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历史)帝国主义论,是谁写的
J.A.霍布森。
帝国主义论,提出者是英国经济学家J.A.霍布森。
『贰』 世界历史上是谁开创了第一个奴隶王朝
奴隶王朝(Sulalah Mamalik) 13世纪印度德里苏丹国的第一代王朝(1206~1290)。又称库特布·沙黑王朝。因创建者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及其后几位皇帝多为奴隶出身,故名。
奴隶王朝的第一个皇帝,穆斯林统治者顾特卜(Qutb) 为纪念战胜印度教徒而建的清真寺,建于公元4世纪。
王朝最初管辖印度半岛北部,建都德里,为印度穆斯林王朝建都之始。其后4个苏丹王朝均建都德里,故又统称德里苏丹国(1206~1555)。
奴隶王朝共历经11代君主,长达84年。创建者库特布丁·艾伊拜克(1206~1210在位)原系中亚一突厥人家族的后裔,先后被卖给内沙布尔首席法官和古尔王朝总督穆罕默德·古尔。由于他效忠古尔,屡建战功,深受古尔的器重和信任。1206年古尔被刺身亡后,因未留下子嗣,艾伊拜克被选继位,并宣布为苏丹。他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执政期间颇有建树,不仅在国内恢复了和平秩序,而且在穆斯林区域兴建清真寺和学校。
在德里附近米劳里修建的库特布丁清真寺,至今尚存有著名的库特布尖塔和一些拱顶遗迹。其继任者沙姆斯丁·伊勒图米什(1211~1236在位)原出身于突厥人伊勒巴里族的贵族家庭,后沦为奴隶被转卖给艾伊拜克,因勇敢有为而深受庞爱。
奴隶王朝的陵墓
1211年在艾伊拜克逝世一年后自其子阿拉姆·巴希手中接管了王权。继任后克服重重困难,安定了邦国领土,并于1229年受到巴格达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穆斯坦绥尔(1226~1242在位)的赐袍和册封。他鼓励发展伊斯兰学术研究,在穆斯林中享有盛誉。
王朝后期苏丹吉亚斯丁·巴勒班(Ghiyath Din Balban,1266~1287在位)亦系由突厥贵族后裔沦落的奴隶,1232年被转卖给苏丹伊勒图米什。他先后服务于伊勒图米什及其后代继任者,逐步晋升到侍卫大臣的显要地位。
1266年初,巴勒班继德里王位。执政期间以执法严明著称,并多次击退蒙古人的入侵,使苏丹国得以稳固。1287年巴勒班逝世后,王朝逐渐衰退。1290年6月13日,菲鲁兹·卡尔基发动政变,建立卡尔基王朝,奴隶王朝遂亡。
『叁』 (世界历史)两个毫不动摇是谁提出的
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来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才能走向富强。
『肆』 全球历史观谁最先提出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而全球史观的发展在二战以后
中文名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这一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的推动,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
二战后,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
全球史观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谈论了“整个世界”,而在于是否把对象置于建立了普遍联系的“世界”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就是一种全球史观。在马克思、列宁那里,世界历史思想都是与其同时代的世界体系相联系的,只是马克思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自由资本开拓的,而列宁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垄断资本建立的。后一世界体系比前一世界体系更高级,更具广度和深度。但不管哪一阶段的世界体系,都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世界历史也因国际剥削、国际压迫关系而被严重扭曲为如今由资本主导的劳资高度对抗的世界体系。
『伍』 世界历史著名人物 都有谁啊
美国:林肯、华盛顿、里根.....
印度:甘地、章西女王.....
