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医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中医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如今大家都讲究效率,就连看病也是追求效率,所以越来越多人选择西医,很多人不了解中医,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医。认为中医没有西医有用,然而中医药在中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有着非常高的地位,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医药的发展历史。中医指的是中华医道,我们最开始知道中医是在神农尝百草的故事里,这也被看作是中医的开始,中医的发展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基本框架,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总结才形成了我们现在庞大的中医药体系。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医发展面临着许多难关,经过发展和改革,中医早已不复当年,我相信有一天,中医会重回巅峰地位的,现在很多外国人也愿意尝试中医。
❷ 中国古代医学至今有千年的历史,为人类医学进步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
是的,中华复医药卫生文制明五千年,前半期为启蒙与奠基时期,对人体认识还很简单,对疾病的描述也很原始,虽然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但理论探索、病因分析还离不开巫术的干扰,医药卫生水平由于尚处在造字时期,资料仍依口耳朵相传之后世追记,后来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中国古代医学对人类有主要影响。谢谢你,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问题的话,您可以随时询问我
❸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1、先秦时期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著作:《汉书·艺文志》载《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扁鹊之作。
2、西汉时期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3、东汉时期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
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4、隋唐时期
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金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网络全书。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
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5、明清时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❹ 中国古代的 本草纲目有何历史地位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
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它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达尔文曾将这部医药学宝典称为“中国的网络全书”。
《本草纲目》的突出特点:一是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二是图文并茂,《本草纲目》附有一千多幅药图,形象地表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既便于人们学习和辨认,又防止了混用和误用。
科学价值: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方11096个,其中,有8160个为李时珍本人所收集,增加了临床效果较好的新药材374种,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首创按照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首类为纲,次之为目,再次为药名、产地、形色、气味、性能等。
(4)中国古代医学的历史地位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不仅对中国,在海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1736年,将《本草纲目》先后翻刻9次,许多学者以此为蓝本,写出了本草著作30多种,对启迪日本近代药物学、植物学、化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朝鲜:《本草纲目》被翻译为朝鲜文后,朝医康命吉引用《本草纲目》的成方,撰写医著《济众新编》。
法国:18世纪,《本草纲目》传入欧洲,巴黎皇家文库和柏林普鲁士国立图书馆藏有金陵首刊版本。
英国:1920年,英国人木尔斯在朝鲜教学,回国后将《本草纲目》8至37卷、39至52卷全部译成英文,于1949年我国解放前在北京发表。
苏联:《本草纲目》被译成俄文版后,布里施乃德引用此巨著,写成了《中国植物学》。1953年,苏联在莫斯科大学建成后,在礼堂墙壁上镶嵌李时珍大理石画像,并把他列为世界科学名人。
印度:1985年1月,在印度举行了国际药理学术会议。印度国家医药学研究机构举办了一个医药展览,入口处是大幅李时珍画像,还有许多中医药展品和各种版本的《本草纲目》。
❺ 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表
公元前2500年
-2500.00.00?中国已有酿酒活动,并出现大量的陶制专用酒器,古字中的医字从酉字,酒与医相联系
-2000.00.00?中国的甲骨文中关于王制叙述中提到"病小臣",视为医疗行政之始
-2000.00.00?中国的甲骨文中已有人体解剖部位名称和多种疾病的描述,并有除虫、沐浴等记载
-2000.00.00?中国的仓颉整理象形文字,以鸟、兽、虫、鱼为偏旁规范生物名称,初具生物分类思想
-1500.00.00?中国的《尚书•说命》对服药后的反应与疾病关系进行了论述
-1500.00.00?中国的商都设有下水道,已知住宅、身体、饮食清洁,并出现专门的卫生和医疗用具
-1000.00.00?中国《周礼》《礼记》对四季气候变异引起的多发病与疫病流行已有一定认识
-1000.00.00?中国出现"凌人",专管藏冰,用冰防腐
-1000.00.00?中国的《周礼》划分医学为食医、 疾医、疡医、兽医,为医学分科之始
-1000.00.00?中国设立医官掌管医药卫生,年终统计医师治愈或死亡人数并予奖罚,为医疗考绩之始
-1000.00.00?中国文献记载的生物名称已有1000多种,并分为草、木、虫、鱼、鸟、兽六类
-700.00.00?中国的管仲提出生命起源的气化论,认为生命是由气本身的自然变化而产生的.
