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张中国古代史历史知识思维导图,包括从北京人至清朝闭关锁国的所有内容,也就是人教版历史上下两册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史前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早期文化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炎黄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巨大飞跃。东周推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
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满清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对外交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共和政体取而代之,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也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
后经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内战,八年抗日,以及解放战争,终于1949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的中华民国政府撤守至台湾。
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再次崛起,20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⑵ 看了很多书为什么作文仍然写不好
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学习语文,练习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写一篇词藻华丽、文辞优美、情真意切的散文。大多数的孩子,需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写作的练习,成为一个可以在不同场合应对不同的需求、精准的表达自己内心想法、传达自己观念或者说服别人接受自己观点的人。我认为这是更加全面的我们对于写作的定义。
阅读和写作,跟文学,是语言学习的两个不同的分支,也许它们之间相互联通依存相互影响,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意识到,阅读和写作,它教给孩子们的是文字作为一种工具是如何使用的,它更理性更具象。而文学更多地彰显了语言艺术性的一面,它更感性更抽象。
所以我们应该让写作走下神坛,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写个广告词是写作,写个使用说明书也是写作。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据说:关注此公号的家庭,孩子们都爱上了阅读
⑶ 历史(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思维导图
如图所示:
一、旧制度的危机
1、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
2、启蒙运动
⑴主张: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⑵评价: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二、法国大革命
1、三级会议召开:
⑴原因: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⑵时间:1789年5月
⑶过程:第三等级的代表自行成立“国民议会”,作为民众的唯一代表,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国王被迫让步,企图以武力控制局面。
⑷结果:巴黎民众不断聚集并武装起来,支持制宪议会。
2、革命过程:
⑴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
⑵颁布《人权宣言》
1789年通过,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⑶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⑷建立共和国: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⑸革命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3、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
1、拿破仑掌权
⑴原因:当时的法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⑵标志: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
⑶政策:
①对内:
(1)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2)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②对外:大败反法同盟。
2、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3、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1815年)
(3)世界历史简要思维导图扩展阅读
《旧制度与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被公认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著作中,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后果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解释。这种解释并没有给出一种完美的结论,而是提出了引发后来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托克维尔明确指出:“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
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这段话可以说是表达了托克维尔解释的核心思想:大革命乃是旧制度下社会演进的结果。
⑷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一二课
⑸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总结要思维导图~要图,简洁的~哪位大神帮帮我啊,急-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
、原因:
(
1
)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
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
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
2
)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
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
发
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
(
3
)
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
批驳,
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同时,
各家彼此吸收、
融合,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
、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
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
、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
2
、早期儒学:
(
1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
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
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
2
)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
“仁政”
,
进一步提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
孟子主张
“性
本善”
。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
3
)
孟子、
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
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
使儒
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
、道家:
(
1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
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
2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
、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
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
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一、
从“无为”到“有为”
(
1
)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
2
)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
的政策。
(
3
)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
的赋税和徭役等。
(
4
)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
会繁荣,国力日盛。
(
5
)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
6
)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
要。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
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
1
)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
2
)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⑹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是谁思维导图的原理是什么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是谁?
是英国学者托尼·博赞
思维导图的原理是什专么?
1. 它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属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
2. 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
3. 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
4. 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它们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它们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
⑺ 请给我看一张高中历史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专的形成
【知识梳理】属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
(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时期 人物 主张 (列表)
春秋 孔子 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⑻ 学习历史主要学什么
学习历史主要学历史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学理论、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外国语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
历史学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孔子就已经开始历史学教育,创作《春秋》著作。到汉朝司马迁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历史学体系和创作形式,历史学已经开始成为官方研究重点。东汉的班固就是在专门保存书籍的兰台(御史台)修史,开始官方对史学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史学摆脱对经学的依附地位,并与传统的经、律两学鼎足而立,成为官学中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这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上还是极具重要意义的。后来它有了编纂学、文献学的内容;至清代乾嘉时期,人们又赋予了史学以历史叙述技巧和历史认识方法等内容。
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作为人类过往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与作为一种专门性学问的人们对它进行认识、描述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史学”,最后实现了初步的分离。这是古代历史学家经过数千年探索的结果,亦是他们在史学认识上的最大成就之一。
(8)世界历史简要思维导图扩展阅读:
1、坚持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的历史学家,一方面沿着卢基阿努斯开辟的认识路径,从历史学与文学的区别中把真实性确定为历史学的本质特性之一;另一方面,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开辟的辩证的、历史的和唯物的认识路径,从历史本体论和史学本体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从而为历史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历史学是科学。它的科学性的一般根据有二:一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
3、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除它具备了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所必须符合的一般性要求以外,根本的依据就在于它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范畴的一门学科。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科学性,根本地决定了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