英国:克林威尔、查理一世(国王,被砍头)
『陆』 《全球通史》是谁写的
L . S .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2004年3月23日于加州拉荷亚去世。
『柒』 世界通史》是谁写的
《全球通史》美国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的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6-13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一章 导言:从地区史到全球史 第二章 西欧扩张的根源 第三章 西欧扩张时的穆斯林世界 第四章 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 第五章 西方扩张时的非欧亚大陆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六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七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八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九章 这一时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第十三章 俄国 第十四章 中东 第十五章 印度 第十六章 中国和日本 第十七章 非洲 第十八章 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第十九章 这一时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第四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的成功的世界 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二十二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二十三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二十四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二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第二十六章 从大同盟到冷战 第二十七章 诸帝国的终止 第二十八章 两极分化的结束 第二十九章 西方的衰落与成功 第三十章 后记:我们的黄金时代吗? 历史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附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 译后记 内容简介: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内容简介 《全球通史》是作者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来以后的世界》两册。本书是《1500年以后的世界》分册。 本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本书吸收了近二十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并以较大篇幅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历史。故全书读来颇觉新颖爽朗,有强烈的现实感。从文字内容来看,作者对宠杂的史料取舍恰当,对各种历史事件着笔简要,边叙边议,文字生动;从编写技巧来看,每章前冠以简明提要,承上启下,便于掌握线索,每章末附有选读书目,便于进一步研究。全书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可与一部小型的世界史网络全书相媲美。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为什么要挑选这仅占人类全部历史的百分之一的一小片断历史,予以特别注意呢?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史,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区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如果关于人类起源的一元发生说是正确的,那么,在人类历史开始时,就存在一种统一性或共同的起源。但是,在旧石器时代漫长的数百万年中,人类逐渐分散到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陆地上。后来,冰期的结束使各大洋的海面升高,从而将非洲和欧洲隔开,将南北美洲的东北亚隔开,将澳大利亚和东南亚隔开——这里仅提及几次主要的分隔。 从此以后,人类生活在不同程度的地区孤立中。有些人沦于完全与世隔绝的境地,如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他们最后几次由东南亚移居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船长抵达澳大利亚,他们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达30,000多年。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成民几乎同样与世隔绝,他们最后几批从西伯利亚渡海至美洲的时间是在哥伦布航海之前约10,000年时。
『捌』 《世界文明史》是几几年的谁写的
《世界文明史》是1975年由威尔·杜兰特。
《世界文明史》全书约1500万字,有近千幅精美插图。上起“文明的建立”,下迄“历史的教训”。这是一部揭示人类文明遗产的旷世巨著。它几乎涵盖每一时代,每一国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科技等领域。台湾学者誉之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了文明的篇章。
作者介绍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先后在美国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物学,并在杜威的指导下攻读哲学,191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6年,他出版了《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于意料的成功。随后,他花了四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11卷的《世界文明史》。他于1968年获得普利策奖,1977年获得自由勋章奖。
威尔·杜兰曾游历世界各地,以哲学家的敏锐目光审视埃及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印度古老的泰姬陵、中国雄伟的万里长城,又奔走于地中海的波涛之中,在已被人遗忘的克里特岛,在残垣断壁的雅典古城,在残酷的斯巴达古战场,搜寻、鉴赏。直至1975年,历四十年的光阴,终于完成了《世界文明史》这一部旷世巨著。
『玖』 人类发展史上的前人类说法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依据是什么
根据史书记载,我们本次人类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到出现现在的高度文明,才不超过一万年时间。很显然,这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本次人类所创造。实际上,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科学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
同时,所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古远。从当今发掘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看,从一个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就一直存在着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亿年至2.5亿年前的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等,很难想象它们属于同一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发展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现代科学已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同样,人类的发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这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找到线索。
学者Emilio Spedicato在其著作《Galactic Encounters, Apollo Objects andAtlantis: A Catastrophical Scenario For Discontinuities in Human History》中对史前人类毁灭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来自外星际空间的物体(彗星、陨石等)造成地球气候的异常,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
然而,很明显的是,这些不同史前人类及其拥有的文明都最终从地球上消失了。不同时期地球的大灾难毁灭了当时的文明,甚至灭绝了当时绝大多数的生物,只残留下极其少量幸存者。那么这些文明为什么被淘汰?如何被淘汰?
现代科学界已发现: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特大的灭绝,几乎灭绝了所有的生物。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从已发现的证据看,史前人类文明曾因各种灾变而毁灭,这包括地震、洪水、火山、外来星体(包括陨石、彗星)撞击、大陆板块的升降、气候突变等等。
1万2千年前沉入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大陆
亚特兰蒂斯曾是一个具有高度人类文明的大陆,但却在大约11600年前一场世界性的大地震灾难中沉入海底。现今的加那利群岛被怀疑是其在海平面以上的残留部分。(这实际上是一种附会,亚特兰蒂斯的高度文明至今只存在于少数古代书籍和疑似的古代遗迹中,更重要的是,即使按照古人的说法,其文明水准依然只有奴隶到封建社会的程度)
http://ke..com/view/68860.htm
『拾』 (世界历史)蓝天保卫战是谁提出来的
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