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扩张主义历史

中国扩张主义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4 08:16:21

Ⅰ 许烺光1979年的论文《中国扩张主义的神话》

(1)联系工作实际
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专择应用性较强的课属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
(2)选题适当
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
(3)选题要新意
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Ⅱ 为什么中世纪时期被称为扩张主义的中世纪

中世纪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经济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由于可以拥有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中世纪时代铁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并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国在16、17世纪,在江南一带城市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生产关系中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明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从那时候起,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兴起已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势头.

Ⅲ 急急急急急急急呀!!! 高中历史.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

苏联解体后中国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西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对立;改革开放内后,中国快速发容展,西方国家担心中国威胁其利益/安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谢谢采纳,小兵历史老师很乐意为您服务,可追问/长期提问

Ⅳ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扩张如何使中国逐步沦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历史必然性是生产力发展,需要市场,必须对外扩张,这种扩张使列强觊觎中国广大市场,最终打开中国国门。

Ⅳ 结合世界历史的殖民扩张,联系中国历史,总结一下英,法德俄日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侵略扩张史实。

一、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1.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主要内容如下:
(1)割让香港岛。
(2)赔款2100万银元。
(3)五口通商。
(4)协定关税。
2.中英《南京条约》附件
为了议定开口通商后的关税税率和其他有关问题,1843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又称《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1)低关税率。
(2)领事裁判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
(4)英国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1.中美《望厦条约》
清政府派耆英与顾盛于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主要内容是:
(1)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2)美国兵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3)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从而便利了美国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2.中法《黄埔条约》
继美国之后,1844年10月,法国也派特使强迫清政府在停泊于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黄埔条约》使法国除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外,又增加了法国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及坟地,中国还要予以保护的条款。
三、《天津条约》
1858年6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先后与俄国、美国、英国和法国签订《天津条约》。俄在条约中取得了沿海通商、内地传教、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美国也攫取了许多特权。
英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为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为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旅游、通商、自由传教;外国船舶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11月,桂良等在上海又同英法美三国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按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按照价值2.5%的子口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
四、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清政府同英法在北京签订《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资产,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这些不平等条款使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五、《中法和约》(又称《中法新约》)
1885正当抗法战争大获全胜的时候,清政府却于4月7日下令停战撤兵。6月9日,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订立《中法和约》(又称《中法新约》),中法战争结束。和约的主要内容是:
中国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中法两国派员会同勘定中国和越南北圻边界;同意在云南、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指定两处开埠通商;中国今后修铁路,应与法国商办。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进我国云南和广西,大大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这正是: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六、中英《烟台条约》与《藏印条约》《藏印续约》
1876年9月,清政府于派李鸿章与英方代表威妥玛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中英《烟台条约》,除了有关“马嘉理事件”的“抚恤”、“赔款”、“惩凶”、“道歉”等条文外,还有另外几项重要内容: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扩大领事裁判权;减免子口税;准许英国人在内地“探路”。
《烟台条约》签订后,英国一再派人企图入侵西藏。1890年和1893年,中英先后签订《藏印条约》与《藏印续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治外法权以及进口“货物”五年不纳税等特权。从此,英国势力伸进了西藏,这为以后进一步侵略西藏提供了便利条件。
七、中日《马关条约》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实质是要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德、日、意、奥、西、比、荷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有:
(1)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多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做担保。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把守,中国人则不准居住。
(3)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的所有炮台一律拆除;准许各国在北京及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驻军。
(4)要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做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对所属省内发生的反帝事件,“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该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后对外事宜。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Ⅵ 资本主义扩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文化扩张的表现形式和动力机制又是什么

