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里可以买到台湾版中国历史地图
这个在大陆很难哦。
㈡ 求一份《中国历史地图集》PDF版
某宝上有
这里找没意义
㈢ 求 完整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80年出版 发邮箱 [email protected]
绝尘穿来云行源,历史地图大全
http://muxiang37.blog.163.com
㈣ 本人诚意跪求《中国历史地图》(1980台湾编)图片完整版
手上有郭沫若版的,估计和你的一样,没这么全~
㈤ 中国历史地图详细版version2.0有超清版的么
开优酷会员才能看1080p的
㈥ 哪里可以找到中国历史地图
最有名的: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可以在这些网站在线看:中华文明之时空基础版架构中国历史地图
在线分图:权
清朝地图 明朝地图 元朝地图元朝地图 南宋地图 北宋地图 唐朝地图 隋朝地图 三国地图 东汉地图 西汉地图 秦朝地图 战国地图 春秋地图
其他的:
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历史地图》
中国社科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
在线的:
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地图系统
㈦ 中国历史地图集的1996年版
定价:¥482.00
作者:谭其骧主编
出 版 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2-10-1
版次:1
页数:共八册
字数:
印刷时间:1996-6-1
开本:`纸张:胶版纸
印次:1
包装:平装 上海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特等奖(1984年)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79-1985) 特等奖(1986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199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特别奖
《中国历史地图集(1-8)》出版后在国内外均受到关注和好评,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疆域辽阔的统一政权,但由于封建正统观念和大汉族主义的影响,也由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多未得到足够的记载和研究,以往的历史地图集只画中原王朝或汉族政权,抹煞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图集》以充分反映几十个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事实为目的,确定以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为历史上中国的基本范围,各历史时期所有在此范围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权,无论是汉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了显示。一些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如突厥、吐蕃等也尽量选用它们的极盛疆域的年代。《图集》既反对只承认汉族政权、中原王朝为主的谬论,也否定了把少数民族政权、边疆地区政权都当作中原王朝附庸的错误观点,有利于正确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观点。2.以前的历史地图集大多以文献资料为定点上图的依据,而历史记载极为浩繁,编者精力有限,错漏很多。在文献记载本身错误的情况下,地图上的差异更难避免。《图集》尽量吸收了80年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学、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用于核实校正文献记载。边区图的编绘还吸收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因而内容更加精确完整。对基本靠文献确定的点线,也组织认真研究,尽可能纠正前人的错误。3.中国以往的历史地图,一般都以一个朝代为一幅全图,内容非常简略,地名位置也不准确。杨守敬《历代舆地图》才采用了将全国分解为数十幅图的方法,但因所有图幅采用同一比例尺,而历史时期各地区开发程度和记载的详略极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区往往地名过密,几乎难以辨认,而边疆地区却显得空白过多。同时这种平均分割往往将同一政区分属不同图幅,查阅十分不便。《图集》在总结了杨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以各历史时期大行政区(或监察区、地理区)分幅,按内容密度确定不同比例尺,彻底解决了问题。由于采用高精度地图为底图,古今对照更为精确,科学性强,便于查阅。4.历史上疆域、政区、地名变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权时期内屡有改易,而各正史《地理志》对时间断限一般不够重视,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后相差数十、百余年。《图集》无论总图或分幅图,都确定标准年代(个别无法确定的,尽量确定一较短的标准时期),各时期尽量显示同一年代的政权疆域和政区建置。对时间较长的朝代,使用多幅总图显示不同年代的形势。5.《图集》编者在河流、湖泊、海岸线等历史上变化较大的自然要素的处理上,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改正了不少传统的错误说法,如云梦泽、洞庭湖、郡阳湖、黄河、长江、海河的变迁过程都在经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结论。这对于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进行国土整治的长远规划都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遗址图
原始社会早期遗址图
黄河注域原始社会晚期遗址图
夏时期
夏时期全图
安邑、帝丘附近
商时期
商时期全图
商时期中心区域图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全图
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
宗周、成周附近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全图
晋秦
成周、新田附近
郑宋卫
齐鲁
北燕
楚吴越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全图
