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秦汉史研究室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秦汉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1-02-21 21:45:17

1. 有个历史学者王鼎杰视频

国内历史学家汇集
一.先秦史

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胡厚宣(社科院),陈梦家(社科院),梁思永,夏鼐(考古,北大),蒙文通(四川大学),吕振羽(吉林大学),吕思勉,李济(台湾中央研究院),许倬云(台湾中央研究院),张光直(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尹达(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苏秉琦(北大),徐中舒(史前和三王,四川大学),翦伯赞(先秦和秦汉,北大),齐思和(先秦史、世界中古史和中国近代史,北大),马非百(中国历史博物馆),赵光贤(西周史和孔子研究,北师大),束世徵(华东师范大学),王玉哲(南开大学),唐兰(北大),李亚农(上海历史研究所),杨宽(复旦大学),童书业(山东大学),黄子通(北大)金景芳(吉林大学),田昌五(山东大学),吴荣曾(北大),徐修鸿(复旦大学),赵锡元(吉林大学),杜水生(北师大),张广智(青海师范大学),李学勤(清华),詹子庆(东北师范大学),晁福林(北师大),刘泽华(南开大学),王震中(社科院),江林昌(烟台大学),朱凤瀚(南开大学),宋镇豪(社科院) ,斯维至(陕西师范大学),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张懋镕(西北大学),谢维扬(上海大学)

二.秦汉史

钱穆(秦汉史、中国古文化、儒学,北大),林剑鸣(西北大学),顾颉刚,田余庆(秦汉及魏晋史,北大),劳干(台湾中央研究院),邢义田(台湾中央研究院),廖伯源(台湾中央研究院),余英时(汉史、中国古文化、儒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林甘泉(人大),田人隆(社科院),李祖德(社科院),安作璋(山东大学),朱绍侯(秦汉和魏晋史,河南大学),陈苏镇(秦汉和魏晋史,北大),王子今(秦汉和魏晋史,北师大),李开元(北大),刘庆柱(秦汉考古,社科院),高敏(郑州大学),周天游(陕西历史博物馆),葛剑雄(复旦大学)、周振鹤(复旦大学),黄留珠(西北大学),谢桂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朱绍侯(河南大学),辛德勇(北京大学)
三.魏晋南北朝史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北大),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武汉大学),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厦门大学),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山东大学),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北大),田余庆(北京大学),贺昌群(魏晋南北朝和汉唐史,社科院),尚钺(魏晋史、先秦史、中国古代通史,人大),何兹全(北师大),吴泽(华东师范大学),谷霁光(江西师范大学),程应镠(上海师范大学),朱大渭(社科院),,阎步克(北大),罗新(魏晋南北朝史、北方民族史、西域史,北大),赵克尧(魏晋史和汉唐史)祝总斌(北京大学),万绳楠(安徽大学),蒋福亚(首都师范大学), 周伟洲(西北大学),黄 烈(社科院),黎 虎(北京师范大学),杨际平(厦门大学),李凭(华南师范大学)
四.隋唐五代史(不计前面重复的)

胡如雷(河北大学),朱雷(武汉大学),严耕望(台湾中研院),王永兴(北京大学),张广达(北京大学),吴枫(东北师范大学),陶懋炳(五代史,湖南师范大学)吴宗国(北大),荣新江(北大),牛致功(陕西师范大学)、胡戟(陕西师范大学)、李斌城(社科院)、张国刚(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张弓(社科院)、马驰(陕西师范大学)、陈明光(厦门大学),王小甫(唐宋史,北大),郑学檬(唐史、古代经济史等,厦门大学),陈明光(汉唐史,厦门大学),金宝祥(西北师范大学),缪 钺(浙江大学),甘怀真(台湾大学),陈弱水(台湾大学),王寿南(台湾中研院),高明士(台湾大学),潘重规(敦煌学,台湾)

