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连云港以前叫什么名字啊
连云来港,古称“海自州”,江苏省地级市。海域6677平方公里。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海港,得名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与徐州市、宿迁市相连,南部与淮安市和盐城市毗邻。
连云港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国家东中西区合作示范点、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东海水晶之都。
(1)中国历史上的连云港扩展阅读:
民国元年(1912年),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县治设于今海州区。因东濒大海,故称东海。4月,析县境东部11镇设置新县灌云县。东海县初属江苏省徐海道,后属江苏省第十三、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陇海铁路终端港建成。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将东海、灌云各划出一部分成立连云市,区域:临洪口以南,烧香河以北,东至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为范围。为江苏省第三个省辖市和全国较早的省辖市(民国时期市县平级)。
② 连云港现在的辖区在中国历史上曾是哪些小国的国土
夏商时代:属徐州,称“人方东夷”“人方国”“隅夷”。
西周时代:属青州(一说兖州),称“人方国东夷”。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叫“郯子国”。
秦代称东海郡,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缯、下邳、淮阴、盱眙、东阳、 堂邑、广陵、凌12个县。
西汉时称东海郡,属徐州刺史部。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缯、良城、下邳、平曲、戚、开阳、临沂、利城、海西、兰祺、南城、山乡、即邱、祝祺、费、厚丘、容邱、东安、合乡、丞、建阳、曲阳、司吾、于乡、都阳、阴平、?吾乡、武阳、新阳、建凌、昌虑、都平、建乡、平曲38个县。
东汉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刺史部。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丘、合乡、昌虑、赣榆、阴平13个县。
三国时期称东海国,属魏。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虑、合城11个县。
西晋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徐州。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虑、合乡、赣榆12个县。
东晋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后赵、前燕、南燕、东晋。辖朐县、郯城、利城、襄贲、祝祺、厚邱、赣榆7个县。
南朝前期称东海郡,辖齐郡、东莞、琅玡、西海、东海、北海郡;南朝后期辖青州、冀州(侨置)辖地同上。
南朝齐、梁称:(一)东莞郡、琅玡郡,辖即丘、南东莞、北东莞3个县;(二)北东海郡,辖襄贲、僮、下邳、厚丘、曲城5个县;(三)北海郡,辖都昌、广饶、赣榆、胶东、剧、下密、平寿7个县;(四)齐郡。辖临淄、齐安、宿豫、尉氏、平虑、昌国、益都、西安、泰9个县。
北朝东魏称琅玡郡(又称海州朐县)。(一)东彭城郡,辖龙沮、安东、勃海3个县。(二)东海郡,辖赣榆、安流、广饶、下密4个县;(三)海西郡,辖襄贲、海西、临海3个县;(四)沭阳郡,辖下邳、临渣、怀文、服武4个县;(五)琅玡郡,辖朐、海安、山宁3个县;(六)武陵郡,辖上鲜、浴安2个县。
北齐北周称海州。(一)东海郡,辖广饶、东海2个县。(二)朐山郡,辖朐山县;(三)武陵郡,辖上鲜、洛安2个县;(四)沭阳郡,辖沭阳县;(五)海安郡,辖襄贲县。
隋朝称海州,后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涟水、沭阳、怀仁5个县。
唐朝隶属于河南道。先称海州总管府,后称海州,又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
五代时属吴、南唐、后周,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
宋明帝泰豫元年(西元472)于郁洲岛(连云港东部)立青州、冀州,是为连云港独立设州郡之始。青州领齐、北海、西海三郡,其中齐郡辖临淄、华城、齐安、西安、宿豫、尉氏、平虏、昌国、泰、益都十县,北海领郁、广饶、赣榆、胶东、剧、下密、平寿七县,西海辖县不详,冀州无实领土,共计十七县,相当于今连云港市连云区和新浦区东部。同年,徐州移治朐县(今连云港市海州区),领东海郡,辖襄贲、僮、下邳、厚丘、曲城五县,相当于今新浦区西部、海州区、赣榆县南部、沭阳县、新沂县、涟水县、灌云县、灌南县、淮安市淮阴区。
宋后废帝元徽元年(西元473),徐州移治新昌(今安徽省滁州市),而所辖淮北领土不改。
齐高帝建元元年(西元479),东海郡转属冀州,改名北东海郡,领土不变,同时,青州无西海郡,改辖东莞琅邪二郡,领即丘、北东莞二县,此时连云港东西两部分才合一,作为一个完整的行政区,辖现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赣榆县南部、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新沂市、涟水县、淮安市淮阴区。同年,北海郡郁县易名都昌县。