-580.00.00?中国的医缓提出治疗疾病的"攻、达" 两种方法, 并认为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为不治
-556.00.00)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狂犬之为害
-541.00.00)中国的医和倡阴、 阳、风、 雨、晦、明 "六淫致病学说",为最初的病因理论
-500.00.00?中国描写人体解剖与生理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问世
-500.00.00?中国的《尔雅》出现类和属的概念,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动物分为虫、鱼、鸟、兽、畜
-400.00.00?中国的扁鹊诊病时,已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已用针灸、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
-400.00.00?中国的简帛医书《十一脉灸经》记载详细的经脉学说,已有汤、散、丸、药酒等剂型
-400.00.00?中国的简帛医书《五十二病方》详实叙述各病症状,其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丰富多样
-400.00.00?中国简帛医书《导引图》为现存最早的医疗体育图
-300.00.00?中国的《内经》论述了脏腑、经络、营卫气血以及疾病认识、治则治法、养生保健等
-300.00.00?中国的《山海经》记载有关药物百余种,并叙述数十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300.00.00?中国的魏襄王使用玉唾壶,说明此时讲究个人卫生,已用唾壶收拾痰涎
-220.00.00)中国的政府专设有“疠人坊”,收容流落到社会上的麻风病人
-220.00.00)中国湖北的秦简较详细地记载了有关法医学的内容,包括活体及现场和尸体的勘查等
-220.00.00)中国咸阳的阿房宫安装了五角形直径60厘米的下水道管,并配有浴池、冰库等设施
-213.00.00)中国的秦始皇下令焚诗书百家,惟医药、种树之书不在禁书之列,得以幸免
-206.00.00)中国的湖南湖北的汉墓葬式说明尸体防腐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150.00.00?中国的医师淳于意针对汉文帝诏问所述之25例病案,汇集成《诊籍》(最早的医案.00.00)
-26.00.00)中国的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书, 有医经7部,经方11部
公元1年
5.00.00)中国政府设"本草待诏" 一职, 征集国内通晓方术、本草的学者,为《本草经》创造了条件
16.00.00)中国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同解剖尸体 "度量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其终始,云可以治病"
25.00.00)中国朝廷置太医令,掌诸医,下设员医 293人,员官19人。另设药丞、方丞各一人
27.00.00)中国的《论衡•解除篇》中提出蚤、虱有吸血之害
60.00.00?中国民间倡导跑步、气功等健身运动
100.00.00?中国的《神农本草经》成书
125.00.00?中国郑玄释“五毒攻之”为用瓦罐将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烧之",即以升华法炼制外科用药
162.00.00)中国陇右军中大疫, 死者十之三四,军中设庵卢收治病人,此乃野战传染病院之始
186.00.00)中国毕岚创造翻车渴乌(洒水车),用洒南北郊路。乃城市用洒水车以保持卫生之始
190.00.00?中国的《难经》 约成书于此时
190.00.00?中国的《治百病方》约成书于此时
190.00.00)中国的华佗应用酒服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在麻醉下施行开腹术
190.00.00?中国的华佗提倡医疗体育法,创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五禽戏”
200.00.00?中国的张仲景完善中医辩证施治理论
210.00.00)中国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临床诊治体系
250.00.00?中国的王叔和著《脉经》,是中国第一部切脉诊断专书
250.00.00?中国的王叔和将《伤寒杂病论》 分为专论伤寒之 《伤寒论》与专论杂病之《金匮要略》
256.00.00)中国的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00.00.00?中国的葛洪撰《肘后方》首次描述了天花的流行,预防恙虫病及防治狂犬病发作的方法
307.00.00)中国的出现一系列脚气病诊疗技术专著
350.00.00?罗马君士坦丁帝改信基督教,迁都拜占庭,下令在东方大城市兴建医院
356.00.00)中国发现多处流行疾疫,故实行人群隔离措施,如染疫朝臣百日不得进宫等
392.00.00)中国有例唇裂修补手术取得成功
420.00.00)中国的胡洽编著了《百病方》,其中载有用水银制剂作利尿药
479.00.00)中国的雷斅编成药剂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491.00.00)中国的南方发大水,有人立廨收养贫病人,此为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
499.00.00)中国的《刘涓子鬼遗方》论述了金创、痈疽、疮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00.00.00)中国的陶弘景编撰《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后百一方》等书
500.00.00)中国葛洪的《肘后方》传入日本
514.00.00)中国的针灸传至朝鲜
518.00.00)西亚各国开始与中国通商, 所产多种药材如薰陆、郁金、苏木、青木香等传入中国
