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世界历史上著名战役

世界历史上著名战役

发布时间:2021-02-08 17:01:43

1. 世界历史上最残酷的十大战役是

1、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旧称“察里津”;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2、台儿庄血战 -抗日战争
3、长清战役 -抗美援朝

4、长平之战 —战国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龅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以便镇抚上党之民。赵括军队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
5、凡尔登战役-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交战双方争相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索姆河战役-一战
索姆河战役是在凡尔纳战役未结束时,与1916年7月由英法联军发动的。在这次战役中,双方军队的伤亡人数高达一百二十多万。
7、扬州保卫战-明末清初

明军2万 VS 清军10万

惨烈空前,全民皆兵,死亡的百姓尸体也拿去当砖砌墙
8、十字军东征
9、莫斯科保卫战-二战
10、塞班岛登陆战-二战

2.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

亚述帝国的征服(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68年)

斯巴达克斯起义(公元前73年~公元前71年)

罗马内战(公元前88年~公元前31年)

阿拉伯帝国的西扩(633年至718年)

阿拉伯帝国东扩和北扩(637年至751年)

诺曼征服(1066年)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源平合战(1180年~1185年)

成吉思汗西征(1219年~1231年)

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

旭烈兀西征(1253年~1260年)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1360年~1571年)

帖木尔的扩张(1380年~1405年)

胡斯战争(1419年~1434年)

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

尼德兰革命(1566年~1609年)

英西战争(1587年~1588年)

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1592年~1598年)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1649年)

英荷战争(1652~1674年)

波俄战争(1654年~1667年)

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

西里西亚战争(1740年~1748年)

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2年)

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法国革命战争(1789年~1799年)

拿破仑战争(1799年~1815年)

拉美独立战争(1810年~1826年)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5年)

卡洛斯战争(1833年~1840年,1873年~1876年)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美墨战争(1846年~1848年)

意大利独立战争(1848年~1870年)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

美国内战(1861年~1865年)

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

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中曰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美西战争(1898年)

布尔战争(1899年~1902年)

曰俄战争(1904年~1905年)

巴尔干战争(1912年~191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波俄战争(1920年)

苏芬战争(1939年~194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中国抗曰战争(1937年~1945年)

3. 历史上所有著名的战役

世界著名战争:
消失的迦太基——布匿战争
奴隶觉醒的诗篇——斯巴达克起义
伊斯兰的首次圣战——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
宗教旗帜下的掠夺——十字军东征
一代天骄的壮志雄心——成吉思汗西征
贞德的颂歌——英法百年战争
“宗教圣战”——三十年战争
奴役与自由的决战——美国独立战争
辉煌帝国的沉浮——拿破仑战争
德法恩怨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的“三错”战争——朝鲜战争
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两伊战争
现代装备登台亮相——海湾战争
迈向单极世界的试金石——科索沃战争

中国著名战争:
三皇五帝至三代战争:
黄帝蚩尤涿鹿之战
共工与颛顼之战
三帝伐三苗之战
少康复国之战
鸣条之战
牧野之战
周公东征之战
周厉王攻噩之战
犬戎灭西周镐京之战

春秋战国:
郑卫北制之战
郑击北戎之战
齐鲁长勺之战
晋假途灭虢之战
秦晋韩之战
宋楚泓水之战
吴越夫椒之战
越吴姑苏之战
越吴笠泽之战
晋国贵族内争之晋阳之战
齐魏桂陵之战
齐魏马陵之战
秦伐韩魏伊阙之战
五国攻秦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
秦赵邯郸之战
五国与秦河外之战
秦灭六国战争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楚汉彭城之战
韩信破魏之战
楚汉垓下之战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汉匈河西之战
汉匈漠北之战
李广利攻大宛之战
李陵攻匈奴之战
李广利攻匈奴之战
绿林起义
赤眉起义
刘秀攻邯郸之战
刘秀夺关中之战
刘秀统一全国的战争
刘秀与赤眉军崤底之战
刘秀攻刘永之战
耿弁攻张步之战
窦固攻北匈奴之战
东汉攻西域之战
袁绍公孙瓒界桥之战
曹操与黄巾军兖州之战
孙策攻取江东之战
袁绍公孙瓒易京之战
曹操袁绍官渡之战
曹操攻邺城之战
曹操攻乌桓之战
赤壁之战
刘备攻取汉中之战
盛世反锋——隋唐五代战争
多极鏖兵——宋辽夏金元战争
落日余晖——明清战争
救亡图存——近代战争
战争的终结——民国战争到解放战争

4. 世界历史上 有哪些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马祖里湖战役
1914年8月17日—9月15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期,俄军西北方面军(司令官为日林斯基将军)在东普鲁士对德军第8集团军实施的一次进攻战役,又称马祖里湖战役。