五.宋辽夏金元史

邓广铭(宋史,北大),漆侠(宋辽夏金史,河北大学),王静如(西夏史,社科院),罗福苌(西夏文,故宫博物院),黄现蟠(宋元史及民族史,广西大学),杨志玖(元史,南开大学),韩儒林(西夏史和元史,北师大),翁独健(元史,中央民大),邵循正(北京大学),姚从吾(辽金元史,台湾),金毓黻(辽金元史,吉林大学),吴天墀(西夏史,四川大学),陈述(辽史,社科院),张博泉(辽金史,吉林大学)舒焚(辽史,湖北大学),陈振(宋史,南京师范大学),周宝珠(宋史,华中师范大学),杨树森(辽宋金史,吉林大学),汝企和(宋史,北师大),邓小南(宋史、唐宋妇女史,北大),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张希清(辽宋夏金史,北大),张帆(宋史,北大),刘浦江(辽金史,北大),李锡厚(辽金史,社科院),徐规(宋史,浙江大学),陈乐素(宋史,社科院)、张家驹(宋史,上海师范大学),李范文(西夏史,宁夏社科院),史金波(西夏史,社科院),朱瑞熙(宋史,上海师范大学),王曾瑜(宋史,社科院),裴汝诚(宋史,华东师范大学),李裕民(宋史,陕西师范大学),李埏(宋史,云南大学),亦邻真(元史,内蒙古大学),陈得芝(元史,南京大学),,邱树森(元史,南京大学),蔡美彪(元史,社科院),陈高华(元史,社科院),龚延民(浙江大学),姚大力(元史,复旦大学),李治安(元史,南开大学),萧启庆(元史,台湾中央研究院),黄宽重(宋史,台湾),王德毅(宋史,台湾),柳立言(宋史,台湾),梁赓尧(宋史,台湾),

六.明清史

吴晗(明史,清华),顾诚(北京师范大学),郑天挺(南开大学),谢国桢(南开大学),韦庆远(人大),邓之诚(北大),戴裔煊(明史、民族史、澳门史,中山大学),王毓铨(明史,社科院),梁方仲(明代社会经济史,中山大学),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厦门大学),赵俪生(明清思想史,兰州大学),南炳文(南开大学),王思治(清史,人大),戴逸(清史,人大),夏明方(清史,人大),杨念群(清史,人大),赵世瑜(明清以来的民俗史,北师大),常建华(南开大学),冯尔康(南开大学),王天有(北大),杨国桢(明清史和社会史,厦门大学),陈宝良(明史,西南大学),张显清(社科院),徐泓(台湾中研院),于志嘉(台湾中研院),陈春声(中山大学),刘志伟(中山大学),郑振满(厦门大学), 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李孝悌(明清史,台湾)
七,近现代史
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陈旭麓(华东师范大学),桑兵(中山大学),茅海建(华东师范大学),罗志田(北京大学),杨天石(社科院),黄彰健(台湾中研院),王泛森(台湾中研院),马敏(近现代史,华中师范大学)
望采纳

2. 安作璋导师的详细资料

安作璋先生,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生于山东省曹县。1951年毕业于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和山东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他在秦汉史、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中国运河文化史等领域均有独特贡献。1978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首批拔尖人才”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荣获首届山东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是5位获此殊荣的著名学者之一。
安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学家,其论著曾受到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赞赏,被日本学者誉为“秦汉史之大家”。从20世纪80年代始,安先生践行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治史思想,主张治史贵在乎通,其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通史、地方史、文化史、文献学等领域,筚路蓝缕,建树破丰,终于成为一代史学大家。
主要著作有:《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班固评传》、《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秦汉官制史稿》(合著)、《秦汉官吏法研究》(合著)、《学史集》、《秦始皇帝大传》(合著)、《刘邦评传》(合著,后增订为《汉高帝大传》)、《汉武帝大传》(合著)、《汉光武帝大传》(合著)等,其中6部由中华书局出版。
主编《中国史简编》(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秦汉史》(合著)、《山东通史》(600多万字)、《齐鲁文化通史》(合编,350万字)、《中国运河文化史》(195万字)、《济南通史》(300多万字)、《经世大典》、《中国通史·秦汉卷》(合作)、《中国吏部研究》、《治国方略丛书》(5册)、《郑玄集》(上下册)、《郝懿行集》(7册)、《山左名贤遗书》(20种)等。此外,发表论文百余篇。
获奖代表作:《秦汉官制史稿》被学界评价为“不仅填补了断代官制史方面的空白,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开拓,它的出版在中国官制史研究的漫长过程中树立了又一块新的里程碑”,1986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刘邦评传》被学界评价为“不仅是刘邦个人的传记,而且还是一部翔实的西汉开国史”,“其中不少人,可以说是在司马迁、班固为他们作传后第一次对他们作了科学的评述”,199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山东通史》被学界评价为“地方史研究中的开创之作,是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突出成果”,1996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安作璋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名字和生平事迹已被收入《中国名人大词典》、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大词典》等多种传记、词书中,深受国内外学人的尊敬,被誉为“秦汉史之大家”。1989年10月,他应日本关西大学和学术振兴会的邀请,赴日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在“日本秦汉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作了有关秦汉史研究的学术报告。他的精辟的见解和渊博的学识使许多日本学者为之折服,在日本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安老目前除了继续培养博士生以外,仍旧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此外,安老也喜欢书法,其书法典雅隽秀,带有书卷气,日本学者视若珍品,但他从不轻易示人,亦不轻易为人题签,认为自己的书法只是一种自我陶冶,不足为他人道也。虽然他的双腿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但他的足迹却留在了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他登过河南的嵩山、安徽的黄山、四川的峨眉山、青城山以及山东的泰山、崂山。他也到过许多历史名城和古代遗址。这对于一个举步维艰的人来说,当然不是什么游山玩水,而主要是借此开拓胸怀,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历史的格言,也是安老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邮编:250014
联系电话:(0531)86180275 Email:[email protected]

