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略中国历史

略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1 02:36:28

㈠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急!!!!!!!!!!!!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拥兵50万的东北边防总司令张学良不战而退,日军强占我国东北,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使三千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1932年1月,日制造事端,进犯上海。日军与奋起抵抗的驻上海十九路军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1940年5月,日军对重庆城进行了20多天的轰炸,死伤者无数,半个山城被炸毁。

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军逐步把主力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动用50多万兵力对我华北根据地进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规模的扫荡,再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导致我八路军官兵伤亡10余万人。

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华日军用来对付我抗日根据地,频繁向晋察冀等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千人以上的“扫荡”达170余次,投入兵力共达83万。

1944年4月,日本发动豫湘战役,至8月先后占领郑州、长沙、衡阳等地。9月,日军发动柳桂战役。1945年8月15日中午,昭和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1)略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其长期奉行对外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

1868年实现明治维新改革后,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日本明治政府明确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到国外去“抢”。

当时,明治政府积极推行“国民皆兵主义”,以实现向外去抢的战争准备;通过军事改革确立军国主义体制,以实现“对外用兵”的指挥领导;明确侵略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国,因为清国“地泽财丰”;根本遵循即所谓的“大陆政策”。

日本对华“兵备之急,犹如渴饮饥食”。1895年4月,挟甲午战争大败清军之势,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勒索白银2.3亿两,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

凭借这笔赔款,日本建立了金本位制度,实现经济迅速发展。由此,日本继续侵略中国的野心大大膨胀,其后的历届政府无不积极谋划推动侵华之准备。

1927年,日本先后召开两次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对侵略中国东北作出具体安排。就在第一次东方会议之后,主持会议的首相田中义一提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完成新大陆政策……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第一次东方会议后不久,即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吞并中国东北三省,并逐步蚕食华北部分地区,之后又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对华侵略胃口一步步变大,越来越猖狂,充分体现了日本近代以来侵略扩张政策的连贯性和军国主义掠夺的必然性。

因此,面对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否定侵略历史的逆流,亚洲乃至世界人民有责任促其正视历史。因为如果不根除其侵略邻国的历史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不排除历史重演的可能。

㈡ 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能否简单略述一下每个时期的历史

买一本《上下五千年》看吧~!

我从识字开始就看的这本书~!

㈢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西周和东周,东周前期为春秋。

后期战国七雄起,秦朝统一列国休。

两汉之后干戈操,三国鼎立大战消。

西晋灭亡起东晋,分立政权南北朝。

隋唐五代北宋起,辽宋夏金交替更。

南宋结束归一统,元朝之后是明清。

㈣ 略论中国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随着版图的扩大,中央集权意识觉醒,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控。但地方分权也在不断抗争,偶尔会出现地方反制中央的情况。总的来说,是中央集权在不断强化。

㈤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月18日夜,日本驻中国东北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

9月19日晨,日军侵占沈阳,随即在几天内侵占安东(今丹东)、海城、营口、辽阳、鞍山、铁岭、本溪、抚顺、四平、长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周围广大地区。

9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1932年1月,锦州及辽西地区沦陷。2月,哈尔滨沦陷。至此,在短短四个多月内,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2、“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很快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以转移国际上对中国东北问题的关注,迫使国民党当局承认其占领东北的既成事实,并把上海变成它侵略中国内地的新基地。

同在东北一样,日军事先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并以此为借口,于1932年1月28日夜发动了对上海闸北区的进攻(即一·二八事变)。蔡廷锴、蒋光鼐率领的第十九路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上海各界民众纷纷组织义勇军、敢死队、救护队协助作战,护理伤员,捐献慰劳金和慰劳品。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下,第十九路军和随后参战的第五军一部,不顾武器装备和兵员数量远不如日军等困难,顽强战斗、不怕牺牲,坚持抵抗一个多月,取得重大战果。

日本侵略军被迫三易主帅,数度增兵,结果是损伤1万余人仍无法实现其速战速决的迷梦。上海数十万军民同仇敌忾,齐心御侮,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事迹。

3、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是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华北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之一,当时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

通过华北事变,日本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华北大部分地区。从关外到关内,中国人民不仅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蹂躏,还被大大小小仗势欺人、狐假虎威的汉奸卖国贼欺凌,有人悲愤地写下这样的句子:“爱国有罪,冤狱遍于国中;卖国有赏,汉奸弹冠相庆。”

日本对华北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4、“一二·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引起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1935年12月在北平发生的“一二·九运动”,是这一高潮到来的重要标志。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即将成立的时候,华北人民痛感华北的沦亡迫在眉睫。

北平、天津的广大青年学生对于时局的演变尤为关切,清华大学救国会的《告全国民众书》悲愤地喊出了爱国学生的共同心声:“现在,一切幻想,都给铁的事实粉碎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学的学生涌向北平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游行遭到了军警的残酷镇压。在北平学生英勇斗争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行动了起来。

(5)略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日本侵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

1、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

大规模的日本侵华战争,使大量中国军人战死沙场。在侵华战争中,日军实施大规模屠杀政策,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华北地区制造了100多起惨案;

实施细菌战、化学战、毒气战,导致中国军民大量死亡;实施“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还强掳迫害中国劳工;等等。

2、资源财富被肆意破坏掠夺

日本是东亚地区的岛国,物质资源十分匮乏。近代以来,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一直谋求向外扩张,企图染指中国。日本大举侵华,使中国大地满目疮痍,其所到之处,水源、森林、工业、农业、交通等无一不受到摧残和祸害。

