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1、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2、孔子
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3、屈原
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4、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B. 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唐寅(—1523),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数中国历代画家中,唐寅知名度最高,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叉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唐寅,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唐寅在拜周臣为师后,主要是宗南宋院体,但其画有时也有与沈、文画风相近的作品,如《南游图》。这是唐寅三十六岁时当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赠送给他的。画上人物、车、驴用笔细劲,如纸上游丝。近景的坡上有三四株杂树交柯攒影。中景左侧山岩前一高士骑驴缓行,后面一童仆拉着车负琴紧随。刚出岩口,右面两个推车人,匆匆赶路。山路曲折,溪水波动,颇见旅途之辛苦。整幅画不着色,山势平缓。而其中一株树用胡椒点点叶,与沈、文画树叶法神似。
唐寅学南宋院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是《雪山行旅》图轴。虽画的是雪景,不宜用很多皴笔,但山石结体仍能看出那南宋院画立方块的造型。高山峻岭中的草堂有两翁正围炉驱寒,还有一高土骑着马由童仆支伞挡雪,行走于琼山玉树之间。画的前景主要是枯树三株,枝干是“直”、“斜”、“直”的折法,向上明面微露白色,而暗面特别浓黑,以示雪意。此外《溪山渔隐图》、《灌木丛筱图》也是这种风格,特别是《溪山渔隐图》是一幅长卷,分十个部分,是唐寅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以南宋院画风格为主的还有《清溪松荫图》、《看泉听风图》、《抱琴归去图》。这些作品用的皴法基本上是小斧劈,皴笔绵密厚重,有的表现了南宋院画的某一方面特色。《清溪松荫图》是典型的小斧劈作品,这是唐寅学周臣时期的精心之作。画面上的远山迎面如巨碑,山头为密密,逐渐疏淡。山腰用云勾烘托山之高峻。这幅画上画一高士呋坐在松荫下昂首观景沉思的样子。高士身上的线条端庄、静穆,势态清高。而其中一松树穿插在岩壁之间,古藤缠绕山峦,有随风微扬之势,用笔老练。
《看泉听风图》主体部分是二高士并坐,正观赏着由岩 洞中流泻的瀑布。瀑布虽不大,然奔流急泻,数处飞流腾跃。唐寅把水势画得极其生动,这是宋院画家们绘画的特点之一。而这幅画的山势突兀,用墨勾皴,明暗清晰,这也是南宋院画特色。树后山岩的皴笔轻而淡,逐渐消失在云间。远山则起走明显,略见山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马远和夏珪作画的一贯作风。《抱琴归去图》也有这些显著特色。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方三的父亲沈*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徒至周东*(土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漳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关于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一、垦殖说。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方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二、分财说。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说。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事实上,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以上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说沈万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他有了立业的根本。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更由于“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关键。他有了这样的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沈万三富得连朱元漳都眼红;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击后,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后。据《周庄镇志》记载,"《明史。马后传》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日: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日,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除沈方三充军云南之外,他的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万三除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外。还以龙角贡献,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马十匹,建南京廊庑、酒楼等。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富气也减去了大半,可谓人财两空。不仅如此,沈万三当时被捕时,周庄镇上株连甚多,有尽诛周庄居者之说。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台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小。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周庄镇志卷三。冢墓)。这次沈万三子沈旺的两个儿子沈至、沈庄(伯熙)又为田赋坐了牢,伯熙当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于周庄杏村。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沈家的基业。
第三次汀击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奏学文与蓝玉通谋,诏捕严讯,诛连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洋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周庄镇志》卷六·杂记),这次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余人全都被杀头,没收田地,可谓是满门抄斩了。沈万三苦心经营的巨大家业,急剧地衰落了。"沈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击,只能家破人亡。
就这样,号称江南第一豪富的周庄沈万三,由兴盛走向了衰落,但他毕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人物,他在周庄的遗迹,也使中外旅游者及专家学者深感兴趣。
C. 中国历代文人
