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详

中国历史详

发布时间:2021-02-03 08:36:43

① 客观,真实,完整,详细的中国历史

历史历来都是复后一个朝代制 对前一个朝代的总结,其有利的就加以夸张放大,其不利就删去,中国历史最真实的基本上是先秦时写下的历史,例如 战国策,左传等,等到了汉晋时期,就相对差一些了,司马迁的 史记 算是不错的 但对一些历史 也加入了个人的看法,做出了取舍,对以后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影响很大,但这个号称汉四史的总体来说比以后的正史要真实得多,其余的野史之流大体都是取决于史学家的个人爱好,对史料的取舍都要满足其个人的政治倾向,要想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就要正史结合野史来研究

② 中国历史朝代详细表、悬赏100分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三皇五帝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汤周西周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东周春秋前770-47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新朝9-23年王莽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曹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孙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
304-439前赵(汉赵)304-318平阳山西临汾高祖光文皇帝刘渊319-329长安陕西西安成汉306-347成都四川成都太宗武皇帝李雄前凉314-363姑臧甘肃武威高祖明王张寔后赵319-351襄国河北邢台高祖明皇帝石勒前燕337-370龙城辽宁朝阳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前秦351-394长安陕西西安世宗明皇帝符健后秦384-417长安陕西西安太祖武昭皇帝姚苌后燕384-407中山河北定州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西秦385-431苑川甘肃榆中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后凉386-403略阳甘肃平凉太祖懿武皇帝吕光南凉397-414西平青海西宁烈祖武王拓跋乌孤南燕398-410广固山东益都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西凉407-421酒泉甘肃酒泉太祖昭武王李暠胡夏407-431统万城陕西靖边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北燕407-436和龙辽宁朝阳高句丽人高云北凉397-439张掖甘肃张掖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冉魏350-352邺城河北临漳汉人冉闵*西燕384-394长子山西长子鲜卑族慕容泓*西蜀(后蜀)405-413益州四川成都汉人谯纵南北朝
420-58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唐朝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五代十国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后晋936-947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前蜀891-925成都四川成都高祖王建后蜀925-965成都四川成都高祖孟知祥杨吴892-937扬州江苏扬州太祖杨行密南唐937-975金陵江苏南京烈祖李昪吴越893-978杭州浙江杭州武肃王钱鏐闽国893-945长乐福建福州太祖王审知马楚896-951长沙湖南长沙武穆王马殷南汉905-971兴王府广东广州高祖刘龑南平907-963荆州湖北荆州武信王高季兴北汉951-979太原山西太原世祖刘崇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辽国907-1125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大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太祖段思平西夏1032-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景帝李元昊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金太祖阿骨打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元朝1206-1368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皇太极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南京孙中山

③ 中国详细历史资料...

建议你去书城买本关于历史的书,比如:《中华上下五千年》。自己慢慢翻书吧!!!

资料实在太多了,只能告诉你一部分:

秦、汉
秦 公元前221年 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秦始皇: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1,自称“始皇帝“;2,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里;3,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4,推行郡县制度。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军事 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抵抗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蕲县大泽乡 建立张楚政权。评价: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楚汉战争 性质:地主贵族争夺皇权的战争。刘邦注意收揽民心,又善于用人,恢复了关中(打下了经济基础)。最后,项羽自杀。
西汉 前202年 刘邦 都长安
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三十税一;2,,取消“连坐”和残损肉体的刑罚。
汉武帝:1,推行大一统“推恩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方。第一次 前138年。第2次,前119年。作用:A,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C,打通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地形—关中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

④ 中国有哪些历史详细解说。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 下: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隋、唐、五代(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历史朝代名(6张)
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
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
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
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5]

