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

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

发布时间:2021-02-22 01:20:52

1. 简述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回清初我国统治阶级答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具体史实

开放:
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对外交往活跃。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唐朝鉴真东渡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记》
⑶宋元: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人马可

2. 中国古代史上的对外关系

汉唐中都是前期打架,后期和好,宋元以商业发达吸引外来者,明清由于前专人的积淀,加上自己大发展属,得到了尊重。汉唐时丝绸之路,与海上的丝绸之路。交通路线中最出名的了,广州,宁波,厦门,泉州都,是当时很出名的港口。

3.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专初我国属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具体史实

开放:
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对外交往活跃。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唐朝鉴真东渡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记》
⑶宋元: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人马可

4. 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史事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

在古代,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渐发展的。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教材里对此有重点叙述。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上述情况在教材里都有介绍。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第二,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当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段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
二、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渠道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

第一条渠道是贸易,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第二条渠道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第三条渠道是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第四条渠道是战争,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当然,第四条渠道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古代,中国与邻国之间也曾经发生过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例如,我国古代曾与日本发生过几次战争。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 唐军与新罗军队联合打败支援百济的日本军队。元世祖曾两次派军队进攻日本,但遭到了失败。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被戚继光、俞大猷等率军击败。明神宗时,中国派军队支援朝鲜共同打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等等。在历史上,相邻国家之间绝对没有出现争斗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见到的历史现象,这也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但应该认识到,各国统治阶级挑起的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则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
三、古代中国和外国间的影响是互相的。

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和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发生影响。

中国古代在整个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上升时期,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对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亚洲各国,尤其是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烟叶、向日葵,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另外,像中国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受印度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著名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说,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国人民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中不断演化、完善的。
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对外交流就越频繁,而频繁的对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这给我们以启示: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

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的进步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参照了中国唐朝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在医学上,日本也吸收中国中医学的医疗技术,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国汉字的简化笔画或是汉字的偏旁、冠盖作为音符,创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这种善于学习又富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这个事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个国宝如果落后,只要虚心地有选择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取得进步。

5.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历程各个朝代的大概就可以....谢谢

1.两汉时期
(1)主要史实:①张骞通西域后,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了“丝绸之路”。②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亚洲西部的波斯湾。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送给汉桓帝象牙等礼物。③西汉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和汉朝往来;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不少中国移民到日本等国;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传人日本。④汉朝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⑤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⑥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
(2)特点:①从范围上:同朝鲜、日本往来密切,同西亚和欧洲有了直接往来。②从交往的形式上:既有使节往来,也有经济文化的交流。③中国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3)原因:①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国同中亚、罗马和欧洲的联系。②秦汉的强盛与文明对亚洲各国有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
(1)主要史实:①唐朝和新罗保持着友好关系:许多朝鲜音乐家到长安,唐乐中有高丽乐的部分;许多朝鲜人到长安留学;新罗工匠吸收唐朝的手工业技术;贸易往来繁盛。②日本13次派“遣唐使”;日本留学生来唐朝学习;阿倍仲麻吕来中国学习,同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我国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唐文化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有深远影响。③唐朝同印度联系密切;天竺多次遣使通好;唐太宗派使臣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玄奘西游,到天竺研究佛经。④唐朝和中亚、西亚各国,如波斯、大食等关系密切。
(2)特点:①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②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③唐朝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对外交往的形式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3)原因:①唐朝政权的强大,稳定的政治环境。②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④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⑤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3.宋元时期
(1)主要史实:①南宋时海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②元时,来自亚洲和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③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到中国,居住十几年。
(2)特点;①海外贸易是这一时期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②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到非洲国家。
(1)原因:①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技术的提高为海外贸易和交往提供了条件,②这一时期科技术文化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明清时期
(1)主要史实:
①1405—1433年间,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搭乘郑和的宝船来中国访问。②郑和下西洋后,很多中国人到南洋谋生,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③明朝中后期,倭寇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倭。④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沿海地区。1553年,葡萄牙侵占我国澳门。⑤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略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⑥清军人关时,沙俄强占我国东北的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1685和1686年,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1689年,中俄双方经尼布楚谈判,正式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⑦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
(2)特点:①对外政策从明前期的对外开放到清朝闭关自守。②中国开始遭到来自日本和欧洲殖民者的侵略,反对外来侵略成为这一时期对外关系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3)原因:①明初国力强盛,是出现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的根本原因。②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驰,是倭寇为患的主要原因。③16、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处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是欧洲殖民者东来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 ④清朝为肃清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和防止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而实行闭关政策。

