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贸易

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贸易

发布时间:2021-02-04 15:58:42

① 如何在互动中构建世界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巴勒克拉夫、布罗代尔、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率先提出和采用的从全球视角观察和阐释世界历史的思想和方法,已为越来越多的各国学者所接受和发展。在这个大的国际学术背景下,中国的世界史学界也在努力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史研究和教学体系。全球史学者强调,世界史(或全球史)并非是各国各地区历史的简单罗列或综合,而是一个持续变化发展的整体,其中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碰撞和相互影响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1500年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五百年间。只有扬弃以往把欧洲(或任何地区和国家)作为世界历史发展中心的观念和治史方法,才能比较平等地看待和重视各个地区、民族、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也才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世界历史的整体进程。目前,全球史仍是一个尚未成熟的新领域,在我国史学界更处在初创时期。要真正确立认识历史变迁的全球视角,还有很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有鉴于此,我们邀请国内外四位全球史专家就一些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全球史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从相比较的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历史,历史学家应对不同文化的“相遇”保持足够的敏感
主持人:全球史已经成为一个风靡全球的语词,“把全球化历史化,把历史学全球化”很好地概括了它的学术取向。全球史既是指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编纂世界通史的方法论,更是一种建构世界历史的新方法和新理论。请主要从史学方法的角度谈谈全球史的内涵。
本特利:当今世界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同国家、社会和地区的人们相互之间高度的交往和影响。“全球化”这个词本来是指一种经济现象,但后来很快人们发现用它来思考社会和文化问题也一样有用。例如,大范围的迁移促进了人口统计的全球化。全球化深刻地影响了当今世界这一看法促使史学家们去思考相同的过程在以前时代的作用,毫无疑问,由于交通手段和交往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和影响在前所未有的范围和水平上展开,使得全球化在今天比在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然而最近的全球史研究却发现跨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在过去像在今天一样深深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全球史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从相比较的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历史,而不是只从国家的角度。全球史家承认研究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进程是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了形成该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背景。但是全球史家认为,仅仅从国家的角度不可能理解许多重要的历史进程。为了理解诸如跨文化贸易、宗教传播和文化传统,甚至传染病的传播,采取一种比民族国家和单个社会更宽广的视角是必需的。
刘新成:全球史的关注对象是各人类社会/群体之间以及各社会/群体与其环境之间的连结史,全球史的任务是通过回顾人类跨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系统之间建立联系的交往活动,说明在交往中实现的全球互动机制对人类发展的推动作用。全球史代表人物之一曼宁教授曾明确指出,全球史研究的含义就是“大范围的互动研究”。全球史观的“高明”之处在于其核心理念:互动,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群通过接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领域实现的互动。
主持人:全球史关注大范围、长时段的整体运动,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从学理上破除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那么全球史是如何超越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观的呢?
徐洛:欧洲中心主义在我国史学界早已声名狼藉,但这种史观在世界史的研究和教学中仍有强大的影响力,已成为世界通史编纂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尤其是通史中1500年以后的近现代部分。指出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正如有论者所言,所谓全球史理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世界通史编纂的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全球史理论阐释和编史实践之间明显脱节。而通史近现代部分在结构、内容、观点等各个方面对欧洲的特殊重视和倾斜,则来源于长期以来规范和主导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和教学的两个相关相连的理论体系:资本主义主线说和现代化主题说。两者都试图对世界历史做目的论式的诠释和剪裁,因而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欧洲中心主义的印记。诚然,作为一种认识和解释世界历史的理论方法的全球史本身,与当今势不可挡的全球化一样,也主要是西方文明扩张的产物。我们应该努力做的,首先是分析解构把欧洲的近代崛起视作一种基于自身内部逻辑之历史必然的思辨体系,扬弃世界通史编纂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传统,无论这种传统是以资本主义扩张为主线还是以现代化演进为主题的形式出现。
刘新成:自上个世纪末叶起,西方传统的世界史观受到严重挑战。挑战首先来自时代变化。人们怀疑建立在“分类学”基础之上的国别史或文明史研究是否真正能够对世界历史作出正确而全面的解释,是否真正能够为人类解决当代问题提供有益的经验。
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对西方传统世界历史研究方法和“经典结论”也形成了冲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各领域的研究都不仅关注研究对象的孤立、静止状态,而且考察对象之间的“关系”与“关联性”。西方世界史传统理论忽略不同地区、国家和文明之间“关联性”的缺陷凸显出来。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不仅学术界和理论界,而且整个社会都感受到了世界历史理论的“贫困”。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一些美国历史学家提出,应开创一种“以全球为一体”的史学,其宗旨是说明人类同属一个种,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之上;其方法,是综合考察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运行机制的统一性,说明文明、民族或国家等不同形态的人类组织在全球这一“动态交往网络”中的互动关系;其本质,是继承西方史学以“模式”框架解释世界历史的传统,用“互动模式”取代“主导——传播模式”(即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向世界传播的模式)。
全球史学家之所以把“互动”作为建构世界历史的基础,首先因为他们认为“互动”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存在形式。他们认为,任何人类社会组织都不是封闭和孤立的,他们必然存在于与外界的交往当中,彼此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体系或网络,并在该体系或网络内部相互影响。其次,全球史学家认为,互动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全球史学家借鉴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指出社会发展源自变化,而变化的起点是接触外来新事物。他们说,对新事物的取舍过程就是传统的蜕变过程,尽管社会对新事物通常并不抱欢迎态度,但抵制新事物的结果同样导致社会变化。正因为如此,全球史学家主张,历史学家应对不同文化的“相遇”保持足够的敏感。
全球史家认同地理学的分析框架替代民族国家和单个社会,全球史家表达“互动模式”的方式有多种
主持人:在通史编纂和专题研究中,全球史学家如何进行全球史研究?如何用“互动模式”建构世界历史?
