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问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能一句话就带过中国人民所受到的苦难与屈辱,但也回不能时刻挂在嘴上答,记在心里就好,搞活动的话好像有点破坏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感觉,现在的中国面向全世界,应该表现出中国的大度与友好。中日关系我个人觉得保持正常的合作关系就好了。
2. 中国近现代史 问题
第一,农民阶级的解决方式第一是放抗——太平天国。其中第二种是维护清政内府——义和容团运动。但是由于农民阶级本身的认识水平的低下以及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就忘乎所以,结果都失败了。
第二,地主阶级。他们的策略主要是洋务运动。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发动的洋务运动是有进步性的,但是他们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体系,所以无法撼动腐朽的封建社会,也以失败告终。
第三,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发动了戊戌变法。想通过取得皇帝的信任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取得胜利,为资产阶级获得利益。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的实力,在慈禧太后的兵力下土崩瓦解。
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发动了辛亥革命,但是由于自己自身的力量的薄弱并且无法发动广大人民,最后中计袁世凯,革命果实丢失。
朋友,我看到没有人回答你的问题,因为你的分很少。我回答了你可以多给点吗?
3.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时期问题
分为2个,一个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二是新民主回主义革命时期,是从五四答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是俩个革命时期。大革命是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412反革命政变,也就是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是共产党自己走上武装反抗的标志,从南昌起义到长征。
自己写的,觉的满意就个分
4. 中国近现代史的几个问题
1 1912--1928年间,北洋政府的更迭情况
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
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上>
(我可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出来的。可能存在疏忽,见谅)
1912年3月13日 唐绍仪受命组阁
阁员如下:
外交总长:陆征祥(胡惟德暂署)
内务总长:赵秉钧
陆军总长:段祺瑞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熊希龄
司法总长:王宠惠
教育总长:蔡元培
农林总长:宋教仁
工商总长:陈其美(王正廷暂署)
交通总长:唐绍仪兼署后有施肇基代理
6月27日唐去职
1912年6月27日袁世凯提名陆征祥组阁即“超然内阁”
7月29日阁员敲定如下:
内务总长:赵秉钧
陆军总长:段祺瑞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周学熙
司法总长:许世英
教育总长:范源濂
农林总长:陈振先
工商总长:刘揆一
交通总长:朱启钤
9月22日陆辞职
1912年8月20日赵秉钧代理总理
1913年4 月30 日因“宋案”袁世凯给赵“15日假” 段祺瑞代理总理,即“战时内阁”
1913年8月熊希龄受命组阁,即“第一流人才内阁”
9月11日袁世凯提交内阁名单如下:
内务总长:朱启钤
陆军总长:段祺瑞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熊希龄兼署
司法总长:梁启超
教育总长:汪大燮
农林总长:陈振先
工商总长:张謇
交通总长:周自齐
外交总长:孙宝琦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就任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1914年2月熊希龄内阁解散
1914年北洋政府废止国务院,设政事堂于总统府,徐世昌任国务卿,成员如下:
内务:朱启钤
陆军:段祺瑞(1915年5月改8改王士珍)
海军:刘冠雄
财政:周自齐(1915年4 月改周学熙)
司法:章宗祥
教育:汤化龙(1915年改张一 麟 )`
农商:张謇(1915年改周自齐)
交通:梁敦彦
外交:孙宝琦(1915年1月,改陆征祥)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正式登上中华帝国皇帝的宝座,于民国五年即1916年1月1 日起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
1916年3月22日 政事堂宣布恢复中华民国
1916年4月21日袁世凯恢复内阁制
1916年6月6日内阁宣告“黎元洪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
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特任段祺瑞为内阁总理
6月30日段祺瑞正式出面组阁,阁员如下:
内务总长:许世英
陆军总长:段祺瑞兼署
海军总长:程壁光
财政总长;陈锦涛
司法总长:张耀曾
教育总长:孙洪伊
农商总长:张国淦
工商总长:张謇
交通总长:汪大燮
外交总长:唐绍仪
1916年10月31日国会正式选举冯国璋为副大总统
1917年3月4日段祺瑞辞职出走
3月6日段祺瑞复出
1917年5月23日总统府免除段祺瑞职务
5月25日黎元洪任伍廷芳代理国务总理,后遭免除,黎元洪又将国务总理一职交于前清遗臣李经羲
1917年6月3日张勋入京
6月24日李经羲正式组阁,阁员如下:
内务总长:许世英
陆军总长:王士珍
海军总长:萨镇冰
财政总长;李经羲兼署
司法总长:任江庸
教育总长:孙洪伊
农商总长:李盛铎
工商总长:张謇
交通总长:龙建章
1917年7月1日清室复辟,国号中华帝国,是年为宣统九年,特设内阁议政大臣,具体人员如下:
阁丞:万绳拭 胡嗣瑗
内阁议政大臣:张勋 王士珍 张镇芳 陈宝琛 梁敦彦 刘廷琛 袁大化 张镇芳
外务部尚书:梁敦彦
度支部尚书:张镇芳
参谋部尚书:王士珍
陆军部尚书:雷震春
民政部尚书:朱家宝
弼德院正副院长:徐世昌 康有为
1917年7月12日复辟拉下帷幕
1917年7月3日北洋政府准予李经羲辞职,特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一周后冯国璋发布了代理大总统的就职通电
7月17日段祺瑞公布内阁人员,阁员如下:
内务总长:汤化龙
陆军总长:段祺瑞兼署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梁启超(兼盐务署督办)
司法总长:林长民
教育总长:范源濂
农商总长:张国淦(兼全国水利总裁)
交通总长:曹汝霖
外交总长:汪大燮
8月6日冯国璋通电就任代理大总统
1917年8月3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
成员如下:
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
