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市的由来加历史
第一家超市的由来
1916年9月9日,第一家自助服务商店Piggly Wiggly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开业。它的经营者克拉伦斯.桑德斯在1917年将这种由消费者自行在货架上挑选商品最后结账的零售店经营模式申请了专利,这就是超级市场的雏形。超级市场很快风靡全球。
1930年8月美国人迈克尔·库仑(Michael Cullen)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第一家超级市场--金库仑联合商店。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时期,迈克尔·库仑根据他几十年食品经营经验精确设计了低价策略,并首创商品品种别定价方法。它的超级市场平均毛利率只有9%。
这和当时美国一般商店25-40%的毛利率相比是令人吃惊的。为了保证售价的低廉,必须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迈克尔·库仑就以连锁的方式开设分号,建立起保证大量进货的销售系统。它首创了自助式销售方式,采取一次性集中结算。
(1)中国的连锁超市历史扩展阅读:
超市行业以销售生鲜、食品、日用品等民生产品为主,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而超市的起源来源于美国,对比美国超市企业发展的历程,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超市行业的本质,从而判断中国超市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美国超市行业起源于 1930 年,历经近 90 年的发展,诞生了一批穿越周期、持续成长的明星企业。以前三大企业为例,2017 财年,沃尔玛营收 5003 亿美元、市值 2830 亿美元,好市多营收 1290 亿美元、市值 1071 亿美元,克罗格营收 1227 亿美元、市值 250 亿美元。
1998 年,日用杂货销售领域中超市及仓储会员超市行业销售规模超越百货,2000 年再度超越折扣店成为日杂零售销售额中占比最高的业态,预计2017 年美国仓储会员店及超市行业整体规模为1.36 万亿美元。
廉价连锁店模式是超市模式的前身,体量比超市小,主打的是廉价,这反映了人们这样的一个消费现象:在廉价连锁店和超市贩卖的大多数是生活用品,人们对生活用品的价格敏感性是很高的,所以廉价连锁店飞速发展的基础。
Ⅱ 我国超市的发展史
超市,满足顾客日产性生活需求的业态。针对家庭生活用品上的一站式购买需求,组合并提供生活必需品。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1985年7月3号,上海首开了一家自选式的超市。作为普通的上海市民,需要持外汇券才能购买货品。1997年7月的北京家乐福超市人数非常多,夏天,市民们不仅来购物,还进来自带板凳纳凉。因为1996年后,一批世界级大型连锁超市开始相继进入中国。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纷纷出现区域性的单体或连锁超市。从此超市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00年左右,我国各地的超市已经具备了自己的规模。市民朋友们会选择离家最近的大型超市选购各类生活用品。离家附近的小超市选购自己的日常用品。
(2)中国的连锁超市历史扩展阅读:
超市
世界第一家超市开张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超市是什么,纷纷抱着好奇的心前去光顾,并且把逛超市作为一种时尚。但过不了多久,人们就逐渐尝到了超市这种经营模式给带来的便利,上超市购物便成为了人们日常的一种需要。于是,超市开始像雨后春笋似地布遍世界各地。
现在除了大型商超外,遍布各地的便是各地的连锁超市了。用连锁的形式经营多家超市,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管理,把超市、连锁经营的双重优势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小型超市普遍采取的形式。
Ⅲ 我国连锁超市的发展历史及世界连锁超市的发展历史
超市指满足顾客日产性生活需求的业态,通常以生鲜食品作主大内容,突出其市场性的喧腾感,同时针对在家庭生活用品上的一站式购买需求,组合并提供中等品质生活必需品,是在价格上不断追求竞争优势的超市级市场,在日本也称大型综合超市。大型超市的营业形态是公司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选定某一顾客层的特定生活场景设定商家的经营概念,并据此组合、筛定商品和服务及销售方法。一般来说,经营方式采用连锁方式便于大量开店,且经营效率较好。 被誉为世界零售业“地二次革命”的超级市场的问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危机的产物。在第一家超级市场1930年于美国纽约问世之前,杂货商和食品商大都属于经营单一或限品类的小企业。在经济危机初期,一些零售商迫于经营压力,觉得可以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于是,他们引进自我服务,并以提供可广泛选择的商品和较低的价格开拓了超市市场这种新的经营方式。这一新的零售业态一问世就取得了成功,并为许多企业所接受,二次革命结束后,在世界各国得到普及。 在我国,大型超市的发展史较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广东成立了我国第一家超市---百佳超市。随后,上海华联商厦成立了华联超市,并拉开了我国超市发展的序幕。 但是,我过早期的超市大多规模小,营业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平方米,以干杂食品和日化用品为主主要经营范围。