齐武帝永明元年(西元483),废齐郡齐安县。
齐武帝永明二年(西元484),青州齐郡移治瓜步(今南京市六合县),同时废华城县入临淄县,青州因此增领今南京市六合地区。
梁武帝天监十年(西元512)之后,多析置州县,青冀二州分为东彭城、北海、东海、僮阳、琅邪、北谯、齐、武陵八郡,其中东彭城郡辖龙沮(梁武帝置)、彭城(梁武帝置)、清河(梁武帝置)三县,北海郡辖赣榆、都昌(梁武帝置)、广饶(齐武帝置)、下密(梁武帝置)四县,东海郡辖襄贲、临海(梁武帝置)二县,僮阳郡辖县不详,琅邪郡辖海安(梁武帝置)、招远(原朐县,梁武帝改名)二县,北谯郡辖县不详,齐郡辖县不详,武陵郡辖高密县,共计十二县。
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西元549),趁侯景之乱、梁朝无暇顾及江北地区的机会,东魏占领青、冀二州,并改名海州,辖东彭城、东海、海西、沭阳、琅邪、武陵六郡,其中东彭城郡辖龙沮、安乐(彭城县改)、渤海(清河县改)三县,东海郡辖赣榆、安流(都昌县改)、广饶、下密四县,海西郡辖襄贲、海西(分襄贲县置)、临海三县,沭阳郡辖下城(新置)、临渣(新置)、怀文(新置)、服武(新置)四县,琅邪郡辖海安、朐(招远县改),山宁(北谯郡改)三县,武陵郡辖上鲜(齐郡改)、洛要(高密县改)二县,共计十九县,相当于今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赣榆县南部、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涟水县。
北齐(550-574)分东海郡广饶县置东海县。
陈宣帝太建五年(西元574),陈收复海州。
陈宣帝太建十一年(西元580),海州为北周所占,改琅邪郡为朐山郡,朐县为朐山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西元583)废郡,同时废原南青州义塘郡为怀仁县,并入海州,至此,赣榆县北部始归入连云港地区。此时,海州辖朐山、广饶、涟水、沭阳、怀仁五县,相当于今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涟水县。
隋文帝仁寿元年(西元601),改广饶为东海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西元607),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2),海州置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海州领朐山、龙沮(新置)、新乐(新置)、曲阳(新置)、沭阳、厚丘(新置)、怀仁、利城(新置)八县,涟州辖涟水、金城(分涟水县置)二县,环州辖东海、青山、石城、赣榆四县,东楚州辖山阳、安宜、盐城三县,共计十七县,相当于今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涟水县、阜宁县西部、盐城市区、建湖县、盐都县、淮安市区、淮安市淮阴区、楚州区、洪泽县、金湖县、宝应县。是为连云港领域较大时期。
唐高祖武德六年(西元624),改海州新乐县为祝其县。
唐高祖武德七年(西元625),改总管府为都督府,海州总管府改为海州都督府,同时东楚州改属扬州都督,而以沂州来属,沂州辖费、临沂、颛臾三县,此时海州总管仍辖四州十七县,相当于今、涟水县、山东省临沂市区、费县、平邑县、临沭县、莒南县。这也是连云港领域较大时期。
唐高祖武德八年(西元626),废龙沮、曲阳县入朐山县,利城、祝其县入怀仁县,厚丘县入沭阳县,又废环州为东海县,此时海州都督府辖海、涟、沂三州九县。
唐高祖武德九年(西元627),废涟州为涟水县,改属泗州。
唐太宗贞观元年(西元627),罢都督府,分天下为十道,海州属河南道。此时,海州辖朐山、沭阳、怀仁、东海四县,相当于今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
唐高宗总章元年(西元668),沭阳县改属泗州。 唐高宗咸亨五年(西元674),沭阳县复属海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西元742),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西元758),改郡为州,东海郡复改为海州。
唐昭宗光化二年(西元899年),海州入吴国。
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西元959),为后周所占。
宋太宗至道三年(西元998),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
宋神宗熙宁五年(西元1073),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
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1),海州为金侵占。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西元1162),海州复归南宋。
宋孝宗隆兴年间(1163-1165),海州再割让金国。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西元1220),海州再归南宋。
宋理宗端平二年(西元1235),海州徙治东海县。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西元1253),海州复治朐山县。
宋理宗景定二年(西元1262),海州改为西海州。
