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
一、政治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1、中央集权脉络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2、君主专制脉络
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3、选官用官制度脉络
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二、经济
1、夏商西周时期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但缓慢毕竟也在发展。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比早期的遗址分布更为广泛,中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则比旧石器时代更密集,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反映。
到了新石器时代,不仅氏族部落的定居营地已遍布整个中国大陆,在高山、草原、海岛都有发现,而且黄河流域的不少地方远古遗址的分布数量已与现代村落大致相同。
生产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十分丰富,每种工具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提高。新石器时代早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磨光石斧、石刀、石铲,到了晚期发展成更为进步的石犁、有肩石锄、有段石锛等,工具的改进无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更多地得到开发,也有更多的野生动物被驯养成为家畜和家禽;矿产、森林、江河湖海成为人们索取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
在这种生产力逐步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经济不断取得进步。当黄河流域出现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国之际,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已经在北方的辽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纷纷出现,从而使中国大陆的奴隶制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
2、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里所说的劳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而言。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先进的生铁冶铸技术,即出现了铸铁,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并由此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井田制破坏,农民个体经济广泛出现。这一点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吴问》和《汉书·食货志》所载李悝尽地力之教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另外,从《墨子》、《孟子》、《商君书》、《荀子》等著作中也可看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生产者是个体农民。
3、秦汉时期
回顾秦汉经济发展的历程,可知始终是在政治干预经济的状态下进行的。由于中国早在公元前3 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迫使封建统治集团对古代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进行干预,以使社会经济朝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一的轨道运行。
于是形成了封建经济的自然发展与封建国家经济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国封建政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同一,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的同一,为封建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而且也铸造成我国封建经济结构的“同一”模式:首先是家庭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同一;然后是国家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同一;最后是地主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同一。
这种社会生产结构在家庭、国家、田庄不同生产单位的同一状态,进一步弥合了社会生产的自然分工,使商品经济日益屈从于自然经济,形成了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同一;土地所有制国有和私有的同一,国家政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同一,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的同一。
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同一”模式,奠定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经济基础。
4、魏晋南北朝
从宏观上说,由于战乱不断,这一时期的经济,在纵的方面,表现为艰难曲折、波浪式的前进。在北方,东汉末年大破坏之后,有三国至西晋太康时的发展;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的大破坏中,还出现过后赵、前秦的两度统一和经济上的两度复苏。
十六国时期的大破坏之后,经过缓慢的发展,出现了北魏后期的繁荣;魏末大乱后,又有齐、周时的发展。在南方,有孙恩、桓玄时的变乱、宋魏战争、侯景之乱等的大破坏,也有东晋太元、宋元嘉、齐永明和梁武帝前期的发展。
横的方面,由于北方的屡遭破坏、江南以及东北、西北的发展,向着全国均衡发展的方向跨进了一步。
5、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光辉灿烂的一页。他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低估的。隋唐五代在中国经济史上也是一个巨大转折时期。
自晋王朝被逼南渡,中原地区原来居住和从边远地区南进到中原的各民族展开争夺华夏大地的战争,连年战争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五胡十六国,极混乱纷争的局面。
以后由南进的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了北魏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它原是游牧民族,从原始公社制习惯出发,统一中国北方后,经济上的任务首先是把大量荒地计口授田,施行了均田制。
并且积极推行汉化,这一点对经济的恢复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北魏政权最后还是被高氏集团建立的北齐,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所代替。北周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
