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是——风。
1、风织女,是第一个叫风姓的人,是华夏(汉)族最早的女首领。
弇兹朝:君主织女氏风织女,立都天墉城(昆仑氏筑城),约1万5000年前-公元前7724年,纪元为女帝元年,以凤为图腾,弇兹朝为燧明朝分裂后燧人氏与弇兹氏合婚后建立的中古文明时代第一朝。弇兹朝分弇兹氏朝和弇兹帝朝,弇兹氏朝时间约1万5000年前-约公元前8000年,弇兹帝朝时间约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7724年。织女氏自立姓氏为“风”,共分风姓十部。弇兹朝约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把北极星命名为织女星(全称太乙织女星)。弇兹朝与燧明朝一起研创了十大发明,弇兹朝第一次诞生了以苎麻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弇兹朝的婚姻制度禁止人与兽通婚,始建“人道”的血缘婚姻制度。有文字符号记载始于弇兹朝末期,距今约九千年的文字文明记载由此开始。此朝人类可以称为新人类。
2、风伏羲,是最有名的一个叫风姓的人,是华夏(汉)族的首领。
凤女娲,本来姓凤,随夫也姓风,故又叫风女娲,在风伏羲死后是华夏(汉)族的女首领。
伏羲女娲朝:第一任君主青帝风伏羲,立都陈仓城,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纪元为罗奉元年。第二任君主凤女娲,纪元为女皇元年,以青龙和白蛇为图腾,立朝78位帝王。女皇二年(丙申,公元前7705),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击败共工氏,此战中女娲被尊称为圣母。女皇十年(甲辰,公元前7697),女娲宣布废除旧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以兽皮为婚姻信物,开婚礼之先。
『贰』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源于中世纪,极少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于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之后为雷姓,黄帝以云为官,有云姓。由于后世众多姓氏都是最早的祖姓依不同地域和事迹的分化衍生而成,万姓归宗,可以说中国人的姓氏都出于华胥氏之后,同属炎、黄子孙。
秦朝以前,姓和氏有不同的含义。姓字的古字是由“人”和“生”组成的,意即为人所生,因生而成姓。氏的本意为木本,即植物之根。
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同姓不可通婚,同氏而不同姓者,可通婚姻。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趋于湮没。司马迁所作《史记》正式把姓氏连用而不再加以区分。
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由此推断姓形成于母系氏族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确定的姓不到30个,大多数都从“女”旁。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流传下许多“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故事。如女娲感受绚烂虹光生下颛顼,华胥履人足迹而孕伏羲……。夏、商、周的始祖也是其先母吃下车前子(大禹)、燕子蛋(契)或履践熊迹(后稷)得来的神胎。在我们得知黄帝轩辕氏、姬姓,炎帝列山氏、姜姓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同时被告知,姓是依据母系血缘在更早确立下来的谱系,而父系社会的成形,则是以氏所标出的血缘谱系越来越盛大为标志的。
相对于更早的母系而言,因地域分化(从赐封地地名、国号得氏,如赵、郑)、职业分化(因长于某种技业得氏,如陶、张、巫、卜)、官位分化(因官位得氏,如司徒、史等)、或其它种种世俗业绩的分化而表现出来的“氏”,起初也许不过是在标明独特的地域、独特的职官或技能,标明某个获得氏称的个人不同凡响的事绩、经历、声望和地位,与“姓”的共同血缘并不相干。但贵而有氏的这些英雄们的后代则可能从此找到与祖姓有所不同的一脉血缘的一个新的命名,继而以氏命姓,以氏代姓。
