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二中国历史
历史题你得这么看,首先选项说的肯定都是对的,让你选的只是题目中设计的内容,题目中说了只有外国总理衙门,没有涉及其他选项里说的,选项A也说了,但是A说的范围太广,B说的更细
『贰』 高中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的重点有哪些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商鞅变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 闭关锁国 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 秦朝的法家思想 西汉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 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 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 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 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 书法名家 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 顾恺之 画圣吴道子 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 马夏的残山剩水 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本人是今年11年的文科高考考生 专业科目是文综(尤其是历史)和语文 历任高中三年历史课代表 以上是本人回忆高三复习时中国古代史的重点 希望对您有帮助
『叁』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二十所高中
只要去查下当年清朝末年时期对外开放的地区,这类学校多的一把一把。而且其中许多都是洋人开办的。
『肆』 高中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制度: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3、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相传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4、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桀暴虐无道,商汤起兵打败夏桀。
二、商朝兴衰
1、建立: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以亳(今河南郑州)为都城。
2、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故商朝又称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奴隶制:实行残酷的“人殉”和“人祭”。
4、衰亡:暴君商纣残酷统治,社会矛盾尖锐,周武王灭纣,商亡。
三、西周
1、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打败商纣,商亡。周朝建立,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2、制度
(1)井田制:
①是奴隶社会的国有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规定: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贡赋。
③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
(2)分封制:
①内容: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建立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向周王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②诸侯国:重要的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③它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3、灭亡:
(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的残酷剥削。
(2)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1、农作物:品种多,“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
2、耕作技术:集体耕作;农具主要是木、石和骨器,少量使用青铜工具;已懂施肥。
3、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家畜多,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二、手工业
1、 青铜器:
①主要手工部门,称为“青铜时代”,商周达到繁盛。
②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③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产品供国王、贵族使用。
④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
2、玉器: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安阳妇好墓最为典型。
3、纺织业: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4、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5、漆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周朝用漆工艺来装饰车。
第四节 商业交通和城市
①夏朝:交通工具种类多,有车、船、橇等。
②商朝:重视商业和交通。商民善经商,后世称经商之人为“商人”;以贝为货币;商朝都城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③西周:交通更发达,有几条宽广的由都城通向全国的大道;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④城市: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有城门和整齐的街道。二里头夏都遗址已具有一定规模。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基本特征
① 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②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
③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二、诸侯纷争
1、春秋争霸
(1)战争原因:周王室东迁后,势力衰弱,诸侯不再服从天子。为争夺土地、 人口和霸权,各诸侯之间进行兼并战争。
(2)齐桓公称霸
①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成为东方强国。
② 打着“尊王攘夷”口号,联合黄河中游诸侯,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成为强大霸主。
③ 葵丘会盟,确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3)晋楚争霸
① 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大战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② 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
(4)吴越争霸
① 吴王阖闾先攻入楚都,成为长江中下游的霸主。
② 越王勾践尝胆雪耻,灭吴,成为春秋时最后一个霸主。
2、战国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格局形成。
(1)“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卿大夫取代晋国国君。
(2)“田氏代齐”:田氏取代姜氏为齐国诸侯。
(3)齐魏交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中原形成齐、魏两强交战的新局面。
(4)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后,魏国削弱。
(5)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强秦与赵军在长平交战,秦军大胜。这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死伤最多的战役。
三、民族融合
1、民族:除中原华夏族外,四周还有匈奴、东胡、戎、越族等。
2、方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3、影响: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莫定了基础。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
1、表现
(1)农业
铁农具:铁器使用开始于西周;春秋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
牛耕:牛耕逐渐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水利:中原地区普遍用桔槔来灌溉;春秋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秦国李冰的都江堰、秦国的郑国渠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2)手工业
冶铸业:
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②金银错新技术和雕铸艺术,使青铜器更精美。莲鹤方壶是珍品。
漆工艺:出现采用夹芝技术的精巧漆器。
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细密。
煮盐业、酿酒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井盐;已能用曲造酒,是古代酿造技术的发明。
《考工记》:手工业工艺的专著,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3)商业城市
商业发达: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
商业城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
2、由公田到私田
(1)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私田被开垦。
(2)过程:
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君缴纳,并改变对耕田者 土地的剥削方式。
②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耕种的人转变为封 建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产生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二、社会改革
1、春秋时期
(1)“相地而衰征”:齐国管仲实行的赋税制度,根据土地多少、好坏征收赋税, 实质上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初税亩”:将公田交给耕者,按亩收税,承认耕者对所耕土地的所有权。
2、战国变法
(1) 背景:
①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②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2)概况: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3)影响:变法百多年后,新的封建制度确立起来。
(4)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
影响:
①废除奴隶主的特权,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
②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③他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伍』 高中中国古代史总结(每个时代按政治,经济,文化分)
(1)春秋战国: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②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③民族关系上:民族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④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秦朝:①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②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修筑长城等。③秦朝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④留下的伟大工程万里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
(3)两汉:①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汉疆域进一步扩大,西域、西南夷、百越开始纳入汉朝版图);③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王国问题的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⑤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⑥儒家思思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⑦文化具有多样化有机结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恃点。
(4)三国:①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斗争激烈,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②对东汉末年大混乱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是趋向三国统一的必要步骤;③是江南、西南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北方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④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当成就和进步的时期(人才流动的自由,文化的多元,华佗、马钧等);⑤较为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锻炼了一批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曹操和诸葛亮。
(5)两晋南北朝:①政治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南北政权更替频繁;士族势力由兴盛走向衰落;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③经济上: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③文化上:宗数在这一时期成了地主阶级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响着哲学、文学和艺术。为佛数服务的雕塑、绘画有着辉煌的成就。
(6)隋朝:①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②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④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和后世的中国以至东亚,都有深远影响。
