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总结世界古代史历史阶段特征 总结世界近代史历史阶段特征
第一部分 史前人类 ★
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表要知道。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第二部分 古代西亚诸文明 ★★
1.苏美尔城邦的产生、发展及经济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
3.亚述帝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
4.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要掌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要掌握。
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熟悉。
9.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要了解并掌握。
第三部分 古代埃及文明 ★★★
1.古代埃及帝国形成的过程和采取的措施。
2.对金字塔的评价。
3.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出现。
第四部分 古代印度文明 ★★
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作为名词解释往往会被考到。
2.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及其进步性和实质。
3.新兴宗教与思想要知道。
4.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5.佛教的传播过程和范围要清楚。
第五部分 古代希腊文明 ★★★
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无论是简答还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出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以及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2.希波战争与伯罗本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要熟记,这是很重要的知识。要注意比较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3.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4.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要了解。
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1、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原始积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模式是手工工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国际关系:早期殖民扩张。
思想:文艺复兴。
2、16——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模式依然是手工工场。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展开,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在少数国家确立,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之下。
国际关系: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
民族解放运动:中心在美洲(北美独立运动和拉美独立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政治构想。
3、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化初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展;生产方式由手工向机器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向工厂转变;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统治地位。
国际关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思想:自由主义(亚当斯密)、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
4、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发展不平衡,呈现两种基本类型。
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三对基本矛盾和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一战。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觉醒;
思想:列宁主义诞生。
5、1917——1929年:十月革命到二十年代的东西方世界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日本崛起为东亚霸主;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第一个社会主要国家苏联的建立和巩固;
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峙与斗争。
6、1929——1945年: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苏联从1928年起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政治: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等国家保存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德日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国际关系: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凡——华体系解体;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结合。
7、1945年——20世纪70年代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时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日德发展尤为突出;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继续完善发展,民主化和科学化趋势加强,但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日益加深;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美苏争霸。
8、20世纪70年代初——现在: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时期
经济:1973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布雷顿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际关系:美苏争霸,互有攻守;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当前世界替时期。
⑵ 世界历史分几个阶段时间是什么时候
世界历史可以为分史前时期、古代文明时期、帝国与征服时期、封建时期、中世纪、资本主义六个阶段。
1、史前时期:500万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类的进化
原始农业的出现、原始畜牧业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金石并用时代的来临、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产生、军事民主制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绘画、原始雕刻,原始音乐。
