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世界历史中的文学知识点

世界历史中的文学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2-21 07:02:51

❶ 外国文学史上册的复习重点

九十年代的下半叶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与“七五”、“八五”相比,“九五”期间,我国高校在外国文学这一研究领域推出的成果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远远地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体现出了我国的研究人员正以我为主,不再跟在西方专家学者的后面,人云亦云,而是努力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外国文学作品、剖析国外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在许多方面,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研究正逐步与国际学术界接轨。

“九五”期间研究主要成果

1. 对外国文学史的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九五”期间,外国文学史继续成为中国学者的研究重点,除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外,留学回国的教师逐渐增多,并带回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造成文学史继续成为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除了一批比较传统的文学史如李赋宁主编的《欧洲文学史新编》和刘海平、王守仁主编的《新编美国文学史》之外,“九五”期间还出版了一大批外国文学断代史、国别断代史、国别史和针对主要文学形式的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杨仁敬主编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王佐良和何其莘撰写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李明滨主编的《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黄源深撰写的《澳大利亚文学史》、沈萼梅主编的《意大利当代文学史》、何其莘撰写的《英国戏剧史》、瞿世镜主编的《当代英国小说》、郭继德撰写的《加拿大英语戏剧史》、郑克鲁撰写的《现代法国小说史》、陈世雄主编的《欧美戏剧史》等。吴元迈主编的“20世纪外国文学国别文学史丛书”,是按照国家和语种来分类、分别由各语种专家执笔的一套文学史丛书。北京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其多语种的优势,推出了一套“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丛书”,这是一套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按国别划分的文学史话,每册篇幅并不很大,语言比较流畅,趣味性较强,有助于扩大外国文学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 外国文学2. 研究类的专著逐渐增多。除了对外国文学史的研究外,我国高校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外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国外的重点作家。由于“九五”期间正值世纪之交,因此,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流派和二十世纪西方的重点作家就成为首选的研究课题。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专著包括申丹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陆建德等主编的《现代主义之后:写实与实验》、李维屏的《英美意识流小说》、肖明翰的《福克纳研究》、张剑的《艾略特与英国浪漫主义传统》、蒋洪新的《走向<四个四重奏> T. S. 艾略特的诗歌艺术研究》、郭天相主编的《俄罗斯诗学研究》、李德恩的《拉美文学流派嬗变与趋势》、吴福恒等主编的《美国作家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有很强的针对性,有些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成果的作者都能在总结归纳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现,真正实现了与西方学者在同一研究层次上的交流和对话。

加强外国文学学科建设

高校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就是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虽然,外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选读课已在大部分高校的外语院系和中文系开设多年,但是,许多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工作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因人设课的现象。因此,委托重点高校制定我国高校外语系和中文系的外国文学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外国文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就成了当务之急。同时,外国文学教师队伍的培养也应作为一项委托的任务。由于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以及近年来报考外国文学研究生的生源欠佳,不少高校出现了外国文学教学后继乏人的现象;在职教师也需要开拓视野,在理论上有所提高。教师进修可采用研讨班的形式,以便在进修学习的同时,加强高校教师间的学术交流。
有关学科建设的研究项目包括:
(1)我国高校外国文学教材和课程设置的调查报告
(2)国外高校文学课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报告
(3)我国高校外语系和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重点课题 )
(4)外国文学基础教材和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
(5)外国文学中译本检索数据库
(6)外国文学研究分类检索数据库
重点研究二十世纪的外国文学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如果不是世界文学最辉煌的百年,也是世界文坛最活跃的时期。特别是因为我们都曾生活在其中,就对这一文学时期更倍感亲切。由于间隔的时间尚短,而对文学流派的理解往往需要历史的沉淀,才能做出全方位的评价。但是,对二十世纪有重要贡献的作家和有重大影响的思潮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应是“十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当然,强调对二十世纪文学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忽略文学传统的影响,因为这种渊源关系是不可能割断的。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的研究项目包括
(1)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
(2)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研究(*)
(3)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4)二十世纪下半叶各国文学研究
(5)二十世纪小说艺术研究(*)
(6)二十世纪戏剧艺术研究(*)
(7)二十世纪诗歌艺术研究(*)
(8)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重新评价
(9)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
(10)当代外国文学跟踪研究
加强理论研究,拓宽研究领域
与我国外国文学界对国外重点作家的研究,特别是文学史的研究相比,对外国文学理论的研究一直是我们的弱项。“十五”期间,应加大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投入,组织力量对二十世纪西方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潮进行专题研究,搞懂几个问题,使我国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真正实现与西方学者的对话与交流。
“八五”、“九五”期间,我们在文学史的研究方面已作了不少投入,也出现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十五”期间应减少这方面的投入,不支持重复性的课题。但是,对于非主流国家的文学史、断代文学史、主要文学形式的发展史仍可选择立项。除非我们对文学史的理论研究有重大突破,不应在目前鼓励重写文学史,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拓宽外国文学的研究领域,首先要填补我国研究工作中的空白,加强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在早期文学、非主流国家文学、戏剧艺术研究、诗歌艺术研究等方面仍比较薄弱。另外,我们还应鼓励研究人员将文学作品置于文化的框架中来研究,借助宗教、哲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和研究文学,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需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项目包括:
(1)外国文学理论专题研究(*)
(2)重要文论家专题研究
(3)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
(4)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5)外国文学史评论
(6)外国文学思想史(*)
(7)外国文学与中国学生的素质教育
(8)发展中国家文学专题研究
(9)古希腊、罗马文学
(10)欧洲中古文学
(1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2)戏剧艺术专题研究
(13)诗歌艺术专题研究
(14)小说艺术专题研究
(15)叙事视角研究
(16)宗教与文学
(17)哲学与文学
(18)经典作家专题研究
(19)影视文学研究
(20)西方主要国家中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学研究
加强中外文学比较研究和翻译批评
外国文学引进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对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的和接受进行研究应该是“十五”期间的一项重点课题。“八五”、“九五”期间,我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发展很快,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仍不尽如人意。许多成果流于肤浅和牵强,对于两种文化之间在文学上的互补、互证和互识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有关比较研究和翻译批评的项目:
(1)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
(2)外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3)二十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
(4)文学翻译与文化交流
(5)文学翻译理论研究(*)
(6)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7)当代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8)中外戏剧比较
(9)中外小说比较
(10)中外文化比较