原始的以母系的生殖为标志的血缘谱系向父系以英雄业绩及其发生地为标志的血缘谱系的转化(炎、黄二帝),是姓分化为氏,氏历久而成姓这一历史循环的第一个转折点。如果说最初的姓总是在标示出某种母系或父系的更古老血缘,那么“氏”,则是此一血缘(姓)中的杰出人物以自身的某种世所公认的事迹或历史因缘(避讳、赐姓等等)从此分别出血缘支系,让子孙在此一支系内单独标出其血缘谱系的一个个历史事件。所谓以氏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不过是在说,大多数在历史上拥有过共同血缘的人都因为有名无氏而无声无息地消失,只有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会因为世俗的业绩或与之有关的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而得到一个“氏”号,从而得以在同姓的血缘之流中通过标记出自己独特的子孙而成为一个新的姓氏。
在先秦因复杂的努力而得到区分的“姓”与“氏”,到司马迁的《史记》里合而为一,实际上是姓以氏分,氏终成姓这一历史循环的一个自然结局。中国人姓氏由极少到极多的世代演进,正是身处在滚滚血缘洪流中幸免于沉沦的血缘英雄们不断累积的一个成果。
可以说,一个姓氏就是一部英雄史诗。中国人总是会在一个独立的姓氏里,读到遥远而神圣的安身立命之据,读到某种不死的信念和值得记住的事绩。不管千里万里、何年何月,身在别处的炎黄子孙总是会以自己的姓氏为据回到与这个姓氏血脉相通的地方去认祖归宗。
从黄帝“胙土命氏”开始,母系的生殖已不再是命氏的根据。后世姓氏的起源可大致归类如下:
1.以居住地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如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张、巫、屠、优、卜、陶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数民族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唐王胡赐功臣以李姓、朱明王朝赐朱姓。汉文帝名刘恒,恒性避讳改为常氏。晋帝祖上有司马师,师姓遂缺笔改为帅氏。
10.因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姓避仇改牢姓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多样,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的情况不在少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下流行的取父母双方单姓合成复姓的种种情况,也可能成为新的命姓方式。
对古今姓氏数量,文献所载有较大出入。一个较为概括的统计是,古、今姓氏总量在1万左右,其中许多是今天已经没有人使用的姓氏。而中国人现在仍在使用的姓氏,其数量也远在1000以上。
最早记述姓氏的专书是写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世本》。《世本》也是世界上首部姓氏学专书。其后历朝历代有关姓氏源流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
东汉时的《邓氏官谱》是中国第一部单一姓氏的族谱。至唐代贞观、开元之世,考叙姓氏源流的谱学渐成显学,到北宋形成前所未有的民间修谱高潮。至今影响甚广的《百家姓》即是北宋初年杭州一书生编成的蒙学读物。《百家姓》经增补后共收单姓414个,复姓60个。自北宋以降,民间私修谱牒成为中国古今著述史上的一大奇观。至民国年间,几乎每姓每族必有一谱,人人以入谱为终身大事。
『叁』 中国人最早期的姓氏是什么
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于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之后为雷姓,黄帝以云为官,有云姓。由于后世众多姓氏都是最早的祖姓依不同地域和事迹的分化衍生而成,万姓归宗,可以说中国人的姓氏都出于华胥氏之后,同属炎、黄子孙。
秦朝以前,姓和氏有不同的含义。姓字的古字是由“人”和“生”组成的,意即为人所生,因生而成姓。氏的本意为木本,即植物之根。
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同姓不可通婚,同氏而不同姓者,可通婚姻。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趋于湮没。司马迁所作《史记》正式把姓氏连用而不再加以区分。
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由此推断姓形成于母系氏族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确定的姓不到30个,大多数都从“女”旁。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流传下许多“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故事。如女娲感受绚烂虹光生下颛顼,华胥履人足迹而孕伏羲……。夏、商、周的始祖也是其先母吃下车前子(大禹)、燕子蛋(契)或履践熊迹(后稷)得来的神胎。在我们得知黄帝轩辕氏、姬姓,炎帝列山氏、姜姓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同时被告知,姓是依据母系血缘在更早确立下来的谱系,而父系社会的成形,则是以氏所标出的血缘谱系越来越盛大为标志的。