本特利:为了分析跨文化的交往过程,全球史家认同地理学的分析框架替代民族国家和单个社会。基于把民族国家作为历史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全球史家设想出了一个替代的概念,以经济、环境和文化区域为单位,而不是以民族国家为界限。历史学家把注意力集中到连接不同陆地的海和海洋上,他们通过印度洋、大西洋、中国海、加勒比海等海域来研究贸易、移民、生物扩展和文化交流。从公元600年到1750年,印度洋是世界上最活跃的跨文化交流的地区。从东亚到东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印第安人、印度尼西亚人和中国人都活跃在这一地区。1492年以后,大西洋成为贸易、移民和物种交换的重镇,后来这一重心移至太平洋地区。
通过认识到海和海洋是历史发展的紧密的连贯地区,全球史家能够对过去的历史理解做出新的解释。以公元600年到1600年为例,直到最近,历史学家们在谈论这一段历史时,仍习惯性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诸如中国的唐、宋,中亚的土耳其,伊斯兰世界,拜占庭帝国和中世纪的欧洲。这样做当然没有错:事实上,研究这一时段的历史,考虑这些国家是适宜的,也是必要的。然而全球史家却将注意力投放到印度洋,因为不言而喻,跨文化交往决定性地影响了这些单个社会的发展。先通过印度洋,然后跨越陆地的海上贸易,几乎把所有东半球地区都联系起来,由此所产生的财富支持和维持了这一时段的许多国家和社会。比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远销到东非,印尼的调味品、印度的棉织品和钢铁,东南亚穆斯林的香料和马匹、拜占庭的珠宝和玻璃制品,东非的金子、象牙和奴隶,也都供应到其他地区。对这些产品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国内经济,影响了整个东半球社会的发展。
如果只关注单个社会,那么就不可能理解600年到1600年跨文化贸易的类型和效果,不可能说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播,也不可能理解物种交换,包括食物和疾病的流传。跨文化贸易、宗教传播、物种交换对每个社会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全球化深深影响了当代人一样,跨文化交往也建构了我们祖先的历史经历。全球史的研究任务就是理解和解释全球化在过去历史中的进程。
刘新成:在通史编纂和专题研究中,全球史学家表达“互动模式”的方式计有如下几种:一、阐述不同人群“相遇”之后,文化影响的相互性和双向性。研究者指出,即使作为当代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文化也不是西方文化在美洲的简单移植,而是印第安文化、非洲黑奴文化和欧洲文化融合的产物,其元素是三种,而非一种。二、描述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交往网络”或“共生圈”,如1500年以前覆盖“旧大陆”大部分地区的“欧亚非世界体系”、8—15世纪以穆斯林商人为核心的“环印度洋贸易网络”或以南亚大陆为中心的“南方世界”、地理大发现以后围绕南美种植园形成并包括欧洲和非洲部分地区的“移民与商业网络”以及“现代世界体系”等等。还有“0”数字的世界、18、19世纪的“棉花生产世界”、“食糖生产世界”或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录音机世界”。三、论述产生于某个地区的发明创造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比如论述中国宋代三大发明以及货币地租制度如何先后影响“伊斯兰世界”和“地中海世界”,刺激欧洲市场,并最终影响了“地理大发现”;又如论述近代早期秘鲁、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开采如何影响了欧洲、南亚和中国的经济。四、探讨“小地方”与“大世界”的关系,说明全球化时代任何局部地区的变化都折射了世界发展趋势。五、“地方史全球化”。有“当代史学之父”之称的美国历史学家菲力蒲·柯廷1995年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之后,积极倡导在国别史、地区史研究中引入全球视角,主张把区域性历史事件放在全球整体运动的背景下重新考察,重估这些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历史意义,使“地方史研究全球化”。六、全球范围的专题比较研究,如跨国别、跨文化的妇女史、商人史、移民史、疾病史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异同,说明“互动”的历程与机制。七、生态史、环境史研究。有学者认为,人类内部的互动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与人类与地球上所有其他生命之间的互动、与人类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是分不开的,因此生态史、环境史应是全球史不可或缺的内容。目前,从生态角度“言说”世界历史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八、探讨互动规律与归宿。在这方面,全球史学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关于互动规律,就新事物传播机制,有人认为取决于“输出方”,有人认为取决于“输入方”;关于互动的最终结果,有人认为是全球实现统一文化,有人则认为,全球交往越密切,“本土认同感”越强,文化差异将永远存在。
在中国,全球史研究发展得很快,任何一部“全球史”都不能不包括中国人的历史经验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全球史在全球各地的研究概况。
曼宁:有两个主要的研究全球史的新机构成立,可以很好地说明全球史研究在全球的发展势头。一个是亚洲全球史家联合会,2008年5月在中国的天津成立;另一个是全球史和世界史组织协会,2008年7月成立于德累斯顿。他们的成立表明全球史研究的扩展已经带来了相关机构的变化。一个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从信息和组织的世界范围的交换中获益良多。而历史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对单个的独特的社会的研究,很少在全球范围内被讨论。但是现在史学家们发现,他们需要一个视野广阔的研究计划,他们需要探讨历史记录和分析来自其他学科的新信息。同时,史学家必须不仅研究过去的历史,而且要研究知识的组织,以此保证他们对相关信息的研究和使用方法的正确。
全球史和世界史组织协会强调世界史不止是地方或国家历史的聚合,它鼓励做全球性的变化研究,这种变化类型包括人口数量的变化和组成,世界各国识字人口的最新扩展,和当代以及以往技术的变革。如果全球史研究达到了它的理想目的,将为我们带来许多重要的新知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全球知识,包括全球性疾病、生态变化、世界贸易,甚至家庭结构,都可以在这个框架内得到说明。
亚洲全球史家联合会的创立对于全球史家世界组织的形成是关键的一步。该组织的地理范围包括整个亚洲和太平洋,代表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美国。
在中国,全球史研究也发展得很快,当然,中国的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教授世界史,这些研究的扩展带来了两种变化,一是扩展到全球史研究和该研究的国际性合作。二是全球史研究方法强调地区间跨时代的相互作用。结果,全球史现在把中国作为一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因子来看待,中国也日益与其他国家发生着相互影响。
主持人:中国的学者如何构建自己的世界历史体系,把中国历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全球史的叙述当中?
徐洛:史学界普遍同意,任何一部“全球史”都不能不包括中国人的历史经验。但怎样才能把中国历史的内容“融入”全球史的叙述当中,则是一大难题。迄今出版的世界通史都未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在一部篇幅有限的世界通史中,中国史应占多大分量。国内的通史在这方面的选择似乎一直是“外松内紧”。比如有的著作连篇累牍地讨论美国内战,却只用寥寥数语介绍19世纪世界最大最长的战争,即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其次是内容的剪裁选取问题,究竟哪些内容适合成为全球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又取决于作者对世界历史变迁的理论认识。例如一部很有代表性的通史的近代部分,把16到19世纪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历史描述成一片黑暗落后,反衬西欧国家的光明和进步,从而昭示以西方资本主义扩张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已为过去十年间西方学者(如弗兰克和彭慕兰)对早期近代历史的新研究,尤其是他们对中国(和亚洲)在早期近代世界的巨大作用的重新评价所颠覆。同时,弗兰克和彭慕兰在中国史学界造成的轰动,也使人们认识到:西方学者对中国在早期近代世界历史作用的新认识,并不意味着在全球史研究中应以中国中心论来取代欧洲中心论。
全球史与国别史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不同的价值判断,这里的难点在于是应该加强还是削弱全球史的“国别特色”。全球史按其定义应超越任何地区或民族的立场,但研究和讲授全球史的行为却又发生在某一特定国度之内,总是受制于地方及民族的观念和利益关怀。从麦克尼尔到本特利的许多学者都认为,秉承全球史观的史学家的责任之一,是超越地方或国家本位的立场,致力于展示各国各民族都参与其间的历史进程,并且发现那些改变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跨国界跨文化的共同驱力。

