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丹麦交往历史

中国丹麦交往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1 07:02:56

❶ 中国与各国友好交往的资料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年10月3日;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4日;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5日;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7.波兰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8.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年10月27日;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23日;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年1月18日;12.印度共和国1950年4月1日;13.瑞典王国1950年5月9日;14.丹麦王国1950年5月11日;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年6月8日;16.瑞士联盟1950年9月14日;17.芬兰共和国1950年10月28日;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等八国也承认了中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简称“五项原则”。用于指导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些原则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被认为是处理社会制度不同或相同的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600年前,中国人郑和率领270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600年以来,郑和下西洋无论是史学地位还是文化地位都有失公允,尤其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更被长期忽视。今年中国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进步。同时,郑和这段历史也说明社会要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融合的重要,自我封闭则会断送民族的生机。

一、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孤立地发展。
二、世界各国交往的主要形式。首脑互访、经济互补、文化交流、民间团体。
三、我国政府在国际关系上的处理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❷ 丹麦历史,谁知道

【历史】公元 985 年形成统一王国。公元 8 ~ 12 世纪为强盛的海盗时期,曾征服现英国、专挪威、法国莱茵属河畔等地区。 14 世纪走向强盛,并于 1397 年成立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芬兰的一部分。 15 世纪末开始衰落。 1523 年瑞典脱离联盟独立。 1814 年将挪割予瑞典。1849 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 1940 年 4 月至 1945 年 5 月被纳粹德国占领。 1944 年冰岛脱离丹独立。 1949 年加入北约, 1973 年加入欧共体。拥有对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的主权。

❸ 求 丹麦历史

丹麦是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东靠专波罗的海,西濒北属海,北面隔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和厄勒海峡与挪威、瑞典相望,南部毗连联邦德国。本土由日德兰半岛和菲英、西兰、波恩霍尔姆等 406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为 4308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自1953年起正式成为其省份的格陵兰(面积 217.5万平方公里)和享有自治权的法罗群岛(面积为1399平方公里,由21个岛屿组成)。本土人口 511万(1985),丹麦人占96%。官方语言为丹麦语。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格陵兰人口 52940(1985),主要是格陵兰人。法罗群岛人口4.5万(1985),系法罗人。首都哥本哈根。

❹ 我要丹麦的历史,谢谢

丹麦历史--英文
Knowledge of Danish antiquity is derived largely from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Some historians believe that Danes inhabiting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candinavian Peninsula migrated to the Jutland Peninsula and the adjacent islands in the Baltic Sea in the 5th and 6th centuries. Evidence of major public structures—including a canal, a long bridge, and the ramparts across the neck of Jutland now called the Danevirke—in the 8th century attests to the presence of a fairly strong central authority in Jutland on the eve of the Viking age. Within a century of their first raid on the British Isles in the 780s, the Danes were masters of the part of England that became known as the Danelaw. Under King Harold Bluetooth in the 10th century, political consolidation increased, and the Christianization of the Danes was begun. Harold’ son, Sweyn I, conquered all of England in 1013 and 1014. Sweyn’s son, Canute II, who ruled England (1016-1035) and Denmark (1018-1035), completed the Christianization of Denmark.

A Expansion and Prosperity

In the late 12th and early 13th centuries, the Danes expanded to the east. They conquere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southern coastal areas of the Baltic Sea, establishing a powerful and prosperous realm twice the size of modern Denmark. In this era of expansion, feudalism in Denmark attained its zenith. The kingdom became wealthier and more powerful than it had ever been. Most of the country’s once-free peasantry saw their rights reced. Marked economic progress was made in this era, princip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rring-fishing instry and livestock raising. This progress was the basis for the rise of merchants and craftsmen and of a number of guilds.

Growing discord between the Danish crown and the nobility led to a struggle in which the nobility, in 1282, compelled King Eric V to sign a charter,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Danish Magna Carta. By the terms of this charter, the Danish crown was made subordinate to law, and the assembly of lords, called the Danehof, was mad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 temporary decline in Danish power after the death of Christopher II in 1332 was followed, in the reign of Waldemar IV, by the reestablishment of Denmark as the leading political power on the Baltic Sea. However, the Hanseatic League, a commercial federation of European cities, controlled trade.

B The Kalmar Union and The Reformation

In 1380 Denmark and Norway were joined in a union under one king, Olaf II, a grandson of Waldemar IV, and with Norway came Iceland and the Faroe Islands. After Olaf’s death in 1387, his mother, Margaret I, reigned in his stead. In 1389 she obtained the crown of Sweden and began the struggle, completed successfully in 1397, to form the Union of Kalmar, a political union of the three realms. Denmark was the dominant power, but Swedish aristocrats strove repeatedly—and with some success—for Sweden’s autonomy within the union. The Kalmar Union lasted until 1523, when Sweden won its independence in a revolt against the tyrannical Christian II led by Gustav Vasa, who was elected king of Sweden as Gustav I in that year.

Also in 1523 Christian II was driven from the Danish throne. There followed a period of unrest, as Lübeck, the strongest Hanseatic city, interfered in Danish politics. With help from Sweden’s king, Lübeck’s interference was ended and Christian III consolidated his power as king of Denmark. During his reign (1534-1559) the Reformation triumphed in Denmark, and the Lutheran church was established as the state church. At this time the Danish kings began to treat Norway as a province rather than as a separate kingdom. 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rivalry with Sweden for domination of the Baltic Sea resulted in the indecisive Nordic Seven Years’ War (1563-1570) and the War of Kalmar (1611-1613) between Sweden and Denmark.

