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epub

中国历史epub

发布时间:2021-02-23 15:47:34

Ⅰ 什么是科学 解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差异epub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分别产生于中国和欧洲,属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因此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就是此文化区别于彼文化的特殊性。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是主要集中地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
1、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西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天道”,讲究天人合一的精神,强调人的行为要符合自然的发展趋势,这也导致了对个体人格伸张的一种天然的束缚。这种定型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人们习惯于乐知天命、安分守己的处世之道,人与自然容易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千百年来一贯如此,进而形成了中国人中庸平和的民族性格。而西方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就是基于“天人相分”认识上的,强调人与自然分裂、对立,强调人与自然的斗争,认为人必须依靠知识全面征服自然,这种自然取向促成了西方民族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挑战意识,从而塑造了人们讲求效率、勇于竞争、不怕冒险等外向的行为方式。
2、人与人的关系。在强调伦理道德的中国文化体系中,比较注重人际关系,为淡化和缓解人际矛盾冲突,便有了“中庸”、“仁”、“礼”等伦理说教,强调服从与秩序,主张协调和宽容。与传统中国相反,西方文化对人的个性非常崇尚,追求个体的优先地位,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明显的个性精神,受这种文化特点的影响,西方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喜欢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追求自我独立、自我发展。
3、生活方式。中国人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悠闲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各种关系的和睦,陶醉于这样一种人生理想之中,这使得中国人对世俗生活呈现出温和、内倾的特点。西方人同样追求享乐,但他们的功利意识非常浓厚,人们努力追逐物质财富,改造和征服自然,从而刺激了西方人工作、获取和创造的积极性。
(二)中西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1、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及民族存在和发展永恒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某个民族在一定区域内居住、劳动和生活,同时也就创造了相应的文化,与这个民族以及相应文化相联系的有关自然地理条件就是人们所说的生态环境。一般说来,文化的差异最初都是来自于对自然世界认识的差异,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发展的最初方向。三面高原一面海的相对闭塞的地域特点,使得古代中国文化基本上与外隔绝,但这同时也为农业文明的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同时,大河大陆性环境及其所造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中国人赞成尽物之性、顺物之情,把人们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而农业社会的稳定,家人亲友的长期聚居,使得中国人自古将惜别看得非常重,这让中华民族在思想情感上表现为喜一不喜多、喜同不喜异、喜静不喜动、喜稳不喜变。而西方文化的活水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明发源于地中海,其所处的海洋环境培养了西方民族原始的冒险外倾的民族性格。在他们看来,人类的力量与海洋比较起来显得很渺小和脆弱,但是人类依靠自身所具有的勇敢、刚毅、伟大斗争精神征服了大海,因而人类的气魄比海洋更伟大,这一切也都塑造了西方民族开放、勇敢的性格。因此,从整个古代社会和文化现象看,西方都是以个人为起点,向外开拓,不断地自我追求、自我拓展,同时也自我革新。而中国因封闭式、自我满足式的农业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对乡土的眷念,对安谧生活的向往。
2、人文社会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主要指由制度、政策、法规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战乱不止,动荡不息,但超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宗法伦理观念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生存。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宗法制度使得老百姓产生了喜静厌动以及重乡土、重血缘的社会心理,而以孝为核心的伦理观念又限制了中国人的外出探求行为,孔子就曾指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而西方民族由于山地面积大而平原面积有限,他们只能通过海上贸易换回自己所需的粮食等日用必需品,这就促进了西方人进取冒险民族性格的形成。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使得民主观念、法治意识成为了社会全体成员所达成的共识,他们认为人人能力相等、地位平等、行为自由,人与人之间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独立的性格。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国民的精神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形成了开放、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可见,同一民族由于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历史渊源,承接着大体一致的文化积淀,因而又具有表现于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与文化表现。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产品需求的影响

