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它们的性质相同,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㈡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它们的性质相同,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6月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成果,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㈢ 中国共产党历史
多得说不完。
㈣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充分说明: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虽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这个事实,人而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统一和团结。
1957年,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毛泽东现场在此之后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夸大了确实存在的阶级斗争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随后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致使在不少场合混淆了敌我,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1976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其中包括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真正开始了全面的、坚决的、依靠群众和深思熟虑的拨乱反正,开始了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使用权党重新加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
㈤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详细的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6月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㈥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上海)
2、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党的二大通过的决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
3、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4、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先头部队出兵湖南。7月9日,正式出师北伐。在沿途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
5、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向革命群众举起屠刀,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了。
6、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
7、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兰花坪。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8、在各根据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8、“围剿”与“反围剿”:经过艰苦的斗争,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工农红军经过3年游击战争,迅速发展壮大。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9、长征:“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央根据地的北大门广昌。经过十八天血战,广昌失守。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11、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此后,延安成为指引中国革命方向、照耀中华民族前程的红星。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辖23个县,人口约150万,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2、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1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党总结中国近代特别是建党以来经验作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决策。
14、抗日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两国军队鏖战八年,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党在抗战中发展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15、全面内战爆发: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面临着建什么国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用内战的方式来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中国社会退回到抗战前一党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一场关系中国走向光明还是黑暗的大决战不可避免。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国人民的小米加步枪能够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党中央和毛泽东所阐明的必须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同敌人斗争、敢于夺取胜利的思想,增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信心。
16、解放战争:1948年9月—11月2日,辽沈战役。解放战争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长春、锦州、沈阳) 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战役。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奠定胜利基础。(江苏徐州、安徽宿县双堆集) 1948年12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地区。人民群众在战略决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支前民工达886万人,出动担架36万余副,大小车100万余辆。(张家口、天津、北京)。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北京)
18、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扩大侵略的野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世界上的分量。
19、1950年冬,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完成。这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历史性标志,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北京)
20、1951年12月—1952年下半年,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纯洁了党的队伍,加强了党和政府的廉政建设,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天津 刘青山张子善案)
21、1956年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 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 ,开始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北京)
22、“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23、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陷入严重的混乱局面中。(北京)
24、1976年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国家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说江青集团就要提林彪集团。)(北京)
25、1978年10月,小岗村耕地包产到户。突破“左”的农村政策的大胆尝试。(安徽凤阳 四川等地)
26、1978年12月18日—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北京)
27、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召开。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8、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四川汶川)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30日
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3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
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5年12月9日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1937年9月23日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6日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
中共七大1945年4月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
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30日
三大战役辽沈、 淮海、平津1948年9月-1949年1月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鲜参战,抗美援朝。
1950年冬——1952年春 土地改革
1953年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 一五计划
1956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北京召开。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底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0年冬 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年 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 位。