相对于更早的母系而言,因地域分化(从赐封地地名、国号得氏,如赵、郑)、职业分化(因长于某种技业得氏,如陶、张、巫、卜)、官位分化(因官位得氏,如司徒、史等)、或其它种种世俗业绩的分化而表现出来的“氏”,起初也许不过是在标明独特的地域、独特的职官或技能,标明某个获得氏称的个人不同凡响的事绩、经历、声望和地位,与“姓”的共同血缘并不相干。但贵而有氏的这些英雄们的后代则可能从此找到与祖姓有所不同的一脉血缘的一个新的命名,继而以氏命姓,以氏代姓。
原始的以母系的生殖为标志的血缘谱系向父系以英雄业绩及其发生地为标志的血缘谱系的转化(炎、黄二帝),是姓分化为氏,氏历久而成姓这一历史循环的第一个转折点。如果说最初的姓总是在标示出某种母系或父系的更古老血缘,那么“氏”,则是此一血缘(姓)中的杰出人物以自身的某种世所公认的事迹或历史因缘(避讳、赐姓等等)从此分别出血缘支系,让子孙在此一支系内单独标出其血缘谱系的一个个历史事件。所谓以氏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不过是在说,大多数在历史上拥有过共同血缘的人都因为有名无氏而无声无息地消失,只有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会因为世俗的业绩或与之有关的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而得到一个“氏”号,从而得以在同姓的血缘之流中通过标记出自己独特的子孙而成为一个新的姓氏。
在先秦因复杂的努力而得到区分的“姓”与“氏”,到司马迁的《史记》里合而为一,实际上是姓以氏分,氏终成姓这一历史循环的一个自然结局。中国人姓氏由极少到极多的世代演进,正是身处在滚滚血缘洪流中幸免于沉沦的血缘英雄们不断累积的一个成果。
可以说,一个姓氏就是一部英雄史诗。中国人总是会在一个独立的姓氏里,读到遥远而神圣的安身立命之据,读到某种不死的信念和值得记住的事绩。不管千里万里、何年何月,身在别处的炎黄子孙总是会以自己的姓氏为据回到与这个姓氏血脉相通的地方去认祖归宗。
从黄帝“胙土命氏”开始,母系的生殖已不再是命氏的根据。后世姓氏的起源可大致归类如下:
1.以居住地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如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张、巫、屠、优、卜、陶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数民族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唐王胡赐功臣以李姓、朱明王朝赐朱姓。汉文帝名刘恒,恒性避讳改为常氏。晋帝祖上有司马师,师姓遂缺笔改为帅氏。
10.因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姓避仇改牢姓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多样,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的情况不在少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下流行的取父母双方单姓合成复姓的种种情况,也可能成为新的命姓方式。
对古今姓氏数量,文献所载有较大出入。一个较为概括的统计是,古、今姓氏总量在1万左右,其中许多是今天已经没有人使用的姓氏。而中国人现在仍在使用的姓氏,其数量也远在1000以上。
最早记述姓氏的专书是写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世本》。《世本》也是世界上首部姓氏学专书。其后历朝历代有关姓氏源流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
东汉时的《邓氏官谱》是中国第一部单一姓氏的族谱。至唐代贞观、开元之世,考叙姓氏源流的谱学渐成显学,到北宋形成前所未有的民间修谱高潮。至今影响甚广的《百家姓》即是北宋初年杭州一书生编成的蒙学读物。《百家姓》经增补后共收单姓414个,复姓60个。自北宋以降,民间私修谱牒成为中国古今著述史上的一大奇观。至民国年间,几乎每姓每族必有一谱,人人以入谱为终身大事。
『肆』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姓善"人之初,性本善."
