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误解的历史:为什么说中国古代从来就没有过“宰相”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朋友对“宰相”这个词肯定不会陌生。“宰相”在中国古代朝廷中所拥有的权势仅次于皇帝,经常被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本鬼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件事:“宰相”在中国古代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
“宰”在上古时期指的是负责宰杀活物的祭司,后来逐渐演变为世俗官员的名称。周朝时便有负责全国政务的太宰、负责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城邑事务的邑宰等官员名称。“相”则有“辅佐”的意思。“宰相”一词的本意即为辅佐君主的官员。
最有名的“太宰”——周公
“宰相”最早出现于《韩非子·显学》中的“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一句。不过这里的“宰相”是国家政务官的统称,与“猛将”所指的军事官员相对应。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宰相”一直就没有成为正式官职名称。
韩非
秦朝与汉朝前期,“宰相”主要指的是“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地位尊崇者称为“相国”)的权势最大,拥有皇帝平行的权力和机构,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次上朝的时候,皇帝都要专门起身向丞相行礼
汉武帝正式建立“内外朝制度”之后,国家大事的决策权从外朝的丞相转移到了内朝的尚书台。丞相的地位和权力便日渐衰落,连名字都被改了。而领导尚书台的大将军加尚书令则成为全新的“宰相”,这情况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
汉武帝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丞相一度“死灰复燃”,具体可见本鬼之前的文章《三国的“三大巨头”是如何应对“死灰复燃”的丞相制度?》。不过这个时期的丞相只是一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临时性措施,三国后期“丞相”再次被取消。
三国时最著名的宰相
晋朝建立之后,“宰相”开始由之前的“正副两相制”向“多相制”转变。两晋时期,所谓的“三司八座”、“门下三省”等等机构的最高长官都可以参与国家大事,皆可被称为“宰相”。不过由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制不断变化,“宰相”的名称和权力也是不断变化,未能形成定制。
晋朝宰相——谢安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在前朝的官制基础上正式建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隋称内史省)的长官中书令(隋称内史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隋称纳言)、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与左右仆射正式成为隋朝与唐朝初年的新“宰相”。
唐朝“贞观之治”后,“政事堂制度”逐步建立,原来的三省演变为政事堂的附属机构,处理国家大事的主要权力基本由政事堂控制。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之后,只有被允许出席政事堂会议的官员才可以被称为“宰相”。
经过唐末五代的演变,到了北宋时期正式建立了“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政事堂)的正副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枢密院的长官枢密使、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的长官三司使成为新的“宰相”。
与宋朝几乎同时,辽朝的“宰相”也出现了全新的演变。辽朝最高权力机构为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分掌军事和政务。另外,北南枢密院又各分为北南两个宰相府,长官名为宰相。辽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将“宰相”作为正式官名的朝代。
元朝在借鉴唐宋官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中书省为核心的中央行政体系。中书省的中书令(一般由皇太子兼领)、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等都可以算是“宰相”,高峰时的宰相数量多达到了十几人。
忽必烈
明朝初年继承元朝的制度,继续以中书省的各个长官为“宰相”。但是到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胡惟庸案”为借口,正式废除了中书省,由皇帝直辖六部,决断一切国政。此后“宰相”在名义上被正式废除。
明太祖
