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美国学生世界历史pdf

美国学生世界历史pdf

发布时间:2021-02-09 14:12:43

『壹』 AP是学美国历史好,还是学世界历史

你是希望用AP申请学校还是用来换学分?如果换学分的话建议你别考了,换过去也省不了多少钱,而且从基础课学比较容易适应,一上学就跳过基础可能适应不好,如果你要申请用的话还是学美国历史吧

『贰』 美国中学生的课程表 急急

嗯。好。第一堂课:ESL第二堂课:数学(根据每个人不同会安排不同等级的数学课)第三节课:SOC HELP/Study Skill(隔一天上一次,这是帮助主科的副课)第四节课:历史(分别学习2年的世界史和美国历史)第五节课:英文(每个年级读的书不一样。读书为主,很少写作文)第六节课:吃饭(我没怎么选择一些兴趣课)第七节课:English HELP(英文帮助)/GYM(体育课)第八节课:science HELP(科学课帮助)/Science LAB(科学实验课)第九节课:科学课注:那些HELP的课程都是自己选择的,可以换。你觉得需要就可以申请。当然,只对ESL的学生开放(ESL: 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科学课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是不一样的。一般(我们学校)九年级:生物Bio十年级:Earth Science十一年级:化学十二年级:物理(注:十年级的Earth Secince是根据你在Middle School有没有学过或者是数学好不好来决定的,一般只是一部分学生会上。)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我的课表。我们学校还有一些比如说:家政课、商业课,就是说对经商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去上、服装制作、音乐制作、网页制作、报纸制作、印刷、发行、电脑修理很多很多。希望我的资料可以帮到你^w^

『叁』 世界历史上除了中国还有哪些著名的学生运动

1964年,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的学生在“公民参与的民主”的口号下,反对校方家长式的管理及陈旧的校规,发起“言论自由运动”,拉开了学生运动的序幕;

1965年,美国密根歇大学发起反对越战的运动,哥伦比亚、哈佛、耶鲁等名校学生积极响应,形成遍及全国的学生反战运动;

1966年,在西德、法国、英国等国也出现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

1967年,西德学生运动广泛开展,出现高潮;

1968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占领学校的几座大楼,抗议学校为越战服务的研究项目和种族主义政策,学生与军警发生冲突,引发全国性的抗议运动;

1968年5月,法国爆发波澜壮阔的“五月事件”,一千万学生、专业人士还有工人走上街头,引发全国性的罢课、罢工,巴黎街头出现像1789年大革命和1871巴黎公社那样的街垒和巷战,整个社会达到了革命的临界点;

1968年3-10月,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学生罢课、上街,抗议越战;

1968-1969年,意大利的学生和工人运动掀起高潮,出现“火热的秋天”(Hot Autumn)

1968-1969年,北爱尔兰学生要求民主,导致内战;

1970年5月,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入侵柬埔寨为导火索,美国学生反战运动达到高潮,全国罢课学校900余所,一半以上的高校教师和学生参加这一运动,学生运动达到顶峰……

这场几乎是突如其来的、席卷西方各国的学生运动的风暴,虽然是由“自由言论”、“公民参与民主”、反对越战、反对旧的教育制度等具体原因所引发的,但是运动本身带有十分鲜明的反对现代文明的色彩。学生运动的狂飙掠到之处,原有的社会伦理道德、行为准则、生活态度、生活内容,甚至举止行为和基本价值观都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批判。传统意义上的西方生活方式(westen way of life), 传承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深得基督教精神的熏陶,在近代又历经人文主义精神的浸染和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洗礼才熔炼成型,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构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受到如此强烈的冲击,这本身就昭示着一个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时代的来临。为了深刻理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给这场学生运动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让我们首先把历史的镜头拉开、放大,聚焦于它所发生的那段历史,鸟瞰整个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The Sixties)在西方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它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30多年,但至今一提起“60年代”,还会在许多西方人心中激起强烈的感情冲动。对于那些当年曾是学生运动的参与人,现在已成为他所反对过的那个制度的维护者的成年人来说,“60年代”是一个激荡的岁月,不仅给他留下一片与其青春融为一体的抹不去的回忆,也留下了背负一生的沉重思考;而对于“6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人来说,60年代也并不遥远,因为他们今天生活的许多内容、许多方面就源自于那个时代。

