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美名是哪些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美名是哪些

发布时间:2021-02-23 07:47:35

1. 我国有这五千年文化历史,人们曾经为它起了那些美名如什么什么什么等

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范蠡,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携西施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商鞅变法:商鞅,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

2.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及重大事件

事实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来说这个五千年是从大禹治水那时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证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了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
最近,夏商周断代工程己经取得突破性成就。专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帝事夏一千年左右。这样算来,从黄带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一般讲文明史,是以城、青铜和文字为标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计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专家认为这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科学家还发现山东大波口文化中晚期?quot;陶文"与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脉相承的迹象,估计 "陶文"距今约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的一座古城遗址中又发现了一种与甲骨文差别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个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余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匀,笔划纤细。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专家们还发现了河图和洛书。河图刻有一到十个自然数排列图形,洛书刻有一到九个自然数排列图形。这些图形是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龟甲上,人称 "河洛文化"。有人称这是中华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坛。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证实中国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这个是最俱权威的官方网站有问题的答案: http://www.zh5000.com/ZHJW/yhsb/200403/0001.htm

3. 列举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代表

中华五千文明,人才辈出,何止千万。

然专而不全者众,内外兼修者少。

在这里,先给这次“全能”的评选标准下一个笼统的定义——“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

10曾国藩

号涤生,原名子城,谥文正,中兴名臣,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曾国藩奉行“立言、立功、立德”。

立言,他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传;立功,他建立湘军,挽救了清帝国;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则。

因此,他除了“一品侯”头衔之外,还有“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贤”、“近代史之父”诸等称谓。

9王阳明

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明代心学泰斗,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其学发展为姚江学派,对明代及后世儒学影响甚巨。

宁王叛乱,王阳明成功的运用自己独特的阳明心学,然后趁敌不备先攻南昌,反客为主,使宁王陷于被动。

决战中火攻南康,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前后只用了35天。

王阳明晚年奉旨南巡时,途径大余青龙赤江古码头,病故于船上,后人在此建亭以示纪念。

亭中是一座大理石碑,碑西面阴刻“王阳明先生落星处”、“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手书”。每年都有大批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前来凭吊。

8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名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位杰出的文学家、改革思想家和教育家。

公元1038-1043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善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号令严明,夷狄不敢犯,被敬称为“龙图老子”、“小范老子”。

公元1043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后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且其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

他倡导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范仲淹亦被朱熹誉为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7李世民

即唐太宗,李渊次子,以“济世安民”为名。

雄才大略,智勇兼备,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千古一帝”。

李世民精于战法,善于运用骑兵,出奇制胜。临战身先士卒,统军驭将,恩威并用。

对降将和少数民族将领,能竭诚相待,委以重任,被夷狄蛮羌尊为“天可汗”。

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兼听纳谏,视民如子,不分华夷,海纳百川,文治武功均有杰出的建树,世誉“贞观之治”,亦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时期之一。

6周瑜

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长壮有姿貌”,精音律,多谋略,人称“美周郎”。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并吞江东,大都督周瑜扬长避短,火烧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名震华夏。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年仅36岁。

周瑜文采超群,性情宽宏,雍然大度:“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文武双全,雅量高致,精于音乐,时有谣谚道:“曲有误,周郎顾”。

5诸葛亮

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发明家,人称“卧龙”。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三分”。

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勤勉谨慎,事必亲躬,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

公元227年,上疏《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公元234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娴熟韬略,学识渊博,兼通天文地理,奇门遁甲。

多谋略,善巧思,曾革新“连弩”,造“木牛”、“流马”,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千百年来,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的故事亦为世人所歌诵。

4曹操

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武艺过人,善诗词,通古学。

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却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20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韵沉雄,清峻通脱,慷慨悲凉。

3班超

字仲升,东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少有大志,不拘小节,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

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来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危急,班超当机立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决定先下手为强,斩杀匈奴使者百余人。鄯善举国震恐,随即归汉。

班超驻守西域32年,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大陆联为一体,为大汉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2范蠡