1914年8月上旬,应英法军指挥部的再三请求,俄军没有完成动员和集结就开始了进攻,以粉碎德军主力对法国的进攻。战役的直接目的是歼灭德国第8集团军(14.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近1000门火炮;司令官为普里特维茨将军,自8月23日起为兴登堡将军)和攻占东普鲁士,为尔后进攻西里西亚创造条件,以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

根据方面军指挥部的企图,连年坎普夫将军的俄国第1集团军(6.5个步兵师、5.5个骑兵师、火炮492门)应当从北面向马祖里湖地区实施迂回突击,以吸引德军主力;萨姆索诺夫将军指挥的第2集团军(1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火炮720门)应当从西面对该区实施迂回突击。切断其向维斯瓦河的退路并歼灭之。,当面德军企图依托坚固工事并利用铁路运输系统,实施机动防御,迟滞俄军进攻。

8月17日,第1集团军的3个步兵军袭击东普鲁士,揭开了进攻的序幕。8月19日德国第1军在施塔卢珀嫩的战斗中被击退。次日,在贡宾嫩—戈乌达普一线俄国第1集团军遭德第8集团军主力反击,俄军右翼一度被击退,但中路粉碎德第17军的正面攻击,德军遭到失败,开始向西撤退。这就造成了追击和彻底歼灭德国第8集团军的有利条件,但是8月21—22日第1集团军按兵不动,坐失战机。该集团军后来的进攻又相当缓慢,而且没有与第2集团军会师,而是向柯尼斯堡方向推进,致使德军摆脱了打击,第2集团军开始孤军作战。

德军指挥部利用了俄军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并从截获的俄军明码电报中得知他们的行动计划,于是在8月21日命令部队停止退却,24—26日,新任德第8集团军司令兴登堡和参谋长鲁登道夫利用发达的铁路网,重新部署部队,留下由2个师组成的屏护队牵制俄第1集团军,调遣第8集团军的几乎全部兵力去攻打8月20日越过边界的俄国第2集团军。其具体计划是:以第20军另2个师正面牵制俄军中路第13、第15、第23军,而以主力实施两翼夹击,由第1军对乌兹达乌实施主要突击,攻歼俄军左翼第1军后,向俄军中央3个军的后方发展进攻;由第17军、第1预备军对俄军右翼第6军实施辅助突击,得手后向俄中央3个军侧后发展进攻。26—27日,德第17、第1预备军在比绍夫斯堡以南地区与俄第6军遭遇并将其击退;第1军遭俄军顽强抵抗,遂假借俄第1军军长名义命令俄军撤退;第20军诱敌深入,且战且退,撤至坦嫩贝格设防固守。第2集团军丧失了第1集团军的支援和配合,经两天激战,德军击退俄第2集团军两翼部队,而对其中路3个军形成包围态势。28—29日,俄第13、第15军和第23军第2师在坦嫩贝格以东科穆辛森林地区被围歼,被俘9.5万人,伤亡3万人,损失火炮500门,萨姆索诺夫自杀。

此后,德第8集团军迅速北调,得到来自西线的近卫预备军、第11军和第8骑兵师的加强后,企图以第1预备军、第11、第20和第17军发动正面进攻,以第1军和近卫预备军分别从两翼实施迂回突击,围歼俄第1集团军。俄军大本营决定在第1和第2集团军之间的中间地带组建第10集团军,用于保障第1集团军左翼,并命令第1集团军坚守马祖里湖以北地区,以牵制德第8集团军,使其无力支援奥军。9月6日,德军发起进攻,遭俄军抵抗,正面进攻受挫;9~10日,右翼第1军顽强作战,突破俄军左翼防线,迫使俄第2军撤退,打开通向贡宾嫩的道路。连年坎普夫担心退路被切断,命令所部撤退,同时以2个师的兵力从正面实施反突击,掩护主力撤退。德军包围俄国第1集团军的企图未能得逞。至15日,俄军全部撤至涅曼河东岸。德军担心俄军有诈,未迅速实施追击。俄第1集团军被俘4.5万人,伤亡约10万人,损失火炮150门。

点评:此战,俄军西北方面军在东普鲁士的进攻战役以失败而告终。俄国人损失了近25万士兵和大量武器装备。失败的原因是日林斯基的无能指挥和连年坎卡普夫实际上的背叛行为。加上对敌情不明并严重泄密,两个集团军未能协同作战。德军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损失2.5万人的代价取得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尽管如此,此役仍具有重要战略成果:迫使德军指挥部将2个军和1个骑兵师从法国战场调到东普鲁士。此外,在梅斯地区的1个军也准备调离。这就削弱了在西部的德军突击集团的力量,并且成了1914年9月初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败的原因之一,战争初期俄军的积极行动粉碎了德军指挥部各个击破同盟国的计划。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统治,点燃起我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一时间,"天下从者如流水"。项梁、项羽起兵于江东,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帝,也称作楚怀王,定都于盱眙。张耳、陈余参加了起义,立赵歇为王,在信都(即邢台市附近)定都,建赵国。秦朝统治者对农民起义进行残酷镇压。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率军北上击赵,军于邯郸。赵军不支,退保巨鹿,为秦将王离部所围困。当时,在河北攻赵的秦军,不下三十万之众。而这时在巨鹿城中的兵力不多,粮草将尽。赵将陈余虽领兵数万屯巨鹿之北,但不敢出兵,筑营壁自保。其它援赵的齐、燕诸军,也震慑于秦兵的声势,皆筑垒固守,不敢出战。

