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上有名的战争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⑵ 世界历史上有那些被遗忘的著名战争
改变了历史的,不为正史所载的战争确实存在,越南侵占西沙南沙诸岛时,毛主席曾遣了一支海军,在蒋介石的默许下,经台湾海峡西进,赶走了他们。因当时大陆与台关系尴尬,少有记载。中国远征军也是,但在二战背景下,不知算不算一场战争。
⑶ 世界历史上著名战争
迦太基与罗马的战争!(欧洲人从此有了战略意识)
罗马与埃及的战争!(确立了内罗马的容地位)
法国击败阿拉伯(骑士的首次亮相,并确立了军队的核心)
英法百年战争!(骑士于长弓兵的战争)
欧洲反对拿破仑的战争!(封建和资本的碰撞)
亚历山大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争夺丝绸之路的战争)
蒙古人的扩张(亚洲人的骄傲)
土耳其灭亡拜占庭(一场大屠杀)
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列强的嘴脸,波兰的无助)
英国和荷兰、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英国人锋芒毕露)
英占印度(英联邦基本成型)
美国独立战争(第一个脱离殖民主义的国家)
美国同西班牙争夺古巴的美西战争(机枪第一次投入战场)
一次、二次大战
四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
⑷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 越多越好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
亚述帝国的征服(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68年)
斯巴达克斯起义(公元前73年~公元前71年)
罗马内战(公元前88年~公元前31年)
阿拉伯帝国的西扩(633年至718年)
阿拉伯帝国东扩和北扩(637年至751年)
诺曼征服(1066年)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源平合战(1180年~1185年)
成吉思汗西征(1219年~1231年)
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
旭烈兀西征(1253年~1260年)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1360年~1571年)
帖木尔的扩张(1380年~1405年)
胡斯战争(1419年~1434年)
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
尼德兰革命(1566年~1609年)
英西战争(1587年~1588年)
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1592年~1598年)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1649年)
英荷战争(1652~1674年)
波俄战争(1654年~1667年)
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
西里西亚战争(1740年~1748年)
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2年)
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法国革命战争(1789年~1799年)
拿破仑战争(1799年~1815年)
(滑铁卢战役)
拉美独立战争(1810年~1826年)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5年)
卡洛斯战争(1833年~1840年,1873年~1876年)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美墨战争(1846年~1848年)
意大利独立战争(1848年~1870年)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
美国内战(1861年~1865年)
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
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中曰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美西战争(1898年)
布尔战争(1899年~1902年)
曰俄战争(1904年~1905年)
巴尔干战争(1912年~191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波俄战争(1920年)
苏芬战争(1939年~194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中国抗曰战争(1937年~1945年)
⑸ 一些世界著名战争历史
中文名称: 希波战争
外文名称: Greco-Persian Wars
发生时间: 公元前492~前449年
发生地点: 布拉底 温泉关 萨拉米斯 马拉松
主题关键词: “提洛同盟” 《卡利亚斯和约》 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 保萨尼阿斯 More ...
分类: 外国古代战争
洲: 亚洲 欧洲
国家: 希腊 波斯帝国
相关信息
下层事件: 萨拉米斯海战 马拉松会战
相关人物: 地米斯托克利 大流士一世
事件介绍
事件内容
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前449年,希腊诸城邦联合反抗波斯帝国侵略的战争。 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侵占小亚细亚西部希腊城邦。前513年,波斯占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和海外贸易。前500年,遭受波斯压迫的小亚细亚西部希腊城邦以米利都为中心爆发反波斯起义。雅典和埃雷特里亚城邦派25艘战船支援。起义军一度攻入小亚细亚的波斯总督府所在地萨迪斯,当地希腊城邦乘机纷纷脱离波斯的统治。前494年,起义被波斯军镇压。早有西侵野心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以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起义为借口,出兵远征希腊本土,希波战争爆发。战争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斯军远征连遭失败(前492~前479)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马多尼乌斯率陆海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沿色雷斯海岸西进。海军到达阿索斯角时遇到大风暴,300多艘战船撞毁,2万余人失踪,几乎全军覆没;陆军也遭到色雷斯人的袭击,出师不利,退回小亚细亚。次年,波斯向许多希腊城邦派出使者,索要“土和水”,要求各城邦降服。斯巴达和雅典处死了波斯使者。 前490年,波斯对希腊发动第二次远征。老将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约2万余人横渡爱琴海,攻占并破坏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城东北约40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全城紧急动员,组成约1万人的队伍开赴马拉松迎敌,并派人向斯巴达等城邦求援。斯巴达决定派兵援助,但提出必须月圆时才能出兵。仅布拉底派来援军1000人。9月12日,双方展开马拉松之战。