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
外交:伍廷芳
财政:唐绍仪
陆军:张开儒
海军:程璧光
内政:孙洪伊
交通:胡汉民
军政府参谋总长:李烈钧
大元帅府秘书长:章太炎
1917年11月19日冯国璋准予段祺瑞辞职,同时下令以汪大燮暂时代理国务总理,10天后汪大燮辞职,冯国璋改任王士珍署理国务总理,同时任命新内阁成员,阁员如下:
内务总长:财政总长
陆军总长:王士珍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王克敏
司法总长:江庸
教育总长:孙洪伊
农商总长:田文烈
交通总长:曹汝霖
参谋总长:荫昌
1918年2月20日王士珍称病请假,冯国璋以钱能训代理国务总理,
3月9日王士珍化装出逃,至此王士珍内阁解散
1918年3月23日北洋政府下令段祺瑞为内阁总理,阁员如下:
内务总长:钱能训
陆军总长:段芝贵
海军总长:刘冠雄
财政总长;曹汝霖(兼署交通总长)
司法总长:朱深
教育总长:傅增湘
农商总长:田文烈
外交总长:陆征祥
1918年9月4 日新国会选举徐世昌为中华民国第二届正式大总统,即“文治总统”
10月10日徐世昌就职,并准予段祺瑞辞职,特任钱能训暂行代理国务总理
12月14日18 日新国会以优势通过了“钱能训就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一案
(1)唐绍仪内阁(1912.3.13-6.29)
总 理:唐绍仪
外交部:陆徵祥 内务部:赵秉钧
财政部:熊希龄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王宠惠
教育部:蔡元培 农林部:宋教仁
工商部:陈其美(未就) 交通部:唐绍仪(兼)。施肇基(4.8)
参谋部:黄 兴(未就)。徐绍桢(未就)
(2)陆徵祥内阁(1912.6.29-9.22)
总 理:陆徵祥
外交部:陆徵祥(兼)。梁如浩(9.16) 内务部:赵秉钧
财政部:熊希龄。周学熙(7.26)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王宠惠。许世英(7.26)
教育部:蔡元培。范源濂(7.26) 农林部:宋教仁。陈振先(7.26)
工商部:陈其美。刘揆一(8.2) 交通部:刘冠雄(代)。朱启钤(7.26)
参谋部:黎元洪
(3)赵秉钧内阁(1912.9.25-1913.7.16)
总 理:赵秉钧
外交部:梁如浩。陆徵祥(11.15) 内务部:赵秉钧
财政部:周学熙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许世英
教育部:范源濂 农林部:陈振先
工商部:刘揆一 交通部:朱启钤
参谋部:黎元洪
(4)段祺瑞临时内阁(1913.7.19-7.31)
总 理:段祺瑞(兼)
外交部:陆徵祥 内务部:王治馨(代)
财政部:周学熙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许世英
教育部:董鸿炜(代) 农林部:陈振先
工商部:刘揆一 交通部:朱启钤
参谋部:黎元洪
(5)熊希龄内阁(1913.7.31-1914.2.12)
总 理:熊希龄
外交部:陆徵祥。孙宝崎(9.11) 内务部:王治馨(代)。朱启钤(9.11)
财政部:周学熙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许世英。梁启超(9.11)
教育部:董鸿炜(代)。汪大燮(9.1) 农林部:陈振先
工商部:向瑞琨(代)。张 謇(9.11) 交通部:朱启钤。周自齐(9.11)
参谋部:黎元洪
注:1913.12.24,农林和工商两部合为农商部。
(6)孙宝崎临时内阁(1914.2.12-5.1)
总 理:孙宝崎(代)
外交部:孙宝崎 内务部:朱启钤
财政部:周自齐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梁启超。章宗祥(2.20)
教育部:汪大燮。严 修(2.20) 农商部:张 謇
交通部:朱启钤 参谋部:黎元洪
(7)徐世昌内阁(1914.5.1-1916.4.22)
国务卿:徐世昌
外交部:孙宝崎。陆徵祥(1.27) 内务部:朱启钤
财政部:周自齐。周学熙(4.27) 陆军部:段祺瑞。王士珍(8.29)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章宗祥
教育部:汤化龙。张一麟(10.5) 农商部:张 謇。周自齐(4.27)
交通部:梁敦彦 参谋部:黎元洪。段祺瑞(3.23)
(8)段祺瑞内阁(1916.6.29-1917.5.23)
国务卿:段祺瑞
总 理:段祺瑞(1916.4.21政事堂改组,5.8国务卿复称总理。)
外交部:陆徵祥 内务部:朱启钤。王揖唐(4.23)
财政部:周学熙。孙宝崎(4.23)。陈锦涛(6.23) 陆军部:王士珍
海军部:刘冠雄 司法部:章宗祥
教育部:张一麟。张国淦(4.23) 农商部:周自齐。金邦平(4.23)
交通部:梁敦彦。曹汝霖(4.23) 参谋部:王士珍
(9)段祺瑞内阁(1916.6.29-1917.5.23)
总 理:段祺瑞
外交部:曹汝霖。唐绍仪(6.30)。伍廷芳(11.13) 内务部:王揖唐。许世英(6.30)。孙洪伊(7.12)
财政部:陈锦涛。李经羲(5.2) 陆军部:段祺瑞
海军部:刘冠雄。程璧光(6.30) 司法部:章宗祥。张耀曾(6.30)
教育部:张国淦。孙洪伊(6.30)。范源濂(7.12) 农商部:章宗祥。谷钟秀(7.31)
交通部:曹汝霖。汪大燮(6.30)。许世英(7.12) 参谋部:王士珍
2.南京十年期间,国民党政权对内的政策
反共 反人命的政策
3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军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因此,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开创了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国的基础。
4
他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刚好与共产党胜利相反的原因
5. 中国近现代历史问题
1、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着世界潮流——在近代化(主要是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请指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领导者、进程、依靠力量方面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解答前须明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化主要指工业革命,并需要知道西方近代化的领导、进程和依靠的力量,然后对比归纳)
(1)领导方面的特点及原因:西方近代化由资产阶级领导完成,中国则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中国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未经工业革命,没有成熟的资产阶级;而农民阶级又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近代化的使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势力更是不能担当此任。于是开创近代化的使命便落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派身上。