2、古代文明: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亚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中国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阶级社会的产生、夏启建国、少康中兴、夏桀亡国、商朝的兴衰、成汤建商商朝的灭亡、商朝的农业生产技术、神奇的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礼乐统治下的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3、 帝国与征服: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亚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统一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修筑、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汉刘邦建西汉、汉武帝时代、汉匈和战、司马迁著《史记》、孔雀帝国被占领的时代、
旃陀罗笈多创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森严的种姓制度、孔雀王朝后的印度、帝国时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诗《佛本生经》、孔雀帝国时代的建筑艺术。
4、封建时期
欧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马其顿的兴起、马其顿王国的兴盛、腓力二世统一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达的社会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朝的专制统治、强权独裁时代的到来、苏拉独裁庞培兴起、前三头同盟,恺撒独裁后三头同盟等。
亚洲(公元元年~400年)
中国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阶级社会的产生、夏启建国、夏桀亡国、商朝的兴衰、神奇的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礼乐统治下的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周公制礼作乐、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清净无为”的道家、孔子创立儒学、《考工记》问世等。
5、中世纪
欧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国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关系的萌芽、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克洛维创建法兰克王国等。
亚洲(公元400~1500年)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忽必烈称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与《授时历》、关汉卿与元曲、中前期的明朝、明朝的建立、明初设内阁、朱元璋加强吏治、郑和下西洋等。
6、资本主义:1300~1600年
欧洲(1300~1500年)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但丁创作《神曲》、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薄伽丘与《十日谈》、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早期文艺复兴的史学、意大利后期文艺复兴、全才式人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
(2)世界历史阶段特征简表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阶段——传说时代和氏族时期
传说时代
传说时期:又称传说时代、上古时代、远古时代、三皇五帝时代或神话时代,在中国指的是夏朝以前的历史时期。
中国猿人(较早期为一百七十万年,较晚期为四五十万年)只在地下留下原始的旧石器文化,不可能有当时的神话传说留传下来。到大约六七千年以前,各地以不同形式走向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还留下了新石器文化。
这时各族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及宗教和神话,但往往是些朦胧的记忆或结合后来的宗教思想所作的描述。到大约五六千年前,各地先后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有了内容较丰富的神话传说。
氏族
最早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总是氏族部落关于其本氏族或本部落的来源及其祖先的神话故事。这样的神话传说靠历史文献记载下来,并逐步发生由较简朴到较复杂,由缺乏系统到逐步有系统。
由神性很浓逐渐演化成人性,由纯神话逐步变成历史故事的演进变化。从西周到战国,就是中国古史神话传说演进变化的时期。汉代则把它历史化、定型化。
西周文献中的古史神话传说今存反映古代各族神话传说的最早文献,是《诗》和《书》中属于西周的一些篇章(包括西周加工的夏商文献遗篇)。还有《易》的卦爻辞,因其录事隐约,不如《诗》、《书》那样明确反映了有史实作为背景的一些商周两族的古代神话传说。
⑶ 世界历史分几个阶段 时间是什么时候
世纪历史大致分为7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个阶段:史前时期 500万年前~公元前5000年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与血缘家族的演变、旧石器时代早期血缘家族的出现、旧石器时代中期、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新石器时代近亲结婚的禁止及对偶婚的产生。
原始农业的出现、原始畜牧业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金石并用时代的来临、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产生、军事民主制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绘画、原始雕刻,原始音乐。
第二个阶段:古代文明 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亚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苏美尔·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统一、苏美尔的政治结构神庙、大经济阿卡德统治、南部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
亚述帝国亚述国家的产生和演变、亚述帝国的建立、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灭亚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巴比伦的天文学;
巴比伦的数学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兴起、腓尼基发达的经济、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兴亡、古巴勒斯坦的统一犹太教的产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阶级的产生;
国家的出现、四大吠陀婆罗门教的创立、列国时代的印度十六国的建立、摩竭陀国称霸城市的再度兴起、沙门新思潮佛教的产生与释迦牟尼、中国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
阶级社会的产生、夏启建国、少康中兴、夏桀亡国、商朝的兴衰、成汤建商商朝的灭亡、商朝的农业生产技术、神奇的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礼乐统治下的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的宗庙祭祀、国人暴动与宣王中兴、三星堆文化、纷乱的东周、平王东迁、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清净无为”的道家、孔子创立儒学;
《考工记》问世、波斯帝国的兴衰、波斯帝国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对外政策、波斯帝国的经济、波斯帝国的衰亡。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王朝时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古王国的经济、古王国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时期和人民起义、埃及的再度统一;
中王国时期的对外战争、中王国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中王国的灭亡、新王国的盛衰强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国的冶金业和纺织业、发达的商业和海外贸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