宋恭帝德祐元年(西元1275),西海州为元所占,复改为海州。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西元1279),升为海州路总管府,领朐山、沭阳、赣榆(怀仁县改)、东海县及录事司。后改为海宁府。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西元1284),海宁府改为海宁州,录事司与东海县均并入朐山县。海宁州改属淮安府路。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西元1292),设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海宁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淮东道宣慰司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淮安路。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西元1367),海宁州归吴,属江南行中书省。
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废朐山县,沭阳县直属淮安府。海州至此保有州治和赣榆县,从唐贞观元年(西元627)以来的局面从此被打破,相当于今天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是连云港局域最小时期。同年,废江南行中书省,海州属中书省淮安府。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西元1381),废行中书省,淮安府归六部直辖。
明成祖永乐元年(西元1403),海州仍属南京淮安府。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海州为满清侵占。
清顺治二年(西元1645),设江南省,属江南省淮安府。
清康熙元年(西元1662),从江南省分出安徽省,海州属安徽省淮安府。
清康熙五年(西元1662),淮安府复归江南省。
清康熙六年(西元1662),江南省改名江苏省,海州属江苏省淮安府。
清雍正二年(西元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统州治和赣榆、沭阳二县,脱离淮安府管辖,恢复唐初以来的局面。相当于今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沭阳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
民国元年(西元1912)海州直隶州被废,东海县分成东海和灌云两县;
③ 古时连云港有什么别称
连云港(Lianyungang),古称“海州”或“东海郡”。别称“朐”,
④ 连云港地理位置的历史演变
概况
古典名著《西游记》描写的花果山下,有一座“烟霞散彩,日月耀光”的海港山城——这就是如今的连云港市。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18000公里海岸线的脐部。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8.4`-119.48`,北纬34.7`-35.7`之间,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素以“东海名郡”著称。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人口约460万,其中市区面积88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5万。全市所辖4县4区,即东海、赣榆、灌南、灌云4县和新浦、海州、云台、连云4区。连云港市依山而建,城市规划一市双城,中间有新墟公路相联,东西长40余公里。东部城区以墟沟为中心;西部城区以新浦为中心。
连云港古称海州,曾名新海连市、新海市、连云市,曾经属于山东省,即1949年到1953年,在1953年划归江苏省,1961年以港口名称更名为连云港市。连云港素有“淮口巨镇”、“东海名郡”之称,作为“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和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已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华东地区新兴的工业、外贸、旅游、港口城市。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锦屏山南麓的桃花涧,就是旧、新石器时代遗址。如今,连云港旧貌换新颜,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经济国际化水平已居江苏前列。
区号:0518
邮编:222000
位置:位于江苏省东北部,陇海铁路终点,东临黄海,北接山东,南连长江和淮河,背靠“东海第一胜境”——云台山。
面积: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81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总人口465万。
区划:辖东海、赣榆、灌云、灌南四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新浦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文化
连云港市古称朐县、郁州、海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秦汉时起即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秦 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至此。公元前212年,他在海州的孔望山下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海外开放的门户--秦东门,使连云港成为与嘉峪关、山海关、镇南关遥相呼应的四大开放关隘之一。