巨鹿被围之际,赵使求救于楚。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北上救赵。但宋义为秦军的气焰所吓倒,在妄阳(今山东曹县)逗留四十六天而不敢前进。项羽愤而杀宋义,楚怀王便命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先遣英布和蒲将军率兵二万渡漳攻秦。继而亲率主力渡河,为了表示与秦决一死战的决心,他命令士兵把船只沉没,把饭锅砸破,烧掉营舍,只带三天的干粮。项羽先以雷霆之势包围王离,经过往返九次冲杀,切断秦军通道,获得巨大战果。秦将苏角被打死,王离作了俘虏,涉闻自焚而死。在交战中,楚军"以一当十"、"呼声震天"。而援赵的其它诸军则在营壁上观看,惊恐而不敢出战。之后,项羽又不断击败秦军,章邯不得不竖起降旗,项羽声威从而大振。

巨鹿之战,全歼了秦军主力三十万人。这对最后推翻暴秦统治起了决定性作用。大文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详细地描述和记裁了这一巨大战役,成为名传千古的不朽之笔。"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渐渐成为流传极广的两个成语。

5. 历史上著名战役名称

1、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

3、赛约河之战

赛约河之战是1241年4月11日,在匈牙利赛约河畔,由蒙古第二次西征军六万铁骑对战匈牙利十余万军队的战争。在战争中,蒙军统帅拔都与速不台先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又从赛约河下游结筏潜渡,迂回匈军侧后突然袭击。

再以围三缺一的方式歼灭匈军七万余人,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单身脱逃。战后,蒙古人控制了整个东欧。为金帐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战,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

4、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5、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是说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涿鹿战争对华夏战争影响最深的还是在军事方面。由于涿鹿战争是部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结局又是以黄帝之弱势胜了蚩尤之优势,之后黄帝又趁势收复了中原,使华夏族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

6.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战争世界历史上有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
亚述帝国的征服(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源平合战(1180年~1185年)
成吉思汗西征(1219年~1231年)
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
旭烈兀西征(1253年~1260年)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1360年~1571年)
帖木尔的扩张(1380年~1405年)
胡斯战争(1419年~1434年)
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
尼德兰革命(1566年~1609年)
英西战争(1587年~1588年)
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1592年~1598年)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1649年)
英荷战争(1652~1674年)
波俄战争(1654年~1667年)
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
西里西亚战争(1740年~1748年)
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2年)
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法国革命战争(1789年~1799年)
拿破仑战争(1799年~1815年)
拉美独立战争(1810年~1826年)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5年)
卡洛斯战争(1833年~1840年,1873年~1876年)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美墨战争(1846年~1848年)
意大利独立战争(1848年~1870年)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
美国内战(1861年~1865年)
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
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中曰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美西战争(1898年)
布尔战争(1899年~1902年)
曰俄战争(1904年~1905年)
巴尔干战争(1912年~191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波俄战争(1920年)
苏芬战争(1939年~194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中国抗曰战争(1937年~1945年)

7. 世界最著名的战役

⑴“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⑵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

飞机问世后最大规模空战。“千里眼”帮忙。德国损失飞机1700余架。

为对抗希特勒发动的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德之间爆发了空军诞生以来最大的空战。德空军此战严重受挫。丘吉尔评价说:“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的人(英国民众)从如此少的人(皇家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此役德空军出动了约1300架轰炸机、900架单引擎攻击机和120架双引擎歼击机。英国空军参战飞机最多时约650架,但掌握了先进的雷达技术,借助雷达帮助,使德军始终未能夺取制空权。

1940年7~10月“不列颠之战”最紧张激烈的4个月,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5架。纳粹德国损失飞机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严重受挫。其入侵英国的企图被挫败。

⑶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非洲战场转折点。德军作战密码被破译。希特勒非洲军团残部被迫开始大撤退。

阿拉曼战役是二战时非洲战场转折点。由蒙哥马利统率的英第8集团军迎战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率领的德意军队组成的非洲军团。此后,盟军完全掌握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

