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发布时间:2021-02-03 19:43:38

㈠ 对于历史,你有什么看法现在的历史我就是这种看法

对于历史 我们都没有身临其境 每个人呢对文字的理解不同 对历史的看法也不一样 没必要这样愤青 他有他的理论 你有你的想法 这很正常

㈡ 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人与日本人对历史的态度有何不同

《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版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权上天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摩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大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㈢ 中国人该怎样看待历史

考试范围内的重点看,不在考试范围内的想看就看

㈣ 我们应要怎样对待历史

应该怎样对待历史,首先要做到客观,历史包含了很多信息,需要静下心,不被专情绪和想象左右,跳出这属个局,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到一个整体,这样就清晰多了,自己能获取的收获就变得很多了。

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对待历史,如果没有公义道德之心,是有点危险的。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就会看到事情的真相,不会对别人的说教一股脑接受,而是多了种怀疑精神,做自己思维的主人。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符号,记载了我们从过去到现在的历程,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就像不知道父母是谁的孩子一样,我们要客观、有判断力,去聆听那一个个悠久的故事。

(4)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扩展阅读:

历史观主要是研究“社会”和“人”这个两个核心的要素。地理环境,人口以及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础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生活条件。

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社会发展必须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生态环境有机的统一起来,将人类社会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的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

㈤ 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我们从生出来起就被大人们灌输他们的想法,如成绩好就怎么怎么的,成绩不好小心挨打,那时候的我们可曾怀疑过他们的话是否有合理性,而是一开始就全盘接受,并不知不觉成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上学时,老师又扮演了这一个角色,我们还是一股脑接受,教科书对清朝屈辱的描述,对新文化运动的赞誉,几道历史题目,就让我们认为孔老二迂腐不堪,手无缚鸡之力,这样的人竟然能万世师表,古人太落后了,过去的都是垃圾。当读到汉武帝北伐匈奴,却又充满自豪,同时又觉得汉朝没把匈奴斩尽杀绝有点可惜。 你说你能小看历史么?是,确实是已经作古的东西,可仍然能影响你的情绪,反映了人们对强者的崇拜和对弱者的不屑这种心理。每个人心中都有另一个英雄的自我,如果我穿越过去,如何如何。投影到现实,不正说明现实中的无奈吗? 所以,看到了吧,因为是作古的东西,不是敏感话题,人们可以自由发挥,从各种角度去看待它,加上自己的偏好、性格因素、情绪、道德观念,等等。你看历史的反应是怎样的,反映了你当下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由着自己这种性子去读历史,历史不过是冰冷的情绪宣泄物,没任何意义。
应该怎样对待历史,首先要做到客观,历史包含了很多信息,我们要静下心,不被情绪和想象左右,跳出这个局,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到一个整体,这样就清晰多了,自己能获取的收获就变得很多了。第二个,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对待历史,如果没有公义道德之心,是有点危险的。读到靖康之乱,你还觉得高兴,金兵的杀戮你觉得痛快,那么还配做中国人吗?不论你是哪个民族,哪怕外国人,无辜生命遭受践踏、血泪无助,应该激起你心中的同情和正义。再者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你就会看到事情的真相,你不会对别人的说教一股脑接受,而是多了种怀疑精神,做自己思维的主人,就像上面孔子被诋毁的情况,那时的你根本连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儒家思想啥内容都一概不知,却那么肯定老师教的是对的、历史课本是对,跟着瞎起哄。等长大了,明白很多了,又笑自己傻。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符号,记载了我们从过去到现在的历程,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就像不知道父母是谁的孩子一样,我们要客观、有判断力,去聆听那一个个悠久的故事。

㈥ 中国人为什么历来对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都是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

