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类群星闪耀时摘抄赏析,有哪些
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而每做一件事,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2: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标
❷ 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中描绘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情节,设计一个六格漫画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被誉为“传记文学之王”。他 出身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青年时代在维 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 各地,结识了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 并深受影响。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象 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世界》,传记《三大师》等。目录出版说明 译者序一、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新的事业 巴尔沃亚 西班牙的坏消息 到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 意义非凡的瞬间神明的保佑拜占庭的悲剧 野心勃勃的苏丹战争开始了再次寄予希望急切的呼救最后一次弥撒 被遗忘的凯尔卡门 十字架倒下了亨德尔的复活 僵直的身体又一次重创一夜之间的天才 一次随意的提问铸就的辉煌五、滑铁卢一分钟卡右的夜晚格鲁西的错误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滑铁卢的下午回归平凡 六、玛丽恩巴德悲歌 内心的记录上天的赏赐一个欧洲生活的逃离者 向加利福尼亚进军带来厄运的一铁锹 狂热的人们八、越过大西洋的电缆 新的节奏 筹 备失 败 再次失败狂热的欢呼 九、伟大的悲剧六年沉默 人类的力量神秘的南极世界 向南极点进发历史性的一天最后的书信十、黎明的列车 寄居在修鞋匠家里的人 希 望 失 望决 定 封闭的列车 新纪元的炮声
❸ 人类群星闪耀时 的每个故事的好词好句和故事梗概。复制自己发也好。速度啊急需。也可以给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被誉为“传记文学之王”。他 出身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青年时代在维 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 各地,结识了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 并深受影响。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象 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世界》,传记《三大师》等。
目录
出版说明 译者序
一、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新的事业 巴尔沃亚 西班牙的坏消息 到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 意义非凡的瞬间
神明的保佑
拜占庭的悲剧 野心勃勃的苏丹
战争开始了
再次寄予希望
急切的呼救
最后一次弥撒 被遗忘的凯尔卡门 十字架倒下了
亨德尔的复活 僵直的身体
又一次重创
一夜之间的天才 一次随意的提问
铸就的辉煌
五、滑铁卢一分钟
卡右的夜晚
格鲁西的错误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滑铁卢的下午
回归平凡 六、玛丽恩巴德悲歌 内心的记录
上天的赏赐
一个欧洲生活的逃离者 向加利福尼亚进军
带来厄运的一铁锹 狂热的人们
八、越过大西洋的电缆 新的节奏 筹 备
失 败 再次失败
狂热的欢呼
九、伟大的悲剧
六年沉默
人类的力量
神秘的南极世界 向南极点进发
历史性的一天
最后的书信
十、黎明的列车 寄居在修鞋匠家里的人 希 望 失 望
决 定 封闭的列车 新纪元的炮声
❹ 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决定了世界的命运吗
这是茨威格的文学作品写到
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分夸大偶然性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偶然性”在人物和事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及其做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
战役打响以前,拿破仑又一次骑着自己的白色牝马〔牝(pìn)马〕雌马。沿着前线,从头至尾检阅一番。在呼啸的寒风里,旗手们举起战旗,骑兵们英武地挥动战刀,步兵们用刺刀尖挑起自己的熊皮军帽,向皇帝致意。所有的战鼓狂热地敲响,所有的军号都对着自己的统帅快乐地吹出清亮的号音。