3、沦陷区民众受尽磨难

日本在侵占中国大片国土后,对占领区实施严厉的社会控制,其中不仅包括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统治,甚至严格限制中国民众的人身自由。这些严厉的控制政策如同沉重的枷锁,给中国民众带来巨大伤害。

㈥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谋略家

1、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八十出山,九十出征,百岁建国;三朝元老、两代帝师、一方诸侯。他就是古代最早横空出世的军事家,被后世尊为“兵家鼻祖”的姜尚。其平生际遇,其巍巍功业,是那样的鬼使神差,是那样的扑朔迷离,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他就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恒星,在广袤的天幕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2、孙膑(约公元前380-432),战国中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家。他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少年时期,他曾与庞涓拜鬼谷子为师,同学兵法。他谦虚好学,刻苦钻研,智力超群,精通兵法,后业,庞涓在魏国得到魏惠王重用,当了将军,但庞涓嫉贤妒能, 自知其才干不如孙膑,怕孙膑日后胜过自己,视孙膑如仇敌,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于是,庞涓派使者诱骗孙膑至魏国,然后捏造罪名,诬陷孙膑,并施以膑刑(去掉膝盖骨)。孙膑也因此得名,真名失传。所著《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诸方面都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
3、苏秦,生卒年不详苏秦是东周雒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门下学习。在公元前三世纪初的历史舞台上,他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为了燕国的强大而进行频繁的外交活动,同时又大大影响齐、赵、魏等国的政治决策,为燕伐齐做了准备。他取法诸于百家的学说加以融汇,游说诸侯国君,讲究机谋权变,被推为当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4、张仪,魏国人,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309年。相传张仪跟苏秦都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为不及张仪。张仪游说诸侯,曾经从楚相饮酒,楚相丢失了璧。楚相门下人说张仪“贫无行”,诬赖他偷了璧,捉住他拷打。他的妻子嘻笑他说,你不读书游说,怎受到这样的污辱?张仪张开嘴叫妻子看看,说: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5、范睢(?一前225),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范睢在秦任丞相十多年,其“远交近攻”的谋略对后用兵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其“固干削枝”的平内策略,以及长平之战所施反间之计,也非常让人叹服。李斯评价他时指出:“昭王得范睢,强公室,枉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6、张良(?一前189),字子房,生于战国末期韩国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贵族之后。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变卖家财,寻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与力士刺杀秦始皇,未遂。汉兴论功,封留侯。深得刘邦赞赏,被誉为"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谋略家(《史记·留侯世家》)。在秦汉之际的谋臣中,他比陈平深谋远虑,比蒯彻积极务实,比范增气度广阔。他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却未像萧何那样蒙受鎯铛入狱的羞辱,也未像韩信那样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他确有大家的风度,可谓智慧的化身。 7、王猛(325--375)十六国时前秦大臣。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东南)人。出身贫寒。桓温入关,他曾往见,扪虱而谈天下大势。历任辅国将军、车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职。善于治军,号令严明;精于谋略,长于用兵。多次率兵出战,屡战皆捷。建元六年 (370),在前秦灭前燕之战中,领兵 6万,击败燕军30万,灭亡前燕。善于将武力征服与劝降相结合。在作战中,重视激励将士勇敢冲杀,用迂回、夜袭等战法取胜。十一年,病逝于长安。建元六年(公元370年),统兵灭前燕,留镇邺,都督关东六州。不久,入朝为丞相。病危时,建议苻坚不宜攻晋,未被采纳。
、郭嘉(170一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军事家、谋士。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他不仅仅是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奇佐”高参,而且也以他在斗争中显露的高超艺术,在历史智慧宝库留下光辉的一笔。
、诸葛亮(181—234年),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祖籍山东,后居徐州,曹操征伐陶谦时随叔投奔刘表,叔亡后隐居隆中。结实当地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并与庞统、马良兄弟、习桢、徐庶等人,取黄承彦女为妻;才华出众,评为“卧龙”。
207年,为刘备三顾茅庐所动,出山任谋士。为破曹操渡江说孙权,为孙刘联盟刘方奠基者;协助刘备取荆州四郡、益洲、汉中。刘备东下,兵败身亡,以诸葛亮主内政、李平主军事。高定等叛乱,225年,诸葛亮南征,采取马谡“攻心为上”之计,破高定、孟获,西南遂安。
227年,曹丕亡,诸葛亮乘机北伐曹魏,魏无备,陇右震动;诸葛亮以马谡为先锋,于街亭遇魏名将张合,为张合大败;诸葛亮受制于张合,遂退军。同年冬,乘魏军东下,北取陈仓,为郝昭所挡,后张合来救,无功而返。230年,再次北伐曹魏,魏将司马懿坚守,孔明粮尽兵退,伏杀曹魏名将张合。234年,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坚守不出,后诸葛亮病重,8月死于军中。享年54岁。
10、刘基(1311—1375)1375明初军事谋略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为诸葛亮。22岁中进士,26岁为官,任江西高安县丞,次年为县令,30岁弃官回家,谱写了《郁离子》等雄文诗卷。50岁应朱元璋之邀重新出山,辅佐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古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洪武四年告老回归,1375年卒于故里。

㈦ 中国被侵略的历史(加上时间)

1、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Opium War),即第一次鸦片战争(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George Elliot)、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这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岛的战略目的;

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导致由恭亲王奕䜣领班的军机处被全面撤换(甲申易枢),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里等内阁集体垮台。


4、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阅读全文

与略中国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