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长孙皇后被称之为中国的三大贤后之首呢
1.长孙皇后对丈夫忠贞不渝,玄武门之变有功劳。
长孙皇后出身名门,13岁嫁给了李世民为秦王妃,李世民在协助父亲李渊建立大唐的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李建成和李元吉羡慕嫉妒恨,视他为眼中钉;长孙皇后韬光养晦,她不动声色地尽心侍奉公公李渊,在与李渊后宫的嫔妃交往中,巧妙地弥补皇帝与李世民的嫌隙,同时又为李世民留存助力和声誉;在玄武门之变时,又果敢坚决地站在李世民身边,亲临军营发放武器,勉励将士英勇杀死!
作为一介女流,对丈夫的事业以生死的气概给予坚决的支持,随时激励着丈夫李世民的斗志!玄武门之变使李世民走向了辉煌,李世民称帝十三天后,就册封长孙氏为皇后,从此贤后伴明君,二颗耀眼的明星交相辉映!
4.与丈夫生死相依。
唐太宗登基后生过一场重病,缠绵床榻,长孙皇后衣不解带,悉心照料,昼夜不离;二人自少年结发,共同进退,在生死攸关之际都互不离弃。因感念丈夫对自己的深情,长孙皇后这个时期曾将毒药系在腰间,“若有不讳,亦不独生”。
B. 中国京剧三大贤
三大贤
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京剧界的一种习称。三大贤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当时老生行中的三位代表人物: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另一种更为普遍的说法是指旦行的梅兰芳、生行的余叔岩、武生行的杨小楼(又称武生宗师)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中文名
三大贤
名称出现时间
二十世纪20-30年代
说法一
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
说法二
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
所属行业
京剧
快速
导航
旦生武三大贤
老生三大贤
余叔岩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共8张
京剧三大贤
马连良
马连良,于1901年2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十)生于北京,字温如,是京剧老生,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是扶风社的招牌人物。拿手戏目有《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等。 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3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
高庆奎
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艺术家。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清末京剧丑角演员。
旦生武三大贤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另有同名电影《梅兰芳》。
余叔岩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杨小楼
杨小楼(1878-1938),名三元,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
C. 我国三大贤母是谁
中国历史上,有复三位培养制自己儿子成为栋梁之材的母亲。他们是:孔母颜氏,孟母倪氏、岳母姚氏。她们的儿子分别为;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岳飞,南宋抗金名将,著名民族英雄。
D. 历史上闻名的三大贤后都有谁
1 朱元璋结发妻子—— 马皇后
2 光武帝刘秀元配—— 阴丽华
3 唐太宗李世民夫人—— 长孙皇后
E. 古代三大贤人是谁
古代有孔子门下的77贤人,而不是三大贤人,且有三大圣人是: 圣人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
孔子门下的77贤人如下:
1、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2、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
3、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
4、冉雍,字仲弓.
5、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
6、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7、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
8、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9、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
10、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11、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12、曾参,是南武城人,字了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13、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14、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
15、原宪,字子思.
16、公冶长,是齐国人,字子长.
17、南宫括,字子容.
18、公皙哀,字季次.
19、曾蒧,字皙.
20、颜无繇,字路.颜路,是颜回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
21、商瞿,是鲁国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
22、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岁.
23、漆雕开,字子开.
24、公伯缭,字子周.
25、司马耕,字子牛.
26、樊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27、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
28、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小四十二岁.
29、巫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岁.
30、梁鳣,字叔鱼,比孔子小二十九岁.
31、颜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32、冉儒,字子鲁,比孔子小五十岁.
33、曹,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岁.
34、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岁.
35、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岁.
36、冉季,字子产.
37、公祖名兹,字子之.
38、秦祖,字子南.
39、漆雕哆,字子敛.
40、颜高,这字骄.
41、漆雕徒父.
42、壤驷赤,字子徒.
43、商泽.
44、石作蜀,字子明.
45、任不齐,字选.
46、公良儒,字子正.
47、后处,字子里.
48、秦冉,字开.
49、公夏首,字乘.
50、奚容箴,字子皙.
51、公肩定,字子中.
52、颜祖,字襄.
53、鄡单,字子家.
54、句井疆.
55、罕父黑,字子索.
56、秦商,字子丕.
57、申党,字周.