中国历代文人名家简介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田园诗人陶渊明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多才多艺的王维
善作讽喻诗的白居易、心有灵犀的李商隐、唐宋八大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写山水游记的高手柳宗元、一代宗师欧阳修
诗画俱工的苏轼、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陆游、抒写英雄之词的辛弃疾
才华出众的女词人李清照、元曲四大家、元代剧坛领袖关汉卿
首开近代诗风的龚自珍、鼓吹新学的梁启超、“诗界革命”的旗帜黄遵宪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到端午佳节,江南一带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是我国人民
对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一个贵族
家庭。青年时期,为了掌握渊博的知识,他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大量有关天
文、地理、历法、农业、文学、艺术方面的著作。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还
努力钻研写作,二十多岁时,他根据楚国祭神的歌词改写的《九歌》,传
遍了全国 。屈原的学问和才干 ,博得了楚怀王的赏识,任命他担任左徒
(比丞相小一些的官职)。
屈原走上从政的道路后,极力主张实施变革,任用贤能,富国强民,
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但变法刚开始,就遭到以子兰为首的楚国贵族集
团的仇恨和排挤,他们在楚怀王面前造谣中伤,昏庸的怀王,误信谗言,
把屈原降职为“三闾大夫”(管理皇族事务,主持宗庙祭祀的闲职)。
屈原虽然降职了,对楚国的命运仍十分关注。当秦国为了破坏六国联盟,
派特使张仪来楚国游说时,屈原冒死进宫劝说怀王不要上当。当怀王轻信
秦国,要去与秦王会盟时,屈原流着泪进行劝阻,但都遭到子兰一伙的阻
拦。后来怀王被秦国软禁,死在咸阳。屈原悲痛之余,希望刚即位的顷襄
王能变法强国,洗雪楚国的奇耻大辱!但顷襄王比怀王还要昏庸,亲秦派
依然得势,他们唆使顷襄王把屈原赶出朝廷,放逐汉北。秦国攻破楚国郢
都后,楚国濒临灭亡,屈原悲痛之余,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有《离骚》、《九歌》、《天问》、
《九章》等25篇。《离骚》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
抒情诗。这是秦军入侵汉北,屈原随逃难人群横渡洞庭湖,顺沅水南下流
浪到湘西,最后颠沛来到长沙附近这一段时间里所创作的。当时,屈原眼
看自己祖国就要被秦国吞灭,心里无比悲愤,但自己再没有机会在朝廷决
策、兴邦救国了,就只好用诗歌来揭露楚怀王的昏庸、秦国的残暴和卖国
贼的罪行;记录祖国的灾难,人民的痛苦,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血的历
史教训。《离骚》表现了诗人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进行的热烈追求和不懈斗
争,抒发了他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并展示了他憎恶奸佞、羞与之为伍的
高洁品格。总之,全篇色彩浓烈,气势宏伟,波澜壮阔,是杰出的浪漫主
义作品。
《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是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境和
苦闷心情的反映,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抒情色彩。
《天问》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它是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
物所发出的疑问。篇中所提出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
说和古史资料。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的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
所创作的祭歌。它想象丰富,语言精美,充满浪漫气息。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是我国浪漫主
义诗歌的源头,是继《诗经》后我国诗歌史上的另一个高峰。屈原以他爱
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文
学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
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由于他们都共同经历了汉末离乱
的痛苦生活,所以能自觉继承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在诗中通过叙述丧
乱及感叹身世,吐露建功立业的抱负,具有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独特风
格。人们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即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他们政治地
位显赫,文学成就很高,成为当时文坛领袖,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
点的代表作家。
曹操初封魏王,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当时阶级矛盾尖锐
的形势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是
一个很有胆识的统治者。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在长期的戎马生涯
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具有强烈的现
实主义精神,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等诗句,被誉为“汉末实录,为后世所叹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昂扬地表现了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精神,至今
传诵不绝。他的诗苍劲雄浑,开一代诗风,鲜明地体现了“ 建安风骨”的
特色。
曹丕即魏文帝,曹操次子。他博闻强记,下笔成章,但他文学创作所
反映的内容远不及曹操丰富、深刻。他的诗多写男女恋情和游子思归的离
愁别恨,缠绵悱恻,深切动人。在语言与表现方法上吸取了乐府的许多长
处。《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古人称为“建安
之杰”。他的一生以曹丕称帝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深受曹操宠爱和赏识。
后期由于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和苦闷中死去。
他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
对这种迫害的控诉。曹植的诗脱胎于乐府民歌,但致力于对语言的加工和
提炼,提高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对后世文学特别是五言诗的发展,有
较大影响。他的《洛神赋》最为历代传诵。
田园诗人陶渊明
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诗人坚