『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氏是什么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的伏羲氏时期。据《楚辞〉〉回记载“伏羲,古答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相传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伏羲以前,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和构木为巢的“有巢氏”还是族号,尚未有姓。
以龙为图腾与以鸟为图腾的原始氏族部落,不一定属于同一个氏族渊源。
“风”的古体字为“颺”,后简笔为“风”,代表的是龙蛇图腾,“风”是有角的、人格化的龙蛇之王;雄龙为龙,雌龙为蛟。
“凤”的古体字为“鴌、籶”,后统一为“凤”,代表的是禽鸟图腾,“凤”是有冠的、人格化的禽鸟之王;雄凤为凤,雌凤为凰。
风、凤二字的共通之处,就在于都有“凢”字偏旁,而“凢”字的含义就是天下、人世间。
『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姓氏是哪个
据古文献记载来,传说在伏羲自氏时期已经确立了姓氏的定义,姓的本义是表示血统,但传递方式明确为父系,由男子继承。文献中第一个姓是风姓,而不是带女字边的姓,姬、姜等姓均晚于风姓。在伏羲氏时期之前,没有发现一个能表明母系传递的姓的任何记载和传说。
可以这样认为,至目前所看到的古文献证明,我们所知道的全部中国人姓氏都是父系传递的,中国人姓氏历史至少有五千年之久。至于有关中国姓氏起源于母系社会的说法,目前仅仅停留在理论推理上,还缺乏明证实据。
『柒』 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姓氏是哪个
[编辑本段]姓氏概述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史载,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建都於陈,死后亦葬于陈。淮阳自古就称“太昊之墟”,就是传说中的陈都。伏羲氏贡献颇多,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在原始社会之初,人们群居杂婚,难免近亲婚育的弊端,伏羲氏认识到这种危害,制定了一套同姓不婚的嫁娶礼仪制度,从而避免了血亲通婚,实现优生繁衍。姓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经过数千年的分衍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已有2.2万多种,这些姓氏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绝大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可以说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氏,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姓氏最初的发源之地,滥觞之地。《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氏。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以国名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 ②以封地为氏。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 ③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 ④以职业为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 ⑤以居住地为氏。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诸如东郭、西门、池等等。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 ⑦以贵族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 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比较稳定;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而且还会随著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後代有几个氏或者父子两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间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命氏,因此会出现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现象。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如本属于姒姓的齐国田氏,至战国时已以田为姓。