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现近代史的读书笔记,500字左右。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 有时候,我们很难说明到底是英雄成就了理论,还是理论成就了英雄。而我们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正是因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才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当然马克思主义也因为被毛泽东选择才使它在中国蓬勃发展,发扬光大。不过有一点毫无疑问,毛泽东的这个选择是无比正确的,它拯救了当时经济落后、民不聊生的旧中国。 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海上强国英国首先击败中国,中国被迫签定了不平等条约。从此以后,中国噩梦不断,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因此,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可能是天意弄人,无论是由地主阶级中的先进知识 分子发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还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均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民不聊生的状况。这时候,马克思主义及时出现了!!!一个溺水的人即使遇到一根稻草也会毫不犹豫地把它紧紧抓住,国家也是如此啊,何况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不只是“一根稻草”。 马克思主义绝对不是一根“稻草”,而是一根真正的“救国救民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当时的旧中国时代,还是现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从它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成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吸引着毛泽东和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份子。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俄国的成功实现更是给毛泽东他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毛泽东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人,他虽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了解到俄国革命的成功,但他并没有想一般人一样“依瓢画葫芦”,而是不断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地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早在20年代就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最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成功地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分店”——毛泽东思想,也凭借这个成功地拯救了中国。如果不是毛泽东力挽狂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会被教条化地理解和机械搬用,而这样做会严重窒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生机和活力。 至此,我们清晰地明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优秀品质和在俄国的成功实践,加上当时中国严峻的形式,这些是让毛泽东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拯救中国的主要原因。毛泽东因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马克思主义也因为毛泽东的选择和努力而中国化,在中国也更加蓬勃发展。这个英明睿智的选择使选择双方达到了双赢,同时也值得我们自豪,深思。
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怎么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辛亥革命不君主与制制度的终结) ——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不五权宪法 孙中山先生所处的旪代是民族危机加深,清朝几乎“破产”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涌动的年代。 首先,20 丐纨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他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 条约》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张在华经济势力。1904 年至1905 年,日、 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次之,在清朝的最后几年,各种赋税丌 断追加,新税层出丌穷,官吏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 第事,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政府已经完全沦为 外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他们甘当“洋人的朝廷”。虽然清政府后来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 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所以反而激化了矛盾。亊实表明,清政府已经无 法统治了。 最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开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 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不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旪,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 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 年8 月20 日,中国同盟 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 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最早是发表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中,之后的《中国国 民党党纲》和《廸国大纲》中也有阐述三民主义以及五权宪法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一、三民主义 : (甲) 民族主义:以本国现有民族构成大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国家。 (乙) 民权主义:谋直接民权之实现不完成男女平等之全民政治,人民有一下各 权:选丼权、创制权、复决权以及罢免权。 (丙) 民生主义:防止劳资阶层之丌平,求社会经济之调节,以全民之资历,廹 发全民之富源,其大要实施如下: 1、国营实业:凡国中大规模之实业属二全民,有政府经营管理之; 2、平均地权:有国家规定土地法、使用土地法及地价税法,以谋地权之平均; 3、改革货币:革新货币制度,以谋国内经济之进步。 事、五权宪法: (甲)立法权 (乙)司法权 (丙)行政权 (丁)监察权 (戊)考试权 以五权分立为原则,完成民国更进步之宪法。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 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事是追求独立,廸立民族独立的国 家。从这一点上来说,孙中山的思想具有划旪代的意义,他既看到了外国列强对中国 的肆意侵略和掠夺,也意识到清政府的软弱和无能,决心推翻无能的清政府。 对二民权主义,西方对三权的集中已非常害怕,孙文却只怕丌是“万能政府”。 他认为可以用选丼、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来防止万能政府变成独裁政府。
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怎么划重点!笔记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战争、签订双方 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 1842年 鸦片战争、中英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 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个国家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一、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1、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
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
意义: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
简介: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其后各省纷纷独立,后称为“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辛亥革命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评价: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四、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5年兴起,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杂志是主要阵地;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前期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进步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足-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
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6月以后以上海的无产阶级为主。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意义: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革命阶段划分-1840至五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
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二、共产党成立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1大会确定建党,制定了党的纲领。2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3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
国民党一大 1924年 广州 国民革命的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
三、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的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学校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进军(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经过: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叶挺独立团: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人称“铁军”;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首都。中央革命根据地,就是赣南闽西根据地。
五、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六、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⑷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体会
老实说,像我这种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人来说,学起来确实有点晕,不过,对你的人生观神马的,都是很好的洗礼!!!
⑸ 在线急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读后感!
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日本,我们应该崇拜我们中国人自己。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了。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可能字数有点多,你自己裁一点掉吧)
⑹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5、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17、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18、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同农民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第五题的答案: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 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主线共有四条:(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历史证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通过四条历史主线得到体现。 给你全部题的网址: http://..com/question/28193258.html 给你所有题的网址: http://..com/question/28193258.html 祝你学习进步
⑻ 跪求《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我们那都是自己老老实实抄的,考试开卷但不允许带书,只准带笔记,还必须是手写的
⑼ 《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说
实话,我是很喜欢历史的。“读史可以明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取经验教训,从而对我们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但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高中学过两遍,高中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
然而,当我很不情愿的翻开课本慢慢品读时,我发现了与高中历史课的区别:大学的历史课更注重对某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而不特别关注事件的发生过程;而且对历史事件分析的更有条理、深度,使我深刻的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从鸦片战争起,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统治,为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爱国运动史。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然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从中获取了什么历史教训?
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愚昧无知的中国人民、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终于尝到了自己酿下的苦果。从中我们可知: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盲目自大是愚蠢的,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此之前,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吗?而这条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书中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历史所做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定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要突出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强化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德育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发扬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来自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它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在今天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并且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地将现在的学习和工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去,为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拿破仑曾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近代中国所经历的苦难使中国人民逐渐觉醒起来,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达到了一个高峰。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世纪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标志着中国这头睡着的“雄狮”终于醒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