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成为后世正直文人
的人生目标。
由于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少年时代起就对统治阶级抱有幻
想,立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但当时东晋社会,贵族垄断了高官要职,
出身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压制,陶渊明虽有济世之才,却一直得不到
重视。他的政治抱负不仅难以施展,而且还要忍受屈辱与一些官场人物周
旋,这使他十分痛苦。加上当时老庄思想和隐居的风气非常盛行,就产生
爱慕自然、向往隐逸的思想。他在41岁时毅然解职归田, 从此隐居不再做
官在田以后的20年中,他同劳动人民有了广泛的接触,还亲自参加农业
劳动,这使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他创作田园诗提供了重要条
件。
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首,另外还有散文、辞赋多
篇。其中田园诗是陶诗的重要部分,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淳朴
的风俗人情。如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发了
作者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
格。艺术上,他追求诗歌语言朴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
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境地。
同时,诗人还写了一些咏怀、咏史的篇章,这些诗通过对自己一生经历中
的种种感受、体验和对历史的缅怀,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
具有批判意义。与田园诗相比较,这类诗更富于政治性和现实性。陶渊明
的辞赋散文,数量不多,但在思想、艺术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像《桃花源
记》、《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直到今天仍是传诵的名作。
“诗仙”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
中仙。”这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的几句诗,它像一幅素描,把
李白狂放不羁、不阿权贵的性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个
商人的家庭里。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东迁,来到蜀中绵
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
二遍就印在脑海里。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据说有一天,他
看到一个老奶奶把一根胳膊般粗的铁杵在磨石上用劲地磨,说是要把它磨
成针。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棍,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针呢?”老奶
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这件事使
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学习不也
是这样吗?”从此,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
除向书本学习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
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
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
写不完的素材。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
在宫廷里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
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
之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
中钉,处处与他作梗。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
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李白晚年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蒙冤入狱,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宝
应元年(762)中秋,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
开了人间。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
《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
《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
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
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
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
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
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诞生在河南巩县城
外瑶湾村。他毕生酷爱诗歌创作,被后人誉为自有诗人以来最伟大的“诗
圣”。
杜甫年轻时就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治世雄心。20岁
那年,杜甫南游江浙,饱览名胜,凭吊遗迹,观赏壮丽的江山,增长了实
际知识,为以后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
杜甫虽有治世的雄心和博学的才干,但他的仕途却很不得志。他想通
过科举考试,得到一个官职,一直未能如愿。他出入权贵门下,希望得到
引荐,结果也处处碰壁,生活逐渐陷入困境,过着“卖药都市,寄食朋友”
的生活。
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贫困,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劳动人民,听到
他们的呼声,从而了解了人间的黑暗,成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大诗人。他写
出了《丽人行》、《兵车行》等大胆揭露封建王朝腐朽,反映人民生活疾
苦的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代表了诗人这个时期创作的最
高成就。当时诗人刚好从京城回奉先探亲。在长安街上,冻死的老人使他
惨不忍睹;路过骊山时,华清宫里笙歌声声,深深刺痛他的心。想不到一
进家门 ,他的心爱的小儿子已经饿死床上 。于是诗人满腔悲愤地写下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千古名句。
后来在别人的推荐下,杜甫做过参军的小官,但不到一年就爆发了安
史之乱,杜甫又开始了流亡和逃难生活。动乱的社会和不平凡的经历,进
