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何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过的国家
你认为没有间断吗?可能你是因为历史爱好者。
『贰』 中国古代最没有文化的皇帝是谁,最有文化的又是谁
古代文人以写诗作词著称,我们接触得最多的也是古人的诗词,为什么提到诗词呢?因为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话,就要看他有多少文学作品。古时候的皇帝一有空就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留下了很多被世人所称赞的文学作品,有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有关于国家、战争的诗词,也有儿女情长的诗词,还有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
评价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其实不能就单一的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文化涵盖的面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道德、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一个人如果只有一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那也不能说这个人就有文化,比如一个人是个能力超强的大学生,但他不懂得与人交流,对人没礼貌,那也可以说他没文化。
『叁』 为什么说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
没有断绝是指文明没有间断。西方文明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它们的历史文明存在断层,只有中国文化保留下来了。
古埃及文明在阿拉伯人入侵后就已经灭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现在只有考古学家可以认识,古巴比伦文明在波斯人的入侵下,文化也没有流传下来。
古印度也一样,现代的印度人已经丢失了他们的语言(现在印度人的母语是英语),而古印度的历史更要到中国的古代典籍来寻找。
只有中华文明,数千年前的典籍和传说现在还是我们民族的圭臬,比如传说伏羲氏一画开天,创造了先天八卦,后周文王作易,在后孔子又注释了系辞。
而周易是诸子百家一切学说的根源,这些文化我们至今仍在流传,并给予我们启迪,所以中国文明没有断绝确实是事实。
(3)中国历史上没有谁就没有中国文化扩展阅读:
中华文化也多次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来自北方游牧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但无论是冲击,还是破坏,也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
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在对峙中原、统治中原之后,最终慢慢开始理解、接受、丰富、传播并秉持中华文化的血脉。
的这些北方游牧民族面临的主要对象是长期生活在中原的族群,由于人口基数的差异以及中华文化传播载体的先进性,导致他们不得不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中华文化。
除此之外,中华文化外化于社会管理的农耕社会人文秩序,始终制衡着游牧文化的冲击和破坏。
『肆』 世界历史上都有亡国现象,中国人究竟有没有亡过国
我个人认为中国没亡国。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虽然朝代在更替,但是汉人一直没有消失,而且中国的那种最核心的文化也一直在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承经历了几千年,所以只要这种中华文化不灭亡中国就算不上是真正的亡国。
中国人认为只有整个民族走向灭亡或者是自己的民族被其他民族或者人种代替的话,这样才是真正的灭亡。中国历史上存在的那些朝代更替,其实仅仅就是一个过渡阶段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灭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即使中国在这几千年中出现了非常多个朝代,但是却丝毫影响不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文化,但是这个文化也是在整体的中华文化上进行改良,最核心的文化还是中华文化。
『伍』 柳诒征评价谁 没有他就没有中国文化
孔子吧
『陆』 中国在历史上为什么没成为宗教性的国家
纵观全世界的历史,像中国一样没能成为宗教性的国家少之又少,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如此,如日本、韩国等。宗教性质的国家如同泰国、越南、尼泊尔一样,这是宗教中的佛教国家,梵蒂冈、巴西是基督教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国家,这些就属于宗教性的国家。从分布上来看,亚洲大部分是佛教国家,欧洲和美洲大部分是基督教国家,当然也有一些事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东和其他一些地方。
不同于这些国家,我们中华文明不是宗教性质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也没有宗教统治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最后说一点,中国不是没有宗教,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比如我们过年过节中就能体现,在祭拜祖先的时候就能体现,这是融入中国人骨子里的。
有人说我们没信仰,其实不是,我们的信仰比起那些声称有信仰的人要高尚得多,首先,我们不会为了信仰而挑起争端,也不会打着信仰的旗号而攻击所谓的异教徒。我们信仰我们的祖先文化,信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还信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信仰道德,信仰中国华夏这四个字。
『柒』 中国历史上的( )并没有给中华民族造成过真正的文化危机
在秦朝的时候抄,焚书坑儒就破坏了袭在春秋战国时期高速发展的各家传承。很多原本繁盛的学派就此没落。
中国的文化是承上启下的,并没有断层,现在的文化也是基于过去的历史传统文化而衍生出来的新文化,旧文化没有被新文化所摧毁,而是被良好的继承了下来。
(7)中国历史上没有谁就没有中国文化扩展阅读
一、焚书事件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于社会逐渐进入青铜时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他们面对纷乱的社会状况,希望通过思索和钻研前人治世理念寻找到一条可以使社会安定,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的救世之路。于是产生了诸多的学派学说,并撰写出无数著作,史称诸子百家。
隋朝的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起义军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周师入郢。而刘大魁作《焚书辨》,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一句,宣称书是项羽焚烧的。但是汉朝无人就此指责项羽“焚书”,尽管他是刘邦的敌人。
二、坑儒事件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
