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表格的,我很急。。。。。。。。。。。。。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P1)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P3-4)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P5):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P9)
1、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参阅P9“土改”的相关图)
3、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P10-13)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参阅P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图)
2、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称号:最可爱的人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主义精神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15)(参阅P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影”图)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6)
(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书P20)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参阅书P21“第一个五年成就示意图”)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1955年,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3、概况:
改造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 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走合作化道路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走合作化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 从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到公私合营过渡
第5课 学习探究(一)
1、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P26)
2、5个民族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晚的是西藏自治区。(参阅书P28“自治区成立时间表”)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P31)
1、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规定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2、地位: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误(P32)
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的表现
(1)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3、失误的结果:是党在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4、失误的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经验教训: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多积累发展经济的景仰。
三、国民经济复苏: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底开始复苏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P37-39)
一、发动
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2、导火线:1965年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3、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4、1966年,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形成林彪(1971年坠机死亡)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3、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有科学客观的分析;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1964年10月:原子弹 (参阅P42“原子弹爆炸成功”图)
(2)1966年10月:导弹,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3)1967年:氢弹(成为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4)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参阅P43“东方红1号”图)
(5)1949年:海军和空军
(6)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通常被成为“二炮”的部队是导弹部队)
(7)“两弹一星”精神(P45每课一得):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参阅P47“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图):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现在,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美英法俄)
二、中美建交:1971年,中美双方开展“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改变世界的一周);1978年12月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参见P49“历史性的握手”图)
第10课 学习探究(二)
“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P59)(1978年12月,北京)—— 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联系歌〈春天的故事〉)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开始,最早在安徽、四川两省)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
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外开放(参见P62“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先开放经济特区,再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接着发展到开放经济开放区,最后逐渐向内地发展成现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2、1979年,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优惠政策。
3、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4、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5、作用和影响: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利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P65)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大大提高了亩产量,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参见P65“袁隆平在田间工作”图)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参阅P66“邓小平题词”)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1959年,容国团首次获得乒乓球单打冠军,是新中国成立第一个世界冠军。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一国两制(邓小平)(P70)
1、提出: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主要内容: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实践: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香港于1841~1898年逐步被英国侵占,澳门于1553~1887年被葡萄牙侵占)
二、两岸交流: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P76)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新宪法,后又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先进典型:邯郸钢铁总厂)。
2、就业制度: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中国1991年加入。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书P79)
1、提出: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
2、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人类的种族:主要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1、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特点: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女子受到人们的尊敬。(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权力之上的状况);
2、父系氏族: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特点: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权力超过女子,亲戚关系一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厄瑞斯忒的故事,反映男人的权力开始超过女人权力的倾向)
四、3个农业中心:西亚、中美洲和中国北部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尼罗河孕育的成果)著名历史遗产——金字塔(最高统治者埃及法老的陵墓)。
二、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书P91)
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其石柱在伊朗南部发现,汉谟拉比制定,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参阅P91“《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书P92)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的祭司)—第二等级刹帝利(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首陀罗(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佛教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教义核心: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欧洲最古老的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发源地,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形成,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将军时代达到极盛。
2、民主政治的表现: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②公民大会、五百人大会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③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④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
3、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进步性:雅典毕竟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
②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
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参阅“布匿战争形势图”)
2、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君主称为:天皇,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
1、时间:646年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统一征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性质:是一场古代日本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4、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
5、启示: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对外开放,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点和长处才能使自己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阿拉伯(君主称为素丹)
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6公元世纪;地点---阿拉伯半岛;创立人物---穆罕默德。
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P106)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土制(基础)——封君封臣制(核心)——等级制度
2、贵族等级制: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二、基督教(P107)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教皇国----丕平献土,奠定教皇国的基础。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地位: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罗马教皇成为西欧封建社会地位最高的、权利最大的)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中古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P108-109)
1、1108年,法国琅城争取自治权
2、城市兴起的意义: ①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②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③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有“古老的千年帝国”的之称)。
二、拜占廷帝国(1453年灭亡)(参阅P112“拜占廷帝国形势图”)
1、疆域的变化:6世纪的拜占廷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到11世纪时疆域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到15世纪,拜占廷帝国仅保有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的小部分地区。
2、灭亡过程: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集结十余万大军向拜占廷发动进攻,经过53天激战,首都君士坦丁堡陷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
3、衰落的原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加上土耳其人的进攻
4、拜占廷历史命运告诉我们: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典型对话:中国古代匈奴、蒙古等民族对中原农业地区和欧洲农业地区的冲击);区域文明的冲突(典型: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
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
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2、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1、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印度人发明;影响:成为全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又名《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一、文字(P122)
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年代末苏美尔人创造,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造,有固定的发音。
二、文学(P123)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成书于公元8——16世纪,真实反映了中古时代中近东国家的社会状况。
三、艺术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四、阿基米德: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创始人,发现“阿基米德定律”和“杠杆定律”
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创始人。
② 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目录: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改革开放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钢铁长城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37 第8课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 “走向创业年代的英雄”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 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告会
附录: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2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③ 八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表
1949.9~10.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950.10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 西藏和平解放
1952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954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称54宪法)诞生。
1956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就是三大改造)
1964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 “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国在本土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7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1971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 中日两国建交
1976.4~10 “四五”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 中美两国正是建交(之前尼克松访华的那次还不算是正式的)
1980 国家设置深圳,厦门,汕头,珠海四个经济特区
1987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
1992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7 国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共十五大召开。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1999 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01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2 中共十六大召开,提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3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国家开始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其实这些东西在教科书附录(一)= =再不行你自己列呗
④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介绍
《新教材新学案:中国历史(8年级下册)》体现了以下教育理念的渗透和运用:关注教学中教回师的导向,答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更关注学生的品德、审美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关注达标性内容和终结性学习成果的评价,也关注形成性和拓展性能力的评价。关注知识的科学传授,但也关注课外广泛教育资源的运用。关注已有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关注运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⑤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下册大事年表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P5)