11时──比预定时间晚了两小时,炮手们接到命令:用榴弹炮轰击山头上的身穿红衣的英国士兵。接着,内伊①〔内伊〕拿破仑所封的元帅、公爵、亲王。他是拿破仑将领中的勇中之勇者,后厌战。1814年4月要求拿破仑退位,后效忠路易十八。1815年百日王朝期间,无法抗衡局势的突变,心情矛盾,回到拿破仑麾下。1815年12月被波旁王朝判处死刑,同月7日被枪决。──这位“雄中之杰”,率领步兵发起冲锋。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时刻开始了。
从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法军师团向高地进攻,一度占领了村庄和阵地,但又被击退下来,继而又发起进攻。在空旷、泥泞的山坡上已覆盖着一万具尸体。可是除了大量消耗以外,什么也没有达到。双方的军队都已疲惫不堪,双方的统帅都焦虑不安。双方都知道,谁先得到增援,谁就是胜利者。威灵顿等待着布吕歇尔;拿破仑盼望着格鲁希。
格鲁希并未意识到拿破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中,他只是遵照命令于6月17日晚间出发,按预计方向去追击普鲁士军。但是,敌人始终没有出现,被击溃的普军撤退的踪迹也始终没有找到。
正当格鲁希元帅在一户农民家里急急忙忙进早餐时,他脚底下的地面突然微微震动起来。所有的人都悉心细听。从远处一再传来沉闷的、渐渐消失的声音:这是大炮的声音,是远处炮兵正在开炮的声音,不过并不太远,至多只有三小时的路程。几个军官用印第安人的姿势伏在地上,试图进一步听清方向。从远处传来的沉闷回声依然不停地隆隆滚来。格鲁希征求意见 。副司令热拉尔急切地要求:“立即向开炮的方向前进!”第二个发言的军官也赞同说:“赶紧向开炮的方向转移,只是要快!”所有的人都毫不怀疑,皇帝已经向英军发起攻击了,一次重大的战役已经开始。可是格鲁希却拿不定主意。他习惯于惟命是从①〔惟命是从〕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对服从。,他胆小怕事地死抱着写在纸上的条文──皇帝的命令:追击撤退的普军。热拉尔看到他如此犹豫不决,便激动起来,急冲冲地说:“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这位副司令当着20名军官和平民的面提出这样的要求,说话的口气简直像是在下命令,而不是在请求。这使格鲁希非常不快。他用更为严厉和生硬的语气说,在皇帝撤回成命〔成命〕指已经发布的命令、决定等。以前,他决不偏离自己的责任。军官们绝望了,而隆隆的大炮声却在这时不祥地沉默下来。
热拉尔只能尽最后的努力。他恳切地请求:至少能让他率领自己的一师部队和若干骑兵到那战场上去。他说他能保证及时赶到。格鲁希考虑了一下。他只考虑了一秒钟。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然而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倘若格鲁希在这刹那之间有勇气、有魄力、不拘泥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那么法国也就得救了。可惜这个毫无主见的家伙只会始终听命于写在纸上的条文,而从不会听从命运的召唤。
格鲁希使劲地摇了摇手。他说,把这样一支小部队再分散兵力是不负责任的,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军官们闷闷不乐地沉默了。在他周围鸦雀无声。而决定性的一秒钟就在这一片静默之中消逝了,它一去不复返,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
部队继续往前走。不久,格鲁希自己也不安起来。随着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他越来越没有把握,因为令人奇怪的是,普军始终没有出现。情报人员报告了种种可疑的迹象,说明普军在撤退过程中已分几路转移到了正在激战的战场。如果这时候格鲁希赶紧率领队伍去增援皇帝,还是来得及的。但他只是怀着越来越不安的心情,依然等待着消息,等待着皇帝要他返回的命令。可是没有消息来。只有低沉的隆隆炮声震颤着大地,炮声却越来越远。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1时。拿破仑的四次进攻虽然被击退下来,但威灵顿主阵地的防线显然也出现了空隙。拿破仑正准备发起一次决定性的攻击。他加强了对英军阵地的炮击。在炮火的硝烟像屏幕似的挡住山头以前,拿破仑向战场最后看了一遍。
这时,他发现东北方向有一股黑①〔黑(xūxū)〕形容黑暗。的人群迎面奔来,像是从树林里窜出来的。一支新的部队!所有的望远镜都立刻对准着这个方向。难道是格鲁希大胆地违背命令,奇迹般地及时赶到了?可是不!一个带上来的俘虏报告说,这是布吕歇尔将军的前卫部队,是普鲁士军队。此刻,皇帝第一次预感到,那支被击溃的普军为了抢先与英军会合,已摆脱了追击;而他──拿破仑自己却用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在空地上做毫无用处、失去目标的运动。他立即给格鲁希写了一封信,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赶紧向自己靠拢,并阻止普军向威灵顿的战场集结。