历史意义上的年代并不一定完全按时间的纪年划分。历史含义上的“60年代”始于50年代末,以新左派运动的兴起为起点,止于70年代初,以“黄金时代”终结、各种社会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标志,在西方有“漫长的60年代(long sixties)之说。 在这里“漫长”的含义不仅是因为它在时间上超过了10年,更主要的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发生了许多在内在逻辑上相通,但色彩缤纷、表现各异的事情,包括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学生运动、女权运动、环境保护运动、流行音乐兴起、家庭和社会关系变化、性观念革命、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后现代思潮崛起等等,林林总总,五光十色,不仅给这个时代留下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的深深的印记,而且,它们作为60年代的一份精神遗产,超越时间的界限,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展、延伸,直接影响着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

『肆』 在哪里可以找到或是下载到,如何跨入美国名校这本书我找了老半天都还没找着,请各位帮帮忙!

哦,他们的论坛关闭啦,在大更新呢,到时好了你就可以看到啦

不过我这里有第一章,给你看看吧。

第一作者送给读者的话:你不需要找任何中介或者留学咨询公司帮助你办理申请。
如果你认真看完了本书,你觉得你已经理解了其中所有内容,并且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完成所有的工作,那么你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能帮助你达成留学梦想的人,你不需要找任何中介或者留学咨询公司帮助你办理申请。

前言
第一章 从失败谈起 第二章 决定留学前的思考
第三章 如何收集,判断,分析留学信息
第四章 申请环境和趋势分析
第五章 提升背景竞争力
第六章 留学申请自我定位、选校
第七章 什么是最优秀的申请文书 第八章 如何与教授和目标学校沟通和自我推荐
第九章 如何以策略性方法跨入世界名校之门
第十章 新的开始

前言
阅读准备本书适合已经对申请手续工作有初步了解的读者。如果读者对申请手续和基本要求一无所知建议读者先游览相关学校有关“admission”的网页或者下载“飞跃手册”。本书主要介绍美国名校申请一些从学校网页,留学申请步骤基础介绍书籍,留学中介那里无法获得的信息,方法,和技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后,如按照相关的核心技术要点规划自己的申请准备工作,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资料和信息来源
本书的案例,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美国高等院校,美国教育咨询机构,美国教育出版机构,美国教育部门等权威机构,和之前成功/失败申请者的经验。(注:DiySmart 写作小组并没有发现任何出国中介能提供任何有技术价值的信息,因此,本书制作不涉及任何中介或者伪中介公司服务的宣传。
何谓 “美国名校”
名校的定义一般指 美国US. NEWS TOP 100以内大学。部分条件很好的学生, 更可以把“名校”定义为排名更高的大学。笔者并不很肯定排名本身的价值,因为实际上“学校排名”已经成为媒体抄作和圈钱的途径。笔者相信,“名校”一定不是与中介合作或者以商业利益为招生理由的学校,因此本书不涉及大部分教育出口国家的大学和部分美国大学(一般在top 100之外)的申请的介绍。本书多数的申请案例来之于美国名校申请者。
适用范围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但其他国家也有一些不错的大学如英国的牛津,剑桥, 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香港中
文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等, 他们虽然并不在美国, 但都是在她们所在区域最优秀的学校,因此这些名校的录取和OFFER竞争激烈程度最起码能达到美国top50的水平,所以本书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在申请其他国家的名校也同样适用。
本书写作小组:
Edwin Chen
Delfino Lin
Allan He
MIROSLAVA REICHMAN
Meipin Shen DiySmart Certified Student Mentor

第一章
从失败谈起
中国从来都不缺乏优秀的学生,如果学生的IBT(新TOEFL)成绩和GT成绩不理想,他们自然会埋头苦读把这些数字做到好看为止。如果GPA不够高,学生自然发明去各种各样的算法,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如从读,改成绩,排名证明等方法)把自己的GPA弄到让申请目标学校满意。为了不浪费读者时间,本书先从留学申请中常见的误区谈起,如果你是一名成绩和背景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那么只要你避免犯本章节中提到的错误,你的留学申请是一定可以达到你的条件本来应该得到的结果的。中国学生在申请美国名校过程中有以下常见错误