在浩瀚的历史岁月之中,我们走过了几百万年,在这几百万年的发展中我们自己在岁月中创造了自然的奇迹,让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不管是什么原因创造了人类的成就人类还是拥有动物的属性--社会性!还有一个本能就是生命的繁衍!人类的进化还是没有摆脱自己的本质动物!
人类的社会飞速的发展肯定成就了人类的进步,首先是上肢的分工和火的应用让人体的生命机制不断的改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人就和动物一样产生了阶级和统治阶级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阶级社会中一部分人就要执行他的统治治权利,他的利益是崇高的不容他人的摆布的,在我们的历史之中这些统治者在不断的更替朝代更替统治者,为什么这个朝代不会万年呢!为什么农民要起义呢!他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呢!那就是要统治阶级要对个阶级的利益做到什么呢!为什么统治者他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广大人的利益,在利益的不平阶段就要有战争了!
在我国的历史上,从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大约有这些王朝是我们认为的大王朝是主流的: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秦朝-汉朝-晋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国--?其中这些大的朝代里面还包括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宋齐梁陈,五代十国....契丹(辽)金西夏等等!为什么国家有分裂为什么农民要起义这些,我认为朝代的更替大约有这些因素:1.统治阶级的好大喜功,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压榨过分了2.统治阶级的对外发动的战争,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统治阶级生活的过于奢侈!3.外戚的野心家和拥有特权集团权力的膨胀所至!4.民族政策的偏移导致的内乱,比如晋朝!5.贵族的特权和统治阶级集团的权力的斗争所至!6.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围绕这些的核心的利益就是财富的分配和权力的分配!
为什么通过战争更替的朝代他每次都有一次辉煌的历史和天下的大治呢!首先是在频繁的内战权力的斗争之中,大量的人口出生率降低和人口在战争中的锐减导致土地的荒芜和人口的减少导致分配的土地的增加运用,这样就是休养生息国力空前强大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你看唐朝和汉朝在朝代的斗争中人口的减少对社会的作用就是国家的能动能力的增强呢!比如吃得饱了,....人民也安心的生活,到了汉朝和唐朝的末期人口空前增加,国家的财力增加了,统治阶级就要不断的剥削,在剥削中本来一个人在开始有1分土地到了末期1分的土地就要让更多的人来蚕食,这样人民自己的温饱解决不了,导致的是社会的混乱和朝代要灭的命运,我们是农耕的民族,对土地的要求是空前的,对土地的依赖是严重的,离开了土地就无法生活,这就是我国历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人口空间的提高政府不改革政策,农民就没有吃的,所以就有了暴动!这就是一个严重的原因,在加上天气,气候的改变就让有土地的人民得不到收成就乱了,在加上朝廷的不仁不义的贪官和统治者的贪婪导致了内因的矛盾的激化,这就转移了人民的思想,首先农民不会考虑的是气候等因素导致收成的不济,再次他们也考虑到的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利益的划分,比如由于天地气候得不到果实就把矛盾转移到政府上了,就要起义!最后本来一个王朝久了他的政策得不到改变也不要求自己的改革,还在不断的压榨不了解情况等,还在压榨这样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了王朝的失败!其实很多王朝的失败很多原因不是人的因素是天气气候的因素,人只是在这些因素中唯一的价值就是阶级的统治!如果气候天气好些收成好些,人口自然增长率少点就很难激化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本来我们民族就有中庸的思想,在有吃有喝的条件下是不会起义的!所以我们今天的人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不要光看人的因素还有气候的因素也要认识到!
今天我们生活中统治阶级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导致两级分化,民族的矛盾也存在,人们的内部矛盾还是存在的,这就要求统治者要有更加的信心来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天下最多人口的利益那就是---劳动者中的工人,农民!气候也在不断的恶化,人口老龄化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分配方式严重的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洞察天下也!果汁昌盛不是靠一个阶级以个政党的!靠的是民族的大团结和内部的安定平稳!这才是真的!统治阶级不能好大喜功不能贪污腐败等这些不利于发展的因素要消灭也!朝代的更替是社会的发展,是阶级利益的体现,今天我们要在改革的浪潮中强化我们的国家,在强大和发展的环境中崛起,让我们中华天下无敌!!!

㈦ 该怎样对待历史

1.对那些对国家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应该铭记并吸取教训。如南京大屠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回争等外国侵犯并侮辱答中国的历史,我们应该铭记并且反思,为什么我们国家会被外国欺凌,是因为我们那时不够强大,而且不善于学习外国好的东西。那么在现在我们就应该努力让自己更加强大,走出国门,不让历史重演。

2.对于那些历史上好的东西。如我国的四大发明,青铜器,司马迁狱中写《史记》等。我们要多学习,体验我们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的源远流长。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我们的国家而骄傲,中国对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我们要多多学习这些促进整个世界发展的东西。

3.将我们国家的历史传到下一代或传给其他人,历史需要传承,好多人不了解我们中国,这些人包括我们的下一代、外国人等。我们要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更多人喜欢我们中国,让国人为祖国而骄傲。