3. 秦汉史哪些学校不错,有哪些名师哪些书籍可看!

我个人了解,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非常强,此外华中师大、复旦大回学、郑州大学答、河南大学、江西师大、北京师大也招收秦汉史方面的硕士。 陕西省原本是秦汉研究重地,但不知13年情况如何,有课能全省不招秦汉史硕士。秦汉史的名师太多了,不知道你是指近现代学界大师,还是当代活着的学者。如果是当代的,你搜一下秦汉史研究会的成员,这里囊括了大部分国内秦汉史学者。至于秦汉史的著作,可以借助工具书《秦汉史研究概要》(周天游)和论文《二十世纪的中国秦汉史研究》(周天游 孙福喜)来了解。

4. 剑桥中国秦汉史的内容简介

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原为费正清、崔瑞德共任全书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第卷,于1986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剑桥中国史》不是按卷次先后印行的,在这卷之前,第10、11和3卷业已先后问世,并且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翻译出来,以《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国隋唐史》为题出版了。现在历史所的朋友们又译成《剑桥中国秦汉史》,要我在书端写几句话,我既感欣幸,又颇为惶恐。我在秦汉史方面学力有限,本没有着笔的资格,但承鲁惟一先生盛意,在本卷出书后即行寄赠,得以成为国内最早读者之一。细绎全卷,曾将一些感想写作书评,发表在《史学情报》上,其中即呼吁赶快把这卷书翻译出来。现在经过历史所各位努力,这个愿望实现了,写一篇小序确实是我的义务。《剑桥中国史》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全卷16章,原文多达981页,分别执笔的学者大都对章节论述的范围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例如第1章《秦国和秦帝国》的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退休教授卜德,30年代即已出版《中国的第一个统一者》一书;第3章《王莽,汉之中兴,后汉》的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毕汉斯,著有《汉朝的中兴》;第6章《汉朝的对外关系》的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著有《汉代的贸易和扩张》;第9章《秦汉法律》的作者荷兰莱顿大学退休教授何四维,著有《秦法律残简》、《汉法律残简》;第7章《政府的结构与活动》、第12章《宗教和知识文化的背景》等的作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学院鲁惟一博士,著有《汉代的行政记录》、《通往仙境之路》等书,诸如此类,不遑枚举。还有的学者,如法国法兰西学院的戴密微、日本东京大学退休教授西嵨定生等,更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此,本卷的作者阵容在西方学术界可称极一时之选,这部书也可谓西方研究中国秦汉史的结晶。
西方对秦汉史的研究有相当长的历史。本卷《导论》对此有概括叙述,一直上溯到明清之际来华的传教士卫匡国的著作。中国的二十四史始于《史记》、《汉书》,读史者也总是从前四史入手,所以一接触中国史就是秦汉,同时秦汉在整个中国史上又有其特殊的重要位置。西方学者研究秦汉史的较多,成绩也较丰硕。看本卷所附参考文献目录,便可得到相当的印象。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和提高的。不很熟悉西方研究情况的读者,通过本卷不难知其涯略。卷中引用日本学者的论著也很多,足供读者参取。