⑤ 中国历史资料

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时代一、远古时代
元谋人 云南元谋 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评价1,用天然火;2,制造工具。
山顶洞人 约18000年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评价1,人工取火;2,进入氏族公社。
河姆渡氏族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距今约7000年 母系氏族。评价1,使用陶器,食物剩余;2,栽种水稻。
半坡氏族 陕西西安半坡村。评价1,工具先进(新石器时代);2,种聚;3,原始文字。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山东省大汶口 距今约4000、5000年。评价1,人类社会进入父系;2,贫富分化。
黄帝、炎帝 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黄帝、炎帝部落联盟——华夏族主干。“炎黄子孙”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
二、夏、商、周
夏 公元前2070年 启建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 公元前1600 汤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至殷。 “殷墟”发现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最大青铜器。四羊方尊。
西周 武王伐纣——公元前11世纪左右,牧野。周平王—洛邑(平王东迁。分封制;井田制:土地被划成方块形,阡陌纵横,好像井字状
春秋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齐桓公称霸 1,管仲改革—国家强盛;2,尊王攘夷。
城濮大战 晋胜楚败。吴越战争。
老子 道家 《道德经》辩证法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无为”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仁政”“礼”治。教育成就:A、兴办私学;B、“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孙子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 封建制确立时期
商鞅变法 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阶级地位)2,奖励耕战(打击奴隶主)。3,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结果:秦逐渐强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 秦蜀守李冰 成都附近岷江流域。
冶铁业 宛、邯郸
扁鹊 “望、闻、问、切”
鲁班
墨家 墨子“兼爱”“非功”,反对奴隶主殉葬。
儒家 孟子 《孟子》“民为贵”“君为轻”“仁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荀子 (唯物主义)“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庄子“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法家 韩非子“法治” 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
兵家 孙膑 《孙膑兵法》
屈原 楚辞 《离骚》
三、秦、汉
秦 公元前221年 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秦始皇: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1,自称“始皇帝“;2,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里;3,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4,推行郡县制度。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军事 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抵抗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蕲县大泽乡 建立张楚政权。评价: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楚汉战争 性质:地主贵族争夺皇权的战争。刘邦注意收揽民心,又善于用人,恢复了关中(打下了经济基础)。最后,项羽自杀。
西汉 前202年 刘邦 都长安
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三十税一;2,,取消“连坐”和残损肉体的刑罚。
汉武帝:1,推行大一统“推恩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方。第一次 前138年。第2次,前119年。作用:A,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C,打通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地形—关中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4,北击匈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王莽改制 西汉末年 进行币制改革
东汉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 公元25年 都洛阳 措施:1,释放奴婢;2,惩治贪官污吏。
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 目的:恢复东汉政府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甘英到达了亚洲西部的波斯湾。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第一次从海道来到中国,(《后汉书》)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
蔡伦 105年 改进造纸术 朝鲜、日本、阿拉伯—非洲、欧洲。
《九章算术》代数、几何。
地动仪 张衡——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华佗 “麻沸散”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五禽戏”
司马迁 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史记》:黄帝至汉武帝时期二三千年间的史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佛教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1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道教 主张修身养性,炼丹制药,得道成仙。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打败袁绍。结果: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 208年 孙权刘备联军打败了曹操,以少胜多。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三国:魏 220年 都洛阳;蜀 221年 都成都;吴 222年 都建业。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带领一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两晋 266年 司马炎建立晋朝 都洛阳“西晋”
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317年 晋朝皇族司马睿 都健康“东晋” 北方“十六国”
淝水之战 形势:前秦王符坚强征各族人民当兵;谢安主张坚决抵抗,并派将领谢石、谢玄迎击前秦。383年 东晋打败前秦,结果:前秦的统治瓦解了,北方又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士族是一群极端腐朽的社会寄生虫。
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族拓拔部 “缓和阶级矛盾”经济:“均田令”,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地主的联系。政治:采用汉族地主阶级政治制度,迁都洛阳。历史意义:1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使鲜卑族消失;2,北方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大融合。
祖冲之 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 数学专著《缀术》
贾思勰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范缜 《神灭论》唯物主义。
王羲之 《兰亭序》“书圣”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北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顾恺之 东晋画家 《洛神赋图》
陶渊明 淘潜 《桃花源诗集》
五、隋、唐
隋 581年 杨坚 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创立科举制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大运河的开通 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三省六部制 三省:尚书,内史,门下。六部:工、吏、刑、礼、民、兵。
唐 618年 李渊 都长安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能从隋亡中吸取教训;2,善于用人和纳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3,调整统治政策:推行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完善科举制;积极推行均田制和实行租庸调制。后果,为后来唐朝走向全面繁荣打下了基础。
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开元盛世,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评价:政治比较安定,生产力继续发展。
唐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1打败突厥族,建立北庭与安西都护府(唐太宗);2,册封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3,建立黑水都护府,管理黑水靺鞨,建立渤海都护府,管理粟末靺鞨;4,册封皮罗格为云南王;5,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安史之乱 755年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后,史思明又反唐。影响: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唐由强盛转向衰落。
两税法 宰相杨炎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藩镇割据 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黄巢起义 875年 王仙芝,黄巢“避实击虚”国号大齐
赵州桥 隋朝 工匠李春等 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 868 唐《金刚经》
僧一行 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
孙思邈 “药王”《千金方》
吴道子 “吴带当风”“画圣”《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 价值:莫高窟是我国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石窟艺术,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方黄河流域
南方和山西 十国。
北宋和辽、西夏、金的并立
960年 赵匡胤 建立北宋 都东京
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1,“杯酒释兵权”打击军阀和地方割据势力;2,调整地方机构;3,调整中央机构;军事 建立禁军。结果:巩固了北宋的统治,但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产生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王安石变法 目的:挽救政治、财政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失败原因:1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某些特权利益2用人不当,出现过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都上京。提倡农业,并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制定典章制度,接受了汉族封建文化。947年 契丹改国号为辽。
灗渊之盟1005年 宰相寇准坚主抵抗 宋真宗 第二年辽宋议和。内容:辽撤军,宋每年给辽大量岁币。影响:维持着和平关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密切,但岁币加重北宋人民负担
1038年 党项族首领李元昊 西夏。1044年 夏宋议和 北宋送给西夏岁币。北宋人民负担又加重了。
女真族 12世纪初 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反辽。1115年 金。1,与北宋联合夹攻辽 1125年灭辽。;2,南下攻宋 1127年灭北宋;3,金侵略南宋。
靖康之变 1127年 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多人。
南宋 1127年 赵构 都临安。政权特点:1,抗金派(岳飞、韩世忠)与投降派(宋高宗、秦桧)矛盾尖锐;2,南宋屈辱退让,形成南北对峙局面。1141年宋金议和(绍兴和约)内容:南宋对金称臣,把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划归金统治,并送给金岁币。
南方经济的发展 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推广 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棉纺织业逐步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造船术有了明显进步:上有指南针。主要海港:泉州、广州、明州(宁波)。阿拉伯人来中国。贸易范围:东到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元朝
1206年 铁木真为大汗 尊称成吉思汗 建立蒙古政权
1271年 忽必烈 都大都 元;1276年 元朝统一全国。推行:1行省制度 对全国各地实行行政管理;2,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理澎湖和台湾;3,宣政院 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民族分化政策 各族人分为四等 “蒙古人”—“色目人”(西域各族和原来的西夏人)—“汉人”—“南人”(原先南宋统治区域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
棉花种植扩展 黄道婆 改进了棉纺织技术和工具。
活字印刷 11世纪中期 北宋平民毕升
指南针和火药 战国时期 司南。北宋 罗盘针 传到阿拉伯、波斯和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大陆和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唐末火药用在军事上 北宋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火药、火器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对后来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沈括 北宋“十二气历”,800多年后,英国才有类似历法。《梦溪笔谈》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最北—西伯利亚,最南—西沙群岛。
司马光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编年史 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宋词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元曲 关汉卿
《清明上河图》北宋东京忭河
七、明、清
明朝 1369年 朱元璋 都应天 1,加强君主专制(废宰相,权分六部);2,实行特务统治(锦衣卫、东厂、西厂) 八股取士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明成祖朱隶 迁都北京 紫禁城—皇城—宫城。农业:1,水稻产量提高;2,引进新的农作物(玉米、马铃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朝中后期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都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苏州、杭州) 丝织业 机户—早期资本家;机工—早期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1,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明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1449年 土木堡 明英宗被俘 “土木之变”。俺答汗 呼和浩特城
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努尔哈赤 建州女真 建立后金 创立八旗制度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 1405—1433 七次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
明朝中期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东南沿海。
明末农民战争 1628年 陕北出发 李自成、张献忠。“均田免粮。建立大顺政权。
清军入关 皇太极 女真族名为满族 1636 国号为清 1644 入关占领北京
清朝
军机处 雍正帝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记录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文字狱 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压制反清思想。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166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康熙 1696年 打败葛尔丹于昭莫多
乾隆 平定大小和卓 新疆天山南路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雍正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尼布楚条约》康熙 雅克萨 作用:1,中俄历史上第一个平等边界条约;2,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李时珍 《本草纲目》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在世界药物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政全书》明 徐光启
《天工开物》明末清初 宋应星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黄宗羲 明末清初 尖锐的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顾炎武 主张学以致用
王夫之 唯物主义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⑥ 中国详细历史是

