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百度百科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21-02-21 02:44:21

1. 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

(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回变)。经济格局:答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特务统治等。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中止西学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

2. 想要简要的了解中国历史...

http://..com/question/22610000.html 这里很清楚

3. 赫迅河畔谈中国史读后感

我喜欢历史,有幸读了黄先生写的历史,这对我来讲本身就是幸福的一种!我相信阅读是一种幸福的能力,也相信阅读就是财富,那是构成我们幸福的一部分的基础! 这本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是我看的黄先生的第三本著述,前两本是其很有名的 中国大历史和万历十五年,然后还有其自传 黄河青山 以及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未开卷,现在我刚读完了这本,也是很喜欢这本书的风格,副刊发表的带有文艺气质的历史传记式小品,很特别,也很有味道,也适合间断的阅读,这也是我春节回家时带上这本书的主因,在汽车上,在火车上...在过年时的老家.... 伴着本书的阅读,也丰富着自己的历史观.有人会说这本书有些散漫,我要说它有着很深的内在的连续性,这是一种大历史的串联,带我们探寻着中国历史的长期合理性,着重于检讨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过分的猜度没有发生的事情,也没有不负责任的随便冠以仁义道德去简化历史!这和当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常的以人权的名义任意的指责和污蔑其他国家包括我们中国的人权,都是非常可耻的!熟不知,人权宣言在诞生之初对人的定义就是狭隘的,是有种族分别的,这也是历史! 这就是我喜欢读的历史!读史本身即是一种轮回,我们有选择,要选择我们喜欢的!

满意望采纳

4.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版预览:
赫逊河畔谈中国权历史
五代史中的冯道,是一位相当离奇的人物。他历事四朝,三入中书。不管主子是沙陀人、西夷人或汉人,也不管他们是创业或守成之主,他都能够怡然作首相,左右如意。他也能出使契丹,与“戎王”论道而使之心折。冯道所作《长乐老自叙》,一篇简短的自传,内中列举他的官衔,倒占满一面。他被封公爵五次。既为鲁国公,也被封为梁国公、燕国公、秦国公和齐国公。可是保全原始史料的人都一致承认冯道并非因谀见宠,而他在朝野生活之中,先已造成了一种贤良的名誉。《旧五代史》说他“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镇俗为己任”。《新五代史》也说“道既卒,时人皆共称之,以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这称誉如此”。而且新旧两史一致认为契丹之没有夷灭中国人,冯道之力为多。
这故事赋予我们一种印象:传统历史家以“褒贬”为己任。也就是认为盈天地的事迹都可以用同一道德的尺度衡量。可是在其窄狭的历史观里也终产生例外之情事有如冯道者。今日我们企图放宽……

5.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怎么样

看过《万历十五年》的同学应该对作者不会陌生。黄仁宇以其独特的讲史风格使晦涩的历史变得清晰,但却并不轻松。在《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从1587,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说起,上下纵横,将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细数端倪。但黄仁宇所推销的“大历史观”显然不是一个朝代就可以说清的。于是就有了这本漫谈笔记体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全书从孔孟讲起,纵观从周至元两千年历史,显示出作者对中国历史更深入的思考和发现。 黄仁宇在书中认为,中国传统的官僚主义政治对中国历史和社会影响深远,并成为许多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其特点表现为“间架性设计”(schematic design),即统治者总是以极简单的口语道出,用理想化的数学公式夹带着几何图案向真人真事笼罩过去,真理总是自上而下,施政者往往以道德的名义,依赖于下级的理解力。从而导致了上级的统治重名义而轻实际,下情往往不能上达。加之中国社会普遍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层阶级居中调节,使得帝国在管理以小自耕农为基干的中国社会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性,无法进行有效的动员和调配,行政效率低下,结构臃肿。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将中国历史进行了三大帝国的划分。秦汉为中国历史的“第一帝国”,在这一阶段里,秦国在农业资源整合后呼唤一个统一国家进行资源调配的情况下完成了中国的统一,是为一种政治上的早熟。但自西汉后期以来,由于间架性结构的影响,中央政权已经无从合理化。汉宣帝放弃了汉武帝“鹰击而治”的强大控制力,导致了政府机构的疲软和无力,终被王莽代替。而王莽以原始型的信仰和带有神秘性的色彩支撑自己的帝业,但却眼高手低,过于理想化,改制归于失败。东汉因袭前代过甚,不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光武帝虽然是个军事天才,但是却无法解决自西汉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终于使东汉在宦官、女后、外戚、朋党的先后登场中归于沉寂。 隋唐宋是中国历史的“第二帝国”。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则是一个漫长的过渡期。第一帝国在公元220年后已经无可改组修正,只能另起炉灶。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中,即使最有远见的军事领袖,其办法也不过“出战入耕”,谈不上规复民间经济。淝水之战阻挡了前秦统一的道路,但也说明了中国的重新统一必须待人口相次固定、胡汉种族的界限逐渐漠减、巨家大室的力量被遏制才能成为事实。这一任务最终由隋朝完成。中国的重新统一也证明了中国已经产生了一个内在延续的文教体系,足以支撑一个小自耕农为基础的帝国重新建构。隋唐创建了科举制、租庸调制等一系列新的体系,但也遇到了统治一个结构繁复的国家巨大的技术上的困难。如科举制使社会的中层结构更加缺乏,皇帝统帅万民的独裁特征更为明显。租庸调制由于在数目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无法起到效果。以至于到了玄宗一朝,在“间架性设计”的影响下设立节度使制度。节度使自治度过高,也愈发不可代替,从而引爆了安史之乱。唐朝末年,黄巢的暴乱暴露了政府机构之间各种事务无法协定的真相,其弱点则是来自于税收与财政。而政府一旦处置不当,就会造成变乱的渊薮。唐朝的崩溃并非因为社会之退化,反而是由于社会的进化。五代十国不过是五个希望成为正规的朝代。经过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将军事和财政的管理权下放在地方政府上,使一切更趋紧凑和实际,然后再通过宋朝集中归并。第二帝国的特征是竞争性和外向性的体制,集中体现在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中。这种竞争一度在“澶渊之盟”时达到平衡。但在北宋中后期,由于官僚主义的弊端使政府组织与作风严重涣散,硕大的人口与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动员。作者将其总结为“一种小自耕农为主体的政治组织缺乏适应性去掌握一种多远的而经常成长变化的城市经济。”所以辽、金的汉化受其影响,也纷纷步了后尘。而到南宋时期,面临着一个庞大而没有特长的官僚机构无从掌握复杂多变的社会,朱熹等思想家们不去强调技术上的因素,而却在半神半哲学的领域做文章。理学家的思想长于纪律而短于创造性,不能解决第二帝国的社会问题。 明清是中国历史的“第三帝国”。作者认为成吉思汗对中原的统一没有贡献,不应被看做是元朝的创业之主。而忽必烈则完成了由开放性的第二帝国向收敛性的第三帝国过渡的任务。但忽必烈的一生不断在蒙古传统与汉族传统之间妥协,他留下的传统也没有给元朝带来真实的力量。蒙古人无法领会汉族政权官僚体系的特征,得不到多数民族的信心与支持,于是终于还是让位给汉族政权。 全书在“元顺帝”这一节戛然而止,而接下来的明朝,则也就是《万历十五年》的全部内容。