㈧ 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了解多少

历史学、历史感与人文精神<p> 历史学“鉴往”的作用,在清朝中叶以前,(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以前),说得通俗一些,我觉得有点类似网络全书。网络全书,我们现在人的理解是具有全面性、权威性,有什么不明白的,查其即可。史学在中国古代时期的作用非常类似于它,翻开《二十四史》,皇帝的诏书、大臣的奏章;大到军国大事的决策,小到人际交往的细节,充斥着对史例的引用,人们判断有无价值、应当与否的标准,多引历史上曾经如何,并以此作为当下的行动指南。应该说,这种鉴往的作用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完全消失,我们今天也仍然在说要以史为鉴。
但史学对于中华民族还有特殊的意义,这个意义始终都存在,那就是涵养历史感。
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实验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谁的历史越长,谁就越有智慧,咱们国家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都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而美国到现在为止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科技等等确实不如美国,但是在有关人生活的意义,人类生存的智慧等一些人文性质的问题上,一个已经思考了并试错了几千年的民族会比不上一个只有几百年思考经验的民族,我对此表示怀疑。中国有句老话,叫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得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是处于变化中的,想想看,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谁可能真正永久占据霸主的位置,英国还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刻,英国人的心境更可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什么是历史感,这就是历史感:就是有一个历史的胸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写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只有体味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的情境,才可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就是说只有胸中装着几千年的历史,只有看惯了兴衰的反复更迭,才可能不只是把眼界盯着当下,盯着现在,盯着几年,几十年,而是前后延展数百年,什么是历史感,这就是历史感,这种历史感使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不会慌里慌张地、急急忙忙地采取简单的妄自菲薄的态度。
但是我们曾经辉煌过,就一定能证明我们以后会辉煌吗?当然不是,那样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怪圈,就是妄自尊大(我们汉唐时候多么强盛,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衰落只是一百多年的事,再过几百年,我们又是最厉害的了)。是这样吗?我们是不是只需等待就可以了?这又涉及到另一个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历史事实与历史意义的关系。
历史事实是不能更改的,但是历史意义却可以更改。比如,日本曾经占领了东三省,这一历史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中国人经过浴血奋战,收复了东三省,我们回过头去再来评说这一历史事实,我们就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不可以欺侮的。反之,如果我们没有打败日本人,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了,那我们又会怎么评说这一历史事实呢,我们只能说,日本占领东三省,是中华民族不幸的开始。所以,历史事实虽然不能改变,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历史的意义。正如我们现在落后,但我们正在努力,使它将来变得富强。我们也就改变了我们曾经落后这一历史事实的意义。
这也是历史感,其实也就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过去是可以改变的,所谓改变过去,并非改变历史事实,而是改变了历史的意义,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决定了现在的努力方向,也就决定了未来的命运。对一个人,对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如此。<p> 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不是宗教的,而是哲学的”,我很想把这句话改为“中国人既不是宗教的,也不是哲学的,而是历史的。”西方人在人生价值的取舍上,是以上帝为评判者,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忍耐,最后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公正评判。而中国人则是在历史中得到了超脱。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只要投降元朝,不仅可以保全生命,而且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他选择了死,因为他相信历史会给他一个光辉的评价。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但当他把有限的个人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历史的生命中去时,他有限的生命也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这也是历史感:即将有限的个体生命,融入民族的历史生命中,从而获得无限与永恒。<p> 现在我来说一说,为什么我要用“涵养”这个词, “涵养”一般情况情况下是作为名词来用,但我把它用作了动词,我想要表达的是,历史学的作用不是轰轰烈烈,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于长期中、于潜移默化中、于润物细无声中,点点滴滴地将深切的历史感、也就是深切的文化关怀渗透进人们的血液中、情感里、心里。
现在人们对历史学的认识有误区,这与我们国家目前的大环境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铺天盖地的商潮的到来,“能不能赚钱”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事物有用无用的价值尺度。作为整个文化事业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相对来说,是一项长远投资,而且它的回报也不是直接以赚了多少钱来表现,而是以提高了人们的人文素质,从而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使人活得更象人,这样一种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象我刚才所说,如果人们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感,有了一种历史的胸怀,历史的视野,他自然就不会对自己的民族妄自菲薄,他就会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再比如如果理解了有关历史事实与历史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更能使人有一种时代的责任感,去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更不用说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的优秀人物,他们的辉煌榜样,对人的人格塑造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些东西,如何能用赚了多少钱来衡量呢?!毫无疑问,它的作用是深远的,对一个民族来说,又是根本性的。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密,国家和国家的竞争,拼到最后,一定是在拼文化。
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教育阵地,都应该将这种历史感渗透进去。使学生们能够理解有些东西虽然不能带来当下的利益,但是却绝不能轻视它,应该具备这样的文化胸怀,如果学生开始有了这样的文化理解能力,我们就可以说,受教育者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的人。而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国家越有希望。<p>