误区一:在美国做中国的申请
中国和美国存在不同的文化和系统,很多看上去在中国事理所当然的东西在美国却不适用。但由于认识的局限,很多中国学生使用中国的一套去理解和申请进入美国的教育系统,结果当然是不理想的。申请人需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去认识美国的教育系统和录取委员会的工作方式。我们看看几个例子:

案例1a:
在中国金融和经济学是不分的,在国内金融课程的学生毕业拿的是经济学士,而在美国,金融本科一般是很少有的,而且毕业多数是拿管理学学士或者商学士;而在美国,经济学是属于社会科学系,甚少属于商科。由于中国的大学并没有严格分开金融和经济学导致部分学生以为美国也是如此:

AMichael,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国际金融学生(毕业拿经济学学士)GPA 85 - 90(B+ - A-的概念),GMAT 700+ , TOEFL 620+ 外资银行实习经历,教科书助编经验。Michael一开始是希望申请金融硕士,但后来发现美国商学院学费昂贵,于是改变主意申请经济学,由于美国经济学以博士课程居多,Michael希望找到一个好老板拿工资,后期还补了一个1300+ 的GRE成绩,申请了一些包括,George Washington,UCSD, UCLA, UNC等几间top50的名校经济学博士和硕士课程。

由于Michael毕业拿的是经济学学士,按照学校的招生要求, Michael是够资格申请的。然而结果却出乎Michael意料,大部分Michael申请的学校都很冷漠地拒绝或者无视Michael的申请。Michael不服, 发信和打电话去追问原因,其中一个比较有责任心的教授在信中这样回答:

Dear Michael:
Your academic record does not appear to show us that you have acquired enough background for carrying out further researches in advance economics theories.

Michael的申请失败主要是因为没有注意到美国教育系统经济学和金融之间的区别。Michael的大学课程,没有准备如美国经济学本科学生那样有一系列的中、高级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理论课程。因此美国大学的教授看了Michael的成绩单就觉得Michael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不行。 同时,Michael在申请文书中大谈他如何热爱抄股,说自己从小就下股海,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价值10W RMB 的股票投资。这些经历如果用来申请MBA或者金融硕士(MSF)都是很好的,但问题是,经济学的教授并不在乎Michael的“抄股经历”,因为美国经济学教授很少研究个股的问题。

我们的顾问在和学生的沟通中发现,在中国多数好像Michael那样拿经济学学士的金融学生表面上都不具备直升美国经济学博士的资格,我们建议好像Michael这样背景的学生应先申请Applied Economics(应用经济学学生)硕士之后再图攻读博士,或者如果有足够时间,申请前用自己项目背景说服教授自己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并不是成绩单可以表达清楚的。但如果什么都不做,Michael很难单靠成绩单上几门经济学的课程说服教授从众多的真正经济学本科学生中挑选自己的。
还有一种常见的“在美国做中国申请”的错误是:部分学生认为找一个知名或者社会形象好的人写自己的推荐信会很有帮助;因此部分学生千方百计通过关系去找一些国外的亲戚教授或者CEO,议员,律师去帮自己写推荐信。

实际上,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一个本来条件很好的学生错过拿名校录取的机会。
美国的社会文化,和中国的社会文化有所不同,在中国,做事情讲求人际关系,这是很正常的;但美国是一个讲求表面(注意!是表面!下面会提及实际上,申请美国学校,某种关系实际上有帮助的)公平和追求自我价值的社会。利用“关系”去申请学校,美国教授会觉得申请者并不是一个想“fair play”的人。

一些教授,为了显示自己时如何的公平公正,更会在录取委员会讨论上, 痛批那些利用不公平手段申请学校的申请人。

GPA的算法问题同样是一个很大的“美国做中国申请”的错误。
很多学生经常叠叠不休地追问我们究竟那种算法正确-“清华算法” “加权平均”“学院算法”“核心课算法”究竟学生应该用那种算法算自己的GPA呢?