东晋南渡在客观上把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带到南方,而且把大批技术人员、知识分子也带到南方,使南方迅猛的赶上北方,后来终于超过北方。
淝水之战,阻住了北方羯族和氐族两个异民族的南下,使南方一直到隋、唐、五代都处于相对安定的环境,使经济发展有一个和平祥和的有利条件。
南方经济发展极不统一。虽无大的战争,但却并不统一,政治也不稳定。经过了宋、齐、梁、陈,最后让北方来的继承了北周的隋统一了全国。
隋所以能统一中国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还是北方高于南方。就以穿的来说,丝绸是北方生产的,南方只是麻、绵布。
在北方建的赵州石桥反映了北方建筑水平,南方当时还处于“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湿,无有蓄积之资”(隋书卷24食货志)。所以决定的因素还在经济。
隋朝在战乱中创立了一个统一的王国,在政治经济上开始了封建社会的一个巨大变革。隋的统一全国为唐代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应该一提的是隋朝使大陆与台湾关系进一步密切,隋炀帝派使者二次去台,到唐时把台湾划给岭南节度使管辖。经隋派兵进驻,到唐则完成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
五代十国时间很短,实际是唐代的继续,经济虽因战乱而受影响,但仍然有很大进步,正因为经济的发展才有全国统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统一起来了。
6、宋辽夏金时期
土地私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土地制度的单一发展方向,土地租佃关系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从而把国家对土地的占有和对民间土地占有的干预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这一时期,土地私有制度不仅在宋朝统治的汉族地区得到广泛发展,而且逐步在辽、西夏、金统治下的北方民族地区取得主导地位,这不仅扩大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地域范围,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私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使广大农村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7、元朝时期
元代经济历史盛世辉煌的经验和衰世急剧崩溃的教训足可成为今人国民经济管理活动的暮鼓晨钟。鸟瞰世界民族之林,任何忽视历史经验教训,或不总结自己民族历史上经济管理得失所在的民族,都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人类漫长的中世纪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经济管理经验无与伦比,罕有其匹。
元代经济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在中华民族经济管理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卓越的军事、经济管理谋略运筹思维,忽必烈多元一体化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模式。
8、明清时期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声有色的时代。明代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有诸多新现象、新特点,值得认真总结,深刻分析、取其精华,以资借鉴。
在明代270 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变化很快,内容丰富,种类庞杂。以明代经济由单一经营向着农、工、商多种综合经营过渡为主要线索,循其运行轨迹,稽其来龙去脉,以纵通为主,纵横结合,力求多视角、多层面展示有明一代经济发展风貌。
在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中,强调召军移民开荒屯田的重大经济效益及其对改变全国人口与土地布局和缩小边区与内地经济差距的巨大意义;强调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明太祖经济立法对有明一代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强调田赋“折色”对生产发展的刺激。对于明中叶的经济问题,从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动上入手,指出由法制破坏而引发土地兼并激烈,导致农民大量破产逃亡。
于是迫使封建统治者不得不进行赋役改革,以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王朝的统治地位。对于明后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则紧紧把握住农业经济结构变化这一重大课题,重点探讨了商业性农业的掀起、专业经济市镇的勃兴、“一条鞭法”、“计亩征银”的意义以及对外贸易的新发展。
对于明末封建国家的财政危机,从政治上的动荡必然导致经济上的混乱出发,着重勾勒了“三饷”加派的严重后果。而对于明末农民起义军的经济政策,则本着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肯定其应有的进步性。
三、文化
1、夏商周
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
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5、隋唐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发展引领了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响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6、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7、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尾声,承古萌新,西学东渐。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个时期文化的特点。承古: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撰大型图书成就突出,体现民族文化的博大气象。萌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经济发展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古代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B. 中国各朝代文化重心及其演变过程(各个朝代的都要,尽量详细)
文化,受到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而不断变化,通常情况,国都和陪都汇百家之长,实版力最权强
从春秋说起吧
道家鼻祖老子,以其思想体系创立道家,而此时老子任东周史官,所以洛阳是道家体系创立的地方
中国第一本史书出自左丘明,所以史学的成就在鲁国,国都曲阜
后期,孔子在曲阜创立儒家
周王虽然实力受损,但还是周王,祖庙还在西安,所以西安的地位不可忽略
总结,由于各国文化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中心
春秋前期,镐;中期,洛邑;后期,曲阜
战国,战国十家,各有所长,中心也不同
最有名的是齐国临淄的稷门学宫,孟子、邹衍(阴阳家)、慎到都曾于此讲学,著书立说
后期吕不韦著书时,请了食客,汇聚了各种学说是文学史的一大盛事
总结,战国没有文化中心,正因此,这个时代,后世难及其一二
C. 中国古代各朝代概况
从秦开始吧.....