不过“宰相”虽然被废除,但皇权的“无限责任”与皇帝的“有限精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失。于是明成祖登基后正式建立了“内阁制”,内阁的成员为“大学士”。后来“内阁”在实际上已经演变为“宰相机构”,内阁大学士也就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内阁制”,大学士依然为“宰相”。但清朝前期的大权却主要集中在议政会议和南书房手中。雍正七年(1729年),“军机处”正式建立并很快成为实际上的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军机处的军机大臣成为清朝实际上的“宰相”。
军机处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发起了所谓的“预备立宪”。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废除军机处,开始实行近代意义上的内阁制度,任命总理大臣掌握行政权。中国传统的“宰相”就此终结,而与“宰相”相伴几千年的君主制也在几个月后走向终结。
㈡ 有什么史实被世人误解得面目全非
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这件事在历史上其实是没有的,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情节具有虚构,所以并非史实,但是很多人都相信了,而且崇拜这一名猛将
㈢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被误解的优秀人物
秦始皇被后人误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做了焚书坑儒的事情,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天下的伟大君王,不仅在文字、货币、度量衡上面进行了统一,而且在加强集权、巩固国防上面也是非常优秀的君王。最主要的是他当年焚烧的是蛊惑人心的书籍,坑杀的那些所谓的儒生也只是几个江湖骗子而已,背上千古骂名确实是被误解了。
李鸿章因为老是签割地赔款的条约而被骂为卖国贼,但实际上他只是在为某些人背黑锅而已。当年的清朝是打不过西方列强的,割地赔款也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已。表面上看李鸿章是在签署不平等的条约,但实际上他也在为维护清朝的利益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实真正的罪人是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李鸿章只是一个替罪羊而已。
㈣ 那些被误解的历史,多少
殷纣王:他给人的大部分其实是来源于《封神榜》这一文学作品,而他在文中版的定位是一个暴虐昏庸无权能的反派,这就导致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几乎都是暴君、昏君,但事实上,他应当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他在登基的时候商朝本就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却刚好撞上了那个时候。当然这些不免也有我个人的主观思想。还有就是,最好可以把题目再补充一下,毕竟历史的长河究竟有多少秘密被掩盖或扭曲谁也不知道。网页链接
㈤ 罗文兴的《被误解的中国历史》,
这篇文章是我所见最最恶心的汉奸文章,毫无疑问赵狗和秦桧就是杀死岳飞的凶手内,两者狼容狈为奸自毁长城,看看北伐的情况就知道,当时所谓岳家军孤军深入的问题是这两个狗贼勾结的结果,北地义军风起,金狗已经失去了对中原的控制,更何况岳家军孤军在外仍然连战连捷,所败都是这个狗屁作者所说的金军精锐,之所以最后功亏一篑,都是后方两狗一个担心和谈失败相位不保,一个担心功高震主威胁帝权,最后勾结起来12道金牌毁掉了汉人复兴希望,最后在风波亭杀害民族英雄,所谓保全岳云性命更是胡说八道,这个不过是秦桧明知岳云必死而故意以退为进,诿过他人的把戏,正像莫须有的说法一样,都是把赵狗推出来挡箭,发这种帖子简直是令人发指,一个民族不是靠偏安来保全,历史证明,偏安南方必败,南宋南明都是如此,汉民族的命运正是因为有了像作者这样的汉奸才会从世界顶端步步沦落,即使现在亦不复汉唐盛景!
.何为被误读的历史?是你要误导历史吧!哗众取宠,卑鄙无耻,将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变成一个短视的武夫,将一个毁掉民族精神人人皆可食其肉的汉奸变成所谓"远见卓识"政治家,就是这个所谓作者的写作目的吗?
㈥ 中国历史上被误解的皇帝有哪些
商纣王,隋炀帝,冉闵,等等。
㈦ 什么是被误解的中国
在近三十年中国再次崛起的同时,新一代史学家对明清经济和社会的研究,也出回现很多新发答展。这些史学家提出不少崭新的见解,反驳许多关于中国明清时代的传统观点——像闭关锁国、重农轻商、抑制市场、轻视科技、缺乏产权保障及法治精神等,都被他们质疑或否定,然后对明清历史作出了新的评价。这些新经济社会史的研究成果,对我们了解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有很大帮助。……可惜的是,中国新经济社会史的观点,仅于大学学术界中流传,或者应该说是部分大学学术界中流传。再加上很多中国新经济社会史的著作,都是英文写,只有部分被翻译成中文。因此一般人对中国新经济社会史都不大认识,而中小学的中史教科书,也没有提及这些新观点。本书的目的,就是把新一代中国史学家近二、三十年的研究硕果,综合起来介绍给大众读者,也即是所有关心中国的过去和将来的读者们,包括学术界和非学术界的人士,希望大家能够用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来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