(2)进程方面的特点及原因: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一般是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在民用工业发展基础上建立军事工业,中国恰相反。原因是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打击,外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所以先军事后民用,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3)依靠力量方面的特点及原因:西方国家工业化一般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工业化则基本依靠政权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随着社会条件的逐步成熟,才出现了官督商办和商办形式的企业。
2、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别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答案包括三部分:政治力量;特点;原因)
(1)清政府:面对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协求和,另一方面顽固守旧,拒绝进行任何改革。这是由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及满洲贵族的阶级立场决定的。
(2)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鸦片战争使民族面对加剧的背景下,开始抛弃夜郎自大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
(3)农民阶级领袖洪秀全: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影响下,主张也绝对平均主义改造中国。
(4)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洪仁玕:受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的影响,主张学习并发展资本主义。
3、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试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
(答题关键:领会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按题意,如果选择正确,用其利于中国发展的客观效果来说明;如果选择不正确,则抓住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观目的和对中国的危害以证明。同时注意:“答案一”是常规答法,保险系数高,推荐。)
答案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其合理性。
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是一场侵略性的掠夺战争。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重了中国人民苦难。②客观上,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并加速了中国内部变革。如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方面,先进知识分子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可见,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它是以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牺牲为代价的,上述观点没有正确区分近代文明与殖民化的关系,是错误的。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作用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说明:“①”证明其错误性;“②”说明其合理性。)
答案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参考“①”)
答案三: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参考“②”)
4、比较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②都享有国家赋予的某些特殊权力。
不同点:
①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②建立原因目的不同。前者是对外开放的产物,其目的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后者是“一国两制”的产物,主要为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③权限范围不同。前者享有较大的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后者拥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5、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概述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挽救民族危机方面所做的历史贡献。比较这两次运动失败原因的异同点,这两次运动相继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贡献: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起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思想启蒙作用,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口号,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重创了清政府的发动统治。
(3)失败原因:
相同点:反动势力强大;将救亡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阶级身上;结果都遭到关键顽固势力镇压或参与镇压而失败。
不同点: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勇气,采取改良办法,脱离了广大群众,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领导,对清政府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
(4)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农民阶级自发的、盲目的反帝斗争都不能成功。
6、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而是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革命的主流?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较之维新思想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提示:结合不同时期背景,主要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社会矛盾方面对比回答)