5. 考中国古代史,哪个学校较好

简单说下 一家之言 不要拍我1 最强的首推北大 重点在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好点的老师比如荣新江 邓小南等等 另外北大和港台 外国交流比较多,外面的学者在北大兼职招生的也多,北大古代史侧重政治制度史 考据 敦煌学等方向。2 其次就是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不太熟悉 但是古代史也很强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古代史其实非常强,比如张岂之(虽然不带学生了),唐史的张国刚,搞土地和社会的秦晖,都是数一数二的大牛 南开大学 侧重中国古代史的社会史 政治思想史和制度史 以秦汉元明史见长,如明史的南炳文 元史的李治安等人,政治思想史方面如张荣明 陈启云(陈是钱穆的弟子) 社会史学方面如余新忠 王利华 李小林等 人大:人大的历史可以包括国学院和历史学院的,国学院的比较好的如思想史方面的黄克剑 黄朴初,秦汉史的王子今。另外人大历史学院的最大特色就是清史,国内最强,包括戴逸等。人大的古代史侧重在秦汉和明清方面,隋唐也有老师,但不是最好的,另外宋史方面有包伟明 复旦:复旦不太了解,我知道的比如思想史的葛兆光,经学史的朱维诤,复旦古代史的最大优势是历史地理学科。 3 北师大,北师大历史其实没落了,很多老师去别的院校了(比如王子今),北师大古代史好点的老师比如宋史的游彪,隋唐史的宁欣。北师大古代史方面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古代史学史。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古代史没有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强(相对),我对华东那边不熟悉,所以不说了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的古代史老师相对集中,基本上好点的老师都集中在魏晋南北朝这块,估计和唐长孺的影响有关。 山东大学,山大历史古代史方面有比较好的传统,出了不少历史大家,所以不会差的。但是不熟,另外,川大的古代史集中在古代儒学、蜀学方面。中山不了解,吉大也不了。兰大古代史主要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主要集中在敦煌学。西北大学的古代史主要是思想史。大体就这样吧,排名是我自己排的。另外考试难度和排名无关,比如清华难度大于北大,复旦难度大于南开,因为这和学校知名度、招生人数等等有关。大致这样[]

