、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盘古和女娲的神话)
03、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半真半假的上古“三皇”)
04、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中国的“亚当”和“夏娃”)
05、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汾河边的小哥俩)
06、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爱美的山顶洞姑娘)
07、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一万年前的弓箭手)
08、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妈妈当家的黄金时代)
09、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爸爸当了一把手)
10、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四千年前的三次“世界大战”)
11、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神秘的颛顼)
12、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帝尧的时代)
13、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尧舜禅让的传说)
14、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原始时代(大禹治水的故事)
15、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夏、商(引子)
16、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夏、商(“家天下”的揭幕式)
17、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夏、商(扑朔迷离的第一王朝)
18、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夏、商(漂漂亮亮的坏国王)
19、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夏、商(仁慈的“大巫师”商汤)
20、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夏、商(甲骨文记录的历史篇章)
21、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夏、商(暴君商纣王的下场)
22、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夏、商(谜样的三星堆)
23、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夏、商(文明历史几多长)
24、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引子)
25、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封建制度的设计师)
26、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落汤鸡国王)
27、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穆天子的“西游记”)
28、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赶走国王的“共和”时代)
29、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烽火戏诸侯)
30、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卷起被子搬家的国王)
31、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春秋五霸”走马灯)
32、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伍子胥过昭关)
33、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34、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万世师表孔夫子)
35、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老子和《道德经》)
36、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两个改革家的命运)
37、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西门豹治巫婆)
38、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马陵道恩仇记)
39、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两个斗嘴的大说客)
40、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完璧归赵与将相和)
41、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囤积国王的大投机商)
42、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荆轲刺秦王)
43、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的时代)
44、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秦、西汉(引子)
45、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秦、西汉(千古一帝秦始皇)
46、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秦、西汉(徐福传奇)
47、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秦、西汉(指鹿为马的阴谋家)
48、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秦、西汉(大泽乡的燎原烈火)
49、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秦、西汉(楚汉相争的故事)
50、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秦、西汉(吕后和汉文帝)
(5)中国历史儿童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刘兴诗,男,1931年5月8日(农历3月21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籍贯四川省德阳市,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学研究员,果树古生态环境学研究员,知名科普作家。曾任成都理工大学学科专业建设高级顾问。
1945年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1952年开始科普创作。刘兴诗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鼻祖之一。截至2013年7月,在境内外共出版232本书,获奖144次。
其中,美术片《我的朋友小海豚》获1982年意大利第12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荣誉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童话《偷梦的妖精》获1989年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系列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列入北大人物的北大文坛中。
㈥ 经典中国儿童故事有哪些
经典儿童故事(一):狼来了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大伙儿对放羊娃一面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说明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
经典儿童故事(二):三个和尚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 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长和尚。他一到庙里,就 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但两个人一次只能抬一只水桶,怪麻烦的。他们都斤斤计较,而且要求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不可以走太快,也不可以走太慢,谁都想占谁的便宜。不过,虽然吵吵闹闹,但他们总算每天还是有水喝,有饭吃。
后来,又来了个胖 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