资本主义扩张的历史比较久。可以远溯至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之初。在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地中海沿岸的热那亚等地出现后,资本主义便开始了自己的扩张历史。当时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刚刚出现,力量比较弱小,而且主要表现为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所以,当时的资本扩张主要表现在垄断商道,和高利贷扩张,而在文化方面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扩张。
在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过去占主导地位的商业资本已经不再是一枝独秀,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越来越多的出现。当时的资本主义扩张,主要是海外市场的争夺,也就是原料和市场的争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主要表现在争夺殖民地,努力贸易等等。当时的资产阶级主要还是依附在封建王权之下,其海外扩张的主导思想还是前一个阶段的重商主义。文化扩张方面也不是很强,最多的表现是传教。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欧美主要国家已经基本确立。这时的扩张主要是产品的输出、对原料的掠夺和殖民地的争夺。而且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也已经基本成型,这时的文化扩张不仅是简单的传教,还包括对外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等,但是并不重要。这时的扩张以武力侵略的直接掠夺为主。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国家队殖民地的掠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把过去的产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同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以自己的文化培养符合自己需要的代言人。这时的扩张是经济上资本输出,争执上操控弱小国家内政,文化上推行培养自己代言人的奴化教育,军事上以武装侵略为主的阶段。但是直接掠夺的手段仍然占主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打破了帝国主义传统的世界秩序。直接的武力掠夺和赤裸裸的不平等条约等形式已经行不通了。这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主要是经济、文化方面的扩张,即建立自己主导并对自己有利的经济秩序,推广自己那一套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是中小国家在自己的框架内,按照自己规定的方式与自己交往,以获得最大利益。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对富国有利的各种经贸协定,大国强行推行自己的民主政治,同时吸引外国留学生,培植符合大国利益的代言人,对外输出自己的文化,以强势文化打压弱势文化。
这个问题很复杂,所以,答案也难以一言以蔽之。

Ⅶ 知乎 为什么 中国 扩张 历史

1、秦始皇时期
前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北渡黄河河套,进攻纵深达到今天的阴山河套以北,戈壁以南,秦大胜匈奴后,置九原郡,治所在今天的包头。从此,黄河河套地区,永归中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后蒙恬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成为了此后2000年中国农业文明地域的基本边界。
2、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汉车骑将军卫青发动了进攻匈奴的河套战役。大破匈奴,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在河套建朔方郡,并建重镇朔方城。再次确认了中国对于河套地区的统治。
3、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地区发动了两次河西战役,大破匈奴,一举占领匈奴最后的一块膏腴之地--河西走廊,使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武帝在河西置张掖郡,并在今天的敦煌以西沙漠边缘建长城和玉门关和阳关两座雄关。从此河西走廊永归中国,只是在唐中期后被吐蕃占据,明代退缩进了嘉峪关。对河西走廊的征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征服,从此中国打开了中亚的大门。
4、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两路并发,发动了目的在于征服匈奴的漠北战役。卫青进攻纵深达到今天蒙古的杭爱山,小破匈奴。霍去病一路,觅得匈奴主力,大获全胜。封狼居胥,并一直追击匈奴残部到了翰海(今天俄罗斯贝加尔湖)。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军队空前绝后的大远征。本次战役对扩张来说,意义并不显著,汉无法长久占领漠北的土地,汉军退军后,并没有在那里建行政建制,匈奴很快就重占漠北。
5、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在番禺大破南越,灭南越,置南海(治所在今天广州),交趾(治所在今天河内)等九郡,从此华南和越南北部纳入中国版图。(秦始皇首先开发五岭之南,并置三郡,但南越很快独立。)
6、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分率水陆军两路进击卫氏朝鲜,前108年,卫氏朝鲜降。汉置辽东郡(今天辽东半岛),玄菟郡(今辽宁东北,北朝鲜),乐郎郡(今平壤),真番郡(今韩国北部),临屯郡(今韩国东北)五郡,充分说明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汉武帝对中国版图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他巩固了河套,向北向西占领了漠南,河西走廊,青海。向南纳入了华南,越南北部,开发了西南。向东占领了辽东和朝鲜北部。在这些新征服的领土中,除了朝鲜北部和越南北部,都成为了中华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汉和帝时期
东汉永元元年(89年),窦宪、耿秉,分三路进击,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登燕然山(今蒙占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东汉对北匈奴的攻击十分坚决,但中国历代实在无法占领漠北之地,所以对领土扩张并无多大帮助。东汉击破北匈奴,反而为鲜卑的发展提供空间,使鲜卑成为此后中国的大患。
8、汉明帝时期
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至和帝永元六年(94年),东汉假司马班超率特种部队,纵横西域,西域50余国均纳质归附,其子班勇继为西域长使,父子两代使西域在东汉朝后对中国中央政府长期处于臣服状态。虽然没有正式将西域收归中国,但确认了西域在历史上的中华属国地位,这为此后西域纳入中国版图提供了历史和理论的依据。
9、汉献帝时期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丞相曹操在白狼山(今辽宁内蒙边界的辽西地区)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辽西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10、三国时期
三国蜀后主建兴三年(225年),蜀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地区)。建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保山),从此云贵高原纳入中国版图。
11、唐太宗时期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兵部尚书李靖率军反击东突厥,大破东突厥,俘颉利可汗,灭东突厥。建安北都护府。将漠北纳入中国版图,但中国对漠北的征服始终无法巩固,50年后,突厥复叛。
12、唐太宗时期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率军在柏海(今青海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和扎陵湖)大破吐谷浑部,吐谷浑慕容顺率部归唐,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
13、唐高宗时期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进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部,在金牙山(今中亚塔什干),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灭亡西突厥,唐在西突厥故地设置漾池、昆陵二都护府,以突厥血统唐将阿史那步真、阿史那弥射为都护。唐代疆域扩张到了伊犁河流域。此后唐玄宗击灭中亚突骑施,把疆域扩展到了葱岭以西的河中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14、唐高宗时期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引兵渡海,在熊津江(今韩国南部)口大败百济军,然后水陆并进,直趋百济都城俱拔城(今韩国全州)。百济倾国迎战,仍被苏定方大破,国王扶余义慈被迫率众归降,百济遂灭。唐在百济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15、唐总章时期
唐总章元年(668年)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丽。唐军攻占平壤,灭掉高丽。唐廷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以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率兵2万驻守此重镇。此后朝鲜北部以平壤为中心,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内,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蒙古时期
13世纪元朝蒙古的异军突起,疯狂的扩张让世界为之颤抖,可惜的是一个土著游牧民族根本适应不了文明世界,很快崩分离兮了。
17、清朝时期
满清(1644-1911期间),满清早期对中华民族还是稍微有点贡献的,早期对分离主义的打击虽然不够彻底,但至少统治了明朝未能涉及的今外蒙古等地区,不过却在康熙朝丧失了贝加尔湖以东的控制权,从而为俄国人进入富饶的黑龙江流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期的清朝统治者昏庸无能,丧权辱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最为深重的灾难,这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Ⅷ 中国的光荣历史事件

