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分别在哪里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书院是在宋朝开始盛行的,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六大书院”的说法,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不过普遍大众认可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还是以下这四个。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它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五代时期,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历经沧桑,曾经多次被修复,在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应天书院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才辈出而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贰』 中国历史上四大有名的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即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1、应天书院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所以,《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1998年国家邮电部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
应天府书院即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为府学,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国子监,为北宋最高学府。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2、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现为长沙市文化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
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岳麓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初设讲堂5间,斋室52间。宋太宗咸平二年(999),李允则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取得了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支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发展。咸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其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
3、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
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
4、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且有“海内书院第一之称”。创始人可追溯到唐代李渤,但由南宋朱熹奠定落实。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星子县白鹿镇境内),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叁』 古代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指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或石鼓书院)。
没有完全确定的说法,毕竟都是后人定的。
『肆』 历史上的四大书院是哪些
中国四大书院即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简介:
1、应天府书院即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为府学,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国子监,为北宋最高学府。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2、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岳麓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初设讲堂5间,斋室52间。宋太宗咸平二年(999),李允则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取得了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支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发展。咸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其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
3、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
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
4、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且有“海内书院第一之称”。创始人可追溯到唐代李渤,但由南宋朱熹奠定落实。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星子县白鹿镇境内),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伍』 中国历史上四大书院是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合成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陆』 历史上的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1、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居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所以,《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1998年国家邮电部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
应天府书院即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2、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现为长沙市文化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3、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
嵩阳书院,是中州教育史上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
4、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且有“海内书院第一之称”。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
馆内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有当地出土和及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有唐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等在庐山的手书碑拓,有明清著名书画家唐寅、郑板桥、朱耷(八大山人)的字画卷轴等。
(6)中国历史上四大书院扩展阅读
1、宋初四大书院说:
石鼓书院,金山书院,岳麓书院,徂徕书院。
此说法没有争议。此为宋末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学校考》的宋朝四大书院说法,范成大《骖鸾录》和清代全祖望均赞同。
2、南宋四大书院说:
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此说法没有争议。清代全祖望《鲒琦亭集外编》卷四十五为据。
2、北宋六大书院说:
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中华民国时期盛朗西、陈登原《中国书院制度》)
3、北宋八大书院说:
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徂徕书院。
(南宋诗人范成大推举,民国陈登原《国史旧闻》)
『柒』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名字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
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l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
『捌』 中国历史上四大书院是哪四个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合成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岳麓(今湖南善化岳麓山)书院;
白鹿洞(今江西庐山)书院;
嵩阳(今河南登封)书院
应天(今河南商丘)书院
『玖』 何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分别为: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的说法,但是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则各有各的见解。
普遍认可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或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
1、宋末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学校考》宋朝四大书院说:
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徂徕书院。
此说法没有争议。范成大《骖鸾录》和清代全祖望均赞同,朱熹《石鼓书院记》:“若此山,若岳麓、若白鹿洞之类是也”。天下四大书院的来源最早是宋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卷四十七,并指出嵩阳后来无闻,之后的历史学家皆以《文献通考》为据。也有学者认为最早讲到北宋四书院的应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1126—1193)。他在乾道九年(1173)游览湘桂名山大川。先游岳麓山,再游衡山。在他后来写成的《骖鸾录·衡山记》中说道:“始诸郡未命教时,天下有书院四:徂徕、金山、石鼓、岳麓”。
2、北宋六大书院说:
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中华民国时期盛朗西、陈登原《中国书院制度》)
3、北宋八大书院说:
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徂徕书院
(南宋诗人范成大推举,民国陈登原《国史旧闻》)
『拾』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哪四个谁为书院之首请仔细说明
“四大书院”指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和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应天书院为书院之首。
1、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应天书院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才辈出而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二月二十四日,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是为州县兴学之始。庆历三年(1043年)十二月,诏赐应天府书院升格为南京国子监。应天书院成为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2、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五代时期,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3、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4、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唐代改为嵩阳观。书院著名的唐代遗迹、重达80多吨重的“大唐碑”( 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为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素有“嵩山碑王”之称。
2、应天书院著名执教、学生
执教:杨悫、戚同文、范仲淹、石介等。
学生:楚昭辅、石延年、杜衍、毕士安、宗翼、杨大雅、王洙、范仲淹、孙复、石介、宋庠、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张载、张方平、张昉、王尧臣、富弼、范纯仁、赵概、徐处仁、许骧、王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