历史知识点的重点是什么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 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 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 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 夏朝和商朝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 西周的兴亡
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叫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3、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六、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即洛阳)——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败,晋文公成为霸主。 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5、吴越争霸:吴王阖闾任用孙武打败楚,成为霸主。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
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七、战国争雄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由晋分裂而成。
2、战国时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齐国孙膑)、长平之战(秦将白起)
3、合纵与连横: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以苏秦为代表,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以张仪为代表。
八、商鞅变法:
1、背景:①战国时生产力发展,标志为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②秦国相对落后。③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变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农抑商。③奖励军功。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影响:①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秦国战斗力提高。③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4、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
九、秦朝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都咸阳。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内容:①确立皇帝的称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是隶书)。
十、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的暴政。表现在:①“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残酷地剥削。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残暴。
2、开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曾攻到咸阳附近的戏。
3、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刘邦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十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①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③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南岛和“西南夷”。
十二、张骞通西域
1、 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
2、 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国。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3、 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十三、两汉时期的外交
1、“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另有“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委奴国王” 金印。
3、汉与欧洲的往来: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公元166年,大秦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十四、三国鼎立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 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之后,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3、 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②221年,刘备建汉(蜀汉或蜀),都成都。③229年,孙权建吴,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十五、南方的初步开发
1、 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工具、技术和种子。
2、 吴国的经济: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越布),青瓷,三大造船中心(侯官、临海、番禺)。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
3、 诸葛亮治蜀:堰官,锦官,平定南中地区(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
4、 西晋都洛阳,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康(南京)。江南经济发展原因:①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②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③社会相对安定。④自然条件优越。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十六、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内迁到黄河流域。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趋势增强。②鲜卑贵族用落后方式统治人民。③北魏政权面临危机。
内容: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②迁都洛阳。③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十七、青铜工艺
1、 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铜、锡、铅)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 主要青铜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商朝后期铸造,特点是雄伟端庄,气势凛然,代表商朝残品的典型风格。②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和青铜树: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十八、卓越的工程包括:
1、 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附近岷江上。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2、 郑国渠:战国后期秦国建于咸阳附近,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了关中平原。
3、 秦长城:秦朝为防御匈奴,在秦、赵、燕三国北方防御工程基础上修筑而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4、 灵渠。秦朝修建,联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十九、科技成果
1、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世界最早),用麻造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2、 数学: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1100年。
3、 医学:①“医圣”张仲景,东汉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②华佗,东汉人,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
4、 农学:贾思勰,北魏时期,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5、 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著有《水经注》。
二十、汉字的演变
1、 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 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意义: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3、 金文:商朝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铭文和钟鼎文。为后人研究商周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4、 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流行于秦。后发展为隶书,汉时广泛使用。
5、 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二十一、学术思想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②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了《诗》、《书》、《春秋》作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③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里。
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原因:战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众多的学派,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还有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和农家。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轲(邹国,《孟子》)、荀况(赵国,《荀子》)。道家:庄周(宋国,《庄子》)。墨家:墨翟(鲁国,《墨子》)。法家:韩非(韩国,《韩非子》)。兵家:孙膑(齐国,《孙膑兵法》)。
二十二、文学、史学与宗教
1、 诗歌: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作品《离骚》、《天问》。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
2、 史学: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著有《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等,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3、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对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正式创立,尊老子为教主。
二十三、艺术
1、 战国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制作于战国时期,说明当时我国音乐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2、 秦始皇陵兵马俑:在秦汉时期的美术中,雕塑的成就最为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3、 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东晋,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 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❸ 初中历史复习要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