史前时代

启蒙时代

先秦时代

夏商周三代

秦汉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并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 秦始皇家,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由于秦王赢政[1][2]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直至千世万世。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权(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驰道和直道,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其意见,下令焚书坑儒,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与赵高合谋杀害太子扶苏,胡亥即位。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此后,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楚汉之争至此结束。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由于汉高祖目睹秦朝因严刑峻法、赋役繁重而速亡。所以即位後轻徭薄赋,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提议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北伐,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西汉 汉平帝(刘衎(liu kan),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3日)公历纪元开始
西汉发展到了一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汉平帝政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而他就是汉光武帝。东汉的发展延续了西汉的传统,此时出现了天文学家张衡。编辑中国第一本断代史《汉书》的班固,重新开辟丝绸之路的班超,改进造纸技术的蔡伦,汉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训,显得相当开明,当时佛教通过西域到达中国,在河南洛阳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编辑本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长期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196年曹操 魏武帝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把汉献帝迎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操逝世,长子曹丕废汉献帝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同时尚有刘氏的蜀汉定都成都和孙氏的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263年,魏权臣司马昭派兵灭蜀汉。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290年晋武帝死后不到一年,十六年的朝廷权力斗争开始,史称“八王之乱”。与此同时,中原周边的五个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羯)与各地流民起来反晋,史称五胡乱华。这些游牧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从304年到409年,北部中国陆陆续续有多个国家建立,包括了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和北燕,史称十六国。
自东汉后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北方的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南方,造成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晋朝南迁,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称此前为西晋,南迁后为东晋。最后,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建立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形成了南北朝的对立。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替,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时期,西方的佛教大师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许多佛经被翻译成汉文。
编辑本段
隋唐时代

梗概
581年,杨坚(曾经名为普六茹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历经了三百多年的战乱分裂之后再度实现了统一。大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文明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文明。高宗李治之妻武则天迁都洛阳,并称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承认的女皇帝,改国号周,并定佛教为国教,广修佛寺,大兴土木。隋朝开创的科举制是当时比较科学与公平的人材选拔制度。唐王朝与许多邻国发展了良好的关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手工艺品。日本则不断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到中国。唐朝的文化也处于鼎盛,特别是诗文得到较大的发展,还编撰了许多纪传体史书。唐代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例如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唐代的佛教是最兴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天竺取经,回国后译成1335卷的经文,并于西安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佛经。唐朝前期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佛教外,道教、摩尼教(Manicheism)、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达到顶峰,史称开元盛世。然而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落。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唐朝中央政府也彻底失去了地方军阀的控制。907年军阀朱温(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地方藩镇势力也纷纷自行割据一方,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贞观之治
中国历史发展到了唐代,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程已经走过了近三千年。而夹杂着经营、典制、天道等各种因素的政权更迭从历史的轨迹上看,又呈现出跟自然四季相交替极为相似,又极明显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性,这也是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绝无仅有的表象之一。分析出现这种“周期律”的内在因素,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大师学者均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或理论,他们也制定了许多根治这种王朝兴衰绝症的有效措施,但从总体效果上来看,人的智慧与典制的力量,显然还是没有胜过天道循环的力量,各代王朝在继续沿着起起落落、兴兴衰衰的老路子前进,没有根本性的改观。如果又把相对短期的王朝兴衰放到更长期的进程中看,从春秋五霸以后,以八百年左右为一个长周期,又分别有五百年分裂,三百年统一的大趋势。第一个长周期,可以从春秋称霸兴起直至东汉黄巾大起义。春秋称霸的兴起直接导源于郑庄公公元前722年登位)挑战周王朝的正统地位,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这期间的春秋战国之乱正好五百年,随之而来的是秦王朝短暂统一与秦末农民大起义,以及此后强盛的汉王朝统一中华三百多年。第二个长周期,从东汉末年军阀兴起直至唐末农民大起义。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引发了军阀董卓(公元189年领兵入洛阳)对汉王朝中央权力的挑战,此后中国处于频繁战乱与大分裂之中,经历了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直至隋文帝灭亡南方陈国(公元589年)。隋王朝建国跟秦王朝建国极为相似,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二世而亡,这又是近五百年的大战乱与大分裂。接下来就是辉煌灿烂的唐王朝了,唐王朝统一中华也近三百年。
编辑本段
宋代历史