1、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2、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国际称“中越战争”,越南称“反中国扩张主义战争”),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间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称取得胜利。

随后解放军开始对越南北部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毁灭后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在中方撤出之后也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3、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

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4、澳门回归

澳门主权移交(澳门回归,葡萄牙语:Transferência de Soberania de Macau)指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葡萄牙共和国结束统治澳门的历史事件。

葡萄牙开始对澳门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在准备登上澳门时托言商船被风浪冲击缝裂,货船潮湿,要求借地晾晒,并贿赂了地方官吏汪柏,取得了停靠澳门码头进行贸易的权利。并于1557年正式在澳门定居。

1582年(明万历十年),中葡订澳门借地协约。澳葡每年向香山县缴纳地租500两白银。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战败。葡萄牙借此于1849年后相继占领了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葡人闯入香山筑新关闸,擅自以此为澳门之界。

1887年12月,清政府与葡萄牙王国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中确认葡萄牙可长驻澳门管理。从而占领澳门达四百年之久。

5、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Ⅸ 谁说中国会实行扩张主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实行扩张。
中国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对内求发展版、求和谐,对外求权合作、求和平。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通过同世界各国长期友好相处、平等互利合作,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并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这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发展规划和大政方针,落实在中国发展进程的广泛实践中。

Ⅹ 1870到1945年左右 美国扩张主义的表现有什么变化

扩张性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力推动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长期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对立和矛盾,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私人占有制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贫富两极分化依然严重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维护资本家少数人根本利益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主要职能;对外扩张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政策。