(一)旅游心理的影响
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中西方在旅游需求心理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国人对于单一性的需求倾向较为明显,而西方民族强烈的探索意识使得他们不惜冒险、征服自我、展现自我,从而满足个人的成就感,体现个人的竞争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国人缺乏冒险的精神,对旅游活动中复杂性、多样性的追求极为有限,对具有冒险性质的旅游活动甚至予以拒绝。西方旅游者,多具有主动、热情、不畏艰难的特点,他们往往喜欢一些极具刺激性的旅游项目,以此来张扬人的个性。而这种区别源于各自所根植的文化土壤及其所衍生的国民性差异,西方社会的动态性使得他们的旅游需求心理倾向于急速和激烈,而中国社会的静态性则使旅游需求心理趋于舒缓和内敛。

)旅游审美观念
中国人崇尚静,认为静是万物的主要形态,所以观静成为了中国的审美活动和范围,它与人的心理体验相结合,通过旅游审美来达到怡乐性情、愉悦身心的目的,体现出人性自由的审美情调。而西方人外倾的性格使得他们考察美、感受美都着眼于动态,西方的旅游审美往往通过溢于言表的激动、兴奋来表达,因而在西方旅游中一些寻求刺激、恐怖的旅游活动,对于东方人而言毫无美感可谈,而西方人却因为其恐怖、血腥而全身心投入,津津有味,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形式美和现实美的享受。
(三)旅游需求动机方面
从总体上说,西方人的旅游动机要比中国人强,在这一点上,不能排除中西方经济水平差距的原因,但应该看到这种差异有着更为深远的文化原因。中国人强调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崇伦理等级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的平衡稳定,这都对中国人的出游动机产生了阻碍作用。而西方文化强调支配自然,改造和征服自然,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追求享乐,塑造了西方民族明显的外张性格,这使得西方人较中国人更愿意出游,更愿意探求和认知外面的世界。

(四)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西方旅游者因为极富冒险精神,受个人自由主义的影响,他们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往往趋向于人迹罕至的旅游地,喜欢率先来到这些地区享受新鲜的经验和发现的喜悦,喜欢接触并渴望了解他们不熟悉的文化和人群。一般而言,凡是极具特色或个性突出的目的地,往往会成为西方旅游者选择的对象。而中国人喜欢一些较为平和或静谧的景观,一般选择的多是熟悉,甚至人人皆知而且规划建设得相当成熟的目的地,而对于一些旅游开发不是很成熟,或地处边远地区的景区却不感兴趣。同时,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群体观念,易受他人支配,从众心理严重,在选择目的地时,很容易听从他人的意见,受他人或社会流行的影响,从而使得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地在旺季期间达到饱和甚至超载,而一些景色奇美的旅游地却很少有人问津。

三、对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

(一)了解中西方游客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
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及营销应有针对性,当今国际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多种多样,由此引发旅游心理需求上的“个性、多样、参与和自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多样性要求极为强烈,喜欢冒险,希望借助旅游来实现自我价值,尝试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更希望能按照自己的个性决定购买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因此,对于旅游业来说,要针对中西方旅游者的特点开发经营和宣传旅游产品。首先,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吸引那些寻求新异刺激、喜欢冒险的旅游者;其次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渠道,使他们能够快捷、方便地了解满足其个性需要的旅游商品,获取旅游资讯;同时可以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各类旅游消费者追求的消费价值,发现新的旅游市场空间,开发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二)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及营销应有较强的针对性
了解中西方游客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旅游业面对的是流动性很大的旅游消费者,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而各个国家和民族由于自然和社会的环境影响,长期以来在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些风格对人们个性心理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使得他们的性格具有浓厚的国家和民族色彩。因此,旅游必须了解旅游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国家和民族特点上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和服务措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文化的差异是吸引境外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资源,也是中西方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行为上不同表现的根本原因。因此,保持这种差异性,突出自身文化的特色,对于我国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旅游应针对中西方游客的不同需求,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制定新的经营方式和策略,以确保旅游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要确保民族文化特色,增强旅游吸引力
要确保民族文化特色,增强旅游吸引力。当代的西方旅游者对于单独做远距离国际旅游的要求相当强烈,他们要求另辟蹊径,按自己独特的意愿自我设计路线和安排活动,因此散客自助旅游成了潮流,他们能避开旅游点的喧闹和各种服务,深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了解其风土人情,这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旅游地文化,而同时他们也对旅游地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使得其渐渐丧失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特色。因此,旅游地在发展旅游业时一定要保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对其进行科学的、高品位的开发,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以其差异性来吸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旅游者。