究竟我们能否把政治课的成绩去掉? 我们相信,在国外学习经验比较丰富的顾问,都会觉得回答学生这一类问题是很郁闷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国外学习的过程中从来不需要,也不可能用自己算出来的GPA去申请学校。事实上,美国人不用我们的系统也很少会去关心我们用什么算法去计算我们的GPA。

在美国大学GPA一般是按照“标准化排名”的课程得分然后以课程学分为比重算出的加权平均。由于在中国学校很少用“标准化排名”制度,因此中国学生的大学成绩并不能直接转换为美国的以4.0为A的标准GPA制度。很多不了解中国给分制度的大学,对于中国的部分大学的学分是采取“不参考”态度的。

例如,Harvard一般只会认中国名校的成绩单,如果是普通大学的学生申请Harvard很可能在这个学生的内部申请档案中GPA一项写的是“NA” = Not Applicable。那么清华北大类的学生为什么就不是NA呢,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出国成风,美国很多大学的录取委会都认得这些学校得成绩单。

他们知道,在清华拿90+必然是个了不起得学生;因此,如果申请者得学校不是什么国际知名的学校,申请者不需要去管自己应该用那种算法去算自己的GPA. 注意,我们这里不是说非名校学生GPA不重要,实际上这一类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去应用某些申请技巧。现在一些论坛流行的一种说法: 低GPA+名校比不上高GPA烂校在个别情况中是正确的。具体如何操作请参考第九章“如何以策略性方法跨入世界名校之门”。

以上介绍了三个“在美国做中国的申请”的错误的例子,其实这种错误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留学申请圈子很大,信息过杂。有些论坛的版主或者所谓的“申请专家”自己都没出过国门却告诉学生该如何如何准备申请。

在中国的申请群体,很多流行的留学信息实际上是在我们的申请群体中大部分人想成为事实的信息,而不是真正的信息。例如,有不少学生相信“去了美国再说”(烂学校没关系,以后可以转学,因此去了美国再说)的看法 - 实际上这是有部分无良中介用来哄学生去劣质合作项目的说法;还有类似于美国签证需要“保证金”(其实应该叫“准备金”)的说法和“商科不好拿奖学金”等说法,这些说法虽然不能说都是错误的,只是对于准备申请留学的DIY学生,都是毫无价值的。学生做自己的申请前最好多了解美国那边的实际情况。

问一些做过申请并且已经成功出去的前辈参考意见。最重要是学会如何去找第一手有价值的申请信息(具体方法请看第3章 如何收集,判断,分析留学信息)

误区二:考试,选校,文书,邮寄材料
很多学生觉得申请美国学校无非是“考试,选校,文书,邮寄材料”其他就没什么好做了。实际上,这种说法对于申请美国名校,90%是错的。什么叫 90%错呢?下面介绍一下美国名校的竞争环境。(更详细内容请参阅第4章:申请环境和趋势分析2007)。

9.11事件之后,美国签证非常难拿,加上留学信息普及还不完善,中介也很少去开发美国留学市场,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自己的留学目标定在美国。而且始终还是有一部分人看到了美国大学的好,即使签证不容易过,还是义务反顾申请,最后都拿到了很好的录取结果。在那个时候,因为申请人数很少,美国的教授看到勤劳而没有什么要求的中国学生都当是宝一样留用。后来,英国,澳洲,新西兰等留学热门国家都纷纷向“教育出口化”发展 - 奖学金越来越少,录取要求越来越低”-导致非北美留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几年后,早期去美国名校成功拿全奖的师兄师姐的故事,在中国校园已经慢慢传开,因此申请美国的中国学生逐年增多。加上美国签证,随着9.11的阴影被淡化,
对于中国学生也逐年宽松。现在只要录取学校不是什么烂学校、家里资金比较充裕、签证面见签证官时候表现的老实大方一点,签证是99%能拿到的(剩下的1%只能说是不可抗力因素了,如签证官赌钱输了,那么你只能认命了)。发展到现在,2007年,申请美国学生的人数已经很多,部分知名“奖学大户”专业如:生物,数学,EE,商科的PhD更是人满为患。例如,几年前生物的学生都知道,留学美国读生物拿全奖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但是这种情况已经过去。 DiySmart的研究人员分析过往数据,预测2007-2008申请年,生物拿全奖的发放率不会超过20%, 那就是说,今年10个申请生物的中国学生, 只有2人能拿到全奖的录取。EE,CS这些既热门又可以拿钱的专业申请的竞争激烈程度就更加可怕了。那就是说,美国名校的申请竞争实际上是非常激烈的。