The intervention of Christian IV in the religious struggle in Germany on behalf of the Protestant cause in the 1620s led to Danish participation in the Thirty Years’ War. Continued rivalry with Sweden for primacy in the north led to the Swedish Wars of 1643 to 1645 and 1657 to 1660, in which Denmark was badly defeated and lost several of its Baltic islands and all of its territory on the Scandinavian Peninsula except Norway.

C Absolute Monarchy

Economic reverses resulting from these defeats had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in Denmark. The growing commercial class, hard hit by the loss of foreign markets and trade, joined with the monarchy to curtail the power and privileges of the nobility. In 1660, capitalizing on the nobility’s unpopularity after its poor military performance in the Swedish Wars, Frederick III carried out a coup d’état against the aristocratic Council of the Realm. The monarchy, which until then had been largely dependent for its political power on the aristocracy, was made hereditary, and in 1661 it became absolute. The tax-exemption privileges of the nobility were ended, and nobles were replaced by commoners in the nation’s administrative apparatus. Important administrative reforms were also introced.

In the 18th century Denmark began the colonization of Greenland; Danish trade in East Asia expanded; and trading compan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West Indies, where Denmark acquired several islands. In 1788 constraints on the liberties of the peasants were abolished, and in the following decades an agricultural enclosure movement greatly enhanced the proction of foodstuffs.

During the Napoleonic Wars (1799-1815), efforts by England to blockade the European continent led to naval clashes with Denmark. Copenhagen was twice bombarded by British fleets, first in 1801 and again in 1807, and the Danish navy was destroyed. As a result, Denmark was largely cut off from Norway, and the Danish monarch reluctantly sided with Napoleon. By the Peace of Kiel (1814) Denmark ceded Helgoland to the British and Norway to Sweden; in return, Denmark was given Swedish Pomerania, which it later exchanged for Lauenburg, previously held by Prussia.

D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 growing demand for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in Denmark led to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f 1849. Denmark became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civil liberties were guaranteed, and a bicameral legislature, which was to share legislative power with the Crown, was established. German nationalism in Schleswig and Holstein (see Schleswig-Holstein), both hereditary chies held by the kings of Denmark, presented the Danes with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wake of the Revolution of 1848. The two chies had long been objects of dispute between Danish kings and German monarchs. With diplomatic aid from Russia, Denmark had prevailed in a first test of strength in mid-century, but in 1864 Prussia and Austria went to war with the Danes to prevent incorporation of Schleswig into Denmark’s territory and constitutional structure. The Danes were defeated and lost possession of the two chies and of other territory.

In 1866 the Danish constitution was revised, making the upper chamber (Landsting) more powerful than the lower house (Folketinget).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19th century, commerce, instry, and finance flourished; dairy farming and the cooperative movement were much expanded; and the working class grew in numbers. After 1880 the newly organized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Danish labor movement and in the struggle for a democratic constitution. The principle of parliamentary government was recognized in 1901, ending a long political deadlock between the Crown and the Landsting on one side and the Folketinget, on the other side.

E Modern Denmark

The country was neutral ring World War I (1914-1918). In 1917 Denmark sold the Virgin Islands, in the West Indies,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al reforms enacted in 1915 established many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present governmental system. Universal suffrage went into effect in 1918. The same year Denmark recognized the independence of Iceland, but continued to exercise pro forma control of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new state, and the Danish king remained Iceland’s head of state. In 1920 North Schleswig was incorporated into Denmark as a result of a plebiscit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of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the southern part of Schleswig had voted to remain in Germany.

In May 1939 Denmark signed a ten-year nonaggression pact with Nazi Germany. In April 1940 Germany invaded and occupied Denmark, although the Danish government was able to maintain much control over its legal and domestic affairs until 1943. The Danish police helped Denmark’s 6,000 Jews to escape safely to neutral Sweden on the eve of their arrest and deportation. Britain occupied the Faroes, and in 1941 the United States established a temporary protectorate over Greenland, building various weather stations and air bases on the island. In 1944 Iceland, following a national referenm, severed all ties with Denmark and proclaimed itself a republic.

After World War II Denmark joined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in 1949. Subsequently it has become a member of ot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1959) and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1972).

In 1953 Denmark adopted a revised constitution. The constitution created a unicameral parliament, permitted female accession to the throne, and included Greenlan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Denmark. Greenland was granted home rule in 1979.

Four decades of dominance by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ended with the 1968 elections. Hilmar Baunsgaard, leader of the Radical Liberal party, formed a coalition government that lasted until 1971, when Jens Otto Krag, a former Social Democratic prime minister, retained office. King Frederick IX died in 1972 and was succeeded by his daughter, Margrethe II. Later that year Krag resigned and was replaced as prime minister and party leader by Anker Jørgensen. The Social Democrats suffered losses in the elections of late 1973, and Poul Hartling, a Liberal, formed a minority cabinet. Following elections in early 1975, however, Jørgensen returned to power, also at the head of a minority government. He retained his leadership until September 1982, when Poul Schlüter, a Conservative, was named to head a right-of-center coalition. Elections in January 1984 increased the plurality of the coalition, which retained power in the elections of September 1987, May 1988, and December 1990. In 1985 the Folketinget passed legislation against future construc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government agreed to help establish a Nordic nuclear-free zone. Disputes in the Danish government over NATO-related policies damaged Denmark’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rganization, but good relations were largely restored by 1988. Destruction of lobster colonies in the strait between Denmark and Sweden in 1988 and other ecological disasters resulted in the passage of rigoro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by the Folketinget.