历史初二的下半学期期中前的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描述了人类社会经历了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的历程后进入的第三个历史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历史。本单元分别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世界开始形成一体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农业文明走向解体、人类新时代的到来。在此基础上,指出明清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5-1工商业的兴起
“工商业的兴起”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叙述了14~16世纪西欧工商业兴起的历程。手工工场的出现,是从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开始;手工工场出现以后促使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阶级。
5-1-1“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和“商人的地位变了”: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首先概述了由于商业的发展,手工作坊发展到手工工场;然后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工合作、生产效率高,并进一步指出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此外,还着重指出西欧手工工场的范围,以说明手工工场的出现只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整个西欧还处于农业时代。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商人的地位变了”——从商人的经营地位、政治地位以及贵族经济地位等方面,描述了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及阶级关系。手工工场的出现以及工商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两个新的阶层:经营手工工场的商人与手工工场工人,改变了两个旧的阶层:贵族与农民。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比较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所有者 手工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
劳动者 作坊主与家人或帮工 手工工场工人
生产方式 作坊主进行全程工作 工人之间分工合作
生产关系 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手工工场的特点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工人多,分工合作;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
手工工场的作用 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力变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生产关系变化 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早期资产阶级
失地农民——雇佣工人——早期工人阶级
手工工场时代,是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和准备阶段。手工工场时期,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
5-2冲破思想的牢笼
本课的主题是人们在思想上走出中世纪宗教蒙昧和专制的束缚,追求人性 、科学与民主。它围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以及启蒙运 动,向学生展示欧洲由中世纪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思想旋律。
5-2-1“蒙娜丽莎的微笑”
教材结构分析:“蒙娜丽莎的微笑”主要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以达•芬奇 和莎士比亚为例,阐述了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课文还以《牡丹亭》为例 ,把同一时期中国在文艺领域中的思想突破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文艺作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培养人文精神。
时间 14世纪-16世纪
发生地 意大利,后传播到西欧一些国家
发生背景 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代表人物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性质及实质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人文精神的含义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
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味中解放出来。
5-2-2“‘教皇奶牛’的解放”
教材结构分析:“‘教皇奶牛’的解放”主要围绕德国的宗教改革展开,简要地说明了德 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核心观念以及影响。通过宗教形势图,让学生比 较直观地了解新教的产生和发展对天主教会权威的冲击。
学习要求:从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入手,知道以路德为代表的新教的核心思想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德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马丁•路德的主张 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真诚忏悔,就可以得救。(因信称义)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全国,各地的教会纷纷独立。这一时期,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2-3“近代科学的诞生”
教材结构分析:“近代科学的诞生”以培根、哥白尼、布鲁诺、牛顿为代表,阐述了这一 时期人类在认识自然方面的系列突破,让学生知道近代科学的诞生对解除 宗教蒙昧以及重新塑造人们世界观、价值观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学习要求:通过了解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理论贡献,感受近代科学的诞生对欧洲中世纪思想所产生的冲击。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培养科学精神。
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家研究自然 天文学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比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鲁诺的思想,明白人类的科学探索是循序渐进的。
物理学 牛顿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的作用 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5-2-4“理性之光”
教材结构分析:“理性之光”主要围绕启蒙运动而展开,通过介绍伏尔泰、卢梭以及网络全书派等思想,突出这一时期的思想主题,即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让学生了解近代政治文明的思想基础。
学习要求: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这一运动的思想主题,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何为“启”“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义”(迷信和无知)
兴起时间 17、18世纪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因素: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等
顶峰 18世纪后半期,法国
性质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代表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伏尔泰 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
卢 梭 人民主权思想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狄德罗 网络全书派
启蒙运动的影响
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4、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5-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教材结构分析:本课主要围绕着14~16世纪欧洲的历史展开。14~16世纪的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新兴资产阶级为求得自身的发展,需要开拓市场和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为此,新兴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新航路的开辟是其中重大活动之一。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扩大了欧亚非之间的贸易和往来,打破了世界各大洲彼此隔绝的封闭状态,使世界从原来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走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同时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人从此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发现新大陆”——主要是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的介绍,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为加强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创造了条件。教材首先以《马可•波罗游记》为切入点,引出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接着重点讲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作用,即鼓舞了更多的人开始海上探险;随后列举了其他一些当时比较有名的航海家开辟新的航路的案例;最后点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
“全球联系的加强”——重点介绍了新航路开辟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教材选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描述:新航路的开辟为各大陆之间人们的迁徙提供了方便;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主要是讲新航路开辟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一些欧洲国家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野蛮屠杀当地居民,掠夺土地和财富。具体表现为对财富的疯狂掠夺,以及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毁灭印第安人之后,开始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做奴隶,给非洲造成惨重的损失。
学习要求:1、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等内容,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把握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2、知道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使全球联系不断加强的史实,另一方面使欧洲殖民者加紧殖民掠夺的历史史实。
3、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培养以历史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4、学习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负面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欧洲国家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5-4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本课通过讲述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先后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制度的经过,从不同层面展现出英国、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状况、特点和深远影响。从中可以让学生领略早期资产阶级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壮阔景象,同时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曲折历程,激发学生探索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奥秘。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选取了英国革命的案例,首先介绍17世纪初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统治期间,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概况;接着重点说明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后曾出现复辟,资产阶级采取不流血的方式发动政变,最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课文以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复杂性与曲折性;最后,总结了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从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叙述,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事件中,逐渐把握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的特点。课文重点介绍了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突出作用及三权分立的学说。
“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选取了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历史事件,首先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对君主专制不满的必然结果;其次介绍了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通过对三次武装起义和每次起义所取得的革命成果,使学生懂得正是人民的力量把革命不断推向高潮,明白“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的道理。
学习要求:1、通过阅读、收集资料,知道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掌握几个有代表性的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国家。
2、能够说出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影响及其历史作用。
3、能把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线索,认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发展趋势。
4、通过学习,知道资产阶级革命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知道它(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体会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明白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爆发背景 查理一世为了加强王权采取的措施,不仅招致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不满,更使国王同议会中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迅速激化,从而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英国殖民当局对北美13个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和压迫,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君主专制统治。
经过 1、1640年,查理一世企图解散议会
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3、1649年,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胜利。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4、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
5、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2、序幕: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3、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4、胜利:1781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带领下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5、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并颁布了《人权宣言》
2、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3、1793年,领导者罗伯斯庇尔等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大革命达到顶峰。
结果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限制王权的政体) 总统共和制 共和政体
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5-5面临挑战的中国
第五课是在西方各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的历史背景下,从经济、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着重描述明清时期中国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危机。
5-5-1最后的盛世
教材结构分析:“最后的盛世”——通过介绍当时人口的众多、手工业的繁荣、商业的发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展示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盛世景象。
学习要求:1、通过学习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具体案例,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2、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把握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中国农耕文明,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背景(明清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历史。其中1368~1644年是明王朝统治时期,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是清王朝统治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皇帝进行统治的朝代。
“最后的盛世”的表现 农业 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中国的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湖广熟,天下足。”人口增长迅速。
手工业 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
商业 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
社会生活 服务性行业兴盛
如何正确看待“最后的盛世” “夕阳无限好,只是已黄昏;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5-5-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教材结构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主要体现的是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明统治者侧重于防御,清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清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此外,明代开始的“改土归流”、清代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举措,都有力地表现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
学习要求:掌握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体会“明修长城清修庙”的内涵;同时了解统治者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
明清时期与蒙古族、藏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与蒙古族:明-修筑长城 清-土尔扈特部回归、平定准噶尔叛乱
与藏族:清-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驻藏大臣
与西南少数民族:改土归流
明清统治者不同民族政策 明代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明清两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5-3专制帝国
教材结构分析:“专制帝国”——从专制国家机构、文字狱、科举考试及社会生活领域的专制等方面,重点描述了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此外,教材还补充了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的思想发展状况。
学习要求:了解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知道反对专制皇权的代表人物,并尝试与同时代的西方思想家进行比较。
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的表现 1、设立专制国家机构:明朝建立厂卫等特务机构、清朝雍正设置军机处
2、清朝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社会生活领域的专制:建贞节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提出“为天下之大害着,君而已矣”
5-5-4来自海上的挑战
教材结构分析:“来自海上的挑战”——以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欧洲殖民者东来和马戛尔尼来华等案例,描述了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明清统治者对海外探索的尝试与拒绝,西方文明的东来与野蛮侵略的并存,这也使中国人民开始了英勇的斗争。最后,暗示出古老的中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习要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与欧洲殖民者东来史实的学习,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路线、作用和失败的原因
传教士来华 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明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欧洲殖民者东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侵略者和维护祖国统一)。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所持的态度与采取的措施,以及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与结果。
为什么说中国在19世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国家体制看,中国仍是皇权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皇权得到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从思想观念上看,掌握国家命运的上层统治者仍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自居,不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从对外政策上看,坚持闭关锁国;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虽一度处于盛世的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等。因此,当西方国家先后进入革命的时代,国家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寻求向外拓展时,中国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挑战。