经过了五十多年的纷争后,960年北宋建立后控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但是燕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在北方契丹族立 的辽朝手中(五代中的后晋太祖“儿皇帝”石敬瑭所献),河西走廊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趁中原内乱占据。北宋虽然曾出兵讨伐辽和西夏,但是均以失败告终,木已成舟,无可奈何,不得不向日益强大的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北宋晚期发生了分别以王安石、司马光为首的新旧党争,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到了1125年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势力逐渐强大,1125年,金国灭辽。金国随即开始进攻积弱的北宋,1127年(靖康元年)金国攻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庄周的故乡),俘虏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当时的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因为钦宗其时的年号为靖康,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同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偏安江南。 宋太祖 赵匡胤此后金与南宋多次交战,但两方都未有大的突破。直到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合灭金。随即蒙古与南宋对抗,经历了空前绝后的大规模血腥战争(如襄樊之战、钓鱼城之战)。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元军于1279年与南宋进行了崖山海战,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陆秀夫背着以身殉国惨烈地跳海而死。崖山海战以元朝的胜利告终,南宋随之灭亡。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印刷术和火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中国海上贸易十分兴盛,福建泉州一带成为繁华的港口,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财政收入超过一亿两白银,首都开封和杭州人口达到100万人和120万人,相对当时佛罗伦萨和巴黎十几万人来讲确实是十分繁华,各国商人云集,文化也极盛,出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提倡三从四德。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宋词,有苏轼等词文优秀的词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社会文化发达,出现了白蛇传、梁祝等浪漫爱情传说。
编辑本段
蒙元时代

元朝建立后,一方面吸收了许多中原文化,以中原的统治机构和方式来统治,并大力宣传朱熹一派的理论(即程朱理学),使得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明朝清朝)的官方思想,另一方面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统治区以及来自西域、中亚等地的人口;第三等是金人,包括原金统治区的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族人。这种民族制度导致汉族的不满,许多汉族人将元朝视为外来政权,并发动多次反抗。元朝政府除了传统的农业外,也比较重视商业。元朝首都大都十分繁华,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云集。在文化上,则出现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涌现出诸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著名作曲家。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成吉思汗大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在人才选拔上强调才干,而不单纯是“以文取胜”;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科学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天文实测活动,使中国在很多天文学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如黄道夹角的科学数据、星辰的数量、历法等);在地理学方面,《大元一统志》开中国官修地理总志之先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书;元代编修的方志达到160种,数量超过了宋代;元政府还组织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黄河河源的实地科考;在农业技术及农学普及方面,南北东西农作物广泛交流,各地农业技术(如生产工具)取长补短,棉花种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农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总结和普及工作,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政府编行的最早的、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在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元代发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元朝以及四大汗国等政权的产生,世界文明史由此进入了新的时代。如果从中国文化史角度观察,蒙元王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影响最大的王朝是唐朝和元朝。但是,如果从对外影响范围、往来国家数量和国际地位角度比较,唐朝与元朝是无法比拟的。优惠的通商政策、通畅的商路、富庶的国度、美丽的传说,使元朝对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各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广州已具有国际化都市的色彩,他们当中的部分人长期旅居中国,有些人还担任政府官员。据统计,这些人分别来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叙利亚、摩洛哥、高丽、不丹、尼泊尔、印度、波兰、匈牙利、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富汗等国。归国后一些人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见闻。正是这些游记,使西方人第一次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国和东方的信息,一个文明和富庶的中国真实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这些信息改变了欧洲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等人的著作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开创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元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宋代的50多个增加到140多个。海路到达非洲海岸,陆路往来直抵西欧,统一的环境为国际间、地区间的交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史称“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在大量阿拉伯人、欧洲人涌向东方的同时,中国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该书记录了数百个地名,以及各地的山川险要、气候物产、人物风俗,与我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情况等等,多属前人未载内容。类似的文献还有《西游记》、《西游录》、《北使记》、《西使记》、《真腊风土记》、《异域志》等,反映了元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新认识和开阔的文化视野。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技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可以说,中西方文明成就第一次出现了全方位共享的局面。
编辑本段
明朝时代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建立了自胡元败法以来新开辟天地的一统朝代——明朝。建都南京。法理变异时代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21年迁都北京,历史进入一个法理疑惑的打着朱氏明朝的旗号的“全盛”时期。1405年,明成祖任命郑和 奉命七次下西洋,曾经到达印度洋、东南亚及非洲等地。文化上则出现了王守仁、李贽等思想家,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等长篇小说。 明太祖 朱元璋1449年,明英宗于北伐瓦剌时战败俘,50万明军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但是,明朝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崛起,又出现了“弘治盛世”,明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明朝火器世界一流,曾一度超过欧洲。明中期张居正变法强大了明朝,明神宗时候,明朝的经济发展到了顶峰。1627年,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1644年,起义首领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清军入关。南方大臣先后拥护福王朱由崧(弘光)、唐王朱聿键(隆武)、桂王朱由榔(永历)为帝,史称南明,最终因实力不足及政治内斗为清朝所灭。
编辑本段
满清时代

