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是文学发展的“历史”,是对文学的动观而非静视。把文学现象、文学流变和文学作品放在文学发展的长流中作通观审视,在宏观的视角下确定其价值和意义,这是文学史研究与写作基本的学理要求。所以,一部文学史也必然是一部文学发展史。由罗宗强、陈洪二先生主编的一部新作——《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下文简称《发展史》)。该书篇幅130万余言,分上、中、下三卷,2003年8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它的问世,标志中国文学史论著系列中又有一新的成员以其独特的形态登场了。
罗、陈二先生主编本文学史以“发展”命名,并非措词的技巧而已,而是自觉地贯彻了上述的文学史观,是着眼于发展的观点审视文学流变历程的思想的体现。
《发展史》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轨迹,即:(一)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尚未取得独立地位,往往与政治、思想、哲学、历史融为一体,较为纯粹意义上的作家还不多见,文体以诗歌、散文为主,风格上主要表现出典重淳厚、磅礴大气的特征。(二)魏晋至两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自觉期和鼎盛期。此一时期文人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独立发展的空间,文学的地位也大大提高,诗、词的兴盛并发展到臻于极致的美的境界标志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充分张扬,审美上论结构的恢张、气势的博大虽已无法与先秦两汉文学相提并论,但词采之美、体式之纯、性情之真、韵味之厚却是它独具的魅力。(三)元明清时期,为中国文学的转型期和新变期。受专制政治和程朱理学的严重束缚和世俗文化的极大冲击,文人地位一落千丈,思想缺乏自由,精神惶恐落魄,而整个民族精神既失去了先秦两汉时期的雄大之势,又没有了魏晋以来直到宋代的灵动之气,作为士人雅文学标志的诗词和散文开始走向衰落,而受俗文化滋养的散曲、戏剧、小说却大放异彩。
由此看来,文学史的编著虽不可避免要涉及文学的分期,但绝不是分期文学的罗列,而必然要将时期之变与作家之变、文体之变、文风之变、审美之变等等种种因素作真切的把握和深刻的揭示,进而深入探求整个文学系统深层结构的演变和文学发展的根本走向。
文学史的发展观往往体现出对文学认识的联系观和系统观。对文学现象的认识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孤立”的看待,另一是“联系”的看待。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问题如果采用前一种态度,就不免就事论事,从而得出流于狭隘、片面和简单化的结论;相反,后一种态度则注重将每一文学环节纳入文学发展的系统中去审视,由此确定它应有的位置,认识它产生的因由和存在的意义。文学史研究和写作的总体趋向是抛弃前一种认识观,自觉地接纳后一种认识观。
《发展史》深入地贯彻了联系地、系统地观照文学对象的基本思想,在许多具体问题的评价上,都不难见出这一思想闪发的一些可贵的辉光。如评东晋玄言诗,该著在认识它的“诸多弊端”之外,对其“两点积极贡献”作了充分肯定,指出:“这种不同于前代的东晋特有诗风,不但直接启发了陶渊明平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而且,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显然,倘若就玄言诗论玄言诗,认识就必然局限在“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的传统观点范围内。但若是把玄言诗看作一个环节,把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山水诗看作另一个环节,并进而把两个环节“扣”起来看,那么二者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也就清楚地显示出来了。若再把视界推广去,玄言诗还是中国诗歌史上平淡诗风和山水审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种联系地、系统地审视文学现象的文学史观贯穿着这部《发展史》的每一个章节。
中国文学史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人们一度把文学史视为阶级斗争的揭露史或被压迫被剥削者的斗争史。目前,研究者对于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往往同中有异,自成特色。有的认为“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就是阐释文学作品的演变历程”,亦即文学史主要是文学作品的演变史;有的认为“文学发展过程实在是与人性发展的过程同步的”,换言之,文学发展史反映了人性自觉和进步的历史。这些观点都丰富和深化了文学史观,对中国文学史研究起了推进的作用。
对中国文学史的定性定位问题,《发展史》提出了独特的视角。该著在《导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文学遗产,是我们民族的一部心灵史。解读这部心灵史,是文学史的不容置疑的任务。”又说:“通过文学史,我们能够更为真切地感悟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存在。”简言之,文学史既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又是一部民族的精神史。
从切入“心灵”和“精神”的角度推演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是在充分认识我国文学乃至文化的本质精神的基础上作为的学理选择。“言,心声也。”这个具有两千年历史的概括了我国文学一个根本性规律的古老命题,既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文学的发生,也深远地影响着我国文学的发展。文学有着自己的灵魂,我国文学的灵魂是反映创作者自我并融会其时代内容的“心声”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恰如该著编者所说,中国文化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表现出的基本精神在于:创作者既重视自我,重视人性和人格尊严,又重视个体与自然、与社会的依存关系的精神,极为普遍而且深入地渗透在文学作品里,形成我国文学的人文精神特质。
文学史必须翻阅我们前人的心灵史,翻阅他们生存的时代的精神史。如果说有的文学史重在导引阅读者在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文学画廊中徜徉,有的文学史重在探求我国文学发展的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盛衰规律、文体发展规律和文风演变规律等,还有的文学史重在从“文”的发展考察“人”的发展进而揭示文学演进的深层动因;那么,罗、陈二先生主编的这部《发展史》则更注重深入我们民族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这种视角小而言之,它通过把摸作家的心灵的脉搏进而把摸他生活着的时代脉搏,用研究者和阅读者之心去贴近、对接创作者之心,从而实现作者与读者的深层对话和交流,大而言之,它从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结构的角度去探求我国文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意义,诸如我国文学的乡国情怀、亲情主题和人生感悟主题,它们构成中国文学发展的生命之根,它们是实现文学滋养人、陶冶人的情感之源。这样,《发展史》在发掘中国文学的人文精神、强化中国文学史研究和教学的人文化倾向方面实现了它独特的价值。
切入“心灵”演史的另一意义是把文学史写活,写出文学的生命。
