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解析

中国历史解析

发布时间:2021-02-03 09:08:11

『壹』 中国的历史流程图详解

三皇五帝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辽夏金 元 明 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贰』 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问题

分析历史原因:抄1、总局性袭的: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2、经济基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3、上层原因: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
4、中层原因:选拔人才,善于纳言;
5、下层原因:老百姓的拥护,通力合作,辛勤劳作。
分析历史目的:为了加强各层次的联系,发展交通或经济,加强国家的统治。
分析历史影响:分两个层次(1)积极影响:促进了发展,加强了关系,巩固了统治。
(2)消极影响:束缚了思想,扼杀了人才,造成了混乱。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政治、经济、民心是我们人生的三要素。
而这些都是人的身外之物,所以:人只有在别人的生活中,才能活出个人样。太执着于自我,会迷失的更远......

『叁』 解析一下:中国没有历史,只有轮回。

轮回,中国这片大地上很多人都看透了,但却没办法改变。

还有,可以说:

以前就是未来。

一次又一次走相同却有点的路,却又一次又一次地错误。

这样会导致什么呢?会导致贫富分化不可避免。 要是领导者说:你们的财富一直都是平均的。那肯定没有人肯努力。这就是以前的大锅饭,一切平均在社会发展中是不适应的。因为人类现在没有能到达共产主义的高度自觉的奉献的精神。这种关系在现行生产力下,是行不通的,也就只能由现在的:先富带动后富。但……事实情况是别人努力得到的东西怎么可能免费给你呢?

这种轮回不是可以用个人的意志改变的,而是以物质关系演化的。 最为简单的例子就是: 一个高学历家庭和一个低学历家庭。 高学历家庭孩子能接触得到更好的教育,能考上更好的学校;而低学历因为父母不知道怎么教导,只能任由孩子玩闹,辍学,打工。由古至今,都是如此。 而以治理国家或者企业的能力来说,大部分情况下前者优先于后者,不排除有先天领悟能力比较强的人。

这样下去,两个家庭逐渐发展起来,从而造成社会阶级固化,上下层的人才没法流通。从此下去,成为下层人民的家庭会逐渐没有向上争取的机会。社会的不满增加不仅是下层,如果蔓延到中层,那这个国家基本就开始进入轮回的下坡路阶段。对于一个社会,我不说朝代,因为朝代是中国秩序社会的体现,从人才流动角度看,战争的时候总比和平的时候流动力度大。但这不是在发展人才,而是在消耗人才。我们中国的轮回,就把这二者给兼顾起来。

活跃(革命)->固定(人才流动秩序建立)->固化(人才活跃峰值)->僵化(利益位置饱满)->假活跃(改革)->僵化(利益秩序反扑)->活跃(革命)

在这个循环中进行。

切记,革命中,所谓的农民革命,说的好听就是反抗压迫,其实就是农民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到地主家抢粮了。

而最终重新建立秩序的,要对秩序有了解,所以重新建立秩序的,从来都不会是只懂打打杀杀的队伍。

『肆』 历史3解析

二十年(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失误及其原因。教训
一、探索。成功的探索。1.中共八大2.调整期 纠正农村 左倾错误
二、失误。1.生产力“大跃进”。2、生产关系 人民公社化运动 3、文革十年

原因、客观:中共对国情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主观、1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照搬苏联模式2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不足3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4没有正确认识处理左倾错误使之蔓延

三、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按客观规律办事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3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十年建设探索时期的失误造成的危害
1、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率严重失调
2、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大炼钢铁破坏了生态平衡
4、也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特色和原因
一、特色:1经纪商,通过赎买的方式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和平过渡 2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民主协商,于民主党派长期并存,互相监督
二、原因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2民族资产阶级和共产党一起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过贡献3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a。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b适应世界技术革命的迫切需要
2.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解放生产力
4.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措施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本质 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因。1.是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发展2改革开放以后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了生产力,积累了经验3.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中冲破了思想束缚,4.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趣事,要求经济改革有重大发展

1所谓市场经济,是指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它本身不存在“资”“姓”“社”的区别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其特征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并存

标志。内容,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的南方讲话
特点。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4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行、、、的意义
1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到21世纪,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3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党的第十三届三中全会
时间 地点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中心议题 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 主要内容 确
4 历史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一次会议上开始形成的,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的原因
1.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是农业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稳定决定了中国的稳定,
2.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生产,风险较大,
3.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组织起来,实行包产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党中央正是在综合他们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肯定和推广的。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0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 中国设立海南省。海南经济特区。
1984 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上海浦东
1历史原因 上海在历史上开放早,经济实力雄厚
2地理原因 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带,资源丰富,交通发达
3人才技术 人才多,技术先进
4政策导向 国家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是为了示范带动 作用:使他们更加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
原因 文革导致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纪2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吸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3适应当今形式发展的需要
前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 特点。点--经济特区(原因,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基础好,b紧靠国际市场,深圳珠海与澳门香港为邻,厦门面对台湾,vc交通便利,深圳是我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地通道。汕头厦门是中国南方重要海运港口d以广阔经济腹地为依托,e华侨较多f资源丰富 线--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面--由沿海向内地延伸