美国一些顶尖名校的热门课程教授现在招收学生的实际情况基本上是 300-500个学生里头挑一个,而即使是如历史,政治这以一类专业,教授也很有可能在50个中国学生中挑一个。我们相信,每年有90%的中国学生需要在这种竞争环境中争取录取结果。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捷径”或者“机会”是经常会发生。例如,Columbia 的公共政策学院新开了几个课程,由于学校没做好宣传,没什么学生知道这些新课程的存在,笔者就认识一个广州大学的普通学生用普通的申请方法成功的“混”了进去。又如, 很多人或许以为南加大排名高,一定很难进,实际上DiySmart的一个高级顾问就认识一个toefl只有520分的学生自己独立弄到了南加大CS Master的录取(这个学生签证遇到困难,后来我们这位高级顾问帮助学生拿到了签证,因此了解申请人的基本条件)。

类似这种看上去觉得既不公平又不合理的情况,我们见过很多,虽然他们存在但并不常见。我们估计一般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其中有10%能撞上这种大运。
如果你觉得自己运气不一定那么好,那么当你做自己的申请的时候最好忘掉那条简单的申请公式:
考试 + 选校 + 文书 +邮寄材料 = 申请成功。
在90%的情况下,这都是错的。 正确的公式应该是:
背景和申请准备 + 沟通 + LOG(考试 + 选校 + 文书 +邮寄材料) = 申请成功

这个公式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意思是说,常规工作:

考试+ 选校 + 文书 +邮寄材料对于最终成功的贡献到了某一程度就会没有作用。

例如, 学生花更多的时间, 去把自己的IBT分数从 100 提升到 110, 但这个新的成绩比起旧的成绩很可能没有给学生很大的帮助;因为在美国教授眼中,IBT 100 已经足够证明学生的英文能力,110是更好,但学生满足了学校英文能力的要求后,学校反而希望了解学生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因此IBT加10分在100分以上的分数 “从投入与产出” 或者“边际效应”角度分析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关于选校,部分人努力地、认真地去挑;

实际上经验比较丰富的美国学校申请顾问都清楚,只要客户能分散并且大量的选校,所谓的“选校服务”只不过是忽悠客户的工作,“选校”本身不能帮学生什么实质的东西。又如 “文书”问题,很多学生认为一篇高质量的文书是考试工作已经完成之后最重要的工作, 然而如果脱离了“背景”或者实际的“素材” 内容(对于这些名词具体的含义请参考第八章“什么是最优秀的申请文书”),即使你花再多的时间,金钱在文书的问题上也不过提升了文书的文字水平。在关于介绍如何写申请文书的章节中,我们将提供切实的证据证明和推导出过于注重文字包装的“散文”实际上是最低级的文书。相反,“背景和申请准备”和“沟通”工作与“申请成功的可能性”是成线性正比关系的,那就是说,学生投入越多的时间在这些准备工作中,他们的申请就越有可能成功,或者结果就必然会越好。

(对于“背景和申请准备”和“沟通”工作的详细定义,我们会本书第5章“提升背景竞争力”和第九章“如何以策略性方法跨入世界名校之门”中更详细地介绍),在本章我们先给一些比较心急的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为什么美国留学申请要做的那么“复杂”。

美国不搞“教育出口”,因此对于招生的评审是比较严格的,因为他们必须从众多的申请人中挑选出自己觉得最适合的申请人。因为录取名额有限,对于招收学生美国教授一般比较谨慎,而且他们考虑的因素一般很多,甚至有时候会超出学生想象。例如,现在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同班同学, A 比 B 成绩要好很多,他们都申请同一间学校, 最后为什么B被录取了A却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可以很多, 我们可以相信:

1. B比A有更多的研究背景如论文发表类的东西,或者有更强的推荐人。
2. B比A文书写得更好,更符合学校得口味。
3. B比A 更积极联系学校, 学校里头有几个教授都被她套住了。
4. B比A 在面试得时候发挥得更好。
5.B比A 有更充裕得资金,学校觉得B不会为学校带额外得经济负担 。
6.B把自己得材料包装得更真实,导致学校觉得A得材料是假的。
不够吗?还有更多:
7. B很狡猾,她骗学校说她只申请了一间学校,而A由于条件好,学校担心即使录取给A了,A也不一定会来。因此给B。
8. B是个美女,A是个男生,他们申请的专业是男多女少的(如CS,EE),学校怕被别人说他们歧视女性,因此优先录取女生。反之,B是男的,A是女的,他们申请女性心理学也一样,不过美国暂时还没有男性歧视的概念,虽然性别歧视是男,女适用的,但男生一般拿不到什么好处)
9.B利用美国的“多样性”(diversification)招生概念,把自己包装成为特殊小数民族或者某种在中国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群体,博取同情。

如果要把所有可能性列出来,笔者恐怕还可以想出上百个可能性,但我们这里只需要知道,成绩优秀者申请落败是有很多理由,因此可能性是很高的。上面列出的9个可能性,有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和经历做出来的(如前4项);有些是通过“耍花招”或者我们说得好听一点“技术性申请”完成得。但无论申请人用什么方法,都必须要经过周密地准备功夫,我们把这些准备功夫综合起来叫做:“背景和申请准备”和“沟通”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的特点是,可操作性很广,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情况之后可以弄出很多可行得办法。而且, 只要方法正确,基本上可以做到招招见效,因此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录取机会,前提是申请人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再次强调,方法正确。时间是全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很多学生却不懂得如何去分配自己的申请准备时间。

误区三:时间分配
美国学校最早的申请最后限期大部分都在10月,因此很多学生相信前期工作主要是考试。
案例1b:
有这样一个学生:Rain某国家重点大学金融类全英班。GPA很高, GMAT 700+,GRE1300+,TOEFL 640+ 希望申请金融类硕士,希望有奖。Rain申请商学院过程中遇到很多个性化的小Essays例如申请Vanderbilt 被问到自己的文化背景特点,有些学校喜欢问“Research Background”之类的。Rain不知道如何回答。从rain提供的背景中我们发现rain前期除了考试就什么都没有做了。如果什么都没有做,要回答关于经历类的小论文问题只有两个方法:1虚构故事;2 写散文。实际上无论是用那种方法都是下下之策,最好的方法是之前已经有准备,即使没有完全真实的经历,最起码也有一些沾边的用来说,否则等时机过去了,才发现问题就太晚了。Rain在申请过程中举步维艰,因为基本上学校提出问题,她都无法回答(商学院最喜欢问学生过去和将来)。最后,学生只能申请一些对经历和背景比较轻视反而重点考察学生考试成绩的加拿大学校。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实际上,申请美国名校得学生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得时间,这一点对于那些学校不是那么出名(非清华北大之列)得学生更重要,因为这些学生背景一般很难“牛”起来(缺乏有价值得项目经验,缺乏知名的导师),而他们毕业的条件多数是些基本的成绩和一些空洞得发表(不可以用来做经历的),或者在自己的简历上填充一些在被用得泛滥的“学生社团经历”。对比于名校学生, 除了名气和别人有更规范的成绩单,非名校的学生主要输在背景和经历方面。因此背景薄弱的学生尤其注意要提前准备做背景提升功夫, 否则成绩考得再好也是注定失败的。(如果读者希望知道具体如何做才能提升自己的背景,请参阅第六章“如何提升背景竞争力”)另外,
申请早期- 申请年一月到六月期间,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做什么好;或者很多学生觉得没什么好做。实际上,对于部分专业,这个时期得工作能决定生死