明朝晚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开始兴盛起来,于1644年入关,自李自成攻克北京后不久,驱逐李自成,进入北京,建立了清朝,当时明朝旧臣郑成功南撤到台湾岛,并驱逐了那里的荷兰殖民者,后来被清朝军队攻下。清朝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还攻打并占领许多地区,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湾。康熙年间,清廷还与沙俄在黑龙江地区发生战争,最终于1689年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历史上落后了。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到了19世纪初,清朝已经走向衰落,在嘉庆年间先后爆发白莲教、天理教的大规模起义。与此同时海 上国英国、荷兰与葡萄牙等纷纷开始强制与中国进行贸易。1787年,英国商人开始向华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的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巨额逆差。清廷于1815年颁布搜查洋船鸦片章程,然而英商无视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鸦片,道光皇帝于1838年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1839年6月,将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英国政府因此于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英军进入长江,切断江南对北京的物资供应,于是清廷求和,《南京条约》签署,除在东南沿海开放上海等5个通商口岸之外,还割让香港岛,这是近代中国与帝国主义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权受到破坏。一般中国大陆史学界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反抗清朝的斗争再度兴起。1851年至1864年间,受到基督教影响的秀才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武装发动金田起义并创建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曾经一度占领南方18个省份,并定都天京(今南京),建立政教合一的中央政权。同一时期其它的运动还有天地会、捻军、上海小刀会起义、甘肃回民起义等。这些反抗清朝的斗争直到1860年代中期才基本平息下来。
19世纪后期,英、法、俄、日等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入北京,掠夺并烧毁皇家园林圆明园,随后与清廷签定《北京条约》,新开放长江沿岸和北方沿海的通商口岸。俄国则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东北和西北1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为了增强国力并巩固国防,清朝自1860年代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国力有所恢复,并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1877年清军收复新疆,1881年通过《伊犁条约》清军收复被沙俄占据多年的伊犁。中法战争后清朝还建立了当时号称所谓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甲午战争时期,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尽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李鸿章割地赔款的全权,但他仍期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于会住处的路上遇刺,世界舆论哗然,日方因此在和谈条件上稍有收敛。三月十六日,李鸿章伤稍愈,双方第四次谈判,日方对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原本是3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等要求表示不再让步,日方和谈代表伊藤博文谓,李鸿章面前“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事后日方继以增兵再战进行恫吓。李鸿章等连发电报请示,光绪皇帝同意签约,命令“即遵前旨与之定约”。二十三日,《马关条约》签字。
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掀起维新变法的高潮。李鸿章虽然也视马关签约为奇耻大辱,发誓终生不再履日地,并倾向变法。但在“国人皆曰可杀”的汹汹舆论下,成了清廷的替罪羊。甲午战后,李鸿章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投置闲散。
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以“扶清灭洋”为宗旨并在慈禧太后默许下开始围攻外国驻北京使馆。于是,各国以解救驻京使馆人员的名义侵入中国,史称八国联军。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各国签定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同时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由各国派兵驻扎,开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国人不得入内等。
编辑本段
20世纪至21世纪