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争霸、新王国的衰亡、后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后期埃及前期的经济、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对埃及的统治、埃及人民反抗、波斯的斗争后期、埃及灭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图腾崇拜到自然崇拜;
宏伟的雕塑建筑和精湛的工艺、艺术、发达的天文历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农耕社会、努比亚文化、凯尔迈文化、迦太基文明的兴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扩张,迦太基的贸易和探险。
欧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迈锡尼的墓葬、特洛伊战争、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出现、城邦的形成、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国家形成、梭伦改革、希腊城邦的繁荣;
希波战争战后、希腊的城邦经济、奴隶制度的发展、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希腊诸城邦的没落、雅典的海上霸权、伯罗奔尼撒战争、战后诸城邦的危机;
后期希腊城邦的争霸和衰亡、古典时期及以前的希腊文化、希腊的宗教与神话、发达的戏剧、精美的建筑和雕刻、史学的繁盛,哲学的兴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亚洲人的迁入、奥尔梅克文明、特奥蒂尔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第三个阶段:帝国与征服公元 前500~公元元年
欧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马其顿的兴起、马其顿王国的兴盛、腓力二世统一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达的社会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朝的专制统治、托勒密王朝的衰败;
塞琉古王国的专制统治、发达的塞琉古商业、塞琉古的手工业、塞琉古的衰亡、马其顿时期的文化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欧几里得与几何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日趋成熟的雕塑艺术、伊索寓言、古罗马的王政时代、伊特鲁里亚人、罗马的氏族制度民主军事制度、图里乌改革、王政时代的结束、早期的罗马共和国、设立平民保民官;
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平民斗争和新贵族的产生、征服意大利、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社会经济、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次布匿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侵略西班牙罗马的行省;
统治罗马、共和国的没落、西西里起义、斯巴达克起义、共和时代的文化、罗马的宗教神话和祭司罗马的建筑艺术、朴实的历史和哲学、强权独裁时代的到来、米特里达梯战争、苏拉独裁庞培兴起、前三头同盟,恺撒独裁后三头同盟。
亚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统一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修筑、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汉刘邦建西汉、汉武帝时代、汉匈和战、司马迁著《史记》、孔雀帝国被占领的时代;
旃陀罗笈多创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森严的种姓制度、孔雀王朝后的印度、帝国时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诗《佛本生经》、孔雀帝国时代的建筑艺术。
第四个阶段:封建时期 公元元年~400年
欧洲(公元元年~400年)
罗马帝国的建立、奥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维对内的政治制度、繁荣的“和平时代”、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盛、从黄金时代到三世纪危机、隶农制的盛行、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罗马的“黄金时代”、罗马城市和商业的萧条、混乱的政治、统治后期的罗马帝国、戴电里先统治、君士坦丁大帝独裁、扶持基督教、继续衰弱的帝国经济、帝国的分裂;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基督教的演变、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马克西穆斯之乱、四大“蛮族”掌权、帝国时代的罗马文化、自然科学的发展、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发达的史学、帝国时代的法学、罗马的文学、罗马的建筑和雕塑艺术
亚洲(公元元年~400年)
东汉刘秀建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班固著《汉书》、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三国鼎立时期的中国、乱世枭雄——曹操、建安文学、蜀国的建立、诸葛亮治蜀、孙权建吴;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五胡十六国”兴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两晋的书画艺术、陶渊明与田园诗、贵霜帝国的建立、开明的迦腻色伽、统治早期的萨珊、波斯帝国萨珊波斯的兴起;
萨珊和罗马的战争、马资达克起义、古代朝鲜箕氏、朝鲜新罗百济建国、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古代日本绳文式和弥生式文化,邪马台国大和国家的兴起。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发展的美洲和非洲、玛雅文明的兴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兴起、阿克苏姆国统治,东非加纳王国的繁荣。
第五个阶段:中世纪 公元400~1500年
欧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国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关系的萌芽、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克洛维创建法兰克王国、矮子丕平篡权;
查理曼帝国形成、帝国的分裂、北欧海盗海盗时代的来临、北欧海盗的扩张、“无骨者”伊瓦尔和哈拉尔德、北欧海盗的覆灭、发达的航海造船技术、北欧的口头文学、 9~11世纪时期的西欧;
加洛林王朝时期的法国农业、罗伯特王朝与加洛林王朝的斗争、加佩王朝的建立与王权的式微、亨利一世统治下的德国、俗权和教权之争、盎格鲁一萨克逊人征服英格兰、十字军东侵;
十字军东征的起因、克勒芒城宗教会议、十字军第一次东征、十字军血洗耶路撒冷、萨拉T反击十字军、君士坦丁堡之灾、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法国王权的加强、路易九世改革;
腓力四世控制教权、巴黎市民起义、路易十一统一法国、11—15世纪时期的英格兰、诺曼底征服、亨利二世改革、《自由大宪章》的签订、獒国国会的出现、既特·泰勒起义、红白玫瑰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百年战争的爆发、竟雷西战役、二十年的和平、圣女贞德、酉年战争的结束、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菲特烈一世侵略意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开始、汉萨同盟的建立;
媛尼斯和佛罗伦萨共和国、西班牙基督教王国的兴起、暴死病黑死病的泛滥、黑死病的传播路线、黑死病之后的欧洲经济、黑死病的长期影响急剧下降的人口、中世纪的基督教和西欧文化;
罗马教会教阶制的演变、英诺森三世加强教权、异端运动的发展、大学的出现、哥特式建筑的兴起、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改革、查士丁尼对外扩张、拜占庭帝国的瓦解;
拜占庭的史学、中世纪时期的东南欧、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建立、尼曼亚统治塞尔维亚、阿尔帕德王朝时期的匈牙利、瓦拉几亚时期的罗马尼亚、中世纪时期的捷克和波兰、捷克国家的形成;
