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生观,历史观和 世界观是什么关系
世界观
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
历史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社会发展历史的总体认识。
人生观
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
价值观
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⑵ 关于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复的制史学理念,这种史观已被我国学术界所认可。在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这种史观也得到了充分阐发和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更是频频显现。如何理解并运用这种史观评价历史事物、进行科学有效地备考,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提出这种史观的是欧美学者,其中以美国历史学家L
⑶ 世界历史观后感 1000字
近代历史上,中国和日本经历了相似的灾难,但结果却大不相同。有人于是说,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方式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而日本则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这导致两国所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不难看出,这一定是全盘西化论者。那么,中日之间出现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先谈中国的失败
1、中国的封建制度比日本完善,经济上自给自足和自我恢复能力更强。
中国毕竟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大泱泱大国,船大难调头,这是中国在改革面前非常迟缓的原因。而日本小国寡民,如果灭亡那必然是非常彻底的。加上幕府将军实行的不是王道仁政,而大清毕竟刚刚经过康乾盛世,所以人民的态度也不一样。尤其是我们的封建自然经济,几千年来非常稳定,所以缺少改革的必要。
2、中国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原则是正确的,但对于精华和糟粕的定义不太正确,导致了后来很多运动的失败。
我们知道,我们对于西方,先学技术,后学政体,最后学文化。但学习技术,我们一直没有真正学习工业生产;学习政治,我们也没有真正调动人民参政;学习思想文化,那就仅仅是盲目的批判老祖宗。一句话,光看着人家搞,搞得好,不知道人家为什么好。我们需要的是肥皂,然而洋人带来的却是手纸,当然用不好。五四运动之后,国民应该才算是真正醒悟,各派有识之士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一点,才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有人总是认为日本是成功的,可抛开高楼大厦、汽车手机,让我们看看日本人的骨头和大脑是什么样的。
3、日本也并没有全盘西化,而是建立了武士道精神,事实上是为军国主义和垄断大资本家服务的。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日本基本的社会架构,也就是贵族统治的架构没有变。小人得志便猖狂,日本是这样的民族,资本家是这样的动物,小地主是都有这样的通病的,三者结合在一起(明治维新的主力是中下级武士),你就不难想象日本的资本家是多么的可恶,近几年丰田公司的丑恶行径,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恶习。我们知道,日本小国寡民,缺乏资源,要活命,最省钱(注意,不是好,仅仅是省钱)的办法就是扩张。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打仗反而能够给国内垄断企业提供足够的市场和资金。君不见美国隔几年打一次,就是军火商人搞得鬼。事实上,武士道精神由来已久,当年的倭寇就是秉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子骂的精神侵扰我东南海防的。所以,那些说日本全盘西化的人,是没长脑子的,甚至日本人自己都不承认全盘西化。
4、日本现在道德沦丧的很厉害,最明显的性服务泛滥,日本现在是小节很死板,大事丧天良。
日本有很多肮脏的行业,这里不便多谈。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承认黑社会组织团体合法的国家之一。每年日本的捕鲸行为招致世界人民痛恨……前几天北京书店里流行一本《格林童话原版》,是日本的一位女作家写的,里面加入了很多暴力、色情、乱伦的内容。日本,是希望摧毁国民残存的价值观(甚至包括外国人的价值观),来为他们最丑恶的军国主义铺垫。
以史为鉴,在今天,我们该怎么做呢?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或多或少引进了西方价值观,导致中国人普遍没有信仰。邓小平说,要永远让社会主义价值观占统治地位,否则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人只知道当年帝国主义残杀共产党人,殊不知他们为什么。共产党为多数人谋福祉,必须打击少数人的利益,少数人当然反对。但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少数人控制的,怎么办?杀。他们认为。1989年,欧洲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崩溃。帝国主义国家后现在这些不算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树立他们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然后再煽风点火颠覆他们。1989年,我们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动乱,最后因为邓小平的“打屁股政策”平息了。当时的中国比苏联还强大,朝鲜、越南就在中国边上,古巴在美国自己家门口,打仗容易伤了美国人,就这样,仅有的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得以保全。如果我们从骨子里全盘西化,那么我们几十年来建立的成果就会毁于一旦。那时,中国满地都是文强,而老百姓只能沦落到连“开胸验肺”都不如的地步。
6、清朝和民国的吸收没有真正结合基本国情,没有重视人民的力量,而是简单的照搬西方历史。古代佛教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外来文化只有在结合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吸收,才能有生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中国危难最重的时候,佛教来了,马克思主义来了。就像一个血癌患者,给她体内注入新的血液,它就能恢复。当然,佛教是在三教合一之后才真正成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最初没有中国化的佛教导致多少朝代灭亡;马克思主义是好的,但如果不把它中国化,就会像博古李德一样死板,最终差点导致人民革命失败。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因为共产党重视人民力量。人民是最强大的,中国人民是最多的,只要中国人民站起来,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战胜中国。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一条结论:任何事情,都要在立足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办
《世界历史.com》作为一本世界历史的通俗读本,对世界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以独立标题、各自成节的形式加以记述,既注重每一小节内容的故事性与通俗性,又结合标题之间内在的历史联系与历史规律,配以几百幅珍贵精美的插图,力求将世界历史的丰富性与精彩性更直观、更真实、多层面地表现出来。
书中上起史前文明,下迄科索沃战争,横跨欧亚非美等各大洲,中外皆录,古今纵览,文图并呈,体例上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全面记录世界历史的发展,使其成为当前一部时间跨度最长,体例最独特的世界历史。
书中以e时代最流行Blog阅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将世界历史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世界历史的博物馆。书中所选精美图片,囊括人物、战争场景、历吏文物等门类,信息量大,可观性强,配以准确精当的图注文字,充分拓宽读者视野,开辟思维想象空间。此外,每个篇目下的“相关链接”和“拓展阅读”两个小栏目不仅能帮助读者轻松地获得与篇目相关的信息,也能够引领读者在阅读之余向纵深层次迈进。