雅典军在米太亚得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战术,一举击败波斯军,取得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鼓舞了希腊人反侵略斗争的必胜信心。此后,双方积极扩军备战。前486年大流士一世死,其子薛西斯一世即位,镇压埃及起义后继续准备出征希腊,下令在圣山半岛底部开挖运河,在赫勒斯滂海峡架设浮桥,在色雷斯屯积粮草,并从被征服地区征集大批兵员。希腊方面,雅典公民大会根据地米斯托克利的提议,决定建造100多艘三层桨战船,把比雷埃夫斯港扩建成坚固的军港。前481年,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30多个城邦在科林斯集会,成立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组建希腊联军,准备抗击波斯再次入侵。 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率军约10余万人、战船1000余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迅速占领北希腊,旋南进至温泉关(德摩比利)。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先期到达的希腊联军约7000人扼守地势险要的温泉关。斯巴达人欧利比阿德斯指挥希腊海军控制阿尔泰米西翁角。8月中旬,波斯军向温泉关发起进攻,希腊守军顽强抵抗两天,波斯军屡攻不克,损失惨重。第三大,当地一希腊人把波斯军引到希腊守军侧后。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情况下,命令联军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率领约300名斯巴达勇士顽强抵抗,直至全部阵亡。波斯军长驱直入,占领中希腊,扑向雅典城。此前,雅典已将成年男子编入军队,将其他居民南撤到特里津城、萨拉米斯岛等地;地米斯托克利说服欧利比阿德斯把希腊舰队撤到萨拉米斯湾,准备决战。波斯陆军进占雅典城后,其海军绕过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湾。9月下旬在萨拉米斯海战中,波斯海军大败,退回小亚细亚。波斯陆军在马多尼乌斯率领下向北退却。前479年8月中旬,波斯陆军南下,与希腊联军在布拉底决战。斯巴达统帅保萨尼阿斯率军约4万人重创波斯陆军,杀死马多尼乌斯,粉碎波斯第三次远征。与此同时,希腊海军在米卡利角给波斯海军以重创。 第二阶段,希腊人反攻节节胜利(前478~前449)波斯军第三次远征失败后,以雅典为首的希腊联军逐渐转入反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企图建立雅典在爱琴海的霸权。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滂,打开通向黑海的通路。同年,雅典联合爱琴海沿岸各城邦组成提洛同盟。前476年,希腊联军在西门指挥下,攻占色雷斯沿海地区、爱琴海许多岛屿和拜占庭。前468年在欧里墨东河口会战中,西门指挥希腊海军大败波斯舰队。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以东海域重创波斯军。同年,双方媾和。雅典全权代表卡利阿斯到波斯首都苏萨谈判,签订《卡利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希腊诸城邦独立。希波战争到此结束,雅典成为爱琴海地区霸主。 战争中,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为保卫国家的自由和独立暂时捐弃前嫌,团结对敌;希腊将领正确指挥,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在马拉松和萨拉米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波斯军队对外进行侵略战争,虽然兵力占优势,但多为被征服民族强征的士兵,士气低落,且劳师远征,补给困难,最终招致失败。
中文名称: 亚历山大东侵
外文名称: Alexander’s Conquests
发生时间: 公元前334~前324年
发生地点: 中亚 印度 波斯帝国
事件介绍
事件内容
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无
公元前334~前324年马其顿王国联合希腊诸城邦对波斯帝国的战争。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喀罗尼亚(今译海罗尼亚)之战(公元前338)中征服希腊,并在科林斯大会上被推举为联军统帅,议决共同征讨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他在巩固盟主地位后,迅即准备东侵。公元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三世以马其顿常备军为基础,并从各盟邦征集步骑兵、弓箭手、标枪手等兵员,组成一支步兵3万、骑兵5000的远征军,爱琴海上还有舰船约160艘。同年底,他授权将军安提帕特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公元前334年初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战争爆发。
波斯帝国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到大流士三世时内政腐败,各行省不断反抗,国势日衰。波斯虽在小亚细亚部署骑兵2万,雇佣兵万余,并有舰船400多艘游弋于希腊、波斯之间的海域,但在马其顿精锐的步兵、骑兵进攻面前却处于守势。
格拉尼库斯之战联军渡过海峡后,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格拉尼库斯河遭波斯军阻击。波斯军以骑兵为第一线,沿东岸部署,步兵为第二线,居高临下,凭岸固守。联军沿西岸展开,步兵居中,两翼为骑兵,亚历山大指挥右路,以中部先头骑兵一部佯动,迂回波斯军左翼。当面波斯骑兵随之向南移动,企图阻止联军渡河。波斯军队形出现间隙,联军乘机过河,楔入敌阵,利用长矛优势猛烈突击,直捣中营。双方骑兵亦展开激战,波斯守军阵势大乱,伤亡甚众,骑兵千余被歼,步兵2000余人被俘,雇佣兵主将门农率残部逃遁。联军仅死百余,首战告捷。联军乘胜沿小亚细亚南下,亚历山大三世以“解放者”自命,先后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等地,然后北上安哥拉(今译安卡拉),寻歼波斯军主力,未果。为解除后顾之忧,切断波斯军的陆海联系,联军经卡帕多细亚高原进入西里西亚东部的伊苏斯(今土耳其杰汉附近),准备继续南下逐个夺取波斯海军基地。
伊苏斯之战 公元前333年10月,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10余万隐蔽集结在索契(今伊斯肯德仑东北)附近。联军开过伊苏斯平原后,波斯军推进至海滨,在皮纳鲁斯河北岸占领阵地,欲断联军后路。亚历山大三世闻讯即刻回师,边行进边展开,抢占右侧高地;主力骑兵涉水过河,猛烈冲击波斯军左翼步兵方阵,直逼大流士三世主营。波斯军左翼动摇,大流士三世仓皇东逃。联军乘势冲杀,波斯军大败,损失步兵、骑兵约10万人。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被俘,全部辎重丢失。联军死450人,伤4500人。此役后,联军取得战争主动权,打开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大流士三世逃过幼发拉底河,收拾残部,同时派出使者请求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之地议和,亚历山大三世傲慢地予以拒绝,其目的在于征服整个波斯帝国。