1941年6月,非洲军团连败英军,进抵阿拉曼防线。整个北非几乎垂手可得。但连续作战使非洲军团成了强弩之末。英军速调8个旅在阿拉曼一线严阵以待。1942年6月30日,隆美尔发动进攻。到7月3日,4次大规模进攻均告失败。双方形成僵持状态。8月中旬,蒙哥马利接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此时,英空军对德空军比例达5∶1,坦克数量超德军一倍。8月30日,孤注一掷的隆美尔发动第二阶段攻击。但英国人已破译德军密码电报,知其进攻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结果,隆美尔的这场豪赌变成了德、意军队的自杀性攻击。1942年10月23日夜,第8集团军展开反攻,对德军形成围歼之势。11月4日,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带着仅剩5万余人的非洲军团,从阿拉曼开始了大撤退。

⑷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

双方海上编队在炮火射程外以舰载机实施突击。日本损失航母4艘、飞机285架。以战列舰为主力的巨舰“大炮主义”成为历史。

1942年4月18日美军空袭东京后,日本决心夺取中途岛,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以保障本土安全。此役,日动用了包括8艘航母(舰载机400多架)在内的舰船200余艘,由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指挥,分南、北两个编队对中途岛发起攻击。由于美军破译了日海军密码电报,掌握了日进攻意图,美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特混舰队在中途岛附近,隐蔽待机。6月4日,日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率队进至中途岛西北海域,派出飞机108架轰炸中途岛。美岸基机升空迎战。南云下令已挂上鱼雷准备攻击美舰的第2波飞机改装炸弹攻击中途岛。此时,美特混舰队接近。南云急忙命令第2波飞机卸下炸弹重挂鱼雷。此时美舰载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连续攻击南云的航母。日机未能迎战,摆在甲板上未及入库的炸弹和鱼雷机接连爆炸。日损失航母4艘、飞机285架。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炮火射程之外以航空兵实施突击,宣告以战列舰为主力的巨舰“大炮主义”已成历史。空海一体战开始主导海上战场。

⑸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惊心动魄大决战。逐条街道逐间房屋反复争夺。德军150万人被歼。

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战略补给线。1942年7月17日,苏德战场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开始。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伤亡惨重。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市区防御战斗极为激烈。双方对每一块土地都进行了反复争夺,对火车站的争夺竟达13次之多。尽管德军占领了市区,但其攻势已是强弩之末。11月19日,苏军拉开了反攻帷幕。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苏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10.6万人对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101.1万人发起反攻,对德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22个师33万人构成了“钳形攻势”。经过两个月的相持,德第6集团军投降,司令官保卢斯元帅被俘。斯大林格勒战役打破了德国法西斯灭亡苏联、称霸世界的狂妄企图,消灭了德军近150万人,成为二战的历史性转折点。

⑹“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

计划周密,规模宏大。陆海空联合登陆作战。声东击西,巧妙运用电子欺骗。

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登陆战役。战役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历时49天。

为这次登陆作战,盟军集中了近300万人、5000余艘舰船(其中登陆运输舰艇4000余艘、作战舰艇1000余艘)和一万余架飞机。战前盟军声东击西,巧妙运用电子欺骗。6月6日凌晨,美英联军第1梯队5个师在法国海岸82公里宽的正面突击登陆。德军未能组织起强有力的反击。两天内,盟军上陆部队达17.6万人、车辆两万辆。德军只进行了几次谈不上协同的局部反冲击。6月30日,盟军夺取瑟堡港。至7月初,盟军已上陆100万人、车辆17万辆。7月24日,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转入陆上突破战役。此役,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

诺曼底登陆战役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是现代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斯大林曾称赞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巧妙来说,在战争史上还未有过类似的先例。”

⑺逐鹿中原———淮海战役

两个主力,3个阶段。“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解放军一役歼敌55万人。

淮海战役作为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一个战例———60万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围歼80万人的国民党军,被写进了许多国家的军事教材。

1948年秋,蒋介石为防备解放军进攻南京,在黄淮地区展开了60万重兵。中央军委令华野和中野配合组织淮海战役。11月6日,华野向敌战区发动强大攻势。11月8日,国民党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黄伯韬兵团被包围在碾庄附近。国民党军第6、第8兵团全力北援,被华野一部阻在蚌埠附近。此时,国民党军加入会战兵力已达80万人。

11月22日,黄伯韬兵团悉数被歼,黄伯韬被击毙。黄维兵团孤军冒进,被包围在双堆集附近。杜聿明指挥的3个兵团西撤时又于陈官庄附近落入包围。这样,整个淮海战场,华野与中野两大主力“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刘伯承语),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全歼。第二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团被全歼。两人均被生俘。至此,这个以少胜多、被毛泽东称为“吃夹生饭”的淮海战役以人民解放军全胜而结束。国民党军5个兵团55万余人被歼灭。