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经典儿童故事(三):小马过河
小马和他的妈妈住在绿草茵茵的十分美丽的小河边。除了妈妈过河给河对岸的村子送粮 食的时候,他总是跟随在妈妈的身边寸步不离。 他过的很快乐,时光飞快地过去了。
有一天,妈妈把小马叫到身边说:"小马,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 把这袋粮食送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去吧。" 小马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他驮着粮食飞快地来到了小河边。可是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 淌过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犹豫中的小马一抬头,看见了正在不远处吃草的牛伯
伯。小马赶紧跑过去问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里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马高兴地跑回
河边准备淌过河去。
他刚一迈腿,忽然听见一个声音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可深
啦。"小马低头一看,原来是小松鼠。小松鼠翘着她的漂亮的尾巴,睁者圆圆的眼睛,很认 真地说:
"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小马一听没主意了。 牛伯伯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只好回去问妈妈。
马妈妈老远地就看见小马低着头驮着粮食又回来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难了,就迎过
去问小马。小马哭着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安慰小马说:"没关系,咱们 一起去看看吧。"
小马和妈妈又一次来到河边,妈妈这回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 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
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 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小马深情地向妈妈望了一眼,心里说:"谢谢你了,好妈妈。" 然后他转头向村子跑去。
经典儿童故事(四):猴子捞月
一群猴子在森林中各自玩耍时,蓝猴抬头看到了又圆又亮的月亮,梦想拥有它,于是吹了一声口哨把大伙召来,它们采用接竹竿的形式摘起月亮来,无奈竹竿接再长,月亮仍高高在上。黄猴看到井水中月亮的倒影时,也兴奋地吹起口哨召来大伙。
蓝猴搔搔脑袋再生一计,大伙又一个接一个倒挂金钩捞起月亮来,可是月亮果然被捞进葫芦瓢里时,它们又为谁拥有它打起架来,结果,葫芦瓢落地,月亮“碎”成一片,真应了“水中捞月一场空”。
经典儿童故事(五):掩耳盗铃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㈦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儿童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流传千古的有名儿童,他们大多天赋异禀,迥越伦萃,“识洞于未萌,智表于先见,心计足以成务,口辨足以解纷”(《册府元龟·总录部·幼敏》),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不亚于成年人的机智成熟,堪称少年天才。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四岁能让梨的孔融、五六岁会称象的曹冲、六岁通音律的蔡文姬、七八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七岁咏鹅的骆宾王等,以下这几位也可列入有名儿童之中:
3.才惊韩愈的李贺
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有鬼才、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留有名篇《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新唐书》记载,公元796年李贺七岁时便名动京城,文学家韩愈、皇甫湜造访家中一探究竟,李贺援笔辄就写成一篇《高轩过》,韩愈和皇甫湜二人大吃一惊,没想到如此有文采,自此李贺名扬京洛。李贺15岁便与李益齐名,誉满京华。公元813年李贺因病英年早逝,时年27岁。
㈧ 有看过陈卫平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书么
有的,《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是一套适合10岁以下孩子阅读的历史书,选出了自盘古开天辟地到清朝末年,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包括文学家、艺术家、冒险家、发明家、教育家……用说故事的方式讲述这些历史人物的精彩事迹,为孩子构建一个完整清晰的中国历史轮廓。书中配套的有声故事运用声音的力量,在孩子熟悉文字符号之前,让历史提前走进他们的生活。
作者陈卫平曾经编写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出版后获得巨大的反响,意料之外的是,有更多的家长提出了他们的心声与期望,希望孩子在更小的时候就能开始接触历史。
因此,作者策划了《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一全新作品,重点考虑了怎样将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最有效、最能吸引孩子的方式传达给他们。在孩子读历史、听历史的过程中,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模拟体验”的感受,同时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多元化思考。
(8)中国历史儿童扩展阅读
陈卫平 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作品有《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写给儿童的人文小网络》《谁需要国王呢?》等。
陈卫平此前凭借《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4册)在大陆童书界占有重要一席,这本书不仅荣获第10届文津图书奖,还多年雄踞当当童书畅销榜首位,至今销量近千万册。
而《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是他专门为10岁以下儿童创作的历史作品,与《说给儿童的世界历史》《说给儿童的伟人故事》一起,算得上是其所在的台湾小鲁文化的压箱底之宝,在台湾已经畅销近30年。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陈卫平说,这是一部用文字和声音共同表达的给孩子的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作家网-陈卫平:历史应成为真正的生命学问
㈨ 中国古代对儿童的称呼是什么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版:“总角,收发结权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㈩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中国上下五千年是不是内容差不多
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苏赫姆林斯基说地一句话非常正确“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版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权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读了《上下五千年》让我感受到中国从古至今的兴衰坎坷。这本书不仅局限于历史,而是广泛涉及到哲学、军事、艺术、甚至是教育等领域。让每个时代、朝代、国家的故事都呈现在我们面前。读了《上下五千年》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它的特点就是选取的全是在一个朝代或是一个时代中,具有划时代意义或是特别典型的事件或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来描写。因此,在轻松的阅读中,纵览了中华山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不是以正史的观点来叙述,而是加入了一些老百姓的观点与见解。让读者从不同方位、角度来思考与了解,这一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史书。读了《上下五千年》即让我了解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又让我学会了许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