② 两型社会调查报告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资源及环境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资源环境矛盾所使然。“两型社会”的建设,应以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建设的龙头,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介绍文化产业和“两型社会”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现状、“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未来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文化产业;两型社会;发展

一、文化产业界定、“两型社会”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文化产业界定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是“黄金产业”,日本经济学家则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当前,国内外有关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澳大利亚麦觉里大学教授David Throsby(大卫·索斯比)(2001)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大众文化研究所执行主席贾斯廷·奥康纳(2004)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那些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于它们的文化价值”等。为统一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根据上述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下称文化产业)涉及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80个行业类别。为满足部门管理需要并结合文化活动的特点,《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产业划分为9个大类,分别是: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为了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研究的需要,又将上述9个类别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3个层次。核心层包括前四个大类,主要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5—7三类,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相关层包括最后两个大类,主要反映相关文化服务。核心层和外围层是文化产业的主导部分,称为“文化服务”,相关层是文化产业的延伸,称为“相关文化服务”。
(二)“两型社会”的内涵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姚从容(200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收益,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它将实现合理有序开发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瓶颈的制约。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类的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尽可能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以较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它是以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为基础,认识并尊重自然环境及其演变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和睦相处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它不再把环境看作外在因素,而是一个与人并列的内在要素,涉及生产生活的所有方面。
(三)文化产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文化产业是近年来湖南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湖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湖南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1、“两型社会”建设有赖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首先,两者的目标一致。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产业,属典型的“两型”产业,具有“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知识、智力及技术密集,高附加值;低耗费、低污染。这正与“两型社会”产业发展目标相耦合。其次,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于拉动内需。由于存在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等形式与内容的不同,文化产品在跨文化贸易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文化折扣”现象。在本土文化语境中,文化产品的消费并没有文化障碍,而在别的国家中,文化产品的接受会遇到语言、价值观等障碍。文化产品与服务具有共同消费品的特征,因此文化产业的市场水平与区域内群体的日常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文化产业的这一特点说明它是一种具有本土文化魅力、本土消费优势的经济门类。美国、日本等国的历史经验都可以证实:在经济困难时期,文化娱乐消费会逆市增长。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总体持平衡状态,但在特殊时期会表现为非均衡状态。尤其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调整困难时期,人们的物质消费会抑制,而精神消费会膨胀。人们需要通过娱乐来缓解精神压力,需要通过对现实的反思与生活方式的反思来调整心态,通过文化艺术对未来的描述来增加希望、增强信心。所以,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刺激经济、拉动内需。再者,发展文化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事实上,要实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的建设,关键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产业升级能改善供给状况、缓解供需矛盾,开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而“服务经济”时代,由于城市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等因素,那些靠耗能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地位在逐渐下降,面临的产业转型压力越来越大。和传统工业相比,文化产业无论是发展内涵、发展脉络还是产出的经济社会效应,都有其特殊的产业个性。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各行业都具有高收入弹性、高增值、强辐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特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更弱,受环境承载力的约束更低。此外,文化产业的主体为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不仅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两大环节的重要桥梁,其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高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扩充全省第三产业规模的同时,也培育了许多诸如动漫、网络等新兴服务行业,这对于转变湖南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长远影响。
2、文化产业是和谐的“两型”社会建设的金钥匙
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才能和习惯。文化是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重要特征,是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需要的基本满足,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和精神上的需要。胡惠林(2008)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形成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而且,还可以培养人们先进的思想观念、丰富的知识素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行为举止,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其次,文化产业以人的智力资源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更容易体现人的创造力,使人的心理得到更大满足。人们往往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沟通和交流,增加人们之间的友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湖湘文化底蕴来发展文化产业,发挥体现出湖湘文化的伟人和名人优势,把历史文化培养为经典文化,把伟人和名人文化发展为特色文化,注重培育科技文化、倡导合作文化、培养创新文化、规范生产文化和健康消费文化,就不仅能够为“两型社会”的建设注入强大的文化活力和精神动力,而且定能够促使我们的“两型社会”更加和谐。
二、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及消费现状
(一)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长沙已初步形成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艺、动漫网络、文博会展、文化旅游、体育服务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打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文学湘军”;产生了“超级女声”、“蓝猫虹兔”等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已成为长沙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主要表现在:
1、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进入“十一五”时期,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根据湖南省统计年鉴(2006、2007、2008)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37.89亿元,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46.22亿元,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随着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增加,其占GDP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4%,提高到2000年的2.4%、2005年的4.2%和2007年的4.9%,2008年的5.1%。而长沙是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首位城市,据长沙市统计年鉴(2006、2007)2006年长沙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360亿元,增加值达17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10%,占湖南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的“半壁江山”,且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5.81万人,增长2.3%,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1%。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8%。2007年,长沙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占GDP的10%。长沙市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058个,个体单位近10万个;吸纳从业人员25.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9.1%。