② 简述撰文中国古代文学史各个时期文学发展概貌及代表作家创作情况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专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属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
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③ 中国古代文学史各个时期文学发展概貌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专文学是中属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 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④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中国几千年来的的封建王朝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繁荣发展,唐诗、宋词、元曲的繁荣发展,配合其他汉乐府、歌赋等百家争鸣,形成了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而鸦片战争带来的变局,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开始涌入,带来无数新的灵感。从此中国文学开始向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等方向发展,形成近代特色的文学。
(4)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时期表扩展阅读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是大有裨益的。
1、【屈宋】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2、【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3、【三曹】
三曹指汉魏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4、【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⑤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表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
具体如下表,表一:
歌诀: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⑥ 中国古代文学史起止划分时间
搜到的,贴给你
先秦文学
上古歌谣与神话
一、《尚书·尧典》、《吕氏春秋》、《毛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古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而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辞》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贲辞》:贲如,蟠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三、神话的性质
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基本特征有:
是想像的、幻想的。
是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被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反映了初民解释自然、社会,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只能产生于远古时代。
四、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产生比传说早。
神话是传说的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而传说含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五、神话的劳动起源说与宗教起源说:
不论神话如何神异,总是表现着劳动生活,或者与劳动生活有关。
原始宗教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当初民从崇拜变成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就产生了。
六、我国神话的基本特点:
围绕人的生存这一主题。
人物充满激昂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以及英雄气概。
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像力丰富。
集体创作。
七、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提示了方向:
人的生存这一主题成为后世文学的主流。
情感、形象、想像力方面的特征影响着后世文学发展。
神话故事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另有笙诗6篇,有目无辞,不在305之列。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采诗说出自汉代,见于《汉书》。
献诗说出自先秦,见于《国语》。
删诗说出自汉代,见于《史记》,不可信。
三、《诗经》的分类,系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
风:地方音乐。
雅:京畿附近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四、《诗经》在先秦的作用。
祭祀、宴享时奏唱。
作为外交辞令。
教育。
五、《诗经》的流传:
秦火之后被毁,但因为是乐歌,在学者的记诵之中得以保全。
汉代有四家:鲁、齐、韩、毛。
毛苌晚出,且是古文经,未得立。东汉开,由于郑玄作注而大昌,其他三家亡,毛诗独传。
六、社会政治诗。
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如相鼠、伐檀、君子于役等。
官员表达不满的诗,如北山(对劳逸不均的愤懑)、正月(六月降雪、忧虑百姓、担心国运,说明了政治昏暗)等。
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园有桃(不被理解的苦恼)、黍离(叹西周沦亡)等。
称颂统治者的诗,如甘棠(对召公的怀念)。
七、情爱诗。
有大胆直爽和温文典雅两种风格。
《将仲子》等诗说明: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之间的矛盾。
《氓》、《谷风》等诗说明:当时的婚姻制度男女不平等。
八、史诗及其他。
五篇史诗依次序是:
《生民》:周始祖后稷出生、种植五谷等。
《公刘》:远祖公刘率族人迁居,开荒定居。
《绵》: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率族人迁居、兴国。
《皇矣》:太王迁居、王季传位、文王伐密伐崇。
《大明》:王季生文王、文王生武王、武王灭商。
史诗的特点:不叙述全部历史,而是有选择的描绘具体事件。写心理感受、欢快的场面。
农事诗。
《七月》内容梗概:全诗八章,按月歌唱,写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劳作。
《芣苢》艺术特点:词语简练浅白、反复吟唱、情韵悠长。
九、《诗经》的文学成就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基于:
情感真实。
表达感情坦率。
叙事饱含感情。
形式与语言方面的特点:
重章复沓。
四言为主,参差变化。
节奏鲜明,音韵天成,灵活多变。
语言方面有:词汇丰富,多记山川草木之名。联绵词和叠字。
十、赋、比、兴。
朱熹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李仲蒙:
赋:叙物以言情,情尽物。
比:索物以托情,情附物。
兴:触物以起情,物动情。
先秦散文
春秋时期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经济原因:铁器、初税亩等革新。农业发达带动工商业发达。