经济特区的作用。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区,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实验的适宜场所

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层次 特点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江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城市
特点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实践: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重工业为主,(结合历史地图册记住这时期的成就)。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验教训:①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④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反右更要反“左”
(2) 了解中共八大主要内容:1956年;大会正确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我国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将我国有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次成功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
这次会议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树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意义:①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③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4)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安徽、四川。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 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内容: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在所有制改革方面:那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改革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6)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 经济特区——深圳(第一个 1980年)、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国务院先后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7) 了解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决定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了解近代“断发易服”、西装传入和中山装流行等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
史实:①西装传入:广州、上海等地买办最早传起西装。洋务运动期间,留美幼童也开始穿西装。②“断发易服”:洋务运动期间,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③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
?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 “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 了解中国铁路的诞生
?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唐胥)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 了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架到上海,并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海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有无线电报局。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清政府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 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宣传维新改良思想。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宣传革命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宣传新文化。
? 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905年,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步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了解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原因: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国民贫富差距拉大。③一系列的投机活动: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股票投机。
标志。1929年十月二十四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市崩溃
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②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③影响: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是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①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能够迅速摆脱经济危机。③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主要内容:见课文P85,重点:工业,首先金融业。
?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用: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②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③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资本主义世界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注意: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了解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形势:①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反苏维埃政权②1918年开始的国内战争的需要。内容: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苏俄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队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1921年2月,彼得格勒附近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反政府兵变,反映出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① 内容: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还允许农民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
工业方面,中小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
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依据的按劳分配。
② 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模式”
? 列举“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经济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 政治方面: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强调集体领导
② 经济方面: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开垦土地,大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简机构。(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
?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① 内容:经济方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② 后果:1991年苏联解体。
③ 注意分析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① 1944年7月,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得以签署。1945年12月,根据协定,联合国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 。美国控制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 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① 建立:1947年10月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 了解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① 欧洲联盟的成立:1992年,欧共体12过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成立。
② 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度。
③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 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情况
① 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堪培拉召开,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②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③ 宗旨:1991年11月,《汉城宣言》,正式确立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④ 自成立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世界经济全球化
?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① 世界贸易组织从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
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① 作为国际性贸易组织,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 市场开放 ,调节贸易纠纷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 自由 化。它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它还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
① 1947年,中国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创始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②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 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一把双刃剑。
①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加入的影响
1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同时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万丈的世界贸易体系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也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式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表现是1944年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了关贸总协定)
2.两极格局形成 但苏联在经济上还是无法与美国抗衡
3.20世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4.西欧和日本相继崛起 20世纪70年代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5.二十世纪后半期亚洲国家相继崛起
6.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强

『伍』 解析中国历史人物 哪个比较好写

解析秦始皇,评价他的的功与过,这样子比较好写一些,而且我们对这个题目比较熟悉。

『陆』 中国历史的史实分析,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怎样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等5个沿海城市,从此打开国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增开汉口、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表明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又开沙市、重庆等通商口岸,并开辟内河航运线,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人到内地。(2)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开始商品输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对中国海关权的控制,加剧了经济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资本家在中国投资设厂,此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它们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权,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国社会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又进一步加剧了落后;只有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才能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 本题是论述式问答题。结合史实,证明问题中的观点。列强侵华范围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扩大,经济侵略手段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不同阶段而呈现不同的特点。由“量变”而导致社会性质的“质变”,从中得到启示,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柒』 说一说中国历史沉重不沉重,分析一下。

无论是沉重还是不沉重,它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我们要做的是正确的去对待历史

『捌』 中国古代经典战例分析

1 涿鹿之战 (黄帝 炎帝 大战蚩尤,奠定华夏民族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专战争”)
2 牧野之战属(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
3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奠定秦统一基础)
4 齐魏马陵之战,孙膑围魏救赵(以巧妙运用战略战术著称,为后世军事战略典范)
5 巨鹿之战(项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灭秦之决定战役)
6 垓下之战(结束4年楚汉战争,奠定汉朝立国基础)
7 卫青,霍去病第三次北击匈奴的战役(结束匈奴自战国以来对中原近400年的边境侵扰历史,匈奴西迁又对欧洲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8 官渡之战(奠定曹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9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10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奠定南北朝对峙局面)

『玖』 高中历史题目,急求解析,关于中国的

第一题,读过《中国历史研究法》你就知道了,钱穆是从人类文明的角度阐述中国的专历史。当然从材料中也属能看出来,他在论证“君主专制”时是从政治,经济,人才选拔等多个角度出发,这些角度的集中体现,就是因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文明,故B正确。
第二题,“专职专制专注‍‍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故为“法律至上”,前面的所谓“立法权”操之于“一人”和“众人”,是在强调“人民主权”,故A正确。
以上两题属于材料分析题,偏难,为压轴题,但细细分析还是能得到正确答案的。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解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