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袁世凯后的中国历史

袁世凯后的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1 07:58:16

⑴ 袁世凯的主要历史活动。

1,总督朝鲜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

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

2,创立新军

在甲午战争结束后,举国上下掀起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浪潮,袁世凯亦是其中一员。1895年6月底,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联名上奏折保荐袁世凯,于是光绪帝下旨命已回籍的袁世凯入京觐见。

其中袁世凯尤其重视练兵,他“深知抓到督练新建陆军之事,前程不可限量”,不仅在给光绪帝的万言书中提出了12条西法练兵的主张,还草拟了编练新建陆军章程,“大旨则步军操法以师法德国为主”。

3,戊戌政变

1897年,袁世凯擢升直隶按察使,仍主持小站练兵。1898年9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奉旨入京陛见,随后卷入了政治风暴中。

康有为判断袁世凯“为我所动”,乃举荐袁世凯为侍郎。9月18日(阴历八月初三),康有为等人得到光绪帝“朕位且不能保“的密诏,深感局势紧迫,于是铤而走险,决定包围颐和园,控制居住其中的慈禧太后,并杀死慈禧宠臣直隶总督荣禄,而这一任务则被维新派委托在袁世凯身上。

4,清末新政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1901年袁世凯在山东创建山东大学堂。

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袁世凯任会办大臣,负责创办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

至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每镇一万二千五百余人,除第一镇系满洲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嫡系军官。

5,创建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清政府新军陆军第八镇兵变,引爆武昌起义,并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为取得交战的合法地位,各方反清势力主张组建中央临时政府。

北洋军是清政府唯一可以抵抗起义的力量,令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镇压起义,但荫昌没有驾驭北洋军的能力。奕劻及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深感局势严重,一致主张起用袁世凯,英美等国公使也建议起用袁世凯,载沣见中外一致认为“非袁不能收拾局面”。

⑵ 袁世凯算不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

不算,因为袁世凯并没有正式登基为帝。

1915年12月,在国会、高校、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准备建立君主立宪制。袁世凯多次揖让,最终接受皇帝之尊号,准备成立中华帝国。

打算1916年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政体,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并拟定《新皇室规范》, 然而,12月25日,表面支持帝制的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贵州、广西相继响应,3月份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压制南方起义力量,但起义各省没有停止军事行动。

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直至袁世凯对内宣布取消帝制帝号都未正式登基,年号洪宪仅在内部流传,对外仍称民国,故袁世凯还是民国大总统,

(2)袁世凯后的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袁世凯既两度名落孙山,又不愿留在乡间做土财主,因此开始考虑在外闯荡。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他也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鲜士大夫结为忘年之至交。

他在朝鲜被称为“袁司马”。袁世凯因中日甲午战争事件受到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重视,同时也使日本人对袁世凯“憾之刺骨,百计排陷之”,他的同僚吴兆有等亦颇为嫉妒,攻击袁世凯“妄开边衅”、“擅挪军款”。

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战争前还曾经多次派人暗杀袁世凯,只不过没有成功。

袁世凯在甲午战争前线负责后勤期间,便主张由他募兵并编练新式军队,但未被采纳,袁世凯颇为不满,曾抱怨说:“内赞人而不用我募兵,徒何益也” 。

在甲午战争结束后,举国上下掀起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浪潮,袁世凯亦是其中一员。1895年6月底,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联名上奏折保荐袁世凯,于是光绪帝下旨命已回籍的袁世凯入京觐见。

1901年11月,李鸿章死去,袁世凯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为戊戌政变一事,对袁世凯非常痛恨,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凯的官职,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但袁坚持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袁世凯

⑶ 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吗

不算,因为袁世凯并没有正式登基为帝。

1915年月,在国会、高校、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准备建立君主立宪制。袁世凯多次揖让,最终接受皇帝之尊号,准备成立中华帝国。

打算1916年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政体,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并拟定《新皇室规范》, 然而,12月25日,表面支持帝制的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贵州、广西相继响应,3月份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压制南方起义力量,但起义各省没有停止军事行动。

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直至袁世凯对内宣布取消帝制帝号都未正式登基,年号洪宪仅在内部流传,对外仍称民国,故袁世凯还是民国大总统,

(3)袁世凯后的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袁世凯既两度名落孙山,又不愿留在乡间做土财主,因此开始考虑在外闯荡。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他也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鲜士大夫结为忘年之至交。

他在朝鲜被称为“袁司马”。袁世凯因中日甲午战争事件受到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重视,同时也使日本人对袁世凯“憾之刺骨,百计排陷之”,他的同僚吴兆有等亦颇为嫉妒,攻击袁世凯“妄开边衅”、“擅挪军款”。