政治原因:周室衰微,诸侯并起,豪强兼并。
文化原因:贵族的垄断打破,文化下移。
因此:
一些读书人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思想,游说君主或聚徒讲学。百家争鸣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另一些读书人撰作史著,希望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造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
二、《尚书》是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为伏生所传,后来亡佚;古文尚书于出孔壁。《逸周书》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是伪书。《春秋》为鲁国编年史。
三、《左传》
一般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尚存争议。
《左传》的文学特色。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人物形象生动,有立体感。
场面描写生动,细节传神。
善于描写外交辞令,富理文美。
四、《国语》
国别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但不可信。文学成就不如左传。
五、《战国策》
作者不可考。为刘向编定。
文学特色: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善用寓言。
六、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向:
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性不断加强。
七、《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雄辩。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善于抓住典型事例、多用比喻、寓言等。
八、《庄子》
1、《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重言就是借重他人之言,但《庄子》中这类他人之言,大多是虚构的。庄子所谓寓言,与今义异,大抵是指有情节、有比喻寄托、言此意彼的故事。即使从今天的意思而论,有学者作过统计,《庄子》全书共有寓言181则,平均数百字中即有一则寓言。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征:把思想融入到寓言故事里。闻一多说“读《庄子》,本分不出哪里是思想的美,哪里是文学的美”。这些都说明《庄子》寓言的特色即是《庄子》的特色。
2、《庄子》寓言的特色:
想像奇幻谲诡。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细腻逼真的描写。
谐趣与机刺横生。
九、《荀子》和《韩非子》
1、《荀子》的特点: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2、《韩非子》
风格:犀利、冷峻、透彻、严密。
寓言:通俗浅白,故事加说理。
屈原和楚辞
楚辞的产生。
1、“楚辞”这一名称,从西汉时出现。刘向校理古籍,编屈宋等人作品,命名为《楚辞》。
2、辞与赋的区别:
从体式上说,楚辞用兮字。句式长短不齐。
赋很少用虚字,句式整齐。
从性质上说,楚辞是主观的。抒情意味。
赋是客观的。缺乏抒情。
楚辞的产生。
与楚声、楚歌的直接联系。
与楚国民间“巫歌”的关系密切。
描写楚地风物,使用楚方言。
北方文化的影响。
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
要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也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楚辞的文体特点。
楚辞有两种体式。一种类似于《诗经》而有所改造。四言,少用虚字。如《天问》、《橘颂》。这不是典型体式。
另一种则是“骚体”。骚体的特点:
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篇幅极大增长,句式长短不拘。
多用方言、虚字(兮、些)。
二、《离骚》的主题。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九死不悔的品格和疾恶如仇的精神。
三、《离骚》的艺术特点。
激情和想象。
主人公形象。峻美纯洁、独立不屈。
比兴手法的拓展。使之具有象征意义。
结构语言方面:篇章宏大,句式自由,散韵相间,主客问答,语言丰富。
四、《九歌》与《九章》及《天问》《招魂》
1、《九歌》是祭祀曲,多涉神鬼事。
《九章》非一时一地所作。
2、《九歌》把神灵人格化,多写神灵相思、人鬼空恋,形成凄清幽渺、清新奇异的风格。
3、《九章》直抒胸臆、平实朴素。
4、《天问》提出170多个问题,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有较大史料价值。
5、《招魂》的特点:
结构精密。
长于铺排。
五、宋玉等。
1、“九辩”即“九遍”,是乐曲名。
2、《九辩》是宋玉自悲生平之作。
3、《九辩》与《离骚》之比较。
⑦ 中国古代文学史从上古传说到清朝末期(列表,写出朝代,年代,作品作者)
……你知道什么叫狮子大开口么- -+++
只有这些,如果哪位朋友还有的话可以再贴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 古 时 期 ;神话传说
(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 代 时 期:诗
(6)宋 代 时 期:词
(7)元 代 时 期:曲
(8)明 清 时 期:小说
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
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 释 自 然 现 象 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 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 映 社 会 斗 争 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 在先秦,《诗经》统称《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
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
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
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
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4)我国诗歌史上有“风骚”并称。“风”指《诗经》国风,“骚” 指《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05、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为一个集子。
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 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06、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作者不详。今存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历史。
孔子编订。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事比《春秋》多13年,
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内容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西汉刘向编订。