❹ 总结历史知识点

历史:
必修1
知识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考点1 西周的分封制
考点2 西周的宗法制
知识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点2 郡县制
知识点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1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2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3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知识点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点1 宰相制度的废除
考点2 内阁的创立
考点3 军机处的设立
知识点5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考点1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考点2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知识点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点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考点1 光荣革命
考点2 《权利法案》与责任内阁制
知识点8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知识点9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考点1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考点2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10 鸦片战争
考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考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1 太平天国运动
考点1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考点2 《天朝田亩制度》
考点3 太平天国的失败
知识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1 甲午中日战争
考点2 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点13 辛亥革命
考点1 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考点2 中华民国成立
考点3 辛亥革命的结局
知识点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考点1 五四风雷
考点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考点3 国民革命运动
知识点15 国共的十年对峙
考点1 武装起义
考??2 土地革命
考点3 红军长征
知识点16 抗日战争
考点1 全民族的抗战
考点2 日军的滔天罪行
考点3 抗战的胜利
知识点17 解放战争
考点1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考点2 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2 巴黎公社
知识点19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知识点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考点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考点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考点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点21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考点1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考点2 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知识点22 祖国统一大业
考点1 “一国两制”的构想
考点2 香港、澳门的回归
知识点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考点1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考点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3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知识点24 开创外交新局面
考点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考点2 中美关系正常化
考点3 中日邦交正常化
考点4 新时期外交
知识点25 两极世界的形成
考点1 美苏冷战
考点2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知识点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考点1 走向联合的欧洲
考点2 迅速崛起的日本
考点3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知识点27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考点1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考点2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必修2
知识点1 中国古代农业
考点1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考点2 土地制度的演变
考点3 小农经济
考点4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知识点2 中国古代手工业
知识点3 中国古代商业
考点1 先秦至宋元商业的发展
考点2 微商与晋商
知识点4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考点1 资本主义萌芽
考点2 “重农抑商”政策
考点3 “海禁”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5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考点1 自然经济的解体
考点2 洋务运动
考点3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知识点6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考点2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考点3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4 民族工业的萎缩
知识点7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点1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考点2 中共八大
考点3 国民经济的劫难
知识点8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9 经济体制改革
考点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10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点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点12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考点1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考点2 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的变迁
考点3 新中国成立后风俗习惯的变迁
知识点13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考点1 交通工具的发展
考点2 通讯工具的变迁
知识点14 大众传媒的变迁
考点1 报刊业走向繁荣
考点2 影视事业的发展
考点3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知识点15 开辟新航路
知识点1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考点1 海上马车夫
考点2 “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知识点17 工业革命
考点1 工业革命
考点2 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3 垄断组织的出现
知识点18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1 经济危机
考点2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知识点19 罗斯福新政
知识点20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1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2 二战后西欧的经济发展
考点3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4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知识点2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考点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考点2 新经济政策
知识点22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考点1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考点2 农业集体化运动
考点3 斯大林模式
知识点23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考点1 赫鲁晓夫的改革
考点2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考点3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知识点24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考点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
知识点25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考点1 欧洲联盟
考点2 北美自由贸易区
考点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知识点26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必修3
知识点1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考点1 “百家争鸣”
考点2 孔子及儒学的勃兴
考点3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1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考点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点3 宋明理学
考点1 宋朝的程朱理学
考点2 王阳明的心学
知识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1 李贽
考点2 三大进步思想家
知识点5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知识点6 古代中国文学
知识点7 戏曲
知识点8 中国书法
知识点9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考点1 开眼看世界
考点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考点3 维新变法思想
知识点10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1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知识点12 孙中山三民主义
考点1 三民主义
考点2 新三民主义
知识点13 毛泽东思想
知识点14 邓小平理论
知识点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点16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知识点17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点18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19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考点1 智者学派
考点2 苏格拉底
知识点20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考点1 文艺复兴
考点2 宗教改革
知识点21 启蒙运动
知识点22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知识点23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知识点24 蒸汽和电的革命
考点1 蒸汽时代的到来
考点2 “电气时代”
知识点25 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考点1 互联网的诞生
考点2 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26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知识点27 美术的辉煌
知识点28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知识点29 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选修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识点1 棱伦改革
知识点2 商鞅变法
知识点3 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点4 王安石变法
知识点5 欧洲的宗教改革
知识点6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知识点7 俄国农奴制改革
知识点8 明治维新
知识点9 戊戌变法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考点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考点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知识点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考点1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考点2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考点3 “非战公约”
考点4 国际联盟
知识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考点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考点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4 邪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考点1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考点2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考点3 美苏争霸
考点4 联合国
知识点5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考点1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考点2 中东战争
考点3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考点4 海湾战争
知识点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考点1 秦始皇
考点2 唐太宗
考点3 康熙帝
知识点2 东西方的先哲
考点1 孔子
考点2 柏拉图
考点3 亚里士多德
知识点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考点1 克伦威尔
考点2 华盛顿
考点3 拿破仑
知识点4 “亚洲觉醒”的先驱
考点1 孙中山
考点2 甘地
考点3 凯末尔
知识点5 无产阶级革命家
考点1 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2 列宁
考点3 毛泽东、邓小平
知识点6 杰出的科学家
考点1 李时珍
考点2 詹天佑
考点3 李四光
考点4 牛顿
考点5 爱因斯坦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A、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1、国家机器的建立。2、分封制的推行,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上,确定了周王、诸侯之间的关系。对巩固周王室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B、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是复习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
第一、阶段划分:1、春秋战国——初步形成;2、秦汉——确立和发展;3、隋唐——完善;4、宋元——强化: 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和腐败。
第二、主要措施:加强中央(皇帝)权力(秦、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秦、汉、北宋、元、明、清)、加强军事权(唐、北宋、明朝)、加强财政权(北宋、明、加强司法权(北宋、)、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御史的设立、明朝特务机构的设立)、加强思想控制等。
第三、封建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私有制,思想来源是法家思想,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其正统思想。
第四、封建中央集权制中斗争的焦点是皇权与相权之争,基本趋势是分相权,集皇权,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其发展达到了顶峰。
C、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魏晋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募兵制,王安石变法时的保甲法和将兵法。金的猛安谋克制以及后金和清时实行的八旗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
A、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1、土地制度:(1)、井田制(2)、屯田制(3)、均田制,(4)、更名田
2、 赋税制度:
主要赋税制度:(1)、西周诸侯要向周王交纳贡赋。(2)、汉时的编户齐民要交纳赋税、徭役、兵役、田租、人口税和更赋。(3)、与均田制相适应的租调制、租庸调制。(4)、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5)方田均税法。(6)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征银的开始。(7)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
征税依据:人 口:租调制、租庸调制
土地和财产: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税收种类:实物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
赋税制度变化是为了适应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放松了人身控制,到明朝中后期以后的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稳定;统治者调整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同外国交往的加强;前代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兴修,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农作物品种引进和推广等。)手工业(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商业:主要包括商品经济、城市的发展和对外交往中的经济往来。
C、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时江南的开发,隋唐时南方的发展,明清时南方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国家政权,明清时期,瓦解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
(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1、 历代政府对周边地区和民族的管辖以及关系的处理,主要有汉、唐两宋、元朝、明、清,其中特别要注意汉唐元清四个时期。
2、 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如西域(汉、唐、元、清)、吐蕃(唐、元、清)、蒙古高原地区(汉、唐、宋、明、清)、东北(唐、宋金、明、清)、西南(汉、唐、明、清)、台湾(元、明清)。
3、 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与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进行比较)
( 四)、中国的对外关系
1、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主要有两汉时期,开始建立同周边的交往,开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连结起来。唐朝时,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文化圈,同时加强同西亚、欧洲联系,中国文化对外影响加强。明清时,对外交往方面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继续加强同海外联系(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二是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三是文化方面出现了西学东渐。
2、 中国近代遭受列强的侵略:
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通过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加深半殖民地性质(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70年代以后,到20世纪初,经过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输出为主)。辛丑条约签订到华盛顿会议召开,帝国主义在华扶植代理人,干涉中国革命,日本在华势力上升。华盛顿会议后到九一八事变,通过代理人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对华侵略。1945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侵略干涉中国。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创外交新局面。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外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新时期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农民阶级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并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进行的改革运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人民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国民党独裁统治),其中以后三次革命运动为主。
3、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协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制度,如多党合作、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自治等。
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问题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政治上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努力。(见第五)
经济近代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变革生产关系,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和生产关系(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土地国有、中共土地政策)。二是生产方面的现代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萧条——被破坏〈抗战〉——受到毁灭性打击——恢复调整——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情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大跃进到文革时的曲折——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的现代化:(1)、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新思潮萌发和洋务派的思想——学习外国的技术;洪仁玕——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早期维新派——开始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社会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民主科学。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918年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后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运相结合;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开始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表明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三大改造,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共八大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七)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1、 发展历程:17世纪——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表现出明显的曲折性,革命后确立了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到来,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这一时期在英法美等国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统治。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二战后,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 世界民主与专制的斗争:(1)、17世纪到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要求民主的斗争。(2)、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3)、反法西斯争取世界民主和平的斗争。(4)、中国人民以及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侵略反封建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5)、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的民主运动。
(八)、世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1、 经济现代的进程:14、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先地中海沿岸后移到大西洋沿岸。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美德等国经济发展迅速。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生物工程等,70年代后,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2、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完全形成——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
3、 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运行体制的调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0中期到70年代的改革,但没有改变(南斯拉夫改变了这种体制,但出现了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民族主义倾向)——70年代以后,苏东剧变,中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 社会主义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苏联在二战前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建国后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亚洲各国经济建设成就及经验。
(九)、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 封建改革:中国古代的一系列改革,如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2、 资本主义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改革有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后各国的社会改革。
3、 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苏联、东欧等国的改革,7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
(十)、思想文化的发展
1、 世界近代科技的发展
2、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发展,16——18世纪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与西欧近代科技兴起进行比较。
3、 世界资本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
4、 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百家争鸣、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思想、近代各种资产阶级流派及传播。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新文化运动。
5、 在16——18世纪中国出现的反封建思想要同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相比