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战争前还曾经多次派人暗杀袁世凯,只不过没有成功。

袁世凯在甲午战争前线负责后勤期间,便主张由他募兵并编练新式军队,但未被采纳,袁世凯颇为不满,曾抱怨说:“内赞人而不用我募兵,徒何益也” 。

在甲午战争结束后,举国上下掀起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浪潮,袁世凯亦是其中一员。1895年6月底,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联名上奏折保荐袁世凯,于是光绪帝下旨命已回籍的袁世凯入京觐见。

1901年11月,李鸿章死去,袁世凯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为戊戌政变一事,对袁世凯非常痛恨,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凯的官职,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但袁坚持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袁世凯

⑷ 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意义和贡献

袁世凯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刻,正值中国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将要走完其漫长的黑暗路程的年代,也正是给中华民族带来剧痛创伤的甲午战争的前后。

战前,他是李鸿章淮系军阀集团的一名初露头角的走卒。

战后,趁淮系军阀衰落的时机,他在小站创练了一支新式陆军,并以此为资本,破坏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扑灭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派的一片喝彩声中,爬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显赫职位。

他敏锐地觉察到,王朝衰微,人民民主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如不谋求新的对策,很难再继续维持其统治。因此,从1901至1908年,他戴着“急进改革者”的面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理论纲领为指导,以那支新式陆军为核心,通过办“新政”,组织起一个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这个新兴的集团是淮系军阀集团的延续和发展,是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结果,是帝国主义侵华由瓜分政策转到“保全(清朝)政策”的产物。袁世凯正是依靠这个集团的势力,不遗余力地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封建专制王朝,破坏正在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然而,当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风暴来临的前夕,他在与世袭的满族亲贵集团的政治争斗中遭到了惨败,灰溜溜地退出了政治舞台。

袁世凯有任事之才、治军之能,实为清末一务实干练的能臣,自小站练兵至接掌北洋,还有他建新学的学校,主张废科举,引进西方学说,又成立一支警察部队,令中国军警分离。袁世凯对中国的军事和工业化,有很大的贡献。

然而袁氏当国时期,为巩固个人独裁权力,不守约法、解散国民党,使刚诞生的中华民国失去在制度下健康发展的机会。有人指他是暗杀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的元凶,但实际元凶可能是其他人;而无论袁本人是否曾授意杀宋,此事成为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讨袁的引爆点,结果造成了中国的南北分裂。

⑸ 袁世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过,但也有功,为什么历史评价不予以正式呢

袁世凯最大的功绩是在1912年使清帝逊位,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国内形势复杂,同盟会内部意见不一。1911年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内部更是毫无秩序,人来人往,意见不合便拍桌子,掏手枪,谁都想做主,但谁也做不了主。作为革命领袖的孙中山长期流亡海外,对国内形势并不十分了解。况且西方列强并不看好孙中山,均支持袁世凯。当时的满清皇族中除良弼外,大多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毫无担揽大局的能力。而孙中山政府财政困难,也不具备执政的能力。因此,袁世凯出山掌权,是大势所趋。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秩序尚不稳定,民智未开,若实行民主,也是少数知识分子的民主。所以实行一段时期的强人政治也是尤为必要的。试看韩国,台湾等地的经验,就是军事独裁几十年,终究走上了民主宪政的道路。袁世凯执政4年,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914年一战爆发,袁政府坚持不参战,在1915年派出代表团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茅台酒就是在那时获得国际大奖的。袁世凯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极度膨胀的个人野心,悍然称帝,过早地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使中国陷入了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辛亥革命取得的各项成果丧失殆尽。
一句话评论:袁世凯促成了中华民国的统一,也亲手毁了中华民国。
历史这点儿事,永远说不清,除非历史能够假设。

⑹ 袁世凯死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袁世凯死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很大的变化,产生的历史影响可以说延续到了回今天。
具体表现答在:
1、袁世凯的死标志着晚清以降中国唯一能掌控国内局势的政治强人的消失,继其而起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没有他的政治威望和手腕,连北洋内部的团结都逐渐不能维持,皖系、直系以及北洋外围张作霖为核心的奉系相继成型,他们之间纷争不以,开启了民国乱世的序幕。
2、袁世凯的死因为是称帝后举国反对后心力交瘁而造成的,这使得帝制臭不可闻,不再有强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追求称帝,宪政成为全国共识。

⑺ 中国史上袁世凯后下位总统是谁

中华复民国到蒋介石为止制一共有8位总统,依次是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蒋介石,李宗仁。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曹锟都出自北洋系,称为北洋军阀,长期执掌北京政府。孙中山、蒋介石自不必介绍。黎元洪为南洋系,借武昌首义之名,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李宗仁为桂系,后来投奔国民党.