(6) 名 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满招损,谦受益|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亡羊补牢,犹为迟也
07、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儒家经典。孔子弟子编纂。反映孔子思想(礼治),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2)《孟子》:儒家经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人,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义),32篇
荀子,名况,后人尊称“荀卿”,赵人,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爱),53篇
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
(5)《老子》:即《道德经》,道家经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无为)81章
老子,名耳,字伯阳,道家创始人 。
(6)《庄子》:即《南华经》,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清净无为),33篇
庄子,名周,宋国人,道家学派重要人物。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韩非著,反映韩非思想(法治),55篇。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孙子》:即《孙子兵法》,孙子著。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1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人,我国古代军事家。
(9)《吕览》:即《吕氏春秋》,杂家代表著作。吕不韦集门人编写,160篇。
吕不韦,韩国商人,曾为秦的相国。
(10)名 句 :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08、汉处著名文学家——贾谊
(1)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2)贾谊的著名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贾谊的著名辞赋有:《吊屈原赋》,《 鸟赋》
(3)贾谊共有文章58篇,西汉刘向将其编订为《新书》。
09、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作家
(1)“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属于韵文。
(2)形成期(汉初---汉武帝)多为书写悲愤之情的“骚体赋”,有贾谊《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等
全盛期(汉武帝---顺帝)多为歌功颂德的长篇“大赋”,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 班固的
《两都赋》和杨雄的《甘泉赋》等。
转变期(汉顺帝---汉末)多为篇幅较小的抒情“小赋”,有张衡《二京赋》,蔡邕《述行赋》等。
(3)“汉赋四大家”是:杨雄、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10、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二十岁开始漫游,三十二岁继父职为太始令,四十二岁开
始写〈史记〉。后因李陵(李广之孙)降匈奴一事得罪汉武帝受宫刑并下狱。出狱后发愤著书,历经
十多年,完成《史记》。
(2)《史记》,又叫《太始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分为本纪(12)
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五部分,记载从传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司马迁还有辞赋8篇和著名的散文《报任安书》
(5)名 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1、班固与《汉书》
(1)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记后传〉。班固曾被污入狱,其弟班超替其
力辩,出狱后任兰台史令,奉诏写史,历经二十余年,完成《汉书》。
(2)《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西汉)。全书共100篇,分为帝记(12)、列传(70)、表(8)、
志(10)四部分记载了从汉武帝到王莽共229年历史。
(3)班固 还是东汉著名的辞赋家(〈两都赋〉)
(4)名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2、汉乐府民歌
(1)“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有二: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二是采集
民歌。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
(2)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
(3)乐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长歌行》等。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它与北朝的《木兰诗》
合称为“乐府双璧”。
13、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儒家经典。反映孔子思想(孔子,名丘,儒家创始人。)
(2)《孟子》:儒家经典。反映孟子思想(孟子,名轲,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反映荀子思想(荀子,名况,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反映墨子思想(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
(5)《老子》:道家经典。反映老子思想(老子,名耳,道家创始人 。)
(6)《庄子》: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庄子,名周,道家学派重要人物。)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反映韩非思想(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孙子》: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孙子,名武,我国古代军事家。)
(9)《吕览》:杂家代表著作。吕不韦集门客编。(吕不韦,曾为秦的相国。)
⑧ 中国古代文学史
楚辞的流变及屈原在文学史的地位、影响。
一、宋玉等楚辞作家
1、屈原之外的楚辞作家
屈原之后,楚以辞赋名者有唐勒、景差、宋玉,而尤以宋玉为最名。唐、景之作大多失传,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唐勒简残。列于宋玉名下者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约十三作品。但这些作品存在着真伪问题。只有《九辩》一篇,学术界公认为宋玉之作。
2、《九辩》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屈原首先是作为一个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敬仰。