533.00.00?中国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作物的特性等
550.00.00)中国针灸传至日本
552.00.00)中国的梁元帝萧绎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
562.00.00)中国的知聪携《明堂图》等 160余卷医书至日本
570.00.00)中国已经使用汞锡银合金作为齿科的填充剂
608.00.00)日本派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人来中国学医
610.00.00)巢元方等编撰《诸病源候论》,为中国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
610.00.00)中国的《诸病源候论》中载有肠吻合术、网膜结扎切除术、血管结扎术等方法
624.00.00)中国在首都举办太医署,设两级四科,是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医科大学,师生340多人
629.00.00)中国颁令各州、府设立地方医学校教授医学
641.00.00)中国的汉人大天、藏人达马郭夏把大批中医药书籍译成藏文,开始了藏汉医学交流
645.00.00)中国的玄奘由天竺等地收集大批医药文献回长安。对中印医药文化交流产生影响
652.00.00)中国孙思邈的临床医学网络全书《千金要方》成书,首次绘制彩色经络穴位挂图
659.00.00)中国的苏敬等人对前代本草著作进行修订,所撰《新修本草》由政府颁行全国
682.00.00)中国孙思邈所撰的《千金翼方》公布于世
693.00.00)中国医学教育制度传入朝鲜,朝鲜置针博士,教授中国医学
700.00.00)中国的比吉•赞巴希拉汉翻译《医学宝鉴》、《尸体图鉴》、《甘露宝鉴》等西方名著
700.00.00)中国的汉人摩诃衍和藏人毗卢遮那共同编译成《月王药诊》,为最早的一部藏医文献
700.00.00)日本引进中国医学教材和教育制度,设医师、医博士、医生、针师、针博士等
713.00.00)中国孟诜所撰《补养方》经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
739.00.00)中国的陈藏器撰成《本草拾遗》,创 "十剂"(方剂)分类法,并载"罂粟"入药
750.00.00)中国各地的医家已广泛应用海藻、昆布、海蛤等制成丸散,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
752.00.00)中国的王焘撰《外台秘要》,集医学之大成,记有金针拨内障法及白帛浸尿法等技术
754.00.00)中国鉴真和尚抵达日本,传授中国科学文化与医药知识
762.00.00)中国的王冰重新编释《内经•素问》
800.00.00?中国藏人宇陀•宁玛元丹贡布等所撰的《据悉》(四部医典)成书
800.00.00?中国回鹘(维吾尔族)医学文献在此时大量涌现
820.00.00)中国唐代诗话中,载有眼科医生能为患者装假眼, 以珠代之
841.00.00)中国道人蔺某撰《理伤续断方》,其手法、手术复位及夹板固定的方法都有很科学
847.00.00)昝殷著《经效产宝》,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919.00.00)中国籍的波斯人李珣著《海药本草》
936.00.00)中国的和凝父子撰著《疑狱集》,为法医学之始
937.00.00)中国此时已经能够以刀针割治瘿瘤(甲状腺肿)
947.00.00)中国的契丹主患热病,以冰罨贴胸腹四肢,为中国冰罨疗法之始
951.00.00)中国此时的临床使用已经出现鼻饲给药法
950.00.00?中国的北方已将过去用杨枝作刷清洁牙齿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出现植毛牙刷
973.00.00)中国的刘翰、马志等人修改国家药典《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
974.00.00)中国的李昉等重新校勘《开宝新详定本草》,为《开宝重定本草》
978.00.00)中国政府设立翰林医官院,组织编撰《太平圣惠方》等
992.00.00)中国的王怀隐等编成《太平圣惠方》,颁诸州,设医博士掌之
998.00.00)中国的四川一些医生开始为群众施行种痘术
1000.00.00?阿拉伯的阿维森纳吸收希腊和东方医学传统,建立阿拉伯医学体系(《医典》)
1026.00.00)中国的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造等身针灸铜人两具作为针灸教学模型
1045.00.00)中国的《续资治通鉴》载此时依据解剖刑犯内脏,绘制出《五脏图》
1057.00.00)宋代创设"校正医书局",校正了《神农本草经》等历代医学经典著作,并刻版印行
1060.00.00)宋代官办医学校“太医局”,学生300人分习产、眼、疮肿、口齿及疮肿等九科
1061.00.00)中国的苏颂主编成《本草图经》,系第一部由政府编绘成的刻版药物图谱
1068.00.00)中国的医官马世辰应邀前往高丽国(今朝鲜)治病
1075.00.00)中国的《苏沈良方》首载秋石制取法, 为最早的性激素制剂
1076.00.00)中国的官方改革医学教育,采用"三舍法",重视临床实习考察,令学生分习各科
1076.00.00)中国在太医局设官营药铺卖药所,即熟药所,实行国家专卖,此后推行全国
1082.00.00)中国的慎微编撰《证类本草》
1086.00.00)中国开始注意镀金工人为水银所熏引致头手俱颤,及采石人为石末伤肺等职业
1106.00.00)中国的杨介与画工解剖死刑后的人体,校以古书,编成人体解剖图谱《存真图》
1114.00.00)中国将合药所改为医药和剂局,卖药所改为医药惠民局,实行药政管理
1117.10.01)中国政府公布次年《运历》,警示民众提前预防疾病
1130.00.00?中国首都已经建立每年春季沿门清理地沟,每日扫除垃圾及清除粪便等公共卫生制度
1130.00.00)中国窦材的《扁鹊心书》首载山茄花(曼陀罗花)和大麻花作全身麻醉剂
1144.00.00)中国的成无己撰《注解伤寒论》
1149.00.00)中国陈旉编撰的《农书》中有关于垃圾粪便合理处理和利用的记述
1170.00.00)中国的洪遵刊《洪氏集验方》,首次记述同种异体骨移植术
1200.00.00)中国的张杲已能鉴别天花和水痘