⑻扭转战局———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

诱敌深入,迂回包围,断敌退路。一场赛战斗意志、赛指挥艺术的较量。一举歼敌3.6万余人。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误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狂妄叫嚣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分东西两线发动总攻势。志愿军示弱于敌,诱敌深入。西线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黄昏发起进攻,歼灭李承晚军第7师、第8师主力,并迫使美军一个建制工兵连共115人投降。敌军纷纷向南逃窜,遭到我38军截击。12月3日,“联合国军”向“三八线”以南全线败退。12月6日,志愿军收复平壤。东线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发起进攻,至12月24日,志愿军收复元山、兴南。至此,第二次战役以志愿军大获全胜而结束。

这次战役,志愿军共歼“联合国军”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全部敌占区,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延安、瓮津两半岛,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这次战役的胜利大大超出了志愿军预定的计划,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半岛的战局。

⑼风卷残云———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

陆、海、空、天、电全方位协同。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战役。

经38天空中打击,伊拉克的核设施和生化武器制造厂、指挥通讯、交通设施和机场、导弹阵地等被毁坏殆尽。1991年2月24日凌晨“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伊军发动了地面进攻。交战双方在200公里长的战线上投入120余万人。“多国部队”采取“声东击西、正面进攻、侧翼迂回”战法,让美第18空降军和第7军空中机动到伊军侧后,利用装甲突击力优势,在海空军支援下实施“左勾拳”计划,经钳形攻击和战略迂回,将伊军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到26日,伊军基本失去抵抗力。萨达姆接受停火。此战是二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战役,系统使用了20世纪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成功实施了战役欺骗、海陆空协同、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了对方重兵集团,是现代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之典型战例。

⑽疯狂的天火———科索沃空袭战

以远程和高空打击为主要作战样式。78天投掷炸弹、发射导弹约2.3万枚。空袭成为达到战争目的的惟一手段。

为将巴尔干地区纳入西方战略体系,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一场代号为“联盟力量”、历时78天的大规模空袭战。战役第一阶段,北约B-52、F-117、B-2轰炸机对南军70个目标发动了90次大规模攻击,平均每天50~70架次,摧毁了南50%的空防能力;第二个阶段北约每天出动近300~600架次,打击包括南总统府、塞军和内务部队总部、电台、电视台、铁路和公路桥梁等在内的各种目标。北约方面是零战斗伤亡,南斯拉夫损失惨重。整个空袭北约共出动飞机3.8万架次,投掷和发射了约2.3万枚炸弹和导弹,其中精确制导武器占35%。是一场典型的航空兵与导弹战役,是高技术对中低技术的“非对称作战”。整个战役远程和高空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并主导了战争进程,空袭是达到战争目的的惟一手段。

8.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 越多越好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

亚述帝国的征服(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68年)

斯巴达克斯起义(公元前73年~公元前71年)

罗马内战(公元前88年~公元前31年)

阿拉伯帝国的西扩(633年至718年)

阿拉伯帝国东扩和北扩(637年至751年)

诺曼征服(1066年)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源平合战(1180年~1185年)

成吉思汗西征(1219年~1231年)

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

旭烈兀西征(1253年~1260年)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1360年~1571年)

帖木尔的扩张(1380年~1405年)

胡斯战争(1419年~1434年)

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

尼德兰革命(1566年~1609年)

英西战争(1587年~1588年)

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1592年~1598年)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1649年)

英荷战争(1652~1674年)

波俄战争(1654年~1667年)

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

西里西亚战争(1740年~1748年)

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2年)

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法国革命战争(1789年~1799年)

拿破仑战争(1799年~1815年)
(滑铁卢战役)

拉美独立战争(1810年~1826年)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5年)

卡洛斯战争(1833年~1840年,1873年~1876年)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美墨战争(1846年~1848年)

意大利独立战争(1848年~1870年)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

美国内战(1861年~1865年)

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

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中曰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美西战争(1898年)

布尔战争(1899年~1902年)

曰俄战争(1904年~1905年)

巴尔干战争(1912年~191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波俄战争(1920年)

苏芬战争(1939年~194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中国抗曰战争(1937年~1945年)