三、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1、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自屈原始。他的高贵的品格和光辉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2、在文学创作手法方面,屈原为我国文学开辟了与《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并驾齐驱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
3、打破了诗歌的四言格调,吸收民间形式,特别是楚国民歌形式,创造了新的诗体,即“楚辞体”或叫“骚体”,这是诗歌格调形式的第一次大解放。
4、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诸如兰草、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影响极大。
屈原对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上,一是文学创作上。
屈原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崇高地位,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数得着的文化名人。据不完全统离骚计已有英、法、俄、德、意、日文译本,一九五三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纪念。此外,屈原精神还被人们作为在逆境中坚持斗争的慰藉与动力。
汉初贾谊作《吊屈原赋》以表达他对屈原的崇敬和悼念,并寄托自己的感慨。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极表推崇,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在用屈原精神激励鞭策下完成《史记》的写作的。
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敬佩屈原之为人,他在《江上吟》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杜甫诗歌中,也十分尊崇屈原,《戏为六绝句》云:“不薄今人爱古人,诗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其他知识分子,不读屈骚的极少。每当民族危亡关头,总有爱国志士以屈原为先贤榜样,慷慨悲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思。
17、汉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①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②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史记》写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马迁等;③由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二次高潮,《汉书》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④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
18、汉赋的特征、分类、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宋玉学习屈原的辞赋,创作了《神女赋》、《高唐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赋体作品
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
19、汉代辞赋的流变历程。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骚体赋,代表赋作家是贾谊。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而写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抒情,形式上与楚辞没多大差别,也用带“兮”的语句。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及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骚体赋上承楚辞,下启西汉中期的新体大赋。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大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等。西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
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变、衰落期。由大赋转变为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蔡邕的《述信赋》、赵壹等
20、贾谊的创造及其文学成就?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致可分三类:
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贮 书》《陈政事书》(又称万言书之祖)
三是一些杂论。
汉初,上层社会崇尚楚文化,影响到文人,便产生了祖述屈原作品的骚体赋。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
21、司马相如的辞赋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地位: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子虚赋》和《上林赋》
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最重要的作家。
扬雄:“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也!”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子虚》、《上林》,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大赋代表汉赋的最高成就,是汉赋的主流。概括地说,它的特点是:1、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言以上;
2、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
3、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
4、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话,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部分是正文,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
5、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开头的序一般用散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
⑨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划分时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高教版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 古 时 期:神话传说
(2)先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权诸子散文)
(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 代 时 期:诗
(6)宋 代 时 期:词
(7)元 代 时 期:曲
(8)明 清 时 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