In the wake of a scandal concerning immigration visas, Prime Minister Schlüter resigned in January 1993. A new majority coalition government was formed, with Social Democrat Poul Nyrup Rasmussen as prime minister. In 1992 Danish voters narrowly rejected the Maastricht Treaty, which provided for increased political and monetary integration with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now the European Union). After modifications to the pact that promised exemptions from certain standards for Denmark, the Danes voted their approval in May 1993. In elections held in September 1994, the coalition headed by Rasmussen retained power, but it lost its majority in the Folketinget. After shuffling his coalition slightly, Rasmussen was returned to office once again in 1998 with a thin majority.

The center-right Liberal Party emerged as Denmark’s largest political party in the November 2001 elections. A minority coalition government composed of the Liberal Party and the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 replaced the Social Democrat-led government, and Liberal Party leader Anders Fogh Rasmussen was named prime minister. The far right, anti-immigration Danish People’s Party, which became the third-largest party in the Folketinget, pledged to support the Liberal-Conservative coalition. The Liberal Party campaigned on a platform that included promises to tighten immigration, rece foreign aid, and improve health care.

丹麦历史--中文
丹麦的历史就相当于一部古老的皇族战斗史。它曾建立过强大的丹麦帝国,也曾在丹瑞战争为瑞典侵占,于二战时全盘尽丧。现在的丹麦,皇族历史继续延续,丹麦已成为世人心中的“童话王国”。
丹麦于公元985年形成统一王国。十一世纪曾征服整个英格兰和挪威。1380—1814年,挪威附属于丹麦。1658年以前,瑞典耶兰府的斯考、布京、居屋三道属丹麦。1864年以前德国北部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二州属丹麦。丹麦在1397年成立的卡尔马联盟(丹、瑞、挪)中居统治地位。十六世纪丹麦王国开始衰落。1523年瑞典解盟独立。1814年丹麦与瑞典交战失败,被迫将挪威割予瑞典。1904年,冰岛在丹内部自治,战后脱离丹麦独立。
在欧洲民主革命的影响下,1849年6月5,菲德烈七世国王制定了宪法,宣布放弃专制制度,使丹成为君主立宪国。
丹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但在二战期间遭德国占领,格陵兰、法罗群岛、冰岛为美国占领。战后参加马歇尔计划,进行重建。
丹麦于1949年加入北约(NATO)。1953年创始加入北欧理事会(NC)。1960年加入欧贸联(EFTA)。1973年退出欧盟联,转投欧共体—欧盟(EU)。
现任君主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于1978年登基至今。

❺ 丹麦历史

丹麦是抄世界上最早的君主袭立宪制国家。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东靠波罗的海,西濒北海,北面隔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和厄勒海峡与挪威、瑞典相望,南部毗连联邦德国。本土由日德兰半岛和菲英、西兰、波恩霍尔姆等 406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为 4308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自1953年起正式成为其省份的格陵兰(面积 217.5万平方公里)和享有自治权的法罗群岛(面积为1399平方公里,由21个岛屿组成)。本土人口 511万(1985),丹麦人占96%。官方语言为丹麦语。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格陵兰人口 52940(1985),主要是格陵兰人。法罗群岛人口4.5万(1985),系法罗人。首都哥本哈根。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6431.htm#2

❻ 关于丹麦的历史

高姆复老国王是丹麦的第一位君主,他制的出生年月已无从考查,大约在公元940年去世。他死后,他的儿子哈拉尔继承王位。从一千多年来,由丹麦王族世袭的王位中,也曾有过两个王朝的崛起。一个是奥伦堡王朝;另一个是格吕克斯堡王朝。从高姆老国王一直到1448年,丹麦的王位嫡传了大约5个世纪,共有32位国王和一位女王。 丹麦在17世纪至19世纪中一直维持著在印度和锡兰一带分散的殖民地和贸易站,但大部份在後来也出卖或割让予英国。而其在特兰奎巴的统治最为长久,超过了200年,但最後也被迫卖予英国作为其「日不落帝国」的一部份。 1755年,丹麦获得了印度赛伦坡,随後更得到两个城镇。它们皆位于加尔各答的北部。而1829年丹麦更在此地建立了第一所大学,直至今天仍然存在,但这些城镇却在1845年售予英国。除此之外,丹麦也占据了印度洋上的尼科巴群岛。

❼ 为什么丹麦与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建交

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周边的一些落后国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中国

