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态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一般说来,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但在某些阶段和某些局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发生得非常迅速,非常剧烈,造成巨大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当然,这两方面的是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的。
1、疆域、政区
自秦至清的疆域范围,以鸦片战争前的清疆域为极盛。秦汉实行郡县制,唐朝逐渐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朝主要为路-州-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清沿袭,基本形式为省-府-县。
2、民族、人口
中国历来是多民族国家,各族共同缔造中国,中国领土也由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巩固。公元初已有6000多万人口,几经起落,至19世纪中叶达4.3亿。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迁移频繁,移民众多。
3、地形、地貌
一些湖泊消失,或发生巨大变化;水道、水系的变迁,如黄河改道,海河水系形成;海陆变迁,一些沿海地区陆续成陆,另一些地区又沦入大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貌破碎;沙漠扩大或范围变动等。
4、气候
温度变迁,有过多次反复,由寒转暖,又由暖转寒;湿润状况的变迁,由湿润而逐渐干燥,旱情增加。
2. 中国历史上,地理上有哪些四大详细些,
中国四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
我国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我国四大平原 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游 关中
3. 中国古代地理学
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和《管子·地员》。《尚书·禹贡》按地理特征将古代中国版图分为九州,并概要记载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活动和物产交通,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作品。《管子·地员》探索了中国土地的分类和山地植物的垂直带谱,是世界上最早对土地进行系统分类的作品。
在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的中古时期,中国的地理知识和思想有长足的进步。这时候中国在方志、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显的《法显传》、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为考证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演变的要著;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提出了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用以解释华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较西方类似的见地早四个世纪。
公元十五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的近古时期有两件重大的地理事件,就是中国的郑和“七下西洋”和西方的地理大发现。虽然,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早半个多世纪,船队的规模、航海的技术也远胜于哥伦布,然而其社会意义和对地理学的影响则远不及地理大发现。
中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后,也在同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理论探索工作,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中已有不少成因方面的论述。但中国古代地理著述多描述性记载,缺少对地球表面整体规律的研究,这也是近代中国地理学落后的原因之一。
4.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怎么样
第一节当代历史地理学产生和发展过程 第二节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第三节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第一节三四千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第二节三四千年来气候的变迁 第三章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第一节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第二节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第三节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第四章历史时期水系的变迁 第一节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及其影响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变迁 第三节海河水系的历史变迁 第四节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历史变迁 第五章海岸线的变迁 第一节辽东湾海岸 第二节渤海湾海岸 第三节苏北海岸 第四节长江口海岸 第五节杭州湾海岸 第六章沙漠的变迁 第一节我国东部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沙漠的形成和变迁 第二节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沙漠地区的变迁 第七章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 第一节夏商周时期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及其周边民族 第二节先秦时期华夏诸国的疆域 第三节秦汉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和变迁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疆界的变迁 第五节隋唐统一帝国疆域的形成 第六节宋辽金时期各分裂政权的疆域 第七节元代的疆域 第八节明时期中国疆域 第九节清帝国疆域的形成--中华帝国最终疆域的形成 第十节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国土的沦丧 第八章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第一节秦统一前地方行政区划的出现 第二节郡县制的确立 第三节州郡县三级制的确立与解体 第四节道路制度的出现与演变 第五节行省时代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第九章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 第一节战国至两汉时期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节隋唐五代时期 第四节宋辽金元时期 第五节明清民国时期 第十章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区开发与地域差异 第一节我国北部农牧界线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我国古代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及其变迁 第十一章历代工矿业的分布和兴衰变迁 第一节丝棉织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第二节雕版印刷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第三节造纸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第四节陶瓷业的地理分布及共变迁 第五节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第十二章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城市和交通 第二节秦汉时期全国交通--城市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城市交通路线格局的变化 第四节隋唐五代时期全国城市体系的重建与发展 第五节宋辽金时期城市重心的南移与商业市镇的出现 第六节域外交通的历史发展 第十三章历史文化景观的地域差异及其变迁 第一节文化重心区的分布、转移与政治、经济关系 第二节方言的地域差异及其变迁的地理背景 第三节社会人群的地域差异
5. 中国历史地理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历史方面的有:四大书院 八大古都 四大名楼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王安石变法 王叔文变法及八司马 土木堡惨败 等等.
地理方面的有:1梅雨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降水丰沛相对湿度大、云量多、风力、大气闷热.
2.寒潮冬半年降温幅度较大的大气现象.标准日降温高于10度温度天距平高于10度温度页距平高5度.
3.伏旱发生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即梅雨过后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的干旱天气现象.
4.干湿度地带性海陆分布及其对比关系形成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别大陆内部和东西两岸各植被类型的差别以及景观的干湿度差别这种差别常呈经度分异的方向变化故习称为经度地带性或称为干湿度地带性.
5.滩涂海陆之间的交接地带其地貌沉积、土壤都与潮汐、海浪及泥沙来源密切相关.
6.黑潮暖流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隧道高温高盐等特征为其特色其潮流因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故谓黑潮.