9. 一些世界著名战争历史

中文名称: 希波战争
外文名称: Greco-Persian Wars
发生时间: 公元前492~前449年
发生地点: 布拉底 温泉关 萨拉米斯 马拉松
主题关键词: “提洛同盟” 《卡利亚斯和约》 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 保萨尼阿斯 More ...
分类: 外国古代战争
洲: 亚洲 欧洲
国家: 希腊 波斯帝国
相关信息
下层事件: 萨拉米斯海战 马拉松会战
相关人物: 地米斯托克利 大流士一世
事件介绍
事件内容
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前449年,希腊诸城邦联合反抗波斯帝国侵略的战争。 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侵占小亚细亚西部希腊城邦。前513年,波斯占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和海外贸易。前500年,遭受波斯压迫的小亚细亚西部希腊城邦以米利都为中心爆发反波斯起义。雅典和埃雷特里亚城邦派25艘战船支援。起义军一度攻入小亚细亚的波斯总督府所在地萨迪斯,当地希腊城邦乘机纷纷脱离波斯的统治。前494年,起义被波斯军镇压。早有西侵野心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以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起义为借口,出兵远征希腊本土,希波战争爆发。战争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斯军远征连遭失败(前492~前479)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马多尼乌斯率陆海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沿色雷斯海岸西进。海军到达阿索斯角时遇到大风暴,300多艘战船撞毁,2万余人失踪,几乎全军覆没;陆军也遭到色雷斯人的袭击,出师不利,退回小亚细亚。次年,波斯向许多希腊城邦派出使者,索要“土和水”,要求各城邦降服。斯巴达和雅典处死了波斯使者。 前490年,波斯对希腊发动第二次远征。老将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约2万余人横渡爱琴海,攻占并破坏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城东北约40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全城紧急动员,组成约1万人的队伍开赴马拉松迎敌,并派人向斯巴达等城邦求援。斯巴达决定派兵援助,但提出必须月圆时才能出兵。仅布拉底派来援军1000人。9月12日,双方展开马拉松之战。雅典军在米太亚得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战术,一举击败波斯军,取得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鼓舞了希腊人反侵略斗争的必胜信心。此后,双方积极扩军备战。前486年大流士一世死,其子薛西斯一世即位,镇压埃及起义后继续准备出征希腊,下令在圣山半岛底部开挖运河,在赫勒斯滂海峡架设浮桥,在色雷斯屯积粮草,并从被征服地区征集大批兵员。希腊方面,雅典公民大会根据地米斯托克利的提议,决定建造100多艘三层桨战船,把比雷埃夫斯港扩建成坚固的军港。前481年,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30多个城邦在科林斯集会,成立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组建希腊联军,准备抗击波斯再次入侵。 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率军约10余万人、战船1000余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迅速占领北希腊,旋南进至温泉关(德摩比利)。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先期到达的希腊联军约7000人扼守地势险要的温泉关。斯巴达人欧利比阿德斯指挥希腊海军控制阿尔泰米西翁角。8月中旬,波斯军向温泉关发起进攻,希腊守军顽强抵抗两天,波斯军屡攻不克,损失惨重。第三大,当地一希腊人把波斯军引到希腊守军侧后。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情况下,命令联军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率领约300名斯巴达勇士顽强抵抗,直至全部阵亡。波斯军长驱直入,占领中希腊,扑向雅典城。此前,雅典已将成年男子编入军队,将其他居民南撤到特里津城、萨拉米斯岛等地;地米斯托克利说服欧利比阿德斯把希腊舰队撤到萨拉米斯湾,准备决战。波斯陆军进占雅典城后,其海军绕过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湾。9月下旬在萨拉米斯海战中,波斯海军大败,退回小亚细亚。波斯陆军在马多尼乌斯率领下向北退却。前479年8月中旬,波斯陆军南下,与希腊联军在布拉底决战。斯巴达统帅保萨尼阿斯率军约4万人重创波斯陆军,杀死马多尼乌斯,粉碎波斯第三次远征。与此同时,希腊海军在米卡利角给波斯海军以重创。 第二阶段,希腊人反攻节节胜利(前478~前449)波斯军第三次远征失败后,以雅典为首的希腊联军逐渐转入反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企图建立雅典在爱琴海的霸权。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滂,打开通向黑海的通路。同年,雅典联合爱琴海沿岸各城邦组成提洛同盟。前476年,希腊联军在西门指挥下,攻占色雷斯沿海地区、爱琴海许多岛屿和拜占庭。前468年在欧里墨东河口会战中,西门指挥希腊海军大败波斯舰队。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以东海域重创波斯军。同年,双方媾和。雅典全权代表卡利阿斯到波斯首都苏萨谈判,签订《卡利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希腊诸城邦独立。希波战争到此结束,雅典成为爱琴海地区霸主。 战争中,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为保卫国家的自由和独立暂时捐弃前嫌,团结对敌;希腊将领正确指挥,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在马拉松和萨拉米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波斯军队对外进行侵略战争,虽然兵力占优势,但多为被征服民族强征的士兵,士气低落,且劳师远征,补给困难,最终招致失败。

中文名称: 亚历山大东侵
外文名称: Alexander’s Conquests
发生时间: 公元前334~前324年
发生地点: 中亚 印度 波斯帝国
事件介绍
事件内容
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公元前334~前324年马其顿王国联合希腊诸城邦对波斯帝国的战争。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喀罗尼亚(今译海罗尼亚)之战(公元前338)中征服希腊,并在科林斯大会上被推举为联军统帅,议决共同征讨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他在巩固盟主地位后,迅即准备东侵。公元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三世以马其顿常备军为基础,并从各盟邦征集步骑兵、弓箭手、标枪手等兵员,组成一支步兵3万、骑兵5000的远征军,爱琴海上还有舰船约160艘。同年底,他授权将军安提帕特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公元前334年初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战争爆发。