2、产业、品牌优势凸现
长沙有全国最大的书市和最大的出版物交易中心,有国内唯一的版权交易中心。蒋建国(2006)指出:湖南卫视品牌竞争力排名居全国第四;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进入全国文化产业企业50强;《体坛周报》占据全国体育类报刊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拥有的五报一刊一网站在业界影响力显著。长沙原创动漫之都的雏形地位得到巩固,2007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共186部,101900分钟,其中长沙生产38部,27993分钟,占总产量的27.5%。出版发行业优势明显,长沙集中了全省全部图书出版社12家、电子音像出版社5家和音像制品公司7家,全市图书年出版量3.05亿册、杂志年出版量1.09亿册、报纸年发行量7.53亿份;拥有规模以上印刷企业22家、限额以上图书批发及零售企业10家。长沙文娱演艺市场以“苏荷”、“金色年华”为代表的酒吧、歌厅文化,以田汉大剧院、琴岛歌厅为代表的演艺文化,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文化旅游方面,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马王堆汉墓、三国孙吴纪年简牍、屈贾之乡、岳麓书院享誉国内外,近现代大量风云人物产生于湖南,使长沙具有“革命圣城”称号。
(二)长沙文化休闲消费市场的现状
长沙是个消费型城市,新浪网(2006)报道:早在2006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13924.13元,人均消费支出10679.74元,长沙市民2006年的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已超过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武汉。在2008年中国城市消费水平排名中,长沙的排名已跃居第九位。据长沙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上半年,长沙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保持了过去5年来两位数增长的速度。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767.79元(约1628元/月),同比增长13.4%。农民收入方面,2008年上半年,长沙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26.33元,同比增加877.8元,增长20.2%。另外,长沙人热爱生活,长沙人的消费与收入不成比例,赚多少花多少的人比比皆是。再者,张静(2008)调查得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007年旅客吞吐量达800万人次,全国排名13位,居南京、青岛、大连、沈阳、海口之前。作为湖南省最重要的航空口岸,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是湖南省区域性交通枢纽,2008年冬春季共计划执行直达国内外53个城市的76条定期航线,根据其统计,黄花机场长沙始发旅客流量前十三大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昆明、成都、重庆、西安、杭州、厦门、南京、海口和首尔等,其中,出入境人数达到中部其他五省之和的1.6倍。每周,这里有2180架次飞机起降;每天平均有2万人次进出;尤其是到了周末,熙来攘往的长沙本土人士和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人们在这里进出——旅游、探亲、工作、学习……使得长沙已成为中部的消费中心。这一切都说明长沙文化消费市场不是一个虚空飘渺的概念,而是注定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及做大做强的必然性。这里仅以歌厅、酒吧及会展的状况为例来证实这一命题。
歌厅消费方面,据湖南省文化厅市场处处长杨汉林(2008)介绍,长沙市的知名歌厅大多具有一定规模,座位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全年平均上座率达90%以上,远远超过一些设施良好的正规剧院。另据统计,长沙6家最大的歌厅每晚接待观众平均达4500人次,营业额约35万元,去年这6家歌厅共接待观众170万人次,营业收入逾亿元。若逢双休日、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歌厅往往是一票难求,连走道门口都挤满观众。
酒吧消费方面。酒吧是长沙继歌厅之后打响的又一文化品牌。每晚夜幕降临长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条街”便车水马龙,灯光酒影泛滥在这条“酒吧一条街”,这条街变成一个巨大文化休闲强磁场,将夜幕里年轻人群吸进这条街中的每个酒吧;周末入夜时分,这个时尚磁场更吸引来自湖南各地市、周边省份的泡吧一族,甚至有远自广东、浙江、北京的时尚一族为一睹长沙酒吧特色,不惜搭“飞的”,“空降”解放西路。有统计数据显示,解放西路一周所吸引的泡吧人数在6万人次以上,最平淡的一个夜晚,至少也有5000人左右活跃在解放西路的各个酒吧中。短短的一条解放西路及其周边已聚集起近25家酒吧,在短短的一条解放西路就已聚集14家以上酒吧,其辐射区域蔡锷南路则拥有9家酒吧,湘江风光带出现D调酒吧等。
会展收益方面。在长沙举办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中国(长沙)国际汽车博览会、湖南农博会等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会展品牌。全省出国展览摊位2150个,展出面积6.5万平方米,分布在欧美、东盟、中东、澳大利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金额118亿美元。2008年湖南举办会议、会展326个,其中,仅在长沙举办会议会展就达到150个2008中国(长沙)节能科技产品交易博览会、2008年长沙全国糖酒交易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长沙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长沙市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障碍性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产业布局散,产业链薄弱
上个世纪90年代,长沙文化产业处于自发阶段,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作为新兴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文化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中小企业,在竞争中企业自生自灭,产生了一些品牌企业。但文化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截止2007年上半年,长沙市共有文化企业2280家,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约400家,占总数的17.5%。由于规划滞后,产业布局分散。如动漫业,卡通动漫的两个龙头企业,一个(三辰卡通集团)在河西麓谷高开区,一个(宏梦卡通集团)在河东星沙的高开区。星沙建有一个“宏梦卡通城”,雨花区也建有一个卡通公园,布局相当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同时,长沙的文化产业存在产业链不大,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的问题,以“超女”为例,尽管声誉鹊起,但是由于没有产生什么衍生产品,产业链非常短,使得进入壁垒不高,模仿与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围绕“蓝猫系列”卡通形象已经产生了一些衍生品,但加工制造地基本上在广东、浙江,对本土的产业关联度小,打假的成本也非常高。另外,产业群体没有很好地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规模小,缺乏集约化的文化产业集团。
2、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首先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事业建设、产业发展与资金短缺矛盾突出。2007年,长沙共投入2000万元的引导资金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这2000万资金被分散用于15个项目,只有(湖南)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各区县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分别获得了400万元、150万元的资金,其他12个项目都只获得了100万元,另有150万元用作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难落实。如长沙获得国家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全国共四家),中央财政拨2000万,要求省市配套,上海等地方都落实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但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两级政府都没有落实;动漫的“863”计划同样没有得到省市的支持。深圳市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3亿元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杭州市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每年1.5亿元,并逐年递增。相比之下,长沙市的扶持力度就小很多。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其次是文化企业融资难。由于文化企业大多属于创意产业,没有多少固定资产。而金融机构没有专门针对文化产业制定贷款政策,因而文化企业获得贷款难。长沙文化产业正处于茁壮成长时期,与传统企业比,企业规模不大,获得上市难。
3、专业人才缺乏,人员流失率高
长沙地处中部内陆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具备地理优势。外省人才不愿进,本省人才留不住。三辰、拓维、拓肯等企业都自己办学校,或与高校联合办学培养人才。其它中小民营企业在吸纳人才、培养人才上就受更多的限制。整个行业缺少编导、创意、设计的高级人才。另外,新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以年轻人为主,年轻员工流动性本来就高;加上新兴文化产业缺乏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年轻员工的职业晋升受到阻碍,加剧了他们的流动。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就难做大做强,产业难上规模。
4、知识产权保护落后,市场需要规范
文化产业的大多数产品是创意产品,一旦面世便极容易被模仿。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整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品主要靠版权赢利。但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落后,文化产品不可能靠本身赢利,只能靠衍生产品。文化企业开发新产品,众多企业模仿。2001年8月,湖南三辰集团作为民营资本涉足动画制作,创立了自己的卡通品牌“蓝猫”,开发出一系列衍生品,其中包括VCD、图书、文具、钟表、服装、鞋帽、自行车等涉及10多个行业的600多种产品。但盗版蓝猫VCD署名的出版单位有16家之多,盗版的VCD大约占市场的90%。“蓝猫”在全国销售约50亿元,但只有10亿元属于开发它的三辰,其它都是盗版。享有“蓝猫”品牌的服装、书包、文具、童鞋、复读机等产品也遭到了严重的假冒。有的造假者甚至将假冒产品搬到“蓝猫”专卖店旁销售。此外,“超级女生”也被大量模仿。长沙娱乐业的创新节目也被模仿、盗版严重,致使企业间陷入恶性竞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护知识产权的成本很高。此外,许多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缺乏从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比如体育旅游、拓展训练等行业缺乏行业标准,不但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5、改革步伐缓慢,体制制约有待破解
文化产业多头管理,涉及的政府部门有广电、新闻出版、文化、教育、旅游、科技等,这种传统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分工过细,职能交叉,而且存在互相分割的行业壁垒,协调困难。一方面,文化企业“婆婆”过多,可能一个项目要获得几十个审批许可才能运作。另一方面,文化企业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支持者。由于政府各职能部门是平级单位,缺乏一个统一协调指挥者。在市委宣传部成立文化产业办后,这一情况有所改变。但县区还没有文化产业办,部门协调困难。另外,在政府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传统思维,习惯于用行政审批和行政命令的手段来管理文化工作,政府及其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够。