护资本主义统治为政治制度的社会形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百年来为资产阶级所长期固守的这一传统制度安排,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占有社会化;财富分配均等化;经济运行有序化;国家职能公共化。对此,有人断言,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已发生变化。我认为,这种观点与事实不符。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出现某些社会主义的因素,资产阶级迫于种种压力也采取了某些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政策,但从总体上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一、私人占有制度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实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属性,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失去了私有制度的支撑,资本主义的根基就会发生动摇,资本主义的大厦就会倾倒。因而,资产阶级从来就视私有制度为生命,视私有制为一切。
然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命运是不以资本家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的存在以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为前提条件。恩格斯指出:“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P218)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社会的最高形态,生产社会化是其最基本特征,但是,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制形式在性质上是不能相容的。生产力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社会生产的计划性、有序性与之相适应。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产阶级的本性所决定,在生产力已经社会化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仍然是单一的纯粹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便使社会化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制度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并导致了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和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社会化生产力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提出了最无情、最具强制性的要求:要么死亡,要么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了挽救资本主义垂危的生命不被日益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所抛弃,英美等国推行了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把资本主义从死亡之谷中暂时拖了回来。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又有了新的更高程度的发展。新的技术革命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由“电气化时代”进入到“自动化、智能化时代”或“信息时代”。生产力的革命强有力地推动着当代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资本主义进一步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传统模式,推行包括国有经济、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模式。因为,固守单一的纯粹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传统模式,资本主义经济很难平稳发展,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难以缓和。尤其在金融、核电、民航、航天、电力、通讯等领域,离开了国有经济,国家便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在一些高技术领域,离开了职工股份所有制和利害攸关者经济,将无法充分发挥众多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也无法保证这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将当代资本主义又一次推向了两难境地;要么在固守旧模式中迅速死亡,要么忍痛变革旧模式得以暂时生存。两害相比取其轻,资产阶级选择了后者。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西方各国并不情愿进行大幅度的变革与自我调整,结果受到生产力的无情惩罚。每隔几年出现一次的经济危机,犹如紧箍咒一般将资本主义越勒越紧,使他们难以喘息,疼痛难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折磨,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不得不在两难中做出痛苦的抉择,在罗斯福新政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寻求新的适合生产力社会化的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路径。
但是,资产阶级是老道的,也是顽固的,他们无论如何变革,决不是想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而是在挽救垂危的生命。正如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表白的那样:“在美国,没有比我更坚信私有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在美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比本政府为这个制度效力更多。”“假使这个政府当时稍有变更这个制度的意图,它只要袖手旁观,让这个制度继续下沉就行。”“然而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采取了上届政府在整个危机年代拒绝采取的措施:为了挽救它,我们采取了迅速而激烈的运动。”[2](P534)
当前,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上的确出现国有经济、合作制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但这些经济形式并没有构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也没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真正构成基础和主体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仍然是私有制。
在美国,全国土地的59%为私人所有,土地所有制不仅拥有地上权,而且同时拥有一切地下财富。据统计,全美国除土地和自然资源之外的固定资产总值中私营企业占有60%以上。英、法、德、日等国也与之相差无几。就是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的瑞典,私营企业也约占企业总数的90%,据统计,瑞典经济的95%由100个大家族所控制,其中,15个家族控制了1/3的工业。[3](P193-194)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大的资本家集团,还以各种方式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施加影响。挪威150个家族掌握着全国资源和生产的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全国生产和销售的3/4;瑞典15家最大的垄断企业年营业额高达260多亿克郎,其中54%属于最大的五家垄断集团。[4](P146)号称“民主社会主义”的北欧各国尚且如此,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可想而知。
二、两极分化依然严重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
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本能,赚钱发财是资本家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目的和生活的最大乐趣。马克思指出,在资本家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损失。”[5](P564)资本家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金钱进行,都受金钱支配,都由金钱决定。“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6](P829)