一步把杜甫的诗歌创作推向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 这期间他先后写下了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
家别》等称之为“三吏”“三别”的不朽诗篇。苦难的生活使杜甫熟悉了
人民,写下了许多对劳动人民有深厚感情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呈吴郎》等,寄寓着诗人对劳动人民和贫寒知识分子的深厚同情。
杜甫的晚年,生活越来越艰难,身体越来越衰弱,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自己的诗歌创作,相反,越是贫病交困,诗作越多。在成都,他一度被任
命为工部员外郎,在此期间,以惊人的毅力写了四百三十多首诗,占了他
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二。在他生命弥留之际,他还僵卧在破船上写出了长诗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念念不忘国家的灾难。这首诗写出不久,这位被
后人誉为“诗圣”的大诗人就在湘江上游的一只破船上去世了。
杜甫的思想主要受儒家的影响,“穷年忧黎民”、“济时肯杀身”是
他一贯的精神。他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内容极为广泛深刻,多方面地
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的急剧变化,被人们称为“史诗”。
“诗鬼”李贺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
两位著名诗人。长吉是李贺的字,“鬼才”,并非只说他喜欢写神仙鬼魅
的题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
色彩。可见,李贺诗歌在唐朝诗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
李贺(790-816)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
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
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
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
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
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
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的
《苏小小墓》诗写到:“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
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
陵下,风吹雨。”把楚辞《山鬼》的意境和南齐妓女苏小小的传说结合起
来,创造了荒诞迷离、艳丽凄清的幽灵世界。
李贺的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甚至到了呕心沥血的程度。传说他每
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
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
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
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
《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
“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多才多艺的王维
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大诗人王维,不但
诗歌创作卓有成就,还善于绘画,精通音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多才多
艺的诗人。
王维(701?-761)早年生活比较顺利,但安史之乱把他宁静
的生活打破了,他被安禄山抓获,并被迫任伪职。叛乱平息后,他一度被
贬官,最后又升为尚书右丞,所以后人称他“王右丞”。
王维的思想,以张九龄罢相为界限,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具有一定
的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曾经表现过不满,
所以前期写过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例如,《济上四贤咏》、《老将
行》、《观猎》、《使至塞上》、《少年行》等作品,风格雄浑,气象开
阔,充满建功立业的思想与批判现实的精神。后期由于叛乱中受牵连,政
治上遭挫折,就日趋消沉,在佛教和山水中寻找寄托,诗歌格调也显得比
较低沉、冷漠。
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色的是描绘
山水田园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这些诗艺术成就很高。王维是盛唐山水
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渭川田家》、《终南山》、《山居秋暝》等都是
脍炙人口的作品。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歌善于捕捉景物的形象特征,并熔诗歌、绘画、音
乐于一炉,构成独到的意境。特别是他的《使至塞上》,全篇气势磅礴,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写景尤为壮丽 。《出塞行》的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气势也很开阔。苏轼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确说出了王维山水诗最突
出的艺术特色。
王维的绘画也极见功力,山水、花鸟、人物样样精通,特别拿手的是
山水画。明代董其昌推尊他为山水画“南宗”鼻祖,并说“文人之画,自
王右丞始”。
善作讽喻诗的白居易
诗圣杜甫之后,唐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少年时期家境贫
寒,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从小刻苦学习,十几岁就能写出很好的诗,
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曾得到当时大诗人顾况的好评,从此进入仕途。
社会现实和个人闻见,使诗人立志要“为民请命”。他针对当时社会存在
的问题,写成《策林》75篇,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意见;同时又利用诗歌
的特点来配合斗争。《秦中吟》和《新乐府》等一批讽喻诗,就是这个时
期写出来的。这些诗像弩箭射向黑暗的现实,刺痛了权贵们的心。
有一次,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皇帝,要
求严厉惩治杀人凶手,权贵们则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指责白居易越级
奏事,干预朝政,在皇帝面前造谣中伤,最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白
居易自己也很清楚,他得罪的真正原因是那些“为民请命”的意见和讽喻
诗,所以他自己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白居易以后又历
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做了许多有益于当地人民的好事。如在杭
州任刺史期间,发动人民,筑堤浚井,治理西湖,深得人民拥戴。今天西