6.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几点认识
1. 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最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第三,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第一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其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尤其是海上运输发达。宋元时,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最活跃。第二,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如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第三,清初以后,由于政府采取闭关政策,对外联系基本中断。
2.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原因:①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②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③多数王朝的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表现:①政治军事外交往来;②经济贸易往来;③科技文化交流。
影响: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的发展。
3. 中国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渠道
一是贸易,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二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三是通过宗教人士来实现的;四是通过战争。
4. 一定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的关系
一定时期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当时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础,而国际环境的好坏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条件。一般地说,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际环境良好,往往就会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而相反,往往会采取消极的、保守性的外交政策。如中国古代史上,中国对外交往比较发达的主要是在统一的封建王朝时期。在明清以前,中国在世界史上居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周边环境良好,因而各封建王朝都推行开放性的外交政策,对外交往繁盛;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并遭到外来侵略,明清逐渐采取了封闭性的外交政策,几次实行海禁,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当今世界,虽然国家利益、地区冲突不断,但和平发展是主要的国际形势,各国都积极推行开放性的外交政策,以促进本国的发展。
5.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主流
在古代,中国与邻国之间也曾发生过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只是短暂的一瞬。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平等待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明朝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成为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使者,这与西欧国家以对外扩张为目的开辟新航路活动形成鲜明对照。

7. 历史上中国有哪些对外交往事件

秦汉时期:
⑴开展积极的对外交往,与东亚的朝鲜、日本、越南有了密切联系
⑵通过海上和陆中版丝绸之路与西亚的安息和欧洲的大秦有了直接交往
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远及欧洲和非洲
隋唐时期:
⑴全面开放,形成中华文化圈
⑵与朝鲜、日本关系密切友好
⑶与东南亚国家、印度、波斯、大食和欧洲的东罗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⑷与非洲有了直接的往来
宋元时期:
⑴两宋海外贸易繁盛,与南宋通商最密切的是高丽、日本、交趾、占城等国
⑵辽、金、与高丽、日本、波斯、大食等有贸易往来
⑶元朝与日本、高丽贸易密切;与欧洲、非洲也有交往[《马可波罗行记》
明清时期:⑴权对外交往频繁:郑和七次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
⑵遭受外来侵略,明清政府领导进行反侵略斗争[抗倭、葡萄牙、荷兰、沙俄

8. 求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几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

在古代,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渐发展的。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教材里对此有重点叙述。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上述情况在教材里都有介绍。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

1

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第二,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当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段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

二、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渠道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

第一条渠道是贸易,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第二条渠道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第三条渠道是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第四条渠道是战争,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当然,第四条渠道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古代,中国与邻国之间也曾经发生过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例如,我国古代曾与日本发生过几次战争。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

2

唐军与新罗军队联合打败支援百济的日本军队。元世祖曾两次派军队进攻日本,但遭到了失败。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被戚继光、俞大猷等率军击败。明神宗时,中国派军队支援朝鲜共同打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等等。在历史上,相邻国家之间绝对没有出现争斗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见到的历史现象,这也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但应该认识到,各国统治阶级挑起的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则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

三、古代中国和外国间的影响是互相的。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和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发生影响。

中国古代在整个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上升时期,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对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亚洲各国,尤其是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烟叶、向日葵,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另外,像中国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受印度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著名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说,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国人民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中不断演化、完善的。

3

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对外交流就越频繁,而频繁的对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这给我们以启示: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

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的进步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参照了中国唐朝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在医学上,日本也吸收中国中医学的医疗技术,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国汉字的简化笔画或是汉字的偏旁、冠盖作为音符,创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这种善于学习又富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这个事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个国宝如果落后,只要虚心地有选择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取得进步。

9.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与祖国统一

统一是大势所趋,期间存在分裂,凡是对祖国统一大业有贡献的历史人物,无论其其他方面怎么。样,在对我国的发展都是有功劳的,

10.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方式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方式:

1、货物交换,互通有无,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民间,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2、互派使节,相互拜访,有些带有政治、军事、文化上的需求,这是友好国家之间常见的一种交往形式,如张骞出使西域、日本的遣唐使等;

3、直接拜访,介绍本国情况,并交换物品,提出友好交往的建议,如出使夜郎国、郑和下西洋等

4、民间或者带私人行为的交往,如玄奘取经、鉴真东渡等;

5、联姻,如文成公主吐蕃和亲、王昭君和亲等。



(10)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包办一切进出口贸易的独占权,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清代闭关政策的形成并非是历史的偶然,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它惧怕国内汉人与外界勾结反清,从而威胁其统治。只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闭关政策在后期才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的自卫性质。

虽然闭关政策曾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起到一些自卫作用,但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挥咱,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闭关锁国和狂妄自大是互相联结的,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与这种状态不无联系。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