德国势力的渗入、蒙古帝国大一统时期、胡司宗教改革、胡司战争、普亚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金帐汗国统治时期、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基辅罗斯公国、伊凡四世改革,立窝尼亚战争。
亚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北周立国、北朝开凿石窟、南朝刘宋的建、立齐梁陈的更替、祖冲之求圆周率、山水诗勃兴、刘勰著《文心雕龙》、隋朝一统、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创设科举;
炀帝开修大运河、李春建赵州桥隋朝的灭亡中前期的唐朝贞观之治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武周革命开元盛世造纸术西传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唐朝的衰败安史之乱、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黄巢大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始火药的发明、诗歌艺术的顶峰、北宋的兴衰、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词的兴盛、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抗金、繁荣的南宋商业、朱熹集理学之大成;
宗教大融合和禅宗盛行、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忽必烈称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与《授时历》、关汉卿与元曲、中前期的明朝、明朝的建立、明初设内阁;
朱元璋加强吏治、郑和下西洋、大明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晚明景象、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明朝与后金的战争、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明朝的科技、长篇小说的繁荣。
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纪时期的印第安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帝国的建立、印加文化、玛雅贸易,玛雅人的社会结构。
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时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国家的独、立反抗十字军的斗争、阻止蒙古帝国西进、土耳其统治下的埃及、中世纪时期埃及的文化、北非和东非马格里布的独立、阿尔摩哈德朝的统一;
东苏丹诸国、埃塞俄比亚王国 、“桑给帝国”时期、桑给帝国发达的对外贸易、西非和南非加纳王国的兴衰、马里王国的崛起、桑海王国的独立、桑海王国的衰败,大津巴布韦。
第六个阶段:资本主义 1300~21世纪
16~18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英国的呢绒业最为典型。海外贸易长足进步,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陆续建立。
18世纪,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尚未完全分开。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和金融资本占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大特点。
此时非欧洲地区的中国和日本等国也呈现出一些现代化的气象,但是不及欧洲现代化充分,总体上仍然是古代社会。中国的国力仍然强大,在工业革命后方被欧洲超过。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它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两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先进工业国的产业结构,使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
第七个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945年—2018年(仍在进行)
讲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世界历史。它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的历史。
世界当代史的基本线索,即两级格局的形成和“冷战”激烈对抗时期;两大阵营解体,三个世界的格局逐渐形成时期;两极与多级并存和互动时期;世界格局大转换时期。理解西方史学界对世界史的划分方法,掌握什么是“冷战”。
⑷ 1991-2016世界历史阶段特征
这一时间段的阶段特征就是亚洲经济崛起
然后伴随的是经济的世界化
然后地球村逐渐展现
科技迅速发展
⑸ 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第一部分 史前人类 ★
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表要知道。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第二部分 古代西亚诸文明 ★★
1.苏美尔城邦的产生、发展及经济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
3.亚述帝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
4.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要掌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要掌握。
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熟悉。
9.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要了解并掌握。
第三部分 古代埃及文明 ★★★
1.古代埃及帝国形成的过程和采取的措施。
2.对金字塔的评价。
3.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出现。
第四部分 古代印度文明 ★★
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作为名词解释往往会被考到。
2.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及其进步性和实质。
3.新兴宗教与思想要知道。
4.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5.佛教的传播过程和范围要清楚。
第五部分 古代希腊文明 ★★★
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无论是简答还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出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以及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2.希波战争与伯罗本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要熟记,这是很重要的知识。要注意比较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3.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4.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要了解。
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1、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原始积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模式是手工工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国际关系:早期殖民扩张。
思想:文艺复兴。
2、16——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模式依然是手工工场。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展开,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在少数国家确立,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之下。
国际关系: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
民族解放运动:中心在美洲(北美独立运动和拉美独立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政治构想。