⑦ 中国历史开端详情

一、中国历史研究是从黄帝时期开始的,是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部落起源地。
二、解读:
关于黄帝和炎帝部落的起源地,绝大多数古代文献记载黄帝部落起源于陕西渭水流域,黄帝以姬水(位于陕西中部)成。 黄帝起源地——姬水(陕西中部)黄帝与炎帝是华夏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他们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也有个别观点主张“昆仑说”、“天水说”、“有熊说”和“寿丘说”。不过这几种观点,早已经被学术界一一驳倒。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山东曲阜人孔安国为了提高他家乡的知名度,谎称黄帝生于寿丘,受其误导,西晋学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附和了一下,当时就有人指出了皇甫谧的错误。对于黄帝故里在新郑,历代文献记载并不多,新郑的古迹虽多,但所发现的“具茨山天书”和“具茨山岩画”等远古时期遗址,只能证明黄帝曾经在此居住过,并不能证明黄帝在此出生。学术界早已对此达成共识。
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渭河流域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据《史记·五帝本纪》,轩辕黄帝的功绩之一是“艺五种”。“五种”,据郑玄注释,是指“黍、稷、菽、麦、稻”五谷。按古史传说神农氏仅能种植黍、稷,而黄帝则能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表明黄帝使当时的原始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又据古史传说,黄帝非常重视发展农业,掌握了平原农业的许多特点,“岁时熟而亡凶,天地休通,五行期化,故风雨时节,而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路史·疏仡纪·黄帝》)。黄帝充分认识到,必须挖掘土地的潜力,广耕耘,勤播种,才能使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他率领百姓“时播百谷草木”,并“淳化鸟兽昆虫,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大戴礼记·五帝德》引孔子语)。传说中黄帝的行为感动了上帝,出现了许多祥瑞之兆:“地献草木”,“九牧昌教”(《论语谶》)。
黄帝在战胜蚩尤之后,使得中原平原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后来,在以黄帝为祖先的姬姓部落里就出现了一个农业方面成绩卓著的领袖——弃。传说他是周人的祖先,中国平原农业的代表,被尊为后稷。他生当“陶唐虞夏之际”。《诗经·生民》说他种的大豆(菽)、谷子、麻、麦都特别好。他能认识不同土壤,并懂得拔去杂草,还知道挑选良种。《诗·周颂·思文》歌颂道:“思维后稷,克配彼天,立我民,莫菲尔极。”
黄帝时代农业经济和技术的突飞猛进得到了考古材料的印证。依据现有考古发现和研究可知,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及安徽西北部的黄河中游龙山文化,是继仰韶文化而来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突出的进步,石制生产工具磨制得更加精细,打制石器极为少见,已经使用挖土工具木耒,有的遗址还发现石钺和三角犁形器。这些改进了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开垦土地的能力。穿孔石刀以及石镰、蚌镰等收割工具的大量使用,表明农业生产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收获量有所增加。当时人的衣着材料,也多由兽皮演进为植物纤维。村落分布更加稠密。陶、石、玉、漆、木等质料的礼器和乐器令人惊叹,甚至达到精妙绝伦的程度。有的刻画和书写符号大体可以确定为汉字的雏形。蓄养家畜的品种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有的墓葬中用猪头随葬。
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和墓葬中都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其中有一个小窖穴,深不到1米,底径约1米,内有粟粒朽灰堆积,显系一储存粟米的粮窖。粟还发现于墓葬当中,成为女孩的随葬品,可见粟在半坡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距今7000年左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天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稻的遗存。考古学家在它的第一期文化堆积层中,发现大量的稻壳、稻秆、稻叶等,其中也夹有少量炭化的稻谷,此外,还有木屑(片)等,相间组成多层次连续堆积,每层间距位2—10厘米不等,总厚度达100厘米以上,最厚处达1米以上,经过换算,稻谷总量达120吨以上。这个稻谷数量,有些学者对其计算方法表示怀疑,也有参加河姆渡遗址发掘的学者提出了质疑。
我们认为,即使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计算有误,不会有那么多的数量,但通过其他因素分析,如河姆渡遗址有大量的用于农业生产的骨耜,说明了耜耕农业已经有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水平应是相当高的。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磁山遗址中,发掘大量灰坑、房址和一些壕沟,发现一批制作规整的农具和粮食作物。这些发现向人们展示了华北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的农耕水平。在所发现的窖穴中,有粮食——粟遗存的有88个,在这88个窖穴中的384号窖穴堆积粟的厚度为2.9米,据计算,当时堆积粟的体积约有10 立方米,折合重量约为13.82万多市斤。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与实际存在的有误差,但储量以10万斤计,应该是可信的。在同一时期的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年代相近的粟遗存,出土的农业工具有类似磁山文化的石磨盘、石磨棒、石铲和石镰等,且制作更为精细工整。虽然20世纪70年代发掘裴李岗遗址时没有直接发现粮食遗存,但后来在发掘属于裴李岗文化的新郑县沙窝李遗址以及再次发掘裴李岗遗址时,都发现了粟遗存,说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粟。沙窝李遗址在第二文化层距地表0.5米深处,发现一片比较密集的粟的炭化颗粒,面积约0.8—1.5平方米。
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井的发明,古人也归功于黄帝。如《世本》说:“黄帝见百物,始穿井。”《易》井卦释文引《周书》云:“黄帝穿井”,等等。中国史前农耕聚落分布,每每呈现出沿小河而居的特点。它反映出早期农业在水的利用方面对于河流的依赖。中国的河流水系星罗棋布,大河的支流、小溪纵横交错,它为史前沿河而居的先民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然而沿河而居必然限制人们的活动空间,束缚农业生产的规模。井的发明改变了农业对于河流的依赖,使得农业生产规模空前扩大。同时聚落的分布可以不受河流的限制而获得扩展。依据考古发现,水井最初出现在河姆渡遗址第1—2层相当于松泽文化下层的时期,其14C测定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这里是长江三角洲水位较高的沼泽地带,无需深挖即容易见水,这里首先发明井不足为奇。而水位较低的黄河流域,开凿水井难度较大,而水井对于农业的意义远非长江三角洲的水井可堪比拟。但大约到距今5000—4000年的时候,黄河流域的龙山时期文化遗址普遍发现有水井,它表明水井在黄河流域的经济生活中已发生了显著的效用。如河南洛阳矬李遗址和河南汤阴白营遗址发现的古井,距今约四千多年,基本上与黄帝时代相符。
黄帝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人们摆脱自然以及与自然现象作斗争的能力,增强了部落的整体实力,使整个部落越来越强盛,为后来统一中原各部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黄帝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还规定了中国文化后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形成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独特的中华文明。