资本增殖的最直接来源是剥削本国工人阶级。为了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更大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惜以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马克思揭露道:“资本由于无限度的盲目追逐剩余劳动,象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极限,它侵占人身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尽量把吃饭时间并入生产过程。因此对待工人就像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吃饭,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6](P290-291)
资本家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不仅造成了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而且也激起了广大工人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据统计,从1919年到1939年的20年中,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参与罢工的总人数有7400万,从1945年到1959年的15年中,参加罢工斗争的总人数已达1.5亿,而1960年到1970年的10年中,参加罢工的总人数更达3.6亿。进入80年代以后工人斗争的数量虽有所减少,但却更加注重质量和成效,[7](P268)这就迫使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在蛋糕做大的同时,分割上适当照顾工人劳动群众的要求和情绪。通过制定较合理的初次分配政策、实行个人收入累进税制、社会再分配等措施和机制,缩小收入的差距,出现了所谓“生产上的资本主义、分配上的社会主义”等新变化。但是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相反,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扩大。如美国,1949年—1970年,工人实际工资增加46.1%,而洛克菲勒财团的资产却增加了438.2%,摩根财团增加362.3%,花旗银行财团高达870%。1948年,美国100家大公司总经理平均收入202.5万美元,为工人的93倍,扣除税率的28%,收入是工人的70倍。1998年大企业总裁的平均年收入为1060万美元,是蓝领工人平均年收入的419倍。1989年美国最底层20%的家庭在美国纳税前总收入中只占4.6%,收入最高的20%家庭在税前总收入中所占份额达到44%;1990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取得全部家庭税后收入总额的34.9%,其中收入最高的5%家庭取得25%的份额,而收入最低20%的家庭所占份额只有4%左右。到1998年,美国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所拥有的财富仅占全社会总财富的0.2%。西欧、北欧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从总体上比美国要好一些,但也绝无本质上区别。
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经过斗争,虽然可以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但是这“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允许把它略微松一点。”[6](P678)
三、维护资本家少数人根本利益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主要职能
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其诞生以来,始终担负着两层职能:一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二是维护全民族的共同利益,为满足全体国民的需要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这两种职能在不同性质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无论从表面上还是从实际上都表现了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剥削和镇压。它全力维护资本家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对随意延长工作日给予政府的充分支持;它通过立法等形式,强迫工人阶级做资产阶级顺从的雇佣劳动者,对他们实施极为残酷的阶级压迫;它不惜运用各种杀人武器和一切国家暴力机器,无情镇压工人阶级等广大劳动阶级对资本的反抗,充当资产阶级的打手。但是,“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职能时才能维持下去。”[8](P21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工人阶级的强烈反抗面前,资产阶级不得不承认和尊重这一客观规律。于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继续强化它的镇压职能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弱化社会对抗、关心公众生活等方面的措施,从过去“刽子手”的单面孔,变为“刽子手”加“牧师”的双面孔。
应该承认,资本主义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新政策,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确实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保证了它长时间的稳定和发展。但是,所有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统治工具的实质,资产阶级国家仍然是一个“总资本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所推行的公共职能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特权的“保命”措施。
首先,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是为避免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打击,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在危机中灭亡。资本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私有为基础的社会,它的产生虽然有其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但同时也对其所能够适应的生产力水平做出了限制。当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被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代替时,它的这种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立刻走向它的反面,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社会化的占有。但是,失去了私有财产,资产阶级就等于失去生命。这就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生产越来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为了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私有财产占有者一方面盲目扩大再生产,一方面加强对广大雇佣劳动者的盘剥,这就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造成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这说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他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6](P831-832)
在死亡来临之际,资产阶级国家向资本家伸出救援之手。它通过并购等手段,把濒监破产的私人企业变成了国有企业,并将它保护起来;通过大量征税、发行公债等办法,控制大量国民收入,使财政开支空前扩大,以此兴办一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或投资的企业和部门,为资本家寻找商品出路,为其发展提供后勤服务;通过兴办交通运输、供电、供水等公共事业,为私人垄断资本扩大投资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通过兴办教育和科研事业,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科研成果和现代化生产所必需的熟练劳动力;通过财政、金融等政策对经济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刺激经济的发展。总之,资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调整经济的政策,就像向资本家私人资本注射了一支支强心剂,使它们在昏溃中逐渐清醒,在死亡中逐渐复活,一步一步恢复元气,走向新一轮经济周期的“繁荣”。