秦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政治上以中央集权为主,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三公,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的控制。
秦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精锐庞大的军队,普遍的看法,认为秦朝时总人口约200万,但是秦军却达到了30万之众,
秦的科技在当时也处于领先地位,铁器已经开始广泛用于农业和军事,(虽然青铜器仍然占主要地位)
而秦军装备的弩机,至今仍然难以仿制
但秦的律法严酷,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这些也是秦末农民起义频繁的缘故.
西 汉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汉朝延续了许多秦朝的管理体制,但削弱了中央集权。儒家的治国之道被汉朝作为治国安邦的信条。
政治上,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东 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
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
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
东西 晋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采取宽和节俭的方针,继续推行废止典农官的政策,把曹魏以来的屯田民编入郡县为自耕小农,全国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归于一律
晋武帝立白痴的惠帝为太子,又为他娶了凶狠狡诈的贾南风为妃。平吴以后,武帝不再兢兢业业,开始奢侈放纵。
他死后,元康元年 (291),贾后联合楚王玮先后杀死辅政的杨骏和汝南王亮,接着又消灭楚王玮。贾后专擅朝政任用裴頠、张华,维持了短暂平稳的政局。但延绵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也从此开始。
惠帝永兴元年 (304),率领流民由西北进入益州的賨人李雄在成都称成都王,匈奴五部与杂胡的首领左贤王刘渊在左国城称汉王,这是少数民族最初建立的两个政权。愍帝降于汉,西晋亡。以后其他少数民族相继崛起,汉族张氏、李氏也先后在凉州据地自保,形成十六国局面。
西晋覆亡后,少数民族竞相建立政权,战争不已。中原的汉族人士不愿受胡族统治,纷纷南迁,
司马睿与封国琅邪的大族王氏建立默契,各自出镇南方要地,以预谋退路。早在永嘉元年 (307),司马睿已出镇建业。长安陷后,建武元年(317)睿称晋王,次年即帝位.
江南广大土着人民是东晋王朝财政、徭役和兵力的主要来源,负担沉重。但东晋初年南方与北方民族明显对立,内部问题退居次要地位。东晋政权建立八十年之后,才爆发大规模起事
--------------------------------------------------
两晋一百五十年间,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后代传习的《左传》杜预集解、《谷梁传》范宁集解《尔雅》郭璞注,都出于晋人之手
晋代史学颇为发达,晋人所撰古代和当代史的书极多。其中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东晋干宝的《晋纪》、孙盛的《晋阳秋》、常璩的《华阳国志》,都为当时和后代所推重。
绘画方面,人物画像仍是流行题材,晋宋之际才出现山水画。著名画家顾恺之强调人像画传神之处全在目睛,指出了绘画技法要领。
书法自后汉以来被作为艺术来欣赏,晋代索靖、卫夫人和王羲之、献之父子有关书法的理论和笔法,都为后代所重视,影响广泛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共169年。
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
十六国后期,一个极为落后的少数民族拓跋鲜卑逐渐强盛起来,打败后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权(386-534年)之后,又消灭各割据政权,从而结束了这一地区长期混战的局面.
北魏立国一百多年,历9代12帝,是对南北朝历史影响较大的一个王朝。
隋
隋朝共统治中国三十八年,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随着南北朝在政治、经济上的逐步衰落,身为北周的辅政大臣的杨坚于公元581年2月迫使年轻的周静帝让位,自立为帝。他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
杨坚登基后,果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改革,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并于开皇八年(588 年)12月攻占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后陈的都城建业,重新统一中国.