真正的大型超市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 1995年以后,一法国家乐福为代表的欧美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外资企业带来的新鲜业态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外资零售企业推行的大卖场,以天天低价的价格形象和应有尽有的商品种类以及独具特色的生鲜商品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大型超市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到2001年,我国共有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大型超市12000多家,实现销售额1000亿元以上。
Ⅳ 华联超市的发展历程
济南华联超市有限公司隶属于济南华联集团,成立于2002年2月,是济南华联集版团继发展综合百货业态之权后,又一重点发展的连锁超市业态。经过华联人的不懈努力,超市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底随着三家经营面积万平方米的新店成功开业,华联超市的分店。
至2004年底,拥有连锁门店1693家,网点遍布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10多个省市,建立了以长江三角洲为重点,以京沪两地为中心,向全国辐射发展的战略框架。华联超市是中国连锁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公司。在特许加盟领域多年来荣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授予的中国优秀特许品牌。 在百联集团的旗帜下,公司坚持发展中调整,调整中提升,以发展,转型,提升为工作指针,通过快速发展,积极转型,有效提升,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为超商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Ⅳ 我国本土超市的发展历史背景
2006年,外资超市的并购将更加明显。国内一线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内外资都纷纷转向二三线市场。内功决定成败,管理粗放、规模太小的经营者必然率先出局。 刚刚走过的2005年,中国连锁超市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沃尔玛”、“家乐福” 、“麦德隆”等国际连锁大鳄竞相涌入中国市场,本土超市巨头“苏果”也到处飞速落子,大卖场、社区店、便利店等各种子业态应有尽有。相反,经营不过一年的香港多家“7+11”便利店不堪竞争压力,集体关门;“诺玛特”、“利德隆”、“乐客多”等一些大卖场因经营亏本,无奈歇业。超市业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竞争也将愈演愈烈。 业间并购趋势将更加明显 从外资超市目前的发展来看,它已经进入了一个区域,要想迅速发展必须尽快拓展网点,实施拓展的最好手段是实施并购。网点资源毕竟是稀缺资源,外资超市只有通过并购的手段,才能抢占优越的地理优势,也能迅速铺开网点,因此,2006年外资超市的并购将更加明显。从本土超市发展来看,同样也要加快并购的步伐。目前国内大型连锁企业已经开始表现出主动并购的趋势,本土连锁企业虽资金实力上不如外资,但在抢占网点上有先机优势。2006年本土超市将面临一个重新洗牌的格局。 业态发展仍将集中于大卖场 外资超市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是大卖场业态,虽然洋超市也开始尝试社区店、便利店等业态的经营,但大卖场仍是市场的主导业态,也是迅速占领和控制市场的主要业态。目前,国内主要零售企业为了迅速做大做强,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必须加快大卖场的进军步伐。从中国老百姓的消费特点来看,大卖场业态基本上适应中国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据统计,上海大卖场已经超过100家,南京大卖场也有30多家,一线城市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大卖场,市场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 优胜劣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局部来看,乐客多等本土超市先后都败走石城,在外资卖场加快进入国内市场的同时,国内的本土连锁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优胜劣汰的状况将更加明显。一些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经营状况不太好的本土企业虽然还生存着,但发展已经举步维艰,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可能被淘汰出局。还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国内知名连锁企业,由于面临竞争太激烈,区域内自身优势很难形成,也有可能被迫选择撤离,放弃对进入连锁超市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Ⅵ 中国的连锁超市是多少年起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天津的“爱家”超市起步,逐渐风靡全国。
Ⅶ 中国什么时候有自己的连锁超市