⑻ 袁世凯身后流下了祸害中国历史长达半个世纪的北洋军阀

北洋政府期间,是中国言论最为自由的时期。言者无罪。所以,当时的共产主义思想才得以传播。

⑼ 我是一名历史学者,研究有关中国近代的历史,袁世凯对中国历史的作用是功大于过还是功过参半

对于袁世凯的历史评价一般以负面居多,但是这些负面评价是否公允也被质疑。 袁世凯有任事之才、治军之能,实为清季一务实干练的能臣,自小站练兵至接掌北洋,还有他建新学的学校,主张废科举,引进西方学说,又成立一支警察部队,令中国军警分离。袁世凯对中国的军事和工业化,有很大的贡献。 然而袁氏当国时期,为巩固个人独裁权力,不守约法、解散国民党,使刚诞生的中华民国失去在制度下健康发展的机会。有人指他是暗杀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的元凶,但实际元凶可能是其他人;而无论袁本人是否曾授意杀宋,此事成为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讨袁的引爆点,结果造成了中国的南北分裂。 1915年袁世凯在日本外交压力下,接受了形同干涉并垄断中国内政的“二十一条”要求中之大部分条款,使其政绩蒙上污点。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在东亚地区因欧战爆发而陷入国际权力真空之际,面对日本一国独强的巨大压力,袁世凯及北洋政府对于抵抗日方二十一条要求,实已尽最大之努力,以此深非似欠公允。 嗣候袁氏违背民国公意,称帝登基,遭到全国反对,至此袁氏之威望彻底破产。称帝之举堪称袁氏政治生涯中所犯之最大错误。 有人认为,袁氏是一个投机份子。在光绪帝委以大任时,他却投靠慈禧太后一党。到宣统继位后,被摄政王强迫退休的他,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强迫摄政王退位,掌握清廷大权,本应平定革命的他,反过来为自己的利益,支持革命迫清廷退位而得任民国总统。这全是选有利益的一方投靠的行为。

⑽ 袁世凯对中华民族的八大历史贡献,又有几个人知道

1、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军队的缔造者。
1894年冬,因甲午战争中失败,清政府决定改革军制,命广西按察使胡遹棻在天津马厂募练定武军五千人。
次年袁世凯以亲历甲午战事的身份呈《上督办军务处禀》,12月光绪皇帝令其到天津小站接练定武军。
他仿照西国陆军分设步、骑、炮、工、辎等兵种,适应近代作战;聘用德国教官,实施军事训练;开办随营学堂,培养军事人才,此为中国军队近代化肇起。

2、袁世凯不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罪魁。
近年的研究发现,后党发动政变起于袁告密之前。
政变之初,慈禧上谕斥责康有为“莠言乱政”,并将康有为停职待参,领军人物的冷遇已经显示变法将夭折。袁的禀报使慈禧对维新人士的制裁手段更为酷厉,结局更为惨烈,但这并非变法崩俎的根本原因。

3、百年来当政者中重视教育第一人
光绪27年,他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端方上书朝廷教育改制,开启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全新起点和高速发展。
他督鲁时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山东大学。他在直隶总督任内的几年建立了大学两所、各种专门学校29所。
1905年废除科举后,他为培养新式人才,确立发展师范教育这一战略,建立各级师范学校有40多所。他压缩军费用以发展全免费的国民学校,即四年制初级小学。

4、创立了中国近代警察体系
1900年以前,中国的城市从没警察,维持社会治安由驻防军或衙役负责。1902年,袁世凯在直隶省城保定首设巡警总局和分局,并参照外国拟定了中国最早的《警务章程》。
1905年,他又在北京、天津建立了巡警,4年后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了巡警。

5、督修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1905年,他任用人所熟知的“留美幼童”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办路务,修成170多里长的京张铁路。两年后,袁世凯奏请朝廷任命詹天佑出任汉粤川铁路总办。
此外还有新易铁路、中国和比利时合资建成的芦汉铁路。

6、中国实行宪政第一人。
他首先在天津搞法制改革,引入西方议会制度,实行宪政。后在全国倡导实行君主立宪,认为“官可以不做,宪法不能不立”。
对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所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在晚清时期高举“立宪”的大旗,孤军奋战请求立宪,对晚清宪政的形成至关重要。
7、对建立中华民国居功至伟。
可以说,没有袁世凯就没有中华民国。辛亥事变后在同盟会影响下独立的省份仅有江苏、四川、山东三省,其余地区多为立宪派阵营。政治和军事上强弱显见,双方打斗,南方必败。
朝廷在军事上占优势时却与乱党谈判从无先例,正是袁的授权与安排,南北议和在上海正式启动,也是袁促成了国家政权的和平移交。孙中山曾说过“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8、极力推动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
他解除开办企业的若干限制,从1912年到1914年这3年间,新开的工厂为4000家,民族资本兴建的面粉厂、火柴厂、卷烟厂、造纸厂以及采煤、冶炼企业等都获得长足的发展。
袁世凯投资了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并拥有股票,特别是年产水泥20万桶的启新洋灰公司在全国规模最大。

阅读全文

与袁世凯后的中国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