湖上的白堤,据说就是以他的姓命名的。
白居易一生留下了诗作近三千篇,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主张诗
歌创作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批判现实,大胆揭发封建政治的
黑暗现象。所作《秦中吟》、《新乐府》等谴责宦官和藩镇互相勾结,危
害人民和国家的罪行;所作《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等表达
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所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
行》是流传千古的名作。白居易的诗歌一直以平易通俗著称,诗歌大都深
入浅出,表现形式上采用直言其事的方法,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划人
物神态维妙维肖,连一些不识字的老人、儿童都能听懂。
心有灵犀的李商隐
在晚唐诗人中,诗歌成就艺术最高、最为人传诵的,是擅长写作爱情
诗的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仕途不得志,一生过着幕僚生活。坎坷的
政治生活对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在流传下来的六百多首诗歌中,
直接触及政治的占了相当比重。他的政治诗往往选择历史上的封建帝王荒
淫误国作为主题,讽喻现实政治。《长安城楼》就是这类诗的代表作。
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的,还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或名《无
题》,或者取篇中两字为题,以婉转的情思,精丽的词藻,和美的声调,
抒发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相恋的痛苦。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
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就是这类无题诗的精妙佳句。深情绵邈,典雅华
丽,属对工整,形象鲜明,是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显著特征。
李商隐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唐宋婉约
派词人及元明清一些写爱情题材的戏曲作家,都曾向他学习。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
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
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
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风,这在明中叶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
以明代“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
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
上复古的道路。影响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学者在散文创作中一味以模拟秦
汉古人为能事,其作品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
出现的,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强调唐宋作家的散文
作品是学习和继承秦汉古文优秀传统的典范,应该加以提倡,并着手编选
和刊行唐宋作家的散文选集。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体,他们
的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经提出,便为后
人普遍接受,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韩愈(768-824)是中唐文坛的一位大作家。他一生在政治、
哲学、文学方面都有建树,而文学的成就最大。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最突出
的贡献是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继承先秦两汉的散文精神,并
与六朝以来的华而不实的骈文相对立。他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提倡文
章要言之有物。主张对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做到“辞必己出”,
“文从字顺”。在韩愈的努力提倡下,古文运动发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
人向韩愈请教,他因之团结了一批知名古文家如樊宗师、李翱、皇甫湜、
李汉、沈亚之等,共同努力,抵制了流俗非议,锐意进取。以后又得到了
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影响更大,并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
风尚。
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譬巧喻,形象鲜明,具有多种多
样的艺术特色。他的论说文《原道》、《师说》、《论佛骨表》、《进学
解》,赠序《送孟东野序》、《送高闲上人序》,和叙述文《张中丞传后
叙》,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 》,祭文《祭十二郎文》,以及传奇小说
《毛颖传》等,都是公认的名篇,对后代散文创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韩愈的诗也有独创的成就。他的诗吸取了杜甫诗中某些新特点,把散
文篇章结构运用于诗歌写作;把少量的议论成分引进诗歌中,创造出“以
议论为诗”、“以赋为诗”的独特风格,但是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
发议论、追求险怪的不良风气。韩愈的代表诗作有《山石》、《听颖师弹
琴》、《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
D. 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2、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秦朝开国皇帝,实质也是中国的开国皇帝。“百代都行秦政法”,他创立皇帝制度,并完成了中国一系列的统一,“废分封,设郡县,修驿道”,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的时代,这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千古一帝”。
3、老子(约前571-前471),中国历史最伟大的哲学家,世界着名的文化名人,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奉行“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政治理念。道教在其学说的影响下产生。老子所着的《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
4、蔡伦(61?-121)。如果纸是他一个人发明的,他的影响力将在人类历史中排名第一!“纸”大大的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鉴于纸在文化传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伦作为纸的主要发明者之一,将彪炳史册!可以说,蔡伦是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