围攻提尔、加沙 公元前332年初,联军到达滨海要塞城市提尔(一译推罗,今黎巴嫩之苏尔,该城的主要部分在岸边一个小岛上),遭到坚决抵抗。联军无法直接从陆上攻城,遂修筑一长堤与小岛连接,但仍久攻不克。亚历山大三世征集一批船只,加上投降的波斯海军舰船,从海上加强围困,经陆海夹攻于7月间攻陷提尔。8000多提尔人战死,3万多人被卖为奴。联军死约400人。接着,亚历山大三世又围攻加沙达2个月之久,始下,城内男子多战死。至此,联军完全切断了波斯人的陆海联系,夺取了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继而亚历山大三世和平进入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为“阿蒙神之子”(国王)。联军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作为他继续东征的后方基地。
高加米拉之战 又称阿贝拉之战。联军经休整补充,于公元前331年春由埃及出发,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进,寻波斯军主力决战。9月渡过底格里斯河,10月初在布摩多斯河(今大扎卜河)畔高加米拉村以西与波斯军主力对阵。大流士三世在该地集结的军队来自24个部族,号称百万,并有刀轮战车200辆,战象15头。联军仅有步兵4万,骑兵7000人,成纵深梯次配置,展开正面不到敌阵正面的一半。波斯军依仗兵力优势,先以左翼骑兵实施大迂回,卷击联军右翼,接着出动战车和中路骑兵迎击联军步兵方阵和先头骑兵的正面突击,一部楔入联军队形,步兵方阵在后跟进。与此同时,波斯军右翼全线出击。联军紧缩队形,避敌锐势,以一线骑兵与敌交锋,标枪兵以齐射杀伤敌战车驭手和马匹,并以部分兵力袭击迂回之敌的侧后,纵深部队阻击迂回和楔入之敌。双方进行了激烈的骑兵战和肉搏战。联军骑兵主力纵队利用缺口神速楔入敌阵,直逼大流士三世大营。大流士三世遁逃,其左翼动摇。联军追杀一阵后返回,配合步兵方阵和左翼部队夹击波斯军右翼。波斯军溃散。联军追杀至阿贝拉(高加米拉东南约25英里)。波斯军损失数十万人,其残部逃往米底山区,从此一蹶不振。联军乘胜南下夺取巴比伦,占领波斯都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毁了大流士三世政权,掠夺大量金银和其他战利品。公元前330年夏,亚历山大三世引兵北上追击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被其部将谋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
转战中亚和进军印度 亚历山大三世率兵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帕提亚(安息)、阿里亚、德兰吉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沿途不断遭到土著部落的袭击。亚历山大三世在中亚细亚征战近3年,残酷镇压粟特人的武装反抗。公元前327年春末,远征军离开巴克特里亚,分兵沿考芬河(今喀布尔河)经开伯尔山口向印度河进军,沿途攻城夺寨,到达印度河上游与五河地区(旁遮普)。
希达斯佩斯河之战及班师 公元前326年4月,联军由布塞法拉城抵达希达斯佩斯河(今杰赫勒姆河),同波鲁斯王国军队隔岸对峙,并进行渡河作战。此役波鲁斯损失步兵近2万,骑兵约3000,战车全部被毁,波鲁斯国王率部投降。联军步兵、骑兵损失数百人。联军继续东征,最终进至希达斯佩斯河畔。鉴于官兵厌战,加上当地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亚历山大三世被迫决定撤退。经休整,除留守一支队伍外,其余分陆、海两路向西撤退。将军奈阿尔科斯率海军从印度河口西航,亚历山大三世率陆军途经格德罗西亚大沙漠西撤。公元前324年,陆军回到波斯波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后返抵巴比伦,东侵即告结束。
亚历山大三世东侵是一次掠夺性远征。行程逾万里,历时整十载,灭亡了波斯帝国。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由于缺乏巩固的基础,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三世病逝后,帝国迅即瓦解,但它对古代历史和东西方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历山大三世是古代著名的战略家,他孤军深入,以进攻为主连续战斗,进行了数以百计的抢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沙漠地和平原地作战,多次以速决战制胜优势之敌。在诸兵种特别是骑兵的运用,陆海军协同作战、进军路线选定、战斗队形编成、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为古代军事学术史写下了新的一章。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参看罗马帝国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他们也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帝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帝国新的一部分。公元3世纪后,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而在公元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也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古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土崩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地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486年,那一年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公元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低地国家、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编辑]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参看查理曼帝国
公元840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编辑]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年~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公元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编辑]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参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帝国徽章自奥托一世(奥托王朝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然而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十六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编辑] 与拜占廷帝国的关系
[编辑] 法国大革命与帝国覆亡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热诚」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於次年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於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 (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编辑] 历史学家的两种说法
有人认为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法兰克帝国。