历史是无比的残酷,我不得不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
我佩服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天才人物,他们的事迹让我感到自己愈加的平凡和渺小。
一个人可以让世界充满罪恶,比如希特勒,比如墨索里尼。
一个人可以拯救一个国家,比如罗斯福,比如戴高乐,比如彼得大帝。我常常在想,这些伟人是如何修炼出来的?
但是,在正与邪的斗争中,正义永远是胜利的一方!
这是我们每个人安全的活在世上的保证,感谢这些伟人,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把历史拉进了正常的轨道。
我崇拜的周恩来总理,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我又一次在看万隆会议的影响资料上看到了他的身影。他敏捷的思维,出众的口才,高贵的人格魅力,一生都是我学习的楷模。
历史太长太悠久,我不知道该怎样书写才能表达我看了这个片子以后的感觉。只是感到自己才学太是浅陋,真是学海无涯啊,我所知道的,永远都是那么那么的少!
⑷ (世界历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及其关系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理论加工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哲学具有下列特点
(1)最高的抽象概括性,是“最深沉的思维”。
(2)最大的普遍性,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和智慧的启迪作用,但不能代替具体科学作出具体结论。
(3)哲学属于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推荐于 2017-09-16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及其关系(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理论加工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2)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2.哲学具有下列特点(1)最高的抽象概括性,是“最深沉的思维”。(2)最大的普遍性,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和智慧的启迪作用,但不能代替具体科学作出具体结论。(3)哲学属于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⑸ 简要说明你的历史观(你如何看待世界历史发展)
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以古人为镜,以古物为证,洞察人情
⑹ 历史: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等的解释!!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专社会转变的属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革命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⑺ 全球历史观谁最先提出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而全球史观的发展在二战以后
中文名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这一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的推动,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
二战后,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
全球史观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谈论了“整个世界”,而在于是否把对象置于建立了普遍联系的“世界”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就是一种全球史观。在马克思、列宁那里,世界历史思想都是与其同时代的世界体系相联系的,只是马克思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自由资本开拓的,而列宁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垄断资本建立的。后一世界体系比前一世界体系更高级,更具广度和深度。但不管哪一阶段的世界体系,都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世界历史也因国际剥削、国际压迫关系而被严重扭曲为如今由资本主导的劳资高度对抗的世界体系。
⑻ 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1、世界观、历史观来、人生观的关源系表现为: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人生观也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
2、简介
1)世界观,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具有实践性,人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可将它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通俗地说,一个人平时经常玩游戏,在他的世界里只有游戏,他的世界是一个小世界)。
⑼ 历史观有哪些(全部)
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主要观点是各个阶级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开展了革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近)现代化史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近)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近)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近)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日本是传导型、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近)现代化;
英雄史观
强调个人英雄对历史的突出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过往往会犯(课本上的)唯心主义错误,片面的强调个人对历史的绝对性作用;
正统史观
这种史观主要处于君主专制的历史时期,君主为了维持自身统治,而倡导“正统”一说,即自身身为君主的合法性和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君主神化(如:出生有异象或教皇授冕)或者贤明化(即早期贤王名臣的后裔),以及“五行更替说”;
社会史观
即从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不同社会状况和社会变化来研究历史的发展,主要表明社会变化对历史的影响和预兆。相比其他各种史观,该史观更加注重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以研究社会风土人情为主。
个人历史观
就是个人把历史熟读后,有新的体验,新的启发,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⑽ 什么是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
一,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
二,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
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三,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扩资资料
他们的区别
一,文明史观: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1.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2.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二,现代化史观:运用的是“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三,全球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