Ⅱ 蒋介石怎样失去大陆epub 微盘

先失去人心,而后失去大陆,那是必然的

Ⅲ 你好,可否分享一份康熙、雍正、乾隆这类经典的电子书呀如果有epub格式的就最好啦~~~

《明朝那些事儿》《唐朝那些事》 (有这本书 名字山寨明事)《那时汉朝内1》 刘邦崛起 楚汉争霸容

《那时汉朝2》从刘邦登基当皇帝写起,到刘启平息七国之乱为止。

《那时汉朝3》第三部从汉武大帝刘彻登基写起,到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回国为止。

《那时汉朝4》 宫廷决斗 霍光舞权《宋史十讲》《袁腾飞说中国历史:两宋风云》

我给您发过去了。。

Ⅳ 求2009~2012中国银河奖获奖作品合集

Ⅳ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mobi

架空小说
称为“头顶”,认为“是不是真的发生了虚构的背景下,”包括过去和未来。最大的区别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通常是一些有创意的前提作家(如娱乐,特定背景)的虚构或历史或未来,任意由作者在世界范围内基础改编,故事叙述不走超越人类为基准的事件在故事的常识是这样的情况。空中早期大众称为历史小说是银河英雄传说田中芳树的,而星体系列更接近最畅销的作品。作品对中国网络上拥有为代表的“一代军师漂移”。和许多作品介绍交叉的概念,即不可抗力来到世界的一个虚构的主角,有许多互动虚构的人物和事件发生时,往往单枪匹马改变了世界的发展。代表“楚春”,“庆余年”,“极品背景和现实世界没有联系,因为家丁”,“心时光”,“汉骑兵”等,让作者可以涂抹。

Ⅵ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点校本mobi

自己冬天资治通鉴。最近古代比较著名的书吧,这里面。有很多重要的内容。中华书局点校本的事是比较重要的一本吧还是比较尊重原处的

Ⅶ 袁珂的《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mobi格式

凡间的日月都是帝俊神族创造出来的,足见帝俊一族实力的强大。但是后来,帝俊一族专就莫名属其妙的下落不明了,不知所踪。共工撞断不周山,凡间洪水泛滥,身为天帝的帝俊没有出手,是女娲娘娘出来收拾烂摊子。黄帝和蚩尤在凡间打了一个底朝天,也没见帝俊出手。十只三足金乌被大羿射死了九个,还是没见帝俊出手。直到最终轩辕一族成了三界之主,,《山海经》中也没见到帝俊的影子。实力最强的帝俊一族,就这样消失在了《山海经》神话体系中。谢谢哦

Ⅷ 【高分】跪求中国知网里的两篇文章~~急用!!!请帮忙下载一下。

伴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扩大,成为收入分配领域最突出的变化,也是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多个角度阐明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对于进一步采取对策缩小差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乡差距问题在解放前就存在,但是由于城乡收入差距近几年不断呈扩大趋势,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接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改革发展要求中将“统筹城乡发展”位于首要位置。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意义更加重大。2004年和2005年的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最终目标也就是想要通过农民收入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统筹。
由此,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和新阶段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城乡关系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整体的现状数据分析

(一)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45.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9 529.9亿元,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 670亿元,增长了81.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为381元,2007年为18 934元。①