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曾于601年改年号为仁寿。仁寿四年,六十三岁的杨坚卒于仁寿宫。(后世有记载称杨坚是被其子杨广指使心腹张衡入宫行刺而亡。)
文帝死后其子杨广即位年号大业,是为隋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为了扩大其统治,他还不断向外扩张。炀帝于大业十二年(612年)至大业十四年,三征辽东高丽但均告失利。连年征战与炀帝暴政致使隋朝的国力大大削弱,人民的生活几乎得不到保障.导致起义频繁.
六一八年三月,隋将司马德戡、和宇文化及乘“骁果军”骚动的机会,于江都发动兵变,勒死了残暴的隋炀帝。从而,结束了隋王朝短暂的统治。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在这三十八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
政治方面,隋朝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机构,恢复了被废除多年的三师、三公、九卿的旧制。确立了三省、六部新制,增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经济方面,文帝下令整顿户籍,清查人口,继而推行均田制,调整赋役。与此同时,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和加强漕运力量,于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水直达潼关。 后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这就是现在所谓的京杭大运河。
社会生产的发展,隋朝的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刘焯制订的《皇极历》,河北赵县的赵州桥等
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它与另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秦相比,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D. 各朝代时期都分别有哪些不同的文化特点
从夏朝到清朝的3000年的时间里,每个朝代因为当权者民族,地域的不同都有其鲜明的文化特点
1.夏朝:夏朝目前为止仍被冠以“传说中的朝代”,其代表性的“二里头文化”未能像商代殷墟出土甲骨文和大量有甲骨文的青铜器文字证明,所以在国际史学界一直不肯定夏朝确实存在!
夏朝大致是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转折时期!其最大影响可能就是在古中国的大地上,国家的概念开始形成,“华夏”也就是如此而来!
2.商朝:商朝是文字证明最古老的朝代,其典型的文化特点就是大量的青铜器,如司母方鼎和四羊方尊,作为统治的象徵和对天神的崇拜,祭祀一直是国家生活中最为庄重的一环,也是因为这种复杂的祭祀制度,给现代社会留下了大量的追溯其辉煌的印证!
3.周朝:周朝最大的成就就是让后世自称自己礼仪之邦的制度创新,周公辅成王,制定礼乐制度,封建等级思想开始形成,礼乐制度对于国家的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嫡长继承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储君的继承制度,这也是周代得以800年延续的原因。西周的制度创新对于国家体系的完善,对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841年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明确纪年的一年,西方历史学家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才是中国历史的开端。
4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是东周的一部分,战国的大部分属于东周时期,这是个礼乐开始溃崩的时代,孔子极力恢复礼乐制度,却也无能为力,公侯伯子男各等爵位开始僭越礼法,战争不断!作为诸侯的楚国国君却与周王室平齐,自称王!
春秋战国是中国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转折的时期,封建制度开始形成!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繁荣的时期,百家争鸣,更是出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极为深刻的人物,有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法家的韩非子。
5.秦朝:大一统的朝代,各国文化得以趋同,统一国家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刻,有欧洲史学界认为欧洲正是缺少像秦始皇这样的人物才使得西欧至今也未能像中国一样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6.汉朝:汉朝立国400余年,随着丝绸之路的打开,西域文明开始进入中原,一些带有“胡”字的蔬菜就来源于西域,如胡萝卜,胡椒等,这一时期中国汉字从秦代小篆转化为我们熟知的繁体汉字,东汉末都书写繁体汉字了。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大致可分为三国两晋及南朝的“清谈”及士族社会体系的繁荣及五胡十六国及北朝的胡汉文化大融合,及此时代南北佛教的兴盛!三国两晋时期文人多好清谈,不谈政治,唯爱放荡不羁,把酒言欢,王羲之的《兰亭集》所描写的就是这样一段画面!