❺ 中国文学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诗说:;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采诗说:;删诗说:;1、由司马迁提
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3、这个说法不准确;;吴越春秋:;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2、作者
是越晔;;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古文运动:;1、中唐时期发

下载:70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Doc
123

献诗说:
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采诗说:
删诗说:
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
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这个说法不准确;
吴越春秋:
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
2、作者是越晔;
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古文运动:
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
2、主张“主以明道”
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
九歌的艺术特色:
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价格化;
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
陈子昂对唐诗的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
1、复归风雅成为盛唐歌行即将到来的序曲;
2、陈诗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有盛唐诗歌的风貌;
3、其提倡风骨和寄兴,对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谈论杜甫诗歌“诗史”的性质;
1、写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
2、借记事以抒情,表达爱国忧民的精神;
3、以时事入诗,具有写实性;
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1、其创作主要包括奏议文和刻石文;
2、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
3、其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铺叙歌颂,气度宏大;
天问:
1、屈原创作的奇特的诗歌;
2、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远古历史、社会现象提出了107个问题;
3、表现了诗人见识广博、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骈文:
1、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2、骈文的特征是:对偶、用典、声律和词藻;
盛唐边塞诗派:
1、以高适、岺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群体;
2、他们的诗主要以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
3、他们的边塞诗写得雄壮美,有一种慷慨悲凉之美;
唐传奇:
1、唐代流行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
2、它是以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神话的性质:
1、都是产生于史前远古时代;
2、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解释;
3、表达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4、都幻想和想象的产物;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1、春秋到战国初期:语录体、篇幅简短、辞约义丰;
2、战国中期:论辩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
3、战国末期:专题论文,论题集中,说理透辟;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内容充实丰满,多慷慨悲愤之气;
2、艺术表现形象生动、音韵流畅、辞藻华美、对付工整;
3、艺术风格华丽绮焕,雄健浑
厚;
简述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形成原因:
1、心境的平和散淡;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心境自然平和;
2、语言的平易质朴,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自然纯净之美;
试论《史记》刻画人物的特点。
1、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2、特定环境下突出人物的性格特色
3、出色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4、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战国策》
1、记东周、西周和诸侯国之事,起于战国初年、终于秦灭六国;
2、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纵横策士的事迹和言行;
3、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为现名
《过秦论》
1、西汉贾谊的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2、文章的核心是指出秦灭的原因是“仁义不施”;
3、文章体现了贾谊散文铺排渲染,气盛情浓的特点;
永明体:
1、由南朝齐永明时期由诗人沈约、谢脁提倡的一种诗体;
2、它是五言诗由格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比较严谨的近体诗的过渡阶段;
3、永明体对诗歌的格律有严格要求,讲究四声的配合;
武功体:
1、晚唐诗人姚合的诗歌被称为武功体
2、其代表作是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写山县的荒芜,官况的调敝,以个人生活的穷困,
3、诗风清切峭拔;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1、写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具体表现为思乡怀人,闺思愁怨;
2、写游子对生存态度的感觉,和对人生某些态度的思考;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生活艰难
2、讽刺达官显贵
3、厌倦战争;
4、抒写爱情婚姻;
简述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
1、受到汉末到六朝品评人物的影响;
2、士族子弟有意学习名士的言谈举止;
3、文人文士以熟悉故事为学问;
1、《诗经》诗的分类:
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及其它;
《诗经》的艺术成就:
《离骚》的艺术成就:
神话的性质:
1、神话是幻想和想象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解释,是“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3、神话表达了远古人类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征服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远古社会;
中国神话的特征:
1、中国神话始终围着的人的生存这一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的昂扬的斗志、神异的力量和英雄气概;
3、神话中都熔铸着浓烈的感情,表达鲜明的形象,表现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变化、完善;
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一方面,神话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想象、富
于形象、富于情感的的特征,敢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2、丰富多彩的神话,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这不竭的的源泉;
《诗经》的来源:
“采诗说”:
1、出处于《汉书·食货志》
2、“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林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韵律,以闻于天子”
3、《诗经》来源的说法;
“献诗说”:
1、《诗经》来源的一种说法;
2、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删诗说”
1、司马迁提出的《诗经》来源的一种说法;
2、此说法说在孔子时期有3000多首诗,孔子提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此说法不正确;
诗经的分类:
1、风、雅、颂;
2、分类方法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风土之音曰风(各地不同的音乐),朝廷之音曰雅(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分类的依据也是音乐的不同),颂是宗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的分类:
1、社会政治诗
2、情爱诗:
3、史诗及其它;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定实的统一;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一般可以直接刻画描写,也可以直抒胸臆或直言其志,在《诗经》的就去最多;
比:一般指比喻;
兴: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端,它与诗歌情思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关和不相关;
3、语言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重章复沓的形式、四言为句
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词汇丰富,大量使用联绵词和叠词;
尚书:
1、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3、分为古文学和今文学;
春秋:
1、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记国鲁、周和其它诸侯国的历史;
2、是新闻标题的形式;
左传:
《春秋内传》
其文学色彩: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化;
2、描绘人物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4、关于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国语:
1、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2、主要记录齐、鲁、晋、郑、楚、吴、越的历史;
3、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
战国策:
1、由西汉刘向修编成册;
2、主要记叙战国诸侯国的纵横策士的言行、事迹;
3、在不少夸张的言辞,但自有其特色;
特征: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能抓住人物的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摹绘人物,形神毕肖;
4、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老子:
1、形象化的说理;
2、语言上的韵散结合;
孟子:
1、有雄辩色彩;
2、善于使用典型的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庄子:
1、奇幻谲诡的想象;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3、细腻逼真的描写;
4、谐趣和讥讽横生;
楚辞的产生:
1、与楚地的楚声、楚歌有直接的关系;
2、与楚地民间的巫歌有紧密的关系;
3、有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道地的楚地方言,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4、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文化的影响;
离骚的题意:
1、司马迁:犹离忧
2、班固:离,犹遭也,騒,忧也;
3、王逸:离,别也,骚,忧也
4、近人游国恩:认为其是楚地古乐曲名,也可能有牢骚的意思;
离骚的艺术特色:
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2、竣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比、兴手法的拓展;
4、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秦汉文学
李斯的创作情况:
1、李斯的创作主要是奏议文和刻石文;
2、《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排渲染,有纵横之气;
3、其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气度宏伟、韵律谐合;
贾谊的政论文的特点:
1、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2、铺排渲染,有战国纵横家遗风;
晁错政论文的特点:
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
2、有战国纵横家风气;
《史记》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
1、精巧的裁剪和安排;
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3、在特定的环境下展现人物性格;
4、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5、以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1、开创了文人“拟乐府”创作的全盛局面;
2、其作品中有一种沉雄悲凉的风格;
其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写了第一首山水诗《观沧海》;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2、其语言的华美具体体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
3、其诗歌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注重语言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的锤炼方面;
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徐干、刘桢、应瑒、陈琳、阮瑀;
蔡琰:
《悲愤诗》的特点:
1、在诗人亲身经历的基础之上,其对感情的描写、心理的刻画,真实、细腻;
2、能够注意对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有起到记好的作用;
3、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的效果;
正始之音:玄风
阮籍诗歌的成就:
1、其中的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
2、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3、将哲理、情景、情思与意象融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
嵇康特色:
1、其诗中创造了诗化了
的人生境界;
2、部分诗句有一种峻切之语;
3、能脱开《诗经》,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
太康诗风:
左思:
1、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2、有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3、有一种遗世归隐的超脱思想;
游仙诗:
1、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屈原就曾因为对现实不满而幻想神游天界,在《远游》中就有直接的表述;
2、其内家有两种倾向:一各是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是有所寄托、表达人生戚戚的抒情之作;
玄言诗:
1、始于魏晋,在东晋中期是其成熟和高潮期,在东晋末期式微;
2、代表诗人有许询、孙绰;
3、内容上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表达上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陶渊明:
形成平淡之美的原因:
1、心境的平和散淡,其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不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2、诗文的平易质朴,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南北朝诗歌:
南北朝诗歌的发展方向:
1、南朝诗歌承魏晋之风,重视诗歌的艺术特质,重抒情甚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技巧的追求;
2、北朝诗歌则直承汉诗之风、朝着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3、南北朝诗歌分别朝着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的方向发展。
谢灵运:
成就:
1、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诗歌模式;
2、对局部景物的描写,则表现出了情思韵味,朝着晴景交融的方向发展;
3、对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描绘;
鲍照诗的成就:
1、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
2、注意字句的锤炼,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作用;
3、对七言诗的发展也有巨大贡献;
永明体:
1、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2、它是五言诗由格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过江阶段;
骈文:
1、一种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2、其特征是:对偶、辞藻、用典,声律;
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1、即杂谈神仙鬼怪的小说 ,始于魏晋南北朝;
2、曲折的反映社会现实、表达鲜明的爱憎、浪漫的情怀,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
志人小说产生的原因:
1、受汉末到六朝品评人物的影响;
2、士族子弟为取得名声向学习名士言谈举止;
3、文人以熟悉故事为学问;
贞观诗坛:
1、掌管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及其周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上官体:
1、指贞观诗坛后起之秀上官仪及其效仿者的诗作;
2、上官体以绮错婉媚为本,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追求诗歌的声律辞采这