5、汉武帝(前156年-前87),他是使中国汉民族和汉人王朝确立及壮大的划时代巨人!他构建文明体系,为中国独尊儒术两千年奠下基础,影响力可谓至深之极。汉武帝实质是汉人的第一大民族英雄,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并确定以正月为岁首。
E. 中国古代文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它也称《诗》或《诗三百》。《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骚体诗”(积极浪漫主义)创始人。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收在西汉刘向编的《楚辞》里。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列子,战国前期郑人,名寇,又名御寇。《列子》相传是列子所作,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内容驳杂,其中保存了一些先秦优秀的寓言和神话传说。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为墨家经典之作。
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韩非(?-公元前233),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
吕不韦(?-前235),战国时秦相。《吕氏春秋》相传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的,一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西汉文学家,政论家。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班固在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历时二十余年修成的。全书一百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原作散失,有干宝辑录本。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今河南新蔡)人。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著作《三国志》是一部国别体纪传断代史。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
范晔(398-445)南北朝时南朝宋的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后汉书》纪、传的作者。
刘义庆(403-444),南朝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又名《世说》《世说新书》。
刘勰(约465-约532),南朝梁代文艺理论家,著作《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有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水经注》。
钟嵘,南朝梁文学批评家。著作《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唐初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作品有《王右丞集》,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诗人,有“诗仙”之称。艺术上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著有《李太白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县)人。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诗作有“诗史”美称,其诗具有现实主义风格。著有《杜少陵集》。
岑参(约715-770),唐边塞诗代表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有《刘梦得文集》。被时人称为“诗豪”。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人,唐代文学家。著有《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李朝威,其作品《柳毅传》是唐传奇名作。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
罗隐(833-909),晚唐文学家。诗歌、杂文在晚唐独树一帜,鲁迅对其评价很高。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以清丽精炼的语言,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词成为抒情言志的新体诗,对后世词坛影响极大。著有《南唐二主词》(包括其父李璟的词)。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屯田”“柳郎中”。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有《乐章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坛领袖。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实。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朝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著有《东坡全集》。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宋朝词人。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他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人。著名的女词人。有《漱玉词》传世。其词婉约清新,被称为“易安体”。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人,南宋理学家。主张“文以载道”,用形象的诗歌来阐说抽象的理学和人生哲学。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名的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为主,词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朝词人。与周邦彦并称“周姜”,两人都精于音律,自创新调,是格律词派的代表。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有《文山先生全集》。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伟大的戏剧家。他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合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