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力图把英国人从法国西南部(基思省)驱逐出去,从而消除英在法境内的最后一个堡垒,而英国则力图巩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夺回早先失去的诺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国的其它一些地区。英法两国对佛兰德的争夺,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佛兰德形式上是处于法国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却是独立的,并且与英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英国的羊毛是佛兰德毛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觊觎法国王位。德国封建主和佛兰德站在英国一方,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由国王指挥,其主体是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士部队。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武装(见骑士军)组成。
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 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和基思。在斯吕斯海战(1340)中,英军重创法军,夺得制海权。经过1346年8月的克雷西会战,英军又取得了陆上优势,并在长达11个月的围攻之后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此后,两国休战将近十年(1347—1355)。接着英国又发动进攻,占领了法国的西南部(基思和加斯科涅)。在普瓦捷战役(1356)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的横征暴敛和遍及全法国的经济崩溃,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艾蒂安·马塞尔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和扎克雷起义(1358)。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签订条件极为苛刻的和约——从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 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武装,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B.迪盖克兰这位有才略的军事长官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法军对炮兵的使用有利于军事行动获得成功。英国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来)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当时,法国国内也开始出现群众骚动。
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 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开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赞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居民身上。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 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底)。游击队给法军很大帮助:他们设置埋伏,捕捉征税者,消灭敌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在征服地的后方留下大批驻防军。1428年10月,当英军与勃艮第派攻下法军占领区以外的最后一座坚固要塞奥尔良时,法国的民族解放斗争愈加高涨。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在她的指挥下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1429.5)。1437年法军攻下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吉耶讷。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点评: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统一法国的历史性进步过程即告完成。在英国,百年战争暂时巩固了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从而延缓了国家权力集中的进程。百年战争展示出英国的雇佣军优越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武装,从而迫使法国建立了常备雇佣军。这支雇佣军效忠于国王,在组织、军纪和训练方面均具有正规军的特点。王权与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的市民的联盟,是雇佣军的政治与财力基础。战争表明,骑士重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作战的弓箭兵的作用则得到了提高。在战争中出现的火器虽然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战役当中去。战争性质的改变及其转化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
⑹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战争世界历史上有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
亚述帝国的征服(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源平合战(1180年~1185年)
成吉思汗西征(1219年~1231年)
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
旭烈兀西征(1253年~1260年)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1360年~1571年)
帖木尔的扩张(1380年~1405年)
胡斯战争(1419年~1434年)
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
尼德兰革命(1566年~1609年)
英西战争(1587年~1588年)
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1592年~1598年)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1649年)
英荷战争(1652~1674年)
波俄战争(1654年~1667年)
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
西里西亚战争(1740年~1748年)
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2年)
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法国革命战争(1789年~1799年)
拿破仑战争(1799年~1815年)