❻ 高分!!AP的世界历史和中文和英语文学的复习资料

http://apcentral.collegeboard.com/
上面有来所有自的真题的大题 自己找吧

❼ 世界文学史张德明知识点总结

世界文学史,张明张德明知识点总结,这个我也不太了解,没有注意过。

❽ 跪求《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或重点

简答题
1.怎样理解世界文学这个口号?
①世界文学是世界五大洲文学的总汇;②世界文学是一种要把世界各民族的文学聚合起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的宏伟理想;③世界文学是指那些文豪巨匠的伟大宝库。
2.谈谈世界文学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作用。
①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生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研究人类历史和现状;②蕴藏着人民的战斗精神和生活智慧;③人道主义的深厚传统。
3.学习世界文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①洋为中用;②古为今有;③批判继承。
4.上古文学为什么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①高度的、令人惊讶的艺术成就;②永不复返的艺术阶段。
5.为什么说,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莱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的两大源头?
①思想上、艺术上的首创性质;②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各种艺术体裁;③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④巨大的文化哲学影响。
6.综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
①荷马时代的神话和英雄史诗;②古典时期的戏剧、抒情诗、艺术散文和文艺理论;③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
7.简析《伊利亚特》的战争观。
①没有道义是非;②歌颂战争双方的氏族英雄;③描写战争,但并不鼓吹战争。
8.为什么说,阿喀琉斯的愤怒是《伊利亚特》的主题?
①阿是史诗刻画的主要英雄人物,全诗以他的愤怒始、息怒终;②他的怒而罢战、怒而参战有着巨大的主题和结构意义。
9.谈谈阿喀琉斯的形象与古代人性格描绘的特点。
①阿在史诗中有着鲜明的个性;②人物毕肖;③风格崇高。
10.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何在?
①剪裁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②鲜明的人物形象;③生动的比喻,语言质朴、自然。
11.综述古希腊戏剧艺术的起源。
①从酒神祭祀到“春之歌”;②从春之歌到羊人剧;③从羊人剧到雅典诗人特斯庇斯设计第一个演员。
12.埃斯库罗斯为什么被恩格斯推崇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①高昂的战斗激情;②宣扬了奴隶主民主派反对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③嫉恶如仇的崇高精神。
13.为什么说,索福克勒斯是“戏剧艺术中的荷马”。
①作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戏剧诗人,他在戏剧比赛中共得头奖24次,从未失败过;②作为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的诗人,他史诗般地反映了伯里克理斯时代;③他对戏剧艺术作了大胆的革新,其创作被公认为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
14.简析《俄狄浦斯王》的戏剧技巧。
①巧妙的布局;②突转与发现;③人物性格对剧情的推动作用。
15.柏拉图的主要文艺观点是什么?
①文艺只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两层;②文艺伤风败俗,毒害青年;③宣扬灵感说。
16.亚里斯多德在美学理论上有什么贡献?
①摹仿就是创造;②文艺有益于理想性格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③悲剧具有净化作用,其动作要整一,时间要紧凑,情节要一以贯之。
17.谈谈索福克勒斯对悲剧艺术的贡献。
①突破三联剧的传统,使每一部悲剧成为独立而完整的艺术作品;②增加了第三个演员,使悲剧基本定形;③首创倒叙、悬念、突转等手法,布局严谨,结构紧凑,使希腊悲剧在艺术形式上高度成熟。
18.《圣经.创世纪》有那些著名的神话传说?
①上帝创世;②人失乐园;③诺亚方舟。
19.综述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创作。
①蛮族史诗中著者为《贝奥武甫》、《埃达》、《萨加》、《卡列瓦0371拉》、《布尔德布兰特之歌》;②在欧洲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如《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这样的作品。
20.谈谈中古骑士文学的特点。
①反映骑士阶层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否定封建道德和禁欲主义;②热爱民族、扶危救困、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倾向;③曲折丰富的情节和细致的心理分析以及精炼优美的语言。
21.简述中古欧洲城市文学的特点。
①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②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③讽刺风格
22.谈谈《罗兰之歌》的思想意义。
①张扬英雄主义;②歌颂爱国主义思想。
23.为什么说,但丁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①其创作最早透露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曙光;②在艺术上具有继往开来的特质。
24.谈谈《神曲》的人文主义思想。
①表现人的思想感情;②宣扬个性解放;③歌颂知识的力量;④推崇古代文化。
25.《神曲》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严密的框架式;②严整的漫游式。③连锁韵的运用。
26.《神曲》是怎样运用梦幻和象征手法的?
①整个情节乃一个大梦,其中还有三个小梦;②铺天盖地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27.谈谈文艺复兴的产生。
①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②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精神;③古代文化艺术成就的发现。
28.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巨人时代?
①哲学的解放;②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③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文学繁荣;④一大批人文巨子的出现。
29.综述文艺复兴文学代表作家的创作。
①卜迦丘的《十日谈》;②拉伯雷的《巨人传》;③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④莎士比亚的诗剧创作。
30.谈谈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①赞美人的尊严和力量;②提倡个性解放;③歌颂理性,崇尚科学;④拥护中央集权。
31.为什么说,“大学才子派”是莎士比亚的先驱?
①他们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莎士比亚;②他们将素体诗与戏剧结合起来,首创出诗剧;③他们的有些剧作成为莎士比亚创作的蓝本。
32.《十日谈》为什么被人誉之为“人曲”?
①幸福在现世.在人间的思想倾向,完全不同于但丁笔下神圣的喜剧;②占全作三分之二的爱情故事描写。
33.怎样理解《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
①巨人身躯伟岸,膂力惊人,象征着人的无穷无尽的力量;②巨人智慧超群,乃知识的无底深渊,为当时新人的典型代表。