在中国的沿海港口城市中,连云港市的文化古迹最为丰富,历史最为久远。据考古发现,远在10万年以前,在连云港市的羽山附近就有人类活动。在4、5万年前的锦屏山地区也出现了古人类活动。1979年在它的南麓桃花涧及东海县附近的大贤庄,发现了迄今为止尚属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唯一的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锦屏山一带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有10多处。其中,二涧遗址为中国原始农业最早开发地区之一,是5000年前中国东方民族的中心-少昊氏遗址。1986年在连云港市中云乡藤花落发现的史前城址遗存为典型的龙山文化遗迹,距今约5000年的历史。1979年发现的长20米、宽11米的“将军崖岩画”是我国沿海目前唯一反映原始农业部落生活的石刻岩画,它对研究中国的民俗学及美术史等有着极其宝贵的参考价值。在孔望山南麓,有一堵长15.6米,宽9.7米的摩崖造像。经专家鉴定,确认其为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像摩崖造像,对研究中国的佛教史、外交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历史上,多少文人雅士在连云港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宝贵的遗迹。据《左传》记载,鲁昭公17年(公元前525年)秋,孔子“问官于郯”,孔望山因孔子登临观海而闻名,如今孔望山上尚存“问官台”。秦始皇出巡至朐县,在朐山(现名锦屏山)立石秦东门。秦代方士徐福为赣榆县徐福村人,受秦始皇派遣,东渡日本。吴承恩晚年以云台山为背景写成神话小说《西游记》。李汝珍晚年在海州写成传世名著《镜花缘》。其他如晋代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东坡、石曼卿、沈括、李清照、辛弃疾,元代的张叔夜,清代的吴敬梓、林则徐,近代的朱自清等等,大都遗迹犹在,遗篇留芳。
⑤ 中国近代史,连云港有没有什么人物
沈云沛(1854年-复1918年),制字雨辰,号雨人。江苏省海州直隶州(今属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沿海滩涂开发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东陇海铁路的奠基人,海州师范学院创始人。
许鼎霖(1857一1915年),字九香,赣榆县(现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南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为秘鲁领事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皖先后任盐运使、庐州知府、署理风阳知府、大通税监、安徽道员,代理芜湖道署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浙江省任洋务局总办。宣统二年(1911年)初任本溪湖煤铁公司督办、盐政正监督、奉天交涉使。
⑥ 连云港古代有啥历史名人么
连云来港古代的名人自有:
许鼎霖:
许鼎霖光绪八年中举,宣统二年,许鼎霖创办赣丰机器油饼厂。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与张謇先后合办耀徐玻璃公司、镇江开成铅笔罐厂,上海大达轮船轮步公司等企业。
徐福:
徐福是秦朝时期著名方士,始皇二十八年,徐福等人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传播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日本人民医疗技术等秦朝先进文化。
(6)中国历史上的连云港扩展阅读:
连云港古迹较为丰富,历史久远。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是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江苏3大旅游区之一。
连云港集名山、名海、名水、名竹、名石、名书、名井于一地,构成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旅游景观,1959年和1978年在锦屏山南麓二涧和东海县山左口乡大贤庄。
均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唯一的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遣址。锦屏山地带新石器时代遣址有19处,二涧遣址为中国原始农业最早开发区之一。
1979年发现的长20米、宽10米的将军崖岩画。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中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早100到200年,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⑦ 请问一下连云港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夏商时代:属徐州,称“人方东夷”“人方国”“隅夷”。
西周时代:属青州(一说兖州),称“人方国东夷”。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叫“郯子国”。