武汉可多连锁超市是09开始开展的,至今在武汉市内拥有近百家社区超市、便利店,其中自营店内十余家,加容盟店80余家,已在武汉市内拥有一批固定的消费群体。公司联合全国各地优质的兄弟单位联合采购,将成本降到最低,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和高效的管理方式实现隔日配送。公司上下员工总数达到500余人,且拥有一支年轻化,高素质,勇于创新的专业管理团队。
Ⅷ 华润超市的历史
从集团到子公司,希望对你有点用:
“华润”蕴含“中华大地,雨露滋润”之意。
华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联和行”在香港成立,1948年“联和行”更名为“华润公司”。1983年,改组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华润大厦。
华润植根香港超过半个世纪,一直秉承开放进取、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努力,华润的基业不断壮大,商誉卓越。
今天,华润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内地和香港最具实力的多元化控股企业之一,总资产达1,700亿港元,营业额达940亿港元。华润集团从事的行业都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主营业务包括日用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三块领域。
在未来,华润集团将继续以香港为基地,积极发展在中国内地的各项主营行业,争取建立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借助主营行业的成功,带动华润集团整体协同发展,为企业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华润创业有限公司 (HK291) ---集团子公司之一
于1992年建基香港,其股份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是香港恒生指数及恒生伦敦参考指数成份股之一,股份亦以美国预托证券买卖,并可于英国交易所自动报价系统交易。华润创业的主要业务是经营在香港及中国内地的分销业务。其中核心业务包括零售、饮品、食品加工及分销、纺织。目前华润创业在香港及国内共有员工约84,000人,旗下业务主要有华润万家、华润零售、华润雪花啤酒、五丰行、华润纺织、华润石化、华创物业等。2004年,华润创业营业额为471亿港元,税后盈利16.03亿港元。
主要产品与服务
零售:
超级市场:业务主要透过旗下两家子公司 - 「华润万家」及「苏果」经营。 「华润万家」集中华南地区发展,「苏果」则以华东地区为主要市场。截至2004年12月底,公司在香港及国内共经营1,825家零售店铺。中国内地的店铺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天津及北京。公司现时在广东省及江苏省均已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
这其中: ------
华润万家有限公司(CHINA RESOURCES VANGUARD Co.Ltd, 缩写CR Vanguard)是中国最具规模的零售连锁企业之一,是香港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一级利润中心。作为华润零售战略的龙头企业,华润万家拥有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机制平台。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使华润万家成为全国范围发展的大型零售企业。2004年5月,华润控股知名零售企业江苏苏果超市,华润万家与华润苏果共同成为华润零售业务的主力军。截止2005年12月,华润万家和华润苏果共拥有门店超过2100家,员工总人数超过4万人。2005年底,实现销售额301.4亿元,在商务部2005年全国30强连锁企业中排名第四。
华润万家主要有华东、华南、华北、香港四大业务发展区域,主营大卖场、生活超市、便利超市三种业态。其中大卖场主要分布于华南和华东地区,以齐全的商品品种,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的购物需求;生活超市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都有发展,以经营快速消费品为主,为现代城市居民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提供了便利;便利超市门店遍及四大业务区域,以社区居民为依托,突出了便利优势。华润万家以持续改善消费者生活品质为已任,引领现代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种业态优势互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超值的商品与服务。2004年起,针对细分市场,华润万家还尝试开设了针对中高消费市场定位的Ole创新业态。
展望未来,华润万家充满了信心,秉承“与您携手,改变生活”的企业理念,通过持续的优化与发展,华润万家将致力于成为改善大众生活品质的卓越零售企业。
苏果概况
DEBRICEEFING
苏果超市成立于1996年7月, 2005年销售规模达到181.2亿元。200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95亿元,在中国零售连锁业的排名由去年的第九位上升至第六位。迄今已连续七年位居中国连锁企业前十名,并跻身中国500强企业第176强。2005年苏果的品牌价值评估达10.32亿,荣获“2005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称号,2006年再次蝉联这一称号,品牌价值评估飙升到21.38亿。同时,苏果超市又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扶持的15个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在南京,苏果超市占据着超市业态5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江苏省超市零售业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
