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联系中国近代历史驳

联系中国近代历史驳

发布时间:2021-02-23 23:05:02

㈠ 联系中国近代历史,驳“不必革命”论,说明为什么革命是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近代中国革命,是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结果。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正是在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必革命”等言论,忽视了近代中国的实际。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实现现代化前提条件。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民族不能独立,人民遭受压迫剥削,社会贫穷落后,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繁荣富强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这是中国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不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要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1)联系中国近代历史驳扩展阅读:

不能把现代化和革命对立起来、割裂开来。革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过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这清楚地说明,革命和现代化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革命是现代化的前提。今天,如果还有人沉迷于不革命就实现现代化这样的旧梦,显然是荒唐可笑的。

㈡ 联系中国近现代史历史进程,谈谈如何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这个问题其实稳的是谈一哈历史,就是说,以前我们没有选择老马就来碰壁,老回是不给力,我们答试过所以的产品都不好使,周而复始万般无赖,山穷水尽时我们有人无意之间试了一哈老马,嘿,还真好用,就是是说我们经过磨难,迷茫徘徊是老马出来了,我们就跟着他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从此人民手牵着手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这就是题目的意思,题目暗示你也这样回答

㈢ 中国近代历史急需!~~~~~

高适(706--765) 唐诗人。字达夫,德州蓨(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潦倒 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熟悉军事生活。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和岑参齐名,合称“高岑“,诗风也大略相近。所著有《高常侍集》。 高适与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但创作风格却迥然不同。高适(702--765)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和对士卒的同情,例如在《燕歌行》中,他就将沙漠的荒凉环境,激烈的战斗气氛,士兵的复杂心态等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形成了雄厚豪健、悲壮浑朴的艺术风格。他的一些赠别诗,如《别董大》、《别韦参军》也具有他的边塞诗豪迈动人的气概。
高适〔公元七六五年卒〕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省境〕人。他少年时并不肯读书,到处游荡,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讨饭。直到五十岁,方才归正,努力读书,学做诗人。几年之后就渐受人注意了。他多写边塞战场上的情形和景象。在战争的场面下,同时又顾到征夫的疾苦,少妇的情怀,故能于高壮的风格里,还能呈现哀怨之音,令人读了,觉得悠长有味。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塞下曲】
营州少年爱原野,孤城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

董大,即董庭兰,是唐代的音乐家。
董庭兰(约公元695——约765)陇西人,是盛唐开元、天宝间的著名琴师。当时琴界盛行沈家声和祝家声,他向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了这两家的声调,并把其技长的《胡笳》曲整理为琴谱。他的学生郑宥听音敏锐,调弦"至切","尤善沈声、祝声"。另一个弟子杜山人也颇能青出于兰。戎昱在诗中赞他:"沈家祝家皆绝倒。"几十年之后,姜宣演奏的琴曲《小胡笳》,被称为:"哀笳慢指董家本"(元稹:《小胡笳引》。这时董庭兰的名声和影响,已经超过并取代了沈、祝两家。

董庭兰有着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这在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一诗中,有着生动的叙述:"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说他在迟速变化中得心应手,旋律住复中都富于表情。美妙的音乐把诗人引进了一个想象的境地:"幽阴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音乐的表现力是如此丰富、感人。如果没有董庭兰的出色演奏,李颀这首描写音乐的名诗,是不可能产生的。

董庭兰的琴艺声望很高,在当时广泛受到人们的赞扬,不少文人和他有交往,他编写的谱集,有善赞大夫李翱为之撰写序言。高适在《别董大》诗中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名句,颇能反映出一代名手誉满天下的盛况。

高适的诗中还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说他穷得连酒钱都付不出。薛易简也说:"庭兰不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可见,他的生活颇为清苦。但是,由于他曾一度做过宰相房琯的门客,却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著名诗人杜甫说:"庭兰游琯门下有日,贫病之老,依倚为非。"《新唐书•房琯传》中甚至说董庭兰仗势"数招赂谢",房琯为替他申辩,因而被"罢为太子少师"。这一说法很值得怀疑,有可能出自房琯政敌的恶意诽谤。他如果真的纳赂,是不会如此贫困的。房琯以宰相之尊,也不致为了一个门客而罢官。在崔珏的诗中,热情赞美了他和房琯的关系:"七条弦上五音寒,此乐求知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董庭兰的作品见于记载者不多。《神奇秘谱》中有他作的《颐真》一曲,曲调明快流畅,素材精炼,结构完整,是很有特点的小品。

㈣ 联系中国近代历史,谈谈工业革命

出题者的意思是在考察西方的工业革命给近代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其实也可回以说西方的答工业革命最为明显直接的书写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
近代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开放的对外通商的口岸是非常少的,而内部又抑制商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政府对新兴的科技盲目的排斥,导致国内经济几乎停滞不前,再加上内部时常有农民暴乱,例如太平天国运动,西北捻军运动等等直接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几近崩溃。而西方由于近代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功,内燃机器的使用,使得社会的生产效率有了质的飞越,凭借着坚船利炮他们开始向全世界掠夺资源,而当时贫穷内乱落后且资源丰富的中国无疑是要被西方欺凌的,经过几次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等),使中国人民受到了有历史记载以来最为屈辱,最为悲惨的教训:落后就一定要挨打。