7.冷岛效应绿洲内部防护林和农作物使风速减速蒸散强烈使用相对湿度增加下垫面的改变使温度变幅减小且平均值低于周围荒漠.这些特点不仅有利于绿洲化过程持续进行还对绿洲边附近的荒漠侵袭起着某种抑制作用.
8.土地资源从自然属性看是指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其性质取决于土地要素的组合关系和综合特点.从社会属性看是具有可促使发展农业生产的具有经济特征的社会财富.
9.地域分异规律指整个景观或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按确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空间分异现象.10.区域文化形成于一定地区的地理单元内的以一定地域概念为基础的相对明确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系统文化.
11.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6. 中国古代地理
看是在什么时期了 每个时期的版图都不一样
比如西周初分封了六个诸侯国:燕、卫、齐、宋、晋、鲁
晋国,先秦姬姓封国。西周初,成王封其弟虞于唐(今山系翼城西)叔虞子曼改称晋。后迁都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山西翼城) 新田(山西侯马)。
鲁国,先秦姬姓封国。周公东征打败伙同武庚叛乱的商旧属国,成王封其长子伯禽于其中的奄国故土上建立鲁国,都曲阜。赐许多文物典籍及主管官员,使鲁国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据点。
卫国,先秦姬姓封国。西周初,周公平定东方叛乱,任命其弟康叔封镇河,淇间以控制东方。
郑国,………………。西周末年,宣王封其弟桓公友于郑(陕西华县东),幽王时,桓公为王室司徒,见西周将亡,东迁到今河南新郑一带。西周末年,桓公死难。其子武公拥戴平王有功,在掳,郑之间建立郑国,都新郑。
燕国,………………。本作郾,又称北燕,区别始姓的南燕(河南延津东北)。周公东征后,周太保召公爽被封与燕。他自己留辅王室,使其子就封。成为第一带燕侯。
宋国,先秦子姓封国。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另立顺从周王朝的纣王兄薇子启建立宋国。都商丘。统治原商都附近的遗民。宋保留商的文化传统最多,被看作古代礼制的典范。
齐国,西周姜姓封国。周初重臣太公望之后所立。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吕望被封回营丘(山东淄博东北)战有蒲箍旧地。齐始立于此。
楚国,先秦举姓封国。华姓是所谓的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x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x熊以下的楚君皆以熊为氏。但出土的战国晚期楚国的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禽为氏。x熊曾孙熊泽事周成王。被封以自男田,剧丹阳(湖北姊归)从此为国。
秦国,先秦郢姓封国。秦是古代嬴姓部落的一支。嬴姓祖先大费,传说为女情吞玄鸟蛋而生。佐禹治水。商末,嬴姓有叫中鹬的一支住在西戎,其子蜚廉,恶来均事纣王。西周中期中鹬的后人大骆居于西犬丘(甘肃天水西南)生子成与非子。成为嫡子,继承西犬丘。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公,被封与秦。从此非子这一支以秦为氏。厉王十,西戎攻灭西犬丘大骆之族。宣王时以非子曾孙秦仲为大夫伐戎不胜。死于戎。其子在(应该是庄吧)公始破西戎,收复西犬丘。在公子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封为诸侯。秦立国始于此。
蒋 ,姬姓。系周公之第五子,曰姬伯龄。封于蒋。今河南光山是也。
----------------------------------
郑州: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此,称管国。春秋时期,这里又是郑国大夫子产的封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这里才开始称郑州。
巩义:西周初年,滑国封地在今偃师与巩义鲁庄一带。
洛阳:河南洛阳那时应属下都,东周迁都至此。
7. 2017尔雅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
1-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
1. [单选题] 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内分为(容)。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 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 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 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 我的答案:C
2. [判断题] 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标准答案 :✓
3. [判断题] 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 标准答案 :✓
1-4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下)
[判断题]早期文明如满天星斗,然而黄河流域以外的文明,却大多没有延续到今天。 标准答案:✓
1. [单选题] 现在的()在宋朝时期被称为“南京”。 A.开封 B.扬州 C.商丘 D.西安
标准答案:C
2. [判断题] 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以外的文明,绝大多数没有延续到今天。() 标准答案 :对
8.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的概念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版学科,又与传统权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萌芽于远古时代,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地形、物候、水文、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地图和地理区划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则出现了不少精彩的论述。
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发展;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的演变;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沿革地理研究在中国起源很早,东汉班固于公元一世纪撰写《汉书·地理志》已开其端。此后历代相继,至宋代已形成一项独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到清朝早期,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晚期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代表了封建时代中国沿革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
9.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有哪些基本特征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版:疆域、政区、权民族、人口、地形、地貌、气候等.
2 、中国历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体在公元前2 世纪迁到中亚了,其他各民族都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
3 、从境外迁入中国的民族是朝鲜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4 、中国历史上,除汉族以外,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经建立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其中蒙古、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
5 、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上到下“分土而治”.秦以后,郡县制基本上推行到了全国.
6 、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尚书省.
7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级台阶,惯称为三大阶梯.
8 、我国最低的内陆盆地是吐鲁蕃盘地.
9 、中国疆域的基础是在乾隆年间最终确定的.
10、中国的气候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