整个下午,向威灵顿的高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战斗一次比一次残酷,投入的步兵一次比一次多。他们几次冲进被炮弹炸毁的村庄,又几次被击退出来,随后又擎着飘扬的旗帜向着已被击散的方阵蜂拥而上。但是威灵顿依旧岿然〔岿(kuī)然〕高大挺立的样子。不动。而格鲁希那边却始终没有消息来。当拿破仑看到普军的前卫正在渐渐逼近时,他心神不安地喃喃低语:“格鲁希在哪里?他究竟呆在什么地方?”内伊元帅把全部骑兵投入了战斗。于是,一万名殊死一战的盔甲骑兵和步骑兵踩烂了英军的方阵,砍死了英军的炮手,冲破了英军的最初几道防线。虽然他们自己再次被迫撤退,但英军的战斗力已濒于殆尽。山头上像箍桶似的严密防线开始松散了。当受到重大伤亡的法军骑兵被炮火击退下来时,拿破仑的最后预备队──老近卫军正步履艰难地向山头进攻。欧洲的命运全系在能否攻占这一山头上。
自上午以来,双方的四百门大炮不停地轰击着。前线响彻骑兵队向开火的方阵冲杀的铁蹄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咚咚战鼓声,震耳欲聋,整个平原都在颤动!但是在双方的山头上,双方的统帅似乎都听不见这嘈杂的人声。他们只是倾听着更为微弱的声音。
两只表在双方的统帅手中,像小鸟的心脏似的在滴答滴答地响。这轻轻的钟表声超过所有震天的吼叫声。拿破仑和威灵顿各自拿着自己的计时器,数着每一小时,每一分钟,计算着还有多少时间,最后的决定性的增援部队就该到达了。威灵顿知道布吕歇尔就在附近。而拿破仑则希望格鲁希也在附近。现在双方都已没有后备部队了。谁的增援部队先到,谁就会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两位统帅都在用望远镜观察着树林边缘。现在,普军的先头部队像一阵烟似的开始在那里出现。难道这仅仅是一些被格鲁希追击的散兵?还是被追击的普军主力?这会儿,英军只能做最后的抵抗了,而法国部队也已精疲力竭。就像两个气喘咻咻①〔咻咻(xiūxiū)〕拟声词,模拟喘气的声音。的摔跤对手,双臂都已瘫软,在进行最后一次较量前,喘着一口气:决定性的最后一个回合已经来到。
普军的侧翼终于响起了枪击声。难道发生了遭遇战?只听见轻火器的声音!拿破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格鲁希终于来了!”他以为自己的侧翼现在已有了保护,于是集中了最后剩下的全部兵力,向威灵顿的主阵地再次发起攻击。这主阵地就是布鲁塞尔的门栓,必须将它摧毁,这主阵地就是欧洲的大门,必须将它冲破。
然而刚才那一阵枪声仅仅是一场误会。这场误会的遭遇战很快就停止了。现在,普军的大批人马毫无阻挡地、浩浩荡荡地从树林里穿出来。──迎面而来的根本不是格鲁希率领的部队,而是布吕歇尔的普军。这一消息飞快地在拿破仑的部队中传开。部队开始退却,但还有一定的秩序。而威灵顿却抓住这一关键时刻,骑着马,走到坚守住的山头前沿,脱下帽子,在头上向着退却的敌人挥动。他的士兵立刻明白了这一预示着胜利的手势。所有剩下的英军一下子全都跃身而起,向着溃退的敌人冲去。与此同时,普鲁士骑兵也从侧面向仓皇逃窜、疲于奔命的法军冲杀过去,只听得一片惊恐的尖叫声:“各自逃命吧!”仅仅几分钟的工夫,这支有着赫赫军威的部队变成了一股被人驱赶的抱头鼠窜、惊慌失措的人流。它卷走了一切,也卷走了拿破仑本人。一直到半夜,满身污垢①〔污垢(gòu)〕积在人身上或物体上的脏东西。、头昏目眩的拿破仑才在一家低矮的乡村客店里,疲倦地躺坐在扶手软椅上,这时,他已不再是个皇帝了。他的帝国、他的皇朝、他的命运全完了。
到了第二天,只有一个人还丝毫不知滑铁卢发生的事,尽管他离这个决定命运的地方只有四小时的路程。他就是格鲁希。他还一直死抱着那道追击普军的命令。奇怪的是,他始终没有找到普军。这使他忐忑〔忐忑(tǎntè)〕心神不定。不安。近处传来的炮声越来越响,好像它们在大声呼救似的。大地震颤着。每一炮都像是打进自己的心里。现在人人都已明白这绝不是什么小小的遭遇战,而是一次巨大的战役,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已经打响。
格鲁希骑着马,在自己的军官们中间惶惶惑惑地行走。军官们都避免同他商谈,因为他们先前的建议完全被他置之不理。
当他们在瓦弗附近遇到一支孤立的普军──布吕歇尔的后卫部队时,全都以为挽救的机会到了,于是发狂似的向普军的防御工事冲去。随着黑夜的降临,格鲁希的部队攻占了村庄,但他们似乎感到,对这支小小的后卫部队所取得的胜利,已不再有任何意义。因为在那边的战场上突然变得一片寂静。格鲁希现在才终于收到那张拿破仑写来的要他到滑铁卢紧急增援的便条。滑铁卢一仗想必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可是谁赢得了这次巨大战役的胜利呢?格鲁希的部队又等了整整一夜,完全是白等!从滑铁卢那边再也没有消息来。好像这支伟大的军队已经将他们遗忘。他们毫无意义地站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周围空空荡荡。清晨,他们拆除营地,继续行军。他们个个累得要死,并且早已意识到,他们的一切行军和运动完全是漫无目的的。上午10时,总参谋部的一个军官终于骑着马奔驰而来。他们把他扶下马,向他提出一大堆问题,可是他却满脸惊慌的神色,两鬓头发湿漉漉的,由于过度紧张,全身颤抖着……听完了他的令人沮丧颓唐,甚至使人瘫痪的报告,格鲁希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用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他知道自己殉难成仁的时刻来临了。他决心承担起力不从心的任务,以弥补自己的全部过失。
错过了那一秒钟的格鲁希,在现在这一小时内又表现出了军人的全部力量──可惜太晚了!当他重新恢复了自信而不再拘泥于成文的命令之后,他的全部崇高美德──审慎、干练、周密、责任心,都表现得清清楚楚。他虽然被五倍于自己的敌军包围,却能率领自己的部队突围归来,而不损失一兵一卒,不丢失一门大炮──堪称卓绝的指挥。他要去拯救法兰西,去解救拿破仑帝国的最后一支军队。可是当他回到那里时,皇帝已经不在了。他来得太晚了!永远是太晚了!