秦代称东海郡,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缯、下邳、淮阴、盱眙、东阳、 堂邑、广陵、凌12个县。
西汉时称东海郡,属徐州刺史部。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缯、良城、下邳、平曲、戚、开阳、临沂、利城、海西、兰祺、南城、山乡、即邱、祝祺、费、厚丘、容邱、东安、合乡、丞、建阳、曲阳、司吾、于乡、都阳、阴平、?吾乡、武阳、新阳、建凌、昌虑、都平、建乡、平曲38个县。
东汉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刺史部。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丘、合乡、昌虑、赣榆、阴平13个县。
三国时期称东海国,属魏。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虑、合城11个县。
西晋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徐州。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虑、合乡、赣榆12个县。
东晋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后赵、前燕、南燕、东晋。辖朐县、郯城、利城、襄贲、祝祺、厚邱、赣榆7个县。
南朝前期称东海郡,辖齐郡、东莞、琅玡、西海、东海、北海郡;南朝后期辖青州、冀州(侨置)辖地同上。
南朝齐、梁称:(一)东莞郡、琅玡郡,辖即丘、南东莞、北东莞3个县;(二)北东海郡,辖襄贲、僮、下邳、厚丘、曲城5个县;(三)北海郡,辖都昌、广饶、赣榆、胶东、剧、下密、平寿7个县;(四)齐郡。辖临淄、齐安、宿豫、尉氏、平虑、昌国、益都、西安、泰9个县。
北朝东魏称琅玡郡(又称海州朐县)。(一)东彭城郡,辖龙沮、安东、勃海3个县。(二)东海郡,辖赣榆、安流、广饶、下密4个县;(三)海西郡,辖襄贲、海西、临海3个县;(四)沭阳郡,辖下邳、临渣、怀文、服武4个县;(五)琅玡郡,辖朐、海安、山宁3个县;(六)武陵郡,辖上鲜、浴安2个县。
北齐北周称海州。(一)东海郡,辖广饶、东海2个县。(二)朐山郡,辖朐山县;(三)武陵郡,辖上鲜、洛安2个县;(四)沭阳郡,辖沭阳县;(五)海安郡,辖襄贲县。
隋朝称海州,后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涟水、沭阳、怀仁5个县。
唐朝隶属于河南道。先称海州总管府,后称海州,又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
五代时属吴、南唐、后周,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
宋明帝泰豫元年(西元472)于郁洲岛(连云港东部)立青州、冀州,是为连云港独立设州郡之始。青州领齐、北海、西海三郡,其中齐郡辖临淄、华城、齐安、西安、宿豫、尉氏、平虏、昌国、泰、益都十县,北海领郁、广饶、赣榆、胶东、剧、下密、平寿七县,西海辖县不详,冀州无实领土,共计十七县,相当于今连云港市连云区和新浦区东部。同年,徐州移治朐县(今连云港市海州区),领东海郡,辖襄贲、僮、下邳、厚丘、曲城五县,相当于今新浦区西部、海州区、赣榆县南部、沭阳县、新沂县、涟水县、灌云县、灌南县、淮安市淮阴区。
宋后废帝元徽元年(西元473),徐州移治新昌(今安徽省滁州市),而所辖淮北领土不改。
齐高帝建元元年(西元479),东海郡转属冀州,改名北东海郡,领土不变,同时,青州无西海郡,改辖东莞琅邪二郡,领即丘、北东莞二县,此时连云港东西两部分才合一,作为一个完整的行政区,辖现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赣榆县南部、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新沂市、涟水县、淮安市淮阴区。同年,北海郡郁县易名都昌县。
齐武帝永明元年(西元483),废齐郡齐安县。
齐武帝永明二年(西元484),青州齐郡移治瓜步(今南京市六合县),同时废华城县入临淄县,青州因此增领今南京市六合地区。
梁武帝天监十年(西元512)之后,多析置州县,青冀二州分为东彭城、北海、东海、僮阳、琅邪、北谯、齐、武陵八郡,其中东彭城郡辖龙沮(梁武帝置)、彭城(梁武帝置)、清河(梁武帝置)三县,北海郡辖赣榆、都昌(梁武帝置)、广饶(齐武帝置)、下密(梁武帝置)四县,东海郡辖襄贲、临海(梁武帝置)二县,僮阳郡辖县不详,琅邪郡辖海安(梁武帝置)、招远(原朐县,梁武帝改名)二县,北谯郡辖县不详,齐郡辖县不详,武陵郡辖高密县,共计十二县。
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西元549),趁侯景之乱、梁朝无暇顾及江北地区的机会,东魏占领青、冀二州,并改名海州,辖东彭城、东海、海西、沭阳、琅邪、武陵六郡,其中东彭城郡辖龙沮、安乐(彭城县改)、渤海(清河县改)三县,东海郡辖赣榆、安流(都昌县改)、广饶、下密四县,海西郡辖襄贲、海西(分襄贲县置)、临海三县,沭阳郡辖下城(新置)、临渣(新置)、怀文(新置)、服武(新置)四县,琅邪郡辖海安、朐(招远县改),山宁(北谯郡改)三县,武陵郡辖上鲜(齐郡改)、洛要(高密县改)二县,共计十九县,相当于今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赣榆县南部、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涟水县。
北齐(550-574)分东海郡广饶县置东海县。
陈宣帝太建五年(西元574),陈收复海州。
陈宣帝太建十一年(西元580),海州为北周所占,改琅邪郡为朐山郡,朐县为朐山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西元583)废郡,同时废原南青州义塘郡为怀仁县,并入海州,至此,赣榆县北部始归入连云港地区。此时,海州辖朐山、广饶、涟水、沭阳、怀仁五县,相当于今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涟水县。