北方的少数民族不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开始融入汉人文化体系中,这也导致了南匈奴和鲜卑古民族悄然消失在漫长的中华历史长河中。
同时南方的士族体系形成,如当时出名的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都是东晋南朝时期有名的家族,其族人也引领这一时代文坛及书法界。
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北朝有龙门石窟。南朝也是“南朝480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梁武帝更是出家为僧。
8.隋唐:隋唐皇室出之于北朝的汉族贵族,但又有胡人的血统,这一时期,随着隋唐科举制度的形成,士族开始衰落,但门阀体系依然存在!直到宋代科举才真正意义上对于贫寒子弟有了发挥自我的渠道。
隋朝是个制度创新的时代,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巩固王权,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王权容易易主的局面,三省六部制度开始分解相权。使得除帝王外无独揽大权者。巩固了王权。科举制度更是对于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不是门阀的子弟开始有机会入朝为官,如唐代李世民时期的马周。
隋唐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璀璨的,文坛上有诗歌散文,生活上有各种曲目,如唐代帝王都爱曲律,唐玄宗更是成为梨园行之祖。饮茶之风开始盛行,陆羽为茶圣!唐代社会环境很宽松,妇女自由,政治生活都有女人的影子,如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手工艺方面唐三彩成就很高,结合了西域风采,隋唐是继汉代后丝绸之路开始兴盛的时代,唐更对中亚有个行政控制,直到和中亚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后唐代势力开始退出中亚和西域。直到一千年后的乾隆时代才对西域有了统治,乾隆命名其为新疆!
10.五代十国:唐代末年,藩镇割据,藩镇中大多是掌握重兵的少数民族将领,如沙陀人李克用。这也是唐初民族政策的隐患。五代中后唐,后晋和后汉都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这一时期战乱不堪。但南方较为稳定,南方得到大力开发后慢慢超过北方。文化上词开始慢慢兴盛,知道宋代得以繁荣。如南唐李煜。绘画上人物画水平极高,如南唐《韩熙载夜宴图》。
11.宋辽夏金时期:
宋代的科技文化及经济水平都达到中国历史最为辉煌的水平,两宋政治环境宽松,手工业水平繁荣,宋代唯一被处死的文臣只有一位张邦昌,可见其是个文人时代,宋代科举制度得到更为深度的延伸,贫寒子弟得以真正意义上的鱼跃龙门,宋代文坛很繁荣,如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出自于北宋。
海外贸易开始繁荣,南宋时期的泉州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中国的茶叶丝绸以及瓷器通过这里再经过阿拉伯商人转销欧洲。
在社会学上,理学开始形成,程朱更是完善了中国封建理学的基础,妇女开始很少参与社会生活,缠足风俗开始形成。
辽金夏:辽也是主动汉化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也使得其命运与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政权北魏一样,使得契丹文明融入进了大中华的文化中。
金也是个汉化的少数民族政权,但其深度上远不及辽,金代民族政策也不像后来同一民族政权的清代,金代对于统治区域内的汉人文化习俗限制不大。不像清代剃头蓄辫子。
西夏:西夏发源于唐代,皇族更有唐代帝王的赐姓,所以元昊又做李元昊,但后来的宋夏之战后,夏称臣,宋朝赐其姓赵。西夏是个可悲的民族政权,蒙古人灭其后,惨招屠城。
12.元: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由外族统治的朝代,但元朝贵族对中原文化兴趣不大,难以真正融入汉文化圈内,这也使得其不过百年就被汉人赶走。
文学上元曲是有时代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戏剧开始繁荣,西厢记,窦娥冤都是戏曲界的经典。
13明: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明代前期军事上很强大,永乐时期更被冠以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名誉。明朝中期政治上较为民主,权利集中在内阁手中,如仁宣时期的三杨,后来的高拱张居正。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江南有破产的农民以出卖劳动为生。文坛上小说,戏曲繁荣,古典名著三国,水浒和西游都出自这个时期,戏曲上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极具代表性。
14.清:清朝时期文坛上比较压抑,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这也是跟满清统治者汉化程度极深和对正统传承的不自信决定的。康雍乾三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的盛世,但也和西欧兴盛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脱节。满清政府比较重视农业生产,这一时期中国人口急剧增加,从清初的不到一亿到乾隆时期就以及有3亿之多。
E. 中国各历史朝代的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1、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诗经了,他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整理。
2、春秋的最重要文学作品应该是《离骚》了,文化名人自然就是屈原。
3、然后是秦朝,文学作品不多,主要是秦始皇对文化发展道路的阻碍造成的,最严重的如焚书坑儒。
4、汉朝最著名的文体是赋和四言诗。辞赋大家司马相如,代表作《长门赋》和《子虚赋》。四言诗著名的诗人是曹操,《短歌行》是他的代表作。还有个不能不提的就是曹植,他在诗和赋两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七步诗》和《洛神赋》让后人称颂。