③ 《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贸易》txt全集下载

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贸易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回

内容预览:
大多数有关历史的答著作倾向于由时间、地点或主题入手,这些分类已为人们所熟悉,而我的研究却有些有违传统。首先,它立足于以历史经济人类学为标志的社会科学中尚未被开发的那片领域。但在历史、经济、人类学这三门学科中,这项研究更关注历史领域。其次,它还立足于“比较世界史”这一较小但具发展势头的领域:“比较”,是因为它概括了与跨文化贸易相关的特定现象,并从中寻找相似点及不同点;“世界”,是因为它力图摆脱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观点,而并非要囊括所有地区的活动;“历史”,是由于它所涉及的是一段相当长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再者,这项研究提出了历史学家应解决的问题:人类社会随时间变迁的方式和原因是什么?而这也涉及到经济学家及人类学家所要研究的那些变迁,当然这一研究也借鉴了他们的理论成果。
运用历史观点与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同样需要付出“代价”。本书所记述的并非那些同等重要或更为重要的事例。首先,它不是一部世界……

④ 企业在跨文化贸易中面临的文化挑战主要有哪些方面

跨文化管理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它起源于古老的国际间的商贸往来。 早在古代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就开始了海外贸易,并懂得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做生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丹麦人、英国人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商人更是建立起了世界范围的商业企业集团。当他们与自己文化环境以外的人们进行贸易时,他们就会对与他们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信仰以及习惯保持敏感以避免发生冲突并顺利实现交易。这些事实上就是在从事跨文化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不过这时候的跨文化管理活动完全取决于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们的个人经验,有关文化及文化差异与相似的研究也仅仅是人类学家的事。公司与企业还很少注意对文化及其差异的研究跨文化管理,也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跨文化管理真正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的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兴起这一研究的直接原因是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时的屡屡受挫。
美国管理学界一直认为,是他们将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和总结,是他们最先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思想,也是他们最先将这一思想应用于管理实践并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因此他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毫无疑问应该是普遍适用的。然而,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实践却使这种看法受到了有力的挑战。实践证明,美国的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照搬照抄美国本土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到其他国家很难取得成功,而许多案例也证明对异国文化差异的迟钝以及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是导致美国跨国公司在新文化环境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美国人也不得不去研究别国的管理经验,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失败的原因,从而产生了跨文化管理这个新的研究领域。
除此以外,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企业管理的成功也是导致跨文化管理研究兴起的重要原因。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管理日益明显显示出对美国和欧洲公司的优越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也明显感觉到了日本的压力,产生了研究和学习日本的要求。
美国人对日本的研究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门介绍日本从中总结出好的东西;另一种是联系美国来研究日本,进行对比┄┄经过研究,美国人发现,美日管理的根本差异并不在于表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而在于对管理因素的认识有所不同。如美国过分强调诸如技术、设备、方法、规章、组织机构、财务分析这些硬的因素,而日本则比较注重诸如目标、宗旨、信念、人和价值准则等这些软的因素;美国人偏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考虑管理问题,而日本则更偏重于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对待管理问题;美国人在管理中注重的是科学因素,而日本人在管理中更注意的是哲学因素等等。