19世纪末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①甲午战争后,中国又面临瓜分狂潮,民族矛盾尖锐。②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欠成熟,尚不能认识清政府的反对本质。③资本主义发展有限,资产阶未形成强大革命势力,对封建势力具有依赖性并抱幻想。
20世纪初成为主流的原因:20世纪初,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国内矛盾更显突出;清政府镇压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反动性进一步暴露;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另外,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大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革命思想。
进步性:斗争方式上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斗争目标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6. 关于 中国近现代史 的一些问题
D D A A D
B B A C A
D A A A D
100%绝对正确
7.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George Elliot)、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3、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4、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5、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8. 急~中国近现代史的问题!~
2.一个是被迫引进外资.一个是主动引进的!~
3.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内阻挠,洋务派是在容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维新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身上;缺乏实践经验,并急于求成;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辛亥革命:①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②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4.没有广大人民的支持!~
9. 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的经验教训
经验:1农民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必须依靠农民才能取得中国 胜利。但是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就都失败了,这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到中国 取得胜利。
2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 的胜利,近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虽然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而资产阶级由于受本国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自然经济的抵制,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戊戌变法和辛亥 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说明资产阶级也也不可能领到中国 去得胜利。
3中国 党有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认识到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 就不能去得胜利。
教训: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单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不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在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帝党官僚,没有发动广大群总。改革过程急躁,甚至对列强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维新派无法战胜一慈禧为首的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
3在国民大 中,面对 发动的反 政变, 企图以退让拉住汪精卫,放弃了对 的领导权,结果汪精卫发动了7.15反 政变。 从此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 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武装斗争。自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统治的第一枪,中国 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
4秋收起义后, 领导 进攻长沙受挫,率部到达井冈山,开辟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 党人打破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分析中国国情。中国农村广大,有着众多可以依靠的农民,而敌人力量薄弱。而在城市,敌人力量强大。此后,中国的 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而长征则使中国 转危为安,中国 党从实际出发,结束了左倾思想在 的统治。
5中国 要去得胜利,必须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0. 中国近现代史问题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抄。因为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中国进行了禁烟运动,是为了决定东西方应有的商务关系。
2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决定东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这一目的的实质是英国要通过战争侵略中国,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倾销廉价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