1976年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份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由于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着广泛的分歧,因此视乎讲话者的观点,南京大屠杀可能被称为“南京大虐杀”、“南京虐杀”、及“南京事件”等。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外交及人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南京大屠杀一般英译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杀)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强奸)等字眼,但总体上人民对其的认知往往远不如对纳粹的种族灭绝过程的认知。
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作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但是,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惨案还悬而未决,让我们活着的,尤其是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的一代,有责任把“南京大屠杀”这件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最突出的惨绝人寰的日军罪行,彻底澄清,以对祖先,以儆子孙,更为“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4万同胞伸冤。
日期与地点:在南京审判(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时,亲历“南京大屠杀” ,曾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的梅奇牧师(返美后任耶鲁大学驻校牧师)、贝德士教授(金陵大学历史教授,后任该校副校长,返美后任纽约联合神学院教授) 及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出庭作证。贝德士说∶“南京失陷后在两礼拜半到三礼拜的期间恐怖达于极点,从第六礼拜到第七礼拜的期间恐怖是严重的。”另外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司库和秘书金陵大学社会学教授史迈士也对南京审判法庭说∶“在最初的六个礼拜中,曾每天提出两次抗议。”于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才有“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20万人以上” 的裁定。据此,学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杀”只为期六个星期。“南京大屠杀”不只是六个星期,虽然这六个星期的屠杀最为严重。
如果我们需要确切说明“南京大屠杀”的最严重阶段,那应该是从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沦陷至1938年2月5日,新任日本南京守备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到任。两天后,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曾下令恢复南京秩序。尽管有松井上将和天谷少将的允诺,日军在南京的屠杀、奸淫、掠夺、放火并没有显著的改善。当时纳粹德国驻华大使馆政务秘书乔治·罗森于1938年2月10日自南京发往柏林外交部的电报还说∶“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统治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于3月4日的电报更清楚地分析日本人暴行的情形∶“二月份及本月近几天南京及其周围的形势已有些稳定……日本人的暴行在数量上已有减少,但在性质上没有变化。”罗森还提到直到他动笔写信那一天(3月4日),南京还看不到一家中国商店 。史迈士教授在其1938年出版的《南京战祸写真》中说,南京市区在1938年3月份,有许多大门还是封着的。再有蒋介石的德国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当时留在南京在德国大使馆工作,其遗稿中记有“一个日本兵于三月十九日在美国教会院内强奸一女孩”。上述留在南京的西洋人所报道的南京二三月的恐怖情形完全符合很多留京的中 国人所作之记述。南京失陷后未及逃出的野战救护处处长金诵盘及其科长蒋公谷两 位医生于1938年2月15日搭美侨李格斯的汽车作南京陷后对市区的首次巡示 ,蒋氏于其《陷京三月记》有如下之记载∶“出新街口,经太平路,夫子庙,转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 除敌兵外,绝对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我们不忍再看。”
蒋介石的卫队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的郭岐营长于南京沦陷后三个月逃出,著有《陷都血泪录》,连载于1938年8月之《西京平报
㈦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
中共共产党成立
1920年2月在从北京到天津的骡车上,陈独秀和李大钊郑重相约:在南北两地,分头组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俄共中央同意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中国,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1920年4月的一天,陈独秀在老渔阳里寓所接待了维经斯基,后者向他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建议。
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于李大钊的办公室。从1920年夏天到1921年初,上海、北京、长沙、济南和广州等地陆续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6月,23岁的张太雷作为尚未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一个年轻的声音第一次向世界宣告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将在中国诞生。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
(7)中国共产党禅城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名字由来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一、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当欧美一些国家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却盲目地以中央帝国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闭,拒绝扩大与外国的交往,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之中。而事实是,原来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这时已远远地跑在了中国的前面。
盛世已蕴含着衰败,落后就要挨打。到十九世纪中叶,急于向外扩张的英国,以鸦片和炮舰打开了清王朝这个封建专制帝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被突如其来的外来因素打断了。
在此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刺激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起到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一方面,则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这种情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某些破坏,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的资本主义生长起来并得到初步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但与此同时,封建剥削制度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优势。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这是一个方面的变化。
另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外国资本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侵略者的目的不是使中国的民族资本得到发展,而是要寻求更广大的市场,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丰厚的利润。为了这个目的,外国列强对中国采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尽管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仍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在实际上已被纳入不平等条约体系,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清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状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
上述重大变化,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成为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这样,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严酷的现实,激起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可是,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也好,鼓吹爱国救亡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号召“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也好,一次次地都失败了。
中国人是带着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是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前景。中国人民在进行各种未能成功的反抗之后,又起来革命了。