10-24-2002 08:25 AM

老冷

历史不是时间的自然累计。一个人活得久,不等于他的生命就更丰富。要说自然的时间,全人类是完全平等的。我们常常说,中国历史悠久,这句话隐含着一种比较,比较而言,中国的历史在世界各大国家、各大文明中,是比较悠久的一个。依据是什么呢,就是中国较早地进入了文明,并且从西周末共和元年起,中国就开始了连续不断的历史记录。过去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历史文献之丰富,举世无双。真是这样吗?从前说这话的人,局限在历史编纂学领域,心里想的是二十四史。今天的历史学家,不会如此自欺欺人了。即使把所有各领域的历史文献放在考察范围内,我们也很容易就看到中国历史文献内容的单一和干瘪。坐井观天,本来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据井中所见,就开始比较井中世界与井外世界,岂不是有些荒谬吗?
说中国历史悠久,美国建国只200年,就断言其历史短浅,蕴蓄历史智慧的潜力有限,云云,都是百年前的村学究见识。历史的深厚与否,取决于对历史的认识与自觉是否深厚。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是历史大国,日本也是历史大国,现代的中国不是历史大国。
什么是历史感呢?历史感本质上是一种保守主义情操。在当今中国,大家迫不及待地向往现代化,向往西式生活,对传统弃如敝屣,充分暴露了中国文化中历史感的贫乏。这一点,不必与欧美比较,就是与日韩比较,也完全看得出中国人太缺乏保守观念了,太不珍惜传统了。对于传统缺乏感情,意味着对自己的历史缺乏自觉,说明了中国不是一个历史大国。
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智慧浓缩为“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陈腐肤浅的言论上,那真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更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浅薄并不断复制浅薄的一面。<p>出路不在继承浅薄,而在创造和新生,其前提是对人对己有清楚认识。这正是当今喜欢历史学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㈨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人与欧洲人在诸方面的不同,比如对待历史的态度等等

其实说简单点就是天朝上国和小国寡民的心态不同造就的
中国自然是一向的天朝上国自居,地大物博(虽然现在其实是地大物薄),即便是分裂时期的小诸侯国也莫不以一统江山为霸业,可以说有一种睥睨天下的霸气,放眼天下,也只有我中华民族有这种气度。当然这种天朝上国同时带来的是一种莫名的傲气与自尊。所以我们对待辉煌的历史就总是各种溢美之词,而对腐朽堕落的历史就大家渲染辱骂
而欧洲人,绝大多数时期都是小国寡民的,所以就典型的小国寡民心态。何谓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这是咱祖宗老子说的,精髓翻译现代语就是:
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这样子的话即使有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就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那些车、船等便利的交通工具,也就没人去乘它了,武器装备,也就派不上用场了。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时不时还可以看到邻国的老百姓,听到他们鸡犬的叫声,而彼此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正是如此,所以西方人对待历史态度就很淡漠,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刚打完一战就能来二战,要不是有核威慑,三战也早打起来了;不光是容易忘掉痛,荣誉英雄也很容易被忘记,向丘吉尔二战一完就被国民民选下台了,而拿破仑创造了法兰西辉煌的民族英雄也被遗忘在圣赫勒拿小岛。而中国人,老把英雄挂嘴边,毛爷子就是这样被神化的,而一旦有了斑斑劣迹就又很容易被魔化,要知道90年前后,邓爷子也曾被疯狂魔化过,以前的伤痛和荣耀也老喜欢记在心上

而放到如今,中国人因为自尊大受打击,骨子里就把所有荣耀感加到远古历史上,而对近代史疯狂的羞耻感就转化为对欧美强者无比的尊崇感。要说经济,军事以人家为标准倒没啥。关键是我看不惯的是年艺术文化也以人家为标准,什么艺术殿堂,什么艺术大师,全他妈欧洲小国的,我去你大爷的,欧洲十国天天去音乐殿堂听交响乐的人次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上清末民初戏剧观影人次,你那么点微末人数称赞起来的艺术价值就能高过中国这么多人的喜好?就因为你已经国际化了?
额,当然,说这么多是激动了,并不是说西方文化没有价值,只是大家都把他们放的地位太高,而把国内传统文化和艺术放的太低归根究底还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太重了。其实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各个时期,都有闪光点的。

阅读全文

与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