那关键的一秒钟就是这样进行了可怕的报复。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❺ 世界历史上哪些民族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最著名的是“玛雅人”。消失的一个不剩!
突厥的后裔就是现在的“土耳其”。留在中国内境内的突容厥人,就是“撒拉”族,集居在青海省的“撒拉族之乡”-----循化县。
匈奴人,就是现在的匈牙利。一部分匈奴人的是部分“芬兰人”的祖先。
会喝人的后裔是维吾尔人。
❻ 按时间排序的世界历史大事
1、梭伦改革
公元前年,梭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首席执政官”),开始进行具有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梭伦改革一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促进了雅典社会生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创立了适合民主制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2、萨拉米斯海战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语:Ναυμαχία τῆς Σαλαμῖνος,波斯语:نبرد سالامیس)是希波战争中双方舰队在萨拉米斯海湾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斗。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100个民族组成的10万大军、战舰800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水陆两路远征希腊。希腊联军只有陆军数万,战舰400艘,且被封在萨拉米斯海湾内。
希腊舰队成两线队形突然发起攻击,发挥其船小灵活、在狭窄海湾运转自如的优势,以接舷战和撞击战反复突击波斯舰队。经过一天激战,波斯舰队遭到重创,被迫撤退。
萨拉米斯海战奠定了雅典海上帝国的基础,强大无比的波斯帝国却从此走向衰落。
3、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法兰西王国香槟伯爵提奥波德三世率领。
目的本是要通过进攻穆斯林阿尤布王朝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来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
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北意大利城邦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共和国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
当时,威尼斯的总督名为恩里科·丹多洛,为一名失明的人,根据史学家记载那时他已逾八十,但丹多洛精明的头脑和统帅的能力是十字军无法想像的,他带着威尼斯的商船队跟着十字军一起前进,他向十字军保证可以帮忙解决钱粮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他也利用十字军占领匈牙利的扎拉,此时,一个转机彻底改变了这次十字军东征的命运,一位名为小阿列克修斯的东罗马王子要求丹多洛总督帮他夺回东罗马帝国王位。
并换取帮忙付给十字军欠威尼斯商人的粮钱的承诺,于是,丹多洛利用这东罗马国内的纠纷转而进攻君士坦丁堡,最终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对城中居民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杀三天。
大战过后,威尼斯共和国占去原东罗马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
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侯国。1261年,拉丁帝国被推翻,东罗马帝国复国。
4、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
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5、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关于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世界史学界看法众多,难成共识。在法国,普遍将热月政变作为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激进集权统治。