二十世纪中国最初的革命领导者,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中国社会内部新的社会力量一一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初步成长起来,从而引起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但是,由于这时无产阶级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它所参加的某些斗争,还处在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之下。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气象。1905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发起成立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努力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纲领。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更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特别是为后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它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二十世纪初期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究其根本原因,是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软弱性。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同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并害怕发动他们。这样,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
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㈨ 关于共产党的历史简介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经多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和绝大多数沿海岛屿取得全面胜利,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中华民国国军,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澎金马,并在1949年于北京建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
(9)中国共产党禅城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名称由来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
“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㈩ 怎么能找到详细点的佛山历史和文化呢
佛山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1300年历史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代留下了许多古迹和历史纪念意义和价值的艺术与人文聚落遗址。四,全市现有国家主要的文化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150,市(县)级文化文物保护单位,在现有的办公室在国家博物馆6,以及陶器,园艺,武术艺术,民间艺术等主题馆和星光大道,一个私人的专题博物馆。无论是从单位的数量加以保护,或可称为的类型和质量上的产品种类繁多,广东省佛山市文化城。不仅如此,佛山粤剧的发源地,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这些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资源的??佛山市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佛山市现代文化的发展和潜在的优势。
改革开放20年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初步振兴,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002年,佛山市的旅游总收入为7.331十亿人民币,收入2.11亿美元,占全市GDP比重为6%以上,文化旅游业已成为佛山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佛山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还没有要改进规划缺乏资源分散,缺乏品牌和包装是不够的,以促进该问题仍然存在,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行业和职业生涯尚未完全理顺。因此,有必要协调的历史和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保护,发展,更好地保障道路,使大力气抓好规划,注重整合,注重品牌,专注于创新,保持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同时,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升佛山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整体保护,全面的发展。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无论是保护或发展,应坚持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原则。“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先说:”这个概念的历史古迹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能够找到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城市的传统风格和古老的街道和原有的格局,不只是几个孤立的历史古迹遗产保护和发展佛山,改变旧的地方保护,分散的发展模式,城市全面建设现代城市规划的保护和开发,统一管理,合理分配。景点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尽量恢复历史原貌,并努力打造一个“点”(文化遗产),“行“(古老的街道,古老的社区,老景观环境),”面子“(历史文化区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系统,古镇,古村落),受保护的区域内的建筑风格,美丽的风景的功能集,遗产一致的遗产保护,旅游,商业和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佛山市已划定区域?315000平方米寺历史文化街区,是为了吸引私人资本,外国参与操作,在佛山老城区的复兴风格的基础上,建设旅游和购物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和商业的出价。在未来,应该是有根据的分布特点,遗产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要求,开发和建设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形成规模,有特色的城市文化亮点,带来的好处。
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总体而言,佛山遗产的古迹,但许多分散,较为分散的资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一个明确的主题,影响,效果良好的旅游文化品牌,不利于旅游业做大做强。因此,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综合处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整体效益的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分散,历史资源链接到强烈的主题为出发点,以探索和完善文化主题,串联在一起,建立一定的陶艺文化,粤剧文化,佛教文化,园林文化武术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丰富的旅游和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提高档次的旅游产品,加强包装和推广,打造佛山文化旅游品牌。
风光相结合,突出特色。佛山市不仅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也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从南狮浮色,广东(剧)的歌曲,武术,陶艺,雕塑,塑料领带,广绣,剪纸等民间节日或技术,极具观赏性。相对于其他,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技能,是一个动态的,新鲜的传统文化资源,两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更好地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和积极的旅游形式,丰富的旅游因此,可以游览名胜古迹,观看民俗风情,参观文化遗址,观看民间艺术相结合的发展,如“秋行浮色”,“古窑 - 陶”,“武术 - 武术”,“天宫内容。万福台 - 粤剧风光与独特的文化旅游项目相结合。因此,一方面柔软的民风民俗,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能够吸引游客,并开拓业务的机会,最终实现双赢的文化保护和工业的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要求高,难。在这方面,佛山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世纪的新阶段,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创新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的路径保护,发展和更好的保护“,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佛山文化名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塑造文化的佛山市建设文化强市
佛山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之一,是全国“四大名镇的武术之乡,粤剧乡,陶乡。今天,在建设的征程佛山市提出,以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文化建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提升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佛山市时代的历史背景。回首过去,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有信心在这个目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佛山市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武术,粤剧,出现在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如:陈齐元,康,佛山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公众的文明意识,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12个示范点,2001年还被评为“广东省佛山市先进单位“创建文明城市。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过去5年中,97个专业和业余文学和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12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现有的市,区级公共图书馆,59库镇(街道)46,市,区级文化广场。
根据佛山市的文化建设的初步规划,佛山今后要继续努力,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市九次党代会提出前往的文化晃的历史和文化特色的现代概念,路径的保护,发展,更好的保护“。市文化部门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佛山粤剧博物馆开馆是最好的体现黄飞鸿一个时间纪念店项目开始。最近,文化部门和??建设部门共同提出的报告市委,市政府,禅城区150万平方米的核心历史街区的要求,以保护这片以上30个市,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有60多个独特的古建筑群。它的发展无疑会促进发展的其他块,一个重要的步骤将是佛山的整合,历史和文化资源。
