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l历史上的纪年法
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纪年方法。我国现行的纪年法是公元纪年法,世界上通用此方法。相传这种以公元为标识的纪年法,是西方国家为耶稣而设立的。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由于这种方法对历史年代的计算有连续性,而且简便、易记,因此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要弄清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其他几种常见的纪年方法。
一、王公年次纪年法。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纪年方法,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左传·肴之战》中“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三十三年”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35年。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赵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年。
二、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此后,新皇帝登基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公元1044年),《琵琶行》:“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公元1054年),《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 《<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三、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它不受国别和国君在位时间的限制,因而更简便通用。其特点是:(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如《五人墓碑记》中“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当然,更常见的是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即公元1622年。 还有年号干支再加上年次的,如“至元三年岁丁丑七月既望”,即为公元1266年。两法并用纪年的长处是不易错乱。近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 “辛丑条约”(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
四、生肖纪年法。我国古人用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相配,又产生了十二生肖纪年法。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由于今年按天干纪年是属于丁亥年,正好地支是“猪”,十二生肖是与猪相对应,故称2007年为“猪年”。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和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五、民国纪年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在中国大陆,民国纪元存在到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现台湾仍采用此法。
附一: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快速换算
干支纪年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古老的纪年法,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至今仍广泛使用。为了方便大家换算,此处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
首先,明确干支与公元纪年年份的尾数的对应关系。
尾数
4
5
6
7
8
9
0
1
2
3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其次,要明确地支与公元纪年年份除60后的余数的关系。如果余数大于12则除12找余数,若小于12则直接找最终余数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余数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需要说明的是,天干的0代表10和0,地支的0代表0和12。除60代表60年一轮回,余数除12是因地支有12位数。如此可按此换算即可。
⑵ 历史上的纪年法具体是什么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方法一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方法二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方法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方法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⑶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有哪些
一、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二、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三、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四、年号干支兼用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五、星岁纪年
1、岁星纪年
战国时期用岁星纪年。岁星就是木星,由西向东运行,绕太阳一周用11.86年古人发现大约12年后木星又出现在星空同一位置,于是把一周天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并给他们起上名字叫,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木星,每年行一个星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纪年。像岁在星纪,岁在析木、岁在大梁。
2、太岁纪年
木星运行轨道由西向东,这和人们常看的12辰方向相反,为解决这个矛盾,古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太岁,给它又起了十二个名字,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恰、涒摊、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和12辰方向一致,用它来纪年,这就是太岁纪年法。
后来发现,岁星并不是一年整走一个星次,运行一周11.86年,86年便会多走一个星次,这种纪年方法不精确又繁琐,后废不用。这种纪年方法在《吕览》、《楚辞》中可看到。
六、生肖纪年
它是我国民间推行的一种与干支密切相关的纪年方法,用十二肖兽名称作为年名和地支对应。
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世界历史纪年法扩展阅读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参考资料:网络——纪年法
⑷ 历史纪年法
四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诸如“共和元年”、“贞观元年”。“辛亥革命”、“公元××年”等等历史年代和历史事件,这些称谓是怎样来的呢?
1、帝王纪年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它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则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时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此以后,每一个帝王都有确切的纪年,如周平王元年为公元前770年;汉高祖元年是公元前206年。春秋、战国时期较为特殊,在全国范围内采用东周帝王纪年。在列国中,则以诸侯纪年,如周平王三十一年和楚武王元年都是指公元前740年(见“中国历史纪年表·十二诸侯”,“周·春秋纪年表”)。
2、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是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例如,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他的统治时期就用“贞观”纪年,贞观年间指的就是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宣统皇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有的皇帝有好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的诸位皇帝都是使用一个年号。如明成祖一直使用“永乐”年号。因此,明清两朝时也就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了。例如“崇祯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但在历史书籍中通常用“双时法”,即将公元纪年附在后面,如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帝王纪年法也是如此。
3、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使用的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组成的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组成了天干;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年轮回一次,称一甲子,周而复始。该种方法始于汉代,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记事用的纪年标准,与年号纪年法并用。在我国的历史教科书里,该纪年法多用于近代史方面。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干支纪年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凡是甲字开头的,公元年代的末位数必然是4,乙字开头的是5,丙为6……辛为1……依次类推。例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发生于甲子年,即184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年是1894年。又如《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辛亥革命则发生在1911年,其尾数皆相同。
4、公元纪年法。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就是公历纪年,公元元年是开始纪年的标志,相传这一年是传说中耶稣的诞生年。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推算称之为公元前X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可以省略“公元”二字)。从推算的数字中可以看出,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距今越远;公元后的年代则正好相反,数字越大,则距今越近。这种纪年方法在欧洲6世纪时开始使用,全世界普遍使用则是在公元1400年前后。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才使用公历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上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9月27日,我国政府决定,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⑸ 历史上的纪年法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纪年法,我总结了一下,如下:
一、王公年次纪年法。
二、年号纪年法。
三、干支纪年法。
四、生肖纪年法。
五、民国纪年法。
⑹ 世界上还有哪些纪年法
纪年法包括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公元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星岁纪年法(包括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生肖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公元纪年法
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5、民国纪年法
是以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法,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方法。
当时规定与公元纪年法并行(也就是用公元纪年法不犯法)。但官方,个人档案中多用民国纪年法。民国年换算——公元纪年减去1911,得出民国多少年。
⑺ 历史上的纪年法有哪几种
我国历史上使用的纪年法重要的有4种:
(1)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可配成六十组,通称为“六十甲子”,用来表示年历,六十年后周而复始。
(2)帝号纪年。西周共和十四年后,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鲁国史书《春秋》,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宣王”和“隐公”均为帝王或诸侯的谥号,这就是帝号纪年。
(3)年号纪年。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用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4)黄帝纪年。辛亥革命期间,一些报刊和革命党人为反对清王朝,不使用清朝皇帝的年号纪年,而以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为年号来纪年,史称“黄帝纪年”。由于计算的起始时间不同,当时各报刊采用的黄帝纪年的年代也不统一。对1911年,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推断为黄帝4609年,中国留日学生江苏同乡会编印的《江苏》推断为黄帝4402年,由黄藻编辑初刊的《黄帝魂》推断为黄帝4622年。其中,《民报》所用年代为多数革命党人接受,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颁发的文告即以此为据,各省响应起义的文告也多采此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定黄帝纪年4609年11月13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从这一天起,不再使用黄帝纪年了。
⑻ 世界上的公元纪年是怎么统一的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
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⑼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年份是怎么统一的
采用公元纪年体系,使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年份统一,公元227年,在采用公元纪年的国专家也是公元227年。
中华人属民共和国的历法、纪年采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西元纪年,但仍然并用我国传统农历,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西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西元。
(9)世界历史纪年法扩展阅读:
公元纪年体系起源
现行西历即格里历,又译国瑞历、额我略历、格列高利历、格里高利历,称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公元”产生于公元6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几乎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
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出生于古罗马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的说法,主张以耶稣出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年方法,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
⑽ 世界历史上还有过哪些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这是我国今天采用、也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念方法.
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
3、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
4、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族成立后,定1912年为民国年号.从此又有了民国纪年法.
5、生肖纪年法: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5、星岁纪年法: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
(10)世界历史纪年法扩展阅读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
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