5、魏晋南北朝的总体文化水准没有达到汉朝的高度,但是诗和书法有了很大发展,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一时期的文化名人最著名的是陶渊明和谢灵运。
6、唐朝,诗的国度,文化名人数不胜数,大李杜,小李杜,白居易,王维、骆宾王、刘禹锡,韩愈,柳宗元,王勃,崔护。主要的文学作品请参考唐诗三百首。
7、五代十国的历史上,文化的发展处在了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一时期提得起来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了。李煜把词这种市井间的通俗艺术搬到了朝堂之上,为宋朝的宋词大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8、宋朝就是诗词的海洋了。最著名的是宋词,但是很多词人也在诗人之列。三大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另外著名的还有黄庭坚、秦观、陆游、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岳飞。
9、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元曲和戏剧。但是元曲虽然和唐诗宋词并称,但个人觉得并没有达到前两者的高度,始终只能是混迹于街头市井。元曲的四大家大家也同时是元杂剧的大家,他们就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10、明朝也有一大批文人,诗词歌赋样样行的。比如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文长,还有广为流传的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
11、清朝的代表作无疑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其艺术成就至今无法被超越。诗词上,老实说只有纳兰性德和龚自珍比较著名。纳兰性德代表作都在《纳兰词》里收集,龚自珍的也都收录在了《己亥杂诗》里。
F. 中国历史各朝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比较
这个题目太大,都能写好多本书。只能简单说下
中国古代王朝分为奴隶制度专王属朝和封建制度王朝
1、夏商周三代为奴隶制度王朝,相比较而言,商代的甲骨文是文化的一大亮点,当然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西周无疑都占绝对优势
2、春秋战国时期是2种制度的过渡阶段,新经济政治因素出现,文化上还出现了“百家争鸣”
3、秦至清朝是封建制度王朝。秦朝开创了中国中央集权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王朝模式,其后的一直使用到清朝,虽然中间经过补充,尤其是唐代的中央的三省六部制度,但模式没有多大变化,皇权始终是核心。
经济上,都是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小农经济为主体,个别朝代商业经济异常繁荣,例如宋代
文化上,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吸收了道、佛、法家等的思想,但儒家独尊的地位不变,尤其是明清时期,还出现了文字狱,思想控制很严格
在封建值得的王朝中,唐朝还是个比较理想的朝代
G. 中国各朝代的文化特点
这个题目比较大,不过可以简答文学:无非是先秦是诸子散文,所谓百家争鸣;然后就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完毕。
H.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的政治经济文化。
一、政治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1、中央集权脉络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2、君主专制脉络
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3、选官用官制度脉络
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二、经济
1、夏商西周时期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但缓慢毕竟也在发展。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比早期的遗址分布更为广泛,中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则比旧石器时代更密集,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反映。
到了新石器时代,不仅氏族部落的定居营地已遍布整个中国大陆,在高山、草原、海岛都有发现,而且黄河流域的不少地方远古遗址的分布数量已与现代村落大致相同。
生产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十分丰富,每种工具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提高。
新石器时代早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磨光石斧、石刀、石铲,到了晚期发展成更为进步的石犁、有肩石锄、有段石锛等,工具的改进无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更多地得到开发,也有更多的野生动物被驯养成为家畜和家禽;矿产、森林、江河湖海成为人们索取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
2、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里所说的劳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而言。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先进的生铁冶铸技术,即出现了铸铁,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并由此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三、文化
1、夏商周
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2、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