拉美独立战争(1810年~1826年)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5年)
卡洛斯战争(1833年~1840年,1873年~1876年)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美墨战争(1846年~1848年)
意大利独立战争(1848年~1870年)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
美国内战(1861年~1865年)
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
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中曰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美西战争(1898年)
布尔战争(1899年~1902年)
曰俄战争(1904年~1905年)
巴尔干战争(1912年~191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波俄战争(1920年)
苏芬战争(1939年~194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中国抗曰战争(1937年~1945年)
⑺ 外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
提问
网络知道
十分钟内有问必答
立即下载
外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
那些大型的
我来解答
推荐回答
1 古代埃及与赫梯战争
2 亚述战争
3 美塞尼亚战争
4 希波战争
5 伯罗奔尼撒战争
6 亚历山大东征
7 布匿战争
8 斯巴达克起义
9 高卢战争
10 罗马内战
11 犹太战争
12 罗马波斯战争
13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
14 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
15 诺曼征服战争
16 十字军东侵
17 英法百年战争
18 扎克雷起义
19 沃特·泰勒起义
20 胡斯战争
21 玫瑰战争
22 土耳其的扩张
23 意大利战争
24 德意志农民战争
25 伊土战争
26 胡格诺战争
27 荷兰独立战争
28 英西加莱海战
29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30 30年战争
31 英国内战
32 英荷战争
33 俄波战争
34 奥土战争
35 北方战争
36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37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38 七年战争
39 俄国农民战争
40 美国独立战争
41 俄土战争
42 法国革命战争
43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44 拿破仑战争
45 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
46 博罗季诺会战
47 第二次美英战争
48 希腊独立战争
49 英缅战争
50 爪哇人民起义
51 英国阿富汗战争
52 祖鲁战争
53 美墨战争
54 意大利独立战争
55 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
56 克里米亚战争
57 印度民族大起义
58 法越战争
59 美国内战
60 普奥战争
61 奥意战争
62 古巴30年解放战争
63 普法战争
64 巴黎公社起义
65 英埃战争
66 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67 菲律宾独立战争
68 美西战争
69 英布战争
70 日俄战争
71 意土战争
72 巴尔干战争
73 第一次世界大战
74 凡尔登之战
75 日德兰海战
76 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
77 俄波战争
78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79 西班牙内战
80 日本侵华战争
81 第二次世界大战
82 德国闪击西欧
83 日本奇袭珍珠港
84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85 诺曼底登陆战
86 莱特湾大海战
87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
88 中东战争
89 朝鲜战争
90 古巴革命战争
91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92 越老柬人民抗美战争
93 印巴战争
94 越南统一战争
95 越南侵略柬埔寨战争
96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97 两伊战争
98 英阿马岛战争
99 海湾战争
100 前南斯拉夫内战
⑻ 世界历史上10大以少胜多的战役
1、克雷西战役
克雷西会战也叫克雷西战役 (Battle of Crécy),发生于1346年8月26日,英军以英格兰长弓大破法军重甲骑士与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战便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役。
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9000人渡海侵入法国。法王腓力六世将兵三万余人迎敌。 八月,双方战于克雷西。此役,英国长弓手起了关键作用,接连打退了法军的十五次冲锋。法军则伤亡惨重,腓力六世受伤,被迫退兵亚眠。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
此战法军伤亡万余人,英军伤亡则不到二百人,堪称世界战争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克雷西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阿金库尔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坎尼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苏斯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萨拉米斯海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巨鹿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官渡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赤壁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淝水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合肥之战
⑼ 世界近代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战争