1794年7月27日,法国大革命中的市民革命宣告结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政变中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权。法国历史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梭伦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萨拉米斯海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艺复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国大革命
、
❼ 介绍一下滑铁卢战役
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间,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欧洲各国君主在维也纳举行的会议。正在举行。在交际舞会、调情嬉笑、玩弄权术〔权术〕依仗权势玩弄的计谋和手段。和互相争吵之中,像一枚嗖嗖的炮弹飞来这样的消息:拿破仑〔拿破仑(1769—1821)〕法国政治家、军事家。曾参加法国大革命。1799年发动雾月十八日政变,成立了以他为首的执政府。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自任皇帝,称拿破仑一世。他在行政、司法、军事、财政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国家。他多次击溃外国反法联军, 侵略并占领了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破坏和动摇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和专制制度。在欧洲被占领国人民的反抗和欧洲封建势力的联合打击下,第一帝国于1814年覆灭,拿破仑下台,被放逐到厄尔巴岛(在地中海)。1815年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与英国、普鲁士联军交战,全军覆没。6月22日被迫再度宣布退位,被放逐至死。,这头被困的雄狮自己从厄尔巴岛的牢笼中闯出来了。紧接着,其他的信使也骑着马飞奔而来:拿破仑占领了里昂〔里昂〕在法国东南部。;他赶走了国王;军队又都狂热地举着旗帜投奔到他那一边;他回到了巴黎;他住进了杜伊勒里王宫。——莱比锡大会战①〔莱比锡大会战〕1813年10月16日~19日,16万法军与32万反法联军在柏林西南莱比锡的决战,法军寡不敌众,终于失败。和20年屠杀生灵〔生灵〕这里指百姓。的战争全都白费了。好像被一只利爪攫住,那些刚刚还在互相抱怨和争吵的大臣们又都聚集在一起,急急忙忙抽调出一支英国军队、一支普鲁士军队、一支奥地利军队、一支俄国军队。他们现在要再次联合起来,彻底击败这个篡权者。欧洲合法的皇帝和国王们从未这样惊恐万状过。威灵顿〔威灵顿(1769—1852)〕英国元帅,第一任威灵顿公爵,反拿破仑战争中的联盟军统帅之一,以指挥滑铁卢战役闻名于世。1828年后历任英国首相、外交大臣等职。开始从北边向法国进军,一支由布吕歇尔〔布吕歇尔(1742—1819)〕普鲁士元帅,拿破仑百日王朝期间反法联盟军的普军总司令。在滑铁卢战役中,由于他的及时增援而使拿破仑的军队全线崩溃。统率的普鲁士军,作为他的增援部队从另一方向前进。施瓦尔岑贝格〔施瓦尔岑贝格〕奥地利元帅。在莱茵河畔整装待发;而作为后备军的俄国军团,正带着全部辎重〔辎(zī)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缓慢地穿过德国。
拿破仑一下子就看清了这种致命的危险。他知道,在这些猎犬集结成群之前绝不能袖手等待。他必须在普鲁士人、英国人、奥地利人联合成为一支欧洲盟军以前就将他们分而攻之,各个击破。他必须行动迅速。6月15日凌晨3时,拿破仑大军的先头部队越过边界,进入比利时。16日他们在林尼与普鲁士军遭遇,并将普军击败。这是这头雄狮闯出牢笼之后的第一次猛击,这一击非常厉害,然而却不致命。被击败而并未被消灭的普军向布鲁塞尔①〔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位于比利时中部。撤退。
现在,拿破仑准备第二次猛击,即向威灵顿的部队进攻。他不允许自己喘息,也不允许对方喘息,因为每拖延一天,就意味着给对方增添力量。17日,拿破仑率领全军到达四臂村高地前。威灵顿,这个头脑冷静、意志坚强的对手已在高地上筑好工事,严阵以待。而拿破仑的一切部署也从未有像这一天那样的细致周到。他的军令也从未有像这一天那样的清楚明白。他不仅反复斟酌了进攻的方案,而且也充分估计到自己面临的各种危险,即布吕歇尔的军队仅仅是被击败,而并未被消灭。他抽调出一部分部队去跟踪追击普鲁士军,以阻止他们与英军会合。
他把这支追击部队交给了格鲁希元帅。格鲁希〔格鲁希〕法国大革命时拿破仑军队中的士兵,1794年任少将。在滑铁卢战役中指挥骑兵预备队,于1815年6月16日在林尼击败布吕歇尔将军的一个分遣队,但他未能阻止布吕歇尔的主力与威灵顿的部队会合,自己也未能及时去增援拿破仑。拿破仑失败后一度被流放。1831年又任法国元帅,1832年任贵族院议员。,一个气度中庸〔中庸〕指德才平凡。的男子,老实可靠,兢兢业业。他从戎20年,参加过从西班牙到俄国,从尼德兰〔尼德兰〕现在荷兰、比利时等地。到意大利的各种战役。他是缓慢地、一级一级地升到元帅的军衔。不能说他没有成绩,却无特殊的贡献。是奥地利人的子弹、埃及的烈日、阿拉伯人的匕首、俄国的严寒,使他的前任相继丧命,从而为他腾出了空位。他不是青云直上登坐最高军衔的职位,而是经过20年战争的煎熬,水到渠成。