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具体参见下页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攀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到1985年为739.1元,1994年为3 496.2元,到2008年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增加到15 781元,相比较1978年增长了45倍,这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8年的37.9%;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也由1978的133.6元增加到2008年的4 761.0元,增长了近35倍。恩格尔系数也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3.7%。这表明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增加,家庭消费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整体来看,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都是在不断增加的,但也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在传统体制初步建立的1957年,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3.48倍。到文革前的1964年,前者是后者的2.38倍左右。”这一差距一直持续到1979年。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差距决定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整个趋势(如图1所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1984年以前是农村超过城镇。1985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要小。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如图2)。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57∶1,到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5 7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 761.0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3.31∶1。
从绝对差额上来看,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人均纯收入多209.8元。此后绝对数值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1985年为341.5元,到1994年增加到2 275.2元,2008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 99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20.6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3,绝对差额也增加至11 020元。过去的3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52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和绝对数值方面的差距表明,我国城乡间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已很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由表1和图2的数据变化特征也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由2.57倍缩小到1.86倍,这是由于农村的率先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历史上居高不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迅速缩小;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拉大,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扩大到1994年的2.86∶1;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从1997年起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下滑,差距又逐步扩大:199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突破3∶1,达到3.11∶1,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达到3.33∶1,2008年为3.31∶1。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比值不能准确地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有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城乡收入差距将更大,实际的城乡收入比应为6倍左右。来自世界银行的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1,我国的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世界各国的水平。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体制原因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
历史上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但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同步,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非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由于实行城市和农村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的封闭,加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也会面临很多障碍,这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体制改革
(1)1978年,我国由农村开始进行体制改革,1985年面向城市进行改革。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改革过程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城乡改革不平衡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因此,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2)体制改革的另一个负面后果是产生各种垄断行为以及通过垄断行为获得暴利的寻租活动。在我国,邮电、金融、保险等行业享受国家投资和占有公有资源等便利条件,实行垄断经营,形成垄断收入,垄断行业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职工的工资收入以及各种福利比非垄断性行业要高。而且双轨制的实施,为某些寻租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制度缺陷
1.分配制度
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的分配机制下,按照投入生产的要素的贡献来分配收入,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由于拥有要素的数量、质量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收入。这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但由于城乡空间地域在市场化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城镇居民从中受益较多而农村居民从中受益不大,结果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2.税收制度
我国实行的是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首先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过低,只能使得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更低,而对高收入阶层影响很小,这导致税收调节的低效应,城乡居民之间承担的税负不均。此外,我国税收管理薄弱,依法治税水平不高,对地下税、黑色税收打击乏力,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严重不到位等都使税收在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后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3.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迄今为止,我国农村仍未能建立一套象城市那样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养老保险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基本上还都是通过家庭自保来实现保障的。此外,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且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
4.监督制度
我国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政策性因素
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教育及各种医疗社保和其他福利待遇等方面实行“城乡分治”,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的政策,为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同时,农民承担的负担有增无减,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二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从目前收入分配现状入手,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四种原因,
然后从注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四个方面提出了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分配现状;收入差别;对策

收入分配,是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
配制度的改革和实践是富有成效的,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是改革开
放的初衷,也是推动改革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我国经
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多样化,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中重新调整分配,我
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日益扩大。其分配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收入差距在
逐步加大,总体来说是东部明显高于西部;城乡及城乡内部差距十分显著;不同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如垄断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等
收入高,而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

1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但大体上可以归结
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体制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就改革后20多年来收入差别的扩大趋势而言,也主要来源于对经济体制、政
治体制的重大改革。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
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逐渐拉大,并逐渐形成
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这不能不归结为体制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城乡
整体角度讲,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与农村和农业改革的相对滞后是有关系
的。 1.2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
大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
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 “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 “进
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
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 “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事实上,这种政策
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其它
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
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1.3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

市场机制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所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乱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
原因。具体表现在:

1.3.1垄断现象严重,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垄断及某些特殊条件而获得
垄断利润,为其职工发放额外收入,基本分配失去控制;

1.3.2有的行政机关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商品化”,强行向服务对象
收费或摊派。

1.3.3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分配失去控制,有人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
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个人私利,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等。

1.4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

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 “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年,
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
了一小撮 “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最后一次 “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
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
合法与非法之间的 “灰色收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
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
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NextPage]

2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及缓解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是不合理的,因为有的收入是遵循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而有的收入并非基于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而是由
于我国发展不平衡,改革不到位和政策措施滞后、手段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对于
这些原因造成的差距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否则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会落到少
数人手中,由于我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
富裕是我们的根本原则,如果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就会不利
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应采取 “适度差距”原则,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平等
法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把收入差距控
制在社会可容忍的限度内,最终达到既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
性,又不让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在促进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的目
的。为达此目的,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2.1注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必须把解决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放在突出的位置
上。建国后,通过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发展战略,为工业化体系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格局
一直未有大的改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的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这
种态势发展下去,城乡之间的矛盾会逐步加深,最终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
利影响。为从总体上消除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应努力做到:

2.1.1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2.1.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2.1.3认真研究和做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

