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的通宝钱
中国通宝钱
唐代通宝钱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每十文重一两,又读作开通元宝,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形制与唐有别。唐代还铸有少量“开元通宝”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另外,还铸有极少的金、银、铅质开元通宝,十分罕见。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开元通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数开元背有甲痕。
唐开元通宝钱分为十个主要品类:武德开元、金质开元、银质开元、月痕开元、合背开元、当十开元、花孔开元、会昌开元、鎏金开元、小径开元。对各个品类的主要特征、所含类型、铸造时间予以分析。并认为开元通宝的演变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自武德四年至开元时期,主要流通武德开元;中期自天宝至开成时期,主要流通月痕开元二、三型等;晚期自会昌六年至天祐四年唐灭亡,主要流通会昌开元和月痕开元四型、小径开元二、三型等。
初唐武德开元,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毫米至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
中唐月痕开元,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极多,月痕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 晚唐开元,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铸行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图3)。时过一年,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另外,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应为中晚唐私铸品。关于花穿开元,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属私铸之列。
小径开元,指钱径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间的开元钱,这种小开元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的民间私铸钱币。《旧唐书〃食货志》写道:“如闻官铸之外,私铸颇多”。专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小开元标本,按其流行阶段,大体分出三型:一型,钱文笔迹极力摹仿武德开元,惟钱径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钱文尚清晰,穿廓尚规整,铜质并不很差;二型,中唐小开元,字体模糊,铸造工艺粗陋,铜质内掺杂铁铅,锈蚀严重;三型,晚唐小开元,周廓宽窄不一,铜质发黑,掺杂铁铅,肉薄量轻,铸范模糊,钱背穿廓近平,钱径为22毫米至23毫米,重量1.7克至3克,多数是私铸
五代十国通宝钱
唐朝末年,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让强大的唐帝国终于崩溃了。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国,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据时期。在五代十国这段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几乎每一个曾经独立过的政权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五代十国的通宝钱种类极多,但流存下来的非常少。后梁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后汉高祖及稳帝乾祐年间有“汉元通宝”。 后周太祖广顺年间及世宗显德年间毁佛寺铜像所铸周元通宝背多有星月纹,又有合背,品类颇多。十国闽王审知铸有铜、铁、铅三种,背穿上有星纹或一闽字,穿下有仰月的开元通宝。南唐初年还铸过“大齐通宝”,但传世极少。
宋代通宝钱
宋代铸钱多而复杂。除少数外,每个帝王的每个年号差不多都铸钱,而且铸几种钱。钱币往往又分地区流通,形成了货币流通的割据性和分散性。 宋太祖建隆元年铸有宋元通宝,背穿上有星月纹,其纹或在穿左、穿右、穿上、穿下,版别甚多。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元年铸太平通宝,此钱是北宋第一种年号钱。宋神宗元丰年间铸元丰通宝。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崇宁通宝(制作极精,钱文铁画银钩,称“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书,书法自成一家。),大观年间铸大观通宝(亦为徽宗瘦金体),政和年间铸政和通宝,重和年间铸重和通宝,宣和年间铸宣和通宝。“靖康通宝”是宋钦宗赵恒铸造,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国,“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
南宋宋高宗建炎年间铸建炎通宝,绍兴年间铸绍兴通宝(通宝背有利字的铁钱,为利州所铸。)。宋孝宗淳熙年间铸淳熙通宝。宋光宗绍熙年间铸绍熙通宝。 宋宁宗庆元年间铸庆元通宝,嘉泰年间铸嘉泰通宝,开禧年间铸开禧通宝,嘉定年间铸嘉定通宝。宋理宗宝庆年间铸大宋通宝。宋理宗绍定年间铸绍定通宝,端平年间铸端平通宝,嘉熙年间铸嘉熙通宝,淳祐年间铸淳祐通宝,开庆元年铸开庆通宝。
辽金西夏通宝钱
辽金西夏通宝钱中以金钱最为精美,以辽钱最次,辽钱制作均较粗糙,钱背常常错范,文字湮没。以下为辽国通宝钱:
天赞通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年间(公元922——924年)铸。 天显通宝:辽太宗耶律德光铸。