九年来苏果始终坚持走具有自身特点、符合当地实际、贴近百姓生活的连锁发展之路,取得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现已成为集批发、配送、物流、加工、零售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目前,门店总数已达1600家,网点覆盖苏、皖、鲁、豫、鄂、冀等六个省份,安排就业人员近5万人。外部扩张我们坚持以“创造社会价值最大化”为宗旨,以苏果新型的购物广场和社区店为主力业态,每到一处都为当地人民提供一个全新的、舒适的、美观的购物场所。并精选20000种以上的优质商品,为当地人民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最优的服务。同时,苏果积极支持与配合当地政府的号召,安排当地人员就业,增加当地人民收入,健全当地商业流通体系,为当地商贸业的发展与经济繁荣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苏果以经营业态多样化、连锁网络城乡化、物流配送现代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和服务内容系列化为核心,坚持不断优化和持久创新。现在已成功开发出具有苏果特色的购物广场、社区店、标准超市、便利店、好的便利店,五种业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苏果始终坚持以“中国苏果,百姓生活”为经营理念和基本定位,以“为民、便民、利民”为经营宗旨,以“苏果无假货 、件件请放心”为质量承诺,以“为顾客省钱”为价格方针,始终把顾客满意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社会的好评。在前进的过程中,从没有因成功的喜悦和骄人的业绩而沾沾自喜或停止前进的步伐,仍一贯坚持“居安思危、居危思变、不断创新、走自己的路,创苏果特色”为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不断地追求卓越,寻求新的突破。苏果在打拼市场实战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战略战术:一是在区域市场实施渗透扩张战略,稳步推进;二是在细分商圈方面实施多业态组合战略,充分吸引客源;三是在采购方面实施品类优化战略,不断调整商品结构;四是在挖掘利润方面实施自有品牌开发战略,扩大品牌效应;五是在企业管理方面始终坚持低成本运营战略,保持企业良性循环。这是苏果直面未来市场竞争和永立市场潮头的宝贵财富。
2006年是苏果“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销售规模将达到220亿元,网点数突破1700家。为了支撑外埠门店和下一轮扩张,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苏果马群配送中心于200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占地250亩,单体仓库建筑面积4.5 万平米,堪称华东地区第一。新物流中心单品2万多种,年配送量达4300多万箱,服务半径约300公里,完全能够适应苏果的长远发展战略和更大规模的发展。面对现在和将来,全体苏果人将继续发扬“团结、苦干、开拓、奉献”的企业精神,将进一步巩固苏果“区域第一、全国一流”的位置,真正实现“中国苏果、百姓生活”的宏伟目标。
Ⅸ 中国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前景
发展历程: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没什么所谓的连锁零售业,改革开放后,在上海,广州等等出现了外资的。
在我国,超级市场被引入始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1983年1月3日,中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业,那时购买者几乎都是外国人。2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去超市购物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外资大举入侵,我国的资本市场在转变。同时我国的零售业开始发展,有的由国企支持,或者由国家支持。
沃尔玛、普马、家乐福、麦德龙、百盛等无数个国际顶尖商业巨头充斥中国大陆超市经济的态势下,中国大陆也出现了一些超市,如郑州的亚细亚。
现状:
从资本来看,外资控制了中国零售业的绝大部分,这是大超市,而且小超市也是这样的。我在上海,上海的alldays,family mart,keide可的等等也是由大超市控股的。
正因此,有人说,我国的消费终端被外国人控制了,定价权也由他们说了算。从现在最新的资料看,国家在布局零售业区域规划,在西部地区,要经过国家规划局同意,对于大的超市来说。
其实是一种限制,在东部大城市的超市,正在发生一些小的转移。
未来前景:外资超市的存在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改变。正如外资化妆品牌一样,也如外资合资汽车一样。
但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一定会改变现状,至于如何改变,可能会因为国家利益博弈而产生改变。有一点可以确定,一定会从西部开始收回消费终端,拿回商品定价权。
Ⅹ 超市的历史
中国超市的发展趋势