⑤ 为什么英语能作为全球商务语言

英语却是全世界使用率最高的语言,英语能作为全球商务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国际通用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国内英语培训机构的火热看出来,这么多年以来,英语类的培训机构仍旧处在增长的态势,虽然换了一种形式在传播,比如:网络课堂、在线教育等的方式。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中语言占有主要地位,因为英语的广泛性所取代。

2、受众广泛

根据维基网络对于全球范围内出版书籍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书籍出版最多的仍旧英语类书籍,不仅仅是在英美等国,印度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很大一部分也是用用于出版书籍的,当然,中国也有,只不过,大部分的书籍还是以汉语来印刷出版的,比较起来,读者群更广泛。

3、地位强势

二战以后,英美国家的崛起,在全球范围内掠夺了大量的资源,也就使得很多国家的地位削减,这个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取代,也着急不得。英语语言的强势出现是因为美国的强悍,也是美式英语取代英式英语的主要原因之一,英国的发展目前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

(5)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贸易扩展阅读:

贸易与商业成功离不开语言

随着特朗普当选,保护主义情绪在美国滋长。霍根-布伦表示,美国数十年来都是自由贸易的最大倡导者,如今特朗普却强调“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贸易政策,通向交流、创新、增长的大门或将被关闭。但事实上,正是自由贸易带来了繁荣。

中国、埃及、希腊、罗马这些古代文明的崛起都可以归结为跨文化贸易的成功。早期的贸易者便已经认识到必须通过了解不同语言背景的客户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便是掌握多门语言的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

霍根-布伦表示,不管是从大的国家层面还是小的企业层面,语言对贸易、经济都十分重要。富有见识的企业家大都十分重视语言。霍根-布伦在撰写新著《语言经济学:多语制的市场潜力如何?》的调研过程中便发现了诸多例子。

⑥ 你知道么,世界历史上发生过哪些贸易战

很多 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一场国与国的战争就会引发区域的贸易战 当然专影响力也不是很大属 但是像一战二战大规模军事集团之间抗争就是世界的贸易战 早在明朝就发生过贸易战 日本联合其他东洋小国骚扰我国边境 先是对外海禁 后发展成战争 例如北约华约1978贸易战 苏美四年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 .

⑦ 跨文化传播案例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的周穆王西征、徐福东渡、张骞通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等等,亦是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具体表现,繁盛一时的丝绸之路,川流不息的遣隋使、遣唐使,更堪称人类历史中跨文化传播的典型范例。郑和船队7次跨越南中国海和印度洋,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西方探险家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足迹从欧洲延伸到世界各地,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伟大时代,伴随而来的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促进了世界范围的交往。



(7)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贸易扩展阅读

跨文化传播,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也涉及到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主要关联到两个层次的传播:

1、日常生活层面的跨文化传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在日常交往互动中的融合、矛盾、冲突与解决方式,等等。

2、人类文化交往层面的跨文化传播,基于文化系统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与影响,以及由跨越文化的传播过程所决定的文化融合、发展与变迁。

与之相应,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目标就涉及到:描述特定文化之间传播的性质,揭示文化的异同;基于对文化异同的理解,研究消除人们由于文化屏障造成的传播差异的途径;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文化的创造和分野的进程。

⑧ 建设两型社会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资源及环境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资源环境矛盾所使然。“两型社会”的建设,应以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建设的龙头,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介绍文化产业和“两型社会”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现状、“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未来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文化产业;两型社会;发展