应历通宝:穆宗耶律璟应历年间(公元951——969年)铸。
保宁通宝: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公元969——979年)铸。
统和通宝: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年间(公元983——1012年)铸。 重熙通宝: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间(公元1032——1055年)铸。 清宁通宝:辽道宗耶律宗基清宁年间(公元1055——1064年)铸。
咸雍通宝:辽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年间(公元1065——1074年)铸。
大康通宝:辽道宗大康、大安、寿昌年间(公元1075——1101年)铸。
金国所铸通宝钱种类不多,如:
正隆通宝:海陵王完颜亮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铸。
大定通宝: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铸。仿宋瘦金体大观钱制作,十分精美。
贞祐通宝:金宣宗贞祐年间(公元1213——1217年)铸。
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都是年号钱。最能突出表现崇宗重视汉文化特色的就是在铸币方面,从元德年间(1119~1126年)开始,一改过去只铸西夏文钱的状况,出现了用汉文铸造的“元德通宝”、“元德重宝”钱,这是西夏自铸币以来第一次正式铸行的汉文流通货币,也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真实反映。
元代通宝钱
大朝通宝:世祖于未改国号“元”以前,曾铸“大朝通宝”铜钱及银钱。 至元通宝: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铸。有蒙、汉文两种。形制有大小多种。
元贞通宝:成宗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7年)铸。钱有蒙、汉文两种。 大德通宝: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有蒙、汉文两种。 至大通宝: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铸。
皇庆通宝: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铸。通宝为小平钱,元宝有银钱、铜钱两种。
至治通宝:英宗至治年间(公元1312——1323年)铸。等。
其中,至正通宝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行的钱币,大小均有,并且部分钱币背面铸有八思巴文。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在元代以纸钞作为主要货币,铸币不多。并且除八思巴文货币外,其它汉文铸币量有限。至正通宝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行的钱币,品类繁多,但规律划一,钱文端庄秀丽的汉字楷书,背穿上记年或记数用蒙文,以背穿下有无汉字记数可将至正钱分为三大类,地支记年钱,穿下无汉字,穿上蒙文为寅、卯、已,午五个地支记处字。所记为至正十至十四年。每一记年均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等。俗称五年三等十五品。
明代通宝钱
大小通宝:此为明太祖即位前于元代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铸。背面有“钱数”及“两数”,每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这种“称两制”仿自元钱。
大中通宝(省局钱):朱元璋平陈友谅后,在江西及各省设专门铸钱的宝泉局。所铸钱背面有各省局的名称。 洪武通宝五种
明太祖朱元璋登位后,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起,铸洪武通宝。洪武八年,颁布“洪武通宝钱制”,分为五等:即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小平钱。当一重一钱,当十重一两。并规定百分之百用铜,生铜一斤铸小平钱一百六十文(十六两为一斤),实际上大打折扣。背署钱重,并有纪值、纪地等内容。
永乐通宝: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铸。洪武二十三年后,推行宝钞,很少铸钱。永乐通宝只有小平钱。
宣德通宝:明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铸。
弘治通宝: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铸。弘治以上的成化、景泰、天顺,正统各朝均未铸钱。
嘉靖通宝:这是世宗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铸的加重钱币,每枚重一钱三分(标准钱每枚重一钱),成色百分之九十铜。此钱名目繁多,有所谓金背、火漆、旋边等等,这是因铸造加工工艺的不同产生的外观差异。 嘉靖通宝:于嘉靖十三年,仿洪武钱制铸造。
正德通宝:史载嘉靖三十二年曾补铸洪武到正德九个年号的钱,但实际上也未见流传。这种正德钱为私铸钱。
隆庆通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年铸。每枚重一钱三。
万历通宝:神宗万历四年(公元年)铸。亦有金背、火漆和旋边之分,前二种是南京、北京所铸,后一种为各省局所铸。万历年间,纸币不行,铸钱又渐多起来。钱背上又开始铸上文字。
泰昌通宝:熹宗的父亲光宗在位只有几个月,熹宗即位后,于天启年间补铸光宗的年号钱。
天启通宝:明末铸钱渐多且复杂,天启通宝小钱有数十种。其中有钱背纪铸钱局名的,有纪地名的,有纪重量的。另有当十钱,钱背亦有上述几种文字。天启通宝是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年)铸。