58、颜之仆,字叔.
59、荣旗,字子祈.
60、县成,字子祺.
61、左人郢,字行.
62、燕伋,字思.
63、郑国,字子徒.
64、秦非,字子之.
65、施之常,字子恒.
66、颜哙,字子声.
67、步叔乘,字子车.
68、原亢,字籍.
69、乐欬,字子声.
70、廉絜,字庸.
71、叔仲会,字子期.
72、颜何,字冉.
73、狄黑,字皙.
74、邦巽,字子敛.
75、孔忠.
76、公西舆如,字子上.
77、公西葳,字子上
F. 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培养自己儿子成为栋梁之材的母亲。他们是:孔母颜氏,孟母倪氏、专岳母姚属氏。她们的儿子分别为;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岳飞,南宋抗金名将,著名民族英雄。
G. 为什么长孙皇后被称之为中国的三大贤后之首
因为长孙皇后非常贤良,她对皇上非常忠诚,而且深明大义,她从不干涉内政,但很会保护忠良。
H. 中国历史上三大贤后是谁
1、窦漪,从地位低下的侍女跃为汉文帝皇后,又亲历“文景之治”,身为内汉景帝母和汉武帝祖母容得享高寿,史称窦太后,为历史上最幸运的女人之一。2、阴丽华,管仲之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刘秀爱阴氏,然听阴氏之见先立郭氏为后,终于还是废了同样患难以共的郭氏,匡扶阴氏为皇后。3、独孤氏,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后,封为文献皇后,常与文帝讨论时政,时称“二圣”。 4、窦皇后,与唐高祖李渊生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无霸及平阳公主五位子女,皆为大唐天下的奠基者。5、长孙皇后,北魏拓跋氏的后代,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史上著名的贤后,生性节俭、深明大义,唐太宗开创李唐江山和“贞观之治”,与长孙皇后的贤淑是分不开的。6、唐宪宗李纯郭贵妃氏。,郭子仪之孙女,唐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贤后。7、孟皇后,孟氏宋哲宗赵煦的皇后孟氏,贤淑温婉。8、孛儿贴,为铁木真先后生下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个儿子,都是剽悍善战的武士,成为成吉思汗征战四方的得力助手,自己也为蒙古帝国的兴起起到了关键作用。9、马皇后,史称马大脚,是明太祖朱元璋患难与共的皇后。10、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徐达之女,先于朱棣葬于长陵,明十三陵之第一陵。
I. 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是
她们是:孔母颜氏,孟母倪氏、岳母姚氏
J. 中国历史上三大贤后是谁
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
提起封建时代的后妃,许多人都对她们嗤之以鼻,认为是“红颜祸水”。确实,历史上有些后妃凭借自己的特殊身分,结党营私,扰乱朝纲,祸国殃民。然而,在史册中,也有被称为“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足以母仪天下的贤后,她们贤慧有德,深明大义,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夫之良佐——唐长孙皇后
在历史上的贤后中,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应当仁不让地占第一位。长孙氏当上皇后后,不仅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严于律己的美德,她对待自己家族的作为也堪称千古表率。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与李世民是至交,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唐太宗想让长孙无忌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被立为皇后,尊贵已极,我实在不想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所以,我请您千万不要把兄长任为宰相。”在长孙皇后的再三推让下,唐太宗只给长孙无忌加“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虚衔。长孙皇后的此等品行实在让人叹服,比之现今某些官太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行为,真是天壤之别。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长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长孙皇后得知后,不仅不怪罪魏征,还对他夸赞有加。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事情如果只是至此,恐怕还不足以传颂千载。公元632年,魏征力阻春狩,触怒龙颜,李世民大怒,道:“看我杀掉这个庄稼老汉!”长孙皇后问庄稼老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立即穿上皇后官服,站在庭院之中,向皇帝参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忙问:“何事如此郑重?”长孙皇后说:“我听说,领袖英明则部下正直,魏征之所以正直,正由于你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脸阴云随之而消,不久之后反倒擢升魏征当宰相(侍中)。也正因为有魏征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代明君,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长孙皇后虽然位尊皇后,但生活很俭朴,平日衣物仅够穿而已。她36岁时染病不起,临终留下遗嘱:依山而葬,不用造坟,也不用棺椁,以木器瓦器俭薄送终。同时规劝太宗纳忠容谏,不受谗言,节制游乐打猎和役使百姓。长孙皇后去世时,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从此“失一良佐”!