6.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的内容目录

01、孔孟
02、秦始皇
03、李悝
04、司马迁和班固
05、文景之治
06、汉武帝
07、从霍光到王莽
08、何以回改革者又是书呆子
09、西汉与东答汉
10、光武中兴
11、宦官,女后,外戚和朋党
12、魏晋南北朝和浪漫主义
13、长期分裂时的悲剧
14、淝水之战
15、北魏拓跋氏
16、从分裂到统一
17、隋炀帝
18、贞观之治
19、武则天
20、渔阳鼙鼓动地来
21、九重城阙烟尘生
22、“藩镇之祸”的真面目
23、黄巢
24、五代十国
25、宋太祖赵匡胤
26、澶渊之盟
27、王安石变法
28、靖康耻
29、贾似道买公田
30、道学家
31、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32、忽必烈留下的传统
33、元顺帝

7. 提供一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书评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黄仁宇

黄仁宇的读本以新的视角引导我们回望中国的历史,对于我们这些深受国家历史教材影响的人来讲,无疑是旱地甘霖。起码把我们的历史知识梳理成了“逻辑合理”的格式。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列举了从春秋战国到元顺帝北撤约2000年历史中的几十个重要人物,细致入微的分析了中国历史进程因果。

黄的这几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笔调,尽管分析透彻而新颖,但是通过这文字,我们仍能嗅到一股强烈而熟悉的气息。仔细品来,不难发现,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物史观的笃信者:“经济决定论”是贯穿着他的所有这些历史著作的一根主线。所不同的是,黄没有把任何农民造反领袖视为历史进程的推进者,而是把皇帝视为真正的农民领袖,而把皇朝视为农民组织。

那些鼓吹“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推进力量”的人们总是回避解释:中国历史上成功了的农民起义领袖无一例外地都作了皇帝,陈胜、刘邦、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如果皇帝张三换成皇帝李四可以视为历史进步的话,历史就成了月份牌,今天就是昨天的革命,现在势必在革刚才的命。

黄的历史观中突出地表现了人的作用:重要个人对历史的直接影响。并很强调这些个人的性格与才能的完美与历史进程的关系。突出表现在对王安石变法的遗憾,在《万历十五年》中,直指王安石“有其心无其才”,是造成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黄认为王安石变法在当时技术上尚不成熟,实质上,纵观北宋时代的中国历史,如果社会能够继续稳定100年,王安石的改革将毫无问题地走向成功,而技术问题毕竟是小问题。只是,中国的地理历史环境容不得这个社会出现过大的波澜,定居在长江黄河冲击平原上的农业文明与强悍的高原的游牧文明长期对峙,其势力平衡稍一打破,立即会引发社会的动乱。白山黑水之间一个新兴的游牧民族正虎视中原,此时的北宋王朝恰应是全民皆兵的时代,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当完颜氏的战马突出在燕山山口的时候,宋人还在铺展他们的清明上河图景。大厦倾覆的时候,王的苦心孤诣也即难免付之一炬了,汉人的最后一线思想灵光至此熄灭。

知识的优美在于逻辑,历史更是如此,只是由于各种非历史本身的原因,加之作史者的个人色彩,很多史书都难免前后矛盾,破绽百出;让人读着难受。黄仁宇的有关历史题材的书籍恰恰注重逻辑和分析,强调前因后果,很大限度回避了个人好恶。
《赫》、《万》无疑是难得的好书!

8.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第二帝国

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

阅读全文

与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百度百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