6. 于振波的论文

时间(期数) 刊物 文章 1994(6) 中国史研究动态 评介《简帛研究》 1994(5) 北京大学学报 汉代官吏的考课时间与方式 1994(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汉代“天人感应”思想对宰相制度的影响 1995(6)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4年秦汉史研究综述 1996 简帛研究(第二辑) 汉简“得算”、“负算”考 1998 简帛研究(第三辑) 收孥法的变迁 1999(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秦汉时期的“文法吏” 1999(2) 湖南大学学报 “引经决狱”的实质与作用 1999(4)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司马迁经济思想简论 1999 北大史学 “史书”本义考 1999 [未公开刊印论文集]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昆明(汉代的循吏与酷吏) 2000(2) 史学集刊 居延汉简中的燧长和候长 2000(5)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战国秦汉时期的“重本抑末”政策——读《盐铁论》有感 2001(1) 湖南大学学报 汉代法律运行机制的现代启示 2001 简帛研究(二〇〇一上册) 居延汉简中的燧长和候长 2002(1) 南都学坛 近三十年来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 200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2002(7) 文史知识 “无为而治”时期的汉代法律 2002(5) 湖南大学学报 从悬泉置壁书看《月令》对汉代法律的影响 2003(3) 湖南大学学报 里耶秦简中的“除邮人”简 2003(6) 湖南大学学报 走马楼吴简所见佃田制度考略 2004(1) 南都学坛 走马楼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 2004(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走马楼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 2004(1) 中国史研究 张家山汉简中的名田制及其在汉代的实施情况 2004(1) 中国经济史研究 走马楼吴简中的“调” 2004(1) 船山学刊 浅析走马楼吴简中“刑”的含义 2004(2) 湖南大学学报 简牍所见秦名田制蠡测 2004(5) 绿叶 从悬泉置壁书看《月令》在汉代的法律地位 2004(8) 文物 张家山汉简中的“卿” 2004 简牍学研究(第四辑) 秦汉时期的邮人 2005(1) 湖南大学学报 从走马楼吴简看两汉与孙吴的“调” 2005(1)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从张家山汉简看汉名田制与唐均田制之异同 2005(2) 故宫博物院院刊 从简牍看汉代的户赋与刍藁税 2005(3) 船山学刊 略论走马楼吴简中的“户下奴婢” 2005(5) 湖南大学学报 从“公室告”与“家罪”看秦律的立法精神 2005(5) 大学教育科学 走马楼吴简之“私学”身份考述 2005 简帛研究(二〇〇二、二〇〇三) 汉代的都官与离官 2005 [未公开刊印论文集]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呼和浩特(秦汉土地制度与贫民法律地位之变迁) 2006(1)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汉代的循吏与酷吏 2006(2) 史学月刊 略论走马楼吴简中的户品 2006(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无任”与“五任” 2006(3) 中国历史文物 说“县令”确为秦制——读里耶秦简札记 2006(6) 南都学坛 秦汉贫民法律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 2006(11) 考古 走马楼吴简习语考释 2006(4)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从籴米记录看汉代对西北边塞的经营——读《额济纳汉简》札记 2006 简帛研究(二〇〇四) 汉代的家赀与赀家 2007(1) 湖南大学学报 走马楼吴简研究综述——职业、社会身份与阶层(第二作者) 2007(5) 史学月刊 略说走马楼吴简中的“老” 2008(3) 湖南大学学报 从尹湾汉简看两汉文吏 2008(6) 史学月刊 从走马楼吴简看其时长沙民户的贫富差别 2008 简帛研究(二〇〇六) 再说吴简中的丘 2008 简帛研究(二〇〇六) 怀念谢桂华先生 2009(1) 江汉考古 走马楼吴简所见户与里的规模 2009(4) 南都学坛 走马楼吴简赋税收支记录管窥 2009(3) 中国史研究 秦律令中的“新黔首”与“新地吏” 2010(4) 湖南大学学报 浅谈出土律令名目与“九章律”的关系 2010(5) 史学集刊 秦律中的甲盾比价及相关问题 2010 简帛研究(二〇〇八) 略说走马楼吴简之名籍 2011(2) 湖南大学学报 关于周文王的即位与称王——读清华简《保训》札记(第一作者) 2012(5) 湖南大学学报 秦简所见田租的征收 2012 上海古籍出版社[会议论文集] 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兰州(岳麓书院藏秦简《质日》札记三则) 2012 简帛研究(二〇一〇) 从“傅籍”到“丁中”——对吴简中“口、事、筭、事”比例关系的考察 2013(3) 湖南大学学报 秦代吏治管窥——以秦简司法、行政文书为中心 2013 [尚未公开刊印] 第五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流动人口——以临湘县为中心) 2014 [未公开刊印论文集]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成都 2014 简牍学研究(第五辑) 统计学方法与走马楼吴简研究

7.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的介绍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是经民政部审批的国家一级学会,现有会员300余人,研究会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由院科研局代管,秘书处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8. 侯旭东的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1996年至2008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版与同事权发起组织“史学沙龙”,10年间举办学术讨论会近70次。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受哈佛燕京学社邀请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2006年6月在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做访问学人,并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2008年5月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历史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兼及秦汉史。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北朝乡村社会的研究。后两方面的研究以资料丰富、视角新颖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简牍,尤其是新出土的湖南长沙三国吴简的整理与研究,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统治机制与形态。
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以及日本、法国和台湾科研课题多项。

9. 谢桂华的介绍

谢桂华(1938.10—抄—2006.6.12),男,汉族,,湖南新化人。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1977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1年起任研究员。1989-1999年先后任战国秦汉史研究室和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

10. 剑桥中国秦汉史的介绍

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原为费正清、崔瑞德共任全书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于1986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剑桥中国史》不是按卷次先后印行的,在这卷之前,第10、11和3卷业已先后问世,并且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翻译出来,以《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国隋唐史》为题出版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秦汉史研究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