3、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化初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展;生产方式由手工向机器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向工厂转变;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统治地位。
国际关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思想:自由主义(亚当斯密)、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
4、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发展不平衡,呈现两种基本类型。
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三对基本矛盾和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一战。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觉醒;
思想:列宁主义诞生。
5、1917——1929年:十月革命到二十年代的东西方世界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日本崛起为东亚霸主;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第一个社会主要国家苏联的建立和巩固;
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峙与斗争。
6、1929——1945年: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苏联从1928年起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政治: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等国家保存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德日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国际关系: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凡——华体系解体;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结合。
7、1945年——20世纪70年代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时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日德发展尤为突出;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继续完善发展,民主化和科学化趋势加强,但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日益加深;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美苏争霸。
8、20世纪70年代初——现在: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时期
经济:1973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布雷顿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际关系:美苏争霸,互有攻守;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当前世界替时期。
⑹ 中世纪历史阶段特征
西方基督教的兴起,象征着古代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始。漫长的中世纪是“上帝”统治人类的时代,时间跨度将近一千年。自公元393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西方进入了“政教合一”神权体制的思想黑暗年代。人民遭受着宗教和国家权威的双重奴役。如果说古希腊艺术是以存在为主体、重视视觉直觉的自然化艺术,那么中世纪的艺术则是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 中世纪艺术是非个人化和非自然化的。所有的艺术只与上帝和上帝的教义有关,所有类型的艺术品如雕刻、绘画、彩绘玻璃等只能在上帝的世界——教堂里存在。艺术成为宗教的奴仆和宗教意识形态的宣教工具。艺术只用来图解《圣经》,以形象直观生动有力的视觉样式直接作用于教民,尤其是广大的不识字的教民,使他们接受并崇拜宗教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的意义。基督教中“不要崇拜偶像”的教条使得曾经是古希腊艺术主体的大型人物立体雕像蜕变为依附于教堂建筑上的神像浮雕。立体雕像艺术沦为浮雕是艺术丧失其独立性的象征。古希腊雕刻中所崇尚的人体力与美的风貌在中世纪丧失殆尽。 后人至今可以通过欧洲的教堂艺术来想象和认识中世纪的世界。中世纪艺术的风格与希腊艺术迥然相异:远离现实生活,趋于装饰性、象征性和概念化的抽象表现手法。 中世纪艺术风格的形成源自于两个思想源泉:一是柏拉图的“超验理念”,人们崇拜精神追求,鄙视世俗欲望;二是基督教的教义:只有上帝基督才全知全能,人类对上帝顶礼膜拜而失去自我的独立思考。中世纪的文化结构具有高度的符号学性质:每一事物都有社会价值,一切事物都有相对应的意义,即也就有对应的指号。意义即为存在的指号,并与价值观念相关。中世纪文化的内容与表达之间具有很大的肖似性。很多的概念都有着相对应的记号(如十字架为上帝的象征)。中世纪型艺术的能指(画面)结构清晰,但比喻或象征的倾向很浓,所指意义内涵是较抽象的宗教观念。
中世纪的思想特征是蔑视物质,重视记号所表达的意义。“代表本身的事物(用于实用的目的)在文化代码结构中占据最低层;作为另一类事物(用于观念表达的目的,如权力、神圣、高贵、力量、富有、智慧等)则与前者不同。由于意义问题与价值相联系,就产生了把各种文化记号的表达与内容分等的问题。此外,记号的价值学不仅受事物的价值影响,而且受内容与表达之间关系的某些定量特征的影响。”[4] 如宗教的物品,它的内容相对应的价值就可能达到较高的层面。如十字架原本是罗马帝国执行死刑的刑场标记,由于基督教将其作为圣像装饰物,其内含的价值意义使这个标记成为教民崇拜的对象。这种崇拜行为是符号性的,因为教民崇拜的不是圣像装饰物的物质性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宗教观念与权威。(Fig.x 意义层面等级结构图)在这种意义等级结构中,占据最高位置的是不含有物质性的记号,称为零记号(即表达抽象意义的记号,没有现世的物质可以与其相匹配)。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中世纪艺术作品反映的都是宗教题材,而人的现世生活却很少表现。
中世纪艺术也因此构成其特有的风格,其演变分为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三个阶段。
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是典型的描绘神性的宗教艺术。为了向教徒讲解圣经的故事,传达上帝的思想,内容的简洁与意义的明晰至关重要。艺术家放弃凭肉眼所见的直觉来描绘的习惯,而是展开想象,将自然与真实的东西转换为理念情感加以表达。因此,拜占庭艺术不考虑空间感的真实和戏剧性的细节描绘。这种简约的图解式绘画也曾经发展辉煌。并且,这种纯粹的以构图结构将“观念”翻译成可视形象的艺术手法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尤其是抽象主义等艺术流派产生过重大影响。
罗马式艺术
第十世纪后,欧洲发展成封建制度,形成贵族、武士、平民、奴隶等多阶层社会。城市共和国的兴起,对意大利的政治文化产生新的影响。各地兴建新的教堂,艺术风格出现演变,逐渐形成以延续当年罗马风格为主却又融合了早期拜占庭风格的新罗马式艺术。教堂建筑的式样设计也有了变化:中殿以圆拱顶取代了以前的木梁,材料不再使用砖块而是大量使用石材,犹如周身披上了“白色的外衣”,形成一种外部庄严的古典风格。著名的比萨斜塔是新罗马式教堂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歌特式艺术
十二世纪,一种区别于罗马式艺术的风格——歌特式艺术在法国形成,并逐渐拓展至全欧洲,延续到十五世纪。哥特式教堂在外观上从罗马式的厚重结实风格转变为强调垂直向上轻盈修长的独特式样,又称为“高耸的教堂”。在教堂内部则以大量彩色玻璃窗画取代了罗马式的墙面壁画,色彩缤纷的玻璃窗加上拱顶散发出一股神秘壮丽、恍如身置天堂般的气氛,视觉感受变得愉悦轻松而不再那么压抑沉重。哥特式教堂给教徒以焕然一新的感觉,使他们领略与神往另一个超脱现实世俗世界之外的世界——精神的世界。曾经一度没落的大型雕像又再次出现,虽仍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教堂建筑相结合,但浮雕所表现的已不仅仅是神圣的象征,也是一个个独立自主的人,人物形体造型配合建筑的外结构加以变形扭曲,各有姿态,各有其美,显得生动起来。十三世纪成为“大教堂时代”(Cathedral Era),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Notre-Dame〕都是哥特式教堂的杰作。歌特式艺术流行欧洲,成为“国际样式”。哥特艺术家开始为自己设计的作品署名。“匿名”艺术的结束,标志着社会从上帝世界转向个人世界的开始。