1220.00.00?中国的《圣济总录》成书,颁行全国
1232.00.00)中国的药肆中始有"饮片"之名
1237.00.00)中国的陈自明撰著《妇人良方大全》,为中国最早的妇科专著
1247.00.00)中国的宋慈撰成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1268.00.00)中国政府颁布卫生法规,设官医提举司掌医户差役词讼,由儒吏执掌卫生法规
1285.00.00)中国形成各路医学教授学正,训诲医生每月朔望到指定处交流经验的制度
1292.00.00)中国元朝政府在首都和上都(多伦)各设回回药物院
1300.00.00)中国的滑寿发现小儿麻疹之粘膜疹
1307.00.00)中国邹鈜续增陈直的老年病专著《养老奉亲书》,更题为《寿亲养老新书》
1316.00.00)中国政府规定医生必须精通十三科之一方能获准行医
1330.00.00)中国蒙古族的忽思慧撰《饮膳正要》,为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1331.00.00)中国的李仲南撰《永类钤方》,首次提出"俯卧拽伸"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1337.00.00)中国的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首创"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
1400.00.00?中国蒙古族的沙图穆苏(一说回族)撰成《瑞竹堂经验方》
1403.00.00)中国的明朝政府编成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其中收载有明代以前的大量医书
1513.00.00)中国的李濂撰著了《医史》
1550.00.00)中国的沈之问撰著了《解围元薮》,为中国第一部麻风病专著
1554.00.00)中国的薛铠著《保婴撮要》,创用烧灼断脐法预防婴儿破伤风
1567.00.00)中国《痘科金镜赋集解》载,安徽以接种人痘法预防天花,后逐渐传至全国
1567.00.00?中国安徽太平县的医生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1568.00.00)中国的徐春甫等在直隶顺天府(今北京)组织成立"一体堂宅仁医会"
1575.00.00?中国的王向撰著《眼科龙术医书
1578.00.00)中国的李时珍撰著的《本草纲目》成书,1593年于金陵首次印行,世称金陵刻本,该书明确提出部、类、种三级生物分类程序
1600.00.00?中国蒙古族的占布拉著《医法海鉴》,记述蒙古医治疗各科疾病的方药
1601.00.00)中国的杨继洲撰《针灸大成》
1602.00.00)中国的王肯堂著《证治准绳》
1617.00.00)中国的陈实功《外科正宗》中记述设计精巧的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等
1617.00.00)中国、朝鲜联合举行医学疑难问题讨论会,会议纪要名为《医学疑问》
1620.00.00)中国的武之望著《济阴纲目》
1625.00.00?中国的土茯苓输至印度、土耳其、波斯等国。被视为治花柳病良药
1632.00.00)中国的陈司成撰《霉疮秘录》,为中国第一部梅毒病证治专著
1642.00.00)中国的吴又可著《温疫论》,论述传染病传染途径、病源及特异性等
1642.00.00?中国的吴又可撰写流行病学专著《温疫论》
1650.00.00?中国藏族的德西•桑吉嘉措著《藏医史》
1675.00.00)中国的渔阳天花流行,有人设坛厂,购求出痘夭亡儿尸火化,以控制传染
1681.00.00)中国政府诏令全国推广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之流行
1683.00.00)荷兰东印度公司的W.T.瑞尼把中国的针灸术介绍到欧洲
1688.00.00?中国的“人痘接种法”已经开始向欧洲传播
1704.00.00)根据《四部医典》和《月王药诊》内容绘制的藏医学系列挂图共79幅全部完成
1717.00.00)中国人痘接种术传入土耳其,随后又由英国公使夫人M.W.蒙塔古传入英国
1721.00.00)波尔斯东在美国首先推广中国人痘接种术
1723.00.00)中国蒋廷锡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内有《医术典》(医部全录) 520卷
1742.00.00?中国的俞茂鲲在《医宗金鉴》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接种方法
1742.00.00)中国的吴谦等编撰《医宗金鉴》刊行
1742.00.00)中国的叶天士著《温热论》,门人集其医案撰为《临证指南医案》
1757.00.00)中国的张宗良著《喉科指掌》
1759.00.00)中国的赵学敏撰《串雅外编》、《串雅内编》
1772.00.00)中国政府编辑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录医书97部,存书目94部,附录 6部
1787.00.00)中国藏族的蒂玛•丹增彭措撰《晶珠本草》
1792.00.00)中国的唐大烈主编《吴医汇讲》,为中国最早的医学期刊
1798.00.00)中国的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及门人整理之《吴鞠通先生医案》
1800.00.00)中国蒙古族的洛•索勒日哈木著《脉诀概要》《巴莎木制药法》和《药物识别》等
1800.00.00?中国蒙古族的堪布-伊舍巴拉吉尔撰《甘露医理》、《甘露诊疗》等
1820.00.00)真性霍乱(俗称吊脚痧)传入中国
1822.00.00)《太医院志》载, 清政府下令在太医院内废止针灸科
1828.00.00)中国的汪期莲辑《瘟疫汇编》,记载苍蝇为瘟疫(霍乱)传染之媒介
1830.00.00)中国的王清任撰成 《医林改错》,纠正前人在人体解剖中的某些谬误
1830.00.00?中国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纠正许多解剖学与生理学的错误认识
1838.00.00)中国的郑宏纲著《重楼玉钥》
1848.00.00?中国的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述了植物1714种,绘图精审,有的可据以定科或目