⑧ 中国的历史的全过程

中国历史悠久,常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距今约170万年。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中国大陆官方通常认为夏、商、周三朝是奴隶社会时期,秦朝正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直到清朝灭亡,之后是民主时期的开始,而大陆之外的地区对“封建”的概念和秦至清的社会性质划分并不相同。从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帝制国家。秦朝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受到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极大影响,佛家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但达不到基督教对西方那样的影响,中国历朝政治方针受儒家影响最深。而汉字也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一种文字有不容易改变字体的特点,中国各个地方的语音虽然不同,但对这种文字的理解是相同的,所以汉字也成为中国统一的一种有力的工具,而最先是秦始皇下令统一中国的文字。 元谋人是中国远古遗存中目前所见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这些都是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中国猿人时期——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 河套时期——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20至10余万年前 山顶洞人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至2万多年前 彩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黑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形成于四五万年前的彩陶文化时期,中心区域分布在陕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以原始农业为主。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到了黑陶文化时期,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形成,农业和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制陶、冶铜等手工业的工艺水平也逐渐提高。大汶口文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在此期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文明的中心地带。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而且这时也开始利用蚕丝。 [编辑] 神话传说 主条目:三皇五帝 后人所绘的黄帝像在中国神话中,中国最早有三皇五帝,三皇有争议,有说伏曦,神农,燧人,五帝也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在上古时期,现中国区域有3个最大的部落,华夏部落,两昊部落和三苗部落,相传蚩尤是两昊部落最后一个首领,在涿鹿大战中被华夏部落的炎黄二帝打败,在尧舜时期,华夏部落数次大规模征伐远在南方的三苗,最终使苗民臣服,此是后话. 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和玄孙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舜。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然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根据香港中学课本所述,启是被推举为领袖),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持续了400多年,在最后一个夏朝君主——桀末期,东方商族首领成汤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商朝。 [编辑] 先秦时期 [编辑] 三代 主条目:夏朝、商朝、周朝、西周 甲骨文最早的朝代夏朝约在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由于这段历史没有文字性文物印证,所以只能靠后世的记录和出土文物互相对照考证,部分学者认为河南二里头遗址可能就是夏朝的遗存,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根据文字记载,夏朝有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不过之后的商朝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历史时期,存在于前16世纪到约前1046年。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由于荒淫无道而被汤推翻。而商代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了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奴隶主王朝的规模。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子或传弟,多按年龄的长幼继承。 与此同时,黄河上游的另一个部落周正在逐步兴起,到了大约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之后周朝的势力又慢慢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周王朝依然是奴隶主以及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诸侯)。到鼎盛时,周朝的影响力已经在南方跨过长江,东北到今天的辽宁,西至甘肃,东到山东。周朝时的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编辑] 春秋战国 主条目:周朝、东周、春秋、战国 (中国) 先师孔子行教像,为唐朝画家吴道子所画前770年,由于遭到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此后,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小国(诸侯国),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合称春秋五霸。到了前546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争霸基本结束,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前403年,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再加上被田氏夺去了政权的齐国,和秦、楚及燕,并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正式开始。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战国开始划为封建社会,然而大部分西方及台湾学者却又将之划为封建社会的崩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最后终于在前221年消灭其他六国,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儒家(伦理)、道家(自然)、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科技)、众、杂、农家(农业)、小说家(小说)等。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孔子编成了诗经。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首次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能制造精良的战车与骑兵,同时此时中国的冶金也十分发达,能制造精良的铁器,在农业上出现了各种灌溉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为以后人口大大膨胀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华文化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 这一时期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夏朝发明了干支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测日影来确定季节;春秋时期确定了二十八宿;后期则产生了古四分历。 [编辑] 秦汉时期 北京八达岭长城主条目:秦朝、汉朝、西汉、新朝、东汉 前221年秦灭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由于秦王嬴政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直至千世万世。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郡县制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道路,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有名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其意见,下令焚书坑儒(有部分学者对这一行为是否确实存在有争议),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部分史学家对以上事件存有怀疑,认为由于秦始皇的一系列激进改革得罪了贵族,平民无法适应,才在史书上留此一笔。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即位。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此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楚汉之争至此结束。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西汉发展到了一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的发展延续了西汉的传统,此时出现了天文学家张衡。汉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训,显得相当开明,当时佛教通过西域到达中国,在河南洛阳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⑨ 中国历史年纪表详细记事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一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东晋灭吴
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四、 近代史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五、 现代史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改革开放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⑩ 中国历史书(超详细)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先秦是指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这段历史。原始社会时间很长,但无文字记载,其间经过原始的群居生活到氏族公社的出现。原始群居生活的标志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以及山顶洞人,这几种文化的历史跨度从距今170万年前到1万8千多年前之间。而氏族公社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化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居民大多过着定居的生活。进入阶级社会后,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先秦是中国历史上自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天下归家”,父子相传、兄弟相传成为制度,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成为现实,标志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开始。奴隶社会经历过夏(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商(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三个历史阶段,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战国(公元前475~前221)之间演进成封建社会。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孔子、老子等人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春秋时期的诸侯称霸和战国时期的七国争雄,客观上都为秦的统一创造了历史条件。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诸侯争战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公元前221~前206)。秦始皇着手集中权力,宣布自己为始皇帝,并以后世子孙代代相承,进一步确立了父传子的世袭制度。
继秦之后,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相继建立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和东汉(公元25~220),统称汉。汉承秦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序。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秦始皇统一中国及秦王朝的建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秦汉时期建立和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及诸如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一直为后世帝王的专制统治所效法。秦汉以后沿袭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基本上是秦汉时期建立起来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西汉出现了文景之治那样的盛世。汉武帝后,在与西域及相邻的中亚诸国的交往中,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秦汉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较发达的时代。董仲舒之后,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司马迁的《史记》,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以及数学的《九章算术》,医学方面的《黄帝内经》等,均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蔡伦的造纸术,则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这个阶段,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道教则从本土源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豪强地主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加强了自身的力量,酿成封建割据混战的局面。此后历经三国(220~280)、西晋(265~316,见晋)、东晋(317~420,见晋)、南北朝(386~589),凡360余年。