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P9)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9. 1900年6月,美、英、法、德、意、日、俄、奥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刽子手,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0.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23)
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1. 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目的:“师夷长技”,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性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军事工业:①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②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成立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①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②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③1893年,唐胥铁路通车。
1876年,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铁路。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张謇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创办大生纱厂,该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较大规模的棉纺织企业。
(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1904年,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1909年,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3. “公车上书”(1895年,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其导火线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7):(1898年):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②主要内容: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称“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严复。其中魏源编著的《海国图书》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15.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由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发展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6.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史称“武昌起义”。
意义:(P43)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局限性: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7.1915年, 新文化运动:①主要人物: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主张“文学革命”)、李大钊(宣传马列主义)、鲁迅、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②口号:“打倒孔家店”③旗帜:“民主”、“科学”四提倡,四反对。④主要刊物:《新青年》;⑤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19. 维新变法运动中设立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P51)
《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它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后传入中国。
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剪发辫: 1912年,孙中山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它成为革命的标志。易服饰:①男士:西服、中山装;②女士:女式高领服装。改称呼: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第三单元 新明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0. 五四爱国运动:①时间:1919年5月4日;②地点:北京;③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④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⑤运动主力:6月3日以后,运动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⑥运动中心: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⑦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⑧结果: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⑨意义: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⑩“五四”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追求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P66)。意义:(P67)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22. 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办,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作用:P70。
23. 北伐战争:①时间:1926年;②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③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④先锋:叶挺独立团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⑤主要战场:湖南、湖北;⑥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24.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 政变。
25.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26.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P76);每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27. 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意义: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序幕。(P77)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朱毛会师)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①起讫时间、地点: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地区。②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渡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③意义: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29.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历史意义:时间:1935年1月;意义: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78)
30.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长征精神:(P79~80)。所经历的省,河(P80)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31.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柳条湖段铁路,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张学良按蒋介石命令不予抵抗,东北三省沦亡。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民族战歌:(P87)
3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①时间:1936年12月12日;②发动人: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③结果和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之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意义:(P89)
33.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34.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共赴国难:(P94)
35. 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1938年春,李宗仁率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意义:(P98)
36.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先后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战绩表:(P99)
37. 徐悲鸿、聂耳、冼星海、侯德榜的主要成就:①徐悲鸿是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国画《奔马图》、《愚公移山》等。②聂耳是人民音乐家,代表作品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③冼星海是人民音乐家,代表作品是《黄河大合唱》,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经典。④侯德榜揭开制碱的奥秘,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36. ①时间、地点: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②主要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③意义:(P104)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意义:(P105)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8.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P113)
39.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宣化店)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 结果: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P115)
40. 时间:1947年3月 中共方针:诱敌深入
(1)中共中央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的作用及意义: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西北野战部队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2)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2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打响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1. 时间:1947年6月,战略反攻的开始。 部队: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争进攻的序幕)
42.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②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南方各省的基础)、③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官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林彪、聂荣臻、罗荣桓
作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华北野战军
作战战术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关键地点 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战役发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张家口、天津
43. 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渡江战役:1949年4月,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战果: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跨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1937年1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以上。
5,卢沟桥事变不久,日军进入山西。1938年9月,一只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
是我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6,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组织在山东临沂,另一路组织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底展开激战。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7,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火规模进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持续了三个半月,大小战斗1800多次,歼灭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据点近3000个。
8,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讨论了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9、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五单元
1,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双十协定”规定,坚持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4,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5、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6,三大战以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攻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
溃。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7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第六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
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火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3,1876年,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铁路。
4,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名篇《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5,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6,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7,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夫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第七单元
1,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负责京张铁路设计勘测,施工总工程师詹天佑。
2,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严复。其中魏源编著的《海国图书》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3,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来的重要成果,他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4,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合冼星海,代表作分别有《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⑥ 八年级下历史时间表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专
1952年 土地改属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制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第二问:
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三问:
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斗争;土地改革
⑧ 请马上给我一份八年级下册历史大事表,完整的。从1949的,谢了
1949.9 第一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1949.10.1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1 西藏和平解放
1950.10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1953.7 抗美援朝胜利
1950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9 西藏民主改革
1952 土地改革完成
1953~1957 “一五计划”时期
1954.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1956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6~1966 探索的十年
1971.9.13 “ 9.13”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4.5 “四五运动”
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十年
1978~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改革开放政策实行
1980 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2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
1985 城市改革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992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 邓小平南方视察
1992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9 海峡两岸实行“大三通”
1987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3 “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71 我国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
1974 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956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66 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1953年底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1972 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1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举行
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64.10.16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6 我国设计的中进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1966.10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70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3 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986.3 “863计划”提出
1986 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56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90 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
2001 APEC会议 申奥成功 加入WTO
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介绍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是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资源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