从17世纪抄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到20世纪袭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界历史,属于世界近代史。这是一个封建主义日趋衰败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阶段。由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猖獗,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曾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战争。其中不少战争严重影响过人类社会的发展,比较著名的战争有:美国独立战争,英马(印度马拉塔)战争,法国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第二次美英战争,高加索战争,希腊独立战争,英缅战争,阿尔及利亚抗法战争,卡洛斯战争,阿富汗抗英战争,英国——锡克战争,普法战争,巴黎公社起义,亚齐(印尼苏门答腊北部)战争,俄土战争,太平洋战争,英埃(埃及)战争,希土战争,美西战争,美菲战争,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等。
⑽ 世界历史重要战争
1、马拉松之战 马拉松战役是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战争。波斯军队共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仅阵亡192人。在此役中,雅典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促使了希腊各城市国家之间的团结,结成了三十个国家的同盟,加强了反对波斯帝国的力量;希腊各城邦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光辉无比的成就而言,马拉松战役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的台阶。
2、阿克提乌姆海战 公元前31年9月2日的阿克提姆海战,是古代世界发生在地中海重要的海战,是古罗马皇帝屋大维与安东尼及埃及女王的决战,在此役中,曾经无比发达的埃及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埃及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屋大维的胜利,则使他顺利地成为了罗马的救星,之后更建立了古代史上一个最庞大的帝国--罗马大帝国。阿克提姆海战的意义是深远的,因为这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强烈碰撞,此战的胜败决定了双方谁将成为谁的行省,对历史走向有长远影响。
3、怛罗斯之战 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安西都护府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的一场遭遇战。这是阿拉伯与唐朝多次边境冲突以来,唯一的一次取胜。但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并继续扩张。怛罗斯之战对唐朝与整个东亚地区而言,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原本志在经验西域的大唐,至此进入衰退通道,逐步的无力联通内亚。崛起的吐蕃、复兴的突厥,以及内地的藩镇叛乱,都在一步步蚕食大唐的资源与根基。
4、君士坦丁堡战役 公元前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战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欲消灭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此役在整个战争史上来看,都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要塞攻防战。此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胜利,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从此覆灭。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即是欧洲旧有宗教秩序的结束,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落幕,文艺复兴时代的开始,以及大炮与火药的广泛使用。此役切断了连接欧亚两洲的主要陆上贸易路线,令很多欧洲人开始认真考虑经海路到达亚洲的可行性,最终促成欧洲人发现新大陆。
5、英西海战 公元1588年开始的英西海战,在某种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为报复伊丽莎白对玛丽的处决,在得到西克斯图斯五世的支持后便侵略英国,但声名显赫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大败,而英军大胜。此役英军的以弱胜强,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打破了西班牙舰队在大西洋独霸的格局,英格兰开始掌握主动权,一直到1589年的科伦纳-里斯本海战局势被西葡帝国扭转。
6、美国独立战争 公元1775年,随着莱克星顿小镇的一声枪响,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这场持续了8年之久的民族解放战争,最终以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破产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告终。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此外,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7、滑铁卢战役 公元1815年发生的滑铁卢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由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与第七次反法联盟军队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一次决战,此役可以用“时间短、影响大、结果出人意料”这12个字概括,最终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它结束了法国自大革命以来二十多年对外战争的结束,使拿破仑帝国时代退出历史舞台,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8、色当战役 公元1870年发生的色当战役处于当时的普法战争时期,在此次战役中,普军大胜,并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其麾下军队。被俘的消息传到巴黎之后,法国革命爆发,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一个新临时政府。色当战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及其盟军的胜利,它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标志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日耳曼民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对马海战 公元1905年发生的对马海战,是日俄战争中两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所进行的一场海战。此战中,日军大获全胜,而俄军几乎全军覆灭。对马海峡海战是近代海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它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将大炮巨舰主义推向颠峰;使得处于世界前列的俄国海军一蹶不振,海战的失败动摇了俄国沙皇的统治。
10、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战争分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