波斯帝国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到大流士三世时内政腐败,各行省不断反抗,国势日衰。波斯虽在小亚细亚部署骑兵2万,雇佣兵万余,并有舰船400多艘游弋于希腊、波斯之间的海域,但在马其顿精锐的步兵、骑兵进攻面前却处于守势。

格拉尼库斯之战联军渡过海峡后,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格拉尼库斯河遭波斯军阻击。波斯军以骑兵为第一线,沿东岸部署,步兵为第二线,居高临下,凭岸固守。联军沿西岸展开,步兵居中,两翼为骑兵,亚历山大指挥右路,以中部先头骑兵一部佯动,迂回波斯军左翼。当面波斯骑兵随之向南移动,企图阻止联军渡河。波斯军队形出现间隙,联军乘机过河,楔入敌阵,利用长矛优势猛烈突击,直捣中营。双方骑兵亦展开激战,波斯守军阵势大乱,伤亡甚众,骑兵千余被歼,步兵2000余人被俘,雇佣兵主将门农率残部逃遁。联军仅死百余,首战告捷。联军乘胜沿小亚细亚南下,亚历山大三世以“解放者”自命,先后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等地,然后北上安哥拉(今译安卡拉),寻歼波斯军主力,未果。为解除后顾之忧,切断波斯军的陆海联系,联军经卡帕多细亚高原进入西里西亚东部的伊苏斯(今土耳其杰汉附近),准备继续南下逐个夺取波斯海军基地。

伊苏斯之战 公元前333年10月,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10余万隐蔽集结在索契(今伊斯肯德仑东北)附近。联军开过伊苏斯平原后,波斯军推进至海滨,在皮纳鲁斯河北岸占领阵地,欲断联军后路。亚历山大三世闻讯即刻回师,边行进边展开,抢占右侧高地;主力骑兵涉水过河,猛烈冲击波斯军左翼步兵方阵,直逼大流士三世主营。波斯军左翼动摇,大流士三世仓皇东逃。联军乘势冲杀,波斯军大败,损失步兵、骑兵约10万人。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被俘,全部辎重丢失。联军死450人,伤4500人。此役后,联军取得战争主动权,打开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大流士三世逃过幼发拉底河,收拾残部,同时派出使者请求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之地议和,亚历山大三世傲慢地予以拒绝,其目的在于征服整个波斯帝国。

围攻提尔、加沙 公元前332年初,联军到达滨海要塞城市提尔(一译推罗,今黎巴嫩之苏尔,该城的主要部分在岸边一个小岛上),遭到坚决抵抗。联军无法直接从陆上攻城,遂修筑一长堤与小岛连接,但仍久攻不克。亚历山大三世征集一批船只,加上投降的波斯海军舰船,从海上加强围困,经陆海夹攻于7月间攻陷提尔。8000多提尔人战死,3万多人被卖为奴。联军死约400人。接着,亚历山大三世又围攻加沙达2个月之久,始下,城内男子多战死。至此,联军完全切断了波斯人的陆海联系,夺取了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继而亚历山大三世和平进入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为“阿蒙神之子”(国王)。联军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作为他继续东征的后方基地。

高加米拉之战 又称阿贝拉之战。联军经休整补充,于公元前331年春由埃及出发,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进,寻波斯军主力决战。9月渡过底格里斯河,10月初在布摩多斯河(今大扎卜河)畔高加米拉村以西与波斯军主力对阵。大流士三世在该地集结的军队来自24个部族,号称百万,并有刀轮战车200辆,战象15头。联军仅有步兵4万,骑兵7000人,成纵深梯次配置,展开正面不到敌阵正面的一半。波斯军依仗兵力优势,先以左翼骑兵实施大迂回,卷击联军右翼,接着出动战车和中路骑兵迎击联军步兵方阵和先头骑兵的正面突击,一部楔入联军队形,步兵方阵在后跟进。与此同时,波斯军右翼全线出击。联军紧缩队形,避敌锐势,以一线骑兵与敌交锋,标枪兵以齐射杀伤敌战车驭手和马匹,并以部分兵力袭击迂回之敌的侧后,纵深部队阻击迂回和楔入之敌。双方进行了激烈的骑兵战和肉搏战。联军骑兵主力纵队利用缺口神速楔入敌阵,直逼大流士三世大营。大流士三世遁逃,其左翼动摇。联军追杀一阵后返回,配合步兵方阵和左翼部队夹击波斯军右翼。波斯军溃散。联军追杀至阿贝拉(高加米拉东南约25英里)。波斯军损失数十万人,其残部逃往米底山区,从此一蹶不振。联军乘胜南下夺取巴比伦,占领波斯都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毁了大流士三世政权,掠夺大量金银和其他战利品。公元前330年夏,亚历山大三世引兵北上追击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被其部将谋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