34.谈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基本内容。
①1─126首乃献给一位美丽的朋友;②127─152首献给一位黑肤女郎;③讴歌纯洁的爱情、真挚的友谊、欢乐的青春和常绿的生命,向往光明的未来,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35.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基本主题何在?
①揭露封建暴君的昏庸无道和残暴不仁;②歌颂人文主义心目中的开明君主;③突出地表现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必然战胜诸侯割剧和封建暴君的思想。
36.谈谈夏洛克。
①嗜财如命的性格,著名的吝啬鬼典型;②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又有遭受歧视的一面。
37.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有什么特色?
①从中古的传奇中独创出的浪漫喜剧;②中心主题为爱情和友谊战胜一切;③生气勃勃的乐观精神和浓烈的浪漫气息。
38.莎士比亚是如何扩充传统题材的容量的?
①赋予历史题材以现实性;②赋予宫廷题材以人民性;③赋予爱情题材以社会性。
39.为什么说,莎士比亚是一个点铁成金的作家?
①莎士比亚的绝大部分剧作都是写的传统题材;②作为一个伟大的戏剧革新家,他极善于推陈出新,点铁成金,赋予传统题材以深刻的时代精神。
40.概述莎士比亚的中期创作。
①莎士比亚中期一共创作了11个剧本,其代表作为四大悲剧;②这些剧作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③这些剧本刻画了形形色色的野心家的形象;④这些剧本塑造了一批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41.谈谈奥瑟罗悲剧的成因。
①嫉妒说、轻信说、骄傲说、文化身份说等任取一种。
42.麦克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①从民族英雄到专制暴君;②人性的沦丧:一个具有深刻而强健的心灵的坏蛋。
43.简评李尔王的形象
①裂土封侯的专制君王;②漂泊生涯中的人性复苏;③完善道德:作者对于在位君主们的希望。
44.谈谈“莎士比亚化”。
①宏大的艺术场景;②生动.丰富的情节;③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④丰富有力的语言。
45.《哈姆莱特》的思想意义何在?
①集中反映了16世纪英国广阔的社会生活;②揭露了时代的阴暗残酷的一面;③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危机;④提出了反抗封建暴政、改造社会的重大问题。
46.哈姆莱特为什么不能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
①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②哈姆莱特本人的思想局限;③作者的理想化。
47.流浪汉小说在文学史上有什么意义?
①独创出一个具有重大文学意义的小说流派;②将漫游式情节小说传统推向成熟阶段;③对后世欧洲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48.《堂吉诃德》的创作动因是什么?
①扫荡封建文化;②史诗般地反映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社会生活。
49.简析桑丘的形象。
①西班牙农民的典型形象;②纯朴善良、光明磊落与狭隘自私、胆小怕事;③性格在发展中逐步放射出了理想的光辉。
50.《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
①敲响了骑士文化的丧钟;②以史诗的规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③描写人民的苦难,讴歌人文主义的理想。
51.《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
①化平凡为神奇的叙事风格;②鲜明的对比;③讽刺和戏拟。
52.谈谈《堂吉诃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①主仆对比;②人物幻想与客观现实的对比;
53.谈谈17世纪英国文学的概况。
①弥尔顿的《失乐园》;②班扬的《天路历程》。
54.简析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①拥护中央集权;②崇尚理性原则;③恪守文学法规;④推崇古典文化。
55.为什么说,高乃依是法国政治悲剧的巨匠?
①多写国家大事、政治斗争,着意展示天职与欲望之间的斗争、感情与理智的冲突;②歌颂公民为国家利益献身的艰苦卓绝的时代精神;③赞美合理的、以仁政治国的君主。
56.简析《熙德》的矛盾冲突。
①主要描写个人爱情与封建义务之间的冲突;②剧作展示了理性和义务战胜个人感情的全过程;③开明君主在解决剧中矛盾冲突中起着重大作用。
57.谈谈《安德洛玛刻》的思想意义。
①谴责了情欲横流.丧失理智的贵族人物;②歌颂了忠于祖国.敢于反叛暴君的思想。
58.为什么说,拉辛是古典主义的正宗诗人?
①三一律是他施展自己创作才华的最好形式;②精于心理分析;③语言晓畅如行云流水,成为后人学写悲剧的楷模。
59.《伪君子》的思想意义何在?
①揭露宗教的伪善;②批判封建贵族的没落。
60.谈谈《伪君子》讽刺艺术的特点。
①幽默诙谐的笔调;②生动鲜明的对比。③适度的夸张。
61.《堂璜》是怎样批判封建贵族的?
①作者对传统题材作了改造,赋予他法国没落贵族的特征;②作品中的堂璜是一个不受任何道德观念束缚的.无恶不作的坏蛋。
62.《悭吝人》是怎样讽刺资产阶级的。
①着意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的拜金狂热;②作者以笑为武器对资产阶级被金钱物化后的种种可悲可笑的行为,作了淋漓尽致的嘲弄。
63.综述莫里哀的性格喜剧创作。
①莫里哀的文学地位,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喜剧奠定的;②《伪君子》、《堂璜》、《悭吝人》、《吝啬鬼》可谓他的四大性格喜剧;③这些剧作指斥时弊,探讨问题,批判封建道德,挟击天主教会,鞭挞资产阶级,充满着强烈的战斗精神。
64.谈谈古典主义诗学法则的二重性。
①它对于规范当时的法国文学创作,起过积极的作用;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越来越成为文学创作的桎梏,终于被赶下历史舞台。
65.启蒙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①强烈鲜明的政治倾向;②浓郁深邃的哲理意味;③尖锐深刻的讽刺精神;④新颖多样的文学形式。
66.谈谈启蒙文学的产生。
①启蒙运动的狂飙突进;②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③理性思潮的涌动。
67.简析鲁滨逊的形象。
①文学史上第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②他的冒险精神、坚强毅力、和进取雄心,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风貌;③作为一个真正的资产者,在他的身上又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个人占有观念和殖民主义思想。
68.谈谈菲尔丁的创作成就。
①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三大奠基人之一;②他的代表作《汤姆.琼斯》是18世纪英国小说的最高成就;③《汤姆.琼斯》创立了近代欧洲小说的完备形式,开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写社会风俗史的先河。
69.综述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成就。
①笛福与《鲁滨逊飘流记》;②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③理查生与《克拉丽莎》;④菲尔丁与《汤姆.琼斯》。
70.简述感伤主义文学。
①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的一个文学派别。它夸大感情的作用,格调悲凉,语言灰暗;②感伤主义在理查生的创作中已经初见端倪,其代表作为斯泰恩的《感伤旅行》;③感伤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有汤姆生的《四季歌》.杨格的《控诉或关于生死.永生的夜》.葛雷的《墓畔哀吟》等。
71.谈谈18世纪法国哲理小说的特点.
①浓郁的哲理韵味;②传奇般的故事情节;③鲜明的讽刺风格。④犀利的批判锋芒。
72.《老实人》的创作意义何在?