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对工人阶级采取的“怀柔”政策,是为了保证在激烈的阶级对抗中自己不被推翻。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既是一对孪生兄弟,又是一对天生的仇敌。由于资产阶级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对无产阶级采取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政策,因而他们之间的阶级斗争也就从他们诞生那天起开始了。早期的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经济问题,斗争的形式也仅仅是个别企业的工人同个别企业的资本家之间分散的进行,既无政治要求,又无组织形式,更不能触及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因而,资产阶级可以毫无顾忌地运用一切暴力手段予以镇压,而且够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逐步成熟起来,他们不再把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原因归罪于机器的使用和个别资本家,而是进一步认识到使用那些机器的社会制度和整个资本家阶级的罪恶。于是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也从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从无组织的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斗争,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这种斗争已经严重威胁到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资产阶级如果不让步,就得死亡。于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收起了刺刀和步枪,代之以“糖饼”和面包。马克思揭露道:资产阶级很清楚,“为了有可能压迫一个阶级,就必须保证这个阶级至少有能够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1](P263)这正是资产阶级的阴险和狡诈所在。
四、对外扩张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政策
资本天生具有扩张的本能。对外扩张既是它生存的内在需要,也是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因而,自资本产生那天起,便在世界范围内努力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获取更大价值,“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1](P254)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使用先进的武器和廉价的商品,征服了世界上的几乎一切民族。使用包括海盗活动、商业战争、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一切手段,进行殖民掠夺,赚取了大量财富。到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更是赤裸裸地使用武力,公开发动战争,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奴役和控制,为资本的发展开拓空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而进行的厮杀,造成2000多万人死亡,3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在希特勒德国等法西斯国家为了争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的口号下发动起来的,结果造成更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广大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日益强盛,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空前发展,在世界的力量对比上造成了某种相对稳定的平衡和制约,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变原来的策略。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扩张和控制不再以公开的武力掠夺和血腥的镇压为主要手段,而是采取了更隐蔽、更狡猾、更富有欺骗性的手法,甚至有时还带有种某“友好”与“和平”。
但是,资本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当对它的制约和制衡发生变化以后,它的狰狞面目便会立刻暴露出来,而且更加肆无忌惮,更加贪婪和残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从而也打破了世界力量的平衡,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此情况下,美国的资本主义扩张本性迅速膨胀,它已经不能满足于自己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它要获得更大的势力范围,控制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并防止重新出现一个能与它相抗衡的国家、地区、或集团。于是,美国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通过轰炸伊拉克占据了前苏联在中东的势力范围,通过北约东扩占据了前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通过与亚洲国家的军事同盟和建立共同防御体系,进一步控制亚太地区并扩大其影响,而对于那些不愿拿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作交易的民族,他们就动用武力——而且是用人类最先进技术制造出来的武器对他们进行最野蛮的轰炸,甚至不顾这些民族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子孙后代的健康,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侵略战争投下20余吨能够导致新白血病及各种畸形病态的贫铀弹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时髦话题,有的人还对其抱有极大的幻想,认为“经济全球化已经到来了。共产主义难道还远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大同”指日可待了。全球化及其前景真的如此美好?德国《明镜》杂志的汉斯·马丁等在《全球化隐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一书中回答:否。倍受推崇的全球化的神话就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最富有的国家决定着世界84.7%的社会总产值,84.2%的贸易额,85.5%的各国储蓄额。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这些最富有的国家与世界上五分之一的最贫穷的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了一倍。它实际上是一个可怕的陷阱,任其发展的结果一定是社会结构的全面崩溃,经济福利和社会保障不复存在,无法遏制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因为全球化的进程实际上是西方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市场化和政治变革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张、推展的过程,也就是西方占支配和主导地位的经济秩序和体系的国际化。这一进程是基于后发展国家过渡国家主权和市场来实现的,是以牺牲后发展国家的现实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在这个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格局和不公正的贸易关系控制和支配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使得他们不得不居于边陲地位,成为依附于中心国家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条件的国家。因此,全球化是资本统治和经济剥削这一历史运动的现代表达方式,是资本对世界其余部分的最终征服,是强者获其所需,弱者必须放弃其自身的利益。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承认:全球化就是要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放大的美国,它“对美国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在全球造成了新的更为惨重的灾难和破坏。汉斯·马丁等上述观点虽然有些偏颇,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扩展空间上的有限性会给他们带来“厄运”的一面,但它毕竟给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提供了一新的视角。

阅读全文

与中国扩张主义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