王实甫,元戏曲作家。著作《西厢记》是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在元杂剧中有“天下夺魁”的艺术成就。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家和散曲作家。代表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斗争的长篇章回小说,它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合称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与其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曾为文反对复古,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有《袁中郎全集》。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小说家。《西游记》是长篇神话小说,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归有光(1507-1571),人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散文家。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代表作《项脊轩志》。有《震川文集》。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杂剧家。《牡丹亭》是一部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的杂剧,它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编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张溥(1602-1641),明代文学家,复社领袖。著有《七录斋集》。
黄宗羲(1610-约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著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前集》等。
李渔(1611-约1680),字笠鸿,号笠翁。清戏曲理论家。著有《李笠翁一家言》。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金上海松江)人。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有《夏完淳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他与刘大魁、姚鼐合称“桐城三祖”,为桐城派代表作家。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鹤堂文集》。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为批判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讽刺小说。
李汝珍(约1763-约1830),清小说家。长篇小说《镜花缘》通过叙述唐敖等游历海外的见闻和唐闺臣等100个才女的故事,批男尊女卑,赞女子才能。
洪升 ,清戏剧家。戏剧《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
孔尚任,清戏曲家。戏剧《桃花扇》,借写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曹雪芹(?—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我国古代伟大的小说家。《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并通过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灭亡的历史趋势。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主张性灵说,认为诗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强调独创。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清代著名诗人、学者。主张文学的独创性,反对摹拟。有《瓯北集》。
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清思想家,文学家。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著有《龚自珍全集》。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今江苏丹徒)人。代表作《老残游记》与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合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著有《饮冰室合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准风月谈》等等。
周建人(1888-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生物学家。著有《生物进化浅说》,译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曾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著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石。有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等。
周瘦鹃(1894-1968),现代作家,翻译家。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他的代表作。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曾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办刊物《小说月报》,提倡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左联”发起人之一。代表作小说《沉沦》。还有著名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主编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和《松堂游记》等。
老舍(1899-1966),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提出诗歌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理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五四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说集《超人》《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篇小说《边城》和长篇小说《长河》等。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
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现代作家。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周立波,湖南益阳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山乡巨变》,短篇小说《湘江一夜》等。
赵树理,山西人。“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等。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历史剧《王昭君》等。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市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著名的有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等。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诗集有《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其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散文集《海市》。其散文《荔枝蜜》《海市》《茶花赋》《香山红叶》均为名作。