崇祯通宝: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年间(1628-1644年)铸。钱文"崇祯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有星月,也有的有奔马图形,俗称"跑马崇祯"。另外有一种背文为满文的"宝泉"二字,据说为清兵入关时所铸,也有人怀疑可能是民间私铸钱。
清代通宝钱
天命通宝:清太祖努儿哈赤在入关前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国称帝时所铸满文钱及汉文钱。
天聪汗钱:太宗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仿明天启大钱所铸。背面铸有满文“十”和“一两”。 顺治通宝(光背):世祖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铸。光背。 顺治通宝(背汉文):世祖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仿唐开元及明洪武钱制所铸。背面汉文为钱局的简称。有:户(宝泉局)、工(宝源局)、陕(陕西省局)等二十多个省局名。 顺治通宝(权银钱):世祖顺治十年(公元年)铸。此钱背面穿孔左边有“一厘”字,是对银作价,即每文钱等于银一厘。孔穿右边为局名,共十七局。
顺治通宝(背满文钱):世祖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铸。钱背穿左有满文“宝”字,右为局名。只有二局,即宝泉和宝源。 顺治通宝(满汉文钱):世祖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铸。钱背穿孔左一满字,右一汉字,均系铸局名。共十二局: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 康熙通宝(满文钱):圣祖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铸。背面满文为“宝泉”及“宝源”。 康熙通宝(满汉文钱):圣祖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各省局所铸。初为十四局,后增至二十一局。康熙六十年(公元1722年)规定一省一局,除宝泉、宝源及顺治满汉文钱十二局外,另加宝福、苏、南、广、台、桂、云、漳、巩、西等十局。
雍正通宝:世宗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铸。背为满文局名,共十七局。
乾隆通宝:高宗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铸。钱背皆满文钱局名。将雍正十七局中废河、巩两局,而增直、伊、阿克苏、叶尔羌、喀什噶尔、和阗六局,共二十一局。各地所铸钱的成色,文字稍有差异。
嘉庆通宝:仁宗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铸。背为满文局名,共十九局。
道光通宝: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铸。背文为满文局名,共十九局。
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文宗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铸。咸丰朝的币制,其复杂和混乱程度,比王莽的宝货制有过之而无不及,造成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
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当十钱:穆宗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铸 。当十大钱后来逐渐减重。
光绪重宝、光绪通宝:重宝铸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通宝铸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钱背满文为钱局名。
宣统通宝:除个别地区以后还少量铸过一些方孔圆钱外,这是我国铸行的最后一种方孔圆钱。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方孔圆钱,已不能适应鸦片战争后急剧变化的国内社会经济形势,不得不随着封建社会制度的崩溃而趋于灭亡。方圆钱的消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历代农民起义军通宝钱
唐代农民起义军通宝钱
大齐通宝: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占领唐都长安,建国号大齐,改元金统,铸大齐通宝。
元代农民起义军通宝钱 天祐通宝:元末江南地区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于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铸。,钱文正面楷书,背面有纪值的篆书。
龙凤通宝:元末刘福通等农民起义领袖拥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大宋,改元龙凤,于公元1355年铸龙凤通宝,背无文。
天启通宝、天定通宝:元末鄂、湘地区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于至正十八、十九年(公元1358、1359年)铸。 大义通宝:公元1360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称帝于江州(今江西九江),改元大义,铸大义通宝。流通于长江中游地区。 明代农民起义军通宝钱
永昌通宝: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于公元1644年建都西安,国号大顺,改元永昌,铸“永昌通宝”。
大顺通宝: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建都四川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
兴朝通宝: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另一支,由孙可望统率入滇。于公元1649年铸“兴朝通宝”。