❽ 历史上丹麦的起源

早期历史
公元前1万年左右,日德兰半岛开始有人类居住,以狩猎为生。公元前4200年~前年左右,定居在这一地区的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垦土地,耕耘农作。公元前4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
海盗时期
丹麦人擅长航海,常南丹麦下罗马帝国以琥珀、燧石等换取谷物和其他用具。他们往往亦商亦盗,在夏季纠众出海进行抢劫。公元793年丹麦海盗袭击了英格兰的林第斯法恩岛。自此以后,丹麦海盗对英格兰的侵扰规模越来越大。871年丹麦海盗占领伦敦。878年英格兰国王阿尔弗烈德大帝和丹麦海盗媾和,双方平分英格兰,丹麦移民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丹麦区”。1016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攻占英格兰全境,并建立了版图包括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国”。这个帝国在1042年瓦解。
卡尔马联盟及对外战争
12世纪中期以后,瓦尔德马一世(115丹麦7年~1182年在位)开创了强盛的君主专制封建王朝,通过侵略战争占有爱沙尼亚、易北河以北地区和果特兰岛。1397年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主持下召开卡尔马会议,丹麦、瑞典和挪威组成联盟,丹麦处于统治地位。卡尔马联盟前后共维持了126年。原挪威属地格陵兰、法罗群岛转归丹麦管辖。在此期间,丹麦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经济支配权继续对外扩张,经过长期战争并吞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长期战争耗费了丹麦大量财力,导致赋税加重。富豪贵族兼并土地引起农民暴动。14世纪中叶黑死病又夺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为平息不满和动乱,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1448年~1481年在位)于1468年召集了四级会议寻求支持。但是暴动连绵不断,尤其在瑞典。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年~1523年在位)于1520年亲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独立派占领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屠杀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触发了达拉纳起义,1523年丹麦军队战败,瑞典宣布独立。此后,丹麦为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和周围地区同瑞典反复较量,如1563年~1570年北方七年战争、1611年~1613年的卡尔马战争等,但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致使疆土日蹙。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情况更为不利,1657年全境为瑞典所占领。其后,在1675年~1679年斯堪尼亚战争、1709年~1720年北方战争中也败于瑞典。由于国力削弱,丹麦避免卷入当时欧洲大陆的混乱纷争。在七年战争、英法战争(1766年~1783年)以及法国大革命初期丹麦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麦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16世纪末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几内亚拥有殖民地。1767年丹麦宣布同俄国、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独善其身,法国大革命期间丹麦再次中立,英国便不宣而战,于1801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见彩图)。又于1807年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全部覆灭。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一世,1807年~1814年期间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拿破仑失败后,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又从丹麦手中抢走了挪威[1]。
资本主义的发展
连年战乱使丹麦经济受到很大丹麦破坏,农业尤烈。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限制地主贵族的特权。丹麦本土在1799年、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1804年先后将农民的义务劳役制改变为佃赋制,从而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丹麦将西印度和几内亚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纪中叶,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
由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影响和普鲁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局势动荡不安,1848年爆发起义,要求脱离丹麦并入德意志联邦。丹麦与这两个公国进行了近 3年的战争,最后在普鲁士停止向石勒苏益格进军情况下勉强取得胜利,保住了这两个公国。1864年丹麦宣布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并使它和荷尔斯泰因分离,普鲁士便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丹麦失败后签署了《维也纳和约》,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
在1848年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民主运动的影响下,丹麦立宪会议颁布了宪法,废除君主专制政体,改行君主立宪制,并实行有财产限制的普选制。1870年代表富农阶级利益的左翼党成立。1871年丹麦社会民主党成立,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工会组织。19世纪末叶,丹麦工业化迅速发展,造船、电信和制造工业开始具有一定规模。农村村社制为合作社制所取代,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农业国之一。
世界大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执行中立政策,后应德国的要求布雷封锁了松德和贝尔特海峡水域。德国投降后,丹麦要求在石勒苏益格举行公民投票解决归属问题。1920年通过公民投票石勒苏益格北部归还丹麦。
1924年丹麦社会民主党首次单独组成政府。面对棘手的失业问题和经济萧条,社民党政府提不出妥善解决办法,执政两年后被迫辞职。1929年经济大衰退时期,社民党大选获胜,和激进左翼党联合组阁,此后除有几次短暂失利外直到70年代均由社民党单独或联合组阁。在经济方面,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亦波及丹麦,1933年失业率达40%,政府将货币大幅度贬值以刺激出口。1933年、1934年同英国、德国先后签订了农产品协议,并相应调整了农业生产,缓和了经济萧条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丹麦没有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并于1939年接受德国提出的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于1940年4月9日大举进攻,丹麦政府当天宣布投降。1941年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由美军占领,与丹麦失去联系。1944年冰岛独立,格陵兰、法罗群岛归还丹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人民在“自由委员会”、“国土与人民”等组织领导下,以各种方式展开了反法西斯德国和本国纳粹分子的斗争。随着德国统治和搜刮的变本加厉,斗争规模越来越大,由小型的破坏活动发展到大规模怠工和总罢工。地下抵抗组织不仅在丹麦本土活动,还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丹麦营”。1945年5月4日德国占领军投降。
战后时期
1947年丹麦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丹麦加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月加入欧洲委员会。1950年5月11日丹麦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丹麦再度修改宪法,规定丹麦为君主立宪国家,议会为一院制。对外积极发展北欧合作。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丹麦女王为玛格丽特二世(1972年登基)。1982年P.H.施吕道任首相。
2015年3月28日,丹麦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❾ 丹麦的历史

丹麦的历史就相当于一部古老的皇族战斗史。它曾建立过强大的丹麦帝国,也曾在丹瑞战争为瑞典侵占,于二战时全盘尽丧。现在的丹麦,皇族历史继续延续,丹麦已成为世人心中的“童话王国”。 公元985年形成丹麦王国。十一世纪曾征服整个英格兰和挪威。1380—1814年,挪威附属于丹麦。1658年以前,瑞典耶兰府的斯考、布京、居屋三道属丹麦。1864年以前德国北部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二州属丹麦。丹麦在1397年成立的卡尔马联盟(丹、瑞、挪)中居统治地位。十六世纪丹麦王国开始衰落。1523年瑞典解盟独立。1814年丹麦与瑞典交战失败,被迫将挪威割予瑞典。1904年,冰岛在丹内部自治,战后脱离丹麦独立。丹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但在二战期间遭德国占领,格陵兰、法罗群岛、冰岛为美国占领。战后参加马歇尔计划,进行重建。 丹麦于1949年加入北约(NATO)。1953年创始加入北欧理事会(NC)。1973年加入欧共体—欧盟(EU)。
13
8评论

丹麦移民条件是什么?海辰出国,出国...