以往贵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而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例如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碰在一起,往往会礼节性地问:“请问贵姓?”答曰:“免贵姓×。”从未听说有:请问“贵氏”的。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却是《×氏家谱》、《×氏族谱》,也从未见过《×姓家谱》、《×姓族谱》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大概在口语中问“贵氏”犯忌,因“氏”与“死”同音。“氏”在远古时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用某氏
『捌』 中国姓氏是谁发明的,第一个姓是什么姓
赵姓起源有二: 一、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其远祖为伯益,得姓始祖是造父。 1、赵姓血缘始祖——少皞氏鸟夷族为赵姓的先祖氏族。 伯劳鸟,赵姓民族的鸟图腾,其地望在今山西赵县。赵是少皞氏的后裔伯益的后代。伯益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贤人,他能调训鸟兽,深晓火的用途,使鸟夷族的畜牧迁徙生活进入农耕定居生活,因此而继承了少皞氏的赢姓,很得舜的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他,禹曾想将王位禅让于他,可惜未能遂愿。伯赵就是伯劳鸟,是远古主掌司至、通报节气的官员《左传·注》里说:“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左传·疏》里:“此鸟以夏至来鸣,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伯赵又名[贝鸟]或鴂,《诗经·豳风·七月》记:“七月鸣[贝鸟]”。就是说:七月到了,[贝鸟]这种鸟就鸣叫开了。 伯赵有两个含义:其一,伯赵即伯劳鸟,是一种于七月定期鸣啼,冬至时即止的候鸟。其二,伯赵是上古时主掌司至,通报节气的官员。赵的始祖是少嗥金天氏,为中国上古时代“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的创始人,为人类天文历法之父。《帝王世纪》说少嗥氏“有凤鸟之瑞,以鸟纪官。,’伯赵又是一种“夏至鸣,冬至止”的候鸟,这样,以伯赵为氏族图腾的赵姓氏族,其首领也就担任了主掌报“夏至、冬至”两节气的官员。鸟夷族除其首领少皞、皋陶、伯益三个部族,都以玄鸟而演化的凤凰为图腾,少皞金天氏是鸟夷族的第一位杰出的首领,也就是赵姓的血缘始祖。 少皞金天氏为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上古“五帝”之一。 中国的古籍之中,有关少皞金天氏的记载非常多。《史记》中的《五帝本纪》记载,少嗥金天氏是黄帝之子青阳,又名玄嚣。当今著名学者何光岳研究员经考证研究后,何先生认为:少睥金天氏是鸟夷族人的始祖,而鸟夷族人以玄鸟为图腾,并因此而转化为凤凰崇拜。玄鸟即是燕子。在中国的上古语言之中,嬴即是燕,燕就是嬴,嬴与燕二字是相通的。因此,说少睥金天氏是嬴姓,合乎历史的事实。 少皞金天氏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原始手工业与原始金属制造业和金属制器使用的创始人。除此之外,少皞金天氏还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代原始古乐的发明人。少眸是其名,金天氏为其号。由于少嗥是以金德居于五帝之一,故曰金天氏的名号之中有“金”。 少皞金天氏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第一位天文历法的学者。据宋代罗泌《路史》中的《后纪七》所记,少皞金天氏领导下的鸟夷族,是中国上古时期最早确定星宿的部落。少皞金天氏曾“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运用天文学的原始知识,来测定天上的星座和确定方位,并以此来记录气节,故而在其名号金天氏之中有“天”。 少皞金天氏的地望在北方燕山一带。据《通典》所记:“北辰为睥宗。”意思是说北方的星辰是以嗥作众氏族的宗主,即少皞金天氏是众鸟夷族部落的领袖。《帝王世纪》中言:少皞金天氏“作乐曰九渊”。所说九渊又称大渊,即为今时的渤海;因少皞金天氏所领导的鸟夷族人当时居于渤海,少嗥金天氏故而作九渊乐曲,歌颂自己的故乡。此后,少嗥金天氏带领鸟夷部落南迁至山东南部。据《路史》一书《注》引休子云:“少昊 (嗥)生于稚华之野。”稚华即是今河北盐山县东南。后率众鸟夷族人南迁,“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而谓之穷桑帝”。穷桑和曲阜都在今山东曲阜市。所谓登帝位,实际上是被鸟夷族人正式推举为鸟夷族部落联盟的首领。 2、受姓始祖——造父 鸟夷族的第三位杰出的首领伯益与玉女的长子鸟俗氏继承部落首领之位时,夏朝还国事太平。鸟俗氏大廉的长子名叫费昌。费昌继承部落首领之位时,正是夏桀当政之际。