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被尊称为“商祖”、“商圣”。

公元前494年,勾践伐吴,范蠡谏阻,不听,遂遭失败。后献“卑身厚赂,乞成于吴”之计,订城下之盟,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及归国,与文种鼎力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筑城立廓,发展生产,以俟时机。

范蠡倡“道”、“气”,主“恒”、“常”,重“持盈”、“定倾”、“节事”,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才能取胜。

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兴越灭吴,完成勾践称霸大业。

其后,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之共患难而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被后人奉为“文财神”。

1姜尚

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其封姓,也称吕望,又作吕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被誉为“兵家始祖”、“武圣”。

相传有一次,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遂尊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公元前1066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大战于牧野,大胜纣军。

姜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亦称“齐太公”。

姜子牙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五行术数奇门遁甲,无一不精无一不通。”

相传著有不朽兵书《三略》、《六韬》,是中国历史上被神化了的一代奇人。

4.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五千年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气天成的英雄回赞歌。一首硕强抗争的劳动答人民的赞歌,一首慷慨激昂、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之歌。五干年的沧桑巨变,五千年的兴衰成败,浩瀚的历史皆浓缩于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中。

5. 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历史有哪些

这个只是传统的说法,事实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来说这个五千年是从大禹治水那时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证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了.

6. 中国人号称五千年文明 美国呢

怎么啦?那些基本历史事实地球人都知道啊?

1、“中国”是有悠久历史,辛亥革命前,是漫长的封建帝制,有清、明、元等朝代……但都是“农业文明”。
2、“美国”2百年,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事段。这之前,是:弗吉尼亚第一个殖民点建立…“五月花号”跨洋……欧洲文明…罗马…希腊…克里特岛……传承的是西方文明。

可见——
以“中国”5千年和“美国”2百年比,这是概念的混乱。常识的错误。扭曲的见解。

例如——
1、“五月花号”在普利茅茨登陆,十几年后,创办“哈佛大学”。200年前他们制定的宪法,那就是从古典希腊城邦时代直到18世纪西方政治智慧的结晶。
就像中国一些边疆地区,开发晚,但那里的大多数居民是中原早期开发地区的移民。
2、古代世界文明中,比中华文明早约2千年的有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早约1千年的有西方文明(米诺斯文明)……
考证历史,大部分时期,西方文明的发展水平都高于中国。
米诺斯文明修建起宏伟瑰丽的宫殿和创造出美伦美奂的壁画时,相当于我们的夏朝,但我们的夏朝到今天在研究中。
大约在西方历史的两个“黑暗时期”(Dark Ages),即公元前12~8世纪,公元5~10世纪,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高于西方。但这两个时期都是有外族入侵,打断了西方文明的正常发展进程……

小结——
1、虽然我们中国历史悠久,但那是农业文明。
2、美国虽然是年轻的国家,但却是从古老的西方文明走出的现代化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的文明。

7.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的是什么

其实中 国只有三千五百年@的文明历史,不要听信@教科书

8. 形容文明古老的中国的美好称谓有哪些

1.华夏。

古代中国的别称。也称“夏”、“诸夏”。是中国古代周王朝的自称,以区别与周王朝敌对的四方部落(四夷)。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圣洁,华夏是礼仪之邦,与外族胡人相对。

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称为诸夏。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华夏”最初仅为一文化概念,也是周王朝的自称,至汉代以后成为汉族的别称,始带有民族概念。

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华”亦即“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

在甲骨文中,夏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

2.中华。

指中国。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后随着历史演化,与各民族不断融合,因此凡属于中华文化范畴的皆属中国。

华者,初源于华胥氏(位于华山之西,今西安市蓝田华胥镇)。《列子·黄帝》有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伏羲、女娲生子少典。《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故而,华胥正是炎黄之祖也。

3.九州。

古代中国的代称。又名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地域概念。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至迟自晋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九州制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政治理想。

4.四海。

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即(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域。古以 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5.中原。

在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中泛指中国。有时又以“中国”代称中原。又称中土、中州,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华夏

网络-中华

网络-九州

网络-四海

网络-中原

9. 怎么形容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美

东汉大儒孔颖达有云:“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二字,本身就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源流。华夏本身就是一个瑰丽无比的形容词。

阅读全文

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美名是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