太平天囯革命时期通宝钱
天囯背通宝:太平天囯早期铸造。币面“天国”二字直读。背“通宝”横读。 平靖通宝:广东陈开、李文茂起义军在广西建大成国后,李文茂所铸。
太平通宝:上海小刀会起义时所铸。钱背多有月文(在穿上)及“明”字(在穿下)。也有上星下月的。
2.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通行货币
贝币,刀来币,自圜币,布币,一化,两锱,秦半两,汉半两钱,三铢钱,五铢钱,货泉,直百五铢,五行大不,永通万国币,常平五铢,永安五铢,太和五铢,太货六铢,隋五铢,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会昌开元,大历通宝,建中通报,咸通玄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宋元通宝,北宋南宋诸通宝元宝。北宋交子纸币,南宋会子纸币,,正隆通宝,大定通宝至元宝钞,中统交钞,大明宝钞。大清钞票,民国法币,金圆券,银元券,大洋票还有很多其他。
3. 朝代通宝按时间顺序的排列
中国古钱按时间顺序为:
夏 贝壳
商 铜贝
西周 铜贝
春秋 周景王首次铸大钱‘圆形方孔’
战国 圆形方孔钱、刀币、布币、郢瑷‘金币’
秦朝 半两钱
西汉 半两五铢钱
新朝 刀币、五铢钱
东汉 五铢钱
三国 五铢钱、魏五铢钱
西晋 晋五铢钱
东进 晋五铢钱
南北朝 布匹、南北五铢钱
隋朝 隋文帝五铢钱
唐朝 开元通宝
五代十国 唐国通宝
北宋 开宝通宝、太平兴国通宝、雍熙通宝、咸平通宝、皇佑通宝、熙宁通宝、崇宁通宝
南宋 绍兴通报、隆兴通宝、嘉定通宝、宝庆通报、临安交子行在会所宝钞;金 大定通宝、贞佑通宝
元 至正宝钞、中统宝钞、至正通宝
明 洪武通宝、大明宝钞、永乐通宝、弘治通宝、嘉庆通宝、崇祯通宝
清【南明】天命通宝、崇德通宝、顺治通宝、弘光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康熙通宝、昭武通宝、兴化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咸丰通宝、太平天国大花钱、光绪通宝、光绪元宝大清湖北省造、宣统银元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袁大头银元、铜板
【国民政府】‘废两改元’中华民国法币钞票、法币银元
大满洲帝国钞票、铜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元、钞票
日本军票、汪伪政府法币、中华民国边区人民币
中华民国金圆券、中华民国改版发行‘法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币旧版
人民币、港币、澳元、【台湾】中华民国法币‘台币’。
4. 为什么古代铜钱都带“通宝”二字“通宝”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谢谢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版行宝货”,以后历权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南唐的“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宋“太平通宝”、明“永乐通宝”、清“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通宝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早期多以重量作为钱币名称,如半两、五铢。唐朝赏赐钱“乾封泉宝”是中国第一种年号钱。另有新疆察布查尔人通宝。
5. 古代所有通宝的名称
通宝是中国复自唐至制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6. 中国最早的通宝是什么时期
中国最早在钱币上有通宝的时期是唐代开元通宝。
汉元通宝是中国最早的国号通宝钱。
7.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钱币名称及面值
这个问题太大了,只能简单说说,除了明清之外,其它都不全,只是一些比较出名或珍贵的。没办法,能力有限:( 所谓极品就是存世仅1、2枚者,兄弟我只看过图片,呵呵^_^
古代货币形制十分复杂,仅用作货币的的币材就不下几十种,如铜、铅、铁、金、银、玉、龟、贝、牲畜、皮革、谷帛、纸张等。但沿袭几千年的基本形态是方孔圆形铜钱,其标准式样是西汉元狩五铢、上林三官钱及唐初开元通宝,轻重适中,重约4克,肉好皆有周郭。此外也有圆形圆孔、圆形无孔、铲形、刀形、长方形(钱牌)、不规则椭圆形等形式。同一钱形,又有大小、轻重、成分、质料、版别、钱面文字、钱背符号、有郭或无郭、重轮、重好、四出、决文、传形等区别,有合背、合面、剪边、磨边、对读、旋读、复文等不同情况,按钱币性质分,又有记重钱、记值钱、年号钱、国号钱、记号钱、纪年钱、镇库钱、纪数钱、厌胜钱、庙宇钱、撒帐钱、罗汉钱、对钱、母钱、祖钱、开炉钱、样钱等,这些情况又时有两种以上并存现象,名目繁多,不胜枚举。至于钱币鉴定和文物考古方面所定的专门分类,那就更多了。
铜钱最普通的形制是小平钱,即一文小钱,又称平钱,它是使用铜钱时代的最小货币单位,其直径约2.4—2.5厘米,重约3—4克,又有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甚至当百、当千大钱。
先秦钱币· 贝币 · 刀币 · 齐刀 · 赵刀
· 郢爰 · 圜钱 · 尖足布 · 空首布
· 圆足布 · 方足布和釿布
秦朝 秦半两
两汉时期 · 西汉半两 · 两汉五珠 · 王莽钱币
南北朝 五铢钱 太货六铢 太和五铢 (永平)五铢 永安五铢 北周三品:布泉 五行大布 永通万国 这三种钱币被誉为六朝钱币之冠
隋唐五代十国 周元通宝 大齐通宝(极品) 保大元宝 永通泉货 开元通宝 唐国通宝 大唐通宝 等
两宋 淳化元宝(真、行、草三种书体) 大观通宝 皇宋通宝 崇宁元宝 崇宁通宝 崇宁重宝 至道元宝(行、草) 绍圣元宝(对钱) 等
金 泰和重宝 泰和通宝 等
伪齐政权 阜昌元宝小平钱 阜昌通宝折二钱 阜昌重宝折三钱 等
元朝 中统元宝交钞 至元通行宝钞 大朝通宝 中统元宝 至元通宝 元贞通宝小平钱 元贞元宝折二钱 至大通宝 大元通宝 等