⑺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1、先秦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秦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开创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3、魏晋南北朝
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隋唐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5、宋元
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6、明清
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与此相适应,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逐渐落伍了。
⑻ 求各历史阶段特征(背景)
中国史
春秋战国时中国慢慢的进入了封建社会,秦朝是第一个封建制度的国家。一专直到1842年南京条属约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解放战争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方面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直到两次工业革命后,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但现在赶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飞速发展。
文化方面的成果辉煌。
国际关系方面,一直是亚洲的老大,直到鸦片战争后被列强取代。
世界史
古罗马时,欧洲还处在奴隶社会,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453年资本主义在地中海沿岸出现,通过几次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最终在全球确立。
经济方面三次工业革命时生产力空前发展,是人类有现在的科技。
文化方面的成果辉煌。
国际关系方面,封建时期基本上是混战,进入资本主义后开始全球殖民,英国曾一度成为世界的霸主,二战以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问这么多问题只给20分,你太小气了,你给的少我就答的少。
⑼ 世界各阶段历史特征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一、前资本主义时代(14、15世纪--17世纪中叶)
14、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商品货币关系也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发展起来,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这也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海外殖民掠夺,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
政治方面,一方面是下层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高涨,另一方面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取得政权,两者结合为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16世纪后期,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独立后的荷兰迅速发展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因此,世界近代史是一个人类社会的转型时期。其转变的基本特征有三:一为经济方面,由闭塞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转化;二是法治取代了人治,建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以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三是公民取代臣民,人民得以参与国事,拥有法定的权利与义务,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
第一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
本阶段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亦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封建制度的衰亡,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心内容。
1、资本主义发展:
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本阶段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这种变化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受到了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的有力推动。正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出现了一个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等野蛮手段,西欧各国迅速积累起大量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它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同时带动了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并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但此时的资本主义从经济发展上看仍处于初期阶段,水平较低。此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手工工场,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两类,均由商人开办,因此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并未截然分开,反而由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资本。由于受工场手工业生产能力的限制,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充分,尽管代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但远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而此时发展不充分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就决定了此时一些政治现象的特点:如,由于商业资本较工业资本为雄厚活跃,故商人、大金融家的力量较强,被称为大资产阶级。他们一般在本国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又如,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还未对封建经济形成优势,从而直接限制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故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一般都呈现曲折复杂的特点,往往遭到占优势地位的封建力量的反扑。而革命成功后,充其量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当本阶段接近终结时,世界上仅有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英国、美国、法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后的社会形态中,资本主义远未形成世界体系。这归根结蒂是由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将封建制度彻底废除,不足以改造社会,更谈不上改造全世界。