㈤ 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区别和联系

古代史是从远古时期到鸦片战争,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49年,但是内这两段历史都容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
古代史讲了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史重点强调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的历史,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已经有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殖民地的趋向,开始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组成的组织等为了救国而作一系列的起义,革命等,终于在革命失败后发现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拯救中国的真理,最后由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终于夺得中国的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至此中国近代史结束
古代史比较重点讲了中国古代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过程,从明朝开始闭关锁国之后,和外国的联系逐渐减少,直到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才开始重新跟外国开始联系。

写的乱七八糟的,好久没有看历史了,仅供您参考吧。但是写的应该都是对的~~

㈥ 中国近代历史的外交特征

“半殖民地”这一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来的,1915年《社会主义与战争》,首次提出中国为半殖民地国家;1916年以后又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进一步阐述: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不仅有殖民地占有国、有殖民地,还有各种附属国,其中包括“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罗网包围着”的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等。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

1、
巴黎和会于一个小时前临时通知中国代表参加关于山东的发言,去,根本没有准备,不去就意味着放弃,所有代表都推辞了。顾维钧却机智地偷了日本代表的怀表,激怒了日本代表,顾以此比喻日本人欲强占山东的盗贼行为。而在历史中,顾维钧确有一段精彩的演说。
一战中国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处处受到歧视。日本野心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和会 的辩论会上,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顾维钧以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日本全权代表牧野的一块金怀表,激怒牧野,指责斥之为盗贼,这正落入顾的圈套。顾维钧反诘:日本掠夺了中国山东省,是不是世界的盗贼呢?一块怀表引起牧野如此愤怒,那么山东3600万百姓丢失山东该不该愤怒,4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呢?
顾维钧没有讲稿,以娴熟的英语慷慨陈词,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直接交还中国。其理由是从法理上讲,山东是中国领土,德国用武力强行租借而去,按照巴黎和会承认的民族领土完整之原则,应归还中国。从历史上讲,山东3600万 人民自古以来是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中国宗教。从地势上讲,胶州为中国北方门户,顺铁路可直达首都,中国断不容他国占据这个国防要地。从文化上讲,山东是孔孟故乡,中国文化发祥圣地。从经济上讲,山东人口已经很稠密,不容别国再行殖民。从道义上讲,日本赶走山东的德国势力,中国可以竭诚感谢,但绝不能以割让中国人民天赋之权利为报酬而播将来纷争之种子。
这番陈述,义正辞严,铿锵有力。素以软弱忍辱著称的中国外交官,竟敢在国际大会上当面驳斥日本的蛮横要求,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使与会各国代表刮目相看,连日本代表也大感 意外。
继而,顾维钧从历史、人文、主权等方面阐明了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发言获得全世界与全国一致称赞。顾维钧这个名字也上了欧洲各国报纸的头条。“这次演说被誉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经典性的发言载入中国外交史册”。
2、
1月30日顾与代表团团长陆征祥拜会和会主席克里孟梭。
2月15日顾起草代表中国向大会提出一份关于山东问题的提案,要求将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和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一并直接交还中国。
3月中旬,顾再起草中国向和会提出的另外两个提案:一是对德国要求的提案,二是取 消外国人在华特殊权利的提案。
3月26日顾拜会美国总统,讨论胶济铁路问题,强调该铁路对中国生存和东亚和平的重要性。
4月22日在美、英、法三国首脑会见陆征祥、顾维钧时,顾维钧发表了被历史学家誉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预见性的观点。(即影片中顾论述:“我要特别提醒诸位注意:日本的野心在亚洲,日本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沿海省份之后,必将得寸进尺。诸位所说最佳方案,只能为日本实现建立东亚帝国排斥西方国家利益打开方便之门。”) 在中国爆发五四运动之后,5月6日和会宣读对德和约草案时,顾当即提出正式抗议,声明对 关于山东的条款持保留态度。
然而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上,公理毕竟战胜不了强权,顾维钧等人虽然经多次努力,但列强权衡利害,不得罪日本。为此,在国内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顾维钧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中国先进青年一边,同他们遥相呼应。
当和会即将举行闭幕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团长和其他成员纷纷逃离时,顾维钧、王正廷表现出他们极大的爱国热情,坚持到闭幕,拒绝在和会上的签字。这个行为,被历史学家誉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划下的最光辉的句号。

㈦ 联系近代以来历史说明中国人民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指导下才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两大任务

近代以来,
洋务运动、维新(戊戌)变法、中华民国的成立都没有使国家独立,经济大发展版。

其中,
洋务运动权------19世纪60、70年代,开明的封建士人所创办,结果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

维新(戊戌)变法-----1898年,统治阶级自我改良的运动,没有成功。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但是,没有改变捉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有赶出外国殖民者。中国继续遭受外国侵略。

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小鬼子,打垮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才有了为工人说话的刊物;到1921年,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国民党的同时,赶走了美国在华势力,赢得了国家独立。
----接着,又领导中国人民搞建设,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综合,改善了人民生活,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因此说,从近代以来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指导下才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两大任务

㈧ 请问如何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物质与意识辨证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

㈨ 联系中国近代史,说一说香港问题的由来

中国近代史,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很久很久之前,那历史

㈩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个答案请参考:
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2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阅读全文

与联系中国近代历史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