1864.00.00)中国的吴尚先著《理瀹骈文》
1872.00.00)中国新疆的拜德热丁•苏皮阿匐撰著《验方锁要》
1875.00.00?中国的蒙人占布拉道尔吉著《蒙药正典》
1884.00.00)中国的唐容川先后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中西汇通" 之名目此始
1898.00.00?中国的严复译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思想
1900.00.00?中国的库西卡编著《蒙医验方集》,初并附有蒙、藏、汉、满四种文字的蒙药名录
❻ 中国古代医学在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时期是什么性质的医学
您好,在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时期的医学是神灵医学,
主要见于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等国家和地区在进入奴隶社会后的早期医学,
望采纳,谢谢
❼ 我国传统医药有何重要历史地位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版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权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❽ 我国传统医药有什么重要的历史地位答案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❾ 中国古代的医术的影响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医药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1982年国家《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之后,1991年我国又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❿ 中国古代医学家的发展过程(朝代 人物 成就)
针灸之祖
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脉学介导者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 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外科之祖
华佗,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
张仲景,名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
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辉县)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监视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儿科之祖
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辩证证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
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药圣
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医宗金鉴》总修官
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
十大名医
1、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2、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3、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读了《伤寒论》后喜曰:“此真活人也”。南北朝时陶弘景说:“惟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伤寒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也是医家必读。
4、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魏晋医学家。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县朝那镇)人。著名医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另著有《帝王世纪》等。
5、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西晋思想家、医药学家。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他还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6、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7、钱乙:字仲阳。北宋医学家,始以儿科著名,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另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
八、朱震亨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9、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10、叶天士: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清医学家。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