案例1d:
Geography某国家重点大学地质学优秀学生,大三4月的时候已经开始做出国准备,那时候GT也还没有考。Geography从四月就定立了“地球化学”的专业发展方向。并且开始和美国top30的地质学教授开始接触。地质学这个专业本身申请人数比较少,教授有比较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能力。Geography在他的同学提交材料通过正规的途径申请之前,Geography已经得到2间大学教授的口头Offer。之后还争取拿到Lehigh的书面Offer。Geography 沟通和推销工作是做的不错的,但他的成功很重要一点是因为他抓住了时机。美国研究生在4月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和为前程奔波,都纷纷向老板辞职,因此教授们都在准备招收助手。实际上,教授是希望找正在申请的学生做助手的,因为一方面这些学生会长时间投入,不会做几个月就走人;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工资方面的要求也会比较低。很多学生抱怨说,自己发了Email甚至打了电话过去美国学校,对方根本就不理会。这是很正常,用美国人的口音这是“nothing personal”,因为现在喜欢找学校瞎谈的学生很多,美国的教授无法照顾。当然,作为申请人,我们应该去迁就学校而不是等学校迁就我们。例如,多数学生会选择在考试完,邮寄了申请材料才开始找教授沟通,寻找潜在导师,然后询问招生状况。问题是,多数学生包括在中国的和国外的都在做同样事情,名校教授的邮箱塞满了这些询问邮件,因此他们也不能都给回复。 无论这些学生多么有心思设计自己的自荐信,多么有心思去研究教授的背景,很可能由于时间的错误,导致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徒劳的。相反,Geography赶在竞争对手之前和教授沟通,即使背景相对来讲还是薄弱,而且成绩还是不清楚,但他能抓主教授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为他的项目全心全意投入的助手的心理,最后得到了很满意的录取结果。(如果希望详细了解如何与目标学校教授沟通和自我推销请参阅第八章- “如何与教授和目标学校沟通和自我推荐”)。

『伍』 在美国历史教材中,又是如何记载中国历史

对于历史,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先是大人们以口述的方式而进行的总括引导,其次就是从初中开始一直陪伴我们走过高中甚至大学的历史课。从中国的古代文明经过层层江山易主直至现代文明,我们在这个学习的道路上不知重复了多少个回合,其中的繁荣衰败,跌宕起伏,我们都已文字的方式把它看的明明白白。

而我们学到和看到的都是以我们自己的视角观察到的我们的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那么,在外国人看来,是如何写中国的历史的呢?那咱们就从美国和日本的历史课本中来瞅瞅他们是如何写中国历史的。

这本书在介绍中国的历史方面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其发生的基本重要事件也在本书中以比较客观且公正的态度都进行了描述了。

『陆』 美国中学生课程

1、美国小学课程:
英语(English Languages Arts,即ELA)、科学(Science)、数学(Mathematics)、社会学习(版Social Studies)、艺术人文(Arts and Humanities)、体育权(Physical Ecation,即PE)。
2、美国中学课程:
英语(英语课还分普通英语课和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数学、社会交际(学一些关于各国习俗及传统的知识)、体育。

(6)美国学生世界历史pdf扩展阅读:

中美得到中小学教育的差异:
1、美国教育偏重广而博,中国教育偏重窄而深。
2、美国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
3、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还有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

『柒』 美国历史 《glencoe woeld history》 ( 如下图) 。是美国的历史教材么如果是,是哪个区的教材

这本书及其系列来是由国家地理源频道即《National Geographyic》与McGraw-Hill公司旗下Glencoe合作出版的Glencoe Science Moles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面向中学生,是中学教材,涵盖Life Science Earth Science以及Physical Science三类共计15本,由Mole A至Mole O组成。