转战中亚和进军印度 亚历山大三世率兵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帕提亚(安息)、阿里亚、德兰吉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沿途不断遭到土著部落的袭击。亚历山大三世在中亚细亚征战近3年,残酷镇压粟特人的武装反抗。公元前327年春末,远征军离开巴克特里亚,分兵沿考芬河(今喀布尔河)经开伯尔山口向印度河进军,沿途攻城夺寨,到达印度河上游与五河地区(旁遮普)。

希达斯佩斯河之战及班师 公元前326年4月,联军由布塞法拉城抵达希达斯佩斯河(今杰赫勒姆河),同波鲁斯王国军队隔岸对峙,并进行渡河作战。此役波鲁斯损失步兵近2万,骑兵约3000,战车全部被毁,波鲁斯国王率部投降。联军步兵、骑兵损失数百人。联军继续东征,最终进至希达斯佩斯河畔。鉴于官兵厌战,加上当地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亚历山大三世被迫决定撤退。经休整,除留守一支队伍外,其余分陆、海两路向西撤退。将军奈阿尔科斯率海军从印度河口西航,亚历山大三世率陆军途经格德罗西亚大沙漠西撤。公元前324年,陆军回到波斯波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后返抵巴比伦,东侵即告结束。

亚历山大三世东侵是一次掠夺性远征。行程逾万里,历时整十载,灭亡了波斯帝国。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由于缺乏巩固的基础,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三世病逝后,帝国迅即瓦解,但它对古代历史和东西方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历山大三世是古代著名的战略家,他孤军深入,以进攻为主连续战斗,进行了数以百计的抢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沙漠地和平原地作战,多次以速决战制胜优势之敌。在诸兵种特别是骑兵的运用,陆海军协同作战、进军路线选定、战斗队形编成、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为古代军事学术史写下了新的一章。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参看罗马帝国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他们也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帝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帝国新的一部分。公元3世纪后,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而在公元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也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古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土崩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地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486年,那一年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公元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低地国家、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编辑]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参看查理曼帝国

公元840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编辑]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年~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公元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编辑]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参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帝国徽章自奥托一世(奥托王朝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然而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十六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编辑] 与拜占廷帝国的关系

[编辑] 法国大革命与帝国覆亡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热诚」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於次年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於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 (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编辑] 历史学家的两种说法
有人认为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法兰克帝国。

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力图把英国人从法国西南部(基思省)驱逐出去,从而消除英在法境内的最后一个堡垒,而英国则力图巩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夺回早先失去的诺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国的其它一些地区。英法两国对佛兰德的争夺,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佛兰德形式上是处于法国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却是独立的,并且与英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英国的羊毛是佛兰德毛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觊觎法国王位。德国封建主和佛兰德站在英国一方,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由国王指挥,其主体是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士部队。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武装(见骑士军)组成。

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 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和基思。在斯吕斯海战(1340)中,英军重创法军,夺得制海权。经过1346年8月的克雷西会战,英军又取得了陆上优势,并在长达11个月的围攻之后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此后,两国休战将近十年(1347—1355)。接着英国又发动进攻,占领了法国的西南部(基思和加斯科涅)。在普瓦捷战役(1356)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的横征暴敛和遍及全法国的经济崩溃,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艾蒂安·马塞尔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和扎克雷起义(1358)。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签订条件极为苛刻的和约——从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 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武装,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B.迪盖克兰这位有才略的军事长官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法军对炮兵的使用有利于军事行动获得成功。英国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来)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当时,法国国内也开始出现群众骚动。

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 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开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赞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居民身上。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 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底)。游击队给法军很大帮助:他们设置埋伏,捕捉征税者,消灭敌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在征服地的后方留下大批驻防军。1428年10月,当英军与勃艮第派攻下法军占领区以外的最后一座坚固要塞奥尔良时,法国的民族解放斗争愈加高涨。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在她的指挥下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1429.5)。1437年法军攻下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吉耶讷。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点评: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统一法国的历史性进步过程即告完成。在英国,百年战争暂时巩固了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从而延缓了国家权力集中的进程。百年战争展示出英国的雇佣军优越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武装,从而迫使法国建立了常备雇佣军。这支雇佣军效忠于国王,在组织、军纪和训练方面均具有正规军的特点。王权与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的市民的联盟,是雇佣军的政治与财力基础。战争表明,骑士重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作战的弓箭兵的作用则得到了提高。在战争中出现的火器虽然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战役当中去。战争性质的改变及其转化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

10. 人类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赤壁大战
原因:曹操为了消灭孙权,统一中国,结束分裂的混乱局面。
交战双方分别为:曹操和孙权、刘备(孙刘联盟)。
地点:赤壁(今湖北赤壁市,即武赤壁)。
结果:曹军大败,致使二十多万大军只剩三万余众。

阅读全文

与世界历史上著名战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