其间,三国时魏、蜀、吴鼎足天下,东晋时十六国纷争不已,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长期对峙,除西晋实现短期统一之外,中国基本上处于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西、北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各民族之间的迁徙和杂处促进了融合。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至林邑(越南中部)、扶南(柬埔寨境内)、朝鲜半岛、日本、中亚诸国、大秦(罗马帝国)等地。文化方面,玄学盛行,佛、道二教在相互斗争中蔓延、发展,但统治者一般都保护佛教。文学艺术方面,建安七子、陶渊明等人的诗文,刘勰的文学评论《文心雕龙》,王羲之等人的书法,顾恺之等人的绘画,敦煌石窟等石窟寺艺术,皆为不朽之作。科学技术方面,祖冲之第一个将圆周率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下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则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巨著。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南北重新统一。618年,唐高祖李渊在其子李世民(见唐太宗李世民)支持下建立唐朝(618~907)。907年,朱温篡唐为梁(后梁),是为五代(907~960)之始;约在同一时期,南方出现了或并列或相续的9个小国,加上北方的1个小国,合称十国(902~979)。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进入长期统一,而后又步入短期分裂的时期。从总体上看,这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封建社会一度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其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是中国历史上的高潮时期。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当时在世界上也位于前列。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2000多位诗人的近5万首诗歌。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名家辈出,许多名篇传诵千古。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众多的石窟艺术,均光被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其他如天文、数学、地学、医学、建筑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唐朝皇帝多尊崇道教,但道教主要在上层流行,影响不及佛教。
宋辽西夏金时期(947~1279)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立宋(960~1279),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同一时期,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辽(947~1125);党项人在宋之西北部建立西夏国(1038~1227)。
宋、辽、西夏成鼎足之势。1115年,女真人在北方建立金国(1115~1234)。
金于1125年灭辽,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后逃亡临安(今杭州),长期偏安江南,是为南宋。
宋和辽、西夏、金时期,是中国汉族政权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同时并存,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科技上的成就尤为显著,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三大发明得以实际应用,其中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苏颂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沈括的《梦溪笔谈》,在科技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文化方面,理学盛行,道教、佛教及外来的宗教均颇为流行。文学上出现了欧阳修等散文大家;宋词是这一时期的文学高峰,晏殊、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等均为一代词宗;宋、金时话本、戏曲也较盛行;绘画则以山水花鸟著称,风俗人物画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极富史料价值。
元朝(1271~1368)
1206年,成吉思汗在漠北建大蒙古国,随后向邻境发动掠夺性战争。蒙古军在灭西夏(1227)、灭金(1234)之后,先后三次西征,兵锋直逼孛烈儿(今波兰)和马札儿(今匈牙利),以及巴格达、大马士革城等地。蒙古成为横跨欧亚的大汗国。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崇尚汉法,改革旧制,以开平(在内蒙古)为上都,燕京(今北京)为中都。1271年改国号大元。1279年灭南宋。1368年明军攻入元都,元惠宗退出中原,回漠北,元朝结束。在元朝统治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都先后派使节来到中国。欧洲商人、旅行家、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元世祖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遍游中国许多城市,并在元朝做官,他写的《马可·波罗行记》对元朝的版图、商业、手工业都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记载,吸引了许多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三大发明也于元代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元朝和阿拉伯半岛交往也很频繁,阿拉伯国家的天文学、医学、算学陆续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也广泛传布。据记载,当时还有非洲人在中国居住,元朝也派遣使者到非洲。
元朝社会经济的基本情况是前期恢复和发展,中后期停滞、衰落。由于各民族往来较多,农业、手工业生产各呈特点。商业比较活跃,有统一的货币在全国流通。文化科技面有一定成就。文艺方面以元曲成就较高,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代表作有《窦娥冤》、《西厢记》等。
明朝(1368~1644)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而直揽军政大权。此后,许多皇帝或昏庸、或年幼,大权往往旁落宦官之手。明朝农业较前代有所发展,丝织业、制瓷业发达,采铁、铸铜、造纸、造船等行业也有大的发展,城市商业比较繁荣,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达,与亚非各国、南洋诸国,尤其是与朝鲜、日本等都有往来。航海家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明中叶后,中国曾历受日本、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侵扰。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直至清朝(1662)才由郑成功收复。
明朝科举考试通行八股文,束缚了个人见解。明朝在文化科技上的成就,小说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戏曲有《牡丹亭》,地理学有《徐霞客游记》,医学有《本草纲目》,农学有《农政全书》,工艺学有《天工开物》,文献类书有《永乐大典》,等等,均为经典之作。
清朝(1636~1911)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经多年征战,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灭明。清入关后统治中国268年,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10个皇帝。
清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在康、雍、乾三朝尤达到鼎盛时期。但嘉、道以后,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国力日衰。西方殖民主义者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1839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保护鸦片利益而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史称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的失败,割地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反清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1851年爆发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 1864年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和奕一起在中国办起洋务,史称洋务运动,其政治目的是为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而兴办军工业,客观上却起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先声作用。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影响,知识分子中出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并逐步演化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戊戌维新运动。慈禧太后镇压了维新运动之后,又镇压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随后,慈禧太后也实行新政。但是,腐败的清王朝已经没有回生之力。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清朝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和学者,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魏源、龚自珍、康有为、严复、谭嗣同、梁启超、章炳麟、蔡元培等。他们在总结批判传统学术、接受西学影响、开拓新的研究途径方面作出了贡献。这一时期,出现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优秀小说和《长生殿》、《桃花扇》等优秀戏曲,散文、诗歌、绘画也有较高成就。
清代官方不重视科学技术,这方面的成就不大。只是到了19世纪90年代,由于戊戌变法推行西学,促进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出现,全国许多地方兴办了学堂,至1908年全国学堂已达4.7万多所,出国留学人数也迅速增加。他们大多关心国家命运,热心变革,思想比较开放。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其骨干大多为近代知识分子。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自然科学译著,促进了一批近代自然科学人才的出现,著名的有数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工程师詹天佑等。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突出贡献是统一全国,巩固和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最后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社会经济在康、雍、乾统治时期也有较大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经济也开始产生并获初步发展。但清政府由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部世界尤其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发展茫然无知,被世界先进的历史潮流抛到后面,终于在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社会矛盾。
中华民国(1912~1949)
从清朝灭亡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段历史称中华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缔造中华民国,这是按西方三权分立模式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政权。但是,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等北洋军阀首领篡夺。此后北洋政府(1912~1928)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军阀之间连年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中国的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发起并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击了封建主义。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首先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人的罢工斗争次数增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2位代表,选举陈独秀为书记。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并出席了大会。
1926年6月,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誓师北伐。1928年,北洋政府的统治宣告结束。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针对工农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的“4.12”政变和“7.15”政变,蒋汪合流,国民革命失败。全国政局十分混乱,出现新军阀混战。以后,蒋介石逐步控制了国民党南京政权。
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于1927年领导了南昌起义。同年共产党人又领导了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后,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和解放战争(1945~1949),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解放了除台湾省和若干海上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北洋政府时期,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也有发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当权者逐步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并在30年代以后形成了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家垄断资本。
这一时期,文化上的变化亦很显著。以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标志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文化。此后,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深入人心,白话文获普遍推广,教育、科学和出版,尤其是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