一、文化产业界定、“两型社会”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文化产业界定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是“黄金产业”,日本经济学家则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当前,国内外有关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澳大利亚麦觉里大学教授David Throsby(大卫·索斯比)(2001)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大众文化研究所执行主席贾斯廷·奥康纳(2004)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那些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于它们的文化价值”等。为统一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根据上述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下称文化产业)涉及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80个行业类别。为满足部门管理需要并结合文化活动的特点,《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产业划分为9个大类,分别是: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为了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研究的需要,又将上述9个类别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3个层次。核心层包括前四个大类,主要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5—7三类,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相关层包括最后两个大类,主要反映相关文化服务。核心层和外围层是文化产业的主导部分,称为“文化服务”,相关层是文化产业的延伸,称为“相关文化服务”。
(二)“两型社会”的内涵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姚从容(200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收益,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它将实现合理有序开发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瓶颈的制约。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类的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尽可能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以较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它是以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为基础,认识并尊重自然环境及其演变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和睦相处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它不再把环境看作外在因素,而是一个与人并列的内在要素,涉及生产生活的所有方面。
(三)文化产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文化产业是近年来湖南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湖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湖南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1、“两型社会”建设有赖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首先,两者的目标一致。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产业,属典型的“两型”产业,具有“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知识、智力及技术密集,高附加值;低耗费、低污染。这正与“两型社会”产业发展目标相耦合。其次,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于拉动内需。由于存在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等形式与内容的不同,文化产品在跨文化贸易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文化折扣”现象。在本土文化语境中,文化产品的消费并没有文化障碍,而在别的国家中,文化产品的接受会遇到语言、价值观等障碍。文化产品与服务具有共同消费品的特征,因此文化产业的市场水平与区域内群体的日常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文化产业的这一特点说明它是一种具有本土文化魅力、本土消费优势的经济门类。美国、日本等国的历史经验都可以证实:在经济困难时期,文化娱乐消费会逆市增长。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总体持平衡状态,但在特殊时期会表现为非均衡状态。尤其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调整困难时期,人们的物质消费会抑制,而精神消费会膨胀。人们需要通过娱乐来缓解精神压力,需要通过对现实的反思与生活方式的反思来调整心态,通过文化艺术对未来的描述来增加希望、增强信心。所以,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刺激经济、拉动内需。再者,发展文化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事实上,要实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的建设,关键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产业升级能改善供给状况、缓解供需矛盾,开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而“服务经济”时代,由于城市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等因素,那些靠耗能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地位在逐渐下降,面临的产业转型压力越来越大。和传统工业相比,文化产业无论是发展内涵、发展脉络还是产出的经济社会效应,都有其特殊的产业个性。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各行业都具有高收入弹性、高增值、强辐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特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更弱,受环境承载力的约束更低。此外,文化产业的主体为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不仅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两大环节的重要桥梁,其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高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扩充全省第三产业规模的同时,也培育了许多诸如动漫、网络等新兴服务行业,这对于转变湖南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长远影响。
2、文化产业是和谐的“两型”社会建设的金钥匙
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才能和习惯。文化是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重要特征,是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需要的基本满足,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和精神上的需要。胡惠林(2008)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形成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而且,还可以培养人们先进的思想观念、丰富的知识素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行为举止,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其次,文化产业以人的智力资源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更容易体现人的创造力,使人的心理得到更大满足。人们往往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沟通和交流,增加人们之间的友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湖湘文化底蕴来发展文化产业,发挥体现出湖湘文化的伟人和名人优势,把历史文化培养为经典文化,把伟人和名人文化发展为特色文化,注重培育科技文化、倡导合作文化、培养创新文化、规范生产文化和健康消费文化,就不仅能够为“两型社会”的建设注入强大的文化活力和精神动力,而且定能够促使我们的“两型社会”更加和谐。
二、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及消费现状
(一)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长沙已初步形成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艺、动漫网络、文博会展、文化旅游、体育服务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打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文学湘军”;产生了“超级女声”、“蓝猫虹兔”等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已成为长沙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主要表现在:
1、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进入“十一五”时期,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根据湖南省统计年鉴(2006、2007、2008)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37.89亿元,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46.22亿元,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随着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增加,其占GDP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4%,提高到2000年的2.4%、2005年的4.2%和2007年的4.9%,2008年的5.1%。而长沙是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首位城市,据长沙市统计年鉴(2006、2007)2006年长沙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360亿元,增加值达17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10%,占湖南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的“半壁江山”,且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5.81万人,增长2.3%,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1%。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8%。2007年,长沙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占GDP的10%。长沙市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058个,个体单位近10万个;吸纳从业人员25.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9.1%。
2、产业、品牌优势凸现