魏巍,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峻青,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
贺敬之,山东人,著名诗人、剧作家。作品有大型歌剧《白毛女》(与人合作,获斯大林文学奖),诗作《回延安》《雷锋之歌》等。
张爱玲(1920-1995),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代表作有叙说“家史性”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等。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我与地坛》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卞德培(1926-2001),上海人,科普作家。199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1994年4月发现的6742号小行星命名为“卞德培星”。
高晓声(1928-1999),当代作家。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包括几个短篇:《“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等等。
舒婷(1952- ),福建人,当代诗人。是著名朦胧诗派代表。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
梁小斌(1954- ),山东蒙城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
韩东(1961- ),江苏南京人,是“新生代”诗派举足轻重的潮头人物。组诗《山》在《青春》上获奖以后,年仅19岁的他成了颇有名气的校园诗人。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等。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安庆人,新生代代表诗人。著作有《河流》《传说》《但是水水》《土地》等诗和诗剧。
F. 大家觉得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文人
十大文人,但是只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不是排名,因为文无第一。我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选择的:个人魅力,专业水平,影响力,历史意义等。
1. 屈原,楚文化的奠基人,个人诗歌创作的第一人,代表作长篇抒情叙事诗《离骚》。屈原所处的时期大约是在战国中后期的楚怀王在位的时间。那个时候是中原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楚国一度被视为化外之邦。屈原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他在楚文化的基础上创立的骚赋体,以及一系列的辞赋组成了楚辞。从此,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南北诗词《诗经》与《楚辞》的交相辉映的格局。
2. 司马迁,开创纪传体散文式的历史记叙方式,影响了后世的无数文人,是历史传说传奇故事的源泉。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来源。史记在故事性,学术性,文学性三个方面皆是登峰造极,堪为后世楷模。司马迁本人也是坚韧不屈的正能量的代言人。
3.陶渊明,中国第一隐逸诗人,山水田园派的巅峰人物,是无数落魄学子的精神依托。其实,若在艺术成就上来讲,陶渊明可能比不上本榜单上的其他人,之所以排列在此,主要是因为他是汉代之后直到隋唐四百年间文脉集体低潮期的唯一高峰人物,因为有他,中华文脉不至于断层四百年。
4.李白。绝代诗仙,剑术高手,唐朝第一才子,也是有史以来的中华第一才子,没有之一。其地位,其成就,其人格,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镌刻在心,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唐诗,就有李白。即便是杜甫,也让他三分。
5.杜甫。一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家,用他那无与伦比而感人至深的笔法,描绘出了底层人民的辛酸疾苦,也包括他自己。其律诗无人能敌,即使是李白。绝顶的人物都是孤独的,幸好,李白有杜甫,杜甫也有李白。在他们认识之后,相携相游,谈诗论道,在山山水水中留下无数诗篇,两位最伟大的灵魂的碰撞时刻,也许是文学史上最美妙的相遇。
6.欧阳修。他是一位承上启下者,集前人之大成,开宋代之先锋。他官居高位,诗词文俱佳,教学也优,尤其是带出了苏轼,苏辙,曾巩这样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的超卓人物。可以说,宋代文风之盛,欧阳修居首功。
7. 苏轼。他是一位好朋友,好兄弟,好丈夫,好同事,好领导,好哥们,好情人,他又是一位绝顶词人,诗人,画家,医生,瑜伽高手,水利工程师,慈善家,美食家,哲学家,也许上天派他来,就是为了给其他人树立一个理想标杆,好为后世芸芸众生来拿他做榜样。他总是觉得人人都是好的,善的,对每个人都敞开心怀。即使是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害了他,他依然不记恨,转眼就忘了。他的一生可以说至真至善至美。历史学家都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羸弱的朝代,但是苏轼却使之变成了最有温度最有情怀的朝代。
8. 关汉卿。元朝戏剧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文学的一段空白,而关汉卿是其中的巅峰人物。我对他了解不多,就不多做评论。但是其中国戏曲之王的称号,足以使他位列十大文人。
9. 曹雪芹。由没落走出来的艺术家,享受了荣华富贵,也看尽了人间丑恶,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春秋大梦,梦醒时,都是空。红楼梦,说实话,我没看完,多次想看都是坚持到了第五回就看不下去了,所以对其本身无法评价。但是,从其影响力和地位,勿用我多说,绝对的顶尖。若是评选世界历史上的十大小说,肯定有红楼梦。
10.鲁迅。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大时代中诞生的一代文学领袖。其实,若单纯论文学地位,应该是比不上上面八位的(陶渊明除外),不过那也是因为鲁迅后来着重于杂文的创作,而导致文学创作稍显薄弱。初中时,就看了鲁迅全集,除了看得懂《故事新编》以外,其他都是懵懵懂懂。且鲁迅的文章又是中学语文老师折磨我们的杀手锏。即便如此,也挡不住我喜爱鲁迅。因为,从他的杂文里,分明感受有一种力量,可以冲破一切,有一个形象,可以蔑视一切。即使鲜血淋漓,也要奋勇前行。
除了以上十位,其实还有一些人也具备十大的水平,比如庄子,其恣意汪洋的文风,几千年前到现在一直激荡在民族的血液里。比如,孟子,其雄辩之词,也是铿锵有力。比如,司马相如,韩柳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入选。忽然想到,若是选女文人的话,李清照一定是第一的。
G. 中国历史文人有多可怕
很可怕,比如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一、屈原。楚文化奠基人、诗歌创作第一人,代表作《离骚》。在中原文化占据主体地位时期,出国被当做化外之邦,屈原打破了这个局面。当时南方的《楚辞》与北方《诗经》交相辉映。
二、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事性、文学性、艺术性都登峰造极,司马迁本人品格也是千古楷模。
三、陶渊明。中国第一隐士,山水田园派创始人,无数落魄者的精神寄托。就文学成就来说可能不算高,但他是汉朝至隋唐四百年间唯一高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