『捌』 如果历史上孔子没有出现,中国的文明发展会有什么不同
凡是对中国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佛家、道家、儒家都对中国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孔子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儒学当中全部是好的,其中也会存在一些文化的糟粕,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精华而去掉糟粕,才能够让中国社会更好的发展下去。
『玖』 为什么说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
从当时的环境来讲,来中国确实被灭国两源次。当时的中国特指汉族政权。
从现在来讲,中国没有被灭过,因为此时我们已经可以统观历史,当然不能以汉族历史才是中国历史这么狭隘的看法来看。
从我的看法来看,中国历史不是汉族历史,不要把不是汉人的政权当成就不是中国的了。元可以说是外族入侵。可是清却不能 这样讲,因为清朝的前身就是在明朝的领土上,是接受明朝管理的一个地方,如果说当时满族人不是中国人的话,那么当时在明朝境内的苗族,彝族都不是中国了人。清朝的实质就是一个地方民族强大后建立政权然后取代了中央政权。区别就是统治者不是汉人。你说的康熙的话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政权特指汉族政权。中国虽然在元朝被灭了,但是他的文化传统没有断,元朝只统治了80年就被赶走了,中国的传统基本上都在。
『拾』 中国的文化为什么一直没有中断
人类历史上有四大古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学术界也有人把七个古代文明、即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密诺斯文明、玛雅文明、安第斯文明、哈拉巴文明,称作现代文明的“母文明”。无论是四大古文明,还是七个“母文明”,唯有中国文明历经四、五千年,持续至今,未见中断。中国文化这种无与伦比的延续力是综合原因造成的。
第一,自然地理环境。中华民族世代生活的东亚大陆,远离其他文明中心,周边又有天然屏障的阻隔——东濒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北临茫茫戈壁和浩瀚无际的原始针叶林,西方面对着万里黄沙与高山雪峰,西南则耸立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版图的周边是古人难以跨越的障碍,而内部却有相当开阔的回旋余地。这种地理环境可以用 “大而封闭”来概括。“封闭”使中国人不容易走出去,“大”又使中国人不必走出去。中国人不容易走出去,自然意味着外面的人、外面的文化也不容易走进来。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腓尼基、亚述、希腊、罗马等东地中海文明之间,以及它们与南亚诸文明之间,自文化的发生时期就多有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并无严格的疆界。然而,中国文化的发生,大体是在与东亚文明圈以外诸文化相隔离的条件下独自完成的,因而中华民族是一个颇具原初性的民族,其文化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与东地中海文化和南亚文化大相径庭。截至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文化始终未有经受过外来文化的根本性挑战。于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始终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内自顾自地发展着,使中国文化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获得了前后递进、陈陈相因的延续性。
第二,经济因素。中国文化的诞生地——东亚大陆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只有南北两端小面积地域属热带和亚寒带,绝大多数地段都适宜农业生产。华人先民从六、七千年前,就逐渐超越狩猎和采集经济阶段,进入以种植业为基本方式的定耕农业时代。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小农经济创造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前提条件,再加上我国的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实行男耕女织自然分工的生产单位,把物质生活资料再生产和人口的再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经济结构本身是十分牢固的,自给自足的能力很强。虽然它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低下,时有流离失所的忧患,但重整家园的难度也不大。于是中国的小农经济就能够长期存在下去,并成为封建制度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连续性的牢固的物质基础。
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心里,始终深蕴着执着的本位文化精神。他们时时以冷竣的态度迎候外域文化的纷至沓来,在心灵深处却抱定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念和只要“以我化人”,不要“以人化我”的心态。这就决定了华夏民族虽然也曾在历史上接纳外来文化,却未能造成文化的双向性优化整合,没有形成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工商业文化相互激荡而成的新结构文化。这样,汉民族固有的农耕文化难以发生质的飞跃,不过是在补充若干异质文化因素的情况下变得更加完备而已。
第三,社会政治因素。在西方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氏族制度逐渐消亡,代之而起的是以地域为特征的个体经济,家庭及家庭中的各个成员有较多的政治民主权利,国家与家庭各行其是,长期处于纷争局面,使原有文化难以传承。与此不同的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后,氏族制度非但没有被清算,其残余反而被长期保留,氏族演变成宗法制宗族。在宗法系统里,男性家长是一家之主,族长是一族之主。“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极其牢固的社会基层单位。这一种组织以及它的核心精神在社会上扩展开来,就形成了以君主为核心的国家政权组织,此时,“君为臣纲”就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准则。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把人们牢牢地粘合为一体。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在家要做孝子,在国必做忠臣,忠君就是爱国,这是长期维系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的根本原则。在宗法精神统摄下的中国封建制度,是一个有较大弹性和再生能力的机体。由于宗法关系给阶级关系罩上了温情的面纱,使封建制度的某些阶段,阶级对立并不十分尖锐,而且,封建制度有比较完备的调节机制,统治阶级往往通过实施“仁政”,推行“让步政策”使社会危机得以缓和、破败的经济得以恢复。
总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系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绵性提供了牢固的社会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