隋文帝仁寿元年(西元601),改广饶为东海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西元607),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2),海州置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海州领朐山、龙沮(新置)、新乐(新置)、曲阳(新置)、沭阳、厚丘(新置)、怀仁、利城(新置)八县,涟州辖涟水、金城(分涟水县置)二县,环州辖东海、青山、石城、赣榆四县,东楚州辖山阳、安宜、盐城三县,共计十七县,相当于今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涟水县、阜宁县西部、盐城市区、建湖县、盐都县、淮安市区、淮安市淮阴区、楚州区、洪泽县、金湖县、宝应县。是为连云港领域较大时期。
唐高祖武德六年(西元624),改海州新乐县为祝其县。
唐高祖武德七年(西元625),改总管府为都督府,海州总管府改为海州都督府,同时东楚州改属扬州都督,而以沂州来属,沂州辖费、临沂、颛臾三县,此时海州总管仍辖四州十七县,相当于今、涟水县、山东省临沂市区、费县、平邑县、临沭县、莒南县。这也是连云港领域较大时期。
唐高祖武德八年(西元626),废龙沮、曲阳县入朐山县,利城、祝其县入怀仁县,厚丘县入沭阳县,又废环州为东海县,此时海州都督府辖海、涟、沂三州九县。
唐高祖武德九年(西元627),废涟州为涟水县,改属泗州。
唐太宗贞观元年(西元627),罢都督府,分天下为十道,海州属河南道。此时,海州辖朐山、沭阳、怀仁、东海四县,相当于今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
唐高宗总章元年(西元668),沭阳县改属泗州。 唐高宗咸亨五年(西元674),沭阳县复属海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西元742),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西元758),改郡为州,东海郡复改为海州。
唐昭宗光化二年(西元899年),海州入吴国。
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西元959),为后周所占。
宋太宗至道三年(西元998),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
宋神宗熙宁五年(西元1073),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
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1),海州为金侵占。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西元1162),海州复归南宋。
宋孝宗隆兴年间(1163-1165),海州再割让金国。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西元1220),海州再归南宋。
宋理宗端平二年(西元1235),海州徙治东海县。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西元1253),海州复治朐山县。
宋理宗景定二年(西元1262),海州改为西海州。
宋恭帝德祐元年(西元1275),西海州为元所占,复改为海州。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西元1279),升为海州路总管府,领朐山、沭阳、赣榆(怀仁县改)、东海县及录事司。后改为海宁府。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西元1284),海宁府改为海宁州,录事司与东海县均并入朐山县。海宁州改属淮安府路。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西元1292),设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海宁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淮东道宣慰司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淮安路。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西元1367),海宁州归吴,属江南行中书省。
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废朐山县,沭阳县直属淮安府。海州至此保有州治和赣榆县,从唐贞观元年(西元627)以来的局面从此被打破,相当于今天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是连云港局域最小时期。同年,废江南行中书省,海州属中书省淮安府。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西元1381),废行中书省,淮安府归六部直辖。
明成祖永乐元年(西元1403),海州仍属南京淮安府。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海州为满清侵占。
清顺治二年(西元1645),设江南省,属江南省淮安府。
清康熙元年(西元1662),从江南省分出安徽省,海州属安徽省淮安府。
清康熙五年(西元1662),淮安府复归江南省。
清康熙六年(西元1662),江南省改名江苏省,海州属江苏省淮安府。
