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得学者为什么写世界史总是扯开中国
蒙古帝国应该是世界史的一部分。 因为第一,现在政治地图中,不管什么版原因外蒙古还是个独立的主权国权家。真正的蒙古帝国就发源在那里。所以按现在来说蒙古帝国是世界史。 第二,按当时的政治格局来说,南宋才是正统王朝,女真人和党项人也算唐朝少数民族,而蒙古族则是一个全新的异族,因此金和西夏勉强算是中国少数民族王朝的话,蒙古完全是一个外国势力。 第三,元朝统一中国,蒙古人既没有像辽人一样被同化,也没有像满人一样完全成为中国一个少数民族,而是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蒙古人统治中国就像诺曼底人统治英国一样,英国人不会把法国人的历史作为自己的骄傲,中国人也不该把蒙古帝国并入中国历史。蛇吞象会消化不良的
⑵ 关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哪一部分是客观真实且不触及任何利益团体即百分百可信的,哪一部分是可能被雕刻的
个人理解,早期的中国历史,例如:《史记》,《汉书》,《三国志》 ,由于当时的君主内对于树碑立传,书写容历史还没有认识那么深刻,则这些历史书籍应该只是司马迁、班固、陈寿作为一个纯学者通过大量调研和考量记录下来的历史文案。
而后面的朝代,大家都会读这些前朝资料,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个人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的保存,因此,逐渐演变为由皇帝主持、支援并命令大量的学者、文官一同贡献、考察、编撰历史文献,则这些书籍就会相对被雕刻,例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等,这种君主主宰编撰文献的情形,至明清时代被演绎到将极致,可参考汉武帝、康熙大帝。
另外:由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包罗万有(尤其是永乐大典,目前举国保存的,也已经是不完整的残本了),在当时编撰时就已经由当时的学者收集了大量的书籍作为权衡、参考,因此,此两套书籍,对于前朝的记载应该是相对非常全面和尽量客观的。
⑶ 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什么联系
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在世界历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世界历史公元前5000~前500年中,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和中国古籍记载,华夏文明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
发展到后来的炎帝和黄帝为共主。到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大禹治水、阶级社会的产生、夏启建国、少康中兴、夏桀亡国、商朝的兴衰、成汤建商、商朝的灭亡、商朝的农业生产技术、神奇的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
礼乐统治下的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的宗庙祭祀、国人暴动与宣王中兴、三星堆文化、纷乱的东周、平王东迁、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清净无为”的道家、孔子创立儒学、《考工记》问世。
(3)中国一位学者在世界历史扩展阅读:
中观历史的研究介绍:
中国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
。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理解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史,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
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
⑷ 中国现在有哪些科学家的历史地位,已经超越爱因斯坦了
中国现在有哪些科学家的历史地位已经超过爱因斯坦了,没有,确切的说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光我们是这样,世界上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敢说,自己的地位已经超越了爱因斯坦,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会自己这么说,而别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在他去世之后才会对他一生的成就进行综合的考评。
现在我们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几个呢,真正顶尖的科学家不是以获不获得诺贝尔奖没基础的,但是如果他真的优秀的话,80%的可能性他会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他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那就不能说这个人在科学领域是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如果一个人的研究没有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证明,他研究的东西不叫科学,因为大家都不认同,就他自己觉得这个东西对那这个有什么用呢,除非他真的是那种时代巨人,领先时代几百年,但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人物,爱因斯坦,也不敢说自己是领先时代,好几百年的人。
⑸ 中国的学者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有怎样的意义呢
1900年,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提到,“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第一次提出“四大文明古国”之说。其中,后来中国学者根据考古成就,将“小亚细亚”改为“古巴比伦”。
⑹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已故教授高华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学界的地位
南京大学教授董健:高华之死,令我悲痛,这悲痛压在内心深处,如铅似冰,既沉且冷。其实,近几年来,我年老"心硬",加之患目疾难以读书,人已似死去一半,对"生"之留恋已大为淡漠,对"死"之悲感也已麻木,故对亲朋之死,多淡然处之。但此次高华被万恶的病魔夺去了生命,我却难以抑制一种巨大的悲痛,因为我们太需要他了--单就正在蜕变成官场和商场的中国大学来说吧,多么需要像高华那样有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学者来为失魂的大学招魂啊!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追悼高华先生:"高华是我见过的最认真,最严 高华教授谨,见识非凡的史学家,是我的良师益友。英年早逝,痛哉惜哉!高华走了,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学者,一个自甘贫贱的坚持学术操守的学者离开了我们。高华的成就,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但他的为人,更令人钦敬。跟他交往,感觉他有一肚子的东西要写,一肚子的东西可写。他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在重病期间,在病床上,还在修改学生的论文,每个听过他课的人,都会终身难忘。高华很穷,其实富有天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这是岁末听到的最悲哀消息。高华兄是对中共政治有最深邃洞察的当代学者,每一次听他谈中共历史,都是知性上的享受。他得病之后的坚强、乐观,让所有的人都深受感染。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思考和勉力写作,没有什么人比他更对得起历史学家和思想者的荣誉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杨天石:"记得他当时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很有气派,发言也显得'高谈阔论',让我印象深刻。"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高华老师是中共党史以及苏联党史的'活字典',他的去世太可惜了。"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杨奎松:高华"是毛泽东研究的排头兵"。"高华先生肯定是近代史学界研究党史的佼佼者。在近现代史研究领域,还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两方面,高华都领风气之先。高华的研究有很强的个性,也有很强烈的现实关怀。高华的研究表现了一个学者的诚实、正直和独立思考"。
香港卫视执行台长杨锦麟:"我与高华有数面之缘,我曾经专程到南京他家中采访过高华,很有自己坚持的一位学者,为做学问折损了自己的生命。高华不齿与谄媚逢迎者为伍的风骨令人尊敬"。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奇生:"2003年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我们相处了大约一个月。高华先生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学者,高华在生活中是一个谦谦君子,不像他在学术著作和文章中那样锋芒毕露。那次见面之后,我们一直有电话和邮件往来。高华突然去世,我一时难以接受。按照茅海建的说法,搞历史研究,四十岁才起步,五六十岁是黄金时期,七八十岁还能继续做,因为历史学和计算机不一样,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年纪越大,对历史的感悟越透彻,越深沉。如果高华先生活到八九十岁,成就真的是不可限量"。"高华的著作,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经典。每一年都会有各种好书的评选,有些年度好书,可能是和当年的一些历史事件和现实关怀有关。但是,能够沉淀下来的不是很多,高华先生的著作,就经受住了考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真的是令人十分难过!仅57岁,比我还年轻啊。我与高华先生仅一面之缘,高华来我校,我们一起吃过一次饭。高华已患病,话不多,但还是很有精神,对今后的研究抱有信心。我对高华的现代史研究、党史研究是很佩服的。如天假以年,哪怕只给他十年时间,又该有多少精辟的论著问世"。
⑺ 在美国学者哈特所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人选。(见图) 请回答:(5分) (1)从七
(1)可以任选一个谈(如秦始皇等);也可选择一组人物谈(如老子、孔子、孟子在思想领回域的成就答;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的制度创新成就;蔡伦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2分)
(2)其标准是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的影响也大。如政治方面,商鞅、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等;思想方面,庄子、韩非子等;科技方面,张衡、毕升、沈括等;文学方面.屈原、李白等。(3分,言之成理即可) ⑻ 1839——1949年间,中国享誉世界的杰出学者层出不穷,为何到了今日,我中华之中华之才竟现萎靡
为什么说“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是一个被虚拟建构的伪命题呢?这需要深入讨论三点。 与中国一位学者在世界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