海辰出国移民,为客户量身制作最贴心的丹麦移民条件解决...
深圳海辰世纪投资咨询广告 
丹麦留学条件咨询老师:申请必备条件

2019丹麦留学条件必读,条件+费用+政策+技巧+经验,点击...
浙江新通留学有限公司广告 
十分钟有问必答
1903人正在问
丹麦的历史?
去提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历史上丹麦的起源
早期历史 公元前1万年左右,日德兰半岛开始有人类居住,以狩猎为生。公元前4200年~前3400年左右,定居在这一地区的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垦土地,耕耘农作。公元前4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 海盗时期 丹麦人擅长航海,常南丹麦下罗马帝国以琥珀、燧石等换取谷物和其他用具。他们往往亦商亦盗,在夏季纠众出海进行抢劫。公元793年丹麦海盗袭击了英格兰的林第斯法恩岛。自此以后,丹麦海盗对英格兰的侵扰规模越来越大。871年丹麦海盗占领伦敦。878年英格兰国王阿尔弗烈德大帝和丹麦海盗媾和,双方平分英格兰,丹麦移民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丹麦区”。1016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攻占英格兰全境,并建立了版图包括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国”。这个帝国在1042年瓦解。 卡尔马联盟及对外战争 12世纪中期以后,瓦尔德马一世(115丹麦7年~1182年在位)开创了强盛的君主专制封建王朝,通过侵略战争占有爱沙尼亚、易北河以北地区和果特兰岛。1397年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主持下召开卡尔马会议,丹麦、瑞典和挪威组成联盟,丹麦处于统治地位。卡尔马联盟前后共维持了126年。原挪威属地格陵兰、法罗群岛转归丹麦管辖。在此期间,丹麦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经济支配权继续对外扩张,经过长期战争并吞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长期战争耗费了丹麦大量财力,导致赋税加重。富豪贵族兼并土地引起农民暴动。14世纪中叶黑死病又夺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为平息不满和动乱,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1448年~1481年在位)于1468年召集了四级会议寻求支持。但是暴动连绵不断,尤其在瑞典。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年~1523年在位)于1520年亲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独立派占领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屠杀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触发了达拉纳起义,1523年丹麦军队战败,瑞典宣布独立。此后,丹麦为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和周围地区同瑞典反复较量,如1563年~1570年北方七年战争、1611年~1613年的卡尔马战争等,但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致使疆土日蹙。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情况更为不利,1657年全境为瑞典所占领。其后,在1675年~1679年斯堪尼亚战争、1709年~1720年北方战争中也败于瑞典。由于国力削弱,丹麦避免卷入当时欧洲大陆的混乱纷争。在七年战争、英法战争(1766年~1783年)以及法国大革命初期丹麦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麦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16世纪末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几内亚拥有殖民地。1767年丹麦宣布同俄国、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独善其身,法国大革命期间丹麦再次中立,英国便不宣而战,于1801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见彩图)。又于1807年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全部覆灭。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一世,1807年~1814年期间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拿破仑失败后,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又从丹麦手中抢走了挪威[1]。 资本主义的发展 连年战乱使丹麦经济受到很大丹麦破坏,农业尤烈。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限制地主贵族的特权。丹麦本土在1799年、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1804年先后将农民的义务劳役制改变为佃赋制,从而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丹麦将西印度和几内亚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纪中叶,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 由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影响和普鲁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局势动荡不安,1848年爆发起义,要求脱离丹麦并入德意志联邦。丹麦与这两个公国进行了近 3年的战争,最后在普鲁士停止向石勒苏益格进军情况下勉强取得胜利,保住了这两个公国。1864年丹麦宣布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并使它和荷尔斯泰因分离,普鲁士便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丹麦失败后签署了《维也纳和约》,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 在1848年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民主运动的影响下,丹麦立宪会议颁布了宪法,废除君主专制政体,改行君主立宪制,并实行有财产限制的普选制。1870年代表富农阶级利益的左翼党成立。1871年丹麦社会民主党成立,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工会组织。19世纪末叶,丹麦工业化迅速发展,造船、电信和制造工业开始具有一定规模。