清雍正二年(西元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统州治和赣榆、沭阳二县,脱离淮安府管辖,恢复唐初以来的局面。相当于今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沭阳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
民国元年(西元1912)海州直隶州被废,东海县分成东海和灌云两县;
1935年由东海、灌云各划出一部分成立连云市,区域:临洪口以南,烧香河以北,东至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为范围。为江苏省第三个省辖市和全国较早的省辖市。民国时期实行市县平级政策。
1946年4月1日,连云市第一任市长张振汉到任。(因爆发抗战,连云市筹备被迫中止,故1946年才出现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山东鲁中南行署。先称新海连特区后称新海连市,辖新海市、连云市、云台办事处(后又分前云台区、后云台区)两市一区。新海连市时,辖新华区、民主区、锦屏区、浦西区、云台区、连云区等7个区。1953年1月1日起划入江苏省,归徐州专署管辖,1961年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1962年为江苏省直辖市。1983年国家地市体改时,江苏省将原徐州地区的赣榆、东海、灌云3县划归连云港市;1996年江苏省又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辖四县四区。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云台区,现辖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⑧ 连云港市历史名人有哪些
徐福 ,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
钟离昧版 (?一前200年),汉朐县伊芦乡(今灌云权县伊芦乡)人
糜竺 (?—223年),字子仲,汉东海朐(今云台区关里村)人
鲍照 (405—466年),字明远,东晋义熙元年出生于北海郡(今连云港市云台区)
石延年 (994一1041年),字曼卿,其先祖父是幽州人(今北京一带)
胡松年 (1086—1146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今赣榆县)人
李汝珍 (约1763一约1830年),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人
朱自清 (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海州。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
谷牧 (1914年一 ),原名刘曼生
⑨ 连云港有多少年的历史
连云港市古称朐县、郁州、海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秦汉时起即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开专放门户属。秦 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至此。公元前212年,他在海州的孔望山下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海外开放的门户--秦东门,使连云港成为与嘉峪关、山海关、镇南关遥相呼应的四大开放关隘之一。
连云港可查的最早历史
⑩ 连云港有哪些名胜古迹
连云港的名胜古迹介绍如下:
花果山,国家5A级景区。来源玉吴承恩小说《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形成了现在规模的花果山景区。花果山景区节假日人较多,平时人较少,四季都可登山游玩,并且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不同时节有不同的感受。
海清寺阿育王塔位于花果山进山处的大村水库旁,自古就是云台山的一个主要景点,明代叫“古塔穿云”,清代叫“塔影团圆”。它的特点有五:一是历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经历过郯城1668年8.5级大地震的洗礼,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壮丽,再经山光水色的映衫,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游客有参与的机会;五是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倍增游兴。
拦海大堤。是人工填海所造的人工堤坝,由于当时技术和经济受限,就采取了开山填海的办法,把陆地的山开采后向海里填埋,把陆地与海岛相连,就形成了现在的人工堤坝,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大堤,全长6700米,被誉为“神州第一堤”。
唐碑对面是一块宋代的摩崖石刻,体量也很大,且保存完好,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碑用三言诗的形式,叙述三位友人泛海登山畅饮终日的事情。由祖无择作诗、苏唐卿小篆、王公衮刻。三者都体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所以后人把它称为“三绝碑”。1978年,叶圣陶为郁林观石刻书写了“唐隶未篆”的榜额,已镌于古刻之右。
配图可自行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