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历史上关于药方的历史
药方是医生治病所开的方剂。《后汉书·百官志三》:“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
② 中国古代史药物发展有哪几个时期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学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史药物发展分下列几个发展阶段:
1.药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
2.《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按药的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久服;中品120种,能治疗补虚、无毒或有小毒,应斟酌病情使用;下品125种,多为活性强的专科治疗用药、毒性大、不可多服、久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中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本草经集注》:是梁陶弘景于公元492~500年间著成,全书收载药物730种,采集注《本经》和《名医别录》各365 种。陶氏把自己的补充和发挥材料,用注的形成放在书后,故称“集注”。本书一最大特点是作者创用了“朱墨分书、大小结合”的文献标志法。即用朱(红字)写《本经》、用墨(黑字)写《名医别录》,陶氏把自己的注文以小字墨书。 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4.《新修本草》:是由唐王朝政府出面组织苏敬、李静22人集体编修的。历时3年(公元675~659年 )完稿,定名为《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共54卷,载药844种。全书分为药图、图经(对药图的注解)和本草三部分。归纳和总结了唐以前的药学成就。本书以图文对照的写法,开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个创举。书成后很快传入日本。《新本草》是由官府组织编写并颁布施行的,成为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19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还早880多年。本书在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成就,而且对后和国外的药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5.《证类本草》;宋代医药学有较大发展,这与王安石的变法,沈括的科学实践和医药学家唐慎策的卓越贡献分不开。此期的本草著述较多,如收载药物983种的《开宝本草》、载药1082种的《嘉佑本草》、苏颂编撰的《图经本草》以及《证类本草》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证类本草》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简称。
6.《本草纲目》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是比较重视医药事业发展的,朱元璋曾说过:“三皇继天立极,开万世教化之原,泊于药师可乎?”其意思是说三皇以来都离不开药师。故于1369年建御药房,设药典局和相应的官职。后来的几代皇帝都比较重视药学的发展,出现了象李时珍、刘方泰和缪希雍等著名药学家。他们的著作《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和《炮制大全》等,对后来的药学发展影响很大。《本草品汇精要》全书42卷,载药1815种,是刘文泰等于1505年编纂,文字简洁精练、朱墨文书,并对以彩图惜原稿流失。
7.《本草纲目拾遗》和《植物名实图考》(1661~1911年):分别由赵学敏和吴共浚编写、收载了《本草纲目》未收载的药物716种,并对《本草纲目》中记述不详的205种药物予以增修纠错。不仅拾《本草纲目》的遗漏,且多有出自作者本人收集观察研究所得。
我国汉代至清代的本草著作有数百种,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是我国药的总结,许多理论和经验至今仍在广泛流传和应用。作为药师,应当熟悉我国历代药学著作,继承并发扬我们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取其精化,为今所用。
③ 中国有那几个百年历史的药厂
中国大陆和台湾加起来才十六家?开什么玩笑?如果是百年以上的,光是沈阳就有二专十多家,全国的实在数属不过来,至少是数以千计。
两百年以上的我倒是没有仔细数过,粗略想一想,北京的便宜坊、荣宝斋、都一处、六必居、同仁堂、柳泉居、月盛斋、王致和,上海的周虎臣,浙江的王一品斋、张小泉,沈阳的广生堂、老龙口、马家烧麦,江苏的得月楼,安徽的曹素功、胡开文,这就不止十六家了吧?
而且这是几家里不少是四百年甚至是六百年的老店,怎么会只有十六家呢?中国的历史太漫长,千年以上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区区两三百年的企业,不会太被重视的,但是不被重视不意味着没有吧。
④ 中国医药发展历史
药行业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只要生命不息,医药行业的发展就永不停止。由于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疑难顽症,促使医药业不断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因此,医药行业是一个不断向前的朝阳行业,永远没有成熟期;同时也是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据测算,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37,即生活水平提高1 个百分点,医疗消费水平增加1.37个百分点。
可见医疗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高于居民生活水平的增长速度。医药产品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极产品,通过医院或医药商店转移到消费者手中,马上进入消费领域,因而直接受到居民医疗保健需要的影响,也即居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会很快体现在对医药保健品需求的提高上,而且后者的提高大于前者,近两三年来保健品市场的迅速扩大即是一个例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占全球的20%,预计到2000年中国人口将增长到13亿,2010年则将达到14亿;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社会的逐步老龄化,使医药的需求量增大。特别是占80%的农村人口,目前仅享有20%的医疗卫生和药品资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使农村医药市场具有根强的扩张潜力。从人均水平看,我国居民的医药消费水平仍处低位。1994年我国人均用药7美元,仅为日本的1.6%,法国的2.2%, 美国的2.3%,也远不及波兰、墨西哥、南非等国,在世界上处于低下水平,因此, 我国医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必定高于国际医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尤其是随着居民医疗保健知识的丰富和医药商业的发展,市场对非处方药的需求会有很大增长。这是我国医药行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基本背景。