农村村社制为合作社制所取代,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农业国之一。 世界大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执行中立政策,后应德国的要求布雷封锁了松德和贝尔特海峡水域。德国投降后,丹麦要求在石勒苏益格举行公民投票解决归属问题。1920年通过公民投票石勒苏益格北部归还丹麦。 1924年丹麦社会民主党首次单独组成政府。面对棘手的失业问题和经济萧条,社民党政府提不出妥善解决办法,执政两年后被迫辞职。1929年经济大衰退时期,社民党大选获胜,和激进左翼党联合组阁,此后除有几次短暂失利外直到70年代均由社民党单独或联合组阁。在经济方面,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亦波及丹麦,1933年失业率达40%,政府将货币大幅度贬值以刺激出口。1933年、1934年同英国、德国先后签订了农产品协议,并相应调整了农业生产,缓和了经济萧条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丹麦没有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并于1939年接受德国提出的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于1940年4月9日大举进攻,丹麦政府当天宣布投降。1941年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由美军占领,与丹麦失去联系。1944年冰岛独立,格陵兰、法罗群岛归还丹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人民在“自由委员会”、“国土与人民”等组织领导下,以各种方式展开了反法西斯德国和本国纳粹分子的斗争。随着德国统治和搜刮的变本加厉,斗争规模越来越大,由小型的破坏活动发展到大规模怠工和总罢工。地下抵抗组织不仅在丹麦本土活动,还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丹麦营”。1945年5月4日德国占领军投降。 战后时期 1947年丹麦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丹麦加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月加入欧洲委员会。1950年5月11日丹麦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丹麦再度修改宪法,规定丹麦为君主立宪国家,议会为一院制。对外积极发展北欧合作。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丹麦女王为玛格丽特二世(1972年登基)。1982年P.H.施吕道任首相。 2015年3月28日,丹麦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8赞·926浏览2018-05-24
丹麦有哪些历史名人
1、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作品有《安徒生童话》,里面很多童话故事脍炙人口,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芭蕾舞剧、舞台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2、尼尔斯·玻尔(1885年-1962年)是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原子核物理学创始人。1913年初,玻尔提出了他著名的原子理论,这个理论随即被用于分析各种谱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3、伊萨克·迪内森(1885-1962),丹麦著名女作家,原名卡琳·布利克森。作品有《七个神奇的故事》、《走出非洲》、《冬天的故事》、《天使的复仇》、《最后的故事》、《命运的轶事》和《草坪上的影子》等。 4、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年—1855年),丹麦最伟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是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或此或彼》(1843年)、《恐惧和颤栗》(1843年)、《畏的概念》(1844年)、《非科学的最后附言》(1846年)、《致死的痼疾》(1849年)。 (9)中国丹麦交往历史扩展阅读:丹麦最有名的名人莫过于安徒生了。丹麦如今有些著名景点与这位作家息息相关: 美人鱼铜像 “美人鱼”铜像(Little Mermaid)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入口处的一块巨大鹅卵石上,它是丹麦雕塑家埃德华·埃里克森于1912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女主角用青铜雕铸的。铜像于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现已成为丹麦的象征。 2006年3月,哥本哈根市政府决定将美人鱼雕像向深海处搬迁,原因是过多的游客对雕塑造成太多的破坏。 安徒生博物馆 安徒生博物馆位于丹麦菲茵岛中部的奥登塞市区。为纪念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年-1875年)诞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博物馆是一座红瓦白墙的平房,坐落在一条鹅卵石铺的街巷里。这里临街的一幢幢古老式样的建筑,使人感到仿佛回到了19世纪安徒生生活的年代。 参考资料:网络——丹麦10赞·6,336浏览2019-10-18
最著名的有丹麦的什么
以下为丹麦著名建筑: 美人鱼铜像 美人鱼(Den Lille havfrue, 英文名叫: The Little Mermaid)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海滨。它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美人鱼铜像。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恬静娴雅地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近观她神情忧郁,若有所思。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埃利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这座铜像是由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创始人卡尔.雅可布森出资建造的。美人鱼铜像从1913年在长堤海滨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人们流传着这种说法:不看美人鱼,不算到过哥本哈根。美人鱼铜像已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但美人鱼也曾先后在1964年和1984年遭受过被“砍头”或“断臂”的破坏。1998年2月再次被“砍头”,不久又被找回。丹麦人称,美人鱼遭到砍头或断臂,多为恶作剧者所为,其主要动机是寻求刺激,引起媒体注意。