在成为WTO成员以后,我国的超级市场在应对国内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来自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激烈的国际竞争。分析国外超级市场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超级市场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超市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业态多元化
目前,我国超市业态类型已经由原来千店一面逐渐分化出不同种类型,其中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综合型超市的营业面积在2000—5000平方米,主要为特定的居住区顾客服务,目标是成为该地区的“购物第一站点”;大卖场的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实行廉价销售,经营品种齐全,有足够的辅助面积;便利型超市的营业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主要经营食品和日用百货。
此外,我国连锁超市的业态类型不断推陈出新,除以食品、小百货为主的综合性超市外,专业性的超市如家具超市、日杂土产超市、家电超市、电脑超市、建材超市、文化超市等也相继兴起。
预计今后的业态将进一步细分为:以生鲜食品超市作为基本生活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消费需求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仓储式商场作为小型商店、集团采购作为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便利店作为服务满足型主力业态;以专业、专卖店作为差异化个性需求满足型主力业态。
经营规模化
随着超市行业的发展,超市的经营规模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连锁超市公司的总体规模急剧上升;另一方面超市的单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通过连锁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是超市发展制胜的重要秘诀。作为薄利多销的超市更是要突出规模效益,而实现超级市场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开展连锁经营。自从特许连锁经营开始被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采用以来,超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率高、规模化、购物环境舒适的超级市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商务部2003年8月6日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前30家连锁企业中,22家以超市为主的连锁企业总店铺数量已经达到8013家。一些老牌国有商业企业改制后,将连锁经营引入传统百货店经营中,并向超市渗透。连锁超市正在迅速向大中城市蔓延,新增店铺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都说明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市场定位差别化
在国外,不同形式商店的特点非常鲜明,在价格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便利店、食品超市、家居俱乐部、大卖场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不会相互混淆。凯玛特和沃尔玛都是大卖场,但他们之间很少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提供鲜明的商品来吸引顾客。
国内很多大型超市正在突破以食品为主的传统格局,经营品种日益多样化,食品结构也比以前更加合理。今后中国超市的发展也会不断明确各种超市业态本身的市场定位,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局面将会远去。市场导向作用在各超市企业将有所加强,成熟的超市企业在进一步拓展经营规模时,将不断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在居民区内的连锁超市就要在“鲜”字上多做文章,并不断增添新品,淘汰滞销品,开发绿色商品。便利店空间小,价格上无优势,应在“便”字上下功夫。
自有品牌系列化
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是大型连锁超市发展的一个明显的趋势。自有品牌商品目前有两部分:一是自产,二是定牌。自产商品主要是投入小、销量大、周期短的产品。定牌商品发展迅速、潜力大。生产定牌产品的企业可不负责销售、广告,只管以销定产。自有品牌无论淡旺季,都可充分满足市场供应。而且可以利用无形的附加值与形象创造品牌商品,比起同类产品,更能激发购物者的忠诚度,并会使超市的规模化发展呈现出纵向化发展优势,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
在超市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经营环境中,要想达到既能降低进货销售成本,又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商品之目的,开发和经营自有品牌的商品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货源、统一价格等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