诸候称雄形势图
韩魏
赵中山
齐鲁宋
燕
秦蜀
楚越
索引
秦·西汉·东汉时期
三国·西晋时期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宋·辽·金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元·明时期
清时期
㈧ b站上的中国历史地图详细版是怎么做出来的
其实历史书上都有相关图片。应该是根据地方志、地理书籍等文献资料大概的画出来的。专
不过需要属声明的是古代没有现代国界的概念,而且这些图有的是看占领的城池来描绘出来的,有时候会因为自然条件等因数,有的会主动放弃城池。就好像三国里面的蜀国,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是要占领陈仓城,当时撤退就会放弃这一座城池,哪怕之前费了很大力气去攻打,原因很简单,如果距离太远,而且补给困难的城,与其死守,牺牲掉可能上万士兵还不一定守得住,不如保存实力等下次再算账
还有因为地理因素,如罗布泊等地方,古代有非常繁华的古城,但是一些不解之谜,有的人说是沙尘暴等原因,这些城池会被人一夜抛弃。。。
所以历史地图指示描绘大概的轮廓,或者是当时的帝国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图,有的老师说可能维持只有几年。。。
㈨ 中国最早的一套历史地图是
公元3世纪西晋裴秀用“制图六体”绘成的《禹贡地域图》,是见于记载的内最早的中国历史地图。它是容一部普通历史地图集,表示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至西晋初年的历史地理概貌。
成图略晚的杜预《春秋盟会图》,则是最早的古今对照的专门历史地图。
唐贞元十七年(801)贾耽制成的《海内华夷图》广三丈、高三丈三尺,内容上溯《尚书·禹贡》、下及当代,范围包括唐朝版图及其邻国。它是首创“古墨今朱”双色注记法的历史地图。上述地图惜已失传。
北宋税安礼绘成的《历代地理指掌图》44幅,始于帝喾,迄于北宋,至今尚有宋、明刊本流传。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
㈩ 中国古代历史专业地图应该买那个版本的
中国地图出版社版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获得奖项:
上海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特等奖(198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79-1985) 特等奖(1986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199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特别奖
《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出版后在国外均受到关注和好评,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疆域辽阔的统一政权,但由于封建正统 观念和大汉族主义的影响,也由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多未得到足够的记载和研究,以往的历史地图集只画中原王朝或汉族政权,抹煞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图集》以充分反映几十个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事实为目的,确定以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为历史上中国的基本范围,各历史 时期所有在此范围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权,无论是汉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了显示。一些?疆少数民族政权如突厥、吐蕃等也尽量选用它们的极盛疆域的年代。《图 集》既反对只承认汉族政权、中原王朝为主的谬论,也否定了把少数民族政权、边疆地区政权都当作中原王朝附庸的错误观点,有利于正确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 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观点。
2.以前的历史地图集大多以文献资料为定点上图的依据,而历史记载极为浩繁,编者精力有限,错漏很多。在文献记载本身 错误的情况下,地图上的差异更难避免。《图集》尽量吸收了80年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学、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用于核实校正文献记载。边区图的编绘还 吸收少数民族?献资料,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因而内容更加精确完整。对基本靠文献确定的点线,也组织认真研究,尽可能纠正前人的错误。
3.我国以往的历 史地图,一般都以一个朝代为一幅全图,内容非常简略,地名位置也不准确。杨守敬《历代舆地图》才采用了将全国分解为数十幅图的方法,但因所有图幅采用同一 比例尺,而历史时期各地区开发程度和记载的详略极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区往往地名过密,几乎难以辨认,而边疆地区却显得空白过多。同时这种平均分割往往将同 一政区分属不同图幅,查阅十分不便。《图集》在总结了杨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以各历史时期大?政区(或监察区、地理区)分幅,按内容密度确定不同比例尺, 彻底?决了问题。由于采用高精度地图为底图,古今对照更为精确,科学性强,便于查阅。
4.历史上疆域、政区、地名变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权时期内屡有 改易,而各正史《地理志》对时间断限一般不够重视,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后相差数十、百余年。《图集》无论总图或分幅图,都?定标准年代(个别 无法确定的,尽量确定一较短的标准时期),各时期尽量显示同一年代的政权疆域和政区建置。对时间较长的朝代,使用多幅总图显示不同年代的形势。
5. 《图集》编者在河流、?泊、海岸线等历史上变化较大的自然要素的处理上,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改正了不少传统的错误说法,如云梦 泽、洞庭湖、郡阳湖、黄河、长江、海河的变迁过程都在经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结论。这对于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进行国土整治的长远规划都 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