丹麦人以美人鱼为自豪,制作了水晶美人鱼和美人鱼铜像等纪念品。它如今已经成了哥本哈根的标志性建筑。 安徒生铜像 安徒生于1805年出生在丹麦奥斯丹,一生写过《美人鱼》、《卖火柴的女孩》、《丑小鸭》等150篇不朽童话故事,为世界上千万儿童编织了美丽的童年。这尊以铜打造、约3米高的安徒生塑像,座落在人潮熙攘的大街旁,每天都有不少游客经过他身边,认识他的会抬起头瞻仰大师的面容,或者把手按在他的膝盖头拍照留念。这位把童话作为献给全世界儿童最好礼物的大师,自己始终不曾有过孩子,他几度情场失意,甚至被人传说同性恋。他在15岁那年来到哥本哈根,曾经因失恋在运河边的小房子住过,晚年时相当消沉,70岁时因肝癌在朋友乡间的屋子去世。如今他的塑像,左手拿拐杖,右手握着一本书,还以食指隔开书页,头部朝左微微抬高,仰望着“梦的工厂”蒂沃里游园,脸上有一种“时不我予”的错愕神情。 阿美琳堡宫(Amalienborg Castle) 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的厄勒海峡之滨,是王室的主要宫殿。丹麦女王伉俪每年多半时光在这里度过。宫殿由最著名的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德设计,并要为国王塑制一座骑马铜像。经过紧张施工,四座宫殿在1754年至1760年间相继建成。根据设计,这四座宫殿的前面形成了一个八边形广场。1768年,请法国雕塑家萨利制作的菲特烈五世骑马铜像被安放在广场中央。当时,宝隆洋行还用对华贸易赚取的钱款,为铜像修建了围栏。后来,这四座宫殿曾几易其主,但一直由贵族居住着。1794年,克里斯钦堡宫被大火焚毁,王室决定移驾阿美琳堡四宫殿。自那以后,此处一直是王室所在地。现在,每当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身在王宫时,其所在的建筑物上便会升起丹麦国旗。在 阿美琳堡王宫广场东西轴线的西端是“大理石教堂”。建造这座大教堂的初衷是为了纪念奥尔登堡皇族统治丹麦300周年(1479-1749),然而,这项工程1749年奠基后,因资金不足,拖至一百多年后的1894年才得以竣工。每天,丹麦国家的皇家卫队都会在这里中午时分进行换岗仪式,形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议会大厦又称克里斯钦堡宫(Christiansborg Slot) 最早建于1773-1775年间。当时的克里斯钦六世国王为了享乐,将旧王宫(哥本哈根宫)夷为平地,在此基础上建造了一座显赫、华丽、舒适的新宫。由于此宫是克里斯钦六世国王的寝宫,故名克里斯钦堡宫。克里斯钦堡宫具有欧洲十八世纪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纤巧繁琐,白灰色调。宫内内部的天花板装饰非常豪华,房间采用大理石或者木制地板。墙上挂着厚厚的挂毯或者油画。所有的房间都装饰着水晶吊灯、镜子、法国家具和各种艺术品。宫堡的后院修建了一所王家驯马场,马场两边盖有两排具有中世纪建筑特色的边房。马场出口处的左右两边还建起两座洛可可式的穹形石亭。石亭两侧建有楼房,与驯马场的边房相连。两座石亭之间为车马道,道端和一座大理石桥相接。自1849年起,克里斯钦堡宫开始用作国会场所。现在的克里斯钦堡宫是丹麦议会所在地,因此也称为议会大厦。此处,首相办公室、女王接受晋见用的大厅、丹麦最高法院都设在宫内,丹麦政府各部大臣在此也设有一间办公室。现在克里斯钦堡中一部分是丹麦皇家迎宾室。顾名思义,丹麦皇家迎宾室是丹麦的皇族成员用来进行接待活动用的。在这些房间中,女王接见各国驻丹麦大使、在新年时接受皇家新年致词并在此会见来访的重要外国领导人。皇家迎宾室的装修非常豪华讲究,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其中包括许多20世纪初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皇家迎宾室分为许多小房间,包括巨人厅、国王阶梯、皇冠室、弗雷德里克室、悬挂着巨型挂毯的大厅、皇家宴会厅及女王私人藏书馆等。 水晶宫 菲特烈堡宫(Frederiksborg Slot)(水晶宫)位于西兰岛北部小城西勒洛德(Hillerod),哥本哈根市西北约45公里处。其建筑群坐落在湖水中的三个小岛上,四面湖光涟漪,景色美不胜收。此宫始建于菲特烈二世国王( 1559-1588)时期的1560年。其子克里斯钦四世(1588-1648)继位后拆除原有的部分建筑,于1600年在最东部的小岛增建了新的建筑物。这座宫殿有60个厅堂,采用了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北欧现存的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有人把它简称为“水晶宫”。菲宫为三边型建筑。正面和右翼是宫殿,左翼是教堂。宫殿以铜板铺顶,四个尖塔装饰其间,给这座建筑平添了俏丽。在东北角有一长廊,它跨越湖水,把人们引入国王的接见大厅。自1671年至1840年间,历代国王都在菲宫教堂举行加冕典礼。1859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宫内的大部分家俱,宫顶和尖塔全部被毁,仅教堂幸免于难。1876年,热心于文化事业的嘉士伯啤酒厂创始人雅可布森为修复菲宫捐赠了全部修缮费,并提出把菲宫辟为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他的建议得到采纳。在修复过程中,骑士大厅等重要厅堂恢复了原貌,其它的房间则根据博物馆的需要进行了修建。1878年,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在菲宫建立,雅可布森聘请的一些著名油画家为博物馆绘制了以丹麦历史为题材的油画。目前,该博物馆收藏了丹麦16世纪以来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其中还包括大量著名人物的肖像画。 克隆堡宫(Kronborg Slot)(又称哈姆雷特堡) 坐落在西兰岛北部赫耳辛格(Helsingor)市的海边,与瑞典的赫尔辛堡市隔海相望,地处波罗的海出海口之一的厄勒海峡最窄的出口处,在哥本哈根市东北45公里。克隆堡宫意为“皇冠之宫”,始建于1574年,1585年竣工。此堡由荷兰建筑师设计建造。宫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铜屋顶,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宫殿。 克隆堡宫历史上曾两度被毁。在1629年和1658年—1660年两次被毁或洗劫,后经过多年修复才逐步形成现在的样子。到菲特烈四世国王(1699-1730)时,加强了克隆堡宫周围的防御工事,宫殿也不断得到修复。从1785年到 1922年,克隆堡曾被用作兵营。宫堡外围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宫内现收藏了大量古代挂毯和油画。在克隆堡宫外院的墙上,有一块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像。游人参观克隆堡宫时,必在莎翁像前留影。相传,当年莎士比亚就是以这个城堡为背景写下了著名的悲剧《哈姆雷特》。目前,宫内正在修建。游客踏访丹麦时,除参观克隆堡宫外,也可参观外面的厄勒海峡。厄勒海峡是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船只从波罗的海驶往北海,也可通过丹麦南部洛兰岛以南的费马海峡经大贝尔特海峡或小贝尔特海峡,然后经厄勒海峡以北的卡特加特海峡、丹麦与挪威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因此,厄勒海峡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游客站在克隆堡宫前的海堤上,举目东望,便是瑞典的赫尔辛堡市。