明朝 中期以后,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形成以白银为主,以铜钱为铺的货币流通制度。明清两朝才把官制铜钱称为“制钱” 大明通行宝钞 洪武通宝 大中通宝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折三钱(极品) 宣德通宝 弘治通宝 弘治通宝大钱(极品) 嘉靖通宝 隆庆通宝 万历通宝 万历通宝大钱(极品) 泰昌通宝 天启通宝 崇祯通宝
李自成 永昌通宝
张献忠 大顺通宝 西王赏功
南明时期 弘光通宝 大明通宝 隆武通宝 永历通宝
清朝 天命通宝 天命汗钱 天聪汗钱 顺冶通宝 康熙通宝 雍正通宝 乾隆通宝 嘉庆通宝 道光通宝 咸丰通宝 咸丰重宝 祺祥通宝 祺祥重宝 同治通宝 光绪元宝 元绪重宝 光绪通宝 戊子钱 宣统通宝
8. 整个中国钱币史
钱币的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世界上最早的低币“交子”出现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实物和钞版均已遗失。目前国内现已发现年代最早的“金代铜钞版”已为金泉钱币博物馆收藏。
最早的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古钱,其形状大多模仿当时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像楚国,它是从贝币发展成文字贝,这种文字贝被俗称为鬼脸钱,蚁鼻钱。中原地区,农业区它从劳动工具农具铲演变出来这个布币,沿海跟北部地区,渔猎地区又根据它的渔猎工具--刀削,演变出来刀币。
这品钱叫武阳三孔布,为什么叫三孔布呢,因为它上面有三个小孔。你看到没有,这上面有三个小孔,这个地名呢是叫武阳,背后叫一两,三孔布它有两种等级,一个是十二铢的,一个是一两的。
春秋战国时期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统一了钱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币制改革。这种铜币它避免了以往钱文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两钱作为我国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在形制上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清末。
开元通宝钱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钱币自秦始皇统一货币后的第二次钱币革命,它持续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秦始皇兼并六国
汉代商业活动繁荣,钱币制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汉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五铢钱,该钱轻重适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还继续沿用。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这个公元六百二十一年,开始铸开元通宝钱,就是废掉了铢两制。那么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是很大的,它一是废了铢两制货币体系,开始出现宝文钱,宝文钱的出现是有一种信用货币的概念。
汉代——隋代
到了宋代,铜,铁钱并用,铸钱数量相当可观,十几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种年号钱。南宋淳熙七年铸行的淳熙通宝,钱背上有“柒”字纪年,至淳熙九年后改成小写,这就是所谓的纪年钱。这种钱币纪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钱的一大特征,比欧洲钱币纪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国元朝和明朝时期主要推行纸币,铜钱铸造较少。
宋 -- 元 -- 明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了主要货币,铜钱仅用于小额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发行的重点。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了西方铸币的先进技术,向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实施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进的制币技术,在光绪后期取得了成功。从此,机制币全面进入我国的货币领域。
我国各个时期的古钱币经历了风风雨雨四千年历史的考验,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其形状各异,品种众多,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钱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中国古钱币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因此它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古钱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收藏。
钱币既是商品交换的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各国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状况的反映。以中国钱币为例,由几千年前贝币,布币发展到今天的印刷精美,仿伪技术先进的纸币,再到“一卡走天下”的电子货币……货币的变化浓缩了几千年的历史进程。
9. 古代铜钱都有什么通宝
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回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答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