在夏桀当政时,朝廷大臣们几乎都在荒淫无度、奢侈腐朽中生活。一些关心江山社稷、敢于直谏的大臣,或被莫须有的罪名治罪,或被贬官革职。广大劳动人民遭受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严重和残酷,夏王朝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反抗情绪,费昌为夏王朝的前途十分担忧。他再也不能缄默不语了,于是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多次向夏桀进谏,劝其俭奢华、轻赋税,减轻人民的负担,以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荒淫无道的夏桀不但不听其劝告,反而认为费昌是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于是暗中下令将费昌入狱待斩。费昌事先得报,举家逃到了正在汇集天下英雄,商讨灭夏大事的商国。 夏桀统治的后期,夏朝的天下已开始分崩离析,朝廷的政令不通,各路诸侯各自为政,互相侵伐。定居在亳(今河南省商丘)地的商汤治政有方,国事兴旺。商汤委任贤人伊尹为相,委以国政,征服了与商为敌的部落葛(今河南省宁陵北),并先后灭掉了韦(今河南省滑县)、顾(今河南省范县)两个诸侯,又灭了昆吾氏(今河南省濮阳县),开始举兵西向,准备与夏桀争夺天下。费昌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避难逃到了正处于旭日东升之势的商国。 费昌是当时颇有声望的一位贤臣,伊尹早就建议商汤与其联系,以便削弱夏桀身边的力量,今见费昌避难本国,商汤与伊尹都无比高兴,于是立即召费昌入宫,三人连夜商讨灭夏桀的大事。《史记》中的《秦本纪》记曰:费昌“为汤御”。即指费昌充当了商灭夏的开路先锋。费昌统兵伐夏,夏兵多于战前倒戈,商兵势如破竹,夏桀只得亲自统兵迎战。费昌“败桀于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安邑镇),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显赫战功。 从商汤开国直至商朝第九代王太戊帝,费昌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赢姓多显,遂为诸侯”。其子孙后代,“或在中国,或在夷狄”,遍布于九州之地。费昌之子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孙名中潏,任商朝西戎(今甘肃省)守土官。中洁有子蜚廉,蜚廉善跑,恶来力大如牛,父子二人颇得商纣王的器重。纣王凭借蜚廉父子二人之力,坐稳王位后,即行暴政,举国上下怨声载道。蜚廉知纣王无道,必无善果,于是借口为纣王寻找神石棺而离开京城,随后隐居于霍太山(今霍山,又名太岳山,位于山西省霍县东南)。恶来因为是纣王的贴身护卫统领,故而未能走脱。后来周武王伐纣,恶来尽职而殉身。恶来的后代由蜚廉抚恤养大,逐渐繁衍成日后强大的秦族,仍继承舜帝赐给远祖伯益之姓——赢。 蜚廉退隐霍太山后,因而避免了战争之祸,并喜添一子,取名季胜。季胜有子名孟增,自幼聪明过人,对商朝的甲骨文造诣颇深,因而“幸于周成王”,被周成王召人宫内,当上了讲学的太学士。不久,孟增就得到了周成王的嘉奖,被赐封于皋狼(今山西省与陕西省交界之处的河套地区)。孟增以地名显贵,被周成王赐名皋狼。皋狼有子名衡父,衡父有子名造父。造父得信于周穆王,并因功受赐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由此而得姓为赵氏。 汉代的大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是这样解释“赵”字的:“趋赵也,从走,肖声。”又说: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再说: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依据许慎的考证,“走”与“肖”二字结合为“趟”字(今简化为赵),“赵”的含义就是亲近的随从仆人。正如许慎所言,赵姓的受姓始祖造父,正是周穆王的亲近车御,并因此而受赐赵城,获得赵姓。 造父为少嗥金天氏的十三代孙。造父因祖父孟增皋狼的功德而成为周穆王的亲信随臣。造父与周穆王岁数相近,并又有共同的喜好,都喜爱收养天下的名马,擅长狩猎。周穆王于是封造父为御马官,专管天子车舆。一日,造父游潼关马市,发现了六匹毛色无杂的骏马。其时,周天子的车乘为八匹骏马,并且品种统一,毛色一致。造父心想,买下了这六匹骏马,若留下自己来用,其品种优于周穆王车乘之马,自感不妥;若送与周穆王,又还少了两匹。若不买下这六匹骏马,造父内心实在难以平静。这样,造父在马市上转了一天,直到得知这种骏马在潼关东南山中的桃林地方还可以找到,就毫不迟疑地买下了这六匹骏马,并亲自深入东南山桃林去找寻同一毛色的骏马。 据《史记》中的《赵世家》正义所云:桃林之地,“广阔三百里”,树木参天,遮天蔽日,捕获千里骏马,谈何容易。造父在三百里桃林之中,风餐露宿,人蛇蟠之川,闯虎穴之沟,终于获得同一毛色的千里骏马两匹。造父将所得之八匹千里骏马送给周穆王。周穆王万分喜悦,立刻更换新舆,并赐造父深入桃林亲自捕获的两匹千里骏马名为“骅骝”、“骊耳”。从此以后,“骅骝”“骊耳”就成为赞美千里骏马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