拿破仑大概也知道,格鲁希既不是气吞山河的英雄,也不是运筹帷幄①〔运筹帷幄(wò)〕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的谋士,他只不过是一个老实可靠、循规蹈矩的人。但是他自己的元帅,一半已在黄泉〔黄泉〕也叫九泉,地下的泉水。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之下,而其余几位已对这种没完没了的风餐露宿的戎马生活十分厌倦,正怏怏不乐地呆在自己的庄园里呢。出于无奈,拿破仑不得不对这个中庸的男子委以重任。
6月17日上午11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清楚的:当他自己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同时,他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格鲁希元帅踌躇地接受了这项命令。他不习惯独立行事。只是当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实,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使他放心的是,大本营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时的急行军,他的部队便可和皇帝的部队会合。
滑铁卢的上午
战役打响以前,拿破仑又一次骑着自己的白色牝马〔牝(pìn)马〕雌马。,沿着前线,从头至尾检阅一番。在呼啸的寒风里,旗手们举起战旗,骑兵们英武地挥动战刀,步兵们用刺刀尖挑起自己的熊皮军帽,向皇帝致意。所有的战鼓狂热地敲响,所有的军号都对着自己的统帅快乐地吹出清亮的号音。
11时——比预定时间晚了两小时,炮手们接到命令:用榴弹炮轰击山头上的身穿红衣的英国士兵。接着,内伊①〔内伊〕拿破仑所封的元帅、公爵、亲王。他是拿破仑将领中的勇中之勇者,后厌战。1814年4月要求拿破仑退位,后效忠路易十八。1815年百日王朝期间,无法抗衡局势的突变,心情矛盾,回到拿破仑麾下。1815年12月被波旁王朝判处死刑,同月7日被枪决。——这位“雄中之杰”,率领步兵发起冲锋。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时刻开始了。
从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法军师团向高地进攻,一度占领了村庄和阵地,但又被击退下来,继而又发起进攻。在空旷、泥泞的山坡上已覆盖着一万具尸体。可是除了大量消耗以外,什么也没有达到。双方的军队都已疲惫不堪,双方的统帅都焦虑不安。双方都知道,谁先得到增援,谁就是胜利者。威灵顿等待着布吕歇尔;拿破仑盼望着格鲁希。
格鲁希的错误
格鲁希并未意识到拿破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中,他只是遵照命令于6月17日晚间出发,按预计方向去追击普鲁士军。但是,敌人始终没有出现,被击溃的普军撤退的踪迹也始终没有找到。
正当格鲁希元帅在一户农民家里急急忙忙进早餐时,他脚底下的地面突然微微震动起来。所有的人都悉心细听。从远处一再传来沉闷的、渐渐消失的声音:这是大炮的声音,是远处炮兵正在开炮的声音,不过并不太远,至多只有三小时的路程。几个军官用印第安人的姿势伏在地上,试图进一步听清方向。从远处传来的沉闷回声依然不停地隆隆滚来。格鲁希征求意见 。副司令热拉尔急切地要求:“立即向开炮的方向前进!”第二个发言的军官也赞同说:“赶紧向开炮的方向转移,只是要快!”所有的人都毫不怀疑,皇帝已经向英军发起攻击了,一次重大的战役已经开始。可是格鲁希却拿不定主意。他习惯于惟命是从①〔惟命是从〕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对服从。,他胆小怕事地死抱着写在纸上的条文——皇帝的命令:追击撤退的普军。热拉尔看到他如此犹豫不决,便激动起来,急冲冲地说:“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这位副司令当着20名军官和平民的面提出这样的要求,说话的口气简直像是在下命令,而不是在请求。这使格鲁希非常不快。他用更为严厉和生硬的语气说,在皇帝撤回成命〔成命〕指已经发布的命令、决定等。以前,他决不偏离自己的责任。军官们绝望了,而隆隆的大炮声却在这时不祥地沉默下来。
热拉尔只能尽最后的努力。他恳切地请求:至少能让他率领自己的一师部队和若干骑兵到那战场上去。他说他能保证及时赶到。格鲁希考虑了一下。他只考虑了一秒钟。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然而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倘若格鲁希在这刹那之间有勇气、有魄力、不拘泥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那么法国也就得救了。可惜这个毫无主见的家伙只会始终听命于写在纸上的条文,而从不会听从命运的召唤。
格鲁希使劲地摇了摇手。他说,把这样一支小部队再分散兵力是不负责任的,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军官们闷闷不乐地沉默了。在他周围鸦雀无声。而决定性的一秒钟就在这一片静默之中消逝了,它一去不复返,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