『捌』 在美国留学生常用社群和公号都有哪些

1.Sparknotes:Today’sMost Popular Study Guides
http://www.sparknotes.com/
读不懂文学?英文文章看得晕头转向?快来sparknotes!
这是美国著名的文学网,提供了海量优质的文学指南学习资料,包括作家简介,作品介绍,写作特色,人物分析,关键问题解析等等,其中的sparklife深受美国学生的欢迎,更被网友称为神一般的存在!
Sparknotes内文章资源丰富,大家可以多逛逛,首页的TOP 5 STORIES可以作为每日的阅读练习,有考SAT的同学也可以多利用站内的SAT
NOVELS。
2. The Atlantic
http://www.theatlantic.com/world/
美国一个有着很长历史的杂志,就如同The New York Times和the
Economist一样的操作模式,文章分成许多类型,也是一个可以当作每日读物的好地方。
The Atlantic不像一些新闻网一样字体太小或是排版拥挤容易有看错行的情况发生,它的网页整体看起来蛮舒服的。
3. Solve For X
http://www.solveforx.com/
Google旗下类似TED的极具前瞻性的站点,主要谈未来的技术。
内容难度跟其他比起来稍微高了些,比较适合对于科技有兴趣的同学实用。
4. Elllo
http://www.elllo.org/
Ello网是英语听力在线实验室,有来自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的听力素材,主要聚焦在练习听力技能。有各种不同的话题,比如体育、旅游、游戏等,更棒的是每个音频播放器下都会有相关的听力文本,让你可以边听边对照。
有各式各样贴近生活的话题,
是可以听到各国不同英文口音的好地方,甚至有MP3和PDF文档提供下载,想要搜寻主题的时候可以用国家、程度和话题来检索。
5. Feedly
www.feedly.com/
有用Flipboard的朋友应该很容易就能上手,可以通过订阅喜欢的频道来随时接受新闻和文章(有APP)。
推荐几个频道{ABC NEWS,CNN,BBC,TOP STORIES,YAHOO
NEWS},透过Feedly你可以随时接受新知,阅读文章,搭配APP后可以让你轻松地接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讯息。
6. BBC Learning English
http://www.bbc.co.uk/learningenglish/
免费又好用的英语学习网站,从BBC
Learning你可以学习英文听力和阅读能力,并训练英语口说能力,累计增加英文单字片语,以及熟练英文文法与联系正确的发音。
这在国内似乎有不少人在使用,里面资源丰富、内容多元,又是个免费的网站,当然要拿来好好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对于比较没有时间的学习者,实用站内的
7. Minute English专栏
网站的浏览旨在让大家形成英文阅读习惯,通过生活中片段化的点滴积累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只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提升作用。
就像备考托福,不是仅仅依靠论坛网络上的资料就能考到理想分数。托福与其他考试不同,考察的更为细致全面,要求大家听说读写每个方面都很优秀,所以需要因人而异制定备考计划。

『玖』 美国的历史教科书是怎么写中国和世界历史的

美国许多中学都采用一本题为《世界历史与当今世界的关联》的教材,供10~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课本是彩色精装书,洋洋洒洒1000页内容里有60页是有关中国的,中国历史穿插在不同时期的世界历史发展中叙述。可以说,美国人从小就是从这本书开始认识中国的。
首先,看看美国中学历史书是怎么写台湾的。虽然美国政府称其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但美国公众在谈到台湾时,很多时候仍将“台湾”和“中国”错解成了相对应的概念,他们不会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对应,也不会补充一句“中国台湾”。
何以如此呢?在美国教科书中,数次出现的“中国疆域地图”,商代的、秦汉时期的、元代的,一直把台湾模糊化。在书后的世界地图里,中国大陆和台湾是用深绿和浅绿两种颜色标示的。
其次,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问题。书中说,早在中国汉代,东西通商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逐渐形成,汉朝把大量昂贵的丝绸输出到西亚。为了保护丝绸贸易,中国人一直保守丝绸制作过程的秘密。
中国的统治者历来严格限制外国商人,只允许他们在广州活动。
中国卖给他们丝绸、茶叶、瓷器,换来的却是大把大把的黄金和白银,造成巨大贸易顺差。1793年,英国人要求增加贸易权利,被乾隆皇帝拒绝,他说:“西方的东西找不出一件中国用得着的。
再次,有关民主和人权问题。美国课本把新中国成立的政府划归“集权政府”一类,对中国的民主和人权状况横加指责。
在其他方面的基本事实上,美国历史教科书可能借鉴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书中除了没提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把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字写成“李伯”之外,主要历史事件和年代都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相一致。

阅读全文

与美国学生世界历史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