尽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已明显暴露出来,各国发展各具特征。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但殖民掠夺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而大多用于统治阶段奢侈生活的挥霍,因而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荷兰在16世纪晚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其对外贸易、运输等行业远较工场手工业占优势。这一特点不久就成为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17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也较为迅速。荷兰的经济地位和海上霸权很快就被拥有强大工场手工业的英国所代替。马克思曾指出:“荷兰作为一个优势商业国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商业资本在产业资本面前屈服的历史。”这预示着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走向。法国本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较快,18世纪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其采矿和冶金业在全欧洲居于领先地位,丝织业和奢侈品生产也蜚声国际市场。而俄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均较为迟缓。17世纪在莫斯科、图拉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但水平较低,并带有很深的农奴制烙印。
②思想:商品经济的突出特征即为自由。因其只能通过市场运转,而自由是进行市场活动的先决条件。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双方、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双方都要有选择的自由、谈判的自由、成交的自由和签订合同的自由。而取得这些自由的前提即人要有自由。由于商品经济的这个基本要求,在本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就出现了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的思潮,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以人的自然权利(天赋人权)来和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对抗,提倡自由平等、法治、社会契约和三权分立等主张。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最充分的思想动员。同时,启蒙思想家还为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各种国家的政治构想,为日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如美国1787年宪法就集中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③政治:上述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演变的趋势可充分说明,此时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进程中。这一过渡有共同的规律,但其经过的道路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可分为革命和改革两种方式。但在本阶段,成功完成过渡的例子只有走革命道路的极少数国家,改革尚处于萌芽状态。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仅爆发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物质前提。旧的社会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造成爆发的根本原因。因为资产阶级的力量并未强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国际环境的原因,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曲折多变。例如:英国革命有过几次反复,法国革命则更为明显,美国独立战争也经历了先挫折后胜利的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般说来,在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革命前所追求的目标大体均已实现,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反扑以及外来势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大大突破预定的革命目标,才有可能巩固既得的成果。当此任务完成时,这些超出革命预期目的的步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就必须在退回到成熟的起点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从阶级关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领导者多是大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如新贵族、自由派贵族),人民群众是资产阶级的同盟军,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有一致的斗争目标,但却有不同的斗争目的。当革命需要向前发展时,掌权的大资产阶级就开始不能适应要求。此时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下层群众和革命阵营中更激进的派别。而最终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和维护时,大资产阶级又会重新执政。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但政权组织形式有所区别。同时,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从时空观念上讲相去甚远,但相互间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美、法两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而美、法两国革命的联系则更为紧密。
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另一条道路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推行者均为具有明智头脑和长远眼光的封建统治者。当国外已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并明显地显示出先进性,而国内资本主义因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抛弃成法,采取一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措施。这种改革不存在政权易手,有缓进、温和的特点,其措施首先从经济方面入手,极少涉及政治。对封建制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封建残余浓厚。因此,以改革的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必定是个长期的过程。本阶段并没有以改革方式走完过渡全过程的事件。但这些改革均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从改革的背景和结果上看,反映了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必然性。
④殖民活动:在本阶段,资产阶级尽管只在个别国家掌握了统治权,但已经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这是商品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在本阶段,欧洲各国普遍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一方面鼓励本国发展工场手工业,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在海外大肆推行殖民扩张的政策,掠夺财富,赚取商业利润。17-18世纪,荷兰、英、法等国极力进行殖民扩张,成为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的新殖民强国。此时的殖民活动,以公开的杀人越货式的殖民掠夺为主要方式,充满暴力色彩,如公开掠夺贵重金属、屠杀当地居民、黑奴贸易等。其基本动因即为资本原始积累。它在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给被侵略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造成亚洲广大地区的贫穷落后。