是厄勒海峡的最狭窄处。据一位丹麦海军上校介绍,这里宽约4公里,最深处水深20米。丹麦规定,任何外国潜艇经过厄勒海峡时,都必须浮出水面。此外,在西兰岛上还有一座弗雷德里克堡(又称夏宫),与克隆堡宫、菲特烈堡宫并称为西兰岛三堡。该堡也是风格独特,与其余两堡交相辉映。也是非常值得您好好看看。 以下为其他饮食风俗: 美食特产 丹麦特色美食有嘉士伯及特波嘉啤酒、甜酒布甸、丹麦烧腿及特式三文治等。最有名的“丹麦酥”,在丹麦又叫Wienerbroed,每个面包店都陈列各种口味的丹麦酥。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Frikadeller)、水煮鳕鱼配芥末酱、脆皮烤猪肉(Flaeskesteg)、马铃薯炖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汉堡配炸洋葱(Hakkeboef)。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鲱鱼、沙拉、各式冷肉片、熏鱼和乳酪等。 丹麦三明治(Smoerrebroed)是具有代表性的丹麦食物,这是一种开口三明治,从最简单的到复杂得像雕塑品的都有。丹麦是世界上食用猪肉最多的国家。举世闻名的“丹麦酥”(Danish),在丹麦叫做Wienerbroed,几乎每隔一个街角就有面包店陈列着许多令人流口水的不同种类。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Frikadeller)、水煮鳕鱼配芥末酱(Kogt Torsk)、脆皮烤猪肉(Flaeskesteg)、马铃薯炖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汉堡配洋葱(Hakkeboef),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鲱鱼、沙拉、各式冷肉片和乳酪。丹麦的嘉士伯和杜伯两厂都生产极佳的啤酒,购买酒精类饮料的法定最低年龄是16岁。丹麦人对面包感情极深,他们可以制出各式单层、双层和多层的面包夹700多种.若您将各层分别夹上熏肉片、西红柿片、肝泥酱、水萝卜片等,那真堪称得上一顿美餐;他们喜欢吃桔汁拌鸭块,据说这道菜通常是作为他们宴会席上“压轴儿”的佳肴;习惯吃西餐,对中餐也颇感兴趣。 饮食 丹麦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①讲究菜肴香、脆,注意菜肴多样质精;②口味一般不喜太咸,爱微酸带甜味;③主食以面食为主,爱吃面包等食品;④副食爱吃鱼类、鸡、鸭、蛋类、猪肉、牛肉、羊肉、冻肉、干肉、奶酪等;蔬菜喜欢土豆、西红柿、葱头、洋白菜等;调料爱用丁香、莞荽子、番茄酱、醋、糖等;⑤制法:对凉拌、炒、烤、炸、烧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⑥中餐:喜爱中国的粤菜;⑦菜谱:很欣赏冷拼盘、茄汁煎鸭腿、脆炸肉丸、滑蛋牛肉、杏仁水鱼、果汁鱼块、脆皮鸡、干烧大虾、玉兰炒肉丝、草菇鱼片汤等风味菜肴;⑧水酒:喜欢喝啤酒;爱喝桔子汁、矿泉水、酸牛奶、咖啡、可可;也乐于品尝香片花茶;⑨果品:爱吃柑、桔、苹果、葡萄等;干果爱吃杏仁、葡萄干等。 丹麦与瑞典、瑞士、芬兰、挪威、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丹麦也被称为欧洲的乳酪市场。 娱乐 早年北欧素以“开放”闻名于世,哥本哈根尤为一著名的观光都市,电影及剧院林立,每周皆有不同的观光节目任人选择参加,夜生活的场所,如酒吧Pub、Bodega之类,为正当消遣聊天之处所,收费尚合理,但夜总会(Night Club)宜结伴前往,问清费额或由熟识此道的当地人士陪同前往较宜。 每年5月1日,哥本哈根游乐场Tivoli Garden开幕,丹麦正式进入观光季节。9月第二星期日为该游乐场关闭之日,至此时,观光季也告结束。 地方特色 童话王国 因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安徒生使丹麦冠上了“童话王国”的美誉。 1913,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了一座美人鱼铜像。铜像坐落在哥本哈根的长堤公园(Langelinie)内,已成为丹麦的象征。此外,在哥本哈根的市政厅广场,伫立着一座安徒生的全身铜像。路过的每个游客,都要上去与“童话之父”握握手,捧着安徒生的书籍与其留影。在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建有安徒生故居博物馆,无数对安徒生童话着迷的人前往那里瞻仰、参观。 古老皇族 丹麦王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从有史可考的哈拉尔国王(公元940~986年在位)到现任君主玛格丽特二世女王,王室的血脉已继承了千年之久。 丹麦的历史相当于一部丹麦王族史。千年以来,丹麦王族中出现不少叱咤风云、建树颇多的君主,流传下众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最为杰出的君主是玛格丽特一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里斯钦四世国王(1588~1648年在位)。 自1849年立宪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丹麦王室虽然放弃了国家统治权,但作为国家的代表,王族一直得到丹麦人民的支持与敬仰。王族已经成为丹麦王国根深蒂固一条历史纽带,一种不可放弃的重要传统。 皇宫林立 作为皇族的象征,丹麦这斯堪的维亚地区(丹麦、瑞典、挪威)最小的国家,却拥有着众多的皇宫城堡。千年的皇族历史,使皇宫的建造一直未曾停怠过。 由于城堡众多,名字繁琐,丹麦的皇宫又有一个个别称。例如,菲登斯堡宫(Fredensborg)被称为“和平宫”、菲德烈堡宫(Frederiksborg Slot)又称“水晶宫”、克隆堡宫(Kronborg Slot)因被莎士比亚作为《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又叫做“哈姆莱特堡”。 这些宫殿建筑都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来建筑设计,从古典式样,到融合了新世纪的建筑风格,姿态各异。每一座宫殿都是一件传世的艺术品。 格陵兰岛 作为丹麦的一个自治领,世界第一大岛屿——格陵兰岛(面积2175600平方公里)上,居住着5万多居民,其中90%为爱斯基摩人。长久以来,他们用冰雪来堆砌房子,称为“冰屋”;穿着经过妇女的咀嚼后的驯鹿皮特制而成的衣服——“阿奴拉古”;吃着打猎来的生肉以便获取足够的热量。如今,与其他地区的过着土著生活、受到歧视和屠杀的爱斯基摩人不同,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受丹麦政府的帮助,搬出世代居住的“冰屋”,建立自己的议会、电视台,与丹麦人通婚。 由于地处北极圈内,每到冬季,格陵兰岛就会出现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还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而在夏季,太阳终日悬挂头顶,格陵兰便成为极昼下的日不落岛。43赞·8,167浏览2018-04-21
丹麦

阅读全文

与中国丹麦交往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