部队继续往前走。不久,格鲁希自己也不安起来。随着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他越来越没有把握,因为令人奇怪的是,普军始终没有出现。情报人员报告了种种可疑的迹象,说明普军在撤退过程中已分几路转移到了正在激战的战场。如果这时候格鲁希赶紧率领队伍去增援皇帝,还是来得及的。但他只是怀着越来越不安的心情,依然等待着消息,等待着皇帝要他返回的命令。可是没有消息来。只有低沉的隆隆炮声震颤着大地,炮声却越来越远。
滑铁卢的下午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1时。拿破仑的四次进攻虽然被击退下来,但威灵顿主阵地的防线显然也出现了空隙。拿破仑正准备发起一次决定性的攻击。他加强了对英军阵地的炮击。在炮火的硝烟像屏幕似的挡住山头以前,拿破仑向战场最后看了一遍。
这时,他发现东北方向有一股黑①〔黑(xūxū)〕形容黑暗。的人群迎面奔来,像是从树林里窜出来的。一支新的部队!所有的望远镜都立刻对准着这个方向。难道是格鲁希大胆地违背命令,奇迹般地及时赶到了?可是不!一个带上来的俘虏报告说,这是布吕歇尔将军的前卫部队,是普鲁士军队。此刻,皇帝第一次预感到,那支被击溃的普军为了抢先与英军会合,已摆脱了追击;而他——拿破仑自己却用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在空地上做毫无用处、失去目标的运动。他立即给格鲁希写了一封信,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赶紧向自己靠拢,并阻止普军向威灵顿的战场集结。
整个下午,向威灵顿的高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战斗一次比一次残酷,投入的步兵一次比一次多。他们几次冲进被炮弹炸毁的村庄,又几次被击退出来,随后又擎着飘扬的旗帜向着已被击散的方阵蜂拥而上。但是威灵顿依旧岿然〔岿(kuī)然〕高大挺立的样子。不动。而格鲁希那边却始终没有消息来。当拿破仑看到普军的前卫正在渐渐逼近时,他心神不安地喃喃低语:“格鲁希在哪里?他究竟呆在什么地方?”内伊元帅把全部骑兵投入了战斗。于是,一万名殊死一战的盔甲骑兵和步骑兵踩烂了英军的方阵,砍死了英军的炮手,冲破了英军的最初几道防线。虽然他们自己再次被迫撤退,但英军的战斗力已濒于殆尽。山头上像箍桶似的严密防线开始松散了。当受到重大伤亡的法军骑兵被炮火击退下来时,拿破仑的最后预备队——老近卫军正步履艰难地向山头进攻。欧洲的命运全系在能否攻占这一山头上。
决战
自上午以来,双方的四百门大炮不停地轰击着。前线响彻骑兵队向开火的方阵冲杀的铁蹄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咚咚战鼓声,震耳欲聋,整个平原都在颤动!但是在双方的山头上,双方的统帅似乎都听不见这嘈杂的人声。他们只是倾听着更为微弱的声音。
两只表在双方的统帅手中,像小鸟的心脏似的在滴答滴答地响。这轻轻的钟表声超过所有震天的吼叫声。拿破仑和威灵顿各自拿着自己的计时器,数着每一小时,每一分钟,计算着还有多少时间,最后的决定性的增援部队就该到达了。威灵顿知道布吕歇尔就在附近。而拿破仑则希望格鲁希也在附近。现在双方都已没有后备部队了。谁的增援部队先到,谁就会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两位统帅都在用望远镜观察着树林边缘。现在,普军的先头部队像一阵烟似的开始在那里出现。难道这仅仅是一些被格鲁希追击的散兵?还是被追击的普军主力?这会儿,英军只能做最后的抵抗了,而法国部队也已精疲力竭。就像两个气喘咻咻①〔咻咻(xiūxiū)〕拟声词,模拟喘气的声音。的摔跤对手,双臂都已瘫软,在进行最后一次较量前,喘着一口气:决定性的最后一个回合已经来到。
普军的侧翼终于响起了枪击声。难道发生了遭遇战?只听见轻火器的声音!拿破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格鲁希终于来了!”他以为自己的侧翼现在已有了保护,于是集中了最后剩下的全部兵力,向威灵顿的主阵地再次发起攻击。这主阵地就是布鲁塞尔的门栓,必须将它摧毁,这主阵地就是欧洲的大门,必须将它冲破。
然而刚才那一阵枪声仅仅是一场误会。这场误会的遭遇战很快就停止了。现在,普军的大批人马毫无阻挡地、浩浩荡荡地从树林里穿出来。——迎面而来的根本不是格鲁希率领的部队,而是布吕歇尔的普军。这一消息飞快地在拿破仑的部队中传开。部队开始退却,但还有一定的秩序。而威灵顿却抓住这一关键时刻,骑着马,走到坚守住的山头前沿,脱下帽子,在头上向着退却的敌人挥动。他的士兵立刻明白了这一预示着胜利的手势。所有剩下的英军一下子全都跃身而起,向着溃退的敌人冲去。与此同时,普鲁士骑兵也从侧面向仓皇逃窜、疲于奔命的法军冲杀过去,只听得一片惊恐的尖叫声:“各自逃命吧!”仅仅几分钟的工夫,这支有着赫赫军威的部队变成了一股被人驱赶的抱头鼠窜、惊慌失措的人流。它卷走了一切,也卷走了拿破仑本人。一直到半夜,满身污垢①〔污垢(gòu)〕积在人身上或物体上的脏东西。、头昏目眩的拿破仑才在一家低矮的乡村客店里,疲倦地躺坐在扶手软椅上,这时,他已不再是个皇帝了。他的帝国、他的皇朝、他的命运全完了。
尾声
到了第二天,只有一个人还丝毫不知滑铁卢发生的事,尽管他离这个决定命运的地方只有四小时的路程。他就是格鲁希。他还一直死抱着那道追击普军的命令。奇怪的是,他始终没有找到普军。这使他忐忑〔忐忑(tǎntè)〕心神不定。不安。近处传来的炮声越来越响,好像它们在大声呼救似的。大地震颤着。每一炮都像是打进自己的心里。现在人人都已明白这绝不是什么小小的遭遇战,而是一次巨大的战役,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已经打响。