①提出社会亟待改革的问题: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灾祸啊!②描绘了启蒙主义者心目中的理想王国─黄金国;③宣扬工作伦理:种自己的园地要紧。
73.简析孟德斯鸠创作的意义。
①从主题、题材、体裁、风格诸方面草创出哲理小说;②提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
74.简析卢梭创作的意义。
①充分阐述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理论,提出了民主共和这个最激进的革命主张;②提出了自然人的理论;③发现并描写人的内在激情,从而开文学风气之庑。
75.玛甘泪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①封建势力的残酷迫害;②宗教势力的迫害;③德国资产阶级性格的软弱性。
76.简析靡非斯特的形象。
①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②推动浮士德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恶能造善;③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典型。
77.《浮士德》创作的思想意义何在?
①建立和表达了一套完整世界观体系──以性善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泛神论世界观;②再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③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78.谈谈《阴谋与爱情》的思想意义。
①抨击公侯专制,痛斥封建阶级的残暴.腐朽与堕落;②赞扬了市民阶级的道德和尊严;③曲折地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79.维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①德国青年个性解放的代表人物;②爱情至上的自戕者;③影响深远的艺术典型。
80.《浮士德》的艺术特色简析。
①独特的艺术结构;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替使用;③矛盾对比的手法。
81.谈谈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产生。
①反击资本主义现实的时代潮流;②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③发轫于中古的浪漫传奇传统;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82.浅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①强烈的主观性与抒情性;②崇尚自然;③重视民间文学传统;④主张创作自由,崇尚天才,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84.简述湖畔派诗人的创作。
①他们的创作在英国诗史上开创了一代诗风;②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与《抒情歌谣集.序》;③柯勒律支与《古舟子咏》。
85.谈谈夏多布里安对法国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意义。
①重新在文学中树立了基督教的权威;②最早地发现并表现了萧条之美.废墟之美;③最早以巨型景物入诗;④创出富丽的文体,为文学打开了巨大的音乐泉源。
86.为什么说,雪莱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急先锋”?
①欧洲诗史上第一个用崭新的社会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创作的诗人;②他的创作中充满了一种生气勃勃乐观主义精神,尤以《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为著。
87.简述雨果社会性长篇小说的特质。
①他以博大的胸怀,提出了人类生活中巨大的课题:专制与人权,法律与公理,革命与人道,贫穷与富裕;②他以清醒的社会意识,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浪漫主义的灵感与诗情,塑造出非凡的人物来表达他的强烈的爱憎与理想。
88.谈谈“东方诗篇”的主要特色。
①反对封建暴君,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和压迫;②歌颂孤独高傲的个人英雄;③浓随的东方色彩和异国情调。
89.试析《恰尔德.哈罗尔德》的抒情性。
①抒情在全作中占据压倒一切.统治一切的地位;②两个抒情主人公的格局;③热情拥抱大自然。
90.《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思想意义何在?
①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和压迫,尤其是战争和奴役;②自由的颂歌:对于人类未来的乐观展望;③世界悲哀的思想倾向。
91.《巴黎圣母院》是怎样运用对照手法的?
①人物之间的对照;②人的外形与内心世界的对照;③社会场景的对照,即乞丐王朝与路易十一王朝之间的全面对照。
92.谈谈《悲惨世界》的思想意义。
①深刻批判19世纪法国以法律为主要标志的社会黑暗;②集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高贵品格;③以人道主义为指导,探讨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出路:以仁爱代替压迫,大兴慈善事业,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革命暴力的积极作用。
93.简析芳汀的形象。
①圣女原型:浪漫主义文学中伟大母亲的形象;②19世纪法国文学中被侮辱.受压迫妇女的悲剧形象。
94.谈谈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①批判、揭露现实的犀利武器;②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革命暴力的正义性和进步性;③“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95.浅析《悲惨世界》中小说情节的戏剧性。
① 情节的离奇性;②人物的传奇性;
96.谈谈“易卜生主义”。
①易卜生主义,指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它体现了自由农民之子的精神传统和时代要求;②它首先表现为一种绝对否定的精神;③其次,它是一种易卜生式的精神乌托邦;④其三,它是一种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自人主义。
97.简析《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
①通过娜拉的反叛,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婚姻制度以及法律.宗教的不合理性;②批判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自私和虚伪;③提出了妇女解放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98.谈谈易卜生剧作的艺术特色。
①“讨论问题”的独创性;②精巧的戏剧结构;③晚期创作的象征主义色彩。
99.为什么说,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奠基人?
①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方面都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创出了典范的作品;②他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意味隽永的幽默.辛辣的讽刺为美国文学贡献了成熟的风格。
99.简析吉姆的形象。
①在美国文学史上,吉姆是一个崭新的.具有叛逆精神的黑人形象;②吉姆身上有着劳动人民所特的优秀品格;③通过这一形象,作者一方面表现了黑人也是具有独立的人格的真正的人,另一方面表达了黑人应与白人携手为自身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10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意义何在?
①广泛揭露和批判了美国19世纪中期的诸如教育、蓄奴、仇杀等社会现实;②肯定了不满足于现状、厌恶庸俗保守生活的开掘精神。

阅读全文

与世界历史中的文学知识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