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百年历史啊!
要学好高中历史,还需要一定历史理论的学习。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的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注重历史的前因后果,加强了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而在这其中就蕴藏着历史理论。关于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推荐可以去‘李晓鹏博客’看看,此人曾经是高考状元,对于历史的学习很有心得,下面我把在他博客里看到的一段关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对照注释或例题,参考课后练习题。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或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课的时候,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上课时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记学习要点,要记得正确、完整。把自己自学的心得和老师对新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平时复习,其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
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的目的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最后,学会学习,关键在于学会如何读书。
读书之前,大家应该对“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拿高中历史教材来说,从形式上讲,它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目录和大事年表。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大事年表是简明的大事记,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②每章开头的“引言”。“引言”主要说明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特点。③正文内容(大字)和阅读内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内容的过渡,或是正文的展开性叙述等等,应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资料。应联系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可培养思维问题的能力。⑤表格、图画。要弄清其与正文的关系,安排这图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题和练习题。思考题是高层次的练习,练习题是基本的作业。⑦学术争鸣。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胆质疑,养成求知的好习惯。
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可以自己去‘李晓鹏博客’里详细看看,里面除了有关于如何学好历史的博文,还有具体的历史解题技巧等等,都挺不错的,而且他曾经用了6个月从最后一名成为的高考状元,我挺佩服他的,博客里都是他的学习经验总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网络搜一下看看,我就不多说了,想学的童鞋们加油吧 !
地理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的区别。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呢?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学”就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异,但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主要有:培养对地理的兴趣,文理兼容的学法,重视地图,高初中知识有机联系等几个方面。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人类与环境”内容,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分析理解,可以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四、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的内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
『贰』 求中国历史大事年表(1840―1949),就要北师大历史书后面的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四、 近代史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
『叁』 《用年表读通中国史》算人文书籍吗
算
这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更是一本有趣的历史书。全书分为“历史年表”和“历史事件叙述”两大部分,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讲述史前至民国时期的中国史。每章有一总说,配有精美插图。
『肆』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年历史了
3910年。
中国古代史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的起点是夏朝即公元前2070年,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总共有2070+1840=3910年。
(4)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1、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禹
2、商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汤
3、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武王
4、东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周平王
5、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嬴政
6、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灭亡) 汉高祖 刘邦
7、新朝 公元9年-公元23年 王莽
8、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汉光武帝 刘秀
9、三国(魏、蜀、吴)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1)魏国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魏文帝 曹丕
(2)蜀国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汉昭烈帝 刘备
(3)吴国 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吴大帝 孙权
10、西晋 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晋武帝 司马炎
11、东晋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晋元帝 司马睿
12、南北朝 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13、隋朝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文帝 杨坚
14、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唐高祖 李渊
15、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16、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宋太祖 赵匡胤
17、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宋高宗 赵构
18、元朝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元世祖 忽必烈
19、明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太祖 朱元璋
20、清朝 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清太祖 努尔哈赤
『伍』 了解学习中国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一、《上下五千年》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
二、《史记》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三、《资治通鉴》
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四、《中国通史》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陆』 中国广告发展史大事年表
摘自“人儿的博客”
1、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以前)
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香港发行并销售到广州、上海等地的《遐尔贯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办广告业务。
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孖刺报》,增出中文版《中外新报》,最早刊登了商业广告。
1904年,国人开办闵泰广告社。国人开办的广告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27年,上海有六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中华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
2、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
1979年初,中国广告恢复全面启动。这足以说明1979年是中国的广告元年。
1979年1月14日,《文汇报》首先发表文章《为广告正名》
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拟订《上海电视台广告业务实行办法》、《国内外广告收费实行标准》。
1979年1月25日,上海电视台成立了广告业务科。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在电视上播出“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的幻灯片,继而播出中国电视广告史上的首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1979年2月,《文汇报》率先恢复中国报纸广告。
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手表。
1979年3月5日,上海电台恢复广告业务。
1979年4月15日,广东电视台设立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广告节目。
197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广告。
1979年11月,中央宣传部颁布《报刊、广播、电视刊登和播放中国广告的通知》。
197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辟“商品信息”节目,集中播放国内外广告。
1979年12月20日,北京市各处出现商业广告路牌。
1979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研究广告节目的问题。
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播出建台以来第一条商业广告。
1982年,我国公布大陆广告业复苏后的第一部广告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1983年12月27日,中国广告协会成立(简称中广协)。
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开办广告专业,正式向全国招生。这是我国高等院校开办的第一个广告专业。
1988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成立。
1993年7月15日,国家工商局发布《关于在部分城市进行广告代理制和广告发布前审查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从199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开展广告代理制试点。
1994年3月,北京广播学院成立我国内地第一个广告学系。
1994年6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获准正式招收首批广告硕士研究生。
1995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正式实施。
1995年,由IMI市场信息研究所、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系、国际广告杂志社等编辑的全国首部《1995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问世。
1996年,《国际广告》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这是我国第一家广告专业月刊。
1996年,中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出版的《新京报》诞生,是首次由两大报业集团跨抵御合作出版的综合性日报。
『柒』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的读后感 急的不得了!
读了《一本书读懂中国史》,我才知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这个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历史变化,从传说时代到清朝覆亡都发生了哪些惊天动地的事变,出现了哪些著名的人物,人们生存的环境又有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我很喜欢历史,平时当看到一些有关历史的电视节目和书籍时,都会吸引我认真、仔细地从中了解历史知识。这本书的组成结构我也很欣赏,书中将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划分为12个篇章,在每一个篇章里都包含了许多涉及到的朝代的相关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通过有趣的故事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如此,书中还设有“篇章概括”、“大事年表”、“知识链接”、“常识介绍”和“图片写真”这样5个模块,使我们初学历史者能够便捷地、更加深入地学习到各个朝代发生的历史事件。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文化繁多,在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如大禹治水拯救了许多老百姓的生命,使洪水不再展现它的淫威,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张骞通西域,第一次与其他国家交流沟通,开辟的道路成为后世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商道;武昌起义的枪声打破了清政府的封建腐败,为辛亥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数千年来,也出了许多名震中外的历史人物,例如统一中国的秦始皇,通使西域的张赛,首霸中原的齐恒公,精忠报国的岳飞······
虽然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但是辉煌中也有不少“污垢”。如清官李斯在生前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帮助秦始皇做了统一文字这样重要的贡献,可却受到阴险手辣的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随后他的家人全部遭到殃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没落,英法联军火烧我圆明园、掠夺我无价之宝;国弱则民受辱,八国联军侵华,杀戮我将士与百姓,掠夺我们的财产和土地,给我们的历史写上了耻辱的一笔。如果你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令国人耻辱之事,那我就从通过书中学到的知识告诉你:是因为有着许多贪官、软官、恶官,如贪污贪到富可敌国的和珅、枉杀忠将的秦桧、软弱无能的南唐后主李煜等,就是他们这些人“造就”了那些不堪回首的耻辱。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懂得了生活中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多么优秀,肯定还是会有缺点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前人的优良品质。学习岳飞的爱国,学习孔子的睿智,学习荆轲的勇敢······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向上,继承先人的优良品质不光使我们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还要使国家变得富强!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这句话真的没有错。
『捌』 求中国古代各名典籍简介
1、《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2、《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019年2月报道,从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4、《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5、《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古代文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