(7)唐朝:①政治稳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封建社会进人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很多建树(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③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灵活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④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⑤文化上具有全国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
(8)五代十国:①政治上。藩镇割据局面仍在继续和发展;朝代更替频繁;统治残暴,剥削苛重。②经济上: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9)两宋:①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②经济上:北宋时,农业有较大发展,南北作物交流频繁,农产品商品化明显增强;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同时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北宋时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南宋海外贸易空前发展。③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④科技文化:为战争需要,火药、火器的研制与生产得到发展。大量文学作品反映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如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诗词。
(10)元朝:①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对西藏、台湾、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②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广植棉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漕运和海运的畅通促进了经济交流;大都等一些较大城市商业繁荣;泉州对外贸易发达。③中外交流频繁。来大都的亚洲、东欧和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意大意人马可•波罗还在中国居住十几年;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做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人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一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11)明清:①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明朝戚继光抗倭,巩固东南边疆。清朝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确立由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热情接待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设台湾府起到了开发台湾和加强祖国海防的作用;反击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订立《尼布楚条约》,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冲击并削弱封建的自然经济;大兴文字狱,增设军机处,皇权空前加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学以致用,启迪人们]思想,预示着新制度的出现。③经济上: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适应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④中外关系出现一些新特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⑤文化承古萌新,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理学走向极端,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戏剧和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古典文化进人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水平已超过自己的外来文化。
『陆』 高中中国古代史总结
(1)春秋战国: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②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③民族关系上:民族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④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秦朝:①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②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修筑长城等。③秦朝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④留下的伟大工程万里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
(3)两汉:①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汉疆域进一步扩大,西域、西南夷、百越开始纳入汉朝版图);③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王国问题的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⑤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⑥儒家思思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⑦文化具有多样化有机结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恃点。
(4)三国:①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斗争激烈,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②对东汉末年大混乱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是趋向三国统一的必要步骤;③是江南、西南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北方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④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当成就和进步的时期(人才流动的自由,文化的多元,华佗、马钧等);⑤较为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锻炼了一批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曹操和诸葛亮。
(5)两晋南北朝:①政治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南北政权更替频繁;士族势力由兴盛走向衰落;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③经济上: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③文化上:宗数在这一时期成了地主阶级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响着哲学、文学和艺术。为佛数服务的雕塑、绘画有着辉煌的成就。
(6)隋朝:①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②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④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和后世的中国以至东亚,都有深远影响。
(7)唐朝:①政治稳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封建社会进人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很多建树(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③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灵活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④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⑤文化上具有全国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
(8)五代十国:①政治上。藩镇割据局面仍在继续和发展;朝代更替频繁;统治残暴,剥削苛重。②经济上: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9)两宋:①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②经济上:北宋时,农业有较大发展,南北作物交流频繁,农产品商品化明显增强;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同时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北宋时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南宋海外贸易空前发展。③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④科技文化:为战争需要,火药、火器的研制与生产得到发展。大量文学作品反映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如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诗词。
(10)元朝:①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对西藏、台湾、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②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广植棉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漕运和海运的畅通促进了经济交流;大都等一些较大城市商业繁荣;泉州对外贸易发达。③中外交流频繁。来大都的亚洲、东欧和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意大意人马可•波罗还在中国居住十几年;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做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人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一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11)明清:①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明朝戚继光抗倭,巩固东南边疆。清朝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确立由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热情接待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设台湾府起到了开发台湾和加强祖国海防的作用;反击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订立《尼布楚条约》,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冲击并削弱封建的自然经济;大兴文字狱,增设军机处,皇权空前加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学以致用,启迪人们]思想,预示着新制度的出现。③经济上: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适应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④中外关系出现一些新特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⑤文化承古萌新,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理学走向极端,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戏剧和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古典文化进人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水平已超过自己的外来文化。
参考:https://wenku..com/view/0df98dc66137ee06eff918f2.html
『柒』 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有什么区别
1、分类不同:
初中历史是按中国史与外国史分类的。高中历史是按政治史、专经济史、文化史分类的。
2、知识层面属:
初中历史是基础知识,高中是更高层次的知识框架,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更高,着重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3、认识历史的方式不一样:
在初中阶段,我们按照由古到今的编年史顺序依次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史相对独立,为的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有个总体的了解和认识, 因此对历史素养这方面的培养只能尚处于起步阶段。
高中历史课的编排就完全面貌一新了。 高中历史课本每册分 别归纳梳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每个专题内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交融,甚至很多时候将历史事件进行中外比,这样的意图是让同学们不仅了解历史事件,更能清晰的体会到历史背后的规律性,给同学们带来启发,从而逐步提高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网络
『捌』 求高中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弊、禹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杀韩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陈平、周勃迎汉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回汉)。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开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致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
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玖』 中国都有哪些历史悠久的高中
黄冈中学
北师一附中
江阴南菁中学
.树人中学
.宁波四中
北京四中
浠水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