发展国民教育是现代教育蓬勃发展的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应对新的形势下,佛山市的视野,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目标:佛山市在2005年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作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所有成员的整体素质。
早1983年,佛山市,的第一个在全省普及小学教育,基本普及高的学校教育在2000年。去年,城市的不同类型的学生达到9384万人次,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在普及基础教育。在此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发展优质教育,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最近几年,佛山市,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了一个数量级的高等教育质量例如,学校,导致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高考,上线的数量,内部结构提高和优化。佛山市高考今年,达到了第三批B线的上线率近86%。的号上线的本科水平比去年同期,增加2517人。,佛山市将加快城市的初中高的学校,小学布局调整,计划351小学和中学合并,2005年,建设12个国家级普通示范性高中。
加快数字化教育项目,是佛山教育的另一个方向。目前,佛山市学校计算机拥有66174台,人机比为12:1,并建立了市,区两级教育信息化网络。未来,一个完整的城市的IT教育项目将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造工程中,初步计划投资2.1十亿,市与区教育信息网络连接,全面实现校校通,中小学人机比为10:1。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五年佛山市,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除了中国南海研究院的中国分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和其他大学也落户在佛山市佛山未来计划打造地方特色的大学园区学校著名大学内外吸引省内外进园,并力争在201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SVA发布进一步发展
广播,电视,报纸和其他新闻机构负责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佛山传播现代文明的重要任务。
全市共有五的无线电站,5电视站;的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 TVB人口覆盖率率97%。今年5月28日,在国家电台和电视台管理委员会批准广东省佛山市作为全国的数字电缆电视第一批次的试点城市,建立有线数字电视示范网。“这是唯一的一个地级市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城市。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始,有线电视网在2005年,佛山市将全部过渡到数字化。
也显着增强,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如火如荼,佛山市新闻出版业的实力。全市现有国内统一刊号14一年的报纸,为市民提供80多万份报纸。
佛山市十大建设项目,建立市新闻中心提上了日程。 6月30日,该项目的乙方单位签署了独立的责任“,这标志着新闻中心项目正式启动,佛山市新闻向前发展。记者汪哩坪陈咏茵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现代城市的辐射力
文化,中共广东省委党委宣传部建平的性格,精神的文学和艺术总监周博士城市,团体和社会的个性。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和文化发展中的相同过程的终极意义。迅速发展,和打蜡强的精神,城市的快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文化的融合和积累,尽管缓慢较重,但毕竟,依赖于它给城市的灵魂。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互动与彼此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整体的竞争国力。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所有党员必须有一个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的现代化城市,佛山建设广东文化强省,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需要。
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受国际经济社??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的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是一个关键行业,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越来越多地显示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实现小康阶段的标准,社会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文化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佛山是在关闭的过度阶段的小康,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2年,佛山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百一十六点八六六十亿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636元,相当于人均GDP40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这表明,全市人民普遍达成了初步的起飞阶段,在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的文化生活,一个非常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正在形成。佛山市已进入文化消费门槛,从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小两方面的。佛山市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新的发展机遇,经济规律,及时识别和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将与许多其他主要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抓住发展机遇,共享文化消费新超市下个世纪。佛山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必须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根据文物的历史背景下,努力提高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点的文化建设。这充分体现了佛山市的情况进行评估,并抓住机遇的战略眼光。
从城市文化的发展规律看,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持活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城市文化的辐射。也就是说,通过滚动的聚集效应,使文化产业的现代转型中的城市的凝聚力变得更加活跃,突出和有效的。反过来,通过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高度的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示范和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实现相互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也是一个突破点,拉动整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融合加速经济和文化的机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随意在佛山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在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进而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据统计,在2002年和3078佛山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1196,营业收入17465109000元,居全省五三项指标的单位数。一方面,佛山市统计,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在佛山的缺陷。佛山市,不仅远低于广州,深圳的文化产业的经营收入,也低于,东莞,惠州等城市,这种情况在全省乃至佛山市的经济地位是不相称的。的主要问题是佛山文化产业的意识还不够强,文化产业的组织意识落后,文化产业是一个严重的人才短缺,文化产业的结构不尽合理,生产的文化产品,工业先进的城市相比,规模化,品牌有相当大的差距。佛山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著名的武术之乡,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其他资源。然而,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产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粤剧博物馆,黄飞鸿,佛山市文学纪念馆,佛山日报,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公园,在一个时间作出了积极的勘探作业的行业。但在规模的工业,科学和技术的内容,运行机制,品牌战略不够。
佛山市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的文化产业,完善文化市场的功能。从长远来看,在2010年,佛山市应建立更多的类别上规模,上档次,在国家的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软件,一个区域文化产业基地可以辐射国内和国际文化市场。在短期内,佛山市将在五年内完成,文化产业的支柱和一些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争取更大的份额的文化生产总量在全省乃至全国文化市场帐户国际。要确定的目标,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建设两个文明,佛山市,重点加强现代城市的功能的基础上。因此,建议在佛山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为:突出的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高品位,高档次,以及丰富的岭南特色,形成产业多元化,支持通过现代技术,高科技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加强现代城市的功能和强大的动力,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佛山市城市规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