长沙有全国最大的书市和最大的出版物交易中心,有国内唯一的版权交易中心。蒋建国(2006)指出:湖南卫视品牌竞争力排名居全国第四;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进入全国文化产业企业50强;《体坛周报》占据全国体育类报刊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拥有的五报一刊一网站在业界影响力显著。长沙原创动漫之都的雏形地位得到巩固,2007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共186部,101900分钟,其中长沙生产38部,27993分钟,占总产量的27.5%。出版发行业优势明显,长沙集中了全省全部图书出版社12家、电子音像出版社5家和音像制品公司7家,全市图书年出版量3.05亿册、杂志年出版量1.09亿册、报纸年发行量7.53亿份;拥有规模以上印刷企业22家、限额以上图书批发及零售企业10家。长沙文娱演艺市场以“苏荷”、“金色年华”为代表的酒吧、歌厅文化,以田汉大剧院、琴岛歌厅为代表的演艺文化,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文化旅游方面,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马王堆汉墓、三国孙吴纪年简牍、屈贾之乡、岳麓书院享誉国内外,近现代大量风云人物产生于湖南,使长沙具有“革命圣城”称号。
(二)长沙文化休闲消费市场的现状
长沙是个消费型城市,新浪网(2006)报道:早在2006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13924.13元,人均消费支出10679.74元,长沙市民2006年的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已超过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武汉。在2008年中国城市消费水平排名中,长沙的排名已跃居第九位。据长沙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上半年,长沙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保持了过去5年来两位数增长的速度。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767.79元(约1628元/月),同比增长13.4%。农民收入方面,2008年上半年,长沙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26.33元,同比增加877.8元,增长20.2%。另外,长沙人热爱生活,长沙人的消费与收入不成比例,赚多少花多少的人比比皆是。再者,张静(2008)调查得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007年旅客吞吐量达800万人次,全国排名13位,居南京、青岛、大连、沈阳、海口之前。作为湖南省最重要的航空口岸,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是湖南省区域性交通枢纽,2008年冬春季共计划执行直达国内外53个城市的76条定期航线,根据其统计,黄花机场长沙始发旅客流量前十三大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昆明、成都、重庆、西安、杭州、厦门、南京、海口和首尔等,其中,出入境人数达到中部其他五省之和的1.6倍。每周,这里有2180架次飞机起降;每天平均有2万人次进出;尤其是到了周末,熙来攘往的长沙本土人士和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人们在这里进出——旅游、探亲、工作、学习……使得长沙已成为中部的消费中心。这一切都说明长沙文化消费市场不是一个虚空飘渺的概念,而是注定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及做大做强的必然性。这里仅以歌厅、酒吧及会展的状况为例来证实这一命题。
歌厅消费方面,据湖南省文化厅市场处处长杨汉林(2008)介绍,长沙市的知名歌厅大多具有一定规模,座位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全年平均上座率达90%以上,远远超过一些设施良好的正规剧院。另据统计,长沙6家最大的歌厅每晚接待观众平均达4500人次,营业额约35万元,去年这6家歌厅共接待观众170万人次,营业收入逾亿元。若逢双休日、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歌厅往往是一票难求,连走道门口都挤满观众。
酒吧消费方面。酒吧是长沙继歌厅之后打响的又一文化品牌。每晚夜幕降临长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条街”便车水马龙,灯光酒影泛滥在这条“酒吧一条街”,这条街变成一个巨大文化休闲强磁场,将夜幕里年轻人群吸进这条街中的每个酒吧;周末入夜时分,这个时尚磁场更吸引来自湖南各地市、周边省份的泡吧一族,甚至有远自广东、浙江、北京的时尚一族为一睹长沙酒吧特色,不惜搭“飞的”,“空降”解放西路。有统计数据显示,解放西路一周所吸引的泡吧人数在6万人次以上,最平淡的一个夜晚,至少也有5000人左右活跃在解放西路的各个酒吧中。短短的一条解放西路及其周边已聚集起近25家酒吧,在短短的一条解放西路就已聚集14家以上酒吧,其辐射区域蔡锷南路则拥有9家酒吧,湘江风光带出现D调酒吧等。
会展收益方面。在长沙举办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中国(长沙)国际汽车博览会、湖南农博会等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会展品牌。全省出国展览摊位2150个,展出面积6.5万平方米,分布在欧美、东盟、中东、澳大利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金额118亿美元。2008年湖南举办会议、会展326个,其中,仅在长沙举办会议会展就达到150个2008中国(长沙)节能科技产品交易博览会、2008年长沙全国糖酒交易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长沙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长沙市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障碍性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产业布局散,产业链薄弱
上个世纪90年代,长沙文化产业处于自发阶段,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作为新兴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文化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中小企业,在竞争中企业自生自灭,产生了一些品牌企业。但文化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截止2007年上半年,长沙市共有文化企业2280家,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约400家,占总数的17.5%。由于规划滞后,产业布局分散。如动漫业,卡通动漫的两个龙头企业,一个(三辰卡通集团)在河西麓谷高开区,一个(宏梦卡通集团)在河东星沙的高开区。星沙建有一个“宏梦卡通城”,雨花区也建有一个卡通公园,布局相当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同时,长沙的文化产业存在产业链不大,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的问题,以“超女”为例,尽管声誉鹊起,但是由于没有产生什么衍生产品,产业链非常短,使得进入壁垒不高,模仿与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围绕“蓝猫系列”卡通形象已经产生了一些衍生品,但加工制造地基本上在广东、浙江,对本土的产业关联度小,打假的成本也非常高。另外,产业群体没有很好地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规模小,缺乏集约化的文化产业集团。
2、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首先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事业建设、产业发展与资金短缺矛盾突出。2007年,长沙共投入2000万元的引导资金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这2000万资金被分散用于15个项目,只有(湖南)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各区县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分别获得了400万元、150万元的资金,其他12个项目都只获得了100万元,另有150万元用作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难落实。如长沙获得国家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全国共四家),中央财政拨2000万,要求省市配套,上海等地方都落实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但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两级政府都没有落实;动漫的“863”计划同样没有得到省市的支持。深圳市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3亿元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杭州市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每年1.5亿元,并逐年递增。相比之下,长沙市的扶持力度就小很多。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其次是文化企业融资难。由于文化企业大多属于创意产业,没有多少固定资产。而金融机构没有专门针对文化产业制定贷款政策,因而文化企业获得贷款难。长沙文化产业正处于茁壮成长时期,与传统企业比,企业规模不大,获得上市难。
3、专业人才缺乏,人员流失率高
长沙地处中部内陆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具备地理优势。外省人才不愿进,本省人才留不住。三辰、拓维、拓肯等企业都自己办学校,或与高校联合办学培养人才。其它中小民营企业在吸纳人才、培养人才上就受更多的限制。整个行业缺少编导、创意、设计的高级人才。另外,新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以年轻人为主,年轻员工流动性本来就高;加上新兴文化产业缺乏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年轻员工的职业晋升受到阻碍,加剧了他们的流动。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就难做大做强,产业难上规模。
4、知识产权保护落后,市场需要规范
文化产业的大多数产品是创意产品,一旦面世便极容易被模仿。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整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品主要靠版权赢利。但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落后,文化产品不可能靠本身赢利,只能靠衍生产品。文化企业开发新产品,众多企业模仿。2001年8月,湖南三辰集团作为民营资本涉足动画制作,创立了自己的卡通品牌“蓝猫”,开发出一系列衍生品,其中包括VCD、图书、文具、钟表、服装、鞋帽、自行车等涉及10多个行业的600多种产品。但盗版蓝猫VCD署名的出版单位有16家之多,盗版的VCD大约占市场的90%。“蓝猫”在全国销售约50亿元,但只有10亿元属于开发它的三辰,其它都是盗版。享有“蓝猫”品牌的服装、书包、文具、童鞋、复读机等产品也遭到了严重的假冒。有的造假者甚至将假冒产品搬到“蓝猫”专卖店旁销售。此外,“超级女生”也被大量模仿。长沙娱乐业的创新节目也被模仿、盗版严重,致使企业间陷入恶性竞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护知识产权的成本很高。此外,许多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缺乏从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比如体育旅游、拓展训练等行业缺乏行业标准,不但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5、改革步伐缓慢,体制制约有待破解
文化产业多头管理,涉及的政府部门有广电、新闻出版、文化、教育、旅游、科技等,这种传统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分工过细,职能交叉,而且存在互相分割的行业壁垒,协调困难。一方面,文化企业“婆婆”过多,可能一个项目要获得几十个审批许可才能运作。另一方面,文化企业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支持者。由于政府各职能部门是平级单位,缺乏一个统一协调指挥者。在市委宣传部成立文化产业办后,这一情况有所改变。但县区还没有文化产业办,部门协调困难。另外,在政府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传统思维,习惯于用行政审批和行政命令的手段来管理文化工作,政府及其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够。

阅读全文

与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贸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