格鲁希骑着马,在自己的军官们中间惶惶惑惑地行走。军官们都避免同他商谈,因为他们先前的建议完全被他置之不理。
当他们在瓦弗附近遇到一支孤立的普军——布吕歇尔的后卫部队时,全都以为挽救的机会到了,于是发狂似的向普军的防御工事冲去。随着黑夜的降临,格鲁希的部队攻占了村庄,但他们似乎感到,对这支小小的后卫部队所取得的胜利,已不再有任何意义。因为在那边的战场上突然变得一片寂静。格鲁希现在才终于收到那张拿破仑写来的要他到滑铁卢紧急增援的便条。滑铁卢一仗想必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可是谁赢得了这次巨大战役的胜利呢?格鲁希的部队又等了整整一夜,完全是白等!从滑铁卢那边再也没有消息来。好像这支伟大的军队已经将他们遗忘。他们毫无意义地站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周围空空荡荡。清晨,他们拆除营地,继续行军。他们个个累得要死,并且早已意识到,他们的一切行军和运动完全是漫无目的的。上午10时,总参谋部的一个军官终于骑着马奔驰而来。他们把他扶下马,向他提出一大堆问题,可是他却满脸惊慌的神色,两鬓头发湿漉漉的,由于过度紧张,全身颤抖着……听完了他的令人沮丧颓唐,甚至使人瘫痪的报告,格鲁希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用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他知道自己殉难成仁的时刻来临了。他决心承担起力不从心的任务,以弥补自己的全部过失。
错过了那一秒钟的格鲁希,在现在这一小时内又表现出了军人的全部力量——可惜太晚了!当他重新恢复了自信而不再拘泥于成文的命令之后,他的全部崇高美德——审慎、干练、周密、责任心,都表现得清清楚楚。他虽然被五倍于自己的敌军包围,却能率领自己的部队突围归来,而不损失一兵一卒,不丢失一门大炮——堪称卓绝的指挥。他要去拯救法兰西,去解救拿破仑帝国的最后一支军队。可是当他回到那里时,皇帝已经不在了。他来得太晚了!永远是太晚了!
那关键的一秒钟就是这样进行了可怕的报复。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阅读茨威格的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笔,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这个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
❽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一瞬间做出的决定或者抉择最后流芳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男孩于连,传说入侵者打算用炸药炸毁城市时,小男孩发现后撒尿浇灭了炸药的导线,拯救了整个城市,比利时的布鲁赛尔有小男孩的纪念铜像,闻名遐迩!
❾ 在乾嘉时代,世界上主要发生了哪三件大事,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第一件: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第二件:美国独立(1783年)
第三件:法国大革命(1789年)
这三件大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力整个历史的进程。
❿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概括大概内容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展现了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 英雄的瞬间, 南极探险的斗争,西塞罗,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
而这10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10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一部在2004年8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由舒昌善进行翻译。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由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该书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该书是200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一个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
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