2、民族解放运动:
本阶段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心在美洲。由于在亚洲殖民势力尚未充分渗透,只集中于南亚次大陆一带和太平洋地区。而在非洲,殖民活动主要限于沿海地区,以进行奴隶贸易为主要形式。因此在亚非两地,殖民势力有限,民族解放运动尚未兴起。而美洲是最早遭到西方殖民入侵的地区,此时已被瓜分完毕,受殖民活动的危害最大,殖民国家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也较为激烈,所以该地区最早兴起民族解放运动。在北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而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因此爆发了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它的胜利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国际关系:
在本阶段,西欧各国在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过程中产生了尖锐矛盾,为争夺殖民霸权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7世纪,英、荷两国成为争霸的主要对手;18世纪英法矛盾又逐渐突出。互相之间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这些战争从本质上说都是争霸的商业战争。结果是英国先后战败对手,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自18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对法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干涉战争。它带有争霸性质,是英法两国争夺殖民霸权的延续,也是法俄两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表现。但它更是欧洲资本主义力量和封建主义力量之间的一次斗争。从结果上看,当时即使在资本主义力量最强的欧洲,封建势力也要更为强大一些。
这上面也有:http://tieba..com/f?kz=107734400
⑽ 1991-2016世界历史阶段特征
欧洲诸国在政治上统治着全球,它们在欧洲以外的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殖民地。西方文化由于工业革命而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并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间统治了世界,但同时它也被其它文明影响了。虽然总的趋势是欧洲强势的统一,但在世界的不同地区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兰西和大不列颠等商业帝国统治着海洋。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工业化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使西方世界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不少的优越感。非洲和亚洲的大部都是由欧洲控制的,同时欧洲的后裔还统治着澳洲和美洲。关于“重塑世界”的新意识形态也逐渐浮出水面。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和帝国主义分子大都认为白种人更加优越,这使得他们相信应该靠着引进西方的生产方式、意识形态,诸如基督教等使“野蛮人”变得文明起来。用这种方式,尽管不能指望“野蛮人”变得像白人一样,但至少可以使他们获得一种更加“美好”、“道德”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也想借此来使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变得“文明”起来。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信(并且继续相信)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要为处于其中的公民的行为负责,并且社会本身也应该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美国保守派、欧洲自由主义者以及所有的自由意志主义者都相信(并且继续相信)自由和市场的力量。其认为每个人应该为自己负责,并且认为社会应该保证个人的自由以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而基督徒,不管具有何种政治意识形态,则都相信个人与教堂或神的联系对于一个完满的生活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穆斯林、印度教教徒、佛教徒和其他的一些宗教则有着其本身的宗教概念。
二十世纪经历了这些意识形态领域最剧烈的分化。在纳粹德国战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趋于没落。苏联与美国促使了非殖民化运动。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与嬉皮士反文化运动在人文主义意识形态中起了主导地位,其影响,直至今天,仍在西方世界中延续。
世界各国的保守主义者与民主主义者担心社会会在现代化与新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趋于瓦解,故试图扭转这种潮流。保守主义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仍十分流行。在美国政府中,新保守主义近年有所抬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企图对西方世界发动战争来阻止伊斯兰教的世俗化。许多中东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国家领导人与知识分子均指责西方“不道德”的生活方式。这多半来自其宗教里关于来生的信仰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其永生中“罪行”惩罚的恐惧。
尝试以军事征服或革命来统一世界的方法并不成功。民族国家成为了西方世界最重要的构成方式。十九世纪的殖民帝国多以民族国家组成,他们控制了大量的领土与土著人口。在二十世纪,民族国家组成了联合体。战间期,国际联盟软弱地维持着各国的关系并试图防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冀望解决单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争端,但同样力不从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依赖于自己的个体成员国的自愿合作与贡献来工作的,当这些组织没有大国支持时,根本无法运作。这在1920年代与1930年代间和冷战时期十分明显。世界上仍有许多地区并不是由民族国家构成,而由数个民族组成国家,这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十分常见。在阿拉伯地区也仅有一小部分是民族国家。
自由市场经济的规模与数量自十九世纪以后戏剧性地增长。但直至1989年苏联解体之前,国有计划经济仍被认为是另一切实可行的方案。自由市场经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并带来了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货物的自由贸易与信息的流通增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互相依赖程度,此进程被人们称为全球化。
人口爆炸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最大的难题之一。很早以前已由思想家马尔萨斯与韦伯提出。后者担心中国与印度将会以欧洲为代价来争夺资源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呼吁德意志帝国主义者采取措施防止大多数德国群众的贫困。二十世纪的经济与技术发展证明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可通过内部发展实现。如今第三世界拥有的社会财富已可以和韦伯时代的西方世界相比。最近几十年,中国、印度、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也同时为西方国家创造了许多就业职位。但增长的人口也对有限的资源索以更大的需求,并由此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而自二十世纪开始,美国文化亦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好莱坞电影和爵士乐、摇滚乐自从1920年代以来统治了整个西方世界。青年文化亦源于美国,牛仔裤、T恤衫、美式风格的广告和流行音乐在1960年代与1970年代后在世界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