万人恸哭——明朝马皇后
相比于尊华气度无以复比的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无疑只能算得上是个平常人。但马皇后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生在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在大富大贵时,不奢不骄,始终不忘民间疾苦,不改勤俭本色,并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皇帝朱元璋,做出了极不平凡的贡献。马皇后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以降乃至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
在朱元璋整个征战过程中,马皇后始终坚持带领妇女为军士缝衣服、做鞋袜。朱元璋率师亲征,为鼓励士气,她还将后宫的金银财宝、绸缎丝帛全拿出来犒劳将士。朱元璋夸赞马皇后的贤德可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媲美。
众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但马皇后是个例外。
明朝将领攻克了元大都后,把缴获的金银珠宝送回南京。朱元璋看到这些宝物喜形于色,马皇后却在一边泼凉水:“元朝有这些财宝却不能保住国家,我想,大概真正的帝王们另有其他宝物吧?”朱元璋一愣,沉思片刻,说:“我懂了,皇后的意思是人才是宝。”马皇后接着说:“陛下说得对。我与陛下从贫贱出身而能有今天,我常担心骄横纵恣由奢侈而生,国家危亡皆细小之处而起,所以希望广召人才以共同治理天下。”马皇后接着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朱元璋听后不由得感慨万千,马上叫来女史录入史册。
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马皇后还在规劝丈夫做个好皇帝。1382年,马皇后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由于知道朱元璋的坏脾气,害怕治不好而连累医生,马皇后竟坚持不肯服药。弥留之际,朱元璋问她还有什么话讲。她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朱元璋在她死后痛哭不已,并不再立皇后。据说,马皇后出殡那天,南京百姓几乎倾城而出,自发为她送葬。时值盛夏,史载那天忽然电闪雷鸣,下了一场瓢泼大雨,万千百姓在大雨中恸哭,竟然没有一个回家躲雨的。这与当今一些官员亲属出殡时,众多豪华轿车送别,而百姓却大吐口水的例子相比,真是大相径庭!
公私分明——东汉马皇后
与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和朱元璋的马皇后相比,就知名度而言,东汉明帝的马皇后似乎要逊色许多。但是,置于东汉那段倾轧秽行、外戚横行的特殊历史时空之下,马皇后的作为完全可称得上“出淤泥而不染”,也因此成为东汉那段不堪回首的宫闱历史中不多的闪光点。
公元70年,明帝的同父异母兄弟楚王刘英企图谋反,事情败露后自杀身亡。刘英一案,牵连了很多党羽。大家胡乱攀引,结果冤狱重重,受株连的人不计其数,下狱和判处流放的官员竟多达几千人。一些耿直的大臣劝谏皇上停手,但明帝根本不听。马皇后知道后十分忧虑。一天,明帝回宫,她趁机向明帝进言,请求明帝不要把案件无限扩大,神情悲楚。明帝深为感动,半夜时睡不着觉,反复思念马皇后的话,过后便放了许多人,而案件也很快就结案了。
尽管马皇后深为明帝及后来的章帝所敬重,但在家、国之间,她却从来公私分明,堪称公而无私的楷模。
明帝去世后,马太后的三个弟弟自认为是皇亲国戚,私闯宫门,非要强行入宫吊丧不可,遭到守宫门的卫士杨仁的拒绝,引得国舅大怒并向章帝告状。事情传出后,马太后不仅没生气,反而赞扬说:杨仁执法不阿,不避权贵,这才是国家的忠臣!并要求章帝提拔杨仁。
章帝想按照两汉的制度封三个舅舅为侯爵,马太后不允许。一些大臣以为太后是故作谦虚,为了讨太后和国舅的欢心,便联名上书说:天久旱不雨,是由于陛下不封外戚,引起阴阳失调所致。请陛下依照祖宗常法,加封帝舅们为侯。马太后看到奏章后,非常气愤,向章帝历数外戚祸国的例子。章帝见太后如此坚持,只好把封侯的事暂时搁起。
马后一生勤俭、朴素谦逊、知书识礼,她的所作所为对明帝、章帝两朝政治都有着积极影响,因此赢得后世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