2.1.4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创造公平的环境。 2.1.5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各种税费以减轻农民负担。

2.1.6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有效制约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假借政府名义
的行为,如各种不当罚款。

2.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全面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
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公平、透明的制度环境,使得
分配秩序和分配行为合理化、有序化,建立起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

2.2.1打破垄断行业。其原来得到的政府管制和特惠将逐步取消,最终走向
市场竞争。应率先对垄断性行业改革,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消除行政权力的经济
垄断行为。

2.2.2必须出台严格、透明的法律规定,严厉打击以各种方式获取非法收入
的行为。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有效率的、公正的市
场环境。通过政策、立法的透明性、统一性推进市场建设。要大张旗鼓开展打击
权力寻租活动。

2.2.3要充分考虑农业等弱质行业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问题。

2.2.4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调节机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着力改
革税制,逐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2.2.5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间的就业
歧视和择业差别,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别。

2.3建立对低收入群体保护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一方面下岗人员增多,职工货币收入增幅下降,导致社会中低收入
阶层规模急剧扩大,另一方面企业保障制度正向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旧的福利制
度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增加就业、扩大就业的有力措施。完善
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
障体系的建设要与国情结合起来,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薄弱环节入手,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要建立合理的、可持续的养老基金补充机制,给老百
姓以稳定的预期。从长远看,政府应通过立法和规制,使城乡居民每个人有平等
的受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机会。[NextPage]

2.4切实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以缩小收入差距

这也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即通过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加大
再分配作用,形成 “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具体是通过分配制度改
革,提高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
机关单位在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的基础上,提高其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努力增
加新型农业、规模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加强再分配,调节过高收
入,规范分配秩序,这样就是将高低收入两类人群都往中间收入层赶,从而达到
做大中间收入层的总体目标。
行不???

Ⅸ 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历程

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2005120383.nh&dbname=CDFD2005你可以到这个网站看一下,或许会对你有回一点帮助答……

Ⅹ 适合讲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百科电子书

中国儿童网络全书(自然科学卷)儿童注音彩图版电子书
遥望太空
银河系王国
星星的故事
光热使者——太阳
孤寂的水星
闷热的金星
生锈的火星
行星老老大——木星
美丽的土星
“懒小孩”天王星
风暴继续的海王星
地球卫兵——月球
星际“锍浪汉”
摸索宇宙的航天器
精明的人工卫星
太空客栈——空间站
其次章 认识美丽的地球家园
地球的故事
高低起伏的大地
大地“震怒”了
爱“发怒”的山
岩石和土壤
河流和湖泊
蓝色世界——海洋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变动无常的天气
“狂躁”的风
干姿百态的云
形形色色的降水
第三章 解读奇妙的生命
微观世界的大发现
认识植物
植物家族
植物的生命体系
植物的繁育体系
植物与人
了解动物
海洋里的下等动物
陆上大军——虫豸
水中主人——鱼
水陆两栖的动物
生命力顽强的爬行动物
史前霸主——恐龙
天空主宰者——鸟
喝乳汁长大的动物
动物与人
我们的身体
长相的秘密
人体指挥体系
感知周围世界
身体自如运动
体内的不自主运动
宝宝诞生了
第四章 领略神奇的科学
便利易用的数字
奥秘无限的图形
有趣的图案
时候离不了的空气
无处不在的水
用处多多的金属
运用遍及的选料
火与燃烧
古老而神奇的焰火
奇妙的热冷现象
五花八门的力
声音的世界
光的世界
粲焕的色彩
电的世界
磁的世界
家庭剧院——电视
越来越聪明的电脑
能力非凡的机器人
便利联络的通信技艺
法术盛大的互联网 书摘插图 首先章 摸索广阔的宇宙
茫茫宇宙,充满了无尽的神奇与奥秘;点点繁星,勾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本章呈现了一个多彩变幻的太空:银河系侧看像大铁饼,俯瞰像大旋涡;太阳脸上也会长“雀斑”;火星的脾气不太好,不常会爆发一次;月亮很害臊,总是把它的另一半脸藏着不让人看……这完全是何等神奇呀!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摸索这个广阔而奇妙的宇宙吧!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epub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