广义的医药行业涉及化学药品、中(成)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商贸等,在本文中所讨论的医药行业和上市公司主要指生产药品(包括中西药)的企业。
⑤ 中国医药史
http://jiangwei1985.51.net/gudai/zhongguoyiyao.htm
到这里看看,很详细专!属
⑥ 对中国中药历史的感叹
传统中医药从业人员正在重塑有4000年历史的中医疗法来提升中医形象。他们努力使中医更适合新一代人的口味,他们习惯去提供Spa水疗的健康美容院。许多年轻中国人生病时会找西医,但仍相信吃一些龟板、鹿鞭、蜈蚣、蝎子或海马能治疗许多病,同时也认为针灸和中草药疗法也能治病。但中药有个问题,味道很苦,闻起来更可怕。
一家精品店主人黄昭和(音)说她曾采用传统中医疗法减肥成功,但也承认过程很艰苦。她说,“有一次当我看到药里有什么时,我觉得很恶心,但现在习惯了,中药里有些很奇怪的东西。”
上海一位学生张晓婷(音)十几岁时就开始吃中药,来调理经期,消灭痤疮。她对结果很满意,但中药却很难喝。“我妈晚上在家熬药。太苦了很难下咽,但青春痘没了我的皮肤也清洁了。”
中医药在中国仍很盛行,因为有证据表明传统治疗方式很有效。许多边远地区贫苦人家依靠中医药,因为他们没机会接受西医治疗。然而即使富裕的现代中国人也喜欢西医配合中药的整体疗法。
随着年轻都市白领收入增长,spa水疗法在北京遍地都是。许多店提供中医药保养疗法,据说副作用比西药少。
中风患者常常接受针灸作为治疗的一部分。实际上,针灸在西医那里也很普遍了。大概有3000家医院提供中医治疗,每年接诊2.34亿病人。整个中医药产业价值640亿英镑,每年仍以20%速度递增。
位于香港的中医药现代化国际联合会,提倡中医药做成颗粒化的现代制剂。病人只需简单把颗粒加入热水,而不用在厨房,把难闻的中草药熬制几个小时。科学家正用新科技让药剂量标准化,进行更严密的实验来说明草药是如何奏效的。
中医药理论来自一些哲学思想,包括道家阴阳理论,认为人体内部是相互关联,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身体不调和的迹象能帮助中医药专业人员了解,治疗并预防疾病产生。
比如龟板能够治疗阴虚,促进身体循环,养血,蚯蚓和蜈蚣则能减少肿胀。蝎子被用来治疗偏头痛和风湿。但是使用濒临灭绝的动物成分则损害了中医药形象。一个流行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熊的脾脏里提取的熊胆,现在一些中医药人员提倡使用替代品,比如人工虎掌。
到中医药店参观仍是不错的经历。上百个木头盒子靠在墙上,里面是干的或者炮制过的中草药。着白衣的药剂师按比例称药,混合后放入在锥形的纸质包装内。买一小袋人工虎掌可能不那么浪漫,但却是更可持续的方法
⑦ 中药的历史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
中药(Chinese herbology、Traditional Materia Medica),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参考链接:http://ke..com/view/14724.htm
⑧ 药物制剂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就创复造了许多药制物制剂,除汤剂外,有药酒、曲、丸、散、膏、丹等,至今已有大量中成药产品(见彩图)。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制剂工业在药物生产中已发展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发展了不少新型制剂如片剂、糖衣片、肠溶片、薄膜包衣片、注射剂、胶囊剂、栓剂、气雾剂、药膜剂以及多种缓释制剂和控制释放制剂等。在制剂生产和药品包装方面,也逐渐从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机械化、半自动化直至全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⑨ 中国什么时候有的中成药就是药丸子。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丸剂这种剂型了,但是不一定只有丸剂才算中内成药,比如药酒、药膏等容都算是中成药,在《黄帝内经》中也都可以见到。
但是这些剂型是不是《黄帝内经》首创就很难考证了。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在孔老夫子的年代前后吧。
⑩ 药学的历史发展
文艺复兴前期 (1)古典药学;原始时代由于文化不发达,不可能有单独记载药学知识的专著。把现存用文字记载药物治疗的书称为古典书,如中国的《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埃及的纸草书(papyrus),印度有吠佗经(veda)。巴比伦亚述的有关碑文也可列入药学文献中,因其中记存最早的药学知识。埃伯斯伯比书(Ebers Papyrus)中记载药700余种。
(2)罗马时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对古代医药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他医学成绩巨大,被后人称为医圣,其后戴欧斯考利狄斯(Dioscorides)编著的《Demateria Medica》一书,载药500余种。该书被认为是数个世纪以来药物学的主要著作。古罗马最杰出的医学家格林(Calen,公元130~200年)与我国医圣张仲景同时代。他有许多著作,现存80余种,对后世药学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对植物制剂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人为纪念他,仍把用浸出方法生产出的药剂称为格林制剂(Calen cals)。由于其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对医药学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被称为药剂学的鼻祖。
2.中世纪药学 中世纪(约3~15世纪)欧洲正处于黑暗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古罗马文化被摧毁,因而,医学的中心也随着社会的变动发生转移,阿拉伯人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医学遗产,博采兼收了中国、印度和波斯等国的经验,塔吉克医生阿底森纳(Aricennna,980~103)编著的《医典》分为5册,总结了当时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大部分药物知识,对后世影响颇深、被奉为药物学的经典著作。伊尔·阿尔――拜塔尔(1197~1248)是一位杰出的药用植物学家,他的《药用植物大全》描写了1400余种药物。
3.现代药学 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其主要标志就是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尤其是20世纪以来,早期没有分科的药物,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先后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使药学分离出去。而且又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尤其是受体学说和基因工程的创立,为药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